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433阅读
  • 5回复

(文化之旅)龙场悟道:王阳明贵州知行文化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8
  2009年,谭蘅君老师主编的<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2009年中考优秀作文>与贵州邮电总局合作,利用邮局市场零售和学校系统资源进行特殊渠道销售。谭蘅君老师受邀到贵阳,给贵阳、黔东南等邮电总局职工讲授<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2009年中考优秀作文>编写组稿过程和图书特点及学校销售策略,该次合作非常成功,短短两个月,销售近2万套。在贵阳、黔东南等地讲座后,利用空隙时间,开车专程考查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之地,接受文化洗礼。

出发前与贵州邮局帅哥李经理合影



阳明洞外景很大气



陈列馆入口处灯效不错



在王阳明雕像前



王阳明重要思想:致良知



王阳明生平事迹简介处



重要事迹:开讲学之风



阳明雕像



重要事迹:学习兵法



重要事迹:智摛宁王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8-28
  王阳明(1472—152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南宋陆象山“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创立了一个庞大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形成与“程朱学派”相抗衡的陆王学派。他还是一位有名的教育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学说在明朝中期和后期,风靡一时,影响深远,而且传至海内外,风行朝鲜和日本。就是这样一位大思想家和贵州却有一段不解之缘。如果追溯其思想的发展过程,谪居龙场是其思想发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王阳明在贵州生活了3个年头(1508—1510),

  谪居期间,他办教育、授生徒、著文章,对贵州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

  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县城所在地龙场镇),是中国心学大师、提倡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王阳明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地方,被称为“王学圣地”。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奠定了他心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从此,他从“心即理”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并建立起“致良知”论,最后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心学理论系统,与程朱理学争辉斗艳。



  玩易窝

  是王阳明悟道之地。据史书记载,正德三年(1508)三月,王阳明被贬到龙场站任驿丞,没地方住,只得到离驿站二里远的一小孤山下搭了一间草棚栖身。小孤山西麓有一洞穴,干燥通风,风雨不袭。王阳明居此,终日静坐洞中研读《周易》,就给此洞命名为“玩易窝”,并撰写了《玩易窝记》记叙他悟道的事情。

  当我们来到玩易窝时,一片空地上只见到一座六角凉亭。正在纳闷,才发现左侧杂草之下有一洞口,拾级而下,原来玩易窝就藏在这里。洞口不大,里面黑漆漆的,还滴着水,这怎么能住人呐?这好像和史书里记载的不符。不过,当时从鱼米之乡来的阳明先生丢官弃家,在这样的环境里并没有消沉,反而更加注重心性的修养和磨练,更让人敬仰。

  王阳明因为路途遥远,随身只携带了一本《易经》,反复研读。一日深夜,睡梦中似乎有人在与他说话,马上醒来后不见与之说话的人,身边只有两位从者。王阳明试想,闭眼时睡梦中见有与他说话的人而不见从者,睁眼醒来又只见从者而不见与他说话的人,于是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觉得人世间是与非皆出自己本心之中,悟出了“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即万事万物皆出于我心的道理。开始理解孟子“尽心知性”和陆九渊的“心即理”之道,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阳明洞

  修文县城东北3里的龙冈山是一座小山,著名的“阳明洞”就在此山的山腰上。龙冈山绿树成荫,很是幽静。









  据当地人介绍,阳明洞原名东洞,大约高4米,深约40米,最宽处约有10余米。王阳明在驿站南面的小孤山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因为草棚不能遮蔽风雨,发现东洞后移居其间,还写诗三首《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改洞名为“阳明小洞天”,亲笔题于洞壁之上,后人称之为“阳明洞”。王阳明在洞里创办了龙冈书院,首开贵州文化新风,并在此完成其心学论著《五经臆说》。


  

  阳明洞的摩崖很多。我们随便数了一下,就有30多处,都是明万历至民国年间赴阳明洞拜谒王阳明和瞻仰王阳明遗迹的游客所书。洞檐刻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三月贵州宣慰使安国亨书“阳明先生遗爱处”,洞口左壁有清道光十年(1830)修文知县庞霖书“奇境”两字,很是醒目。洞厅左侧有一2米宽、1.6米高、2米长的石窟,是当年王阳明栖身的石床。


  
  洞外有王阳明亲手种植的两棵古柏,已有500年历史,参天挺拔。



  君子亭

  原来建在何陋亭前面,是苗彝群众建造的茅屋,周围栽种竹子。王阳明认为,竹子具有君子的德、操、时、容四道,即虚怀若谷,乃君子之德;刚正秉直,乃君子之操;春生夏伏,乃君子之时;动则超逸潇洒,静则傲骨挺立,乃君子之容,故依竹命名“君子亭”。




