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835阅读
  • 4回复

(正史之外)萧太后墓地拜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萧太后墓地拜访记

作者 古乾勇

铁骑急奔,黄砂飞起,披坚执锐,麾指三军!

1000年前,在中国北部,一个威风凌厉的巾帼英雄统帅,披坚执锐,亲驾戎车,指麾三军,奔驰彊场,活捉宋名将杨业,转眼间歼灭宋太宗30万精锐之师。18年后率铁骑横扫中原,直奔汴梁城下,逼宋真宗簽定澶渊之盟和约。从此她给中国带来120年和平,大宋文明走向全世界,契丹国威名扬天下。

她就是大辽景宗的皇后、圣宗之母承天皇太后,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亊家萧绰萧太后。

千年后,东北咽喉,她的宿敌,镇守河北新安北宋兵部尚书的35代孙,他向世人宣布:辽代景宗的皇冠和萧太后的凤冠在我这里。这个信号震撼了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

今日我和冠的藏主隨省电视台的记者拜访萧太后墓地,百感交织,挥然于书。

汽车驰过平原,向一座横嶺的大山奔去,进入南北两条山峦的山口,当地文物部门的先生指着前方不远的山岗说:这就是景宗和萧太后的墓地-龙岗。

据史记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卅北宁市的医巫闾山下,名乾陵。笔者站立岗上,环视这方山川,山峦起伏龙腾虎跃,雄奇峻秀浑然一体。龙岗东西朝向,西高东低,由东坡度逐渐上升,至岗顶高度骤降,形成撮箕形。岗背靠闾山巍峨主峰的絕壁下,南北两侧是绵延不断的山峦,在龙岗前方数里外形成山口,如两座翠屏环抱。龙岗与两侧山峦之间是平坦的沟豁,在岗前汇合形成湖靣,再延向山口外广阔的辽中大平原。在山口外有辽时建的双塔,相距仅30米,如两座宫阙立于宫门外。更奇特的是龙岗后靣与闾山主峰之间兀立一石峰,形如擎天一柱,柱顶如笔毫,指向藍天白云,仿佛萧太后在握笔写“明达治道” 、“跨马行阵” 的天书。笔者用指南针测出,笔峰、盗墓孔、山口、双塔都在一条正东西向的中轴线上,顕然这是特选的墓地。笔者见过汉唐明清历代帝王的陵地,与此相比都很逊色,唯萧太后独占螯头,天下絕无仅有。她英明一生,如日月高悬,長眠于锦绣山川,也是天命所归。

放眼东去,紫气东来,气象万新,万古長春!

然,疑为萧太后墓在岗上端的苹果園里,数年前农民给苹果树澆水发现地空,传出,接着被人挖洞夜盗。盗孔径约1米,孔深8米。進过墓室的人说,墓内空无一物。当地公安部门捉拿盗贼审问,他们交待一无所获。可见墓不知是在哪朝哪代已被盗了,有人说是金代,理由是金人为了复仇,几乎把契丹皇室墓烧光抡光;有人说墓被盗于张作林张大帅横行时期,这也有可能,据冠的藏主称冠来至张大帅部将的后代。

墓室用琉璃砖砌築,磨砖对缝极其考究,尚有北斗七星(象征帝王的紫微星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盗孔外残留一些砖头,一种是粘土质红砖,硬度高于现在的100号红砖;另一:种色度硬度同如今的耐火砖,内渗石英砂。砖表靣经过磨制,非常平整。有些砖面有黄白绿等色釉,笔者捡了一塊黑釉砖,釉质晶莹坚硬,胜过辽瓷釉,并能隐约见到一些不识的文字,但一“年” 字很淸析。这些都说明墓的形制规格极高,非帝王式人物莫能享受。盗孔用苹果枯枝遮掩,荒芜令人叹息!

墓的北下侧是陪葬墓,他们是:萧太后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及他的三个兒子,即覣王耶律宗政、魯王耶律宗允、三子耶律宗德。我们见到了耶律宗政墓,墓前新立石碑,果农说墓道是他们自己化銭修的,但墓道顶已坏,没人出资修膳。

果園主人告诉我们,曾有徳国、瑞典人来考察过。外国人重视萧太后,不远万里飘洋过海来龙岗,但眼皮下的中国人呢?我问果农“有中国的专家、官员来过吗?”他们直摇头说“来过几次记者和民间业余爱好考古的人。”

