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319阅读
  • 5回复

璧山县东关小学听谭蘅君老师讲座上课感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9-15
明确目标   层层把关   落实到位



     ----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研究”璧山县子课题开题会心得体会



重庆市璧山县东关小学  徐浪


73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子课题暨璧山区域教育特色“中国芯●状元魂”系列子课题开题会在璧山县东关小学召开。课题总负责人蘅君就璧山的地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本次研究课题所研究的方向等要求向与会者进行了演讲。本人深受启发,收获颇丰。现将几点所获,汇报于后。


    一、明确目标


作为子课题组的负责人,我觉得明确目标的内涵非常关键。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第二条中规定:开展“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子课题研究活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胡锦涛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实际问题,努力为营造校园的文化气场,养育学生的文化人格,传承中华文化,繁荣教育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函件关于推广“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的意见中指出:


1.了解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是希望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的意识,探索文化的轨迹,拥有文化的良知,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重建文化的经典。反映到作文中就是写出有文化素养的文章,表现一种高贵的文化精神。反映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把文化的精神融入到课堂,结合课本,把文化的意识,文化的意蕴传授给学生,用文化强健我们民族的血液,增强民族自信。这是一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教学思想。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与非作文教学,它将学生从纯应试的题海中解脱出来,用文化的光芒去关怀他们,从人格成长的角度去培育他们,让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文化,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让教育重新回到它自身的位子。


2.切实进行实验,注重意见反馈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让教师得到文化的洗礼。进行教学推广实验,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内育自身的文化气质,培养自己的文化精神。进行“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实验,是教师自我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将对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起较大的作用。


因此各级实验部门或全日制学校及教师个体,必须认真实验,按步骤进行教学,注意实验中各种正面或负面信息的反馈,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研究。


3.领悟教材精神,认真研究教法

实验学校或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使用资料,领会资料内涵,认真研究教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技能技巧,使文化作文不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的堆砌,或文化材料的罗列,而是文化精神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及真情实感的融合,是用文化的语言表述文化的哲理,用文学的技法表现文化的高贵。


4.成为文化型教师,发展文化教学

要进行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教师自身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有文凭的人。文化与文凭之间是不对等的。教师成长为文化者,要懂得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用文化的品格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用文化的思维去认识周边的生活,用文化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这样,教师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与专业水平;这样,教师才能成长为文化型教师。


文化型教师脱离了文凭型教师的被动与惰性,具有了内在的发展要求与创新动力,是当代教育的精英,自动肩负教育改革的重任,在教学中主动发展“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把文化的精神、文化责任,注入当代中学生的心灵深处,为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崛起,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这些就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依据所在。


    二、层层把关


层层把关就是纵向联系,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第二章  组织》中指出:

第五条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总课题组领导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职责有:制定并发布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以及学术咨询、课题成果的鉴定和宣传推广、指导下属子课题单位的科研工作、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新理念培训等。

第六条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总课题组具体负责科研课题管理工作。

第七条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总课题组委托各地子课题单位依照本办法对有关课题实施课题申报和课题管理。

我们学校课题组坚决按总课题组的要求执行。


    三、落实到位

1、引领到位。教师是课题实施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积淀丰厚的理论知识,是保证课题顺利实施的基石。校长作为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充分认识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带领课题领导小组率先学习,发挥引路人---引领、组织、指导的作用,派送负责实施的校长、主任,参加了课题组在各地的课题会,使学校的课题研究始终能用最先进的理念,引领实验教师尽快适应当前课题研究的需要。

2、组织到位。建立起以学校、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教务处具体抓、教研组抓落实的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使课题研究工作做到统一思想,机构 健全,分工明确,落实到位。一把手校长统筹、规划课题整体工作,主管校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组织、管理、指导工作;设置专职主任具体落实课题实施工作,按计划落实课题研究、定期进行材料的汇总、档案的整理、考核的记载等工作,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到实处。

3、制度到位。“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学校制定各项课题实施常规制度,如: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课题小组学习制度、课题活动制度、课题奖励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

4、信息到位。通过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和广播、学校网站、黑板报等公布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和近期工作安排,加强沟通交流,做到信息畅通无阻。

 5、激励到位。在《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中,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绩效权重,并与教师的评职、晋级、评优工作挂钩,及时奖励在课题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团队。

总之,听了报告后,我觉得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多学点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多读点经典,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应与时俱进、博采众长,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圆满完成“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9-15
上好文化作文课,并非易事

