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40阅读
  • 0回复

《孔子的交友之道》傅佩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7
 诸位朋友,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孔子的交友之道,说到朋友,每个人都会觉得很温暖,朋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罗马一位作家西塞罗说过,朋友就像阳光一样,从生活中取消阳光,不堪设想,它有温暖也有光明。那么朋友的交往要靠什么呢?答案就是“缘”这个字,人和人相处的缘,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方面,缘有长短,有的人缘很长,一辈子的朋友,有些人可能说不定就是一时之间;第二个是缘有深浅,有的缘很深,有的缘很浅;第三个是缘有好坏,叫善缘和恶缘。



我们谈到交友从缘来看,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命中注定的事通常是在家庭范围内,父母和子女,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关系;在社会上,朋友往往是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缘就是指条件来源,那么在它的发展方面,就可以从缘有长短,缘有深浅,缘有好坏来看

  如果问孔子他如何和朋友相处呢?你立刻就会发现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自己为什么觉得欣赏孔子?这可以从《论语·季氏》的几段材料可以看出来:首先孔子的朋友很多,这没有问题,但是他和朋友来往的时候价值观好像有点特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句话: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朋友送给我礼物,虽然是车马,古代车马很贵重,只要不是祭祀祖先的肉,我是不会作揖拜谢的,作揖拜谢代表内心和外表是一样的,非常诚恳,送车跟马,我就不拜谢,但是你送我一块祭祀祖先的肉,虽然只有几块钱,但是祭拜过祖先之后,代表你把我当成你家族的朋友,祭拜祖先的时候还想到我这个朋友,就是情意深重,要拜谢。这种价值观几个人能做得到?我们一般朋友送礼,一块祭肉,朋友说,哎呀,我也不喜欢吃肉,反正理由很多,但是送车马的话,说实话有的就会双膝发软,腿都会跪下,这是一般的价值观,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特例呢?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朋友的情谊胜过财物,古人有一句话,朋友有通财之谊,这句话是有根据的,从这个情况看孔子交朋友是一种很高贵的情操。另外一句话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论语·乡党》)朋友死了,没有人料理丧事,通常这种情况有两个理由,一是家道中落,另外一个是子孙不孝,朋友过世这没有人管,这是很难过的,孔子就说我来负责丧葬,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他不会说太麻烦了,让我来管,不是要花钱花时间力气吗?孔子听到后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你找到和你自己目标相近或相似的人和你相处,你不感到充实,充满无尽的能量吗?到任何地方去都不会觉得孤独,所以孔子对于朋友,我们这边看做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像这些故事在论语里还有不少,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和朋友交往的一种方式。他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孔子的学生中,子路对朋友特别豪爽,我们也顺便提一下,因为子路的志向是车马衣裘,子路愿意把他的车 他的马 他的棉袍拿出来和朋友一起用,弄坏了都没有遗憾,这是不简单的。(子路像)我活到这个年纪,只见过半个子路,什么叫半个子路呢?你向他借车他借给你,你给他开坏了,他非常遗憾。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子路呢?把朋友的情感看得这么重,财物根本是身外之物。他就是受到孔子的启发,引导,才能有这么一种作为。

  所以我们谈到孔子交朋友,不是每一个都有很深的交情,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交朋友第一个来说要考虑道义,第二个考虑礼仪,要有规范。你如果讲道义的话,交朋友还是要考虑志趣的,道义作为我们的目标,志同道合;那么礼仪的话就被规范出来了,比如孔子有一个好朋友,他到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中,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所以有一次蘧伯玉派一个朋友到鲁国看望孔子,孔子和他见了面就问这位来宾,我那位老朋友如何?这位来宾就用了一句话来回答,蘧老先生想要改善自己的过错,没有办法,怎么办?这个使者走了之后,孔子说,真是一个好的使者,替别人传话的使者。所以他跟蘧伯玉做朋友,两个人通消息的时候说我想改善自己的过错,还没有做到。他的这个朋友每天都在进步,人们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讲的是这个,而不是说过了三天后一看,哎呀,你怎么整形了!换了一个人……不是这样。这个刮目相看是说感觉到,不断在成长,还有一句类似的话是,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可以看出人只有在不断的求知,不断的修德这两方面改进才能不断的改进生命,而孔子和他的朋友也都可以说是志趣相近,所以我前面先举几个孔子本身和他的朋友交往的例子,来说明他对朋友这一伦,五伦之一,所采取的方法,那么接着我们就要谈交友的原则了,要想交到好朋友,需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个志趣相近,理想相同;说到志趣,就是志向跟兴趣,我们小时候念论语念到一句话想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第一》),老师翻译过来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什么意思呢?发现一个不如自己的朋友,孔子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那他就找比他好的朋友,但是他的朋友说我也念过这句话,不理我,那怎么办呢?没有人可以交朋友了,只好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调整这种解释了,这个“如”不是比较的意思而是相似的意思,不要交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人,你们的志趣不相似的话,根本不可能来往,比如今天放假我要爬山你要游泳,我要打球你要下棋,不能结合到一起,志趣如果差别远的话。我们都希望交到好朋友,但是老师希望交到好朋友,你自己也成为好朋友这不是办法,所以我们这样解释是想把它的范围应用的更广一点,志趣相近。