  君子亭建在龙冈山山顶,与王文成公祠隔石径相望。亭脚的石壁上还刻有“知行合一”四个大字,是蒋介石民国35年第三次重游阳明洞时手书。



  龙冈书院

  从阳明洞继续往上攀登,爬了不过20级台阶,就有一小圆门,龙冈书院、君子亭、宾阳堂等阳明遗迹都在里面。进门左手的王文成公祠就是以前的龙冈书院,这也是王阳明亲自创建的第一个书院。




  当时王阳明曾在阳明洞里讲学授徒,几个月后,前来求学的学子骤增,所以就改名为龙冈书院。书院在王阳明讲学时盛极一时,但在他离开龙场不久后就颓败了。明嘉靖三十年(1551),在龙冈山顶兴建“阳明祠”,前门题“龙冈书院”,清乾隆后改为王文成公祠。


  

  王文成公祠门上的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载栖迟,洞古三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进门过西厢右拐为享堂,堂中的王阳明铜像形象逼真。享堂对面是元气亭,从亭背壁可以远眺山野。





  1938年11月至1941年5月,张学良将军曾被蒋介石软禁在此。张学良每天在这里研读《明史》,研究“阳明学说”。他曾赋诗“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作荆州。”

    三人坟

  因为王阳明亲赴蜈蚣坡掩埋死者并撰《瘗旅文》亲自吊唁而闻名。清代文人吴楚材、吴调候编辑《古文观止》,将《瘗旅文》收入书中,后人将《瘗旅文》与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和韩愈《祭十二郎文》合称为祭文“三绝”,广为传诵。古往今来,很多王学研究者到阳明洞追思前贤后,都要到三人坟去凭吊。

  资料上说三人坟在离县城12公里德谷堡乡哨上村的蜈蚣坡山腰间古驿道西侧,路途的颠簸让人感慨当年的古道肯定更是难行。过了梨花湖的梨树林,在当地人称为“大碑丫口”的地方,立着《瘗旅文》碑文,旁边就是三人坟。三人坟缘起于王阳明谪官龙场之时,明正德四年(1509年),自京城来赴任德吏目携一子一仆经过龙场,遭受瘴疠蛊毒相继死去,王阳明携弟子前往埋葬,并撰《瘗旅文》哀悼客死旅途的吏目,抒发自己被贬于千里之外的凄苦之情。

  王阳明在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到达龙场驿,当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南京科道官戴铣、薄彦徽等于正德元年(1506)上书,请求惩办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势力,被刘瑾以皇帝的名义惩办下狱。同年12月,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上书为戴铣辩冤,得罪了刘瑾,又被“庭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古代的驿站,相当于旧中国的农村邮电局。龙场驿在今贵州修文县境,位于距贵阳40多公里的万山丛中。它是明朝洪武年间,彝族土司奢香夫人为效忠朝廷、打通贵州与 四川的通道而开设的。


王阳明名言



王阳明书法艺术1



王阳明书法艺术2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8-28
成道于贵州的王阳明
 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遗憾的是,人们但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炖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而忽略了其间许多思想转变及理论形成了重大情节。王阳明学说,并不是产生于他那“水乡泽国”的故乡,而是产生在穷乡僻壤的龙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它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和寂然心态有极大关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迸发出来的思想之火。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萦、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跌入万丈深渊。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忽忽,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民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从而成为


王阳明画像
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他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燥转一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在龙冈,他写成了《五经臆说》,以其极富反叛精神的“异端曲说”向程朱理学发起猛烈轰击。谪居龙场三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质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度过了难关。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一个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王阳明一生中
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扎》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在龙冈形成的,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便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王阳明一生中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一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哀吏目客死他乡的悲凉,叹自己落魄龙场之不幸,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这是受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之托而写的,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在贵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贵州人对他的感情却十分深厚。在修文阳明洞,有彝族土司安国亨的题字,大书“阳明先生遗爱处”。这“遗爱”,是无限的爱,是永恒的爱,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与安亘慰》的两封书信表达了他与少数民族之间情真意深,永志难忘。他所写的《居夷诗》百余首,还有《玩易窝记》、《何陋轩记》、《君子亭记》、《宾阳堂记》,记述了他在贵州期间的心迹,是王阳明思想转变的历史见证。他开启了贵州自由讲学之风,以后的文明书院、正学书院、阳明书院、南阜书院、学古书院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对贵州的教育与思想有着深远影响。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巨人,在修文阳明洞,在贵阳扶风山,都建起了王文成公祠,如今还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阳明园。王阳明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文化名人,“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绝顶”,此即所谓“真三不朽”、“兼三不朽”。



王阳明书法艺术3




王阳明书法艺术4




阳明洞绿树成荫




何陋轩前




阳明洞大门




阳明洞外景




名镇宣传牌




上几张培训照片




贵阳邮局培训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离线金陵茶栟
发帖
4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8-29
行走在津城名教、教育专家、文化学者、优秀作者、主编策划、市场营销、课题科研、佛道信徒等多种角色之间,谭老师的博学多才,令人敬仰。
雁过留影,已经飞过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03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5-09
再顶,不错。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