——听谭蘅君老师文化作文课后感言

    东关小学  吴晓英


2010年九月四日上午,有机会亲临谭蘅君老师的课堂,感受文化作文课堂的精髓。谭老师的文化作文导写课上,洋溢着那股文化的气息,久久地涤荡于我的心怀。他那精巧严谨的教学流程,课堂时而沉浸的思索、时而优美的诵读、时而活跃的交流、时而幽默而优雅地文采飞扬的评价、吟经诵典地对学生文化的感染……让我深深地震撼。我品味着,思索着,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听了谭老师的文化作文课,让我无不感叹:要上好文化作文课,并非易事。下面谈几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听完谭老师连上的几堂课后,下面听课老师发出的感叹最多的是:“为上好这几堂作文课,谭老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导入时的对比视频、课堂上的一组组的相关的图片、一段段抒情的短文、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一叠叠厚厚的课堂资料,单单就这些素材在电脑上搜索和下载,所花时间也应该用上耗费二字。只拥有这些素材的数量,也许是一件易事,但要让这些素材类聚,发掘材源就难了,让这一组一组的素材穿插在教学流程中,服务于我们的作为教学,这就需要匠心独运。在这个过程中,凝聚的是老师的时间、精力、智慧。要上好一堂文化作文课,就应当像谭老师一样,课前就应该精心准备好课堂上预设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诵读、思考这些素材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学生铺就好一条写好作文的路,教师在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质,打开他们的心智,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


二、优化过程,激活思路。


“作文课要体现文化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行动起来很重要。九部曲的授课法即是活动———速写———展示———范例———仿写———自评———互评———盲写等,其核心就是体现语文作文教学的文化特质。”老师别具匠心的九步作文教学流程的设计,也无不让我感叹:学生的习作内容要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这一半要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谭老师沿着九步教学的流程,一步步地、由点到面地、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让学生轻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尤其是《写冬随笔》这篇闪烁哲理的文字,“我独爱冬天,我在这夏末怀念去年的冬天。为什么冬天总是世人对春天的殷盼……冬天是最考验誓言和承诺的,但愿在人生冬天之处,那些人,那些朋友可以记得所有的承诺……”让听课教师拍手称好。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作为教学,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再像原来一样,谈谈本次作文的要求,讲讲毫无价值的作文技巧,而是应该像谭老师一样站在为学生写好作文服好务的角度上,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准备每一组素材、精心雕刻自己的每句课题语言,优化引导的过程,竭力让学生智慧地表达、愉快地作文。


三、读诵经典、厚积薄发。


谭老师说:“在学生的作文创作中,老师的思维引导是很重要的,老师要多用雅语,增加课堂上的文气,构架起学生脑海里的经典构思。这也是引导学生‘入格’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这对我们老师自身的文化积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文化作文不但要求学生大量读诵经典、厚积薄发。同样要求教师应也当大量读诵经典、厚积薄发。谭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认可,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自身的魅力。而这个魅力恰恰源于他丰厚的文化底蕴。听完课,璧山附小的曾永惠老师在谈感想,说出了所有听课教师的心声:“我们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文化积淀,以自我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积累的热情。”潜移默化是作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素养,丰厚的文化积累。那么,教师就得不断学习,多读诵经典,多练笔,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在老师极具文采的语言表述里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谭老师的文化作文示范课,令苦思文化作文该怎样教学而未遂的我,豁然开朗。作为文化作文课题研究的人员之一,值得我好好学习,好好探究。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课题研究,任重道远。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9-15
努力扮“雅”师生的语言

――2010.9.3观摩谭蘅君老师文化作文示范课有感

璧山县东关小学 张小梅



2010年9月3日,谭蘅君老师不辞辛苦来我县璧中上了半天示范课,我有幸能参与观摩,收获颇丰!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堂课:雅语训练――学习雅述体验与思想。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有三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到自己的作文教学中。



一、告诉学生“如何扮‘雅’你的语言――生动描写、引用诗词、诗化语言”。在一环节中,既告诉了学生扮“雅”语言的方法,又各举出了示例,即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语言是“雅”的,自己怎样做能达到这种效果。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分析雅语在结构和内容上的特点。有了前一环节的铺垫,在这一环节,谭老师就选择了具体的一句话让学生分析,明确了这样美的语言可以怎样构成。



