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48阅读
  • 0回复

疏证严谨格局别致颇多新意 ——评《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10
 叶  抒
 
      在人类成长的心智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的艰难漫长过程中,最具有原创力与最富有激活力的内核是什么?诸子百家,百家千论,虽是众说纷纭,却也是旨归同辞——文化。文化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史学界、文学界、法学界、经济学、艺术学界等,大到邦国社稷的兴衰成败,小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无不以冠以文化,诸如民族文化、礼仪大典、服饰文化、婚姻文化、企业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然而如何去切入?怎样去研究?有的以区域为着眼点,有的致力于文化象征意识;有的以成功人物为对象,有的专注于理论探索,从不同角度释放走向文化领域研究的新认识、新理论,其观点可谓“百家争鸣”,其成果可谓“百花齐放”。

     家族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觉点,家族是社会的细胞,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儒家学说奠基人周公借鉴夏商而创立“周礼”,以完备的典章制度规范着社会范畴的不同层面。自周代起,礼仪、宗法与固定的家族结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家族而言,“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礼仪宗法强调着以孝为本的伦理道德;对社稷来说,“移孝作忠”的君臣关系由家族范畴衍生出“三纲”、“五常”的行为准则,遂把家族内的血缘、亲缘关系转化为带有鲜明等级色彩的社会关系,每个人在等级制度中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尽管角色各异,但目标一致,那就是同祭祖先,共为家族光宗耀祖,彪炳千秋。

    由家长制演绎而来的家族,以宗法的钢性骨架撑起错综复杂的古代中国社会的庞大体系,创造出显赫辉煌的家族功绩,创造出内涵丰润的家族文化。于是,以家族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成为解剖社会的钥匙,已出版的一些关于家族的著作,多侧重于朝政更迭对家族演进的影响。截取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最为活跃的两晋南朝为断面,驰骋文笔,以翔实的史料,包括方志、野史、家传、各种笔记与今人的著述等,从侨姓、吴姓乃至侨姓的帝王家族人物交错并以谱牒血统枝脉角度来撰写最有最有影响的一姓一族的著作,实属凤毛麟角。

    周淑舫教授的《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该书的问世,既标识着家族文化研究的整体推进,也标识着六朝家族的个案突破。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不仅是因为她的历史悠久,而且更在于她发达兴旺的家族乃至其文化。中国有着四千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有着个性各异的辉煌灿烂的家族文化。这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渗透于家庭生活并折射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言行举止、精神境界、思想观念曾产生过并且还在继续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礼仪、宗法、姓氏、门楣作为家族文化的载体,闪烁着家族文化的光彩,是中国文明象征的标志。由此化生而积淀起的代代相传的家族与文化,是各大家族、也是历代圣君贤相名臣良将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显耀于异域外邦的骄傲和自豪。“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班固《汉书·礼乐志》)重礼仪、守礼法、讲礼信、行礼教,由一个“孝”字来领衔,使之完全融入家族生活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着绵绵的血统枝脉,延续创造着灿灿的家族历史,东山谢氏家族最典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玉质温润,先睹为快,作为责任编辑,有幸较早读到这部书稿,应该说是第一位读者,且是最为忠实的一位。一方面社里相继出版过不少有关江苏、浙江或曰江南望族、大族的家族史著作,无论从字数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与《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这部巨著相比。另一方面既为责编,有责任在身。编辑其他书稿,是带有任务性的去完成,而拜阅此书,则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阅读,一章读过,埋着同辈或晚辈间的家族人物相关的命运,必读下一章。常常是夜过楼房,欲罢不能,既被谢氏家族赫赫功业、灿灿风流所打动,也被作者流畅的文笔、枝脉的关联、递进的逻辑所吸引。掩卷思余,《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这部巨著于谢氏研究、于家族史研究、于家族文化研究的众多论述中颖脱而出,有一枝独秀的风姿,特点如下:

    1.不拘时代格局,以变化的目光研究谢氏家族。家族空前活跃时期是在司马睿立祚建康的东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门阀政治,大姓家族与皇权平分秋色,构建出“共天下”时代的权力格局,在“王与马”、“庾与马”、“桓与马”之后出现了“谢与马”的祭则司马氏的朝堂态势。咏颂亲情,高歌家风;谨持门楣,笃重家学;家规定训,移孝为忠;家族至上,谱牒立传成为社会风尚,“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士族为宣示血缘的高贵与先世地位的优越,无不修撰“家谱”或“家传”,不但要攀上先朝或前朝乃至更远的历史名人为始祖,而且不遗余力地进行咏颂。袁宏作《东征赋》,历叙晋室南渡诸臣勋业,各附赞述。据传此赋初稿中未称述陶侃及桓彝,侃子陶范与彝子桓温,双双登门,横眉竖目,来者不善,大有向袁宏问罪之势,直到袁宏巧妙地补叙两段赞述陶侃和桓彝的文字,才算息事。才名独振江左的谢灵运,曾作《述祖德诗》,两首述祖德诗起笔不凡,突出独立于世的“自我”,连用段生、展季、弦高、仲连退敌存社稷的历史名人,烘托以谢氏为代表的先祖“屯难既云康,尊主隆斯民”的赫赫功勋,表达出“兼抱济物生,而不缨氛垢”的英雄襟怀。“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傲世自负,显现出家族的优越感。“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表明谢氏非同凡响的历史地位。南朝不同于东晋,世族大姓依然荣耀,家族影响却起着变化。晋恭帝元熙元年(420年),出自寒门,从北府兵下层军校起步,依靠卓越征战之功升迁而终为统帅的刘裕,移司马氏家族皇祚为刘姓,称号宋武帝,历史进入宋、齐、梁、陈四个小朝廷接踵而来的南朝。虽然与东晋同是板荡的社会大环境,但权力格局有异。主弱臣强、门阀专权、世家大族与帝王“共天下”的权力格局宣告结束,君主恢复绝对的权威,皇权得以回归。门阀世族虽然荣耀富贵,声名显赫,学术独绝,才艺颖秀,但已经成不了气候,左右不了朝政,社稷实权掌握在寒人出身的凭借武力“禅让”而履帝尊的皇帝手中。皇帝可以允许世族高门风流自矜,但豫皇家事,便是血色一片。东山谢氏家族太傅嫡孙谢混死于非命,后裔“武昌县公”谢晦兄弟子侄7人同日被宋文帝刘义隆问斩,谢灵运诏命砍头广州,谢约、谢综问罪帝都,谢脁死于萧齐王朝,还有谢超宗。变在其中,南朝帝室不同于东晋王朝,刘宋王朝的刘裕、萧齐王朝的萧道成,始缔者的出身皆为“北府兵”将领,手握兵权,武力禅让,一朝至尊,揭开府兵强将掌皇权称帝君的历史。萧梁王朝的萧衍,以边镇军事之力攻到建康而称帝。陈朝的陈霸先虽非北府,可与兵者分不开,陈霸先都督中外诸军事,芜湖一役,大破北齐,倚仗的仍是武力,代梁为帝。皇权政治取代门阀政治,威势虽不能与专制中央集权的秦皇、汉武等帝王相比,但刀剑在手,帝室之事不容他人插足。刘禹锡《乌衣巷》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的野草、野花和乌衣巷口的一抹斜阳,所构成的虽是荒凉冷落的图景,却借着空中掠过的飞燕眼睛,形象地反映出谢氏家族曾有过的辉煌。谢氏家族人物之死于刘宋王朝,是东晋所未有过的惨烈景象。收复失地,归根洛阳,一直是东晋、南朝君臣的愿望,南北对峙,实际是长江流域的皇统正祚与黄河流域的五胡十六国相对立,南渡的世族有丧家之痛,百姓有失土亡国之恨。于是,北伐成为当时的一面旗帜。东晋先后有祖逖北伐、庾亮北伐,褚裒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与刘裕的北伐。前者大族名门的北伐,为提高家族名望;后者寒门出征,向朝廷施加影响,以便取而代之。南朝的北伐,决策权在于帝王,宋文帝元嘉年间出兵,梁武帝普通年间一举夺得淮南州郡,不容臣子置喙。权力格局的变化,动辄掉头的血腥,使得谢氏家族的关注点移向“立言”的“不朽”大业,活跃的言论、山水诗的创作,显现着谢氏家族文化的繁盛。

