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12阅读
  • 0回复

社科院:中华文明形成起点推前500年 有三证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29
本报讯(记者张然)昨天,记者从首都博物馆了解到,7月29日至10月10日,首都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共同推出大型考古展,展出考古所60年的重大成果。其中70%的内容为首次向公众展出。将展出的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表明,中华文明形成起点可从现在的公元前3700年左右推前500年,到公元前4200年左右。

本次展览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表现,共分为18个部分,通过展出1万年前的栽培稻,8000年前的粟和黍,家猪的“祖先”等上百项中国考古之“最”,展现了农业起源、史前聚落等学术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展品涉及全国32个省市的出土文物和一系列重点发掘项目。其中包括60多处重要聚落址、都城址、佛寺遗址与大型墓葬等考古发掘出土的400多件珍贵文物。

首都博物馆负责人姚安表示,为了使展览通俗易懂,博物馆在展览的形式上运用了大量的图片、沙盘玻璃钢模型、多媒体触摸屏演示、影视录像等多种方式。展览期间,首博设计了针对不同观众类型的学术报告会与科普讲座。届时将邀请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对时下热点考古问题进行剖析讲解。

■背景
五千年文明曾遭质疑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明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是唯一持续发展,没有中断的文明。然而对于中国人自誉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却遭到很多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的种种质疑。仅靠诸如《史记》等历史文献的简略记载来描绘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远远不够,于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考古学被寄予厚望。为了探索文明之源,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研究所60年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次展览中展出的陶寺遗址文物已将中华文明之源推至距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

■展览亮点
三大证据证明文明前推500年

目前一般认为,中华文明从夏开始。但是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尧统治时期,文明的构成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均已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本次展览将展出陶寺遗址近年来的考古成果。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该遗址的考古发现“改写了历史”。

证据1:文字

本次展览中将展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王巍介绍,这是一个“文”字,用红色毛笔写在陶器上。与早期的文字雏形不同,这个“文”字的写法与后代甲骨文、金文中“文”字的写法非常的相似。这改变了人们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的认识。

证据2:青铜器

王巍介绍,去年考古人员从陶寺遗址发现了迄今最早的青铜容器的残片。这也打破了既有的认识,原来认为最早是夏代后期才有青铜容器,但目前看来,早在尧的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制作技术。本次展览中展出了该遗址出土的铜铃,制作手法与青铜容器手法类似。

证据3:宫殿龙盘

陶寺遗址在当地素有尧都之称。这个遗址发现了2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城内发现了宫殿区,其中最大的宫殿有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址。实物方面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制瓦。“有了瓦,意味着有了屋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诚表示。这打破了“秦砖汉瓦”的说法。此外,遗址中出土了规模大、随葬品丰富的“王”墓。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两个珍贵的龙盘就出自遗址“王”墓。直径大约50厘米的彩绘盘,内饰盘龙。王巍分析,这象征着墓主的身份和等级,说明墓主是城中的统治者。当时的等级划分已经形成。王巍表示,以往考古界认为,中华文明形成于二里头遗址文化时期,距今3700多年,陶寺遗址考古发现至少将文明时代形成的起点向前推进了500年。

>>其他成果
最早的面条源于4000年前

本次展览中全面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运用。如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遥感、探地雷达等。如在距今4000年前的青海喇家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一碗面条。经过科学手段分析,这份最早的食物由小米做成。
展览中还涉及古代人的食物结构分析。王巍介绍,目前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通过测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来复原古人的“食谱”,考察他们的谷物、蛋白质摄入量。日本目前的技术能够精确测算出古人吃的肉中,有多少是“海鲜”,有多少是陆上动物。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饮食结构,同时可以印证当时的农作物种类等状况。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