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09阅读
  • 2回复

学者揭秘《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13

 


学者揭秘《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中新网9月7日电 最近,著名学者汪宏华全新解读《西游记》,他认为《西游记》第9-12回的历史故事虽是虚构,却真实反映了唐太宗与魏征之间长期存在的操纵与反操纵的关系。道士出身的魏征先是暗结同党谋害李世民,后又用所谓仙术起死回生,迫使他做出西天取经的决定。有趣的是李世民也很配合魏征,假装死亡,假装复活。原来他也希望用大乘佛教赎清自己从前杀人无数(包括兄弟)的原罪。汪宏华还从《永乐大典》收录的《西游记》“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残文推断,小说的作者不是明朝中叶的吴承恩,而是明初的罗贯中。原文如下:


  一、《西游记》认为封建社会从来没有明君与良臣


  《西游记》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过程非常复杂!《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从历史到哲学,到文学,而“西游”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从文学到神话的转化。它的“历史”是东汉汉明帝、唐朝唐太宗、明朝朱元璋时期三次取经的多重历史(参见《唐僧的三位徒弟影射三位帝王》/汪宏华);它的“文学”则是小说虚构的唐太宗与群臣之间半人半神的故事(“附录”-第12回)。唐太宗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奇异之事后,才决定派唐僧西天取经的。


  为什么说故事是虚构呢?因为历史上的三次西天取经唯独唐朝的玄奘是出于个人动机,不曾受官方委派。为了让故事具有普遍性,作者便将玄奘取经也作了如是虚构。事实上,虚构很合理。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次向佛不外乎是臣子试图用佛教愚化帝王,帝王试图用佛教愚化民众。即奸臣想做良臣,昏君想做明君。第二,玄奘取经之初虽属民间行为,但归来之后,仍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产生的效果与其它两次的皇帝委派没有区别。


  虚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揭批三位帝王中的佼佼者李世民、历代良臣中的楷模魏征的种种劣迹,反映整个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极端丑恶。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明君与良臣可言。


  二、道士出身的魏征用妖术操纵唐太宗


  那么,魏征与李世民在取经一事上是如何操纵与反操纵的呢?魏征的谋略分两步走。第一步,暗结“道”党徐茂功,让唐太宗心生愧疚并致病。


  先是渔翁张稍、泾河龙王、算卦先生袁守诚制造了一场离奇的官司。大致情节是,张稍在神课先生袁守诚的指点下,捕鱼百发百中,泾河龙王听说之后担心水族会断子绝孙,就化作白衣秀士与袁守诚打赌赛,预测来日下雨的情况。龙王通过克扣雨量赢得了赌赛,却也因此触犯了玉帝的天条,罪该由人曹官魏征“梦斩”。此时,袁守诚又告诉龙王说,如若能向唐太宗讨人情,或许还可免于一死。唐太宗认为事情不大,就爽快地答应了老龙的请求。唐太宗碍于脸面没有直接向魏征徇私,只在退朝时留下魏征,与之对弈,以便错过他执法的时间。谁知魏征还是借盹睡之机将龙王梦斩了。随后秦叔宝与徐茂功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龙头进来奏报。


  从此,唐太宗抱愧在心,总感觉有龙王的幽魂缠身,听到“寝宫门外,入夜就有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直到委派秦叔宝、胡敬德守门才肃静下来。然而,等到唐太宗决定不劳驾二位将军长期守门,改用“二将军的真容,贴于门上”之后,又“听得后宰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这时徐茂功便奏道:“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护卫。”自从魏征提着诛龙的宝剑,侍立在后门,就再也没有鬼魅了。


  从上述情节我们能看出什么呢?其一,“梦斩泾河龙”是由魏征导演,目的在于通过神化自己超乎常人的能力与执法如山的品格,羞死愧死唐太宗。其二,“抛砖弄瓦”也是由魏征的人所为,目的在于进一步恐吓唐太宗,直到病危。其三,徐茂功是魏征的同党(都是道士出身,且为瓦岗寨的老战友)。通过徐的推荐,魏征证明自己不仅能文治文谏,还能用屠龙剑驱鬼避邪。文武双全。


  需要解释的是,故事中所有鬼神都是不存在的,既没有泾河龙,也没有所谓梦斩。唐太宗见到的血龙头不过是徐茂功帮忙做的一个假龙头;屋顶的鬼魅也尽皆人力所为。为什么叔宝、敬德亲自守门时,屋顶没有了响动,而换成门神画样之后,又开始乱响了呢?很明显,只有人才能分清画样与真人的差别,鬼魅是分不清的。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9-13

