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89阅读
  • 3回复

(正史之外)肖太后的皇冠在辽宁锦州露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肖太后的皇冠在辽宁锦州露世

近日在锦州古玩文化节上,肖太后的皇冠图片在会上展出,引起部份公众注意。

皇冠为早年出土传世,在锦州发现、私藏。丝织冠胎已朽,余冠饰72件,其中男冠饰19件,女冠饰53件,材质为金、银镏金,部份金丝叠编而成,镶嵌各种珠宝。藏主不知是何人的帽子,到处求师不得其解,决意自己研究,经多年考证,一一解读冠饰纹理,终于石破惊天,原来是辽景宗耶律贤和皇后肖绰肖太后的皇冠。肖太后即《杨家将》故事中的那位肖太后,她是文武全才的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改革家,给中国带来百余年的和平,使宋辽经济文化商业得以高度发展,社会繁荣昌盛。

景宗和肖太后的陵墓乾陵在辽宁锦州市北镇境内,故冠落户锦州不为奇。

冠件纹理集“天、地、宇宙、承天、皇权、功德、威武、光辉、盛世、才智”等标志为一体,以艺术形式描绘管子“宙合”之宇宙观;表述《易经》“六合”、“九重”天的主政理念;标明宋辽时天地范围;演义事物繁衍归于根,万物始于一归于一的哲理;标志帝王自命天子的星象说;展示帝后承天启运的天命论;展示人的功德、威武、才智、光辉、圣洁、完美;并以字的艺术形式象征国强盛世。上述集经史子佛皇家民俗文史哲教古文化之大成,旷古文化含量最丰富,最精深最完美的绝世艺术品。

藏主把研究结果多次向地方和中央政府报告,但无回应,说明国家不重视这两件珍贵文物,藏主已尽心了。

藏主说冠饰文化有重大的产业开发价值,可获得持久的商业丰润,尤其是奥运会临近,大有商业文章可做,藏主遗憾自己无力开发,切望商家来做。若媒体接受藏主可全文发表考证报告。
帖子附图:
萧太后皇冠上的鸡凰之迷(二版)

常言道“鸡窝里飞出金夙凰”, 可是,在千年前大辽皇宫里却飞出只金公鸡,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牠就是萧绰萧太后皇冠上的当“九五” 夙凰中的“凰” ,怪不怪?

夙凰本指雄雌二鸟,雄为夙,雌为凰,萧太后皇冠上的夙是早期文献记载的形态:“柔细長脖颈,背隆起,喙如鸡,颌如燕,羽毛有花纹,尾毛分叉如魚尾”( 引自《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最明顕的特征如鱼尾,一览无疑,如小母鸡。凰则不然,体形高大雄伟,昂头峨冠,博距翹尾,形若雄鸡,引颈呜啼。同一人手下作品,为何如此大的差异,不像其它夙凰,一律長尾象征吉祥和女人,夙凰的设计者想吿诉我们什么?

为了解开迷底,笔者不能不从古代鸡文化中探尋根由。“诗经” 曰:

《女曰鸡呜》: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女人说鸡叫了,男人说天快亮了)。
《鸡呜》:鸡既呜矣,朝既盈矣(鸡已叫了,天快大明)。
《关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在凄风苦雨昏暗如盘的日子里,鸡不断啼)。

三国刘桢《斗鸡》诗把鸡比作身披华彩、瞋目含火的斗士:
丹鸡披华彩 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武威 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 瞋目含火光 長翘惊风起 劲融正敷張
轻举奋勾喙 电击复还翔 

唐代李频《府试风雨闻鸡呜》,把鸡比作坚贞的先觉者:
不为风雨变 鸡德一何贞 在暗長先觉 臨晨即自呜
唐徐夤《鸡》诗把鸡比作守信者:
信守催朝日 能呜送晓阴 峨冠装玉壁 利爪削黄金

最著名的是唐李贺《致酒行》诗中的名句,把鸡当成光明的象征,成为千古绝唱:
我有迷魂招不得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上述诗把雄鸡当成斗士、先知先觉者、光明的象征,正如《韩诗外传》和《相鸡经》所说鸡有五徳:
头戴冠者:文也; 足博距者:武也; 敌在前敢斗者:勇也;