  第二个是真诚相待,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忠告就是忠言逆耳,你有毛病,别人都不好去讲,我作为你的朋友要像镜子一样来照鉴你,善导就是好好的引导你(字幕:善导 好好的引导),用好话设法好好的劝你,又能够用些方法来引导你。那么后面还有话要说,不可辄止****,如果劝你你不听,那就算了,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不平等就成了老师和学生,老师一说学生就要听,不然考试过不了关,朋友的话大家如果不平等,志趣不相投,那么改变的越多,越走越远,可能。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生死之交,一起干过许多伟大的事业,后来就不同了,老年了根本就不能讲一句话。所以人生充满了各种改变的机会。这个要考虑进去。

  那么第三个就是选择朋友要中行,中行代表言行都很恰当,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字幕: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论语 子路》),我们上次提到狂者,代表之一就是曾参的父亲曾点,他就是狂者,张口就说古代人怎么样,好像是有高规格的要求,交朋友交到狂者,一起奋斗进取向上,但是这不容易找得到,至少可以交到狷者,狷者有所不为,所以我们交朋友为什么以这三个为标准,因为大家都在受教育。我长期在学校教书,很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受教育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狷者,有所不为。受教育的结果就是你不屑于做某些不够水准的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可以得到某些利益但是我不想做,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太没有水平了,受过教育之后,这些都是下三烂的水平了,在背后对付别人的事情不做,有所不为,所以狷者以非常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做到某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还没有积极的做到某些好的事情,要分开。狂者要进取,孟子把它合在一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不能什么都要,你要选择,你选择这些你就要放弃那些,你什么都要,你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说有狷者这样的朋友,再有走向狂者这样的目标,最高的理想是中行,中行就是后面说的中庸,言行适当,中庸这两个字容易引起误解,它要一个人不偏不倚,最后变成墙头草了,所以我对中行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当狂则狂,当狷则狷,叫做中行。

