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
自从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国文教科书》,到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后一套国文教材《新撰国文教科书》,在这期间大多数小学使用的都是国文课本,也就是文言课本,这21年间,小学生们读的全是文言文,写的想必也是文言文。
2009年初,我购得一本《中学生文选》,令我欣喜的是这本书也收录了各地一些小学生文言文作文!书的初版年月不详,再版于1946年,从作文内容透露的信息来看,文章作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作者应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书中每篇文章都标出了作者的学校和姓名,有些文章还收录了老师的简评。
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但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白话文课本完全替代了文言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小学文言文课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
这本作文选收录了十几个省市的中学生、小学生作文,以广东番禺居多,诵读之际,不禁感叹:斯文在兹啊!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原评:精神活泼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1930年)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原评:老练精当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上纸。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原评:天真活泼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濂溪先生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游大新公司记》(图4)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陈文杏
省之胜萃于堤西,有物屹然如涌出,高立于中天,傲雨凌云,辉煌灿烂者,曰大新公司。背环云岭,面带珠江,诚胜地也。月之中浣,陈子方暇,游于其中。时也灯火齐明,笙歌聒耳,衣香鬓影,络绎如织,两梯如龙蟠,陈设美备。窃念世之进化已达极点,回忆上古茹毛饮血、穴居野处者,则判若天渊,风马牛不相及也。然而其中洋货居十九,固利权外溢,外人视中国为最大销货场,以化学之劣货博吾有用之金钱,奈之何民不穷且弱也!循梯而上,直达天台,陈设益备,穷极奢豪。有假石山、粤京戏焉、电影戏焉,俯视市廛行出,飞鸟渡柯叶上,鱼灯若隐若现。奇草异木,环拱栏旁,而生明月星斗,引袖欲随微风,砭骨颇切遐思。嗟乎!自有招商贾设公司之法立,则小贩工作之徒,竟有日不暇给之叹。虽然此固无足怪也,独怪乎,彼奸商者,惟知图利,不顾金钱外溢,土货则以为劣,诚大惑不解也。吁!外人吸收吾金钱,而吾无以制之则亡无日矣。
原评:触景生情慷慨淋漓
读后感:大新公司创办于1914年,是民国年间广州四大百货公司之一,现在的新大新公司前身。由逛大新公司而生出无限感慨,真是难为了当年的小学生!且不论洋货、土货之对比是否精当,即以“背环云岭,面带珠江”八字来看,文字功夫了得!
《中秋赏月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黄自强
银河泻影,丹桂流香。此何时乎?盖秋时也。晚膳后,入小园中,作散步之举。既至,举头四顾,但见万家灯火,辉映天空,如星罗棋布。余愕然曰:“今夕何夕,胡庆闹若是也?”友曰:“此中秋之节也,汝不知乎?”仰视天空,则云浮天半,隐现生光,红日藏于西山,倦鸟息于平林,将届夜矣。既而月上梢头,园林渐朗,俄顷团团从东山起矣,余等乃鼓掌欢呼,狂歌而迎之。斯时也,清风阵阵,丹桂吐香,树影参横,山色光亮,诚大观也!且碧天如海,一望无垠,点点疏星,亦争相朝贺,花随风舞,有似伏首而贺之者,余等乐而尤甚,登石山而望,则见处处灯火辉煌,家家笙歌响亮,冈陵起伏,楼阁横斜。余乃有感焉。 (《中学生文选》1946年再版 )
原评:笔气蓬勃。
丁慈矿点评:近读《汪曾祺文集》,发现汪先生主张在文章适当地用一点四字句。理由是:一、可以使文章有点中国味儿。二、经过锤炼的四字句往往比自然状态的口语更为简洁,更能传神。试观这篇作文,四字句的运用恰到好处,读来音节铿锵,韵味悠长。这正是纯正汉语的味道,朗声而读,方能品味。
《观飞机记》 广东东莞女子高小学生 杨觉明
癸亥之春(1923年),三月既望,珊洲演放飞机。余欲往观,深以独行踽踽为虑。既而二三知己,过访余家,遂结伴往观。
见夫游人如鲫,不绝于道。遥见一物,似舟非舟,似车非车,浮于水中,不知者,以为汽船焉。友人告余曰:此所谓飞机也。
姊亦知其构造乎,飞机内分四部,一为螺旋推进机,二为平帆,三为前后帆,四为轮。其所以能操纵自如者,非此四部不能也。少焉,推进螺旋,干青云而直上凭虚御风,或往或来,如蜻蜓之点水,如鹰隼之摩空,如风筝之入耳。见所未见,喜可,知也。彼演毕而余亦观止矣。与友同归,遂濡笔而为之记。 (《全国小学国文成绩文海》上海崇新书局1926年再版)
罗纬臣原评:洋洋洒洒,畅所欲言,有得意疾书之乐。刘铁冷原评:机字一层,飞字一层,观字一层。首尾衔接处,尤为一丝不乱,是文以节制胜者。
《初夏新晴》(诗) 广东蕉岭高小学生 丘佩珠
一雨经三月,困人无限情。不图初入夏,乍喜得新晴。残滴千红落,浮烟众绿生。
湿云遮树淡,烘日照窗明。阶砌苔痕重,田畴麦浪平。风光正佳绝,芳野乐间行。
(《全国小学国文成绩文海》上海崇新书局1926年再版)
刘铁冷原评:写景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