  第二步,暗结“死”党崔珏,让唐太宗死而复生并延寿。


  魏征结党徐茂功还有一个原因是,徐已是朝中重臣。比如唐太宗在弥留之际就只宣徐茂功“吩咐国家大事,叮嘱仿刘蜀主托孤之意。”在徐茂功再次提挈下,魏征才得以混进皇帝寝宫,趁托孤之机从一旁闪出,手扯龙衣,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随后塞给了唐太宗一封书信。


  这是一封什么信呢?是魏征写给已故同党崔珏的信。魏征说崔珏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唐太宗一则早就知晓魏征曾经做过道士,“自幼得授仙术,推算最明”;二则见他新近成功表演了梦斩龙王与守门镇鬼,所以就相信他的话,没有多问就“瞑目而亡”了。


  崔判官果然很仗义,瞒着阎王私自给唐太宗延长了二十年寿命,将他的一十三年“天禄”改成了三十三年。对此,唐太宗感激不尽。但崔判官有附加条件,他要求太宗“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包括“六十四出烟尘的草寇,七十二处叛贼的魂灵”,包括唐太宗的兄弟建成、元吉。——唐太宗在创立江山和获取皇位时所犯的原罪。


  从“水陆大会”便引出了唐僧取经,因为观音菩萨说,只有大乘佛法才能超亡者升天,度难人脱苦,修无量寿身。而大乘佛法三藏掌握在如来的手中,需要派高僧到西天天竺国亲自去取。


  这一系列的行动表明,魏征不但擅长犯颜直谏,还会装神弄鬼、曲线进取。此后魏征身价倍增,从小小的人曹官一跃成为托孤之臣,甚至排名到了第一位。如,傅奕上疏止浮图,表曰佛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宰相萧瑀驳斥道:“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待傅奕进一步论辨时,太宗又请出了尚佛一派的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帮忙。最后太宗下令“着魏征与萧瑀、张道源(魏征排在了萧瑀之前),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者作坛主,设建道场。众皆顿首谢恩而退。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呜呼!佛家所谓的慈悲为怀被异化成了严刑峻法、残无人道。


  三、唐太宗亦编鬼话应对魏征,应对如来、国人与先皇


  既然魏征的“梦斩”是骗局,那么唐太宗的“游地府”是真还是假呢?同样是惑人的鬼话。原因很简单,他原本没有见过崔珏,魏征也没有详细告诉他崔判官会怎么给他徇私,怎么给他提条件,但唐太宗却不谋而合延续了魏征的想法。这显然不是一个死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只会是精心策划的将计就计,唐太宗早就识破了魏征的诡计。


  那么,作为一国之君有什么不好直接颁布的事情,而必须使用计谋呢?原来帝王也有帝王的难处。他派僧人去西天取经就不是轻易能够做出的决策。尽管他的内心乐意向佛,甚至还拜结僧人陈玄奘为御弟,但此前存在重重阻拦。


  第一,李世民派唐僧取经是诈降术。由于在“征西定国”时大败而归,李世民决定改变战术,以虔诚学佛的名义向西方突厥表示降服,一则瓦解敌人的戒备;二则获取情报。然而,诈降术是不能直接运用的,需要先以苦肉计表达诚意,掩人耳目,就像黄盖诈降曹操一样。于是李世民就来了个假死,并在复活之后声称,崇佛是大唐避难图存的出路。顺便也让对方的探子观音菩萨回去报信,观音菩萨就好比是《三国演义》的蔡中、蔡和。


  第二,李世民不但有向未来建功,征服西方,做大能之君的抱负,还有向过去洗刷原罪,改善民众形象,做大德之君的愿望。但这一愿望同样也不能明说,需要先用苦肉计表达自己对过去痛不欲生的愧疚与忏悔。所以唐太宗就向黎民百姓来了个死去活来,下决心从此以佛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第三,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曾尊老子为始祖,自称是老子后裔(都姓李,且李渊是靠谶纬道术起家)。他还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对于先皇立下的规矩,自然不能随意更改,李世民便想到了实施苦肉计:为了报答判官对孩儿的救命之恩而改尊佛教,先皇总该会谅解吧。


  一条苦肉计可以应对三方,唐太宗可谓“死”得其所。此时的魏征在唐太宗眼里何其“妩媚”,是一面明得失的镜子,更是一位明生死的知心爱卿。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9-13

