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84阅读
  • 0回复

(抗战文化区)陪都时的江津白沙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9-24
    抗战时,江津白沙镇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文化活动空前繁荣。国民政府的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从南京迁到白沙,音乐、话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万人大合唱”闻名全国,书画展览经常举行,白沙成为抗战陪都周围三大文化区之一。
    
    然而,还有一件鲜为人知之事,就是宋美龄在白沙创办了新运纺织厂。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一些军政人员的亲属也来到重庆,宋美龄于1938年在永川县松溉建立了纺织实验区,以便安置国民党军政人员的亲属,实行生产自救。由于松溉地方坡度大,交通也不方便,经过反复察看,选定在江津白沙镇建厂,时间是1939年5月12日,厂名为“新运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纺织厂”,厂区定名为新运村。经过半年建设,建成草瓦房屋23幢,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1940年秋投入生产。
    
    宋美龄先聘袁宝珠为新运纺织厂厂长,继由戴为倩为厂长,后来又由纽孝威为厂长。厂的职能部门设股和课。厂内还建立了消费作用社,经营业务有大米、面粉、杂粮、糖、盐、配料、布皮、文具、杂货等日用必需品。
    1944年3月11日,冯玉祥将军在江津白沙募捐时,曾到新运纺织厂视察,给他的印象较深,当即挥笔题词:“女士袁宝珠,办事心不粗,许多好义民,做工有条目。纺织纺的好,最好是毛巾。处处有条理,卫生更不忽,到处能如些,妇女闲不住,这是真新运,不是空口呼”。
    
    新中国成立后,新运厂改名为江津白沙广染织厂,经过扩建,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为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初期,从1951年到1956年间,江津县人民政府设在白沙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为四川四大名镇之一。白沙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现存的古代建筑有清乾隆年间的“鼓亭”、“问梅亭”、“夜雨亭”、“鉴止亭”、“鹤栖亭”、“咏修亭”、“荷花亭”等。清光绪年间(1880年)建成的聚奎书院是原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四大书院之一。在一块名叫二郎石上建起的“川祖屋”为黑石山众多建筑中最为古老者。溜马岗上的仿罗马古建筑,彩柱华丽,结构精巧;“朱家洋房子”、“石家洋房子”虽历经风雨沦桑,仍保存完好,古香古色;位于城中心的“德庐”完好的保存着上厅、下厅、天井及两侧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式的三重堂结构;此外,还有“七七纪念堂”、“中苏友好协会”、“人民大礼堂”、“川剧院”及观音庙、张爷庙、王爷庙等等,一幢古建筑记载着一段岁月,一块石碑讲述着一段历史。
    
    在白沙镇,还有一处奇特秀丽的风景胜地,其名为黑山石。山顶周围盘石数百,浑园沉厚,参差错落。石间林木丰茂,有松柏梓楠数千株,尤以“香樟王”为最,其树龄400余岁,树径1.4米。柑桔成林,花木斗艳,漫山遍野的红山茶、白杜鹃;四季桂花飘香,含笑芬芳人醉。布谷歌唱,啄木鸟勤作,猫头鹰守护家园,保一方平安。闲时漫步在林间小道,听雀鸟争呜,望鹤群飞舞,令人赏心悦目。黑石山众多景点以九曲池为中心,亭、石、桥、池、墓相映成趣,成为引人入胜的佳地。
    江津市离主城区,车行不足一小时。面积3200平方公里,人口130多万。几江镇是市委、市府所在地。这里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水路横贯相连。境内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甚多,鹅蛋广柑形美味佳,玫瑰米花糖长盛不衰,顺发芝麻杆,天府花生,江津白酒,四面山云雾碧芽茶、竹编等远近闻名,也是游客喜好的土特礼品。江津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颇丰。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旧居、聂荣臻元帅纪念馆和旧居,石门大佛寺、浪子坪、滚子坪、四面山、中山古镇等,都会给远方宾客带来喜悦。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