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84阅读
  • 0回复

(名师绝技)作文造“意脉”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7

摘要: 我们动笔写文章前,经常说:“没有头绪”、“无处下笔”、“想法杂乱无章”,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意脉”。【作家在线】带着村庄上路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 ...




我们动笔写文章前,经常说:“没有头绪”、“无处下笔”、“想法杂乱无章”,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意脉”。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带着村庄上路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相对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里,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辣椒。这几道菜都是干的,耐放,很拌饭。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先炒米,炒黄豆、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粉,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我又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弥补我的家用,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在了大桌上。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在一起聚会,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园旁若无人地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把名利修炼成淡、成轻,这时,我的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有愿望回一趟村庄,回一趟家,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在那里久久徘徊,似乎还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是因为过去我们带走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卢年初)

[范文启示]
文题是“带着村庄上路”,开头却迫不及待地“离开村庄”,到底这“带着”和“离开”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们慢慢展读下文:由“不带走村庄的什么东西”到行囊“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从“我尽力掩藏村庄”到“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文章有一条明晰的情感发展脉络牵引着,故事情节便排着队有条不紊地走出来。

启示:
人身脉络是人的命脉,文章脉络是文章的生命线。
读文章是把脉、品脉,写文章就要造脉、设脉。
 
 
【实用兵法】
 
文章成于“意脉”
“意”,指思想、感情、认识;“脉”,就是头绪。
“意脉”,就是指立意、取材和构思过程中的思想脉络、感情 线索和认识层次。

[举例]
题目:以“我的生活苦乐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我们很快会想到如下内容: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与告诫(包括名言等),如:要敢于竞争,满足于现状就是堕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自己在生活中的认识和体会,如:有苦才有乐;劳动就是快乐;助人为乐。
◇在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行为、态度等,如:知足常乐;奉献是最大的快乐。
◇在书本中读到的有关苦乐观的内容,如:闲适即乐;生活就是竞争,竞争中有苦有乐。
……

[分析]
但是,这些内容是杂乱无章的,有的甚至是矛盾的,如:“知足常乐”和“满足于现状就是堕落”;“闲适即乐”和“竞争中有苦和乐”。

这就需要我们造设一条“意脉”,把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筛选、有序排列。得到这样的脉络结构:                              
 
 
正确观点
                                   ↗不 断进取
 
我的生活苦乐观
                     ↗            ↘敢于竞争
 
 
错误观点
                 ↘            →安于现状
 
                              
Ok,中心明确了,观点正确了,材料精干了,条理分明了,层次清楚了。
 
[点拨]
“意脉”的呈现
你有没有发现,“意脉”清晰了,文章的结构也便明了了。或者可以说:“意脉”呈现为结构。

那么,“意脉”有哪些最佳呈现形式?在各文体中分别如何呈现?

除了常见的总分、层进结构外,富有创造性的呈现形式有:

1.明暗两说
为了追求含蓄的艺术效果,而明述一义,暗藏一义;其实暗藏之义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之“意”。

2.情多味厚
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多头分进,并列展现,给读者以丰富多样的感受和复杂深刻的体验。

