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52阅读
  • 0回复

[转帖]《闲话红楼》(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孙越然
 

发帖
3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8





《闲话红楼》(七)




                              刘姥姥的智慧与善良
    
    刘姥姥无疑是《红楼梦》中一顶一的聪明人。人间最大的聪明不是治家治邦,也不是吟诗作画,而是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和趋利避害。因此相比较“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凤姐、“心比比干多一窍”的黛玉,以及“心比天高”的晴雯,刘姥姥具有在社会底层积累的草根智慧,就如一只在林莽中生存的野生动物一样,它们本能地感觉到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险。一旦将它们圈养在动物园里,无食物安全之虞,它们的这种本领便会急剧退化。这也是刘姥姥的生存智慧高于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
    穷人如何发现机会?
    
    人在困窘或危险的时候,反而能急中生智,找出一条出路来。当年李斯在楚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去上厕所时,看到偷食粪便的老鼠一见有人入厕,吓得四处逃窜;而打开一个谷仓,看到吃的饱饱的老鼠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根本不害怕。李斯悟出来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仓中鼠比厕中鼠不但舒服,而且安全,便离开楚国,去秦国作了客卿,最后官至相国。另一位离开楚国,走异路、去异地,去寻找别样的人们的伍子胥和李斯经历有点类似,不过伍子胥是被迫离开故土的,作为楚国的望族,父兄被楚王处死,大难临头的他过昭关时一夜愁白了头。到了吴国他过了一段“吴市吹箫”的气概生活,但总算保住了性命,还辅佐吴王成就了霸业,攻下郢都报了血海深仇。可李斯和伍子胥随着位高权重,年轻时那种求生的本能变得迟钝,最终李斯灭族之前,抱着自己的儿子痛哭:“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前,要求把自己的人头挂在姑苏城阊门之上,看着吴国被越国灭亡。这两个人无法挽救自己性命时,只能发出这种绝路的哀鸣。古代士人中,如张良、刘伯温这样早年困窘时知道求显达之术,成功后知道避祸独活的智者实在太少了。
    
    穷人自然是弱势群体,在权贵们的面前,是待割的鱼肉,但穷人依然可以发现机会。老虎是百兽之王,整个森林里的动物几乎都是它的食品。但是,一只小得不能再小的蚊子,可以在老虎庞大的身躯上吸一点血来养活自己。老虎因为庞大,也不在乎放这点血,对蚊子的行为几乎是无可奈何的默许。
    
    刘姥姥是个积年寡妇,跟着自己的女婿、女儿过活。她的女婿狗儿是一个小京官的后代,由于家道中落,靠两亩薄地生活。狗儿和大多破落户子弟一样,即没有重振祖业的雄心,又不甘心生活的艰难,更多的是颓废与埋怨。对于女婿在家酒后的气恼,刘姥姥的一番开导非常有水平:
    “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的饭呢。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刘姥姥这席话骂尽天下所有游手好闲惯了的子弟,他们对于生活除了唉声叹气、感叹命运不济外,没有任何努力改变现状的动力,以往的优厚生活使他们的视力存在着盲区,看不到或者是不屑于抓住一点点小机会。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些下岗的老北京觉得这个世界都欠他的,住着祖上传下来的房子,拿着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而在发牢骚,说世道不公。可那些从河南、四川、安徽等农村进京的农民,他们没有北京人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包括见识、受教育的程度,但他们珍惜自己发现的哪怕一点点机会,什么活都能干,当保姆、扛沙包、开小饭店、做保安……比起贫穷的老家,他们觉得大城市简直是天堂,机会太多了。只要不把他们遣送回家,什么白眼、歧视、劳累都可以忍受。他们虽然卑微,但比起老家来,自己以及自己家人的生活质量有了了很大的改观。
    
    “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有人会去拿罢了。”穷人如何抓住改变自己生存的机会,有时不取决于能力,而是如中国国家足球队前教练米卢所说的那样:“态度决定一切”。
    
