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61阅读
  • 2回复

高考历年满分作文(1979-2010)2003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李占威
 

发帖
57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2003年
爱莲说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白花争努,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只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却不溺爱莲。爱生活,应该是个公正的裁判。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宋丽云)
2003年
情与理的抉择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简评]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一“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
判分:内容:24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打在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10分,总分:59分。
(责任编辑:宋丽云)
转折(十)
——十个海子的复活
2003年3月26日  晴“献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间/众人的身后你活的三月四月”
这首诗献给你--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间的大地之王--海子。
每年的今天,都会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诗。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短诗,然后,你就离开了,带着你一生不变的坚持,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
但是,我想,假如你真的还活在天堂,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你的死亡,是你生命中的一处转折。因为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的复活--你的诗,连同你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世界,并照亮了它。
你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在那样一个时代,写作是一条真正寂寞的路。许多文人融入了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而背弃了他们的灵魂。唯有你,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祈求黎明到来临。只可惜最终,还是没有人懂你的诗,懂你的感受。于是,你于是心力憔悴,宁愿沉睡,不再清醒。所以,14年前的今天,你故意离去……但幸好,你留下了你的诗,和你一生不变的坚持。社会被震撼了,文学界被震撼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试着理解你。你成了文学界的神话,诗歌的烈士。于是,我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复活,看到了你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
每一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但却不是每一个失意人的死亡都会为生命的转折点。唯有用心生活,用心去爱,用生命追逐理想的人才会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
说死为生命的转折点未免有点悲凉。但也许,有价值的死多少会冲淡这悲凉吧--就像是屈原,或是王国维。海子,你一生追寻梦想,死亡后精神长存于世间,这,便是永生啊!
海子,活着的时候你定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被人赏识吧。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消逝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如你红头发的瘦哥哥梵高,一生静默地守侯,也换来了死后的又一次重生。死亡,是你们共同的转折点啊!
小小的星从不被人注意,但当它化为流星,面对死亡时,去倍受关注。很多时候,转折只在生死之间,一线的距离,却相隔甚远。因为逝去的美好,往往弥足珍贵。
人生并非越灿烂越美。许多人一生荣华,死后却被人唾弃。花一样盛开的必将花一样凋落,这是自然的法则。一生默默无语精神永存世间的,死亡,成了他们重要的转折点,将他们的思想,变成一种别样的美。
人生处处可遇转折,而最重要的转折莫过于死亡--它,将给你的一生,打上一个公平的分数,或使你从平庸变得受人瞩目,或使你从显赫变得万人唾弃。
海子,今天,我再次怀念你。希望这篇日记,为你精神的复活作证,为你生命的转折作证。
14年后的今天依旧春暖花开,我在这里怀念早死的海子……
离线李占威

