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84阅读
  • 0回复

韩兆琦<史记>新读—诛秦灭项歌大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7
来源:百家讲坛

——司马迁笔下的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史记》中最生动的历史人物,就艺术成就而言,刘邦形象比项羽形象写得还要好。

  一 刘邦斩蛇起义

  汉高祖刘邦像刘邦是沛县丰邑人,弟兄三个,刘邦是行三,故称“刘季”。刘邦好说大话,好与人开玩笑,好骂人,不论与谁说话都是“你爸爸”、“你老子”。刘邦为泗上亭长送民工入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队时感慨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表现了一种极端羡慕的心情。

  刘邦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如有人说他头上有龙,有云气;有人给他、给他的妻子吕后相面时都说他们要大富大贵,其中有个刘邦斩蛇、老妇人夜哭的故事非常生动,大概意思是说:

  有一天,刘邦带着醉意,与几个人趁夜色抄小道穿过一片沼泽地,他让一个人往前面去探路。那个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往回走吧。”刘邦醉醺醺地说:“好汉子走路,有什么可怕的!”说着走上前去,拔剑把大蛇斩作了两段,路让开了。他又往前走了几里,醉倒在地,躺在地上睡着了。等后面的人来到刘邦斩蛇的地方,见有一个老妇人在那里哭泣。人们问她哭什么,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我在这里哭他。”人们问她:“你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他化成一条大蛇挡在道上,结果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哭。”人们都以为这个老妇人说谎,刚想揍她,而老妇人忽然不见了。当这几个人来到刘邦睡觉的地方时,刘邦已经酒醒。这几个人便把刚才碰到的情况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暗暗高兴,觉得自己大概真不是平凡人,而跟随他的那些人也就从此一天比一天地更加怕他了。

  这种“造神”运动既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也是当时民众易于接受,并乐于为之传颂的,陈胜当时也用过这一套。这种传说当时一定是铺天盖地的,以至于生活于当时这种氛围中的进步历史家也不能一点不说。但他肯定是不相信的,只是不好说穿而已,试比较司马迁对陈胜、对田单那样有目的地利用这套玩意儿的写法,就可以明白。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在今安徽宿县发动起义,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沛县县令为了自救也想自己起兵反秦,他让手下的樊哙去找刘邦,想用刘邦做自己的部下。等到刘邦、樊哙带着上百号人来到沛县城下时,县令后悔,闭门守城。刘邦多年当泗上亭长,虽然比乡长还低一级,但与县里的“科长、科员们”都很熟,像萧何、曹参等人都是刘邦的朋友。于是他们发传单、写告示,里应外合,一下子就把沛县拿了下来。他们推刘邦为县令,也就是“沛公”。战国以来的楚国地区,例来称县令曰“公”。刘邦这个“沛公”一直被叫到灭秦后的鸿门宴上,直到被项羽封为“汉王”为止。刘邦就任“沛公”后,举行宣誓仪式,正式举旗反秦,这时是在公元前209年9月。

  在此以后的几个月里,刘邦似乎并未与陈涉直接联系,没有加入陈涉的序列。他只是在沛县周围的小范围内进行活动,直到陈涉被秦将章邯打败和杀害。

  二 刘邦破秦入咸阳

  项梁、项羽率军渡江来到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听说陈胜被杀,他们以战国楚王的后裔楚怀王为旗号,实际掌权的是项梁。这时在沛县一带活动本来力量就不怎么强大的刘邦,内部又出了叛徒,占领了刘邦的故乡丰邑。刘邦自己无力解决,于是投奔项梁。项梁给了刘邦十名军官、五千士兵,从而使刘邦顺利地制服叛徒,收复了失地。

  当时秦将章邯大破齐地田儋、梁地魏咎的两支起义军,田儋、魏咎相继被杀;随后又围齐军领袖田荣于东阿(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反秦义军的形势非常不利。于是项梁率军救田荣,大破章邯于东阿城下;紧接着刘邦、项羽二人又合力攻下城阳(今山东荷泽市东北);又一同西进,大破秦军于雍丘(今河南杞县),杀死了秦王朝丞相李斯的儿子三川郡的太守李由。这一连几仗使起义军扬眉吐气,使秦兵望风丧胆。这是刘邦与项羽珠联璧合、携手反秦的友好合作时期。这段时间一共有两个月。紧接着形势突变,因为当时作为起义军实际领袖的项梁由于骄傲轻敌被章邯打败杀死,起义军一下子陷入了十分危机的境地。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刻,原来被一直看做傀儡的楚怀王表现了出人意料的不平凡,他将起义军的编制进行了调整,把各路将领进行了调动,并不顾自己局势的艰难,毅然决定派宋义、项羽等率兵北上救赵,而派刘邦西下击秦,这是很英明、很及时的。特别是楚怀王选择、派遣刘邦率军西下,真可谓是知人善任。楚怀王与其幕僚分析此事时,楚怀王身边的老将们都说:“项羽骠悍狠毒,他曾攻过襄城,襄城攻克后,没留下一个人,全部被他活埋了,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一个不被彻底毁灭的。再说在此以前陈涉、项梁的几次西进全都失败了,这次不如改派一个宽厚的长者以仁义之心率军西进,去向秦国父老讲清道理。秦国父老们吃他们君主的苦头已经很久了,今天如果真有个宽厚长者前去,不施行暴力,那么关中是会攻下来的。项羽为人凶暴,不能派他去,只有沛公是个宽大忠厚的长者,应该派他领兵西进。”

  楚怀王对项羽的安排,可以说有偏心、有亏待;但他们对刘邦的分析、使用,则可以说完全是从实际、从全局考虑的。最后刘邦入秦后的一切举措,都反过来证明了楚怀王这种任命的英明。

  另外,刘邦这次西下入秦的任务似乎也不像《项羽本纪》给人们的印象,好像秦兵的主力都在河北,南路没有多少硬仗要打。《高祖本纪》曾提示到这一点,作品说:这时,秦军的势力很大,经常打胜仗,因此各路将领们都不愿意跟着刘邦先往关中打。惟独项羽因为痛恨秦军打败项梁,所以自告奋勇,要求同刘邦一道入关。

  刘邦在经由昌邑、开封、洛阳以及在进攻关中地区东南门户的武关时都经过激烈的大战,但司马迁都没有展开细写,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刘邦在西进到陈留县(今河南开封东南的陈留镇)城下时,得到了谋士兼外事活动家的郦食其。郦食其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在家待价而沽,别人招纳他都不去;现在听说刘邦到了陈留,而刘邦又是个有才干而又不拘小节的人,郦食其觉得和自己很对路,于是自己上门求见刘邦。

