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闲来无事看《论语》,算是种享受。奥义精微的地方,可以作人生的启迪,风趣幽默处,也让我掩卷大笑。其实至圣先师孔子远远不是那种传统叙述中只会教训人的刻板老头,他实实在在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是个风趣幽默的家伙,是个有着各种欲望的凡人。只是他的伟大,显示在对仁义的提倡中。《论语》的主旨,当然是宏大的,但散落在中间的一片片幽默风趣,着实好玩儿。于是就想抛开仁义,写写孔子的生活琐事。不过写之前,还是先到网上搜索一下,以避免文抄公之嫌疑。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已经有若干人写过孔子是个有趣的人。不过仔细看来,好像还和我想说得不太一样,这篇文,还是做得的。 孔子不仅是个哲学家政治理论家,还是个文学青年,他喜欢读诗。那时候没有现代朦胧诗,也没有梨花体,孔子每天朗诵的就是《诗经》。其实诗经就是那个时候的民歌,谈不上高雅深奥。大家现在读起来费劲,号称有古风,是因为那时候说话和现在不一样。孔子朗诵诗是入了迷的,在《论语》里多处都有记载。他还喜欢评论,是当时的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为政》)是他说的,“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八佾》)也是他说的,这些经典评论,到现在还被引用,可见孔子的诗歌造诣是多么的深厚。季孙、孟孙、叔孙这三家,在家庙祭祖完毕撤掉祭品时,令乐工唱天子宗庙祭祀时才唱的乐诗--《雍》。孔子说:你们三家家庙祭祖时唱《雍》,这是不对的。换个诗来唱更贴切”(《论语 八佾》: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除了这些评论,孔子还喜欢歪批诗歌。他把《卫风 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和《鲁诗》的“素以为绚兮”放在一起,然后说,为什么要画画呢?因为姑娘太漂亮了哦.看见漂亮姑娘忍不住呢。没有美女。画画就不会有动力(《论语 八佾》)。《诗经》有“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的句子,翻译过来就是“唐棣树上的花儿啊,翩翩的飘动着。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你离我的家太远了啊”。孔子读到这里,笑了笑,说,“唉呀,恐怕这小伙子没有思念那姑娘吧,也许还有别的人陪他吧?如果思念了,还说什么远近呢?(《论语 子罕》: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这论调,颇合现代人“距离不是问题”的说法,可能孔子那个时候也在思念远方的某位姑娘吧。这是孔子的风流韵事,我就不知道了。 和凡人一样,孔子的生活绚丽多彩,孔子的内心也是经常驿动的。据《论语》记载,孔子酒色财气无一不全。孔子喜欢喝酒是出了名的,《论语 乡党》里有一段论吃饭的文字,对怎么吃,什么时候吃,什么不能吃做了很多论述,然后说,“酒这个东西可是不能限制的,想喝多少酒喝多少,只要不喝醉就好了”(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和现代的人一样,喜欢喝酒的人,没有谁愿意说自己喝醉了,开喝的时候,总说喝不醉,喝到最后都到桌子底下找了。孔子喝酒,喜欢用大杯子,给他小杯子喝,他就说:“这是杯子吗?这是杯子吗?给我换个大的”。(《论语 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不过杯子小也不耽误他喝得多,这就是酒鬼的作风哦。这种喝法肯定是经常喝醉的,他自己也说:“出外侍奉公卿,回家侍奉父兄,办丧事不敢不用力,不为喝酒喝醉了而困扰,我做到什么了呢?”(《论语 子罕》:……,不为酒困;何有於我哉!)。充分说明他自己也烦恼总喝醉,大概喝醉了第二天也要跪搓衣板吧,那个时代没键盘我是知道的。孔子也好色,前面已经说过了,他认为美女才是绘画的动力,又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卫灵公》),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在德与色面前,色是排在第一位的。孔子和风流女南子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子路会那么不高兴,好像很多人都在说,我也确实不知道是不是有男女问题还是道德说教。即使有男女问题,也不为过,反正孔子本身已经承认自己是好色的。换句话说,好色不淫一直是孔子提倡的呢。孔子好财,子贡问他说:“这里有一块美玉,你是打算把它装在匣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打算等个好价钱卖了它?”孔子说,“卖了它,卖了它!我等着谁出个好价钱。”(《论语 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和凡人一样,孔子还容易动气。他在匡地被人拘禁,所有门人中,他最喜欢的弟子颜回是最后一个到的,于是孔子就生气了,他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当然他的徒弟也和师父一样有趣,颜回说:“你是先生,大家都说,先生先死,先死先生。你老人家还没死,我怎么敢死?”(《论语 先进》:子畏於匡,颜渊後。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这活脱是市井抱怨口气。 除了酒色财气四大毒,孔子还喜欢赌,不仅赌咒发誓,还赌博,这也是有记载的。孔子去见南子的时候,子路不高兴,孔子就说:“我真的什么都没干!如果我干了,让天罚我!让天罚我!”(《论语 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种赌咒发誓的方法,和泼皮们经常说的“我偷了就让雷击死我”没什么两样,反倒让人不得不生疑。现在我们说,赌博是败家的根源,宁愿什么都不去做,也别赌博,一旦沾上了就了不得,孔老夫子可不这么想。他说什么呢?“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儿干,那是不行的啊!那边不是有人赌博吗?去玩儿会儿吧!挺有意思的呢。”(《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你看看,至圣先师公然劝人去赌博,是不是够酷的。孔子还喜欢贪小便宜。阳货是当时的上卿,官位挺高,但是孔子不喜欢他。