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5016阅读
  • 5回复

为什么说广东话是唐朝时候的普通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衡水草根
 

发帖
13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21
 广东话,即粤语。除了北方话以外,广东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颇占优势。显然,这是广东和港澳地区经济优势的反映。


    我曾在《北京晚报》副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山东话和四川话在宋元时期流行,而广东话是唐朝时候的官话,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据说,唐朝政府大力推广这种共同语,全国各地都要学习。但唐朝灭亡之后,北方战乱不断,各地又各自恢复自己的方言。惟独地处南国的广东,因为南岭的阻隔,比较安定,唐朝官话就在此扎下根来。时至今日,用广东话来读唐诗,仍然特别朗朗上口。

    探究语言的发展除了可以从本民族的历史遗产找到线索,还可以从周边国家的语言寻找证据。历史记载,日本曾派出多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从而大量引进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制度等等。日语中的字由于从中国引进的时期不同,分为唐音、吴音等,唐音就是从我大唐帝国回去的那些“日本海龟”剽窃的。比较今天的日语和广东话,会发现两者有相似之处。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广东话是唐朝时候的普通话。

    努力搜集相关资料研究这个课题,大概可以写出一篇博士后论文。
衡水是主流文化发源地,希望不缺席新一轮文化复兴。
离线衡水草根

发帖
13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2-21
教你用正宗的唐代洛阳口音(接近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语)读唐诗
从今天开始,本人决定做一件奇妙的事:用“正宗”的唐代洛阳口音读唐诗。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唐朝没有录音机,所以我们并不是百分之百地清楚唐朝人到底怎么讲话的。更何况汉字没有表音功能,只能表示意思,无法表示读音。但幸而古人并不是一点线索也没有留给我们。古文的反切是一个重要的表音线索,诗歌押韵的韵部也是。比如平水韵中的“东”和“冬”就不押韵。现代人,特别是以北方话为母语的人群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两个字不押韵,其实他们的古读音并不相同。

另外,最大的线索就是作为古音活化石的方言。尤其有用的是南方方言,比如保留了浊音的吴语;保留了塞音韵尾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话;保留尖团区分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话、部分湖南话等等;甚至一些保留了古音的外语也可作为参考,比如日语的“汉音”、韩语、越南语。唯独没有参考价值的,是今天横行无忌的普通话,以及普通话的亲缘方言,如东北话、山东话等。

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群往往很歧视以南方方言为母语的人群,自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正宗的语音。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普通话是正儿八经的受狄夷影响而变种了的汉语,离正宗的唐宋“中原雅音”距离最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普通话连“四声”都不全,何谈正音呢!可能很多语文学的一知半解的人,会不理解。明明普通话不是有“四声”吗?怎么你说它四声不全呢?

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极力宣扬提倡普通话而压制方言的教育者们有意无意的误导。其实古“四声”指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今天北京话或普通话有的是这三声里的四种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连入声都没有!如果按调类来算,那唐宋的读音就应该有八声!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当今中国这么多方言里,随便哪一个南方方言四声都是全的!因为它们有入声,而北京话或普通话却没有!比如粤语有11个调;闽南语有7个调(加变调一共14个调);苏州话也有7个调。就连最简单的吴语上海话也有四个声5个调。无论这些方言的哪一种,去读唐诗,都比普通话正宗!

除此以外,普通话的韵母也走样了。举个简单的例子,白居易的《卖炭翁》里,有这么两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注意这个“色”和“黑”,在古文里是押韵的!可是今天的普通话,一个读se,一个读hei,八竿子打不着边。语文老师只好说:嗯,同学们注意,这里的黑要读成“赫”!其实很多南方方言读这句,都是押韵的,不信可以用湖南话或吴语试试看。实际上古语的“色”读siek, “黑”读 hek, 不但押韵,而且利用入声的塞音韵尾发出短促的顿音,显得抑扬顿挫,这才是白居易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如果用粤语或客家话念,“色”和“黑”也都是入声字,一样有抑扬顿挫的效果。

某一部分有过度优越感的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们总是嘲笑南方人“舌头捋不直”,其实在这一点上他们真的很可笑。任何一种南方方言的发音都远比普通话复杂而有规律,因此南方话的同音字远远比北方话少,单音字的效率和信息熵要高得多,这点和古文是一致的,所以古文能做到那么简洁而不会引发口语上的歧义。普通话的韵母加起来恐怕也只有30个左右,而粤语就有50个左右,闽南话更是80来个,如果把声调算上,闽南语能区分出的读音大约是普通话的三倍多。就像中国人抱怨英语很难,可是如果要让美国人学习中文,他们恐怕会撞墙一样,南方人学习普通话的确容易出笑话,可是如果万一国语定的是粤语、湖南话、苏州话、南昌话……,可能北方的同志们真的要撞墙了。

接下来言归正传,开始用古音念唐诗了。
本文古音的来源是语言学的专业网站:http://www.eastling.org/tdfweb/midage.aspx
网页的发音原本是用国际音标记录的。如果有人看了发音觉得和普通话差别很大,不要惊讶,这些发音是经过科学的构拟而得到的,而且一共是由若干位语言学的权威分别构拟的,却各自能够大致相同且能不断地为现代方言、古代语言文献、新发现的方言、少数民族借词、外语借词等所证实,说明了构拟的充分科学性。

