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潮汕地域文化资源,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广东省汕头市丹阳中学 郑才中
丰富的作文素材无疑是学生成功作文的基础,但是,由于人生阅历浅,阅读面狭窄,作文素材匮乏往往成为影响学生成功作文的重要的负面因素。不少学生能突破审题立意的困惑,但缺少写作素材,尽管搜索枯肠、暝思苦想,还是无法成功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可见,引导学生发掘潮汕优秀的地域文化素材,并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无疑对解决中学生写作素材匮乏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潮汕区域文化是属于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在潮汕地区(以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潮汕地域文化便是蕴藏无限写作素材的资源库,它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写作中活用潮汕地域文化素材,能使中学生的作文更富有乡土特色
有人说,作文中运用地域文化素材太老土,其实不然,纵观中国文学史,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由于运用地域文化素材,才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韵味,博得了读者的喜爱,如沈从文以故乡湘西、汪曾祺以故乡苏北为背景而创作的一系列的小说、散文。鲁迅先生的不少作品也渗透了地域文化素材,小说《祝福》、《故乡》、《社戏》、《阿Q正传》更为突出。潮汕地域文化别具特色,自成体系,潮汕的民间习俗、宗教信仰、文学创作、戏曲歌谣、方言俗语、饮食文化,都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潮汕独特的地理、历史、经济背景,以及潮汕方言、潮汕俗语、戏曲灯谜、潮曲歌谣、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名胜古迹、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资源。
二.在写作中活用潮汕地域文化素材,能滋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文关怀情感
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上升到对祖国与民族的热爱,这是最伟大的人文情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与经济结构,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精神气质。有人说,潮汕学生只要用心关怀一下周围,就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辽阔的海洋、绿色的平原、奇秀的山峦、绵长的江流(韩江、榕江、练江),自然景色,风光旖旎。人文的呢?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千载古刹开元寺和灵山寺、久经风雨的韩文公祠和关帝庙),更有“天堑变通途”的海湾大桥和 石大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从韩愈到丘逢甲、从翁万达到许崇智、从林大钦到秦牧、从陈慈黉到李嘉诚。从百载商埠到经济特区,从韩愈“夕贬路八千”的潮州府到老舍先生“渴慕数十秋”的优美的海滨城市,更有现在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和“汕头人精神大讨论”重大举措和建设粤东中心城市的大手笔。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滋养出良好的人文关怀情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
三.在写作中活用潮汕地域文化素材,能培养中学生研究性写作的习惯
不少学生面对作文任务,不是搜索枯肠,就是翻箱倒柜,这篇摘一个事例,那篇借鉴一个材料。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在身边、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寻找写作素材。例如、研究性课题一:对咏潮山水、名胜古迹的历代诗文、游记的研究。根据这个课题引导学生搜寻历代歌咏潮汕山水、名胜古迹的诗文、游记,每个同学找出两篇,再汇总,并组织全体同学进行比较阅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写鉴赏文章,同时,选出最喜爱的景点,以集体或家庭为单位亲自游览一下,写一篇游记。去年,我在高一推出了这样的研究性课题,学生们兴趣很高,找出来的咏潮诗文、游记,数量很多。从宋代诗人王安中的《潮阳道中》到丘逢甲的《说潮》,从蔡金才的《海滨,仲夏夜之梦》到郭启宏的潮味小说《潮人》中相关的描写。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活动,写出了不少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章。可见,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又培养了他们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习惯。
四.结语
潮汕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库,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拓宽思路,激活写作教学。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潮汕地域文化素材也是这样。我们既要重视潮汕地域文化素材在素质教育中的正面效应,又不能忽视它的负面影响。首先,在文化心态上,潮汕人较为突出的精明、保守、务实,无疑使学生在写作中更严谨细密、讲究实效,但是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务实但流于肤浅,精细而不够大气,保守而缺乏创新。其次,在写作实践上,没有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特点,乱用、滥用地域文化素材。例如,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论说文,整篇都是本地的例子,既单调又缺乏说服力;一篇《我爱我的家乡》的抒情散文,反映历史传统的多,描写当前的少,陈腐有余,清新不足,缺乏时代气息。其三、在语言表达上,地域文化素材的表达难度较大,在表达中应十分严谨。有些作文为了增加地方特色,滥用方言词,效果很差。有一篇作文这样写道:
过年夜,阿姨忙着拜老爷,阿叔忙着准备围炉,我心肝头满是欢喜。
这句话没有错别字和语病,但对非潮汕籍的人来说,真是不知所云,“过年”、“阿姨”、“阿叔”、“拜老爷”、“围炉”、“心肝头”是啥意思?并非方言词不能进入文学大雅之堂,但采用时一定要细心琢磨,量少而精。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我们的榜样,他在《故乡》中写道:“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作者在这里用“狗气杀”这一方言词,并作了必要的解释,恰到好处,简练传神,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参考书目:
①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②方烈文.潮汕民俗大观[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③陈立伟.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指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