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史书记载,抑或是墓葬习惯,各种迹象表明,北镇龙岗山坡上这座失去墓志铭的被盗墓穴,埋葬的就是威震宋军的萧太后。
▲贾辉展示自己珍藏的辽代釉砖。◆美丽的萧太后,凭智慧在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辽史》记载,辽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名为乾陵,这里的萧太后指的是“杨家将小说中的萧太后”,史书记载,萧太后名为萧绰,小字燕燕。生于科尔沁草原,是契丹族乙室拔里氏人。她的祖先自比汉丞相萧何,于是改姓萧。
因为萧氏几乎独占辽代皇后的宝座,所以家族中太后、皇后无数,但萧绰因其卓越的用人用兵能力、统领辽国的辉煌政绩,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萧太后的墓葬是否真的在医巫闾山?本报记者日前专程探访。
医巫闾山在满语中意为翠绿的山,其山脉横亘辽西、绵延悠长,乘车去闾山、总觉得它近在眼前、可是走起来却路途漫漫、时间仿佛都被它拉长了。
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乾陵的位置就在锦州北镇的龙岗村,从北镇开车到这里不过20多分钟。
记者快到龙岗村时,远远看到一座山,山势呈阶梯状依次攀升,当地文物处的于志刚说,山下就是龙岗村。
这片被称之为龙岗的山,是医巫闾山的一个支脉,东西朝向,西高东低,由东面开始坡度逐渐上升,至山顶后高度骤降,形成撮箕形。
在云雾中,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医巫闾山的主峰望海峰,其俯视龙岗,以及龙岗前的龙湾和大平原。
太后萧绰的文治武功
辽国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武功兴起,到辽圣宗兼修文治武功,再到辽道宗、辽天祚帝任用权奸佞臣、偏听偏信,直至被金国灭亡。太后萧绰是起承转合中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萧绰是辽国北院枢密使萧思温的三女儿。她倾向汉化,提高汉族地位,主张革新,提倡封建制,协助景宗管理朝政二十多年,安内攘外,在此基础之上,辽国随后进入了其子圣宗的40余年鼎盛时代。
萧太后摄政的26年中,指挥辽国军队与宋朝作战,多次取胜,故事被演绎成《杨家将》等传奇,一直为现代人传诵。针对其墓穴之谜,也有一些争论。
萧太后亲征的战役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她统帅辽军与宋的澶渊之战:辽统和二十二年,即宋真宗景德九年,萧太后同圣宗亲统大军二十万挥师伐宋。宋真宗在寇准的主谋下,也亲自指挥宋军作战。辽军攻破德清,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宋真宗害怕辽国继续南下,过信给萧太后提出议和、并派属臣曹力用出使辽国,答应每年以帛银为贡纳给辽国。
萧太后审时度势,认为继续南征有一定困难,所以同意与宋订立城下之盟,宋真宗“称侄纳贡”。和议规定:“宋以承天皇太后为叔母,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朝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国罢兵,各守旧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两朝城池依旧修缮,不得增筑城堡,改移河道。 ”之后,双方各自撤军,结束了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辽国此后从宋朝那里每年获取银两,为辽国的兴盛奠定了基石。
萧太后墓葬在北镇?
北镇市旅游局的贾辉说,根据《辽史》记载的地理位置,乾陵应该就在龙岗村附近。古墓的附近已经挖掘出了陪葬墓的墓志铭,“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葬于乾陵附孝贞皇太弟之茔顺也!”而墓穴的下方,也就是村落之内,有两处高高隆起的墓穴,经确认是萧太后的两个孙子。根据辽国祖制,后代的墓穴要在长辈墓穴的下方,根据这个规矩,辽景宗的墓地应该在龙岗山的顶端。
锦州市博物馆原馆长、参与过辽景宗三位孙子的陵墓挖掘工作的鲁宝林先生介绍:北镇共出土过四个墓志铭,龙岗村三个,高起村一个。萧太后的孙子耶律宗政的墓中出土了两个墓志铭,一个是耶律宗政墓志铭,一个是秦晋国妃墓志铭。
耶律宗政的墓志铭上写道:耶律宗政生于辽圣宗“统和二十年,薨于清宁八年三月十二日,享年六十”。“其年岁次壬寅十月二十七日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
萧太后的另一个孙子耶律宗允的陵墓距耶律宗政的陵墓只有20余米,与宗政的陵墓为同一个级别的墓葬。他的墓志铭中标明,咸雍三年4月11日,“陪葬于乾陵”。通过史书记载和耶律宗政、耶律宗允的墓志铭,考古人员认为,两人均随其父耶律隆庆附葬于乾陵,即三人的墓都在景宗和萧太后陵墓的下方,作为附葬。
而位于高起村的耶律宗教墓,也写明“附葬于乾陵之西麓”,这里的“附”字是靠近和附近的意思,与龙岗村耶律宗政、耶律宗允墓附葬于乾陵的“附”字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定位,龙岗村耶律宗允、耶律宗政墓就是乾陵的所在地,也可以推断,耶律宗政的爷爷景宗与萧太后,父亲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就葬在耶律宗政和耶律宗允墓不超过500米范围之内。所以北镇文物部门、旅游部门的人士都认为,龙岗山坡上的被盗墓就是乾陵。
还有一个墓志铭至今是谜。那就是秦晋国妃墓志铭。在秦晋国妃墓志铭上说“有诏于显陵开魏国王玄堂而合附焉”。这说明秦晋国妃是在耶律宗政死后十七年,才与其合葬的。为什么在秦晋国妃这块墓志铭上说耶律宗政墓旁是显陵(显陵是辽世宗耶律阮和怀节皇后、甄妃的合葬墓)?一个墓室里的两块墓志铭,为什么说法不一?一个是说此墓挨着显陵,一说此墓挨着乾陵?