这几语言学家是:王力、董同和、郑张尚芳、潘悟云、高本汉(瑞典人)、蒲立本(美国)等等。由于新浪博客不支持输入国际音标,所以我采用变通的办法来记音:
古音的全清、次清、全浊辅音用英文的清辅音,清辅音+H,浊辅音来表示。
倒写的e音,用e表示;[e]音用eh表示。
这几位语言学家构拟的不甚一致的情况下,我会选择我认为读得最顺口的读音。

另外,声调问题这样解决。平声用1表示,上声用3表示,去声用4表示(以便和普通话取得一致),入声普通话没有,则用5表示。

今天读的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Zhieng1 Khiwat5 Biu3 Sam1 Dzin1

烽烟望五津
Phiong1 Ien1 Miang4 Ngu3 Tsin1
(注意,旧的英文拼法把天津写成Tientsin,这可是有道理的)

与君离别意
Io3 Kiuen1 Lieh1 Pieht5 Ie4

同是宦游人
Dong1 Zhieh3 Ghuan4 Iu1 Nin1

海内存知己
Hai3 Nuai4 Dzuen1 Tchieh1 Ki3

天涯若比邻
Thien1 Ngieh1 Nia3 Pi4 Lin1

无为在歧路
Mu1 Ghiueh1 Dzai4 Gieh1 Lu4

儿女共沾巾
Nieh1 Nio3 Giong4 Tchiem1 Kin1
(参考上海话把儿读成Ni)

如果有河南的朋友读到这里不要觉得奇怪。语言的流变是很有意思的。现在的河南话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尤其是金国、元朝的大规模异族统治),早已不是唐代的河南话了。唐宋的中原读音,在今天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话里保存得最完善。

今天就到这儿。
日后的诗句跟贴在回复里。
衡水是主流文化发源地,希望不缺席新一轮文化复兴。
离线衡水草根

发帖
13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2-21
粤语是华夏汉族的语言正音
粤语是华夏汉族的语言正音  
既然普通话的前身是满清官话,其起源,演变和发展,到今天只有300年的历史,并不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华夏汉语的正宗或分支,那么华夏汉族的正音在哪里?是否现在已经消亡了呢?其实这些问题在华人史学和语言学界早有研究定论。晚清至1949年前的大陆学者,1949年后海外,台湾,香港有关学者的研究书籍和资料就很清楚地分析,证明和说明了这些问题。真正的学者们的定论观点是:粤语(广州话)是中华正音,至少是唐宋正音或汉族正音,演变差异只有98%。在所有的南方地区方言中,它最全面完整地保存了古代中原汉族语言的发音,读法和词意。听到这样的定论,许多北方的人,特别是长江以北的人会很不服,说广东在古代是蛮夷之地,语言肯定也是古越蛮音,有什么资格代表中华正音?但这就是有历史和现实的根据证明的事实。现实的是现在广东以北的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乡下土话的词意,发音和语调在85-90%是接近或与粤语相同,如“日头”(太阳),“落雨”(下雨),“淋湿”,“屋企”(家里)等,越往北面去差异越大,到了河南就基本没有相识之处。土生的美国和欧洲华人,港澳人民都自豪地知道“唐朝的古人也是说广州话的”。他们的祖先当初到美国,加拿大打工赚钱,开发时,没有对洋人称自己是清人,汉人,而是称唐人,因为他们从祖辈起就代代相传,不管身处哪个换代,他们说的都是和祖先一样的语言,是唐朝的语言。后来华裔先民在美国开发建立华人社区时,就定名为“唐人街”,华夏正音从此走向世界,到今天在很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东南亚,澳洲和新西兰,除加拿大外成为使用人口数量第二多的语言,在世界上的影响远远超越了普通话。  
    
  起源于中原和现在的河北的华夏族,到先秦战国后期势力还只局限于黄河流域,长江以北,和长江南部的小片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直至海边,还是百越部族的居住之地。一直到秦朝以后,中原华夏族才因军事,战乱,贸易原因分几次大规模进入这一地区定居,开垦。而广东,古代称为岭南,同中原的地理距离是最长的,但它和中原王朝开始交流,被华夏族进入征服的历史却是最早的,已经有2200多年,先于进入长江南部的地区几百年,远远早于今天它的北面和东面邻近的地区省份。中原华夏族大规模进入岭南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他们肯定也带去了那一时期交流使用的华夏族语言,这就是确定粤语(广州话)是华夏汉族语言的正统的有力证据。  
    