我窥视冠的收藏者,他的表情非常复杂,时喜时凝重,他是懂得历史的,有渊博的学识,有收藏研究文物的嗜好,这两顶冠他研究了八年才得出的结论,为此他不仅研究了辽金宋史,还查阅了经历子部有关文献,论据充分,至今没有一个专家敢站出来推翻他的论点。他说:

“萧太后的冠记录了萧太后的一生重大的历史、宋辽时的天地范围、古代人的时空观念、萧太后的功德等等,内容丰富,有的历史还得重新写,如辣椒的原产地在中国,双喜字在王安石前就有。冠是集古文化为一体的精美作品,能到我手是缘份,也是幸运,要是到别人手早已化整为零卖了。这也许是天意,也许是萧太后在天有灵有意降于我知。”
离别前他向墓的盗孔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次日他给我一首诗:

山逼絕顶笔为峰
写完大辽盛世梦
長眠峰前化尘埃
谁来龙岗洒一盅

千年逝去我来祭
捧着金冠思万重
先祖跟尔对过阵
憑吊沙场拜荒塚



帖子附图: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2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2
萧太后葬在北镇?
  不论是史书记载,抑或是墓葬习惯,各种迹象表明,北镇龙岗山坡上这座失去墓志铭的被盗墓穴,埋葬的就是威震宋军的萧太后。
  ▲贾辉展示自己珍藏的辽代釉砖。◆美丽的萧太后,凭智慧在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辽史》记载,辽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名为乾陵,这里的萧太后指的是“杨家将小说中的萧太后”,史书记载,萧太后名为萧绰,小字燕燕。生于科尔沁草原,是契丹族乙室拔里氏人。她的祖先自比汉丞相萧何,于是改姓萧。
  因为萧氏几乎独占辽代皇后的宝座,所以家族中太后、皇后无数,但萧绰因其卓越的用人用兵能力、统领辽国的辉煌政绩,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萧太后的墓葬是否真的在医巫闾山?本报记者日前专程探访。
  医巫闾山在满语中意为翠绿的山,其山脉横亘辽西、绵延悠长,乘车去闾山、总觉得它近在眼前、可是走起来却路途漫漫、时间仿佛都被它拉长了。
  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乾陵的位置就在锦州北镇的龙岗村,从北镇开车到这里不过20多分钟。
  记者快到龙岗村时,远远看到一座山,山势呈阶梯状依次攀升,当地文物处的于志刚说,山下就是龙岗村。
  这片被称之为龙岗的山,是医巫闾山的一个支脉,东西朝向,西高东低,由东面开始坡度逐渐上升,至山顶后高度骤降,形成撮箕形。
  在云雾中,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医巫闾山的主峰望海峰,其俯视龙岗,以及龙岗前的龙湾和大平原。

  太后萧绰的文治武功
  辽国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武功兴起,到辽圣宗兼修文治武功,再到辽道宗、辽天祚帝任用权奸佞臣、偏听偏信,直至被金国灭亡。太后萧绰是起承转合中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萧绰是辽国北院枢密使萧思温的三女儿。她倾向汉化,提高汉族地位,主张革新,提倡封建制,协助景宗管理朝政二十多年,安内攘外,在此基础之上,辽国随后进入了其子圣宗的40余年鼎盛时代。
  萧太后摄政的26年中,指挥辽国军队与宋朝作战,多次取胜,故事被演绎成《杨家将》等传奇,一直为现代人传诵。针对其墓穴之谜,也有一些争论。
  萧太后亲征的战役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她统帅辽军与宋的澶渊之战:辽统和二十二年,即宋真宗景德九年,萧太后同圣宗亲统大军二十万挥师伐宋。宋真宗在寇准的主谋下,也亲自指挥宋军作战。辽军攻破德清,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宋真宗害怕辽国继续南下,过信给萧太后提出议和、并派属臣曹力用出使辽国,答应每年以帛银为贡纳给辽国。
  萧太后审时度势,认为继续南征有一定困难,所以同意与宋订立城下之盟,宋真宗“称侄纳贡”。和议规定:“宋以承天皇太后为叔母,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朝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国罢兵,各守旧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两朝城池依旧修缮,不得增筑城堡,改移河道。 ”之后,双方各自撤军,结束了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辽国此后从宋朝那里每年获取银两,为辽国的兴盛奠定了基石。

