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应该关注文化
胡哥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思维、行动,是一方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淘洗出来的精神、气质及其在历史沉淀中养成的特定风情民俗。文化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作为教育者,当我们面临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冲淡甚至断层,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产品囿于唯分数论和文凭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否显得功利或短视呢?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名片,区域文化与生俱来的磁性滋养,校园文化的精神洗礼,学科文化的无形熏陶,班级文化的耳濡目染,师生之间的文化引领,仿佛一夜之间成为奢谈。作为一个文化人而远离文化,作为一个经济强省而被喻为“文化沙漠”,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是不是缺少了某种担当? 岭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与之血脉相贯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们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学生转变为文化学生,将教师转变为本真意义上的文化教师,将校园转变为万千学子的精神家园,从而将教育的视点落在文化的巨型磁场上?能否由关注鲜活的文化生态,进而养育时尚的文化前瞻;由接纳灵性的文化体验,进而培育深刻的文化认知;由品味丰美的文化语言,进而塑造唯美的文化人格;由触摸浑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打造丰沛的文化精神?……我们能不能打造校园独特的文化气场,进而高扬文化大旗,自觉彰显文化意识,最终推进教育的文化化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教学可不可以基于这种考虑: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良知是否达成,文化精神和文化责任是否设定?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可否围绕文化内容的传递、文化精神的培养、文化人格的塑造来展开,在具有一定文化内涵、文化情怀、文化思辨的基础上,直击最短教学?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的育人工作可不可以基于这种考虑:班级建设和精神凝聚能否关涉文化,能否打造独特的文化个性或文化因子,能否以文化为突破口在育人中提升思维品质?在具体操作中,班级命名、班徽、班歌、班旗、班级理念、班级口号、班服、班貌、班级QQ群、班级网页、班级宿舍、班级家长会、班级论坛、班级留言本、班级走廊、班级桌凳……等管理上体现集中的、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特质呢?作为一名领导者,我们的校园建设可不可以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学校的历史源流和本区域的文化特质是否有契合点,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发展目标最集中的文化内因是什么?能否提炼到最有文化底蕴的学校校训、管理理念,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整个校园的建设管理上体现鲜明的文化气场,进而形成别具特色的学府校园?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教育的核心是灵魂。灵魂是需要精神养育的,而教师的特色是文化,学校的文化才是品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岭南文化,她包括“敢为天下先”的广府文化,崇尚传统、团结互助的 try { showAd(3,0,1); } catch(ex){} 客家文化,勤劳拼搏、爱国爱乡的侨乡文化,她“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具有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同时具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在文化教学和文化管理中,我们当然可以辐射到中华文化,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中,结合本学科的知识,进行有形或无形的渗透,则必然产生奇特的文化效应。教育者关注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中学生的写作,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祟,已经很难发现真知灼见、感知鲜活的文字了;应试教育的作文模式和大量的应试方法,已经让作文内容陷入枯竭的境地。让学生从感知本区域文化开始,将文化现象、文化因子、文化精髓融注到自身的作文中,从而有效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与思想的厚度。 教育者关注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文化意义。在围绕本地区的文化遗迹、文化现象、文化走向等等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次走访文化、聆听文化、触摸文化,进而感知文化,增强了研究性学习的人文特质和文化底蕴,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文化意义,提升了爱家乡的自豪感。教育者关注文化,能够增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力度。本区域的文化,是学生进行校本课程学习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性文化包括的范围可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具体研究,在研究区域性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调查报告、科技论文、参观游记等等,自然也是文化作文的表现。文化作文与本地文化研究相结合,会自然地推动本地区校本课程的提升与发展。教育者关注文化,可以营造书香校园。学生读文化书,写文化文,调查采访文化人,搜索荟萃区域性的文化,在校园出墙报,办图片展,办习作廊,聘请本地文化名人到校举办文化讲座,让学校渗透学府气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探寻校友名人,搜索学校的发展历程,对校园的景致风物进行文化关照,对增强学生爱校爱家乡,自有不可磨灭的教育功能。[ 此帖被修行僧在2011-02-19 11:4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