见食相呼者:仁也;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的文化形象和五徳对照萧太才徳功业:

“神机赂智” 、“明达治道” :文也;

“兼习知军政” 、“亲御戎車” 、“指麾三军” :武也;

“跨马行阵” 、“披坚执锐” :勇也;

“淸正贤良” 、“法道洪仁” 、“劝农桑、薄赋徭、设义仑救災扶民” :仁也;

“言善必从”、“ 用人不疑” 、“善驭锐右” :信也;

“啟化”、“ 开统” 、“励精图治” :一唱雄鸡天下白。

以上对比可看出,萧太后的才智功德跟唐代以前诗人所歌颂雄鸡的形象、和鸡的五徳一一相印。原来如此,辽朝的文人学仕把萧太后比作光辉形象的雄鸡,那么那只鱼尾夙便是体弱多病、马鞍都上不去的景宗耶律贤,多么幽默,多么有文化品味。夙凰设计者用心良苦,滑稽而又写实,一对夙凰夫妻构造之异、把景圣时旳政局交待一淸二楚,淋沥尽致,应该佩服辽朝文人们的高超智慧,尚有今不如古之感。

也许有人问为什么用鸡来象征凰呢?学问就在这里。夙凰是传说的神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会唱歌。而萧太后是现实社会中旳人,神话不能代替现实,凰不足以概括萧太后的才德和丰功伟业,只有用鸡文化才能表达她的光辉形象。有人会问辽朝人有设计这种理念的才智吗?请不要把契丹当成夷蛮之邦,圣宗和他的九鄕们都是饱学之士,经纶满肚,笔者在解读皇冠时深受其他们苦。他们是囊古寓时寓亊的大师,皇冠上的每个件都倾注他们的智慧,含深厚的文化内函,可说是部天书。难怪有的专家看不懂,说是古代唱戏的帽子,甚至有人怀疑有的件不是冠饰。请问有几人见过鱼尾夙?研究过鸡文化?读过《管子•宙合》论?考证过囍字的来源?听说过老辡椒在天上飞?……要是不研究一眼就能判断是谁的冠,可谓是万能的天才专家。 

圣宗和他的九郷们跟后人开个历史玩笑,有似武则天给自巳立的无字碑,他们这一经典之作留给我们的是甚么呢?

帖子附图:


萧太后皇冠简明十二解(二版)

一、额坠:女人额天庭上顶着云天之际龙宫中的天子、顺天承天主政皇权,印证了“承天皇太后”之称,也符合萧绰萧太后顶替老公兒子主政皇权40年。
 
二、璜形冠徽 :天上有紫微、太微、天市三恒星,紫微星垣在中央,古人认为是天帝住的天宫,皇帝自称天帝之子,自然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宮,紫微星便成了皇帝的代称。璜形冠徽象征:辽朝女人的天戴着紫微宫的天子主政皇权、如青天白日放射光芒照耀九重天。

三、鬓花:鬓花共23片,萧绰自983年6月被尊为“承天皇太后”到1006年10月圣宗带领群臣尊她为“睿徳神略应运啟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正好23年,象征承天皇太后功徳园滿的政治生涯。一年一瓣,如此巧合,岁岁如花似锦。

四、饕餮寿: 是三尊烕武的南无阿弥陀佛,生命价值观旳标志。冠主威力如雷贯耳,辽朝只有萧太后有这个威力。三寿一标志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南无阿弥陀佛:二象征萧太后在雍熙、澶渊两战和国內改革三大功徳,三段生命史,是君臣们给她立的三座功徳牌坊(功徳碑)。

五、囍 字 :辽朝打败宋朝 ,没有战亊,国泰民安“闻乐则喜”;通过一系列改革,丰衣足食,有美食吃则“饎”,故为囍,盛世标志:昂头作人,扬眉吐气,开口大笑,好棒!这盛世是萧绰一手开创的,把囍字戴在她头上是对她尊重和敬仰,浓缩的一字碑。