三、实践操作:以“美”为话题,运用刚才所分析的表达方式,分别在自然中、在人文中、在社会中寻找美,雅述美。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对的是高中学生,教师仍然注重直观形象的刺激,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既让学生在看图中锻炼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言之有物;又让学生在写同一事物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渐渐跳出框架,写出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听完这堂课,我感到这三大特点可以很好地借鉴到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些优美的句子作为范例,让小学生在刚学习写作时就先入为主,明确优美的作文语言应该是怎样的,自己可以通过怎样的努力也写出这样优美的语言。其次是进行一些句式训练,这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用固定的语言结构写出雅语。然后是实践操作。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为丰富的题材,在反复的写作练习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另外,谭老师在第二、三节课中还有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给学生大量的优秀素材。学生在自己按题目要求写作后思维打不开或思维僵化深感苦恼的情况下,教师发给学生立刻阅读作家的相关作品,正符合此时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如饥似渴地阅读,马上吸收了里面的优美语言以及好的表达方法,顿时茅塞顿开,对于接下来修改自己的习作大有作用。即马上学以致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一来,在谭老师的统筹安排下,在这样的整个作文教学中,有方法的引领,有名家名篇的欣赏、吸收、内化,有反复的实践练习,有生生间思维灵感火花的碰撞……这样的一次作文课,学生想不进步都难。



当然,这样的作文课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扮“雅”学生的语言,首先得扮“雅”教师自己的语言。在听完高中学生的作文后,在场听课的老师无不感到惭愧,老老实实地说,和这些学生比起来,的确自愧不如。尤其是我们小学教师,在平时琐碎的教学工作中,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趋向简单化,进而肤浅化。教师自身的语言不美,又怎能让学生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美起来呢?所以,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是急待提高。教师必需像学生读书一样,赶紧充实自己的诗词底蕴、历史底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否则教师就像一只在课堂上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永远上不出好的课。



总之,谭老师的文化作文带给我们对自身的叩问,带给我们对教学的思考,吾将孜孜以求,努力扮“雅”师生的语言,让自己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让学生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9-15
听《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之

心得体会

璧山县东关小学校  吴东


    73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子课题暨璧山区域教育特色“中国芯●状元魂”系列子课题开题会在璧山县东关小学召开。


    在开题会上,课题总负责人之一谭蘅君就璧山的地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本次研究课题所研究的方向等进行报告。听后,本人感受颇深。现将心得汇报如下。


一、作为教师感到历史责任感更强。


    以前,我们在教书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考试的分数,教学只考虑让学生做得起更多的题。完全没有意识到,作为教师更应担当起民族文化的传承任务。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纽带,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不竭之源。因此,一个学校、一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渗透,承担起民族精髓的传播任务。打造文化校园,注重文化熏陶,提高文化涵养,培养一个个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人。


二、作为一名教师感到紧迫感更强。


    听了谭主任的报告后,我们很多同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感觉自己的文化知识太少,文化水平太低。平时,大家都自我感觉良好,好像应付学生还绰绰有余。殊不知,由于我们自身知识水平所限,可能已经在开始耽误学生了。为此,君当戒骄戒躁,安下心来,振奋精神,发扬时不我待之精神,汲取民族文化,为自己充电,为学生负责。


三、目标更清,方向更明。


听了报告后,终身学习的观点更加深入我心。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更加重要。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知识在更新,试想以一种几十年都不变的“老古懂”,能应付得了现时的教育教学吗?教师应该要广泛涉足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目前,我决定:一是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多学点教育教学的理论,翻阅一些古代教育大家的言论,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二是多读点经典,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逐步提高文化素养;三是浏览课题组网站及相关文化网站,博采众长,接受文化大家的熏陶。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感觉要当一名称职的教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付出真心、恒心、爱心、一颗永远年轻、不求止进的上进心。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9-15
让精神呼吸 给心灵保鲜

――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璧山县子课题开题会心得体会

重庆市璧山县东关小学 张小梅




“我这由经典来滋养的心灵,就像肥沃得没有杂质的黑土地,一旦播种,便会迅速长出旺盛的生命激情。”这是窦桂梅老师在她的文章中的一句话。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既羡慕又迫切地希望自己也能像窦桂梅老师那样“肥沃”起来。一直喜欢窦桂梅老师上的课,不仅因为她的课有激情、有活力;更是因为她的课有内涵、有底蕴。是的,只有钻进去的力量,才有飞出去的底气。怎样才能像窦桂梅老师那样将一节课上得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从而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不是老在形式、方法、合作上肤浅下去,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2000年踏上讲台,一路走来的我,虽然在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县、市乃至全国获奖达40余次,但却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肚子的底货是“中师”,再加上学的专业是音乐,而现在从教的是语文。工作的头三年也是自己迷失的三年,学校缺什么老师,自己就上什么课,没有教语文。站上语文讲台的那一刻,我清楚的知道我最缺的是什么,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曾尝试从各个方向努力提升自己,但在文化底蕴上始终进步不大。