  当郦食其进入刘邦兵营,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郦生见了刘邦并不下拜,只是深深地作了个揖,说道:“您要是真想讨伐暴秦,就不应该用这种态度来接待长者。”刘邦一听立即站起身来,整好衣服向郦生道歉,请他坐在了上首,从此成了刘邦的谋士。

  由于郦食其与陈留县令是朋友,所以他不仅帮刘邦里应外合很容易地夺得陈留县,获得了大量的兵员与粮草,而且他还劝他的弟弟郦商也投归了刘邦,这时郦商已统有几千人的一支反秦队伍,从此成为刘邦的名将。

  接着刘邦西进到颍川(今河南禹州),又得到了张良。张良是六国时期韩国贵族的后代,自幼与秦王朝誓不两立。他在陈胜的号召下,也拉起一支小队伍,保着一位韩王的后代韩成,在旧时韩国的地面上打游击。他以前曾在项梁那里见过刘邦,心生喜慕。现在他听说刘邦要西下破秦,于是他向韩成请假,说暂时跟着刘邦去灭秦,灭秦后再回来侍候韩成。这使得刘邦从此如虎添翼。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留侯世家》里说:

  张良常给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很高兴,经常因为采纳张良的主意而获得成功。说来也怪,这些话张良也对别人讲过,但别人总是不开窍。于是张良佩服地说:“沛公的头脑,大概是老天爷赐给他的。”

  刘邦在西进破秦一路上所进行的最光辉,同时也是《史记》中描写得最精彩的是峣关、蓝田之战。峣关、蓝田都在从武关前往秦国都城咸阳的路上,在当时的咸阳城东南,相距不到二百里。《留侯世家》对此写到:

  刘邦想用两万人强攻镇守峣关的秦朝军队。张良说:“目前秦军的战斗力还很强,不能轻敌。我听说镇守峣关的将领,是一个屠户的儿子。商人都唯利是图,我们可以用财宝收买他。您可以先坚守营地,而派出一部分人先到前边去放出消息,说是要为五万人准备粮食,同时在四周的山头上多树旗帜,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而后派郦食其带着奇珍异宝去峣关贿赂秦国的守将。”几方面的工作一做,秦将果然中计,答应了掉转矛头和刘邦一起袭击咸阳。刘邦正要同意,张良说:“这还只是那个受贿赂的将军想造反,他的部下还不一定听呢。如果他的部下不听,那就要坏事。不如趁着他们思想松懈,对他们发起突然进攻。”刘邦同意,于是引兵突袭峣关,秦军无备,峣关被刘邦所占领。接着刘邦乘胜追击到蓝田,与秦军再战,秦军彻底瓦解。

  这段话写张良的谋略有三点:其一是使用金钱利诱,收买其决策人物;其二是虚张声势,先声夺人;其三是趁其松懈无备而攻之。

  这是刘邦推翻秦王朝的最后一战,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地方认识张良是怎样运用“黄老哲学”帮着刘邦灭了秦王朝的。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来到咸阳城外东南方的霸上,刚刚杀了赵高,在位仅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向刘邦举行了投降仪式,《高祖本纪》对此写到:

  汉元年十月,刘邦率军队第一个来到了咸阳东南的霸上,这时已经退去帝位、重称秦王的子婴,乘着白马素车,脖子上搭着一条带子,捧着已经封好的皇帝印信,来到轵道亭的路边向刘邦投降。刘邦的将领们有人提议杀死他,刘邦说:“当初怀王之所以派我来,就是因为我待人宽厚;再说人家都已经投降了,我们还杀人家,这未免太不好啦。”于是就把子婴交给专人看管了起来。

  首先刘邦这种接待子婴投降的做法就是有礼节、得人心的,凡是接待帝王投降几乎都有这样一套程序。接着刘邦进入了咸阳宫,就想住在里面不出来了,这时幸亏有樊哙、张良出来劝说,刘邦才封起了秦宫的仓库和各种珍宝,带着人马重又回到了霸上。刘邦把关中各县的父老乡绅们找来,对他们说:“你们受秦朝酷法的时间不短了,秦法规奉,敢说朝廷坏话的灭族,敢相聚议论国家大事的杀死。我们各路将领在东方出发前,怀王就已经和我们说好了,谁先打入关内谁就当关中王,根据这个规定,我是应该当关中王的。现在我与诸位约定,今后国家的大法只有三条:杀人者偿命,伤人及偷人东西的各自按情节定罪,其余的条款一概废除。各级官吏都各回各位,照常办公。我们到这里来是为父老们除害的,绝不会损害大家,请大家不要怕。我之所以带领人马回到霸上,就是为了等候其他各路将领到来,共同商定日后的办法。”随后他又派人跟着各地的官吏们到各县各乡各镇去向人们说明他的这番意思,各地的人们听了都很高兴,大家纷纷带着牛羊酒饭前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又推辞不受,说:“仓库里有的是粮食,我们什么都不缺,不能再让大家破费了。”于是人们越来越高兴,惟恐日后不让刘邦当关中王。

  这段话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

  其一,表现了刘邦全军上下秋毫无犯的纪律,的确是仁义之师;

  其二,刘邦废除了秦王朝的残暴法制,使百姓们有一种获得“解放”之感;

  其三,刘邦让关中地区的原有官吏各就各位,继续维持各地区各方面的秩序,这在占领一个新地区后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

  其四,他让自己的部下跟着各地区的官吏到各地去进行宣传、安抚,讲清楚怀王的规定以及今后自己的施政方针,这对取得秦地黎民百姓的拥护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整部《史记》中司马迁对刘邦倾心赞美、倾心歌颂的文字,再没有超过这一段的了,尽管刘邦本来也没有这么好。《留侯世家》写刘邦上面那段退出咸阳宫的情景时说:

  刘邦进入了阿房宫,见宫室里声色狗马、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单是美女就有几千人。刘邦一看,就想住在里头不走了。樊哙一再劝他到外面住,刘邦不听。张良说:“正因为秦朝荒淫无道,所以您今天才打到这里。既然我们是为天下除害,那就应该以俭朴为本。现在才刚刚打进秦朝都城,您就想要过他们昏君的那种享乐日子,这就叫‘助桀为虐’。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接受樊哙的劝告。”于是刘邦遂退出皇宫,回军到霸上驻扎。