  一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不知出于什么战略需要,派大将任嚣和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服蛮夷之地-岭南,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并修筑了番禺城(今天广州市的旧城区)。南海郡是最大最重要的,郡守直接管辖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广州市,番禺,佛山,南海,顺德,新会,韶关,东莞,深圳等。桂林、象郡在今天的广西,这里不表。这50万大军里面,一部分是较早期征服的韩,魏,赵人,一部分是最早割让给秦国的江淮一带的原楚国人,赵佗的故乡就在今天的河北保定。这50万人说的肯定是北方华夏族的正统语言,并且不带秦国口音。因为从西周到战国,山东六国是华夏的正统所在,秦国在他们的眼中还是戎夷蛮地。你能够说他们不是汉族的祖先吗?如果有这样说的人,可能知道他的祖先是后来乱华的五胡,唐朝的番胡,宋朝的辽和西夏,女真人,不是纯正的古汉族血统。从此华夏正音扎根于岭南,并逐渐向四周影响扩散。后来秦朝灭亡,中原处于楚汉战乱,赵佗称南越王割据,这50万人和他们的后代全部定居岭南,没有一人北返。到汉朝时赵佗又归附中央go-vern-ment,直到汉武帝趁南越国内乱,派10万大军收复统一。从此一直到两汉,三国,西晋,岭南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治理下。广州城的得名始于三国时的东吴,以后历经各朝代直到今天从未易名,它的文化历史和内涵远远早于和深于中国其它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50万秦军和后来才来的汉军的后代也不断生息繁衍,兼并融合当地的土著越族人,汉人的数量越来越发展壮大,和中原地区的联系必定也很紧密,他们说的必定也是汉朝正音,就算混入了古越族语,比例也会很小。就象当初西班牙殖民南美,英国殖民北美一样,殖民者是使用西班牙语,英语,还是土著的印第安语言,不问可知。有趣的是,从秦末一直到三国时期,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象今天广东以北的湖南,江西,以东的福建,江浙的大部分还是百越,瓯越,闽越等越族部落的蛮夷地区,有自己的部落豪酋,至多只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中原王朝还未能直接管辖治理。至于有人说“南北朝的时候广东还没有汉人居住”,实在无知得很。那时的岭南已经有大量中原华夏族和南迁汉人的后裔,汉文化包括汉语言绝对占统治地位。  
  
  二是东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大量北方的汉人避乱南迁,一部分经由浙江,江西分散至今天的福建,粤东梅州,潮汕,发展成为后来的客家人。一部分经湖南,江西,越过南岭,进入今天的广东,带来了中原更加先进的农业,铁器和手工业技术。他们和岭南原有的汉人结合,开垦生产,在当地的人口数量和影响更加壮大,从此原来岭南的土著人越族的活动淡出了历史的记录。你们能够说代表北方汉族文化的衣冠南迁只是停留在长江以南,不会到达岭南吗?当时管治岭南的有东晋到宋,齐,梁,陈五个南方汉人朝廷,一直到隋朝才又和北方融合了鲜卑等五胡的汉族王朝重新统一。  
    
  三是唐,宋时期,是华夏文明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大发展时期。从唐到北,南两宋,经济和财税的重心逐步由以前的北方地区转移到江淮,江南,岭南,也即是长江以南直至海洋的广大地区。北宋开始长江以南再没有越族人活动的历史记录,他们全都变成了汉族,接受使用汉族的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唐朝在广州设立了最早的市舶使-对外贸易官署,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go-vern-ment专卖品等。广州从此成为国内出口的特产,西方和阿拉伯进口的珠玉,奢侈品的集散地,国内著名的都市,国际著名的商港,其繁华热闹不亚于都城长安。尤其中唐以后,唐室渐衰,长安也历经多次战乱和变乱,繁荣不再,而广州的经济和贸易更加繁荣,已经超过了长安和长江流域的扬州,江陵。那时唐朝廷派遣了大量的官员吏员到广州,他们的家属,下属也会跟随而来,再有大批的商人和各行业的人也来广州寻找生意和工作机会,这和今天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加上汉朝,南朝以来定居广州的汉人后裔,他们经商,交流和生活所说的语言,语音,肯定不是大汉正音,就是大唐正音。真正的专家学者作出的“粤语(广州话)是中华正音”的研究定论首先就是基于这个历史事实的。到唐末,五代十国大乱,这些唐人不能北返,其后代肯定也世代定居岭南。北宋时候,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改为叫“市舶司”,第一个也是在广州设立,一直到南宋,广州都保持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北方汉人迁移,定居广州的情况也和唐朝时一样。那时生活在广州的汉人说的汉语言如果不是唐朝正音,也是宋朝正音。  
    