  有些人的性格偏于狂者,总是进取,不知道收敛,像曾参的父亲就是一位,真正的中行很了不起,孔子称赞的学生除了颜渊外,他是有所保留的,他对于曾点,曾参的父亲,他的志向,孔子是非常敬仰的,有一段话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很喜欢和学生谈志向,现在我们做老师的最怕和学生谈志向,你一问学生有什么志向,他就说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一般写作文的时候都写得很好,小时候女生都当护士,像南丁格尔,帮助别人,男生都当消防队员,到处救火。年纪越小,志向越大,年纪越大,志向越小,这个时候实在是不容易。在这里我们谈一下孔子和学生有关志向的讨论,有一次他有四个学生在身边: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点。孔子先说,我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常常说没有人了解你们,孔子也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不希望学生知道没有人了解他们,今天给大家一个机会说说你们将来要做什么。子路立刻就说,子路性格比较豪爽,他不说别人也不敢说让我来治理一个国家,旁边有大国要欺负它 ,我照样可以把国家振兴起来不怕别人的欺负。孔子笑了笑 ,接着问冉有,冉有比较内向,说,我做的话,一个小国家勉强可以,至于礼乐我还要请专家来做,我只能把国家的内政做好,文化方面还得请专人。到公西华的时候,他说我希望当礼仪官,也就是外交官,国际上外宾来的时候,我可以招呼一下,接待一下,担任所谓的司仪这样的位置。这三个人都讲完了,一个当政治家,一个当军事家,一个当外交家。都是各自的志向,这时候孔子问曾点说,点你的志向是什么,你看后面那段描述: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先进第十一》)这就代表在别人谈话的时候,曾点负责背景音乐,他弹瑟,让大家说的时候心情愉快,这个时候他就把瑟停下来,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了起来说,我和各位同学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各自说说各自的志向。他就说了,这段话是最令人向往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欣赏曾点的志向,这在一般的考试中是不及格,别人当外交家 军事家 什么的都是念了书 当官,为国家服务,很好,他那个志向呢?说春天快结束了,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我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边唱歌一边回家,这怎么算志向?这是生活的情调,但是孔子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因为他的志向配合:第一个,天时,春天快结束了,就不要想夏天 冬天的事情了;第二个,地利,靠近沂水,就去沂水游泳,不要说我要游长江,这边有舞雩台,就到这里吹吹风,不要说别的;再加上人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不要说只有一百个人你才出门,这就是天时 地利 人和。配合起来以后,感觉到生命的喜悦,这就是孔子的志向。人活在世上,如果把志向定在外在的成就上,那么很抱歉,那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条件,有没有人提拔你,那个机会不见得会出现的,这样的人会怀才不遇一辈子,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相反你把志向放在自己身上,配合天时 地利 人和,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快乐,这不是人生一种很好的选择吗?至于有机会出来做官,那我照样做的快乐,做官是每天上班的事情,下班之后还是可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所以孔子欣赏曾点的志向,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当时教书的情况,那三个同学一看老师欣赏曾点的志向,就知道自己不及格了,就离开了教室,(他们的教室大概不太大),这时候曾点发现他自己被老师肯定了,这人,有时候,一得意忘形就会露出马脚,为什么呢?曾点真的做得到吗?你看看他问的问题就知道,他也有自己的限制,比如他说,老师在子路说完志向以后,你为什么微笑了一下?你看,他在弹琴,他还观察那么细!孔子就说了,治理国家要以礼让为主,他一点都不谦虚,立刻说我要治理国家,太骄傲了,所以故意笑了他一下。所以不能乱笑的,这笑一下,也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的,像释迦牟尼拈花,谁在笑?迦叶一个人在笑,几百个 几千个人都不知道拈花在做什么,迦叶一笑,释迦牟尼就说我有无上的法门,就教给迦叶了。其实说实在的,迦叶真的知道自己在笑什么吗?现在这变成公案了。他第二个再问,冉有只能治理小国吗?孔子说,冉有治理小国,谁能治理大国?孔子这么回答,冉有是谦虚,你不要以为冉有只能治理小国。第三个,公西华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司仪吗?孔子说他怎么是司仪呢,他是外交官。从这里可以看出,曾点一得意,就又开始比较了,你既然要自得其乐,就要化解与别人比较的心,另外三个同学已经不及格出去了,你就放人家一马,你还要乘胜追击,他怎么样,他怎么样,念书的地方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为什么要举这一段为例子呢?因为我们所说的狂者以曾点为例子,交朋友,我们需要狂者,狷者,中行者。

  孔子说交朋友需要四个阶段:第一个:大家是同学,一起念书,成为朋友,很自然,但是毕业呢,大家能否一起走上人生的正道,不一定。一百个人可能只有十个走上老师所说的正路,走正路不容易,要坚持原则下去,坚持原则走这个正路能不能行呢?大家互相呼应互相支持呢?到第四步,最难的,有任何困难或是出现人生选择的关卡,能不能一起商量,一个人需要的是一起商量的朋友,一起商量往深处发展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所以可以共学,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是权衡轻重,所以孔子教学生的时候,这些程式,他都一一指出。所以我们刚才把理想是否相同,志趣是否相近,真诚相待,忠告善导,中行狂狷作为自己的选择,最后,这四个阶段都要有。

  谈到交朋友我们都很熟悉一段话: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跟三种朋友交友是有益的,那么反过来,跟三种朋友交友是有害的,但是不要忘记,益友损友都是友,我们交朋友很多时候是缘分成熟而成的,朋友也会慢慢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不能成为朋友了,没有人可以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孔子是怎么看待朋友是有益的还是有损伤的呢?益者三友是哪三友呢?友直,友谅,友多闻。直代表真诚而正直,我们翻译古代的概念很难用一个字一个字来对应,所以我就把直理解为真诚,内在的真诚和正直。这是交朋友第一种。我们也知道真诚正直的朋友一般也称为畏友,敬畏的朋友,他在场你就必须收敛,他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你做了一些事,别人知道了都无所谓,让他知道了,就会跑来告诉你,你再这么做就不是我的朋友,要划清界限,叫做友直。如果朋友真的都这么正直的话,那真的很累,严重的时候不能开玩笑。第二个,友谅。这个谅有两个含义:一,守信用。第二个,是体谅。一般人把它翻译成守信用,这是不够的,不是朋友也要守信用,做生意你不守信用行吗?谅这个字,作为守信用有它的意思,儒家对于守信用有非常精彩的看法:我们谈到管仲的故事,因为春秋时代,齐国出现内乱,两个公子逃到国外看谁先回来就可以当国君,另外一个就完了,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所以产生了激烈的竞争。这个时候就有两个好朋友,管仲和鲍叔牙,他们那个时候就有投资概念,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既然有两个公子,我们就一分为二,一人跟随一个,将来一定有一个成功的,讲好,将来一定要救另外一个,结果管仲选错了,鲍叔牙选对了。公子小白回国,成为国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齐桓公问鲍叔牙说,你当宰相吧,鲍叔牙说不行不行。他说你要成就霸业只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你,这个人是谁呢?管仲。齐桓公说,别人还可以考虑,管仲坚决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两军对战的时候,管仲曾经一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高一点,低一点,齐桓公都没命了。所以齐桓公说,管仲是我的仇人,管仲坚决不行,我还要杀他,鲍叔牙说你想成就霸业还要再考虑一下。