  司马迁在这里尽管没有忘掉顺手写一笔刘邦好酒好色的本性,但在这里也同时写了刘邦能接受意见,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且看他搬出秦宫以后的一连串举措,是多么及时地满足了秦地百姓的愿望以及秦地百姓对刘邦感恩戴德到了何等程度,就可以明白刘邦刚入关时所做的这些工作是多么及时、多么伟大了。

  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之力也。”(《班马异同》)

  明代张之象说:“先言‘秦人喜’,后言‘秦人大喜’,又言‘秦人益喜’,连用‘喜’字,斯可以观人心矣。”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过多地纠缠道德层面,而是要看他在历史发展上起了什么作用。刘邦入关后进行了如此扎实、如此深入有效的群众工作,与项羽没有入关前先活埋了二十万关中子弟相比,“鸿门宴”上项羽还能杀得了刘邦吗?所以我总说“鸿门宴”只是一段生动的故事而已,不能把它当成真正的历史读。

  三 刘邦趁机取关中

  刘邦进入咸阳两个月后,项羽也率军到了咸阳。当时项羽屯兵在咸阳东南方的鸿门,刘邦屯兵在鸿门西南方的霸上,两地相距四十里。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刘邦有十万人。据《项羽本纪》载,项羽听取其谋士范增的意见本来是想第二天就出兵消灭刘邦,不料项羽的堂叔项伯与刘邦部下的张良是好朋友,项伯想通知张良及早离开刘邦,不要跟着刘邦玉石俱焚。结果项伯这一去就被张良、刘邦收买了。他回去向项羽说情,说得项羽取消了第二天消灭刘邦的战事,并举行宴会让刘邦亲自前来说明情况。这就是有名的“鸿门宴”。刘邦在整个“鸿门宴”前后,依靠着张良的谋略,按照“黄老哲学”以柔克刚的原则,一方面尽量向项羽表示自己的忠心,发誓永远不会反对项羽;另一方面则是尽量表现自己的正大、自己的委屈,以争取各路诸侯以及项羽阵营中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同情。整个过程体现了依靠项伯、争取项羽、集中力量挫败范增的策略。这些故事与这场斗争的实际背景,我们在《拔山盖世说项羽》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鸿门宴”后项羽大封各路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地盘本来只有巴、蜀两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后来刘邦通过贿赂项伯,通过项伯的说情,项羽又把汉中地区也给了刘邦。刘邦的区域虽然有点偏,但地盘是很大的。刘邦本来还不想去,是萧何等人劝刘邦要暂时忍耐。

  刘邦在这一年,也就是刘邦为汉王元年(前206年)的四月,经由蚀中,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子午道”,翻越秦岭向南进入汉中。张良随同刘邦过了栈道后,他向刘邦告辞,说“您的事业已经完成,我要回中原地区去找我的老主子韩成”。因为这是事先约好的,刘邦也没法强留。张良临走前,建议刘邦把子午道中的栈道统统烧毁,装成一种只怕别人入侵,而自己不再想北出与项羽争天下的假象,以迷惑项羽。刘邦同意,遂委托张良在他沿栈道向北返回的路上,过一处烧一处,只烧得烈焰腾空,刘邦部下的全军将士无不气得大骂张良,说这一来我们只有老死在汉中一带了。这一点在说书唱戏中渲染得很生动。

  刘邦在他前往汉中的路上有一个最大的收获,这就是他得到了韩信。韩信原是项羽身边的一个郎中,说通俗点就是个卫兵,一向不受重视。当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率部到汉中上任时,韩信就从项羽部下开小差,投奔了刘邦。先是当一个管理粮秣的小官,还是不被人看重,甚至因为一次犯错还差点没被杀掉,多亏了滕公夏侯婴将他救了下来。到了汉中后,韩信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被刘邦拜为大将,统领全军。这段故事非常热闹,我们放到讲《将略兵机命世雄》时再细说。

  当刘邦刚刚到达汉中不久,东方就爆发了齐地田荣与梁地彭越、赵地陈馀联合起兵反对项羽的战事。田荣占据着今天的整个山东地区,在项羽的东北侧,与项羽的地盘相连。项羽只好出兵讨伐。田荣很快被项羽打败,而且失败的田荣也很快被齐地的百姓杀死了。遗憾的是项羽不讲政策,他占领齐地后大肆杀人,纵容军队抢夺财物、掳掠妇女,使本来已经归降了项羽的黎民百姓,又重新拿起武器反对项羽,使项羽陷入了齐地人民战争的泥潭。正当这齐地战事拖住项羽、战斗正无有穷期的时刻,刘邦的军队在这一年的八月按照韩信给刘邦定出的收复关中的计划,突然经由“故道”也就是经由凤县直奔今陈仓(今宝鸡市东南)的崎岖山路上由汉中杀出。合算起来刘邦在汉中只安静了三个月。

  大概是由于刘邦的确在关中地区群众基础太好,项羽所立的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个诸侯太不得人心吧,所以在刘邦杀回关中后的短短两三个月里,大片领土就已经被刘邦夺回,董翳、司马欣这管辖旧时秦国都城周围与今陕西北部的两个王,都是在刘邦杀回关中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向刘邦交械投降了,地盘也全被刘邦所占领。真正对刘邦进行了一定抗击的只有管辖陕西西部一带地区的章邯。他坚守他的都城废丘,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势下一直坚守了十个月。

  刘邦杀回关中的统帅是谁,韩信在整个收复关中的战役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史记》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一般历史研究与说书唱戏都将这次胜利归功于韩信,而且还有很生动的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类的生动故事,这在《史记》中都是没有的。

  刘邦占领了关中地区,从此有了南起巴、蜀,西至甘肃、北至陕西的连成一片的巩固根据地,为他下一步东出函谷关与项羽争天下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四 刘邦的彭城惨败

  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的年底基本收复了关中地区后,随即东出函谷关,前进到了今三门峡一带的陕县,接着他又先后打败并收服了建都在洛阳的河南王申阳、建都在阳翟(今河南禹州)的韩王郑昌、建都在朝歌(今河南淇县)的殷王司马卬、建都在今山西临汾的西魏王魏豹,还有到河北赵国上任不成,被陈馀打回来的“失了业”的常山王张耳以及在关中失败投降了刘邦的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共汇集了五十六万浩浩荡荡的反项、倒项大军。刘邦这支反项大军之所以组成得如此快捷,首先是由于刘邦从入关灭秦以来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得人心以及项羽前后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失误所致。