     2.疏证严谨,注重价值取向的思考。关于谢氏家族,其姓起源、分枝,由许多说法。《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认为,六朝是谢氏最辉煌时期,绍兴谢氏,可分陈郡脉、会稽东山脉、会稽山阴脉。河南阳夏谢氏研究者曰:“申伯之后谢氏第十九世先贤仰贞公首次来阳夏定居,直至第二十八世孙宜礼公始迁于会稽。”陈郡阳夏谢氏族谱曰:“陈郡谢氏立谱一世祖谢夷吾。”上虞盖东谢氏族谱曰:“我族自立谱一世祖谢夷吾。”一北一南的两地谢氏后人都认为谢夷吾是其家族立谱的一世祖。浙南谢氏宗谱载:宜礼公是谢夷吾的祖父,字文仪,官谏议大夫,精通五经,理用春秋,时称名儒,有谢怡、谢悦、谢惟3子。谢怡字宗仁,生卒年为西汉王莽天凤五年至东汉明帝永元二年,有谢明吾、谢朝吾、谢夷吾3子。谢夷吾有子谢瑀。瑀有谢安贞、谢居贞、谢守贞3子。谢居贞有子谢仲庸。谢仲庸有子谢景隽。谢景隽有谢缵、谢显、谢项三子。自宜礼公从陈郡阳夏迁到会稽山阴,居住第八代时,谢景隽携子谢缵重返阳夏居住。谢缵出任魏典农中郎将,谢氏家族始露头角,有子谢衡。“八王之乱”至“永嘉之乱”,帝都洛阳陷落,谢衡契口南移至会稽境内古舜江(东汉后期改名曹娥江)边东山,成为东山谢氏始祖。由谢衡至谢靖十三代,代代传承,疏证严谨,言之有据。主要依据正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北周书》、《北史》、《资治通鉴》,辅以诸代零星载录《世说新语》、《元和郡县图志》、《北堂书钞》、《建康实录》等,参考各种谍谱,《浙南谢氏宗谱》、《浙江上虞盖东谢氏族谱》、《湖南汨罗谢氏图谱》等,再科学汲取地下实物,墓碑与墓志,墓碑有河南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出土的魏典农中郎中将谢缵墓碑,墓志有南京市戚家山出土(按入葬时间)的谢鲲墓志(公元323年),南京市东溧阳县出土的谢琰(锬、淡)墓志(公元396年),南京市司家山出土的谢温墓志(公元406年)、谢球墓志与妻王德光合葬的墓志(谢球葬于公元407年,王德光葬于公元416年)、谢珫墓志(公元421年)。所引文献典籍参考有《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隋书》、《建康实录》、《东晋将相大臣年表》、《东晋方镇年表》、《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廿二史札记校证》、《诗品注》、《玉台新咏》、《四库全书总目》、《管锥篇》、《六朝文学论稿》、《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浙江文化史》《魏晋玄学与六朝文学》、《魏晋玄谈》、《魏晋玄学与文学》、《比丘尼传》、《东晋门阀政治》、《六朝文化》、《南朝家族文化探微》等八十种,既见功底,也标志谢氏家族研究的严谨。

    3.格局别致,显现出家族发展的动力与传承的活力。《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以始祖谢衡、二世谢鲲、三世谢尚与谢安、四世谢玄、五世谢混、六世谢晦、七世谢庄与谢眺、八世“风月景山水”五兄弟,九世谢举与谢览与十二谢贞为传主,以家族人物同辈边线的极为新颖的结构方式,写出谢氏家族86位的出仕、功业,给以恰当的评价与地位,突出谢氏家族门风,功业与风流以。六朝社会板荡,国无宁岁,不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生命显得格外脆弱,不经意间,不是一家物换了另一家物,就是朝堂至尊改了年号,君王换了面孔。皇权政治与皇祚移位,不能没有世族大姓的捧玺陪衬,殿堂的礼仪典章不能没有世族大姓的门面装璜,庙堂歌舞升平不能没有世族大姓的才学艺术。谢安与王羲之的“曲水流觞”,谢尚的《大道曲》,谢混的《游西池诗》,唱出谢氏家族好山水的门风。宋文帝虽然杀了谢灵运,却对谢灵运兼称独绝的诗篇与书法爱不释手,“称为二宝”。竟陵王萧子良清雅好士,“开西邸,招文学,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西邸学士编成千卷的《四部要略》,西邸八友互相唱和,“永明体”出,文坛风气为之一变。齐武帝永明九年三月三,芳林园华光殿君臣修禊赋诗,谢朓一人作诗28首。随时推迁的谢氏家族,力求从整体上调和家族与朝廷的矛盾,个体人格的价值取向便反逆着传统儒家,由“以德取人”转向“唯才是举”,充分肯定的是体现个体生命价值的智慧与才学、才识与才能,文学色彩更浓郁,高张起的个体意识,强调个性和个性自由。思想学术的自由,玄、儒、释、道并行,使得文学主体精神在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不论是谢氏家族的山水诗,还是谢氏家族的谈玄说佛,反映着人的精神面貌,体现着对家族门风的褒扬。在功业与立言上下功夫。谢氏家族在“江左风华第一”的谢混遭诛后,接连有17人夭折于南朝帝王淫威下,“伟哉横海鳞”走不通,“高情属青天”可以维持家族地位于不坠,谢弘微、谢庄以及“风、月、景、山、水”五子到陈朝的谢贞等,雅道相传,于仕途与山水文学创作上彰显出“山水清音”的家族文化深层影响。人物继出,家族诲导,文学主体精神的解放和弘扬,有力地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开拓,特别是诗歌的创作,突破原有的题材范围,将艺术触角伸向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界,实现了中国文学题材的一次大拓展。山水诗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辟出了一片大展才情的新天地。这一题材上的大突破,是在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得到弘扬的历史氛围中实现。投身到大自然中去,以山水为题材,以山水承载的草木禽兽为审美对象,山水文学的兴起,正是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脱与江南优美的自然山水相契合的产物,带着自然风光与带着自由思维驰骋的的文学创作,是家族人物释放身心所向往的“净土”。自成一章的家族人物代相传承,章与章间的对比,言有出处的资料注释,使研究有着创新意义,拓展着谢氏家族研究内涵的深度与广度。

