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46阅读
  • 0回复

楼宇烈解读传统文化:“教化”不等于“宗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6月14日,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博士研究生班导师楼宇烈教授在深圳明伦书院国学堂主讲《佛教与人生体悟》,阐述自己对佛教的看法。

宗教与迷信不能画等号

楼宇烈教授首先谈到,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直到隋唐形成三大主流,就是儒佛道三家。儒道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而佛教则是从域外引进的,与本土文化很好地结合,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儒家文化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崇高,但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遭到激烈批判。而且,儒家文化缺乏载体传承,重新弘扬可能困难重重。道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可能少一点,重视养生的成分比较多,不太主张同环境抗争。而佛教文化要建设人间净土,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为什么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接受的这个宗教概念来自西方,也就是欧洲人在启蒙运动时对中世纪宗教的描述和概括,认为宗教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至高无上的神的信仰;二是追求彼岸世界,超越现实世界;三是非理性的、反科学的。近现代一些思想家就是以这样的标准看待宗教,实际上中国文化中到底有没有宗教,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大部分人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没有宗教,也没有对神的信仰。中国人经常谈及的儒道佛三教,通常我们理解这个教不是“宗教”,而是“教化”的意思。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楼宇烈教授说,许多人认为佛教很消极,这是完全不对的。其实佛教的真意是告诉我们要超越自己,要学会在今生造新的善因,结新的善果,这正是改变人命运的好办法。佛教中常讲“自作自受”和“自性自度”,就是说因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出了恶果也必须自己负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解决问题。这么来看,佛教宣扬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楼宇烈教授认为,很多宗教都是膜拜神灵,而佛教倡导自立,强调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毅力来超越生死、超越自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并非宣扬神灵主宰一切。现在很多人以为拜佛像就能带来好运,这是不符合佛教根本教义和精神的。释迦牟尼提出事情都有因有果,但因果关系不是外在的,是每一个生命体自己的行为言论种下的因所结的果,这就是“业”和“报”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佛教认为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深圳商报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