  当刘邦正在飞速地壮大反项同盟的同时,没想到项羽又做了两件极其不得人心的事,其一是他杀了韩王成。韩王成是战国韩王的后代,也是当年响应陈胜率众起义的一个小股头领,是张良的老主子。项羽本来在鸿门宴后分封各路诸侯为王时已封韩成为韩王,但由于张良给刘邦帮忙太大,项羽不高兴,故而把韩王成扣留在自己身边,不让韩成到韩国上任。张良帮着刘邦灭秦后,感到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就没有跟着刘邦再去汉中,而是回到中原地区来找他的老主子韩王成。结果张良还没有找到韩王成时,韩王成就被项羽杀掉了。这一来就断绝了张良的一切其他想法,使他从此死心塌地一门心思地帮着刘邦来对付项羽了。

  另一件是项羽居然杀掉了楚怀王。当项羽、刘邦奉楚怀王之命一个北征、一个西下时,楚怀王还是坐镇彭城,即今徐州。当刘邦、项羽都先后到达咸阳,向他请示该让谁当关中王时,楚怀王强硬地说:“按原来的规定办。”也就是让刘邦当关中王。项羽当然不听,他还是按他的想法进行了分封。最后为了敷衍局面,项羽封楚怀王为“义帝”,把他赶到今湖南省南头的郴州,而且逼楚怀王立即搬迁,因为项羽要用彭城做他西楚霸王的都城。这还不说,紧跟着他又派他手下的得力干将、现时已被封为九江王的黥布,半路把楚怀王杀死在长江上。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高祖本纪》对此描写到:

  当刘邦一到洛阳,这时新城县的一位老乡绅拦着马头告诉了刘邦楚怀王已被项羽杀害的消息。刘邦一听,立刻袒开膀背放声大哭。他为怀王设祭哭吊了三天,而后派使者四出通告各国诸侯,说:“怀王是我们共同拥立的君主,我们都是他的臣子。现在项羽居然把怀王流放到了江南,又把他半路上杀掉,真是大逆不道!我已经亲自为义帝发丧致祭,诸侯们也都披麻戴孝。现在我要调动关中的全部军队,再招集河南、河东、河内的士兵,我们将沿着汉水、长江顺流而下,跟着你们各路诸侯去共同讨伐那个敢于杀害怀王的家伙!”

  这一段写刘邦的表演实在太生动了。“汉王闻之,袒而大哭”,他嘴里也许是在“大哭”,但他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多么好的一个号召全国共同讨伐项羽的罪名啊,居然是项羽自己给送上来了!

  明代凌稚隆说:“汉王袒而大哭,特借此以激怒天下,非真哀痛之也。要知项羽不杀义帝,汉王岂能出义帝下者?项羽特为汉驱除耳。”(《史记评林》)

  这“我要调集我的全军,跟着你们各路诸侯去共同讨伐那个敢于杀害怀王的家伙”,又是多么谦卑,又是多么宏伟、多么有气势的讨伐残暴者、讨伐独夫民贼的檄文!

  当初项梁听取范增的馊主意立楚怀王就是一项大错;如今项羽杀楚怀王,则是一项更大的错,它使项羽威望大大丧失。项羽之杀楚怀王,与项羽日后的失败有极其重要的关系。但是项羽这时还正被拖在半死不活的齐国人反项斗争的泥潭里。

  “汉并天下”瓦当

  于是刘邦这时就率领着五十六万大军趁项羽尚在齐国而一举攻入了项羽的国都彭城。这是一场急躁冒进的闪击战,其胜利之快别说远在齐地的项羽根本没有想到,连刘邦本人与其部下文臣武将似乎也都没有料到会如此容易,以至于他们在攻入彭城后下一步该做什么也似乎都毫无准备。书上说:“这年的四月,汉军攻入彭城,刘邦与其部下夺得了项羽仓库中的所有珍宝,与其宫廷中的所有女人,每天在尽情放纵地吃喝玩乐。”

  好酒好色是刘邦的本性,作为他个人,这并不奇怪。当他十四个月前攻入咸阳,进入秦国宫廷的时候也是如此,他当时就想住在秦国宫廷里享受,不再出来了。当时幸亏有樊哙、张良出来恳切相劝,死气白赖地把他从秦国宫廷里动员了出来,回到霸上军营里住,从而使不了解具体情况的秦地军民百姓,打心眼里拥护刘邦。这次刘邦进入项羽的宫廷时,旧事重演,这时的樊哙、张良都到哪里去了呢?难道也跟着刘邦终日饮酒酣畅、无所用心?刘邦的上层如此,其五十六万人的一盘散沙,毫无节制、毫无警惕的松懈麻痹也就可以想见了。

  当刘邦君臣正在忘乎所以地沉溺在胜利之中的时候,项羽率领三万骑兵悄悄地突然杀了回来,大破刘邦的五十六万于彭城。项羽不是由北而南地进攻刘邦,想把刘邦的军队击溃、赶走,他是想把刘邦的军队彻底消灭。项羽首先截断了刘邦的退路,由西向东地赶着打,打得“刘邦的军队到处乱跑,许多人被赶入了谷水、泗水。仅在这里被杀的汉兵就有十多万人。其他的败军都向南逃进了山里,楚军又乘胜追杀到了灵璧东面的睢水上,汉军再次溃退,但是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汉军被挤得无路可走,于是十多万人纷纷跳进了睢水,以至于睢水都被堵塞得流不动了”。光是赶到河里淹死的又有十多万。

  至于刘邦本人狼狈逃跑的惨相,《项羽本纪》也生动地进行了描绘,说:

  楚军里外三层紧紧包围了刘邦,正在这关键时刻,忽然从西北上刮起了一阵大风,拔起了树木,掀走了屋顶,飞沙走石,天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阵大风迎面向楚军吹去,楚军一下子乱了阵脚,溃不成形。于是刘邦乘这个机会带着几十个随从一溜烟地骑马逃走了。当刘邦经过沛县的时候,他想把他的家眷也带上一起向西逃,而这时项羽也正好派兵到沛县去捉拿刘邦的家属,谁也不知道刘邦的家属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没能与刘邦见着面。后来刘邦在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和女儿,也就是日后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刘邦让他们上了自己的车。不一会儿,楚国的骑兵追上来了,刘邦为了让自己的车子快跑,于是又把他的儿子和女儿推了下去。这时多亏了滕公夏侯婴,他赶紧下去把他们抱了上来。就这样刘邦一连把他们推下去好几次,滕公不忍地说:“就算是情况紧急,车子跑不快,但又怎么能忍心把孩子扔了呢?”后来终于大家都脱了险。刘邦一路上也还在注意寻找太公和吕后,但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开始时是审食其跟着太公和吕后抄着小道,也在寻找刘邦,结果不料遇上了项羽的军队,被项羽的军队捉了过去。从此项羽就把他们当做人质拘留在楚军的兵营中。

  这段描写中带有司马迁的主观感情色彩,他说当刘邦被项羽的士兵所包围,眼看就要被捉时,幸亏老天爷刮起一阵狂风,飞沙走石,这股风专门向着项羽的士兵吹去,吹得他们东倒西歪,不能活动,这才让刘邦趁机逃走了。当刘邦在向西溃逃的路上遇到他的一对儿女时,车夫把两个孩子抱上车来,刘邦则怕因此车子太重,跑不快,一连几次地把两个孩子从车上踢下去。表现了司马迁对刘邦其人的反感。

  刘邦这次冒进东征,又毫无防范地被打得惨败的责任应该谁负?对此《史记》上没有明确交代。但多数研究者们的看法是应由刘邦个人负责。依照刘邦与韩信整个关系史的过程看,其大致情况应是刘邦任命韩信为统帅,韩信按照预定计划为刘邦比较容易地收复关中,接着又出关收服了一些诸侯国,这时刘邦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估计下一步收拾项羽已经不太成为问题。相反倒是韩信的本事太大,不得不防,于是把他留在后方。不然你看刘邦攻入彭城的情景,哪里像有韩信的样子呢?韩信一生在政治上、人际关系上出过很多娄子,但在军事上从来没有出过娄子。但也正是刘邦把韩信留在了后方,所以当刘邦从彭城溃败回来的时刻,韩信能及时地在荥阳构筑起坚强的防线,能对项羽进行有效的反击,以至于使项羽在荥阳、成皋一线停下来,再不能向西越雷池一步。在这里一方面是表现了韩信的天才,而对刘邦来说,也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从此双方形成对峙,楚汉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

  五 刘邦扭转战局

  从公元前205年4月到公元前203年8月,共两年零五个月,这是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刘邦运用谋略,充分发挥他部下各种人才的作用,从各条战线、各个方面对项羽进行出击,逐渐地变被动为主动,直到最后控制全局。其主要谋略有以下诸点:

  其一,刘邦进行了根据地建设,命萧何侍奉太子刘盈在栎阳建立起后方统帅部,让萧何总理后方,支援前方。刘邦在荥阳、成皋主战场采取死死顶住策略,不让项羽再向西方跨进一步。而萧何不断从关中和巴蜀供应兵员、供应物资,起了巨大的作用。

  《萧相国世家》对此说:汉王同项羽对抗了五年,多次在战斗中损兵折将,只身逃跑,而萧何总是及时地把新兵从关中送上前线,不用皇上下命令,几万人就送到了。这样及时地给皇上弥补亏缺解决燃眉之急已经有很多次。他们与项羽在荥阳相持好几年,军中没有粮草,萧何通过水旱两路把粮草从关中运到前线,使军队给养不乏。汉王虽然几次丢掉了东方的大片土地,而萧何却牢牢地保住了关中给汉王做根基。

  其二,刘邦在西线死死顶住项羽的同时,派出部将联络河南东部的彭越,在项羽的后方开展游击战、运动战,拉着项羽来回跑,这样一方面减轻了西线主战场的压力,二来使项羽在两头奔跑的过程中逐渐疲惫、逐步削弱。

  其三,刘邦派韩信率军扫荡项羽北侧的各诸侯国,并一直打到了项羽的背后。韩信第一年灭西魏与代国;第二年灭赵国与燕国;第三年灭齐国,并将项羽彭城以东的西楚地盘占领几尽。

  其四,刘邦派谋士往九江地区做项羽部将九江王黥布的工作,使黥布由动摇到改投刘邦。随后黥布利用他在今安徽中部一带的影响,帮着刘邦开辟了南部战线,从而对项羽构成战略上的四面包围。

  其五,刘邦派陈平带着黄金四万斤,渗透到项羽阵营开展间谍工作,进行引诱收买、离间反间,项羽的谋士范增就是因此被项羽怀疑,发病而死。不仅项羽的高级部将如周殷等人被策反,甚至连项羽家族的项佗、项襄等四人也因协助刘邦破项而被刘邦封侯。至于最早被刘邦收买的项伯就更不用说了。

  在两年零五个月的相持过程中,“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双方都有胜有败,但就总体而言,则是刘邦逐渐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

  在楚汉相持阶段刘邦有几个重要的故事,相当出名:

  其一,有一天项羽和刘邦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提出要和刘邦单个决一生死,刘邦则当众指数了项羽的十条大罪:如怀王当年曾对咱们说好谁先入关谁当关中王,结果你把我封到了蜀汉;你假传命令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而自己为大将;怀王早就告诉我们进关后不许侵略人民,而你进关后烧宫室,掘皇陵,把一切财物占为己有;你又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你活埋了秦兵二十余万;你又把怀王暗杀在长江以南等等。最后说:“我现在是带着仁义之兵跟着诸侯们一道来讨伐你这个残暴的家伙,我会让囚徒们来收拾你,你有什么资格来向你老子挑战?”