     4.颇多新意,尤其是女性在家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位。其新意不仅是主线人物突出、牵一带百、结构别致、考证多有纠误补缺,而且让女子占住位置。就所见到的各种家族史、家族文化研究的著作而言,或不列女性,或在其中的仅仅是谱牒男性的妻子,行文为“妣某氏”。这是历史的失落,也是女性的悲哀。《诗经·小雅·斯干》曰:“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着装服饰到人生未来的安排,男女有着天壤之别,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性别就锁定了“男尊女卑”社会地位。由血脉传承入手来探微家族文化的特征与演进,男性为家族旗帜。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结构模式下,使得家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代代延续,构成以族为主体的大姓家族。由此形成的家族门风,其理念追求、功业构建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各方面,从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到上层建筑的灵魂塑造等,无不打上家族文化的印记。男性于史书文献上血脉相传,女性娘家不传,婆家不载,只有合于所在朝代“贞节烈妇”的标准,方可在“列女传”上写下一笔。此书单列一章,“谢氏家族的亮丽风景——谢氏女性”。“咏絮才女”谢道韫为领衔,思维敏捷,有“林下之风”的美誉。其妹谢道荣、谢道粲、谢道辉三个妹妹,可谓“谢氏四女”。谢道韫之后,谢氏家族闺阁虽然尚未出现与其相媲美的才女,但也出现令人敬佩的谢安二女、谢万女,谢芳姿与谢令芬、谢令和、谢令范、谢令爱。南朝•刘宋王朝时的谢晦二女、与宋顺帝有“金童玉女”之称的谢飏女谢梵境,萧齐王朝追随丈夫流落至北地的谢氏女王肃妻等。六朝最精彩的女性话语体系从她们的口中说出,失落的女性才智闪现出历史的辉煌。尽管女性放到家族研究之论有待进一步商榷、完善,但突破陈规陋习,抛砖引玉,显示出学术价值与学术探讨的可贵。

      以六朝社会特征为背景,以家族人物生平为切入点,进行个案的深入研究与挖掘,有着许多令今人感悟的形象借鉴与醒悟的理性思考。立足于变化的政治格局,以侨迁谢氏为核心,以定居绍兴而东山再起的风流宰相谢为处轴,以事功与风流为标举,逐一论述,既谢氏家族历经两晋至宋、齐、梁、陈四朝的风致,又有每一朝谢氏家族人物的雅韵;既有谢族家族内部的携手并进,也有与帝室、其他家族多重关系的复杂交错;既有人物标识的家族谱牒兴衰,也有功业背后的血雨腥风,当然,蕴含着家族的闺阁之秀。其论多层次、多侧面、多结构,笔锋所及,力透家族发展的本质;其语流畅、清丽、鲜活,珍珠玉盘,雅俗共赏。家族人物为主线的框架构思,优美文笔的流泄与好恶情感的倾吐,史论的严谨与文学的张扬,显现着个性的学术风格,捧读释怀,耐人寻味。

     作为六朝变化时代的谢氏家族史研究,于厘清史料的前提下,梳理着家族谱牒的血缘枝脉,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学与艺术等方面进行剖析的专著,带着原生态的气息,以“立功”、“立言”两条标准来撰述人生业绩,从而显现家族文化陶冶的魅力与张力,不同人物身上聚焦并体现家族门风的,点睛之笔鲜明活脱、准确到位,史料方志、厚积薄发、生动明媚。迄今为止,《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纠偏修正、添空补白的疏证严谨、格局别致、颇多新意的的较为权威的谢氏家族研究著作。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