  四、魏征是如来的汉奸,在与李世民的角斗中始终占据上风


  那么,在魏征与李世民的殊死搏斗中,究竟有没有高下之分呢?表面上看,他们一个是主动设计,一个是被动就计,各取所需,为双赢,但实际是魏征处于上风。李世民只看到了魏征邀宠、想往上爬的一面,没想到他还是汉奸,有帮助如来促成唐僧取经的使命。这一点可以通过相应的神话推导得出。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如来是影射西方敌国的君主,孙悟空是影射李世民,孙悟空的道家师父须菩提是影射魏征。须菩提并非是真正的道家祖师,他传道的目的只是为了欺骗悟空,诱他向佛(参见“水帘洞是如来为悟空预设”/汪宏华)。他的真实身份是如来的徒弟。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孙悟空从祖师那里学来的“筋斗云”与“七十二变”不是什么真功夫,是源自人病态的狂想。须菩提的教授过程是,先用所谓长生口诀让孙悟空进入迷幻状态,继而让他做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事实上,孙悟空不但没有获得长生,反而迅速衰老,他下到幽冥界篡改阎王薄就是出于他醉酒后的幻想。如,有一日他请六王赴宴,杀牛宰马,俱吃得酩酊大醉。待送六王出去,孙悟空便倚在铁板桥边的松阴之下睡觉,“那美猴王睡里间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此时悟空的身体就像唐太宗,病重到快要死了,阎王催命了。接下来,孙悟空才梦里涂抹判官文簿,获得长生不老。(由于孙悟空同时也影射了中国所有的帝王,所以他的寿命可以无限延长,而作为个体之唐太宗则只可延长二十年。)


  正因为须菩提教授的那些个“独门绝技”都只是发自肉团之心的幻觉,所以悟空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如来的掌心。试想,一颗心的大小不过方寸,怎么能够超出人的手掌呢?《西游记》的神话就是如此合情合理!


  让孙悟空患上狂想症的是须菩提,那么让唐太宗陷入迷糊之境的人是谁呢?不用说,是魏征。魏征不但致太宗神思恍惚、病入膏肓,还送给了他一封连通鬼神的书信。两相比较,须菩提是如来派出的卧底,魏征自然就是唐朝的卖国贼了。魏征虽名义上是道士出身,却也是道、佛兼修。


  由此可见,唐太宗尽管权力大于魏征,权术则远远不及,只配做个小徒弟。魏征对付唐太宗随时可以像须菩提对付悟空一样,“把你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当然,须菩提和魏征都没有采用这种过激的手段,他们变换了一种更阴险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如来收复孙悟空和唐太宗,最终将其诈降术彻底击败。限于篇幅,另文再解。


  五、从《永乐大典》残文可推断《西游记》的作者实为罗贯中


  笔者通过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深入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反封建,都反儒道释,其中“三国”主要反儒,“水浒”主要反道,“西游”主要反佛,犹如反理学三部曲。另外,“三国”主要讲战争形式之“对攻”,“水浒”主要讲“细作”,“西游”主要讲“诈降”,犹如战争三部曲。而“西游”中李世民、魏征的关系又与“三国”中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十分相近……类似的相关性还有很多很多,大到结构形式,小到遣词造句。纵观整个明朝,能够达到这种思想境界的人,能够掌握这种文学技巧的人,能够将封建君臣关系窥测到这种深度的人,只可能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绝无仅有。(生卒约1330-1400年)


  更确凿的证据在于,《西游记》话本小说早在明初之时就存在了,编撰于1403-1424年的《永乐大典》第13139卷就摘录了“魏征梦斩泾河龙”残文,所引书籍题为《西游记》。二者区别在于,《永乐大典》里是两个渔翁,吴承恩本《西游记》改为了一个渔翁、一个樵子,还增加了渔樵两人的诗词对答。其余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甚至连袁守诚算定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点”,两书记述都一样。


  那么,《永乐大典》所提到的《西游记》而今安在?笔者认为它并没有遗失,它只是被吴承恩改头换面、冒名顶替了。首先,真正的小说创作者不会如此大段大段、一字不差地从别的书上照搬。最多只能算改编。而改编需要注上原作者的名字。其次,吴承恩的创作或者说改编毫无价值,书中的两个人本来就是讨论捕鱼的事,有什么必要改成一渔一樵?至于诗词对答就更是画蛇添足了,弄得渔樵不像渔樵,文士不像文士,且离题万里。谁能相信这样一位才识浅薄的“文抄公”,能写出气势恢宏的《西游记》来呢?毫无疑问,吴承恩与高鹗是一路之人,连原著都没有看懂就开始改编或续写起来。


  另外,朝鲜古代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也有多处话本《西游记》的引文。铁证如山,可如今除了笔者又有谁愿意为罗氏两肋插刀呢?(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3 17:05:14编辑过]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tuvw38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1-01
该主题已被管理员屏蔽!
http://www.xxcx007.cn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