“其实这也不奇怪,崇兴寺双塔是辽代佛教象征性的建筑,当时北镇因为有皇帝的陵寝,所以改名为显州和乾州,显陵与乾陵两个陵墓都在附近,都属于富屯乡。 ”当地文物处的于志刚说。
根据萧太后生前对医巫闾山的尊奉,“以其为神山”,其安息之地在医巫闾山很有可能。医巫闾山是东丹王耶律倍兴起之地,萧太后摄政后御驾到此时,以圣宗名义作诏书颁发全国,历史上称颂为《闾山下诏》。
被盗无名墓是乾陵?
上世纪90年代时,北镇市龙岗村农民在给山坡上的果树浇水时,发现树木下面的地面出现空洞。此事传出,便开始有盗墓贼挖洞,形成一条向下的通道。
盗孔径约1米,深8米。进过墓室的人说,墓内空无一物。当地公安部门在擒获盗墓贼后的审讯记录显示,这伙盗墓者当时一无所获。可见此墓应该在之前已被盗。墓穴中只有盗墓人留下来的彩色釉砖,这些釉砖被旅游局贾辉得到,并给记者展示。这些砖的特征是坚硬如铁,有些像耐火的砖,砖的两侧有切割的痕迹。墓砖颜色分为红、黄、绿,组成了七星北斗的形状,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由于辽国皇族普遍学习汉族文化,皇族的礼制也模仿汉族的一些礼制。这些图案,只有辽国穹顶墓穴式的皇族墓穴才有。
这个墓地是否就是记载中的乾陵?由于没有发现辽代皇族大墓应有的墓志铭、棺床、随葬品和四个耳室,特别是其中最重要的墓志铭,专家们还不敢肯定。“因为没有看到大墓的墓志铭,目前无法确定是否为帝陵! ”鲁宝林先生介绍。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萧太后的孙子——耶律宗政的墓穴,文物部门还在这里立了石碑。墓穴空空,已经被金人挖掘过,里面的陪葬物已经被盗,连墙壁上应有的壁画也不清晰了,墓穴穹顶呈半圆形,约五六米高。耶律宗允、耶律宗德的墓穴也均被金人挖掘过,陪葬物、财宝等早已一无所有。
据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痛恨辽人,所以合宋灭辽之后,将辽国皇室的陵墓通通挖掘,墓穴内的金银器物抢掠的抢掠,毁坏的毁坏,显陵和乾陵也不例外。
这个陵墓是否就是被破坏的辽景宗和萧太后合葬的乾陵,还是另有主人,因为大墓的墓志铭没有找到,还需要文物专家来进一步考证。
而另一个发现也让人们对萧太后的陵墓所在产生的怀疑。《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是1989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石匠沟出土的,其碑文时间是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即公元1009年。
萧太后也是死于1009年,据史书记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乾陵。由于巴林左旗是辽太祖和辽太宗共同建设的上京临潢府所在地,也是契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出土的墓志很有说服力,加上碑文时间与萧太后死的时间吻合,所以让人猜想这个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可能就是太后萧绰。
崇兴寺双塔的冤情
龙岗村南北两侧都是绵延的山,数里外形成一处山口,如翠屏环抱着龙岗。站在山坡向东方望去,是一处大大的水湾,被当地人称为龙湾,形成山水相依的景致。再向外就是广阔的大平原。北镇旅游局的人士告诉记者,那边立着的建筑是崇兴寺双塔,均为辽代建成,辽国于公元907年建国后以佛教为国教,皇权与神权合而为一。东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
崇兴寺双塔同辽国一宗冤案有关。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才华横溢、精通音律、出口成章,被道宗称为女中才子。道宗酷爱打猎,萧观音爱文学艺术,形成对照。权臣耶律乙辛派人做《十香词》送给萧皇后,被皇帝冷落的她非常喜爱,又在最后做了《怀古》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
因为里面有伶人赵惟一名字的三个字,被诬陷成为她与伶人私通的罪证。道宗令皇后自尽,并牵连到了有为的皇太子耶律浚。太子被软禁在今北镇广宁的普慈寺,后被杀害。
到了公元1101年正月,辽道宗死于混同江行宫。末代皇帝天祚帝奉遗诏继承皇位,天祚帝即位后为其父母昭雪。谥父耶律浚为大孝顺圣皇帝,谥母萧佾为贞顺皇后,并派人在医巫闾山为父母修建昭陵,并在埋葬父母遗骨处,修造崇兴寺双塔,告慰宫廷斗争中被冤死的父母亡灵。塔上书“万古千秋极乐净土福德智慧”以示怀念。
耶律乙辛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因其结党营私,被辽道宗发觉,削官。后来因阴谋叛国奔宋,被杀。天祚帝上台第二年,其坟冢被挖掘、戮其尸。几乎与所有弄权奸臣同样下场。
清代诗人很同情才女萧观音的悲剧人生,满族诗人纳兰性德写到: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