  齐桓公这时收到一些情报,他对鲍叔牙说,你知不知道管仲当官的时候贪污过?鲍叔牙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为了赡养他的老母亲。齐桓公又说,管仲打仗的时候有时候临阵脱逃你知道吗?鲍叔牙说,他家里有老母亲。这么好的朋友都为你辩护了,齐桓公没办法,说好吧,既然你这么推荐,我就接受吧。但是这个时候,管仲,公子纠等,都被鲁国抓起来了。因为鲁国想讨好齐国,就把这几个人抓起来,准备讨好齐桓公。齐桓公就说,我那个兄弟,公子纠,你们看着办,但是那个管仲我要亲自杀。大家都知道管仲曾经一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鲁国信以为真,就真的把公子纠杀了,你看兄弟相残没办法,为了竞争权力。鲁国就把管仲押解到齐国,一过齐境,齐桓公就称管仲为仲父,拜他为相,所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就靠了管仲。好了,这是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情。过了几十年,管仲快死了,接着我要说的是《庄子》里面说的故事,齐桓公说,仲父万一你不幸走了,谁可以当宰相?管仲就说,大王以为如何?齐桓公说,鲍叔牙如何?管仲说不行。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说,他这个人太清高,记忆力不错,专门记得别人的过错,当宰相就要心胸宽广,不然你很快就会和国君处不好,和大臣也处不好。到最后变成上下不能沟通了,这段故事很生动,说明了朋友之间了解很深刻,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管仲反而不赞同他接自己的位置。你说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朋友,历史上被称为管鲍之交。孔子对于管仲,因为他对整个国家的贡献而称赞他。所以我们称什么是益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朋友见面了就互相倾诉,心里面的苦恼,你讲完了该他讲,所以我建议朋友说,你说,你有什么苦难,在家里面cd先录好,见面交换cd就好了,回家自己慢慢听,所以友多闻的话,就是要强调平常各自博学多闻,见面就是要互相交换观念,这才是我们成长的办法,后面曾参说,君子以文会友,就是这个意思。博学多闻以后你才有文化素养,才有艺文的能力,你跟朋友交往才能丰富精彩。所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者三友。

  倒过来,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是不好的朋友。什么叫便佞呢,装腔作势,有些朋友会装腔作势,好像是说我喜欢充老大,充门面,在任何地方发号施令,和这种朋友交往没什么意思,因为他不够真诚。第二个,叫做善柔,善柔就是专门去顺从你的意思,我们把他翻译成刻意讨好,有的朋友会刻意讨好哦,你说什么他都赞成,见面之后他就称赞你,说实在,这些朋友我们也很喜欢,这边就是称赞,老师你讲得真好,你说的都对,人都有这种别人认同的心,这种朋友他会带来的害处,以为自己很好了,就没有进步了,对我来说,我必须经常抵抗来自这样的诱惑。第三个,叫做友便佞,叫做巧言善辩,有些人学问不好,但是口才很好,什么话都可以说得很有趣,我们碰到这样的朋友,我们也要小心。所以有的装腔作势,有的刻意讨好,有的呢,巧言善辩,这三种,都是值得我们去谨慎的,去戒惕的。

  如果思考一下会发现,孔子好像对说话特别有兴趣哦,巧言善辩的,刻意讨好的,不都是需要说话。孔子教学生,常常会说,刚毅木讷接近人生正途了,木讷就是吞吞吐吐不太会说话一样,他的意思就是,话到口边留半句。很多时候,我们说话就是毫无顾忌,你别怪我心直口快,其实是我没有修养。我们将来还要谈到孔子的修养之道,就专门针对说话做一个说明。