六、卐字:函义“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圣宗的九卿们认为萧太后有释迦牟尼般的最园满、最祟高、最完美、最无量的道徳,把卐字戴在她头上当“现世如来佛”敬仰。

七、异果:水果有三个,一大两小,分别代表酸苦甜三味,大果必甜;果冠皆有火焰纹,象征佛教中的三眛真火,说明冠主能品三味,善于捡大果吃,取其三眛棈义。印证了萧绰“与群臣共议,由后裁决”、“明达治道,言善必从”的才智,睿智也。

八、垂耳;古名充耳,是冕上垂于耳际的飾物,提醒帝王勿听馋言。垂耳的長度、珠數、色度、材质的差别意为;对人言要取長避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馋言溅忠言贵,提醒执政冠主对群臣之言要权衡利弊,印证了萧绰的政治素养和品质。

九、亁坤圏:今话宇宙圏,形取《管子•.宙合》对宇宙的描述。他说天地像个口袋,万物都装在口袋里,有多大?“上通于天上,下泉于地下,外出四海之外”。冠上有左右两个乾坤圈,左圈标明:

1、标明宋辽时天地广范围:圏南方以藕荷为标志的农耕地;西和西北以草为标志的畜牧地;东北以荷草为标志的农牧混合地;北面地界是贝加尔湖(即北海),西靣地界是里海(西海),即管子所说“外出四海之外”,当然东、南都是海,没有标志,即大海无边天作岸,天为界。这些都符合辽史的记载。

2、契丹人祟尚东方,故袋口朝东。

3、象征“宙”旳天物七种,分别标志:
(1)日在西月在东,星星跟着月亮走在月旁。日象征皇帝圣宗,月则是萧绰,星星象征群臣,围着月亮转——跟萧太后转;
(2)七朵祥云显示萧绰的拿云之志,比武则天拿之志高尚,她带领兒子当皇帝,则天是杀女灭子篡兒子皇位自已当皇帝;
(3)月上一雷标明雍熙之战萧太后的威力,日月中间一雷标明澶渊之战太后与圣宗共同的威力;
(4)月上一卐字,日月中间一卐字,标明辽朝盛世功徳萧太后有一个半,圣宗有半个,分配合理;
(5)月上双蝙蝠标明萧绰帶来的和平安宁及丰衣足食之双福;

右圏:圆中有蟾蜍即为月,月为阴,阴为女,月上一雷。东西南北四方各一蟾蜍,即女人威镇四方,她就是萧太后。

十、云板:契丹人崇拜的天女老辣椒肩扛皇帝、在日月星三光照耀下在天上飞行,如唐代的飞天;

十一、蝴蝶;女人头顶男人背承天驮天当九五(皇帝)如蜜蜂辛劳作带来甜和喜(喜鹊尾);

十二、夙凰;雄为夙,雌为凰。夙体瘦小鱼尾,为早期文献记载的夙形。而凰体形高大昂头如雄鸡,寓意萧绰雄鸡的武德、有武则天女人当皇帝,一唱雄鸡天下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把景圣时的政局交待一淸二楚。

帖子附图:


看着这堆黄灿灿冠件如隔河望金,我不知道萧太后是谁,只从京戏《四郎探母》中知道一点。我在北京请教专家多数人说冠饰不是辽就是金,我决意自已研究,从零开始,查阅大量史藉。那时我不会电脑,只好到一些书店尋找。我不能把书都买下,只抄写一些有用的章节,售书员向我翻白眼,我就用手机假装发短信记录。

否定金冠
有次查阅金史,有一章对金代服饰有详细描述,还有皇家女冠图,我眼前一亮,原来金代皇室女性戴的花株冠,形如文革前东北农村老太太戴的帽子,以花株多少分等级,皇后戴九株花冠,并有图说明。因此否定是金冠。但是辽史没有记戴辽皇室女冠形式,只出土一个陈国公主冠,跟我收藏的冠有天远之别。