阳货要见他他就不见,很厉害哦,敢跟权贵抗衡。这阳货也有意思,你不见我我也不恼,回家送了一头蒸乳猪给孔子。孔子一看猪就为难了,不见吧,这猪肉的味道一定很好,见吧,有点儿烦。想了半天,把猪收下了。然后耍了个小聪明,等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这样就不被说闲话了。没想到在半路上撞见阳货了,孔子只好说:来,咱两个谈谈。然后自言自语了一阵子,阳货也插不上嘴。孔子白活完了,就走了。(《论语 阳货》:阳货欲见孔子……) 孔子还是个任侠的人,不可以随便被人欺负的。别人欺负了自己怎么办?孔子说:你欺负我我就砍你!以德报怨这句话其实不是儒家的,而是老子说的。孔子提倡的是“以直报怨”。(《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有点像基督教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瞪我一眼我就瞪你一眼,你咬我一口我就咬你一口。这真是血气方刚的做法,牛二看来颇得孔夫子真传呢。估计孔夫子人高马大,再加上弟子众多,打架也不需要自己上手吧。要是小子我这般手无缚鸡之力,怕只能以德报怨了。还有一次,叶公对孔子说:“我们家那个地方啊,有一个很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都不隐讳,跑到官府那里告发了。”你看看,叶公那里多好啊,搁到现在也是良民阿,没准儿还应该得到荣誉市民称号。依法治国吗,亲人也不例外。孔夫子怎么说呢?孔夫子是大摇其头,说“我们那儿正直的人可不是这样的,我们那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这才是正义,才是有道德啊。”(《论语 子路》)如果按照儒家传统为道德,那么我们“以德治国”是不是就应该免除包庇窝藏罪呢?因为按照儒家的祖师爷孔子说的,血亲要远远大于法律啊。孔夫子还是很有人情味儿的,只是搁到现在,怕也要连带坐牢呢。 孔子还喜欢背后议论人。比方他说管仲的气量很小,而且不俭朴不知理。(《论语八佾》)如果说管仲是大人物,也就是现在的名人了,给他弄点绯闻什么的属于正常,甚至算是炒作一下。那么他对邻居微生高的评论算得上一绝了。他说:“谁说微生高是个耿直的人呢?有人向他要点儿醋,他不给自己的醋,反而跑到邻居家去要点儿送人。”(《论语 公冶长》: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腌焉,乞诸邻而与之。’)你说微生高招谁惹谁了,就一点儿醋,还流传了这么几千年,凡是看过论语的都知道这家伙小气,孔子之心何其毒也!估计那个跟微生高要醋的就是孔子,碰巧微生高去讨醋的邻人是孔子他们家亲戚。相反,他的学生子贡议论别人的时候,他却说:“你是不是觉得你自己很不错,很伟大?敢议论别人呢。你看我,我可没这个闲工夫。”(《论语 宪问》: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不知道当时子贡心里是怎么想的。 孔子说话也不总是开口就教育学生,他还是很顽皮幽默的一个人。《论语》里有很多记载,那种说话方式,绝对可以称得上脱口秀的典范。举几个例子看看:当时鲁国每个月的初一都要告祭祖庙,需要杀一头活羊。子贡觉得,国君都不到祖庙去,杀不杀羊只是形式,不如把羊放了。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那个羊,我爱惜那个礼啊。”(《《论语 八佾》》)他把子贡的话说成舍不得羊,好像人家很穷的样子。孔子当时名声很大,不免引来人嫉妒,有个住在达巷的人就很不服气,说:“孔子好伟大好伟大哦,学识真的很广博哦,可惜了,没有一点儿特长。”这就相当于说孔子是沽名钓誉来得。孔子听了却并不生气,跟徒弟们说:“哦,是这个样子哦,原来我什么都不会哦。那我要学点东西了。我学什么好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射箭太难了,我还是学驾车好了。”(《论语 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有一天,孔子和徒弟们说:“我不想说话了。”徒弟们大惊失色,说:“别介师父,你得说话啊。你不说话我们记录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这《论语》还怎么出版啊,稿费不是泡汤了?孔子说:“唉,真笨。你们看看天,这天说话么?”(《论语 阳货》)当时鲁国有个贵族叫季文子,家里三代都是相国,他本人却非常非常简朴,又很谨慎,凡事三思而行。按说这是儒家的典范了,可是孔老夫子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他(也许是名声太大总是要找点儿毛病?),说:“没必要三思,两思就行了。”(《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可见孔子也有嫉妒之心啊。有人替孔子掩饰说,孔子认为,思考太多了妨碍决定,这是全然说不通的。“三思而后行”流传到今天,并不是“再思而后行”,说明三思才是真理。如果再思就可以,那他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怎么不改成“吾日再省吾身”?孔子的俏皮里,也满是嫉妒哦。就算孔子快要死了的时候,他也不忘记在最后毫不谦虚的幽默一把,以报复这个世界对他的不赏识:巍峨的泰山将要崩塌了,栋梁之柱将要摧折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将要去见上帝了!当然这个不是《论语》记载的,它是太史公说的(《史记 孔子世家》:……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其实孔子的有趣还有很多,比如经常会遇到点小尴尬,让楚狂接舆笑话了以后却又赶不上和人说话,子路去问人家渡口在那里,人家听说是孔子的徒弟就不告诉他等等,比如孔子挑女婿挑了会听鸟说话的公冶长(这个问题好像南怀瑾单独说过)。这里就不再一一的去花功夫说了。 读《论语》,看孔子。孔子绝不是一个刻板的古董先生,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人格魅力绝对是高的,不然像孔子经常为生计奔波,经常如在陈蔡般绝粮,还时不时被拘禁,门下七十二弟子却始终不离不弃,谈何容易啊。不过孔子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这家伙居然允许徒弟把他这些毛病都记载下来,没有“削之”,现在的思想导师们,怕是没有谁能做得到了。这样的孔子,我喜欢,实在是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