  好,接下来说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那么这个谈完毕之后,我们会进一步看到,交友的理想,孔子有个学生叫司马牛,牛就是牛,牛马的牛,司马牛,司马牛这个学生,个性很急躁,没有什么耐心,他有一次听到孔子回答学生的问题,他很羡慕,我们念书有时候发现孔子因材施教之后,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因为好学生提问题,老师回答很精彩,都可以写成对联的,比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写成对联,还没有写完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说能不能讲详细一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写下来真是好看。颜渊请教完毕之后,别的学生也想知道什么是仁,“仁”这个字在翻译上,最好理解成人生正途,所以颜渊请教什么是人生的正路,孔子的回答克己复礼,我顺便说一句,什么叫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欲望,去实践礼的规范,不能这样翻译。为什么不能这样翻译呢,因为孔子因材施教,因为颜渊是孔子学生里边最没有欲望的,那你因材施教不是落空了吗?这不是我说的,庄子说的。我经常用庄子的话来说明儒家,这是为什么,庄子的学问当时很少有人超过他,司马迁写《史记》,写到庄子,就用一句话来说,其学无所不窥,任何学问都看,庄子又那么聪明,《庄子》里讨论儒家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有他的根据,要不然就是他故意要去引申的地方。所以庄子来说,他特别强调颜渊这个学生,他的一些特色。

  《庄子》谈到颜渊的时候有一段话,颜渊学习了孔子的思想,想到卫国去帮忙,想劝卫国的国君对百姓好一点,孔子说你修行还不够,颜渊说,我已经很久了,很努力的,应该让我去试试看,那老师认为我修行不够,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要守斋,颜渊说,学生家里很穷,三个月没有吃肉没有喝酒了,老师还要叫我守斋吗。孔子说我要你守的不是这个斋,是心斋。这就是庄子的观点,心斋,我的心就是要排除成见与欲望,各种不好的东西,所以庄子也知道颜渊穷得要命,守斋的话,就活不下去了。孔子跟颜渊说你要克己复礼,决不能理解为克制你的欲望,约束你的欲望,颜渊没有什么欲望, 那怎么解释呢?在这里,我就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诠释。孔子的意思就是,克就是能够的意思。就是古代讲克明峻德,能够昭明你这伟大的德行,克是能够。要把他理解为,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你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路。能够自己做主,把被动变为主动,以前小时候,是父母要我守礼,守法,老是要我遵守规范,现在我的生命要我怎么走呢?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路,整句话说完毕。

  孔子继续说,只要你有一段时间,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的正路上的,走在人生的正路上,你是要靠自己的,难道要靠别人吗?就是那句话就是证据,从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够理解,孔子回答颜渊他的意义在什么地方,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自己的规范。上次我们也谈过儒家整个的思想,从被动,变成主动,因为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这样的生命才是自己的生命。生命才由主体的价值。接着仲弓问仁,各位还记得仲弓吗?在德行科有四位学生当了代表,颜渊,闵子迁,冉伯牛,仲弓。仲弓第四名。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真是好,我们常常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出现了。这句话出现了两次,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孔子说过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意别人,怎么对我,我就不愿怎么对别人。能够尊重别人,跟别人平等的一种心态。就出现在孔子劝告仲弓的话,仲弓的才华很高,可以担任所谓很高,很大的官,他说雍也可使南面,古代南面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代表仲弓可以担任宰相这样的职位,所以孔子,特别跟他说出门如见大宾,出门就好像接见大的宾客,大的使节团,使民如承大祭,让百姓做事的时候,就像奉行大的祭祀,非常的隆重。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国家里没有人,抱怨我,在大夫之家也没有人抱怨我,这真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这两位杰出的学长请教老师,什么是人生正途。

  孔子回答之后,司马牛终于上场了,刚刚讲到他,绕了一圈,他等了好久,他等不及了,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他吓一跳,怎么老师回答我那么短呢,别人回答都怎么好听,解释了半天,还给写对联的,回答我的只有四个字,行仁者,其言也讱(《论语·颜渊》)。他说话吞吞吐吐,其言也讱,说话慢一点不要紧,要谨慎一点,司马牛再问他,这样就算是仁吗?孔子说是,这个很难做得到。

  我们讲这一段话是要进一步说明司马牛谈到有关朋友这一段,司马牛,他有时候很难过,他就抱怨,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别人都有好兄弟,只有我没有,孤单。子夏就说了,子夏书念得不错,它是文学科两个代表,子游子夏,子夏说,我曾经听老师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这我们下次就会谈到富贵的问题,接着他说了一句话说得很好,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就是这里。 他说,你作为一个君子,敬就是我非常得谨慎,非常得慎重认真,没有任何闪失,跟别人来往呢,能够自我约束,能够恭,能够合乎礼的要求。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说道四海之内皆兄弟,当然是包括各个地区的人,因为古时侯的人,他也有没有开化的边疆地带,现代来讲的话,就是世界各国了。你只要秉持敬跟恭,就是从自己努力行善,守规范开始,交朋友不是问题。