冠徽是开门钥匙
冠徽就如国家一些公务员帽子上的国徽,它有象征意义,含丰富文化内涵,因此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为了证实璜形冠徽是不是玉壁三分之一弧做成,我按冠徽1:1的尺寸画了玉壁图,结果絲毫不差,古人掌握尺度非常准确。

我把冠徽拓成图,再把17片莲辧画在冠徽上边沿,惊奇发现,冠徽光芒照耀九重天,还主至高无上的天。谁的头放射光芒?谁能主至高无上的天?非帝王式人物莫能,首先敲定。

冠徽为什么用六片巻叶合抱组成,为什么不用一片、两片、三片?原来六片指“六合”,天、天地、宇宙。左右各三片也指坤卦女人,即女人的天。这个女人的天上有三珠,中心是白色的宝石,有无数如星星之珠囲着,四靣金絲编的花瓣,镶嵌紫兰色宝石,还用四片窄長叶分开。我联想到“太平天子当中生,淸慎官员四海分”之语、和天上紫微宫地上北京紫禁城。我查阅大量资料证实,白色宝石就是禁微宫的天子,他如中天白日,左右两珠分别是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因此冠徽全部含义:“辽代有个女人驮着天子、主政皇权的那个天放射光芒,照耀九重天”。这个“天”的她是谁?

五个女人当中的一个

查史契丹有五个女人攝过政,她们是:

一 太祖皇后述律氏,她号淳钦皇后、地皇后、应天大明地皇后,她是个皎晈者,也是个心狠专断者,自我断腕英雄。史称她“后简重果断,有谋略,”慧眼识韩延徽,献谋攻幽州、平渤海。太袓逝后她攝政。

二 景宗之后承天皇太后萧绰,她替老公和带领兒子当皇帝攝政达四十年,开创辽朝盛世,比李世民和武则天还杰出,做到“监狱几无犯人关押”、“臣民上下诚服”、“百姓丰衣足食”,都昂头作人,扬眉吐气,开口大笑,好棒(冠上囍字象征)!她审时度世,威风凌历会打仗,是军亊家。她是个光辉的皇后,史书一致赞扬她。

三 圣宗之妃萧耨斤,她是个“黒”女人,阴谋家,圣宗逝后谋害死皇后萧菩萨哥,自立为仪天皇太后攝政,欲废兴宗立重元为帝,阴谋败露被囚于庆陵守陵。她头上不可能放光芒。

四 西辽耶律大石之后萧塔不烟,帝逝后称制,号感天皇后,攝政七年无建树。

五 西辽仁宗之妹普速完,仁宗逝后称制,号承天太后,可能是学萧绰的称号,她攝政15年因处死丈夫引起政变被射杀而死。她的头上也不可能放光芒。
五个女执者的称号分别为应天、承天、仪天、感天,都有一个“天”字,到底是哪个天呢?根据她们的功业用排比法一一剔除非光辉者,初歩锁定承天皇太后萧绰的那个“天”。

一锤定音

额坠引起我髙度注意,它挂在冠徽梁上,垂于女人额部天庭上。梁两端是云头纹,其上各有三珠标志日月星三光,梁的中部即坠的两侧是巻云纹,这些是天际的象征。坠悬于房盖,房脊上有二龙吐珠,说明是天上的皇宫,《易.乾》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宫即是皇宫。

坠用紫晶做的,为什么不用其它色宝石做呢?紫是帝王的专用色,象征天上紫微宫的天子、人间紫禁城的皇帝,由女人的额头顶着,即女人驮天子。坠一靣有三条顺天地方向的阴刻线纹,是三、川字?解释不通,必定是易经中的乾卦天,是女人顺天意承天顶着天子。她干什么?额坠另一靣阴刻一条顺天方向纹,暗示易学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之演变。天为阳地为阴,阳中九为老七为少,阴中六为老八为少,老变少不变,故阳爻称九,阴爻为六。一百零八,其和为九,九九归一,一主至高无上的天,即主政皇权。一条纹多么深奥的秘码。坠的涵意豁开朗:

一 印证了承天皇太后之称;