  四是南宋末期,蒙古大举南侵,江南的汉人百姓为躲避战乱,出现了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迁移,经南岭古道进入今天韶关的珠矶巷。这次因避乱的移民与东晋,南北朝时不同,是宗族性的,即姓氏和宗族的全体族人全部一起迁移,并且留下了书面的记载。但韶关山多地狭,土地贫瘠,不便谋生开拓,于是汉人移民再次迁移,有组织地分批徇水,陆两路南下,每批都在三千人以上。他们最后分别到达以广州为中心的周围地区,既今天的番禺,南海,顺德,新会,从化,增城等地,定居下来,开垦荒地耕作。这些南下的汉族先民带来和创造了独特的珠江三角洲耕种方式,当然还有南宋的标准语言,到今天还在使用。他们的后代大部分到今天还居住和生活在其祖先开村辟镇的原地区,没有继续迁徙或返回北方。这次的汉族大迁移还留下了活的历史记录-族谱,到今天还由他们的后代保存并续写着,成为有力的历史证据。在距离旧广州市区10公里以外方圆的地区的很多农村里,最大的几个姓氏家族的族谱,大部分都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来自江南(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在南宋末年先到达珠矶巷,后再迁移到现在的居住地。其余小部分族谱的记载祖先也是来自江浙,在南宋末年经江西,福建进入广东的。今天在韶关的珠矶巷,有上百间年代久远或后来翻新的房屋,是广东各大姓氏的外地祖祠,记录了他们的祖先从这里走向岭南各地的历史。每年都有很多少年孩子由他们的父母和长辈带领来到珠矶巷拜祖,被教导这里就是祖先走向广东的起源地。有意思的是,以前的旧广州市区的居民人口,和四周郊区的农村人口的姓氏和宗族维系性都不强,只是众多的杂姓混居在同一个村镇里,他们世代听长辈流传,确实从很久远的祖先起就定居广州,但很少人能找到族谱和记录资料。对于这种情况,二,三十年代有学者经过调查和研究得出定论,居住在广州市区和靠近市区的郊区农村的人,大部分的祖先就是:1。50万秦军和后来的汉军里留守番禺城(即今天的广州市区)的一部分后代,2。唐,宋两朝派遣到广州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幕僚,北方来的商人和各色人等,后来因各种原因没有返回北方的后代。因岭南独特的地理条件,阻隔北方历次的周期性动乱,这些秦,汉,唐,宋移居岭南的汉族先民的后代一直很稳定地居住在广州城区和周围的近郊,很少再向外迁移。这次的时间上最后的汉族大迁移,历史记录和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证明广东的文化和语言是保存和延续了华夏汉族的正统。因为没有人会说南宋汉人代表的汉族正统性会低于北方在金国统治下的汉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香港因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实力,曾经成为支撑华夏汉族的传统文化,正统语言的风俗习惯的坚强堡垒之一,并被华夏文明的同源日本和韩国承认接受是华夏文化的正统继承者之一。但中国大陆直到今天我们虽然自认是华夏文明的创造者的直系子孙,但还未被文明的同源兄弟认可。  
    
  今天随着华人在世界上的经济和商业实力及影响力的日益强大,相信粤语(广州话)在世界的影响也会继续加强和扩大。一个所有人都不可以否认的事实是,只要懂得听说粤语(广州话),就算不懂英语和法语,可以走遍天下是夸大,但一定能走遍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东南亚,澳洲和新西兰,是毫无疑问的。只要懂得粤语(广州话),你就可以没有任何困难地在这些国家生活,工作,旅游,当然读书除外。甚至只要会读写英,法语,口语和听力不行,你也能够会在洋人的公司,办公室和市政服务机构找到工作,很多洋人能够使用粤语(广州话)的口语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华人作交流沟通。我认识的很多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有较长时间的读书,工作和文化交流经历的非广东人,只要他们比较深入接触过当地的华人社会,了解真正的土生华人的生活,回来后全部都承认“粤语(广州话)是中国古代的语言,是华夏的正音”,而且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学会能够说一口不错的,只有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才能分辨出的广州话,而他们出国之前很多都没有到过广州,不懂任何广州话。今天在全国,包括广东,中,小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比90年代以前更加强势,这样下去地区方言的逐渐变异,消亡是必然的,不管曾经是历史上的正音,还是现在的著名的超大型城市的方言,但幸运的是粤语(广州话)不会,就算它在祖先发祥,开拓的土地上消亡了,海外,港澳,东南亚的广大华人还会继续保持着华夏汉族的正音语言和文化风俗。  

如果你懒得看,看下面:  
普通话: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LIU)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LOU)  
粤语: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LAU)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LAU)  
粤语更押韵一些…  

如果听不懂粤语,那…你问一下你们的祖先吧!

专家呼吁建立粤语馆保存活化石  
  粤语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粤语发祥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粤语的材料,包括语音记录、文献资料,以及粤语扩展和分布地图等等。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浊塞音等,正在消失过程中,及时将粤语这一不可多得的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的活化石,作为—个宝贵的历史遗存保存下去。
衡水是主流文化发源地,希望不缺席新一轮文化复兴。
离线衡水草根

发帖
13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2-21
古代诗词为什么要讲究抑扬顿挫,而不是讲究溜和卷舌?

  何谓抑扬顿错?

  释 义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普通话只有4个调,粤语有9个调

  普通话没有入音,粤语有丰富的入音
衡水是主流文化发源地,希望不缺席新一轮文化复兴。
离线衡水草根

发帖
13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2-21
普通话是鸟语,而是汉语的正统是......
粤语曾是古代中国汉族人的普通话(北方人听不懂的南方方言并不是鸟语,而是汉语的正统---还原历史真相)

(说明: 本文为"人生不扯淡就是白活"也就是本人原创. 并一直在完善补充中.网络上是找不到此文的,过去几年,本人在网络上曾发表过类似内容的文章.那些文章被人转载过,我一看很眼熟,再细看,哇,靠!原来是我写的,敬请有幸看到本文的各位兄弟姐妹花点时间,仔细地\耐心地\逐句逐字地\看完全文,你们绝对会有意外的收获的,本人保证大家看完本文后,绝对是大开眼界,而且肯定会惊叹道"真相原来是这样的啊"!各位兄弟姐妹们,你们若没碰到我,也许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这样内容的文章.在此,预先感谢看完本文的兄弟姐妹们--本文作者特此留言).