  这也是儒家一种非常具体的观点,就是人性向善,每一个人都一样。我记得十年前,我到荷兰的莱顿大学担任讲座,在那个时候,我心里面特别记得一句话,就是孔子说的,言忠信,行敬笃,虽蛮貊之邦,行矣。很多人说荷兰怎么是蛮貊之邦呢,我说的是蛮貊之邦都可以行,更何况是荷兰这种先进的国家。说话能够真诚而守信,做事能够具体实在而负责。人就是言跟行,言跟行都能够达到向善的要求,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儒家里讲人性向善的时候,不管你赞不赞成,至少孔子认为四海之内都是一样的,天下人,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你只要行善,别人就支持你,相反的,如果你为恶的话,别人就饶不了你,外国也有他们相关的法律,不管你入境问俗,入境随俗,都要以行善作为基础,就是我真诚的去做该做的事。所以,像这些,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谈到交朋友,也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从人性的角度,跟别人平等,互相尊重,也互相帮助的角度,那么,人与人之间,一定会有差异。我们有时候,专讲朋友来看的时候,孔子讲人很有意思。他说晏平仲这个人,很善于和别人交朋友,那我们当然想知道,什么叫很善于和别人交朋友呢。他说他跟别人来往,久而敬之,时间很长久了,敬之。所以问题来了,时间长久了,别人尊敬他,还是时间长久了还是他尊敬别人,这里面就有些争议了。但是我个人理解我还是比较赞成,时间长久了还是别人尊敬他,这是比较合理的。假设,我说我这人很会交朋友,时间长久了,我还是很尊敬我的朋友,这个是比较容易。但是时间长久了,让朋友尊重我这很不容易。因为朋友开始都很客气,后来,很熟悉了以后,就没大没小,说话有时候口无遮拦,开玩笑的时候,也不怕,别人生气,像这种,交朋友,到最后,就比较没有尊敬,比较没有亲密。那孔子就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久而敬之。久而人敬之,时间越久,别人也越尊敬他,这个特别困难。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叫做仆人眼中没有伟人。你做仆人得一天伺候主人去这里,去那里,你看到的主人,都是别人看不到的一面,所以仆人眼中没有伟人。假设我是一个司机,载我的老板去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我就知道这个地方不是好地方。别人都推崇他,我当仆人的知道他有什么毛病,所以,到最后,老板最怕仆人。因为他把他看透了。所以你看越是亲密关系的人,越能尊敬你,说明你这个人于公于私,于外表,于内在,一以贯之,做人的挑战就在这里。否则让别人不认识的人称赞你,那是很容易的,很容易名过其实。

  所以很多人说见面不如闻名,没见过面,听你的名声还不错,见面之后,发现是另一回事。很多作家都有这种担心,我们作家最好不要和读者见面,不要见面的话,才会有距离,有距离才会有美感,一旦见面过后,发现不过如此,非常失望,所以我们要特别自我要求,以这个为自我约束的考虑。

  所以,久而敬之,是我们交朋友常常要问自己,我们跟朋友来往,是不是久了之后,还有一个分寸呢。有分寸才能长久。交朋友缘分是有长,有短。有时候,你可以努力让他长。有深有浅,你可以努力让他深,但是最后那个是有善有恶,努力使他成为善,这需要修养的。我们有时候很羡慕朋友们的感情和好,尤其是看一些年轻的学生。在一起真是感情亲密得不得了。但是我们发现后拉庄子的话也有道理,叫做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这句话你也可以有各种说法,《庄子》原文说,君子之交淡若水,水是很清淡的,很平淡的,但是他生生不息。君子交往的时候不需要太多激烈的情绪,咱俩可以日久天长,小人之交甘若醴,醴就是古代酿的甜酒。小人交往的时候,甜蜜得跟甜酒一样,但是他很难持久,你很难说长期发展下去,这次说到交朋友,西方有一句话,讲得比较偏激,苏格拉底说的。苏格拉底说坏人没有朋友,我们说不会吧,坏人黑帮有一大堆人,怎么没有朋友呢,他有他的逻辑,他说朋友的本质在于道义,坏人就是不讲道义的,所以坏人没有朋友,这是符合逻辑的。这很容易就把一个名词加以界定了。事实上我们也知道,交朋友我们要首重道义。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会考虑这些因素。

  朋友如果不能帮助你一起走向人生正路的话,这样的朋友你相处在一起,一定会有些损伤,久而久之,就喜欢一些比较负面的娱乐,所以我们在谈到孔子交友的时候,这是他直接说的一些话,还有些话,是他间接说的。我这边就举些例子来说明。在《论语》里面有一段话,叫做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论语·季氏》)。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这段话我们比较不容易谈到,今天可以趁机说明一下。因为其中也提到朋友,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第一种叫做乐节礼乐,第二个乐道人之善,第三个乐多贤友。我用白话来说,他说有益的快乐,第一种是用礼乐来调节生活的快乐。我们有时候听起来会感觉有点隔阂,用礼乐来调节生活,不是蛮呆板的。一板一眼的样子,但是不要忘记,生活是细水长流。你要怎样才能把这一生,从小时候到年老,一路发展下去都很顺畅,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你用礼乐来调节就很好。礼让你跟别人之间,有适当的关系,乐可以让你和别人之间,情感的调和,可以让你和别人打成一片。可以分,可以合,生命才有秩序。如果你用礼乐跟别人互动的话,可大可久,所以乐节礼乐。乐于用礼乐来调节生活,第一种有益的快乐。