二 符合萧绰的史实;

三 萧绰“承天皇大后”之称源于《易.乾录》说“至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乾为天,坤为地(女人)。额坠上三条纹印证了顺天(乾卦顺天方向)承天(她额承乾卦)驮着天子(坠)之意;

四 景宗和萧绰之墓乾陵就在锦卅北宁市闾山下的龙岗村,已发现墓有盗孔,盗孔上苹果树干比水桶还粗大,说明盗墓年代久远,墓被盗而冠流落在民间,传世于我收藏;

幸哉!幸哉!冠被我收藏了,又被我破释了,要是被卖主化整为零卖掉了,何处尋它的尸影,畄下一页辉煌历史的空白,失去一曲囊古寓时民族文化精髓的绝唱。

处处是文章

冠饰处处是文章,件件是历史,是一部萧太后的档案,不一一道来,有考证论文在案。在新华网-论谈-文化广场-博古藏今网页上有部份刋出,有冠图。两家扱社和省市电视台已扱导和播出。举个小例:冠上鬂花计23片,自983年6月萧绰尊为承天皇太后、至1006年10月圣宗带领群臣尊她为“睿徳神略应运啟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正好23年,如此巧合,一年一片,岁岁如花似锦,她创的盛世。

彻夜未眠

一枚扛着皇帝在天上飞行的老辣椒困惑我二年多,为尋找辡椒的原产地,我查遍资料都说来自南美洲,哥伦布带回欧洲,然后传入中国。按此说辽宋时根夲没有辡椒,那么是什么?黄瓜、苦瓜、絲瓜、茄子、香蕉等条形蔬菜水果?这些“老”的东西毫无意义,诠释不通。常言道“姜还是老的辡”,辡椒也是老的辡,指人沉穏达練老谋深算,正好符合萧太后的品质。一次看电视,邯郸市委书记跟美国一个钢铁城市的市長对话,他说邯郸不仅产钢铁,产辡椒也著名,历史悠久,隋代就向朝廷進贡。一语道破悬案,那一夜我兴奋的一夜未眠。做学问苦,也很甜,因为东西是我的,由古玩市场“掏宝”从天而降的珍宝,我不研它谁研究它,请问世界上有几个博物舘藏有皇冠?千亿冨翁有吗?所以我才下苦功夫,专家能吗?故毎当记者问我经专家鉴定过没有,我就皱眉头苦笑,怎么说呢?


古 征 (笔名)

二00七年七月初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离线长河

发帖
47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3
Re:肖太后的皇冠在辽宁锦州露世
真的是第一次知道。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3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一带,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狩猎,后不断发展壮大。辽代(辽国)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

    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成就。如经济上,辽的社会生产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既有草原牧业,也有耕地农业。且在内地先进技术的影响下,纺织、矿冶、陶瓷、建筑以及马具等手工业较为发达。

   辽朝拥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字--契丹文,而汉文则是其另一主要通行文字。在许多方面,辽在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民族特色,如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等。

   辽国共历九帝: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帝,前后二百一十年。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都城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


   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接受唐朝统辖。

   唐末(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后称辽太祖)趁中原之乱统一各部,先后用武力征服了突厥、吐谷浑、党项等部,从而日益强盛起来。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统一塞北辽阔地区,并在龙化州(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八仙筒附近)称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

   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潢河以北正式修建都城,称为皇都(后改称上京),随后,降服甘州回鹘。公元926年契丹又灭了东方的渤海国,"得地五千里,兵数十万",实力更加雄厚,野心亦随之增大。

  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驸马都尉石敬瑭,为了夺取后唐政权,上表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以割地、纳贡、称臣为条件,约定灭了后唐之后,把燕京和云中(今大同)两地区的十六个州县割给契丹。同年秋,5万契丹骑兵入关支持石敬瑭叛军打败后唐兵。石敬瑭灭后唐,建立了后晋小朝廷。