粤语曾经一度是古代汉族人的普通话。曾经在全国通用.但那是历史,如今只存在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和广西一部分地区,以及海外唐人街.粤语影响力很大,很多外国国家名字和城市名字就是用粤语音译的,比如"华盛顿"在粤语里念"瓦伸顿"与washinton基本同音,又如"加拿大"粤语念"嘎拿代"与canada基本相似.


一 有没有搞错? 所谓的"鸟语"粤语和"鸟语"闽语居然都是汉唐时期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而北方的现代汉语(即普通话和各种北方方言)却早已经不是汉唐时期的纯种汉语.在唐朝那个时候,现在的北方话和普通话还没出生呢!因为现在的北方话和普通话都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出生得晚,现代汉语是从汉唐时期的古代汉语经过占领汉族人的中原地区的游牧民族的嘴巴后演变过来的。为何唐诗要用闽粤汉语念才能还原当时创作者的真实话音.而普通话则不能呢?古代汉语的文字读音有8个音调,而普通话则把汉语简化为4个调.闽粤汉语保留了8个音调.

由于躲避中原战乱或其他原因,古代的北方中原地区汉族人大量南迁,把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的汉语带到了原本没有汉族人居住的广东和福建地区,在与当地文化柔和后,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粤语与闽语(如今的粤语闽语的某些文字读音也有被普通话汉字读音影响而同化的成分),而古代的北方中原地区由于被游牧民族占领,游牧民族成了当地统治者,当地汉族人处于被统治地位(比如南宋和元时代的中原地区就是这样),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开始汉化,学习汉语,当地的汉语被游牧民族介入挤压后断裂式发展,融入了游牧民族的发音特征(比如翘舌音,汉族人的汉语在汉唐时期是没有翘舌音的,游牧民族介入后,才出现了翘舌音,古代汉语也没有儿化音,轻唇音f等等,另外还有很多读音上的巨大变化,汉语被游牧民族改变了很多很多,与汉唐时期的汉语相比简直是面目全非,由于游牧民族是北方中原地区的统治者,这种(与汉唐时期正宗汉语相比)面目全非的胡式汉语就被游牧民族作为官话在北方中原地区强行传播推广,当地的汉族人处于被统治地位,就逐渐被同化,胡式汉语占领了北方中原地区。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北方中原地区的各种汉语方言(包括普通话)。而因逃难或政治原因南迁到广东福建的中原汉族人却幸免汉族人的正宗语言被游牧民族改变,从中原南迁到广东福建的汉族人把汉唐时期的原始正宗汉语带到了遥远的南方并被他们的后代保留传播下来了,直到今天)。

北方中原地区被游牧民族改变了汉字读音的汉语,到后来经过长期复杂的演变逐渐变化形成如今的现代汉语。如今的北方汉语(包括普通话)都是属于现代汉语,早已经不是汉唐时期的古代汉语了,而是南宋之后依次形成的汉语,如今的北方各种方言汉语和普通话,它们的文字读音和汉唐时期的汉语汉字读音天差地别。有人称它们为金元虏语,甚至是胡语,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们还是汉语,只不过是胡式汉语而已.唐诗应该要用闽粤这些具有汉唐时期汉语特征的语言来念比较科学,这样可以还原唐诗的原汁原味,还原真实话音.用普通话念可能存在某些文字压韵的缺陷(但并非全部都有),因为那时候根本就不存在现在的普通话和现在的北方方言.也就是说,在唐朝那个时候,现在的北方话和普通话还没出生呢!普通话和现在的北方话都是现代汉语,是宋之后游牧民族介入古代汉语后,改变了古代汉语的文字读音和用词后出现的.古代汉语的文字读音有8个音调,而普通话则把汉语简化为4个调,汉族人传统的入声调被取消了.普通话相对与古代汉语而言,听起来有些生硬.


二 普通话的惊天的历史秘密 ---不是纯汉语,它是清朝满族统治者的专用的满式汉语,被称为"满大人"的汉语.为什么日本朝鲜的汉字读音很象广东和福建汉字读音,却不怎么象普通话和北方各种方言汉字的读音?

