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运用技法——妙语连珠锁定满分
名句运用技法一书的目标编辑推荐
文化作文十大追求: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
内容简介
从如山的诗句中,发芽、拔节,希望把语句生长的技巧传授给莘莘学子,把五千年时间之树结出的语言硕果融化进教育的血液。
作者简介
谭蘅君,亦作谭恒君。文化作文理论的创建者、探索者、实践者,创建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理念,形成理论系统、操作系统、资料系统。18岁上讲台,23年教龄,现为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副主任。编著主编“文化作文丛书”“高分作文全攻略方案丛书”“新理念作文丛书”。主编连续出版物《时文鲜读》《全国重点中学考场优秀作文选》(高中版、初中版)以及策划“满分阅读丛书”等。其中《文化底蕴——高考满分作文速成教程》曾列中华图书网畅销书榜首,汉江论坛推选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主编《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权威解读》曾在北京王府井书店教辅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目录
探索总会有发现
让作文穿上文化的彩衣
第一章 技法讲解
第一节 篇章妙用
一、经典引路,感悟透析
二、点染连缀,多向组合
(一)两者兼容的美文
(二)以诗为主的美文
(三)以名人为主的美文
(四)名句文言类美文
(五)文化大视野美文
第二节 段落巧用
一、抒情议论 厚积底蕴
(一)由诗词引出叙事
(二)借诗词抒发情感
(三)诗词做论据添华彩
(四)交代时间文采斐然
二、巧用名句 以一当十
(一)明引暗旨,各得其妙
(二)引用之行,无处不可
三、淡墨重彩 有章可循
(一)密集引用,成铺张扬厉之势
(二)适量引用,求言简意丰之效
第二章 名句积累与运用
第一节 天山水江
一、观天
二、乐山
三、悦水
四、览江
第二节 日月风雨雪云
一、辩日
二、认月
三、读风
四、识雨
五、悟雪
六、望云
第三节 春夏秋冬
一、喜春
二、苦夏
三、伤秋
四、哀冬
……
第三章 考场作文常用名句大全
第四章 汉语音韵训练
第五章 范本展示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技法讲解
第一节 篇章妙用
一、经典引路,感悟透析
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文赋或当代诗歌佳句或名言警句于文中,可营造一种厚重的诗香氛围。即便在段落中点缀一二,也仿佛给文章的襟边插上一朵底蕴的小花,让诗句名言散发文化的芬芳。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考场作文,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容易获得读者或阅卷老师的认可。
作家美文
诗词与梅
梅无疑是极富个性的。正是这种个性,使梅更近于诗,近于词。
梅,最本质的个性当推高洁。高洁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清而不浊。这里所说的“清”,至少有三层含义:清纯、清芬、清静。
清纯,指其色。“白玉为骨冰做魂”,“照人千树雪同清”等词句就是对其冰清玉洁、不染尘渣的本色的精辟概括。梅的清纯,还表现在它清新淡雅的风韵上。郑少微曾有词云:“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清芬,指其味。梅的颜色是纯粹的。纯粹得有时竟会使人有一种“此花非花”的错觉:“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看来,视觉上的错误,只有靠嗅觉来纠正了。于是梅花的清芬引导人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花之有香,仿佛月之有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梅花的香气与众不同:它香得寒苦,有道是“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它香得孤独,“故乡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它香得淡泊,“无蜂无蝶自在香”,“只留清气满乾坤”;同时它也香得彻底,“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面对如此“香中别有韵”的花朵,怎不令人脱口赞叹“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呢?
清净,指其境。梅色之纯,梅香之幽,无不缘其所处环境的清虚与纯净。苍天有意,诗人有情,总是把寒梅与清溪、白雪、皎月有机地融合在同一个画面里,使其彼此辉映、相互照耀,从而构成一个遗世独立、超然完美的艺术境界。“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溪下流水长,一枝和月香”就是对这种典型环境的代表性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