  第二个,乐道人之善,我把称赞别人的优点,以此为乐,通常我们都是说别人的缺点,以此为乐。在背后批评别人,说实在,真的有种乐趣。因为人类喜欢比较,在这讲讲别人,这是大家常讲的一句话,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人前没人说。所以,到最后,变成互相在挑毛病了。所以如果你养成一个习惯,乐于称赞别人的优点,以此为乐,就是有益的快乐。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事实上,好坏也会传下去的。我自己就有好多次经验,在背后,替别人讲几句公道话,你帮他讲话那个人,几年之后碰到你还是感谢你。这点我完全同意。我对朋友的定义,有两个简单的描写,第一个,朋友就是一起制造回忆的人。比如说我们是同学,一起学习,后来就有了很好的回忆。很多人常和同学一起拍照。你打开相簿一看,跟你拍照的人,都曾经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发出一种交汇的亮光。所以朋友就是一起制造回忆的。生命一个个阶段合成的,很多老朋友,你会期望长期和他们在一起。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遭遇。有时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就有很多的例子了。

  第二句话就是,所谓朋友就是在背后替你辩护的人,如果有人在背后批评,他听到了,就替你辩护,这才是真的朋友,如果你沉默,也代表认同。比如我有个朋友叫张三,如果我听到有朋友骂他,我装作不认识他,我甚至多问一句,他真的是这样子吗?这样是很恶劣的,所以交朋友就是要在背后替朋友辩护,当然不是盲目的辩护了,至少你听到别人说得夸张,你就要说并非你所知如此,我跟他有直接的来往,所以,就这样来说的话,对朋友来说,害蛮讲朋友道义的。

  所以,我们谈到益者三乐,第三个就是乐多贤友。“贤”这个字,要把他理解为杰出,乐于有很多杰出的朋友。因为你有杰出的朋友,代表你自己也有相当的水平,不然你说我有十个好朋友都非常杰出,只有我不杰出,那那十个好朋友不是很累吗?跟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忽然矮了半截,所以交朋友是一种。西方有些观念非常好,他说两个人相爱的话是以裸露的身体见面,真正的朋友是以裸露的性格互相见面,你跟朋友交往的时候,性格非常的清楚,毫无保留。这种性格上毫无保留只有对朋友,他们相知相惜。这不容易做到,那么好了,我们讲完了益者三乐,当然要顺便说一下损者三乐了。

  有很多时候,你发现那个损者三乐的乐也很有趣。第一个乐骄乐,以骄傲的快乐为乐(字幕),骄傲就是被别人吹捧,或者自己达成什么目标了,其实有些人就是喜欢胜过别人。永远的奥运,我看了之后,觉得不太妥当,又有广告很夸张,后来很多人抗议,广告就被撤掉了。我不说是哪一家了,省得有广告的嫌疑,他就打了一个口号,如果你第二名,你还是失败者。哎呀,这话太残忍了,我参加奥运跑100公尺,得到银牌,然后说我是失败者,全世界的人,比我跑得快的只有一个。你还说我失败,那太夸张了吧。所以他这个口号很悚动,后来很多人抗议,打电话到电视台抗议,它立刻撤掉,如果你第二名,你依然是个失败者。它并没有错,你败给第一名,这样一来的话,在世界上多苦,当然你就要想办法自得其乐,当然方法还是有的。有个人有天回家,跟他太太说,今天是我的好日子,today is my day ,太太说,怎么是你好日子呢?他说我今天胜过了两个奥运冠军,奥运金牌。太太说你也没有哪一方面特别擅长,你怎么会胜过两枚金牌呢。他说我跟奥运游泳冠军比赛打网球,跟网球冠军比赛游泳,两个都赢了。所以我胜过了两个金牌。你自己要设法想一些快乐的事情。所以乐骄乐是很普遍的现象。这个会有害处,你跟别人比较总希望胜过别人,我们被别人胜过的时候,我们心里不好受。我们胜过别人不是一样吗?