我们中国人现在通用的这种类型的普通话,其历史只有400年,语言学家说它是满族式汉语,满大人讲的汉语(北京话其实也是古代汉语被游牧民族介入改变后形成的汉语,早已不是汉唐时期的汉语,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模本,经过满族人的嘴巴后形成的满族式的汉语,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腔调也有不同,语句使用也不同,普通话是满族统治者的专用汉语,是满清官话,北京话中的儿化音就是满族人带来的)。普通话的外婆是明朝的下江官话,母亲是北京话.自己却是满式汉语.英语直到今天称呼"普通话"的单词用的是"mandarin",拆开就是man-满 da-大 rin-人.即满大人讲的满式汉语,普通话就是满大人讲的满式汉语.民国孙中山政权时期,通过投票,普通话(即满清官话,亦即满族人的满式汉语),成为了国语,其实孙中山还是希望汉族人的正统汉语-粤语成为国语的,但必须尊重投票结果。1955年,新中国又一次投票,国语(普通话)战胜四川话和广东话,成为全国通用语言。这样"国语"就更名为"普通话".



其实广东和福建的汉语的读音和汉唐时期的汉字读音是一样或者极其相似的。日本朝鲜的汉字也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过去的,日本的汉字读音主要是以唐朝的汉字读音为标准的,当然也有唐朝之后汉字的读音。朝鲜语汉字的发音则主要是汉代汉字的发音,日韩的汉字读音和福建广东的汉字读音很多是一样或者相似或者类似的,但却和中国北方汉语差别巨大。


三 所谓的"鸟语"台湾话的秘密--她是闽南语,居然还是古代的河南洛阳话 ,是正统的华夏汉语.


台湾话是闽南话,闽南话这种南方汉语方言的前身是古代的河南洛阳话(说明:现在的河南洛阳话早就不是古代的河南洛阳话,它们是两种互不通的汉语),河南洛阳话再往前推则是西周王室的语言,即雅言,孔子游历诸国,就是用雅言作为语言工具的.古代“雅”字通“夏”字(那时是同音字,都念"阿"或者"ei"),雅言就是夏言,就是华夏之言,是汉族人的正统。粤语和闽语虽然也有一些广东福建古代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词汇(如今的闽语还有点吴语的成分),但是来自当时中原的汉语是粤语和闽语的绝对主体,粤语和闽语的汉字发音还是古代中原地区不同时期的汉字发音.广东和福建的汉族人是从中原地区移民而来的。其语言也是从中原地区带来的.只是时间上有些不同.

北人南迁,这是历史事实,北人南迁的同时,汉族人的纯种汉语语言和汉族文化也南迁到广东福建,并被他们的后代大部分保留至今,现在的粤语和闽语成了古时候汉语的活化石,这是中国语言学家公认的。如今的中原汉语和北方各个地区的汉语已经不是古时候(汉唐时期)的汉语了,这是历史事实,也是语言学家确认的,所谓的南方汉语是鸟语的说法是无知的说法,南方汉语恰恰是汉族人早期的、正宗的古代汉语的继承者。而北方汉语则是古代汉语在北方游牧民族介入后,发生断裂式发展而形成的胡式汉语,最后再发展演变成现代汉语。

四 日本朝鲜汉字的秘密---都来自古代的中国,属于中华文化圈.为何在北方人看来广东福建人的方言听起来感觉有日语和韩语的味道?


日本朝鲜的语言中的汉字读音是中国古代汉语汉字的读音,所以和福建广东的汉字读音一样或者极其相似,但是却和普通话汉字读音差别巨大.这也是为什么北方人觉得南方人的汉语方言听起来味道很象日语韩语的原因.


日本的汉字发音是以唐朝汉字发音为标准的,日本的汉字取自中国,日本泥鳅状的假名文字,是日本的空海法师在唐朝作为学者访问时取中国汉字的草书,小篆和编旁部首,发明创造的.一句话,日本的文字全部来源于中国.


五 我的天哪,朝鲜的古代的唯一文字居然是汉字.朝鲜韩国现在的文字原来居然是朝鲜汉字的拼音而已!

汉字在朝鲜的出现比在日本出现更早,可追溯到汉代.朝鲜的文字本来就是汉字,汉字原本就是朝鲜的唯一文字.从公元0年到15世纪,长达1500年,汉字是朝鲜唯一使用的文字.15世纪,朝鲜世宗国王,为了让老百姓也能用上文字,发布<<训民正音>>,朝鲜国王根据汉字的读音,发明了朝鲜汉字的28个拼音字母,每个汉字对应着拼音(就如我们现在的汉字对应着英文字母拼音),这种拼音是汉字的影子,称为谚文,是下层老百姓使用的,很不入流,汉字则是贵族和国王使用的,是上等的文字.也就是说现在的朝鲜文字实际上是朝鲜汉字的拼音而已,不知道内情的人以为那种文字很神秘.其实就是汉字的拼音而已.朝鲜语实际上也就是古代汉语的一个变种分支而已.19世纪末,朝鲜汉字作为朝鲜官方文字的地位开始末落.逐渐被淘汰,后来朝鲜汉字的拼音被抬上了历史舞台,正式成为了朝鲜的官方文字.朝鲜的拼音文字很不严密,同音字太多,必须根据上下文猜测字义,这点就不如汉字,所以,强烈建议朝鲜韩国应该恢复使用汉字(毕竟朝鲜人使用汉字长达2000多年了,汉字作为朝鲜的官方文字也有1900年了).假如我们中国现在用英文字母拼音代替汉字,那么我们使用起来肯定也是很头疼的.