    乞求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刘姥姥便有主动出击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自然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案。为了找到进城攀附的门径,刘姥姥还对自己的懒女婿循循善诱。狗儿抱怨:“难道叫我打劫不成?”
    当然,打劫也是小人物改变命运和生存状况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把命赌出去的方式不能轻易使用,也不是谁能使用,这世间还有比“打劫”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式。刘姥姥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又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只要他一发点好心,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说到这里,我认为雪芹似乎有一败笔。刘姥姥说和她的女儿去过王府,王夫人当时尚未出阁。那么刘姥姥带女儿进王府时,至少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之前二十多年,因为此时王夫人已经当奶奶了,贾珠的儿子贾兰好几岁了。而刘姥姥带女儿进王府,至少自己的女儿当时已许配给王狗儿,她才有上门的理由。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刘姥姥的女儿一出生,已经许配给狗儿。刘姥姥认为王狗儿家装硬汉是极不明智的行为,世上当然嫌贫爱富、人一阔就变脸的事情很多,但也有不少人因为自己混得不好而自惭形秽,留恋过去显达使自己不能牺牲自尊。在生存的面前,自尊有时算不了什么,乞求并不是件很丢人的事情。刘姥姥接着分析了去攀附贾府成功的可能性。
    
    “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又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她认为王夫人可能因为念旧而帮助狗儿一家,刘姥姥这种分析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的。富人需要施舍给
    自己带来快乐和安慰,不忘穷亲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可以博取舆论称赞的美名。
    
    这样的人性,东西方都有。马修斯在《硬球》中说道:“一个人被追求的时候总是会产生快感,高明的职业政治家都知道这个小秘密。”他并且引用了马基雅维里一句名言:“施恩正和受恩一样都使人们产生义务感,这是人之天性。”
    
    听了丈母娘的一番宏论,狗儿立马开窍,不亏是官宦子弟,能举一反三。他建议刘姥姥去贾府“试试风头儿”,当刘姥姥和自己的女儿害怕侯门深如海,根本见不到真佛时,开窍了的狗儿给刘姥姥找到了一把“钥匙”:“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
    
    二十年前埋下的“因”,看似无用,关键时刻便能结“果”。在这里我们必须要问一句:王家和狗儿的祖辈、父辈究竟有何种交情。我们知道狗儿的祖父是个小小的京官,和累世公卿的王家不会有太大的渊源,天下姓王的太多了。
    
    可小京官级别不高,但他处在六部的要津之地,信息灵、路子广。而王侯之家,尽管位高权重,但伴君如伴虎,如果不及时了解中枢的种种信息的话,弄不好一夜之间就抄家丢
    官,因此对狗儿祖父这样的小京官,他们不敢怠慢,且愿意结交。封建时代外面的封疆大吏结交京内穷官是一种传统的生存方式。王家需要小京官做耳目,狗儿的祖上需要攀附豪门,因此两家联宗十分自然——这点从后来贾雨村和贾家联宗也可看出。
    
    狗儿祖上埋下的“因”,具体说来就是周瑞周大爷“昔年争买田地一事多得狗儿他父亲之力。”周瑞夫妇俩原是王家的仆人,宰相门房七品官,周瑞想必很神气。但大凡高官的奴仆仗势欺人,不是直接打着老爷的旗号,这样也太给老爷丢人,他们一般说来是巧妙地利用老爷的社会关系。如周瑞当年买田地,大概是强买强卖,如薛蟠强买英莲一样。产生争端他自然不会惊动老爷——这样的话这个奴才太蠢了。便找到和老爷联宗的小京官,小京官也乐意送个顺水人情,进一步巴结王家。要结交高官,对他的秘书、司机这些长随决不能得罪。
    
    能跟着小姐出家做陪房的奴仆,地位不同一般。贾、史、王、薛四大家互相联姻,跟过来的陪房简直就是一国派向另一国家的驻外大使,婆家是不能怠慢的,否则就是藐视亲家。这也是周瑞家能当奴才头子、平儿谁都不敢得罪的原因之一。《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节,杨志押送生辰纲途中,有一个谢都管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原因就是谢都管是梁中书的妻子即蔡太师女儿嫁过来的陪房,在梁府他几乎可以代表蔡府。
    
    攀附方案一定,刘姥姥家便选出两个最合适的“演员”,刘姥姥和板儿,一老太太一小孩子,这样的人马出场,首先能博得同情分,其次,如刘姥姥所说的那样:“你又是个男人,这么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果然有好处,大家也有益。”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完全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攀附、乞食行为,从刘姥姥的策划中可看出她对世情的洞察和人情的了解。剧本已经策划好,就看刘姥姥“撞木钟”的演技了。
转帖地址http://www.ywcbs.com/ds/more.asp?id=1&i=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