  第二个,我们叫作乐佚游。佚游就是说每天到处游玩,就是游手好闲。游手好闲快乐吗?他有条件的,你口袋有钱你才能游手好闲,如果你口袋空空,你游手好闲那是毫无乐趣的。所以如果你家里面,条件很好,或者是朋友,有些人,有资源,那你每天这样游手好闲是有损害的。

  第三种,是乐宴乐。宴就是每天吃饭喝酒。所以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是损者三乐。里面跟朋友都有关系哦。如果没有朋友,你怎么去骄乐,怎么去逸游呢,怎么去宴乐呢?所以我们交朋友就要从生命里联想到生命里有苦乐。通常我们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苦跟乐怎么分辨,你个人怎么选择。有时候分道扬镳,最后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我们就拿孔子的学生来说。庄子有一次特别提到子贡,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子贡大家都很熟悉,另外一个比较少谈到的,叫做原宪。我们讲《论语》的十四篇,叫做《宪问篇》,就用“宪”这个字作为篇名。他请教什么是羞耻,叫做宪问。那么在《庄子》里就说了,原宪很穷很穷,恐怕比颜渊还穷。他住的地方看起来惨不忍睹,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那个门,也没有门闩,因为里面没有东西可以偷。他在家里面,也过得蛮自在的。子贡来拜访他,子贡这个同学,特别有钱,我们将来讲富贵的时候,我们会提到子贡做例子。他做生意成功,发了大财,子贡坐着高大的马所拉的马车,身上穿着名牌的服饰,去看原宪。但是马车太大,巷子太小,进不去,子贡只好走下来,按照门牌号码,找到之后。他说:老兄,你怎么落魄到这种地步呢,他跟原宪这样说。原宪脸色一板,我这是穷困,不是落魄。真正的落魄是念书人,有道德,有理想不能实践。子贡立刻满脸羞惭,因为,他们以前受孔子的教育,就是这个原则,君子固穷,我今天正好在固穷。你子贡从来没穷过,你还不能当君子。子贡一听,就很惭愧,因为他自己乘坐高大的马车,很漂亮的马车,穿着漂亮的衣服,就以为是成就。但是原宪就跟他说,老师讲的不是这个。所以这个说明,你交朋友,相原宪就是友直,我非常清楚的告诉你话,我毫不妥协,你这样坐是违背老师的教导。有这样的朋友。子贡立刻惭愧了,代表什么,子贡还不错。如果子贡翻脸说为什么要惭愧呢,我就是喜欢这样子。那就不能称子贡了。

  既然提到子贡,我就帮他说几句好话。子贡了不起。子贡很有钱,并且很有才华,在鲁国当了大官。当了大官之后,就有人拍马屁。别人就对子贡说,子贡,你老是称赞你自己的老师,孔子很好,了不起,我看,你太谦虚了,你比你老师更好。说实话,每个人听到这种话都会觉得太夸张了吧,子贡果然是觉得太过分了。立刻很严肃的告诉他,你说我好吗,我家的墙壁到肩膀这么高,你一看就看到我家有什么装潢跟摆设。我们老师家的墙壁有几丈高,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真的了解孔子就会发现,孔子真是泰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子贡,在这个时候就替老师辩护了。我们要知道老师不在身边,已经过世了。他照样那么尊崇老师,那不简单。后来这个朋友,同样是做官的,又在说类似的话,说你太谦虚了,你老师一定没有你那样杰出。子贡终于受不了了,他说别人的杰出像丘陵一样,你可以跨过去,我们老师的杰出,像天一样,没有楼梯可以上去。最后讲到,像孔子这样的人,给他权力的话,他可以让老百姓安定下来,让国家社会安定下来。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这是他们学生对孔子的一种称赞。

  我们为什么谈朋友谈到最后这一段,因为老师跟学生,朋友也好,都要有共同的理想,我们常说亦师亦友。其实老师走过的路,学生慢慢在走,并不是永远是学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今天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老师往往只是一个学科的老师,学生学的是广泛的学习。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对于朋友这个概念,我们常说四个字叫做良师益友,是有道理的。要合在一起,这一方面我比你多学一点,另外一方面,你可以给我一些指导。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缺点,这样才能够一起进步。

  儒家的思想是入世的,因为他把善界定在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所以跟任何人来往的时候,都要问,这个关系适当吗?我们如何一起努力使它们变得更适当,更美好。有朋友一起奋斗的话,才能完成共同的理想。尤其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一定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所以儒家的思想推广出来以后,每个人都从真诚出发,见到其他的朋友,不管是缘深缘浅,都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肯定。那少数特殊的朋友,孔子可以作为我们效法的对象,重视情谊,至少可以以子路作为表率,骏马衣裘,朋友用坏了,毫无遗憾。这一切都会过去,但是朋友的交情使人格的尊严,充分实现。

  这是我们今天所谈的内容,我们就到此为止,谢谢各位。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