六 南方所谓的"鸟语"的真正具体来源--有没有搞错?他们居然都是古代中原的正统汉语.居然不是鸟语,而是比现在的北方各种方言正宗N多倍的汉语.看了后晕倒!

客家话--来自中原地区,现在的福建广东和江西三省相邻的地区都是客家话的地盘.客家话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没有广东白话和闽东平话以及闽南话古老.一般来说,懂普通话的人还是有可能听懂一些客家话的.但是北方懂普通话的人绝对是听不懂广东白话和闽东平话以及闽南话的,除非你在广东和福建呆过很长时间!


粤语的来源------粤语也叫"白话",最早的粤语是2100年前,河北的一支军队带到广东的.粤语的前身也是中原雅言,中原雅言是华夏之言,是汉族人最正宗最正统的汉语,是华夏民族的母语.汉唐时期,大量的中原移民南迁广东,在广东韶关聚集,然后分布到珠江三角洲,来自中原的汉族人的语言在吸收了一些当地语言词汇后,形成了粤语.但粤语的绝对主体是古代中原地区的汉语.白话不仅仅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汉族人讲,广西一些地区也讲白话,但是发音略有不同.

闽语的来源------闽语很复杂,有很多语系(闽东,闽南.闽北,闽西,闽中各不同,互不相通,都是北方中原地区不同时期的汉族移民带来的产物).

闽东语,也叫"平话",以福州"平话"为代表,即所谓的福州话.福州话最早的来源是来自西晋时期从中原逃难到福州地区的汉族移民.公元300年之前(1700年前),中原发生八王之乱,很多中原地区的汉族人逃难南迁福建,其中有一支选择闽江两岸作为定居点,这些中原汉族人所讲的语言就是福州话的雏形.唐末,大量的中原移民来到福州地区,福州话终于成型.后来,到了明朝时期,明朝官话吴语又对福州话产生了一些影响.

闽南语,闽南语是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地区汉族人的方言,台湾话也是闽南话,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细微的腔调区别.基本上是一样的.广东的潮汕一带的语言,也和闽南语类似,能互相沟通.闽南语最早是1800年前,河南的一支军队带到福建南部地区的.闽南语是古代河南洛阳话的继承者.河南洛阳是古都,是天子所在地.古代的河南洛阳话是中原雅言的正统.其前身是西周(周朝)王室的语言.古代的南方原本没有汉族人,从中原地区(比如河南)迁移到福建南部的中原汉族人把河南洛阳话带到了福建南部.当中原汉族人带着河南洛阳话离开故乡奔向南方时候,他们回头看着中原,他们朝着中原方向念叨着河南洛阳话,可是他们没想到他们的故乡后来发生了变故,故乡的河南洛阳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来,中原地区被游牧民族占领,游牧民族成为统治者,游牧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改变了河南洛阳话的汉字读音,使河南洛阳话断裂式发展,并且把这种结果推广开来,河南洛阳话发生了裂变,一步步远离原来汉族人的河南洛阳话,这种变化导致如今的河南洛阳话早已经不是古代的河南洛阳话了.但现在的河南洛阳话还是叫汉语的,只不过是叫现代汉语.

现在如果叫一个闽南人跟河南洛阳人对话,根本就是对牛谈琴(效果犹如是两个互不相通的国家的语言一样).这相当于一个古代的河南洛阳人跟现代的河南洛阳人对话.一个是按照说古时候河南洛阳汉语的读音说汉语,一个按现代河南洛阳汉语的读音说汉语.


七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文字发音的区别举例说明(不得不看,看了大开眼界,大吃一惊,原来有规律,看了才知道为何"阿房宫"的"房"字为何念pang,为何"北京"过去的英语单词为peking为"南京"为nanking)

福建广东的古代汉语与北方人的现代汉语在文字发音方面是有规律的.比如,现在的北方中原人发j音的汉字,广东福建人发g音,现在的北方中原人发f音的文字,闽南人发b或p音,中原人发zh音,闽南人发d音(福州话也是如此,日本朝鲜的汉字读音也有出现这样现象,但不是绝对).比如"陈水扁"三字,闽南语发音为"电嘴遍"(福州话为"丁嘴遍"),比如"肥"字,闽南话类似发"buei"音"(接近"悲"音),福州话也是念buei),汉族人的古代汉语是没有轻唇音f的,那时都发p或b音("阿房宫"中的"房"字直到现在在普通话中还念"p"音,就是因为古代的时候没有f音,只有b或p音,这是普通话的一个特例,就是说它罕见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读音,f音是游牧民族介入汉语后出现的轻唇音).此外,还有很多发音规律,这种规律是一一对应的.从中也说明,北方汉语和南方汉语虽然文字读音很不同,但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他们之间有规律可循 .北京一词按照古汉语的发音规律是念"be gin"或者"ba gin"的,明朝时期,官话吴语也是把京字念"gin"的,朝鲜语言中则把京字念"giang",总之京字不发j音而是发g音,由于是g和 k是兄弟音很接近,洋人就把北京翻译成了peking(p和b也是兄弟音很接近),南京也是如此翻译.