  刘邦所列举的这十条,的确是项羽的严重问题,同时反映了项羽缺乏政治头脑,而且极其残暴。这些都是造成项羽失败的重要因素。

  其二,当刘邦骂项羽正骂得痛快的时候,项羽命令预先埋伏的弓弩手开弓,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膛,刘邦中箭后机灵地弯腰下去抚摸着脚说:“这个奴才射中你爸爸的脚了!”刘邦中箭回营后躺在床上不能动。这时张良过来一定要拉着刘邦出去劳军,目的是让士兵们安心,同时也是向楚军显示刘邦无恙,免得他们乘胜发动进攻。于是刘邦又强支撑着出来在军前走了一趟。

  被人射中胸膛还能骂骂咧咧地弯腰抚摸脚趾,这是多么迅速、多么机警的反应!这对稳定本方的军心与消解敌方的锐气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且还是像往常那样地骂骂咧咧,刘邦的心理世界被表现得出神入化。

  其三,当项羽既无法突破刘邦的西方战线,东方的彭越又掐断了楚军的粮草补给线时,这使得项羽大伤脑筋。于是他派人搭了一个高台,上设案板,把刘邦的父亲绑在案板上面,对着刘邦吆喝说:“你要是还不赶紧投降,我就把你父亲煮了!”刘邦一见,狡黠地也大声喊道:“当初我和你项羽一道在怀王的驾下称臣,大家说好彼此兄弟相待。因此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如果一定要煮你的父亲,那就请你也给我一碗肉粥喝!”项羽听了气得直蹦,他真想把刘太公烹了。这时项伯出来劝他说:“现在天下的大局还看不出个子午卯酉,还是暂时留着这个老头子好。再说打天下的人都是不顾家的,你就是杀了太公也没用,白给自己招是非。”于是项羽也只好作罢了。

  对于刘邦这段言辞如何理解,有人说是表现了刘邦的冷酷无情,连他父亲的死活都无动于衷。其实这有点委屈刘邦。

  清代吴见思说:“兵钝粮绝,项王为此,乃急着也。已为汉王窥破,必不敢没太公,故为大言。”

  洪亮吉说:“烹则烹矣,必高其俎而置之,无非欲愚弄汉王,冀得讲解耳。汉王深悉其计,矫情漫语,分羹一言,虽因料敌太清,然逞才太过,未免贻口实于来世。”

  这两位前辈的分析可谓深刻之极。项羽非要在两军阵前搭一个高台子,把刘太公押到台上,准备杀他,这分明是为了威胁刘邦,想迫使刘邦答应他的条件。刘邦看透了项羽的心思,故而假装漠不关心地说大话。这的确表现了刘邦的极端聪明,但由于这些话实在说得让人不忍听,故而招来后人的责骂。这里对刘邦性格的描写是极其准确而又生动的。

  这年的九月,在形势已经对刘邦极其有利的时刻,刘邦忽然向项羽提出以鸿沟为界,双方停战讲和。刘邦的目的是什么呢?其一是想让项羽放回刘邦的父母、妻子和其他的一些兄弟;其二是想进一步麻痹项羽,松懈项羽阵营的斗志。由于项羽这时的困难更为严重,更加需要有个喘息的机会,故而他嘴里强硬,心里还是愿意接受刘邦的请求的。于是鸿沟条约生效,双方各自撤军,双方的士兵都欢呼万岁。刘邦的父亲与吕后等人也都回到了刘邦的大营里。

  六 刘邦灭项羽称帝

  所谓鸿沟,是当时一条运河的名称,它从现在的郑州市西北引黄河水东流,到开封市附近向东南流,到现在的河南淮阳县汇入颍水,再向东南经今安徽的阜阳汇入淮河。因此所谓鸿沟为界,大体上就是以今河南省的中部为界,河南中部以东的地盘归项羽,河南中部以西的地盘归刘邦。和约生效后,项羽心里真的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遂引兵向东方撤退。

  据说刘邦本来也准备撤军西行,是张良、陈平出来对刘邦说:“我们已经占据了整个天下的一大半,许多诸侯都已经倾向了我们。而项羽已经兵疲粮尽,这是老天爷要收拾楚国的时候了。我们不如干脆乘这时机灭了他。如果现在错过不打,那可真成了俗话说的‘留着老虎让它日后咬我们’啦。”刘邦一听有理,随即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命令军队立即对项羽发起追击。

  刘邦的军队追项羽到今河南淮阳县北、太康县南的固陵时,被项羽回师反击,刘邦军被打得大败,只好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说起刘邦的这次失败,其实是由韩信、彭越造成的。他们原来已经答应刘邦,约定好大家一齐出兵,共同在固陵围击项羽。结果韩信、彭越到时都没来,形成了刘邦的孤军深入,这样刘邦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因为刘邦在战场上从来就不是项羽的对手。

  刘邦为难地问张良:“诸侯们不按条约出兵,这怎么好呢?”张良说:“项羽眼看着就要被消灭了,可是韩信、彭越还没有得到您给他们增加封地的承诺,因此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您要是能够舍得与他们共分天下,您把从陈县往东直到海边的地盘全给韩信,把从睢阳往北一直到谷城的地盘全给彭越,让他们都来为获得自己的地盘而作战,那项羽就会很容易解决了。”刘邦说:“好。”于是派使者分头去告诉韩信、彭越说:“请你们合力攻楚,打下楚地以后,自陈县往东一直到海边的地盘都给韩信,睢阳以北一直到谷城的地盘都给彭越。”结果传令的使者一到,韩信和彭越都立刻说:“我们现在马上就进兵。”

  于是韩信的军队从齐国开来了,彭越的军队从梁地开来了,刘贾、黥布等人的军队由安徽一带开来了,各路大军共同把项羽围困在今安徽省固镇县城东五十里、灵璧县东南之沱河北岸的垓下。当时参加围歼项羽的刘邦军的总人数应在五十万以上,因为单是韩信直接指挥的军队就已经是三十多万了。这时项羽共有约十万人。

  《高祖本纪》描述这次垓下之战的过程说:

  韩信率领着三十万人与项羽正面对阵,韩信的部将孔熙在左翼,陈贺在右翼。刘邦的军队在韩信的后面,周勃、柴武的军队又在刘邦的后面。韩信正面的军队先向项羽发动进攻,经过一段战斗后很快做出一种打不过的样子,开始向后撤退;而韩信左右两翼的孔熙、陈贺二将则率兵向前运动,一下子把项羽的十万人装进了口袋。这时韩信的正面部队又回头从正面压了过来,一场恶战,遂大破楚军于垓下。

  项羽大败后,突围逃到今安徽和县的长江边,地名叫乌江浦,被韩信的骑兵追上,经过最后的激战,项羽自杀,也许是被汉军所杀。时年三十一岁。

  垓下之战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2年12月。两个月后,也就是在公元前202年2月(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刘邦在今山东定陶县登基做了皇帝。

  七 刘邦称帝后的制度建设与平定叛乱

  刘邦称帝后,原想建都在洛阳,后来由于娄敬与张良的建议,使得刘邦断然决定,改为建都关中。刘邦战时在关中的留守政权设在栎阳,在今西安市东北部的阎良区。刘邦的朝廷迁入关中后,仍暂时在栎阳,直到萧何把未央宫建好,才搬入长安城。