3.跌宕起伏
情感大起大落,读来叫人荡气回肠。

4.隐秘深含
文旨含而不露,最后才见端倪。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题目: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作文
例文:
驻守心中的那一份澄静
我们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到步入            标题中“驻守”
学堂,甚至到耄耋之年,一直都听着别人的        一词亮丽夺人,立意
叮咛长大,听着自己的心声成熟。就像鸟儿        高远。
倾听着风的呼唤,也聆听着母亲的叮嘱;就            描写开篇,文气
像鱼儿,承受着浪的魅力,也耳闻着亲友的        充沛。
叮咛。我们面临着抉择,心中的天平面临着       
倾斜的选择。
我是小鸟,我带着对风的戒备在风中翱
翔;我是鱼儿,我带着对浪的防备在浪中搏
击。我呢,作为一个人,我带着亲朋的叮嘱,
携者着心的声音上路,驻守心中的澄清,走            立下全文中心。[来源:学.科.网]
我的人生大道。
千年文明,沐风栉雨,饱经沧桑。仍然            追寻古人,从那
有无数瑰宝熠熠发光。“兼听则明,偏听则         里找到分论,正反对
暗”依然散发光辉。越王勾贱卧薪尝胆,固        照,是非明了。
然可贵,但是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知善从之的
虚怀若谷。即便范离让他“尝便试病”他也       
没有推辞,因为他知道范离是为了国家才让            意脉清晰,主线
他如此去做。这是诤言。而吴王夫差则差之        以“我”作为认识世
甚远。不仅不听伍子胥的谏言,还听信奸臣        界的对象,写我们如
裨的谗言,最终落的掩面而亡。勾贱则凯旋        何面对别人意见的抉
而归。令我们不得不去深思其中的道理。别        择,不失自我,又要
人的意见,有对的也有错的,有精华也有糟        参阅他人,有自己的
粕,我们应该学会鉴别,古圣人孔子云:择        见解,这些得益于作[来源:学科网]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面        者的阅读积累。
对别人的言论,我们应该去其糟粕而取其精
华。
面对别人的言论我们要辨别。我们的心            关键在于辨析,不
也会说话,那么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意见和自        绝对论理。
己的心声时,我们又该如何呢?我们更应该
学会辨别。
记着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大手术完            本文是典型的议
成之后,主刀医师突然严厉地对旁边的实习        论散文化,文字流畅,
护士说:“怎么少了一个棉球,是不是你不         朴实平静。
小心忘到病人身体里面了?”面对医生严厉
的面孔,周围的护士都面面相觑,可是那位
年轻的实习护士,异常坚定的说:“不可能,
绝对没有错,一个都没有少。”面对实习护
士多次坚决的回答,医生微笑了,挪开脚,
一个棉球赫然在地上。原来这是医生对实习            意志要坚定,心
护士的考验。这护士赢得了考验。很多时候,      灵要守护。
我们总是需要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立场。
我们要学会选择。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是
别人的意见还是自己的心声我们都要学会选
择,驻守心中的澄清。带着亲朋的叮嘱,携            再次强调“驻守
者着心的声音上路,驻守心中的澄清,走我        心中的澄清”,拢束
的人生大道。          (河南一考生)          全文。
 
[满分作文]
题目: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三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一、诸葛亮借箭不满10万支;二、戈多来了;三、留下一点空白。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例文:
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这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将三国中几位重要人画得逼真传神,主角诸葛亮的智慧与肚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不过这样经久不衰的典故往往引来更多的关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三天交清,否则治罪,但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大雾飘散,曹军箭少,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白忙一场,最后让周瑜抓住把柄。

其实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我们常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万支,也有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了。

故事要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点,仅凭这一项就足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假设诸葛亮只借箭八万支,或者五万支,想必众人也会为他的机敏大胆所征服,还有人会给他治罪吗?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毕竟想不出如此计策的周瑜是没有脸面为箭的数量说三道四的。

因此,作为比周瑜还不如的我们,是不应该为足不足十万支争得面红耳赤。我们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万支。

哲学的辩证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说,我们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已经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古人和今人一样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质,唐朝时有一位白袍将军薛仁贵,用兵如神,为唐王朝攻取辽东,大唐天子笑逐颜开:“我不喜欢得辽东,喜欢得将军。”拥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将才,何愁天下不定。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身手,抓住问题的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数学题,什么X啦Y啦,都只是一只逃窜的狐狸,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猎。”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狐狸。要做一名合格的猎人就不应该被路边的风景所吸引,也不要被拦路的荆棘吓住,更不能因为一些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原则。

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不远了,到那时,十万支箭,八万支箭,有什么区别呢?因为我们懂得了草船借箭的智慧。
(一考生)

[点评]
标题亮论题,内文材料与文题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论证部分,从文本的分析到理论的阐述,到现实性的思考,分析-阐述-思考,思维灵动缜密,论证条分缕析,形成一种清晰的脉络。
 
[美文清赏]

挖荠菜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刚抽出嫩条还没打花苞的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刚割下来的蜂蜜,我会连蜂房一起放进嘴巴里;更别说什么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罗。所以,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就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盖得我连头也不敢回。