发帖
57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6
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
转折
听有人说,学生生活中转折不多,这个问题会使学生为难,甚至逼着他们说假话。我真的不知道有哪个题目能让所有学生如履平地,坦诉心曲?“转折”真的不多吗?这本集子中,有一篇短文,《绝句中的转折》,不禁使我想到许多。“北雁南飞”是转折,“碧水东流”是转折,“路转溪桥”、“春风化雨”是转折,“怕上层楼”、“听雨僧庐”是转折,“柳暗花明”、“枯木逢春”、“落红狼籍”、“物是人非”、“春江水暖”、“悬崖冰解”、“天涯沦落”……不都是转折吗?也听人说,考场上学生不注意审题,我很难想象,一个高三毕业生,分不清“转折”、“变化”、“挫折”或“奋进”。那么学生欠缺的是什么呢?我想,我不想说,《转折》打到应试教育的软肋上,我只用下面这篇作文,表明《转折》应该给我们哪些启发……父亲是摄影记者,我也爱好摄影。在我家堆叠如山的摄影作品集中,有一册题为“转折。”
作品集中多数是父亲的作品,其中有两幅他最为得意一幅是一个小男孩转身回首的特写:乱蓬蓬的头发,脏乎乎的小脸,眼泪汪汪,手擦抹着鼻涕--这是我。父亲说,当时我将满三岁。那天他去郊区,看望插队时的房东,带着我,却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那间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两个大人聊得热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亲后来告诉我,他在和伯伯谈开发乡镇摄影事业的大事,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过了两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滚,十八般武艺,全都无济于事,我只有拔脚就走!在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着,现在已全然不记得路边风物、心头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亲不远不近地跟踪着我,以他专业摄影师的敏锐,拍下了我停步转身的刹那。细看照片,那一瞬间我的神情极其微妙;裴戚委屈中渗露着开朗和宁静,闪闪泪光里透射出喜悦的神采。父亲曾郑重解释: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转折啊。是啊,当时的大情小节我已全都忘却,但转身回首间,似有天光开窍,却依稀在心……又一幅是父亲的得奖作品,照片上横写四个大字:“小平,你好”——父亲在国庆游行时拍的一张新闻照片。画面不用细说,大家都很熟悉。我问父亲,这张照片为什么不放进“庆典”、“佳构”或“金奖”,不放进那些名目更辉煌的册子?父亲反问,你不觉得“转折”更伟大些吗?中国喊了几千年“万岁”,皇帝倒掉又喊了几十年。直到“小平,你好”才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万岁”,不可能再用于十几亿炎黄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个人;从此,“万岁”,才可能真正属于神州大地和中华民族。是啊,在这平平实实四个字的背后,分明矗立着一位历史性人物的伟岸身形,奔涌着一代青年学子推卷起的时代洪流……作品集中也有少量我的作品,在这里也拈出两幅说说一幅照片有点模糊,是我从电视荧屏里抢拍下的。那天,在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如能战胜阿曼队,就将提前出线,实现走向世界的伟大转折。我早早地支好脚架,调好焦距,对准荧屏……只见范志毅门前抢点,狮子甩头,将球摆渡给埋伏门前的郝海东,海东就势一蹴,皮球轻轻巧巧,滚入网窝。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郝董”高擎手臂,做出V形手势,同伴们从四面跑来祝贺。我突然注意到,范大将军,也奔跑过来,郝范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国足球积怨甚深的两员主将,一笑泯恩仇!五里河体育场,欢声雷动,灯如白昼!我按动快门,捕捉下这拥抱的特写,这颇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是啊,正是中国足球的“将相和”,打造了中国足球历史性的转折……另一幅照片分外清晰,那是我精心拍下的特写镜头。画面展示出这样的景象:橙黄色的灯罩半撑开一柄光晕的伞,灯光静静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英语阅读、数学卷子、物理练习册。纸页松弛地展开,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堆积的本册中,一杯热茶特别显眼,轻巧、洁净的玻璃杯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仿佛在光伞下盘旋,袅袅升腾,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的记忆像照片一样清晰,那个夜晚,高三繁重的课业搅得我意乱心烦,胸腔有阴风怒号,脑海被浊浪排空。这时,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清茶,我轻呷一口,馥郁茶香,似乎宁静的灯光沁满胸膛。一杯清茶呀,顿时潮平浪静,月朗风轻……转折常有,感悟为难:一个转折,一级台阶;一次感悟,一层升华--写在摄影作品集扉页上的话。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讯)
2003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
朝晖夕晒夜深,才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
我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
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氏杂家;晚清大诗人龚自珍,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巳亥杂诗》;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杂”岂不很好?
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转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存留下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
离线李占威

发帖
57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0-26
原来,“杂”是一种多极,一种包容。正所谓“千帆竞发,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万类霜天的世界才显得自由,只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才耐得长久,生命的活力与耐力,不正是靠“杂”才得以加强和延续的吗但“杂”在梳理与整治时却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杂物”是需要收拾与约束的。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纷杂落后的物种;各国家制定法律,惩治纷杂败坏的罪行;能源与矿产,要等到提纯之后再来供人使用;着书与立说,要理清规矩条理才能钻研传承……请想一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岂能杂乱无章?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天下万物、杂久必纯,纯久必杂”呢最后回到这本书上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集思广益,使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接受培养服务大众,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杂谈”一番之后,辽是要把出题判分的事“纯”交给考试院阅卷组去办,因为他们可以“集杂成纯”,不至于“杂乱无比”“趁杂牟利”。
是为序。
X年X月[跋]旦日晨兴,意犹未尽,书记梦中所思,颇得于意;忽闻老父棰门断喝:“太阳晒屁股了还懒着不起,快去楼下杂货店买二斤杂和面儿、六两羊杂碎儿,家里等米下锅呢。”闻悟大惊,流汗失色,蹙頞娟惑曰:“编辑请序,子虚乌有;梦中作草,一钱不值;拉杂文字,难裹其腹:不知所云,何所用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