  早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身边就有一些儒生,其著名的有叔孙通、陆贾、郦食其等等。这些人在灭秦灭项的时代发挥的作用还不太明显,到刘邦建国以后,他们的作用就表现得比较清楚了。他们首先是劝导刘邦要明白打天下与守天下的区别,打天下的时候也许可以单纯地依靠暴力,像当初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的那种样子;但在统一天下之后,要想长治久安地统治天下,就非得同时采用儒家的一套“仁义礼智信”、一套“三纲五常”的学说不行,因此必须重视与任用儒生。《陆贾列传》生动地描述了陆贾说服刘邦重视儒生的过程:

  陆贾在向刘邦进言时,常常引用《诗》、《书》中的话。刘邦骂他说:“你老子是在马上夺得的天下,要《诗》、《书》干什么?”陆贾说:“您马上得天下,难道您还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周武王虽是用武力夺得天下,但治理天下却是依靠顺应民心的仁义政策,因此,只有文武并用,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啊。当初吴王夫差、智伯就是因为过度用兵而导致了灭亡;秦朝也是由于只重视严刑苛法而不知变革,因此才很快地绝了后代。假如当初秦朝统一天下后,施行仁政,效法先圣之道,陛下您今天还能取得天下吗?”刘邦心里不高兴,脸上流露出惭愧之色,他对陆贾说:“你给我写本书,谈谈秦朝为什么会失天下,我为什么能得天下,谈谈历代各朝成败的经验教训。”于是陆贾就概括地论述了历代国家存亡的原因,共写了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进给刘邦看,刘邦每看过一篇没有不叫好的,左右群臣也跟着山呼“万岁”。陆贾的这部书被称为《新语》。

  还有一个儒生叫作叔孙通,据《叔孙通列传》说:“叔孙通开始见刘邦的时候是穿着一套儒生的服装,刘邦看着讨厌;于是叔孙通立刻就变了一种样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刘邦看着心里很乐。”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叔孙通默默无闻;等刘邦称帝后整个朝廷乱糟糟,没有一点章法;群臣见了皇帝也没有一点规矩,刘邦心中开始厌烦,叔孙通感到自己发挥作用的时机到了,他对刘邦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意思是“儒生们虽然不能帮着你攻城占地,但他们却可以帮着你来守好天下”。于是他组织儒生帮着刘邦制定了一套用于朝廷、宗庙、社稷坛等处的礼节仪式。这套礼节仪式经过演习付诸实用后,朝廷上下、宫里宫外立刻面貌一新。刘邦激动地说:“我做皇帝这么长时间,只有到今天才真正体会出一些做皇帝的乐趣来!”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概括刘邦建国初期在各种制度方面的建设情况说:“汉朝建国以后,萧何整理了法律条文,韩信撰写了兵法,张苍拟订了律历方面的章程,叔孙通制定了礼仪,从此文化方面有了发展,流散在民间的《诗》、《书》也渐渐地又出来了。”接着,再往后又有“曹参推崇盖公,提倡黄老;贾谊、晁错又发挥了申不害、商鞅的学说;而公孙弘更是由于奉行儒学受到了朝廷的宠用。”下头这些当然是后话,但说明刘邦在建国初期的开头是开得很好的。

  建国初期刘邦所进行的另一方面的工作就是消灭割据、平定叛乱。其中首要的是诛灭了韩信、彭越、黥布的“造反”。

  西汉郡国图韩信、彭越、黥布是建国初期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他们在消灭项羽的过程中功劳的确很大,没有他们的协助,刘邦是绝对不可能打败项羽的。但是他们的存在又的确是刘邦中央政权的巨大威胁。他们每个人的封地都广达数郡,握有兵权、人权、财权,刘邦在世的时候,他们也许不会造反;但刘邦日后一旦不在,就凭吕后和太子刘盈,他们能控制、能统辖韩信他们这些封王的功臣吗?更何况韩信、彭越早在与项羽战争的年代,就对刘邦做过一些让刘邦非常恼火的事。韩信在率兵灭掉齐国时,其功劳自然是很大的;但是他打下齐国后居然敢擅自称王,先称了王,再派人向刘邦请求照准。这是刘邦不能允许的,但当时刘邦没有办法,只好忍了下去。后来到与项羽鸿沟结盟,项羽撤兵东归时,刘邦是与韩信、彭越商定好共同追击项羽,进行会战的。结果由于韩信、彭越到时不来,眼看着刘邦又被项羽打得大败;直到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给他们预先划出地盘,他们才出兵合击项羽。这样的事情是任何一个帝王所绝对不能容忍的。此外还有像韩信的那种狂妄自大,不仅看不起樊哙诸将,而且连刘邦也不放在眼里。所以说韩信、彭越等有其自取被杀的情由。

  尽管韩信、彭越等从其主观而言,也许真像司马迁所写,他们并没有想反刘邦;但他们的客观存在,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确实是让刘邦、吕后等人不放心。他们的被杀是必然的。韩信、彭越、黥布都是死在刘邦病死的前一年,这一点更加说明了刘邦、吕后是害怕他们在刘邦去世后对朝廷的稳定不利。

  由于韩信、彭越、黥布“造反”的罪名实在是难以成立,而且刘邦、吕后杀人的手段又极其阴险、极其残酷,如对于楚王韩信是刘邦假装外出巡游,在经过韩信封地临近的陈县时召集诸侯开会,从而将韩信袭捕;但又无罪证,只好将其降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对于彭越,也是在罪名不成立的情况下,突然将其逮捕,因为没罪,只好流放西蜀。最后又都是吕后指使人告发他们还要造反,于是把他们灭了三族。至于黥布,更是在韩信、彭越被杀后,刘邦还把彭越煮成肉粥分给诸将喝而被吓反的。这样的强加罪名、这样的残酷手段,都让读历史的人感到憎恶,所以给后世留下挨骂的口实,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汉朝初期在北方发动叛乱的主要是韩王信、陈豨、卢绾三个人。