八 日本朝鲜汉字读音很象广东福建汉字读音的例证(不得不看,大开眼界,原来他们的有联系,有规律可循)


关于日本朝鲜的汉字读音和福建广东汉字读音的高度相似性,我还想举例说明.比如"间"字,普通话念jian,粤语念gan(甘),福州话念gan,朝鲜话念gan,日本话念kan(g和k很接近,是兄弟音).如"军"或"君"字,日本发音为kong空(实际上念起来象gong公),粤语念guan近似"官",福州话念gong公.也就是说有这样的规律:在普通话里发j音的汉字,在闽粤语言发g音,在日本语是发k音(实际读起来和听起来的效果为g音),g音k音是兄弟音,很接近,但和j音差别巨大.也就是说南方汉字读音和日本汉字读音在血缘上更亲.因为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原汉语.而北方各种方言和普通话则融入了极其多的游牧民族的语言发音成分,与原始汉语的文字发音差距极其巨大.又如"金"字,普通话念jin,粤语念gaen,福州话念gin,朝鲜语念kin.g和k很接近,是兄弟音,也就是说在血缘上闽粤汉字和朝鲜汉字读音比较亲,但是却和北方话和普通话比较疏远.原因是朝鲜汉字来源于古代的中原,闽粤汉字也来自与古代中原,而北方话和普通话则是古代汉语被游牧民族改变而变成现代汉语,读音与古代不同.

下面是最新补充(2009年1月20日晚补充) 大家会发现同属于古代汉语发音系统的朝鲜语和广东话,福建话的发音是一样或者相似的,而属于胡语发音特征的胡式现代汉语普通话则与前三者差别巨大。现代汉语普通话不是汉唐时期的汉语,是胡语式的汉语。

比如“人间”二字,朝鲜语念“音干”,广东话汉语念“养干”,福州话汉语念“音干”普通话念“任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韩国总统“李承晚”,在朝鲜语里念“里新满”,广东话里念“类森满”,福建福州话里念“里新满”。普通话念“里成碗”

“仁”字,朝鲜语念“音”,粤语念“养”,福建福州话话念“音”。普通话念“人”。

“街”字,朝鲜语念“该”,粤语念“该”,福建福州话念“gei"普通话念“接”

“金”字,朝鲜语念"gin或kin",粤语念”gaen”,福建福州话念“gin",普通话念“jin"

“教”字,朝鲜语念“giu" ,粤语念"gao",福建福州话念”gao" 普通话念“jiu"

“救命” 朝鲜语念“giu main", 粤语念"gao main ",福建福州话念“giu miang",普通话念”jiu min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万”字,朝鲜语念“满”。粤语念“满”。

“城”字 朝鲜语念“森”,粤语念“森”,福建福州话念“想”

“平壤”朝鲜语念“碰 渊",粤语念”碰 渊", 福建福州话念“办 渊”

“仁川”,朝鲜语念“音cheon", 粤语念”养 ciong", 福建福州话念“音cuon"

“幸”字 朝鲜语念“哼”, 粤语念“喊”,福建福州话念“恨”

“未来”,朝鲜语念”米累”,粤语念“妹 loi ".福建福州话念“mui 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釜山”。朝鲜语念“bu san 或pu san",福州话念”bo san"


“今”韩语念“geum",福州话念"geum", 粤语念"gan"“干”

“武”韩语念“谋”,粤语念“谋”


“熙”韩语念“hi”,福州话念“hi”,粤语念“hei"黑"


“济州岛”韩语念”"ce jiu do ",福州话念“ze jiu do "


“江”,韩语念“gang"刚",福建闽南话念“gang"“刚”,福州话念“geong", 粤语念“gon",普通话念“jiang"


[ 此帖被衡水草根在2011-02-21 21:03重新编辑 ]
衡水是主流文化发源地,希望不缺席新一轮文化复兴。
离线衡水草根

发帖
13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2-21
粤语源于古代华夏的语言,即雅言,是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

因此,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发展成为胡化成现代的普通话和官话,粤语却更好的继承雅言的原汁原味。

历代正统汉族王朝,都不遗馀力的推广雅言。雅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中原雅言。

之后,北方受胡人影响,发生了变化.而南方的粤语却传统地保持着原有的雅言.

元代,蒙古人的入主中原,汉人的语言变成汉蒙混合语。称为“汉儿语音”。

蒙古人极端歧视汉人,所以不少汉人不但剃发留蒙古式辫子,连服饰都主动改成了蒙古式的左衽袍衫,对汉人精神的摧残相当严重。汉语在蒙古统治下受到的摧残。由于蒙古统治者的长期歧视性的高压统治和强行推行蒙语直译文体的政策,汉人的口语也发生了变化,其口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带有明显的汉蒙混合语色彩:

明初朱元璋就下令禁辫发,禁胡姓,胡服和胡语,可还是不能彻底清除蒙古人的影响,之後不得不反复颁布该指令。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统治.语言再次受到影响,形成而今的京腔. 也是现代 普通话 的基础.
衡水是主流文化发源地,希望不缺席新一轮文化复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