   公元938年11月(契丹会同元年),后晋献燕云十六州图籍。自此燕云十六州归属契丹政权,获得燕云十六州后,辽势力进入了长城以内。使得辽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扩张。同时,在中原先进制度的影响下,辽朝的各方面也逐渐向封建化过渡。会同元年(公元947年),辽太宗灭后晋,改国号大辽。

  契丹族妇女在辽朝的地位和作用与中原皇朝相比,显得十分突出。萧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辽朝以“太后”相称的有数人,都姓萧,与杨家将有关的萧太后,史称“承天萧太后”,简称萧太后。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生于辽穆宗(耶律璟)应历三年(953年)。祖籍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她是北府宰相萧思温第三女。她美貌聪慧,成熟较早。有一次萧思温观察三个女儿一起扫地,唯独萧绰扫得洁静,于是他高兴地说:“此女必能成家。”

   景宗保宁元年(969年),景宗选她为贵妃。同年五月戊寅(初二日),萧绰凭着自己的容貌、才智、精巧和握有权势的宰相父亲,被册封为皇后,时年16岁。

   乾亨四年(982年)9月景宗驾崩,圣宗继位,他是辽朝第六代皇帝,萧绰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萧绰30岁. 辽统和元年(983年)6月,圣宗耶律隆绪率群臣为萧绰上尊号称“承天皇太后”。

   辽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一月,萧太后将权力交给圣宗耶律隆绪,不再摄政。同年12月,萧太后因病崩于行宫,享年57岁。次年,附葬乾陵(今辽宁省北镇市医巫闾山境内)。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23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3
Re:(正史之外)辽国出了个萧太后:欺凌北宋几十年的巾帼英雄
    金兀术和萧太后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名将,一个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皇太后。但在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同的。

    金兀术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儿子,年轻时是一员骁勇的战将,在灭亡北宋的战争中十分英勇。宋高宗即位后,他率领金军追击宋高宗迫使其入海,后又占领陕西,因功被提升为右副元帅。晚年的兀术,长期担任左丞相兼都元帅,出将入相,主持朝政,继续对宋用兵,曾与岳飞在郾城大战,被岳家军打得大败。

    继而,兀术接受宋的请求,休战讲和,双方达成和议,史称“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结束了宋金长期争战的局面,客观上有益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也有益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兀术直至临终,仍“坚守和好之说”。兀术死后“謚忠烈,配享太宗庙庭”。

    民间也为他在金中都的玉虚观里修建祠堂,旧址在今北京宣武区。这说明他无论在金的朝廷,还是在金的民间都享有极高的荣誉。对女真族和金朝来说,兀术是英雄人物;但对汉族和宋朝来说,他是纵兵抢掠的敌将,是岳飞手下的败将,自然不会称他为英雄。

    萧太后是辽景宗的皇后,辽圣宗的生母,早年聪慧,有才干。辽景宗身体不好,鉴于契丹社会留下的母权遗俗,萧皇后参与军国要事决策,更“以女主临朝”,“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

    萧皇后倾向汉化,主张革新,景宗时期的一些改革,如重用汉官、对宋用兵等,都与她分不开。她的政治、军事才能那时已经初露头角。圣宗即位时年仅12岁,萧皇后晋升为太后,奉遗诏摄政,“临朝称制凡二十七年”。圣宗初即位,辽朝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局面。

    萧太后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整顿吏治,提拔有治国之才的人担任要职,大胆重用汉官韩德让等,加强对宗室的约束和对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渐趋稳定。她“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她还注意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辽国旧例,契丹人和汉人相殴致死,契丹人轻处,汉人重处;她当政时改为依汉律论断,同罪处罚。

    她通晓军事,经常出入疆场,“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继而,她赞成宋朝提出的议和要求,双方订立“澶渊之盟”,长达一个世纪,基本维持和平局面。这就有利于双方百姓生产、生活的安定,也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友好交往。经过萧太后多年治理,辽朝不仅扭转了穆宗以来的“中衰”局面和圣宗初年不稳定的局势,而且开始步入全盛时期,为圣宗时期的进一步改革和辽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她死后,辽朝对她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民间也广泛流传着有关她的美好传说。综观萧太后摄政的所作所为,称得上是辽代有才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恰如景爱先生在《历史上的萧太后》中所说:“她是一位古代少见的女政治家、女军事家。”不过,由于小说《杨家将》里对萧太后描写的错误导向,在许多汉族人的心目中,萧太后凶残、好战,形象很不好。