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我真不记得什么时候,那种饥饿的感觉曾经离开过我,就是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情景,留在我记忆里最鲜明的感觉,也还是一片饥饿……

吃那些没收进主人家仓房里的东西,‘我还一次也没有被人家抓到过。倒不是因为我的运气格外好,而是人们多半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可有一次,我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的大管家发现了,他立刻拿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毫不留情地紧紧向我追来。我没命地逃着。我想我一定跑得飞快,因为风在我的耳朵旁边呼呼直响。不知是我被吓昏了,还是平时很熟悉的那些田间小路有意捉弄我,为什么面前偏偏横着一条小河?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那条河。

河水并不很深,但是足以没过我那矮小的身子。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好难受,我几乎背过气去,而河水却依旧在我身边不停地流着,流着……在由于恐怖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么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一只。我实在没有勇气重新回头去找那只丢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城用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幕中响起来。羊儿咋咋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派派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说过了这些,人们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芥菜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

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养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养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解放以后,我进了城。偶然,在大菜场里,也可以看到人工培植的荠菜出售。长得肥肥大大的,总有半尺来长,洗得干干净净,水灵灵的。一小扎,一小扎,码得整整齐齐地摆在菜摊子上,价钱也不贵。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动相通的朋友。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莱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张洁)

[导读]
文章开宗明义,落笔入题,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感情?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强。
 
[升格作文]
原文:
自  嘲
现在是高考考试正在进行时,当我拿到这个题目,脑子里闪过一丝念头,不是吧,这是什么作文啊?我从来没有写过呀。我感觉对我来讲写这篇作文有点难。本身就不是写作文的料,很想写好作文,但就是没辙。爸将来查卷的时候,不会真的怀疑我是弱智吧。

自嘲,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自我嘲笑,自己对自己的鄙视。我这样认为。

我觉得做人就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没有什么事能难得住我,因而就会努力去做,这样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我又觉得在适时的时候,自嘲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激励。

比如,上次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作文大赛,好多同学都嘲笑我,说我自不量力,被他们这么一打击,我的内心也在嘲笑我自己。我真的那么差吗?一定要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结果我就努力地、认真地去准备初赛。我用事实证明自己是对的。通过我的努力,很顺利地就进入了复赛。我对我自己从前的想法感到非常的好笑。我不知道这种好笑是不是嘲笑?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一只小小的虫子,艰难地一步步向墙上爬,爬到半路“啪”的掉下来了。它又继续向上爬,又一次掉了下来。然而它并不气馁,继续它的“旅程”,它的同伴都嘲笑它是个“笨蛋”。它动摇了,开始嘲笑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笨蛋”。这样它索性就躺在路中间晒太阳,觉得自己笨到家了,嘲笑自己的“无知”,当然它的下场是很惨的,被一个小孩一脚给踩死了。被踩的同时,小孩讲了这么一句话,“该死的虫子,这么懒,就知道睡觉。”可怜的虫子,要不是被嘲笑过后变成自嘲,它怎么会死得这么快、这么惨呢?

我觉得自嘲这种现象不应该出现,因为它会毁了人的上进心,让你不思进取,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如果每个人都喜欢自嘲,真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肯定是每个人都像精神有病似的。

总之,做人不能总自嘲,也不能嘲笑别人。这样做都是不对的。人对自己要有信心,自信心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很重要。

唉,我又要自嘲了。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差。不要学我噢。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做得到吗?  
            (重庆一考生)

[升格指导]
自嘲,本是一个含义相对固定的词语。这位考生从字面上理解,将其理解为自我嘲笑,也是可以的。问题是,作者在实施这个意图时,没有注意所选择的材料顺着层层递进的程序步步推演,而是采取“叠加”的方式,使得主题一再兜圈子,这样就导致了文章主题盘桓于三四两段,就滞步不前了,也就使得本文难免被判为三类文的命运。因此,打通文章的经脉,让材料统摄于主题之下,同时对所用的材料进行提炼,从中提出属于自嘲普遍意义上的内涵,是“诊治”本文病理的主要途径。

