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浩然是襄阳人,品性高洁不乐于趋承逢迎,隐居在襄阳山清水秀的地方,衣、食、住、行应该是不愁的,而且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孟浩然除政治上困顿失意外,有利于他身心健康的因素还是不少。 大诗人孟浩然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喝酒,襄樊孟浩然诗歌研究会会长Really在他的博客题为《孟浩然与中国的酒文化》一文里面这样写道:大凡中国诗人,不喝酒的不多.酒虽然是一种个人爱好,但在中国文人眼中,也是一种精神和才气的象征。同时酒与一个人的心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孟浩然一生布衣,虽然他年轻时努力入仕,但最终以布衣终老,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所以喝不喝酒也是孟浩然心情的一种反映。Really考证出孟浩然与酒有关的诗作一共63篇,但有一篇是在逢朋友王昌龄来访,在美好的心情痛饮之后,乐极生悲终年仅52岁。《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籙,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晚春卧病寄张八》 孟浩然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那么导致孟浩然病世的疾病是什么呢?唐宜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现在看来是外科小疾病:西医称疖,中医称痈疡。(图片 疖) 疖(Furuncle)是化脓菌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单个损害称为疖。是疼痛的半球形红色结节。以后,中央化脓坏死,终于溃破或吸收,多发而反复发作者称疖病。好发于头、面、颈、背、臀等部位,夏秋季多见。孟浩然的痈疡就是长在他的背部;小小的疖疮,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只要用足量抗生素的注射和内服,首选青霉素,外用纯鱼石脂,或鱼石脂硫磺泥膏,可促进炎症消退;是小毛病不会出现生命危险的,但小毛病也有要注意的:注意皮肤卫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中医上讲要禁食发物比如鱼。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可谓把他病中的况味说得辛酸凄崇也透人骨髓,可见人生在世谁也不愿生病。一个人在生病的情况下,最喜欢亲朋好友的关心探望,唐开元二十八年,他病痈发背,医治将愈,适王昌龄来襄阳,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此诗写于王昌龄在开元28年(740)游襄阳时,同年孟浩然谢世."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饮着流霞美酒(仙酒名),面对着美好的环境,简直像进入了蓬莱仙景。在饮酒的同时,食鲜(新鲜鱼肉)导致疾发而亡,终年仅52岁。这属于痈疡的逆证,是比较凶险的;痈疡逆证表现为初起阶段就出现疮肿迅速扩大,毒素随血液流行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疔疮走黄”,就是现在所谓的毒血症、败血症。在当时没有静脉点滴抗生素的医疗条件下,大诗人孟浩然由于小毛病“疖”,因为重友情,带病饮酒食鱼肉,使疖局部致病细菌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蔓延全身血液中,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出现败血症,最终死于感染。现在看来孟浩然的主要死因是“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这个李白曾经赞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男子,最后居然是喝了吃了之后死的,平常的活人皆“食色性也”没有什么不光彩的;但看出来孟浩然是一个性情中人。有朋自远方来,孟浩然热情款待,待到友人未出襄阳便一命呜呼,这是何等的至情至性,大可赞矣!但从健康长寿的角度讲,大可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