  萧太后墓葬在北镇?
  北镇市旅游局的贾辉说,根据《辽史》记载的地理位置,乾陵应该就在龙岗村附近。古墓的附近已经挖掘出了陪葬墓的墓志铭,“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葬于乾陵附孝贞皇太弟之茔顺也!”而墓穴的下方,也就是村落之内,有两处高高隆起的墓穴,经确认是萧太后的两个孙子。根据辽国祖制,后代的墓穴要在长辈墓穴的下方,根据这个规矩,辽景宗的墓地应该在龙岗山的顶端。
  锦州市博物馆原馆长、参与过辽景宗三位孙子的陵墓挖掘工作的鲁宝林先生介绍:北镇共出土过四个墓志铭,龙岗村三个,高起村一个。萧太后的孙子耶律宗政的墓中出土了两个墓志铭,一个是耶律宗政墓志铭,一个是秦晋国妃墓志铭。
  耶律宗政的墓志铭上写道:耶律宗政生于辽圣宗“统和二十年,薨于清宁八年三月十二日,享年六十”。“其年岁次壬寅十月二十七日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
  萧太后的另一个孙子耶律宗允的陵墓距耶律宗政的陵墓只有20余米,与宗政的陵墓为同一个级别的墓葬。他的墓志铭中标明,咸雍三年4月11日,“陪葬于乾陵”。通过史书记载和耶律宗政、耶律宗允的墓志铭,考古人员认为,两人均随其父耶律隆庆附葬于乾陵,即三人的墓都在景宗和萧太后陵墓的下方,作为附葬。
  而位于高起村的耶律宗教墓,也写明“附葬于乾陵之西麓”,这里的“附”字是靠近和附近的意思,与龙岗村耶律宗政、耶律宗允墓附葬于乾陵的“附”字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定位,龙岗村耶律宗允、耶律宗政墓就是乾陵的所在地,也可以推断,耶律宗政的爷爷景宗与萧太后,父亲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就葬在耶律宗政和耶律宗允墓不超过500米范围之内。所以北镇文物部门、旅游部门的人士都认为,龙岗山坡上的被盗墓就是乾陵。
  还有一个墓志铭至今是谜。那就是秦晋国妃墓志铭。在秦晋国妃墓志铭上说“有诏于显陵开魏国王玄堂而合附焉”。这说明秦晋国妃是在耶律宗政死后十七年,才与其合葬的。为什么在秦晋国妃这块墓志铭上说耶律宗政墓旁是显陵(显陵是辽世宗耶律阮和怀节皇后、甄妃的合葬墓)?一个墓室里的两块墓志铭,为什么说法不一?一个是说此墓挨着显陵,一说此墓挨着乾陵?
  “其实这也不奇怪,崇兴寺双塔是辽代佛教象征性的建筑,当时北镇因为有皇帝的陵寝,所以改名为显州和乾州,显陵与乾陵两个陵墓都在附近,都属于富屯乡。 ”当地文物处的于志刚说。
  根据萧太后生前对医巫闾山的尊奉,“以其为神山”,其安息之地在医巫闾山很有可能。医巫闾山是东丹王耶律倍兴起之地,萧太后摄政后御驾到此时,以圣宗名义作诏书颁发全国,历史上称颂为《闾山下诏》。

  被盗无名墓是乾陵?
  
  上世纪90年代时,北镇市龙岗村农民在给山坡上的果树浇水时,发现树木下面的地面出现空洞。此事传出,便开始有盗墓贼挖洞,形成一条向下的通道。
  盗孔径约1米,深8米。进过墓室的人说,墓内空无一物。当地公安部门在擒获盗墓贼后的审讯记录显示,这伙盗墓者当时一无所获。可见此墓应该在之前已被盗。墓穴中只有盗墓人留下来的彩色釉砖,这些釉砖被旅游局贾辉得到,并给记者展示。这些砖的特征是坚硬如铁,有些像耐火的砖,砖的两侧有切割的痕迹。墓砖颜色分为红、黄、绿,组成了七星北斗的形状,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由于辽国皇族普遍学习汉族文化,皇族的礼制也模仿汉族的一些礼制。这些图案,只有辽国穹顶墓穴式的皇族墓穴才有。
  这个墓地是否就是记载中的乾陵?由于没有发现辽代皇族大墓应有的墓志铭、棺床、随葬品和四个耳室,特别是其中最重要的墓志铭,专家们还不敢肯定。“因为没有看到大墓的墓志铭,目前无法确定是否为帝陵! ”鲁宝林先生介绍。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萧太后的孙子——耶律宗政的墓穴,文物部门还在这里立了石碑。墓穴空空,已经被金人挖掘过,里面的陪葬物已经被盗,连墙壁上应有的壁画也不清晰了,墓穴穹顶呈半圆形,约五六米高。耶律宗允、耶律宗德的墓穴也均被金人挖掘过,陪葬物、财宝等早已一无所有。
  据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痛恨辽人,所以合宋灭辽之后,将辽国皇室的陵墓通通挖掘,墓穴内的金银器物抢掠的抢掠,毁坏的毁坏,显陵和乾陵也不例外。
  这个陵墓是否就是被破坏的辽景宗和萧太后合葬的乾陵,还是另有主人,因为大墓的墓志铭没有找到,还需要文物专家来进一步考证。
  而另一个发现也让人们对萧太后的陵墓所在产生的怀疑。《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是1989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石匠沟出土的,其碑文时间是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即公元1009年。
  萧太后也是死于1009年,据史书记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乾陵。由于巴林左旗是辽太祖和辽太宗共同建设的上京临潢府所在地,也是契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出土的墓志很有说服力,加上碑文时间与萧太后死的时间吻合,所以让人猜想这个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可能就是太后萧绰。