直到听了谭蘅君老师在北街小学那一次的讲座以及本次开题会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大的震撼。甚至可以这样说,自己活了28年,真算是白活了,压根儿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也为自己就这样站在神圣的讲台上而感到羞愧。


谭蘅君老师所提出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无疑给我开启了一扇窗,让我在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也从迷茫中找准了方向,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建构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是的,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披上文化的外衣,老师必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文化人。因为这样的教师不应只有一桶水,而应是一眼泉,唯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我想,这次我能有幸参与到这样的研究活动中,必将引领我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谭蘅君老师的讲座还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委顿的心灵受到一次彻底的冲洗。现在的我与初登讲台时的锋芒毕露、勇往直前相比,已判若两人。生完孩子过后,感觉自己成长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所以,很多时候,在工作、学习上只要过得去就行了。虽然,自己也察觉到自己变化太大,在思想与行动上都患上了懒惰症、肤浅后遗症,但却不知道也不想怎样去改变。谭老师的这场雨下得很猛,让我清醒的开始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想,唯有将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心中,不停地向上延伸,永不停歇,才能让自己的精神随时处于呼吸之中,让心灵时刻保持鲜活,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在讲台上站得自信、站得稳并富有创造力的好老师!


我愿为之努力!!!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9-15
                     文化伴学生成长

——参加“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研究”子课题开题会心得

                                    吴晓英 连敬清


 2010年7月3日上午,中国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研究”十个子课题在璧山东关学开题。作为《文化作文与传统文化》子课题研究人员之一,我们有幸参加了这个开题会。开题会由璧山中级教师、重市十佳教研教师巫正鸿主持。在开题会,巫老育部工委十一五课题“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的基本情和璧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了介并对璧山该项课题研究寄予了厚望。县教科所副所郭光和巫正伦老师对课题究工作予了指示,他希望,璧山的课题研应当遵循与创新的原,扎扎实实展,力争结果。课题组组长、“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理谭蘅授作了题为“中芯·元魂——育特色”的学术报告,对课题“中芯”“元魂”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文化作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课题的研究意义并璧山的“文化作文文化教学课题进行了全面致的指

会前,我们对“中国芯” “元魂”这两个概念与“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课题究竟该怎样开;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大家都感到非常茫然。通过这次开题会,我们基本清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模式、方法以及研究中应该注意什么等。通过开题会,我们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作为研究者,首先必须把握课题关键词的内涵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文化作文与传统文化”,作为课题组的研究教师,首先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作文”,什么是“传统文化”,他们间究竟是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方向正确,少走弯路。这就要求我们大量地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学科研和关于传统文化、传统作文方面研究的文章、书籍等,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进一步确定研究的目标、步骤。保障课堂研究科学有效地进行。

二、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成长为文化型教师,切实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

我们的子课题是文化作文与传统文化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中,要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受到文化的洗礼。这就要求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以至全校语文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就要我们多看书籍,多听专家的讲座,多学习本课题前面研究的学校的成功经验,并且和我们璧山其他八所做课题学校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确保课题踏踏实实地进行。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气质和专业水平,让教师懂得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用文化的语言去熏陶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去引导学生作文,把文化注入学生的心灵,让文化影响学生的一生,伴教师教学一生,真正推动文化教学的发展。

三、认真分析各种资料,深专教材,研究教法,让研究和教学溶为一体。

作为本课题的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源很多,有古诗词、经典美文、传统习俗等,范畴很大,我们应该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资源的内涵,针对性地进行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还应该认真探究研究的方法不能拘泥于形式,做做过场。不要认为让学生读几篇经典的文章,搞几次活动就是在做研究。把学生引用几句名言,堆砌一些佳词,写几个典故就当成了文化作文。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研究中下苦功夫,不要把研究和教学分离来来,不要搞研究活动上示范课的时很重视文化教学,平时上课就原来的教学方法,模式。而是应当把研究和而我们平时的教学溶为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琢磨研究,在研究中琢磨平时的教学。不断探究“文化作文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技能技巧努力探寻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近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作文,寻出一个“文化作文”切实可行的指导操作过程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的可借鉴的教法,提供新的实效性很强的作文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统一,引导学生贯通古今,古为今用,用传统文化来解决现实问题,写出富有时代品格,有独特见解,情感真实的“文化作文”。

一句话,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搞这次课题研究,让我们的教师在研究中有所得,让文化真正地伴学生成长。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