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477阅读
  • 9回复

神医火了,社会病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16
神医火了,社会病了
面对这一场场的保命运动,一阵阵的造星热潮,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或置身事外,但终归逃不出这看似闹剧之外的现实社会,也正是社会的土壤,使神医不绝,年复一年。

记者 _炫风 徐卓君 实习生 杨胤 石萌萌 张燕 综合报道

神医代代有,近来特别多。

六月初,在中国内地拥有万千拥趸的张悟本被揭学历造假。“悟本堂”停业,信众哗然,舆论纷起抨击;网络上,挺张与反张者争论连连,关于张悟本的讨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

一方面,那些为张悟本叫屈的信众,认为张悟本避开了烦琐复杂的医学教条,为民众介绍了实在的养生知识——“没有推销药,只推销了茄子、绿豆……还有特别便宜的白萝卜,太傻了。”甚至有人直指:“如果大家都养生了,都不去医院了,那些(利润)2000%的药没人买了,整个行业就要垮了。”

另一方面,媒体以及一些网络评论,从学历、医学、商业炒作等技术角度,直揭张悟本是骗子。在“中医骗子名人堂”网站中,网友们甚至为甄别真假神医总结出规律——“骗子有9宝:出书、上电视节目、卖保健品/ 药、非法行医、到处跑、学/简历造假、开公司、开培训班、搞安利式的直销。”

众神起舞,普度众生,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譬如,两年前,台湾“红薯王子”林光常,以及中国大陆自称“治癌世家”的刘弘章,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风光与沦落。如今,排在图书销售榜前列的养生作家,曾热捧养生明星的电视节目,以及被质疑利益至上的相关出版商、保健机构,在各路舆论的追问中,集体销声匿迹。

不过,“不幸”落马的神医终归只是少数。更多的养生教父、健康权威、甚至“再生华佗”,戴着各种真假未明的名衔与光环,多年来在电视屏幕,在演讲台和书籍中宣扬理论、偏方、奇招,售卖保命神器,推销养生秘籍。在争夺收视率的屏幕后,在聚敛人气的讲台前,人们向健康教父们顶礼膜拜,追逐奉行,于是从大学校园到社区,各种养生热潮纷至沓来——又譬如,绿豆、茄子,拍手,就是今年上半年的主旋律。

在媒体们的报道中,张悟本的神医神话尽管已然被揭穿,但其终结的方式却凸现出政府监管养生行业的尴尬——养生专家们著书立说,在现行法规中若非“非法行医”,便无取缔的理由,而其实际的“行医场所”悟本堂,最终是以“违建”理由深夜被拆。

神医群起,国家机构开始参与其中。 6月4日,卫生部公开表示,“不应将张悟本与中医养生联系起来,中医养生理论没有错。”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也表示“ 正研究建立起有关健康信息的预警机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负责人则提出,“总署将采取多项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

面对这一场场的保命运动,一阵阵的造星热潮,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或置身事外,但终归逃不出这看似闹剧之外的现实社会,也正是社会的土壤,使神医不绝,年复一年。

重回养生时代

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的养生方式是在校园里散步。

散步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这些年,养生名人,以及随之而来的养生概念、方法越来越多。王宁的岳父母,最近就根据个别养生明星的建议,把泥鳅活生生地吃到了肚子里,结果吃成了胃出血;同样地,被视为文化殿堂的中大校园,每天早上以”拍打经络穴位“方式养生的人也数以百计,而上千公里之外的大都市,上海人民广场,”拍手“的群体,更是超过了千人。

”我相信人一生的心跳次数是固定的,剧烈运动会令心跳加速。“这个戴着眼镜的瘦个教授经常留意学校里群体练养生的活动。”人过了50岁就会有焦虑感,与死神抗争,抗击衰老。这是与生俱来的到了年龄后的恐惧感。我们的观念里没有天堂,只能追求养生了。“他笑着对《南都周刊》记者说。

养生其实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观念。王宁还记得年轻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维生素连锁店印象深刻——提取的番茄红素、深海鱼油,当然还包括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维生素。”养生折射的是社会的大问题。比如食品环境不安全,医疗没有保障,加上人们没有神圣的价值追求,精神很空虚,反而变得过分关注身体健康了。“这个社会学学者说。

在2007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改革开放前,社会上鲜有养生的说法。一是以前太穷了,另外是当时都在提倡不怕苦、不怕死,把人们的保命欲望都压抑了。“王宁把近年越演越热的养生潮,尤其是中医养生潮视为一种生活常识的反弹:”小时侯,我治病都用中药,经常吃烧仙草。这都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只是没有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而已。“这个福建人说。

在罗德怀所在的广州西关国医馆,每天都挤满了求医问药的人,而其中绝大部分还在问”食“——”我看病这么多年,到现在,几乎还是每个人看病时问我,在药之外还要吃些什么,戒些什么好?“这个老中医对记者感慨,甚至有血压高达200的患者,追随一些被养生明星包装过的有争议的常识(譬如”是药三分毒“),他便苦口婆心地相劝:食物怎么可能代替降压药?