  崇兴寺双塔的冤情
  龙岗村南北两侧都是绵延的山,数里外形成一处山口,如翠屏环抱着龙岗。站在山坡向东方望去,是一处大大的水湾,被当地人称为龙湾,形成山水相依的景致。再向外就是广阔的大平原。北镇旅游局的人士告诉记者,那边立着的建筑是崇兴寺双塔,均为辽代建成,辽国于公元907年建国后以佛教为国教,皇权与神权合而为一。东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
  崇兴寺双塔同辽国一宗冤案有关。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才华横溢、精通音律、出口成章,被道宗称为女中才子。道宗酷爱打猎,萧观音爱文学艺术,形成对照。权臣耶律乙辛派人做《十香词》送给萧皇后,被皇帝冷落的她非常喜爱,又在最后做了《怀古》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
  因为里面有伶人赵惟一名字的三个字,被诬陷成为她与伶人私通的罪证。道宗令皇后自尽,并牵连到了有为的皇太子耶律浚。太子被软禁在今北镇广宁的普慈寺,后被杀害。
  到了公元1101年正月,辽道宗死于混同江行宫。末代皇帝天祚帝奉遗诏继承皇位,天祚帝即位后为其父母昭雪。谥父耶律浚为大孝顺圣皇帝,谥母萧佾为贞顺皇后,并派人在医巫闾山为父母修建昭陵,并在埋葬父母遗骨处,修造崇兴寺双塔,告慰宫廷斗争中被冤死的父母亡灵。塔上书“万古千秋极乐净土福德智慧”以示怀念。
  耶律乙辛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因其结党营私,被辽道宗发觉,削官。后来因阴谋叛国奔宋,被杀。天祚帝上台第二年,其坟冢被挖掘、戮其尸。几乎与所有弄权奸臣同样下场。
  清代诗人很同情才女萧观音的悲剧人生,满族诗人纳兰性德写到: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2
肖太后的皇冠在锦州
肖太后的皇冠在辽宁锦州露世

近日在锦州古玩文化节上,肖太后的皇冠图片在会上展出,引起部份公众注意。

皇冠为早年出土传世,在锦州发现、私藏。丝织冠胎已朽,余冠饰72件,其中男冠饰19件,女冠饰53件,材质为金、银镏金,部份金丝叠编而成,镶嵌各种珠宝。藏主不知是何人的帽子,到处求师不得其解,决意自己研究,经多年考证,一一解读冠饰纹理,终于石破惊天,原来是辽景宗耶律贤和皇后肖绰肖太后的皇冠。肖太后即《杨家将》故事中的那位肖太后,她是文武全才的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改革家,给中国带来百余年的和平,使宋辽经济文化商业得以高度发展,社会繁荣昌盛。

景宗和肖太后的陵墓乾陵在辽宁锦州市北镇境内,故冠落户锦州不为奇。

冠件纹理集“天、地、宇宙、承天、皇权、功德、威武、光辉、盛世、才智”等标志为一体,以艺术形式描绘管子“宙合”之宇宙观;表述《易经》“六合”、“九重”天的主政理念;标明宋辽时天地范围;演义事物繁衍归于根,万物始于一归于一的哲理;标志帝王自命天子的星象说;展示帝后承天启运的天命论;展示人的功德、威武、才智、光辉、圣洁、完美;并以字的艺术形式象征国强盛世。上述集经史子佛皇家民俗文史哲教古文化之大成,旷古文化含量最丰富,最精深最完美的绝世艺术品。