    实际上并非如此,公元986年,宋军三路大举攻辽,战争初期,宋军捷报频传,但很快由于兵力分散、相互不能很好配合,辽军获胜,辽将耶律奚达捉住宋军大将杨业。在此之前,萧太后曾密令统帅耶律斜軫切勿用暗箭伤害杨业,务必活捉。耶律奚达恰恰是用暗箭射伤杨业而捉住的,又没能劝降。为此,他不但没有得到萧太后的嘉奖,反而受了处分。由此可见萧太后对杨业的钦佩和重视。

    还有,一些人还制造了有关萧太后和汉官韩德让的绯闻,以丑化萧太后,书中也加以考证澄清。从景爱先生的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任何偏见的、真实的萧太后,可以说《历史上的萧太后》还了她的本来面目。

    如何评价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应当明确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员。正如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所说:“作为一个民族,他们都是各为一个民族;但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成员,他们都是中国人。”

    然而,几千年来统治者宣扬大民族主义,汉族即中国,歧视少数民族及其政权,这种旧的传统观念影响至今。对少数民族的看法,一些人仍沿用封建史学观点,称少数民族为“异族”“外族”,称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为“夷狄之邦”“异民族王朝”,对它们入主中原,说成是“外患当头”,甚至作为敌国看待;把少数民族领袖人物加以丑化,比之于外国侵略者。以这种观点评价少数民族及其历史人物,就必然会把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如辽、夏、金、元、清等,打入了“外国”行列。


我国文化名人李一氓先生说过:如果今天仍然“把少数民族视为外族,把他们建立的国家或政权看作外国,就会犯时代的错误、地理的错误和道德规范的错误”。他还说:“假如把少数民族视为异族外国,那末,西汉时的匈奴和西域各族,隋唐时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宋朝时的辽、西夏、金、大理等就都成了外国,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生息繁衍的地区,将因当地有过时兴时灭的民族政权,时而是、时而又不是中国的领土,这岂不是荒唐可笑?”

    其实,这不仅荒唐可笑,而且更适合那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学者口胃,他们处心积虑地要从历史上分裂中国。近代以来,为配合本国统治者侵略中国,他们提出许多谬论,说什么“中国人仅指汉族”,“中国东北除汉族以外的各民族不是中国人”;“中国的范围仅指长城以南,以北的土地不是中国领土”,等等。在今天,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彻底摆脱旧的传统观念,不能让从历史上分裂中国的企图得逞。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很多民族。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不仅联系密切,其中有些还出于共同的祖先。而且,我国古代的各个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论纳入汉族王朝统治范围之内或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都是祖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的历代疆域既包括中原王朝也包括少数民族独立建立的国家或政权的辖区。萧太后所在的辽国,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国家,它的统治范围自然也是历史上中国疆域的一部分。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胡族系,后来成为鲜卑的一支,北朝的史籍里,始有契丹之名。他们原本在辽河流域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处在部落联盟阶段。

    从北朝开始,契丹族活跃在我国北方的历史舞台上,并与中原王朝有了较多的联系,时战时和,不断壮大。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逃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逐步学会种植庄稼、纺织、冶铁和建筑城郭、房屋等,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契丹社会也因此飞速发展,公元916年建立了国家,成为我国北方强大的民族政权。它存在的时间长达二百多年,开发了北方,又进入中原,南北得以进一步沟通,为祖国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

    契丹这个民族后来虽然消逝了,但它在祖国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我国辽史专家陈述先生早在1939年就说过:“契丹为中华民族一支,故契丹威名之广溢,亦吾中华民族之光荣。”契丹族在祖国历史上有着重要贡献。萧太后就是契丹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景爱先生把她的事迹介绍给读者,改变传统的错误导向,以促进民族团结,我认为很有必要。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