  韩王信是战国时韩王的后代,自响应反秦起义后,一直跟随刘邦,也是第一批被刘邦封为韩王。因与军事家韩信同名,故历史上称之为“韩王信”。韩王信的都城原本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刘邦感到这个诸侯王的都城距离他最初的朝廷都城洛阳太近,故而把韩王信的韩国北迁到了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市,封地为今山西北部。韩王信则感到晋阳离他封国的北部边界太远,当匈奴进攻时,来不及支援防卫。故而要求将都城设在北部地区的马邑(今山西朔县)。这样的打算不能说不好。可是韩王信北挨着匈奴,当匈奴向韩王信发起进攻时,韩王信抵抗不了,只能向匈奴求和。这件事的做法有问题,当大臣的没有这种权力。于是刘邦对韩王信产生怀疑,屡屡谴责韩王信。因为刘邦前面有假装巡游袭捕楚王韩信那样的先例放着,韩王信害怕,于是带着马邑投降了匈奴。

  陈豨是在刘邦出兵讨伐韩王信的时候,被任为代国(都城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丞相,统领代、赵两国的边防部队。陈豨有战国四公子的风度,好养士,出门总是带着许多人。他经过赵国的时候,把赵国都城的旅馆住得满满的。这引起了赵国丞相周昌的嫉恨,于是向刘邦打报告,说陈豨权力太大,人马太多,怕靠不住。于是刘邦对陈豨进行调查。陈豨害怕,开始与韩王信的部下相互联络,以防不测。

  卢绾是刘邦同村的儿童时代以来的亲密伙伴,起义后紧密追随刘邦,卢绾本来没有什么战功,就因为和刘邦的关系太好,故而建国后被封为燕王,都城即今北京市。卢绾曾派使臣入匈奴,该使者在匈奴见到了韩王信与陈豨的部下,共同分析卢绾所处局势的危险,劝卢绾吸取韩信等被刘邦所收拾的教训,早日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后来这些内情被刘邦发现,于是卢绾逃入匈奴。

  由于韩王信、陈豨、卢绾的造反都与北部境外的匈奴纠结一起,为此,刘邦不得不格外重视、认真对付,故而他先是自己御驾亲征了一阵子,随后又派了樊哙、周勃等人统兵讨伐了好几年,才使北部的边境稍稍安定下来。韩王信、陈豨、卢绾都有一个勾结匈奴的问题,与韩信等三人的情况有些不同;但他们之所以如此轻易地“造反”,又与韩信作为一个战功无与伦比的大功臣而第一个被刘邦无辜地袭捕、软禁有关。

  司马迁对这些所谓的“叛国者”们都有不少同情,他写了卢绾在出逃时的许多犹豫、留恋,他说:

  卢绾带领妃嫔、家属和几千骑兵逃到长城脚下,希望高祖病好,亲自进京谢罪。四月,高祖逝世,卢绾及家人遂亡命匈奴。匈奴命他做东胡卢王。他常受胡人骚扰和掠夺,总想再回归汉朝。一年后,卢绾病死于匈奴中。

  司马迁还写了刘邦派将军往讨韩王信,这位将军在劝说韩王信归汉时,韩王信说:“我如今逃匿在荒山野岭,早晚向匈奴人讨口饭吃,我那种盼着回家的心情,就像瘫痪者总不忘站起来,像盲人总希望重见光明一样。但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回去只会是死路一条。”于是两军开战,韩王信战死。

  读后使人感到很悲凉,隐隐地流露着司马迁对刘邦处理功臣问题的一种批评。

  余音刘邦死后遗留的两个麻烦

  刘邦死于他在位的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95年的四月二十五,享年六十二岁。刘邦是在讨伐黥布“叛乱”的时候中了一箭,伤到了要害部位。所以在回京经过故乡沛县时,在乡亲们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他演唱了他自己所作的《大风歌》,在演唱那“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时候,就让人感觉到,其中尽管有豪气,但同时也带有思前想后的悲凉之音。这应该既与当时整个国家的政治形势有关,也与刘邦自身的伤痛、自身的健康情况密切相关。刘邦给他的后人留下的麻烦主要有二:

  其一是当他率兵打败了韩王信时,他的脑瓜一热,急躁冒进地想趁势一举消灭匈奴人,结果被匈奴人包围在今山西大同东北的白登,七日七夜与外面断绝联系,直到被迫订立和亲条约,答应年年向匈奴进贡才被放出来。而且即使年年向匈奴人进贡,匈奴人也基本上没有减少对汉王朝北部边境的掠夺与侵扰。这个问题一直苦恼着汉王朝此后的六十多年。

  其二就是由于刘邦在他最后的十多年里宠爱戚夫人、宠爱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并由此进一步发展到要废掉吕后,废掉已经被立了十多年的太子刘盈。由于大臣们坚决劝阻,最后刘邦也看到了自己死后非吕后不能驾御群臣,非吕后不能帮助刘氏稳定国家政权,所以直到临死前不久才正式取消了废吕后、废太子刘盈的想法。由于这个问题拖得时间长,吕后所受的伤害大,从而种下了大小老婆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在刘邦一死、尸骨未寒的时刻,一场残酷的凶杀、迫害,与一场无比激烈的权位之争就已经展开了。

  结束语

  司马迁写《史记》,在对比着写刘邦与项羽的时候,其同情更多的是在项羽一方,而对刘邦则是有不少地方故意出他的洋相:如写刘邦的好酒好色、流氓习气、张嘴骂人、粗话满口以及怯懦自私,战场屡被项羽打败,而且败得非常惨等等。但司马迁写刘邦的优长之处也是极其用力、使人过目不忘的。如刘邦入秦后所实行的一系列得民心的政策;如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所表现的许多关系全局的宏伟决策,即使是在彭城惨败之后也不失时宜地进行巩固后方与建设根据地的一连串措施;尤其是在任用贤才、驾御贤才方面所表现的特殊能力,更是令人叫绝。韩信在对敌作战上可谓百战百胜,但一到刘邦面前简直就成了“少不更事”的孩童,一任刘邦摆布;刘邦从谏如流,在改变个人看法、收回错误指示的时候有如条件反射一样快捷,这在接受张良意见撤销封建六国后代为王的问题上,在如何处置韩信擅自称王的问题上,都表现得绝顶聪明;刘邦在坚持个人意见、造成军事上的重大失败时,对于提过反对意见者公开认错,如对于娄敬因坚持正确判断,反对进攻匈奴人而被刘邦下狱,事后证明娄敬所坚持的意见正确,刘邦遂向娄敬认错,并对之表彰、封赏等等,与其他帝王犯有错误死不认账、文过饰非的做法,形成强烈反照。项羽绝不是刘邦的对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杰出人物中刘邦是极为少有的既有突出的政治天才,又具有极其生动的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