藏主把研究结果多次向地方和中央政府报告,但无回应,说明国家不重视这两件珍贵文物,藏主已尽心了。

藏主说冠饰文化有重大的产业开发价值,可获得持久的商业丰润,尤其是奥运会临近,大有商业文章可做,藏主遗憾自己无力开发,切望商家来做。若媒体接受藏主可全文发表考证报告。
帖子附图:
萧太后皇冠上的鸡凰之迷(二版)

常言道“鸡窝里飞出金夙凰”, 可是,在千年前大辽皇宫里却飞出只金公鸡,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牠就是萧绰萧太后皇冠上的当“九五” 夙凰中的“凰” ,怪不怪?

夙凰本指雄雌二鸟,雄为夙,雌为凰,萧太后皇冠上的夙是早期文献记载的形态:“柔细長脖颈,背隆起,喙如鸡,颌如燕,羽毛有花纹,尾毛分叉如魚尾”( 引自《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最明顕的特征如鱼尾,一览无疑,如小母鸡。凰则不然,体形高大雄伟,昂头峨冠,博距翹尾,形若雄鸡,引颈呜啼。同一人手下作品,为何如此大的差异,不像其它夙凰,一律長尾象征吉祥和女人,夙凰的设计者想吿诉我们什么?

为了解开迷底,笔者不能不从古代鸡文化中探尋根由。“诗经” 曰:

《女曰鸡呜》: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女人说鸡叫了,男人说天快亮了)。
《鸡呜》:鸡既呜矣,朝既盈矣(鸡已叫了,天快大明)。
《关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在凄风苦雨昏暗如盘的日子里,鸡不断啼)。

三国刘桢《斗鸡》诗把鸡比作身披华彩、瞋目含火的斗士:
丹鸡披华彩 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武威 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 瞋目含火光 長翘惊风起 劲融正敷張
轻举奋勾喙 电击复还翔 

唐代李频《府试风雨闻鸡呜》,把鸡比作坚贞的先觉者:
不为风雨变 鸡德一何贞 在暗長先觉 臨晨即自呜
唐徐夤《鸡》诗把鸡比作守信者:
信守催朝日 能呜送晓阴 峨冠装玉壁 利爪削黄金

最著名的是唐李贺《致酒行》诗中的名句,把鸡当成光明的象征,成为千古绝唱:
我有迷魂招不得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上述诗把雄鸡当成斗士、先知先觉者、光明的象征,正如《韩诗外传》和《相鸡经》所说鸡有五徳:
头戴冠者:文也; 足博距者:武也; 敌在前敢斗者:勇也;

见食相呼者:仁也;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的文化形象和五徳对照萧太才徳功业:

“神机赂智” 、“明达治道” :文也;

“兼习知军政” 、“亲御戎車” 、“指麾三军” :武也;

“跨马行阵” 、“披坚执锐” :勇也;

“淸正贤良” 、“法道洪仁” 、“劝农桑、薄赋徭、设义仑救災扶民” :仁也;

“言善必从”、“ 用人不疑” 、“善驭锐右” :信也;

“啟化”、“ 开统” 、“励精图治” :一唱雄鸡天下白。

以上对比可看出,萧太后的才智功德跟唐代以前诗人所歌颂雄鸡的形象、和鸡的五徳一一相印。原来如此,辽朝的文人学仕把萧太后比作光辉形象的雄鸡,那么那只鱼尾夙便是体弱多病、马鞍都上不去的景宗耶律贤,多么幽默,多么有文化品味。夙凰设计者用心良苦,滑稽而又写实,一对夙凰夫妻构造之异、把景圣时旳政局交待一淸二楚,淋沥尽致,应该佩服辽朝文人们的高超智慧,尚有今不如古之感。

也许有人问为什么用鸡来象征凰呢?学问就在这里。夙凰是传说的神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会唱歌。而萧太后是现实社会中旳人,神话不能代替现实,凰不足以概括萧太后的才德和丰功伟业,只有用鸡文化才能表达她的光辉形象。有人会问辽朝人有设计这种理念的才智吗?请不要把契丹当成夷蛮之邦,圣宗和他的九鄕们都是饱学之士,经纶满肚,笔者在解读皇冠时深受其他们苦。他们是囊古寓时寓亊的大师,皇冠上的每个件都倾注他们的智慧,含深厚的文化内函,可说是部天书。难怪有的专家看不懂,说是古代唱戏的帽子,甚至有人怀疑有的件不是冠饰。请问有几人见过鱼尾夙?研究过鸡文化?读过《管子•宙合》论?考证过囍字的来源?听说过老辡椒在天上飞?……要是不研究一眼就能判断是谁的冠,可谓是万能的天才专家。 

圣宗和他的九郷们跟后人开个历史玩笑,有似武则天给自巳立的无字碑,他们这一经典之作留给我们的是甚么呢?