修改文:
自  嘲
就怕写作文,今天偏偏碰到这么古怪的题目。《自嘲》,自己嘲笑自己啊?可现在是要自己嘲笑自己不少于600字耶。天呀,到哪里去凑这600字呢?没办法,我这个作文弱智者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去凑了。也好让老爸将来查卷的时候,不会真的怀疑我是弱智。

都说做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什么事情都不能难住你。于是我连做梦都对自己充满着信心。可是我一直没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后来我的朋友看到我这样玩命的样子,就露出了嘲笑的神情。是啊,这又能怨谁呢?谁叫你自己这么不自量力呢?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那块能成为优秀生的料么?优秀是能强求的么?一次次的失败,让我曾经冲天的信心就要灰飞烟灭了。可是也不知什么缘故,我在一次次的阿Q主义之后,并没有变成真正的阿Q。相反,我却在这种精神胜利法里“平衡”了自己,找到了一种奋起的动力。

那次我参加市作文大赛,差一点就被嘲笑声淹死。我这只作文癞蛤蟆也能变成白雪公主?唉,还是知趣一点吧。就在我快要选择放弃的时候,我开始平静地面对自己。难道我们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追求一个辉煌的结果吗?不是说贵在参与嘛!假如我连参与的勇气都没有了,那还妄谈什么成功呢?虽然后来我侥幸通过复赛,但我开始思考,也许自嘲就是面对不利处境时,一种自我矛盾的心理化解吧。它会让你重新评估自己,找到一种奋起的策略。

一只小小的虫子,一步步艰难地朝上爬。爬到半腰,又跌落下来。它不气馁,仍然继续它的旅程。这时它听到了同伴的嘲笑声。它开始动摇了,觉得自己干嘛要这么自不量力呢?于是它干脆躺到路上晒太阳。结局是它不幸被一个小孩一脚踩死了。也许这只虫子的不幸只是一次偶然,但是一个人如果陷入自嘲里不能自拔,开始用自嘲麻醉自己,那可就是对自嘲的异化了。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叫《自嘲》的诗。那是他在遭受白色恐怖的政治迫害下写的。诗人借用自嘲这种形式,表达了自己在险恶的环境下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自嘲”在鲁迅先生笔下,已经成了一种战斗的武器。

由此看来,自嘲实际上是人们面对不利的处境时,一种自我心理化解的方式。它能够让人躁动的情绪得到平静,进而积蓄奋起的勇气和决心。如果我们能够像鲁迅先生那样,把自嘲作为对付敌人的一种斗争策略,那就更是一种上乘的自嘲境界了。

[升格悟语]
在不改变原文基本框架的前提下,首先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通过对“自嘲”本质属性的解剖,得出一个结论:自嘲是人们在遭逢不利处境时,一种自我情绪平衡与矛盾纠结化解,甚至是一种斗争的策略。

在这个主旨统领下,从第二段开始,分别将这个主题一一落实。特别是对鲁迅先生《自嘲》一诗的引用、剖解,使主题的内涵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结尾一段又用概括性的语言将全文主旨收束起来。这样由分到合,文脉清朗,行文密布着对主题的落实。

在升格的过程中,也不忘对原文语言的推敲,不仅处处弥漫着对“自嘲”的深入把持,也努力让文面变得生动起来。这样,升格文应该已经达到一类文的段位了。
 
 
班门练斧】
 
1.任选一题,列出写作提纲。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任选一题,写成文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自己写好字。
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很多人的眼里,“逼”字不是一个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却是实实在在被“逼”出来的。请以“逼你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玄奘刚剃度的时候,在名满天下、高僧群集的法门寺修行。有人劝玄奘说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研读经卷,这样,自己的才华才会很快显露出来。玄奘告辞时,方丈带着他到后山给他看了两种林木:一种生活在开阔的土地上,却长得乱枝纵横,又短又扭曲,只能用来做柴薪;一种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中,每一棵却都修长、挺直、高大。玄奘看后,幡然醒悟,决定留在法门寺,后来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请以“生存与竞争”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