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64阅读
  • 2回复

(7届初赛联播)河南片区初赛河南南乐一中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9
— 本帖被 长河 从 课题活动 移动到本区(2012-08-09) —




河南南乐一中54个班 ,3600人参加初赛,由于本次大赛优秀作文将汇集出版,帮只发两篇一等奖,以编入飨读者。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文化作文大赛初赛河南赛区
                   南乐一中考区一等奖作文



  题目二
                     文化的背影
                 高三   闫帅星   辅导教师  王琳琨
  百年之前,敦煌经卷被盗运损毁得支离破碎;百年之后,往昔经典被恶搞颠覆得面目全非。历史的车轮不曾辗过同一辙印,文化悲剧却在以惊人的相似重演。
  曾有调查表明,现代中学生不知“李杜”者不在少数。脍炙人品的诗词尚且不知何物,更何况是《诗经》,《离骚 》那般晦涩的古风呢?
  不禁惊问:中国的文化丢了吗?随着王国维,陈寅恪等一代国学大师的离世,今人似乎再也无心无力营造一个像样的汉文化舞台。背惯ABC,看多了日韩剧,如今又有几人还能体味唐诗的铿锵,宋词的婉约?那些长长短短,错错落落的词句,在今人眼里,仅仅是作为它曾经存在的标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渐行渐远渐无声,望着文化远去的背影,最后的眼泪也正在被恶搞文化的烟尘风干。
  当今之世,“明星”二字可谓风靡。“明星分子”“明星球员”层出不穷,连一向被认为寂寞的学者也被冠以“明星”二字。“百家讲坛”成就了于丹,纪连海,易中天等人,几人身价一夜暴增。“明星学者”的称谓是文化的幸运,抑或是文化的悲哀?
  坦言之,我并不喜欢易中天,因了他身上那种书卷气的缺失。曾宣称“读书人明理,做人不做秀”的“书生”却爆出“周瑜帅不帅,孔明会K歌,关羽是爱神”这般惊世骇俗的言论,不知那大卖《易中天品三国》的背后是不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叹息?
  此类言论并不鲜见,北大古代文学博士也因发表《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细想二人做法同出一辙,无一不是在为恶搞文化寻求“卖点”!就文化本身来说,这是一种文化堕落,一种文化危机;就社会影响来说,这种对经典的颠覆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更会造成对历史敬畏之心的消失。经典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经典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创作人所构成的文化综合体进而形成的文化遗产是维持民族发展的生命线。一味追求文化的通俗性,追求经济效益,将经典以草率的态度改头换面,都无一不是将传统文化踩在脚下的卑劣行径。
  一直有个疑问:为何“百家讲坛”可以如此风行?是否人们已失去了亲历阅读的耐心?诚然,时代在变,文人的那点闲情似乎已是不合时宜。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如果能在汽车笛声和机器轰鸣声中留一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的乐趣,在白炽灯光、霓虹灯光中留一丝缝隙让明月来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不也就够了么?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又岂是讲坛栏目,电子阅读所能比拟?
  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社会,于丹、易中天算不得大师,他们只能称为“商人”。在这种以恶搞取代经典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喧嚣中,不断丰富起来的是“明星学者”的钱包,不断贫穷和困乏下去的则是中国人的文化舞台、中国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真正价值。
  在娱乐甚至“愚乐”文化的社会行进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文化逐渐远去的背影,如此落魄,如此悲伤。



题目三
                      与大师同行
                            高三  聂世豪  辅导教师   张凤真
  近闻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之言“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有十三亿人之多的孔孟之乡没有一个教育家”,惊出一身冷汗。旁观者清,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是时候来说说我们的大学了!
  当今中国之大学,在造型上可谓下足了功夫:校园大,几个校区,占地上千亩;在校学生多,上万人;硬件设施齐全,应有尽有。殊不知,衡量一所大学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是外在有多华美,而是教育理念是否先进,能否引导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跋涉不倦。一个好大学,不是看有多少座楼,而是有多少个大师!
  而我们的大学呢?教授们并不是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当作事业来做,而是成了谋生的工具,于是为了晋升职称,能多拿几百块钱或面子上好看,或完全为了完成上级领导定的科研任务,以保住自己的饭碗,东拼西凑,甚至去剽窃他人的文章来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一旦受阻,就像世界末日来临一样变得疯狂,去年发生的华中科技大学某教授因打假卫士方舟子揭露其评院士的论文造假而影响其评选院士便雇凶伤人一事充分说明当今高校内一部分教授素质之差。
  学术造假 已是频频发生,而今又上演了雇凶伤人,试问,这样的教授能教给学生什么?你或许说这都是个案,不具代表性,是,我承认,但大部分教授都在琢磨怎样才能多赚钱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想去的大学一定得有大师的存在,与大师同行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这些大师人格高尚,不汲汲于名利,有专业特长,堪称学界泰斗。
  在有大师存在的校园里,每个学生被教导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真精神,每个大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引导学生在他们所钟爱的专业领域内“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他们只对知识忠诚。他们的每一篇著作都一定闪耀着智慧火花,都能表示又有了一个新发现,而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在有大师存在的校园里,每个学生懂得爱与被爱。大师们会用行动告诉学生,在这个世界上爱自己也要爱别人,爱小家也要爱国家。近几年,从马家爵到刘海洋,从李启铭到药家鑫,一个个天之骄子的行为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挑战着人们对大学生的认知。如果他们身边有令他们敬仰的精神导师,有指导他们应心存美善的大师。我相信他们的人生将是另一种样子。
  在有大师存在的校园里,自由与尊严将被师生紧紧维护,使大学成为真正的象牙之塔。师生们共同抵制外界的诱惑,批评。不必像政界那样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不必像商界是那样尔虞我诈,唯利是图,也不必像文艺圈那样虚伪做作,勾心斗角。因为这里不是行政大厅,不是贸易市场,不是走秀的T台,这里是做学问的地方。既然是做学问,心就该纯粹,不必在乎自己是不是什么“龙”,什么“委员”,什么“主席”,学术自由与尊严才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自己坐上开往春天的地铁,抵达有大师存在的校园里,去体味汲取知识的快乐,感受梦想被点燃的快感,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
  与大师同行,此生无憾!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feiji007
发帖
6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29
我尊敬的王老师,赞一个
离线任志福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6-29
河南南乐一中,是我的母校。看到母校的名字倍感亲切,而又看到王琳琨老师和张凤真老师的名字,更是百感交集。首先向两位恩师致敬!
张凤真老师是我高二时候的语文老师,张老师教我的时间距今整整十年,看到这个名字,感激之情油然而生。2001年,我在南乐一中读高二,聆听了张老师一年的语文课,可毕业十年,没有去看望过老师一次,深感罪过,不可饶恕的罪过!祈盼恩师万事遂愿!
如今,我也身为人师,而且和两位恩师所教学科相同。看到两位恩师辅导出的文章,我确实佩服;看到师弟师妹们写出的文章,我也深感钦佩。
今天,看到两位老师的名字,特意注册了本网站的账号,回复此贴,感谢两位恩师,祝福两位恩师,祝福母校!
学生任志福向您致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