帖子附图:


萧太后皇冠简明十二解(二版)

一、额坠:女人额天庭上顶着云天之际龙宫中的天子、顺天承天主政皇权,印证了“承天皇太后”之称,也符合萧绰萧太后顶替老公兒子主政皇权40年。
 
二、璜形冠徽 :天上有紫微、太微、天市三恒星,紫微星垣在中央,古人认为是天帝住的天宫,皇帝自称天帝之子,自然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宮,紫微星便成了皇帝的代称。璜形冠徽象征:辽朝女人的天戴着紫微宫的天子主政皇权、如青天白日放射光芒照耀九重天。

三、鬓花:鬓花共23片,萧绰自983年6月被尊为“承天皇太后”到1006年10月圣宗带领群臣尊她为“睿徳神略应运啟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正好23年,象征承天皇太后功徳园滿的政治生涯。一年一瓣,如此巧合,岁岁如花似锦。

四、饕餮寿: 是三尊烕武的南无阿弥陀佛,生命价值观旳标志。冠主威力如雷贯耳,辽朝只有萧太后有这个威力。三寿一标志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南无阿弥陀佛:二象征萧太后在雍熙、澶渊两战和国內改革三大功徳,三段生命史,是君臣们给她立的三座功徳牌坊(功徳碑)。

五、囍 字 :辽朝打败宋朝 ,没有战亊,国泰民安“闻乐则喜”;通过一系列改革,丰衣足食,有美食吃则“饎”,故为囍,盛世标志:昂头作人,扬眉吐气,开口大笑,好棒!这盛世是萧绰一手开创的,把囍字戴在她头上是对她尊重和敬仰,浓缩的一字碑。

六、卐字:函义“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圣宗的九卿们认为萧太后有释迦牟尼般的最园满、最祟高、最完美、最无量的道徳,把卐字戴在她头上当“现世如来佛”敬仰。

七、异果:水果有三个,一大两小,分别代表酸苦甜三味,大果必甜;果冠皆有火焰纹,象征佛教中的三眛真火,说明冠主能品三味,善于捡大果吃,取其三眛棈义。印证了萧绰“与群臣共议,由后裁决”、“明达治道,言善必从”的才智,睿智也。

八、垂耳;古名充耳,是冕上垂于耳际的飾物,提醒帝王勿听馋言。垂耳的長度、珠數、色度、材质的差别意为;对人言要取長避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馋言溅忠言贵,提醒执政冠主对群臣之言要权衡利弊,印证了萧绰的政治素养和品质。

九、亁坤圏:今话宇宙圏,形取《管子•.宙合》对宇宙的描述。他说天地像个口袋,万物都装在口袋里,有多大?“上通于天上,下泉于地下,外出四海之外”。冠上有左右两个乾坤圈,左圈标明:

1、标明宋辽时天地广范围:圏南方以藕荷为标志的农耕地;西和西北以草为标志的畜牧地;东北以荷草为标志的农牧混合地;北面地界是贝加尔湖(即北海),西靣地界是里海(西海),即管子所说“外出四海之外”,当然东、南都是海,没有标志,即大海无边天作岸,天为界。这些都符合辽史的记载。

2、契丹人祟尚东方,故袋口朝东。

3、象征“宙”旳天物七种,分别标志:
(1)日在西月在东,星星跟着月亮走在月旁。日象征皇帝圣宗,月则是萧绰,星星象征群臣,围着月亮转——跟萧太后转;
(2)七朵祥云显示萧绰的拿云之志,比武则天拿之志高尚,她带领兒子当皇帝,则天是杀女灭子篡兒子皇位自已当皇帝;
(3)月上一雷标明雍熙之战萧太后的威力,日月中间一雷标明澶渊之战太后与圣宗共同的威力;
(4)月上一卐字,日月中间一卐字,标明辽朝盛世功徳萧太后有一个半,圣宗有半个,分配合理;
(5)月上双蝙蝠标明萧绰帶来的和平安宁及丰衣足食之双福;

