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88阅读
  • 3回复

古人饮酒多糗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黄庆峰
 

发帖
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08
     《金瓶梅》开篇就说:“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到头来同归于尽。”酒色财气被看作是人生最大陷阱误区,而酒被列居首。正像老和尚吓唬小和尚,说美女是老虎,躲远一点,要被她吃掉的。但小和尚宁愿以身饲虎,酒徒们甘愿以身殉酒,故而古人饮酒酗酒笑话糗事甚多。

    李白号酒中仙,但据郭沫若统计,杜甫嗜酒甚于李白,李白现存诗文1050篇,涉及饮酒的有170篇,为16%强;杜甫诗文1400余,涉及饮酒300篇,为21%强。据考李白后代多弱智有生理缺陷,杜甫死于饮酒过量。然历代文人骚客饮酒依然“视死如归”。

    艾子好饮,一年中没有几天是清醒的,他的学生们商议说,劝说戒酒是不可能的了,必须用事实吓吓他。一天艾子喝大了呕吐倒酒,学生将一段猪肠子放到他吐的秽物中,说人有五脏,您今天吐出一脏,止四脏人何以生耶。艾子看看肠子笑道:“唐三藏犹可活,况我有四耶?”据说艾子妻妾恶作剧将他扔到大酒缸里,他反而喝得是昏天黑地,让人哭笑不得。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科学意识,现代人怕病惜命,而古人却不管得病损寿。《吴下谚联·遇饮酒时须饮酒》说得真切明白:“此随遇而安,不遇不必贪杯,既遇何辞一醉,下一须字,何等从容自在。东坡云:酒能乱性,佛家忌之;酒能养性,仙家爱之。吾于无酒时作佛,于有酒时成仙。”所以唐人李贺也有《将进酒》一篇,其云:“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嗜酒如命的刘伶,死了,酒也不会倒在他的坟上,趁活着赶紧喝。

       刘伶是历史上饮酒第一人,酒名高于文名,他妻子一行鼻涕两行泪地劝他,刘伶说,这样吧,我自己是戒不了酒了,祷之鬼神让他们帮我吧。于是他妻子备好酒肉供于神前。刘伶跪倒口中念念有词:“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随后狂饮大快朵颐醉倒神像前。刘伶确实以善饮传名后世,清人黄 来《友鸥堂集》中有“刘伶锸”诗,锸就是古代的铁锹,说饮酒醉死了用锸就地掩埋,诗云:“酒地耕耘死便埋,未妨作达任吾侪。铜驼荆棘荒凉叹,名士从来不挂怀。”酒于古人是解愁释闷吟诗作文的佳品,苏东坡有诗说酒“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醉了有诗的灵感,能浇愁,因而不怕醉死酒前。

       在《南唐书》中记载有高元寂,号酒秃的人,弃家祝(削)发,无日不醉。一次李后主召他讲华严梵行赏金帛甚厚,当天送到酒家。他喝醉酒就在路上唱:“酒秃酒秃,何荣何辱,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见陵谷。”后醉死石子冈。

       史书是文人写的,诗文也是文人们作的,这些不大光彩的饮酒都被冠以名士风流,而且都以雅称记之。《开元天宝遗事》中记,申王每醉,使官妓将锦彩扎结成一兜子,把他抬归寝室,号曰“醉舆”,多么雅致的名字。更有把偷酒喝作为千古逸事。汉武帝在岳阳酒香山得仙酒,据传能长生不死。东方朔偷来喝了,帝怒欲诛之。东方朔说,喝了仙酒,陛下杀臣,臣也不死。若臣死了,说明此酒是假的。言外之意是他替陛下尝假酒,更不该杀头。汉武帝只得赦免。

      文人多嗜酒,故有相互吹捧之嫌,明代画家唐伯虎曾画陶渊明像并题诗赞曰:“五柳先生日醉眠,客来请赏榻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天天醉酒连榻上都没有毡子可铺,唯光板儿床,却很自得,唐伯虎认为“无所不知方是富,有衣典酒未为贫”。典当大褂换酒喝,酒地耕耘死便埋,这种悲壮壮烈地喝,比现代人一边测着血糖盯着尿检喝酒,豁达得多,率意得多,当然也愚昧的多。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0-09
好资料,有用。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黄庆峰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0
好资料便共享!

内容来自[短消息]
离线黄庆峰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10-10
好资料便共享!

内容来自[短消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