右圏:圆中有蟾蜍即为月,月为阴,阴为女,月上一雷。东西南北四方各一蟾蜍,即女人威镇四方,她就是萧太后。

十、云板:契丹人崇拜的天女老辣椒肩扛皇帝、在日月星三光照耀下在天上飞行,如唐代的飞天;

十一、蝴蝶;女人头顶男人背承天驮天当九五(皇帝)如蜜蜂辛劳作带来甜和喜(喜鹊尾);

十二、夙凰;雄为夙,雌为凰。夙体瘦小鱼尾,为早期文献记载的夙形。而凰体形高大昂头如雄鸡,寓意萧绰雄鸡的武德、有武则天女人当皇帝,一唱雄鸡天下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把景圣时的政局交待一淸二楚。

帖子附图:


看着这堆黄灿灿冠件如隔河望金,我不知道萧太后是谁,只从京戏《四郎探母》中知道一点。我在北京请教专家多数人说冠饰不是辽就是金,我决意自已研究,从零开始,查阅大量史藉。那时我不会电脑,只好到一些书店尋找。我不能把书都买下,只抄写一些有用的章节,售书员向我翻白眼,我就用手机假装发短信记录。

否定金冠
有次查阅金史,有一章对金代服饰有详细描述,还有皇家女冠图,我眼前一亮,原来金代皇室女性戴的花株冠,形如文革前东北农村老太太戴的帽子,以花株多少分等级,皇后戴九株花冠,并有图说明。因此否定是金冠。但是辽史没有记戴辽皇室女冠形式,只出土一个陈国公主冠,跟我收藏的冠有天远之别。

冠徽是开门钥匙
冠徽就如国家一些公务员帽子上的国徽,它有象征意义,含丰富文化内涵,因此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为了证实璜形冠徽是不是玉壁三分之一弧做成,我按冠徽1:1的尺寸画了玉壁图,结果絲毫不差,古人掌握尺度非常准确。

我把冠徽拓成图,再把17片莲辧画在冠徽上边沿,惊奇发现,冠徽光芒照耀九重天,还主至高无上的天。谁的头放射光芒?谁能主至高无上的天?非帝王式人物莫能,首先敲定。

冠徽为什么用六片巻叶合抱组成,为什么不用一片、两片、三片?原来六片指“六合”,天、天地、宇宙。左右各三片也指坤卦女人,即女人的天。这个女人的天上有三珠,中心是白色的宝石,有无数如星星之珠囲着,四靣金絲编的花瓣,镶嵌紫兰色宝石,还用四片窄長叶分开。我联想到“太平天子当中生,淸慎官员四海分”之语、和天上紫微宫地上北京紫禁城。我查阅大量资料证实,白色宝石就是禁微宫的天子,他如中天白日,左右两珠分别是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因此冠徽全部含义:“辽代有个女人驮着天子、主政皇权的那个天放射光芒,照耀九重天”。这个“天”的她是谁?

五个女人当中的一个

查史契丹有五个女人攝过政,她们是:

一 太祖皇后述律氏,她号淳钦皇后、地皇后、应天大明地皇后,她是个皎晈者,也是个心狠专断者,自我断腕英雄。史称她“后简重果断,有谋略,”慧眼识韩延徽,献谋攻幽州、平渤海。太袓逝后她攝政。

二 景宗之后承天皇太后萧绰,她替老公和带领兒子当皇帝攝政达四十年,开创辽朝盛世,比李世民和武则天还杰出,做到“监狱几无犯人关押”、“臣民上下诚服”、“百姓丰衣足食”,都昂头作人,扬眉吐气,开口大笑,好棒(冠上囍字象征)!她审时度世,威风凌历会打仗,是军亊家。她是个光辉的皇后,史书一致赞扬她。

三 圣宗之妃萧耨斤,她是个“黒”女人,阴谋家,圣宗逝后谋害死皇后萧菩萨哥,自立为仪天皇太后攝政,欲废兴宗立重元为帝,阴谋败露被囚于庆陵守陵。她头上不可能放光芒。

四 西辽耶律大石之后萧塔不烟,帝逝后称制,号感天皇后,攝政七年无建树。

五 西辽仁宗之妹普速完,仁宗逝后称制,号承天太后,可能是学萧绰的称号,她攝政15年因处死丈夫引起政变被射杀而死。她的头上也不可能放光芒。
五个女执者的称号分别为应天、承天、仪天、感天,都有一个“天”字,到底是哪个天呢?根据她们的功业用排比法一一剔除非光辉者,初歩锁定承天皇太后萧绰的那个“天”。

一锤定音

额坠引起我髙度注意,它挂在冠徽梁上,垂于女人额部天庭上。梁两端是云头纹,其上各有三珠标志日月星三光,梁的中部即坠的两侧是巻云纹,这些是天际的象征。坠悬于房盖,房脊上有二龙吐珠,说明是天上的皇宫,《易.乾》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宫即是皇宫。

坠用紫晶做的,为什么不用其它色宝石做呢?紫是帝王的专用色,象征天上紫微宫的天子、人间紫禁城的皇帝,由女人的额头顶着,即女人驮天子。坠一靣有三条顺天地方向的阴刻线纹,是三、川字?解释不通,必定是易经中的乾卦天,是女人顺天意承天顶着天子。她干什么?额坠另一靣阴刻一条顺天方向纹,暗示易学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之演变。天为阳地为阴,阳中九为老七为少,阴中六为老八为少,老变少不变,故阳爻称九,阴爻为六。一百零八,其和为九,九九归一,一主至高无上的天,即主政皇权。一条纹多么深奥的秘码。坠的涵意豁开朗:

一 印证了承天皇太后之称;

二 符合萧绰的史实;

三 萧绰“承天皇大后”之称源于《易.乾录》说“至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乾为天,坤为地(女人)。额坠上三条纹印证了顺天(乾卦顺天方向)承天(她额承乾卦)驮着天子(坠)之意;

四 景宗和萧绰之墓乾陵就在锦卅北宁市闾山下的龙岗村,已发现墓有盗孔,盗孔上苹果树干比水桶还粗大,说明盗墓年代久远,墓被盗而冠流落在民间,传世于我收藏;

幸哉!幸哉!冠被我收藏了,又被我破释了,要是被卖主化整为零卖掉了,何处尋它的尸影,畄下一页辉煌历史的空白,失去一曲囊古寓时民族文化精髓的绝唱。

处处是文章

冠饰处处是文章,件件是历史,是一部萧太后的档案,不一一道来,有考证论文在案。在新华网-论谈-文化广场-博古藏今网页上有部份刋出,有冠图。两家扱社和省市电视台已扱导和播出。举个小例:冠上鬂花计23片,自983年6月萧绰尊为承天皇太后、至1006年10月圣宗带领群臣尊她为“睿徳神略应运啟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正好23年,如此巧合,一年一片,岁岁如花似锦,她创的盛世。

彻夜未眠

一枚扛着皇帝在天上飞行的老辣椒困惑我二年多,为尋找辡椒的原产地,我查遍资料都说来自南美洲,哥伦布带回欧洲,然后传入中国。按此说辽宋时根夲没有辡椒,那么是什么?黄瓜、苦瓜、絲瓜、茄子、香蕉等条形蔬菜水果?这些“老”的东西毫无意义,诠释不通。常言道“姜还是老的辡”,辡椒也是老的辡,指人沉穏达練老谋深算,正好符合萧太后的品质。一次看电视,邯郸市委书记跟美国一个钢铁城市的市長对话,他说邯郸不仅产钢铁,产辡椒也著名,历史悠久,隋代就向朝廷進贡。一语道破悬案,那一夜我兴奋的一夜未眠。做学问苦,也很甜,因为东西是我的,由古玩市场“掏宝”从天而降的珍宝,我不研它谁研究它,请问世界上有几个博物舘藏有皇冠?千亿冨翁有吗?所以我才下苦功夫,专家能吗?故毎当记者问我经专家鉴定过没有,我就皱眉头苦笑,怎么说呢?


古 征 (笔名)

二00七年七月初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0-22
在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她给中国带来100余年的和平,使宋、辽经济高度繁荣,文化灿烂。当我们现在津津品味《清明上河图》时;当我们高诵《大江东去……》时;当我们欣赏汝官均哥定晶莹的瓷器时;当我们以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世界三大发明而感到骄傲时,请别忘记这是谁给的?没有和平就没有繁荣创造。正如皇冠乾坤圈表达的哲理,万物繁衍开花结果始于地根。今天活在世上的人都是那时和平的受益者。而辽朝呢?强盛得有数十个附属国,东自日本,西至大食、波斯。在萧太后去逝七年后的1016年,“全国各道监狱几无犯人关押”。请问世界上从古至今有哪个政权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所以冠上双喜字象征盛世好,好棒!由此可说萧太后不仅是中华民族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世界级的杰出政治家,她的皇冠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