几乎所有记者采访的医生,都对当前神医们的食疗宣传持有夸大功效等质疑,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果食疗这么有用,那建医院来干吗?“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对《南都周刊》记者形容,食疗的流行是民众健康素养低导致的后果。”现在我们得的糖尿病,心脏病,2000年前的食疗方法根本没碰过这些病。现在已经有降糖药了,还要什么食疗呀?“
不过,科学松鼠会的专栏作者寻正,认为中国医生是食疗泛滥的一个根源。“在美国,权威机构都把食疗当作首选的高血压治疗方式。但很不幸,你如果在中国就医,医生发现你有高血压之后,他们大多热衷于给你降血压,当然是使用回扣高的药品给你降血压。当你面临被医生骗还是被张悟本骗的两难选择时,选择张悟本可能危害更小,因为一般而言,食物的副作用远小于药物。”

包装常识
洪昭光,是近十年中国人养生潮中的第一个明星人物。在他的著书里如此形容与自己有关的养生热潮:199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12集的《健康享受每一天》,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结果这档节目后来被重播了六次!“ 如今,洪昭光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在全国讲演数百场,经常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上露面,《健康快乐一百岁》等科普健康书的总发行量也超过了300万册。

在广州西关国医馆里,有针刺、艾灸、刮痧、放血等理疗项目,这跟一些非食疗养生明星在讲坛或著书中宣传的”个人心得“,不无二致。不过,像曲黎敏、杨奕这样的养生明星,把这些需要向医生付费的医治项目,包装出一些人们可以在家自行处理的简便方法,结果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有接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书目上千种,占去了出版图书总量的80%。如此多人著书立说,理论与方法多如牛毛,究竟谁对谁错?一条茄子,在民间有降火的功效,但对高血压是否真的有用?”因为没有权威的鉴定,到处都出现了很多所谓名医。譬如,有专家说维生素致癌,但钟南山说不致癌,你怎么辨别?这种情况下,人们宁可愿意接受常识。“王宁对记者说。

从中国尤其湿热的南方,人们从小习惯熬药煲汤来防病,乃至治病。熬夜多酒者为了防肝病而去煮鸡骨草,为了治喉咙痛用罗汉果泡水,几乎是代代相传的常识。用广州名老中医教授罗德怀对记者的形容,就是这些常识和习惯,加上中医本身的一些理论和说法,使各种养生理论更容易被人们信服。

据介绍,中医养治,大致分为食养(医),经络疗养等若干个方面,其中,”药食同源“的说法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已经出现,到了隋唐,各种著作中提出的可供食疗的药食物超过了200种,而目前中国卫生部也界定了近百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当然,其中没有绿豆和茄子。

然而,绿豆和茄子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本身,绿豆汤与生茄子在民间已经被广泛认同为有一定的下火作用,在养生宣传中更容易被接受:”中医当然是很好的东西,但很多人在讲的时候把握不住基本的东西,不能辨别他说的是个人经验,还是学术共同体认同的东西。“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对《南都周刊》记者说:”很多个人经验的东西都没有经过验证,但又符合老百姓的心理,比如不服药、不要去治病,找简单的办法来对付,再加上有很浓的传统文化色彩,所有会吸引很多听众。

于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就如同古老的”是药三分毒“一般,变为了人们传诵的信条。

奇招如偏方
近年的养生大师洪昭光曾把养生之道归结为一些通俗易懂的准则。关于健康问题,他曾总结出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些健康戒律,在养生热刚开始时被争相传播,在今天看起来,已近人人皆知,是在快餐厅宣传栏中也可以见到的常识。

在近几年,有意无意地,养医明星们以偏方、奇招等方式对外宣传,在养生热潮中迅速抢占了眼球。曾经流行的”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甩手疗法“,经过时间的检验,都被证实为没有效果的笑话。但人们仍然对”秘方“,”偏方“趋之若骛。当红的养生专家们祭出”断主食排毒“,”生吃肉“等新奇招数,直指一些公认难治的慢性病,譬如糖尿病、高血压、不孕不育等——这也是各种公私营医疗机构重点投入的热点病。有些”食疗专家“更是宣传某一种或几种组合食物的治疗作用能治百病。

根据记者的调查,养生畅销书作者单桂敏曾在博客中透露:一家熟悉观众心理的当红电视台编导找上门来,邀请其做节目,并告诉她,对于她推荐的药物、方法,一定要说到有”10分的效果“——”连你自己都不确定一定能够治好疾病,这样就没有说服力。……一定要扩大它的疗效,这样做出来的效果,百姓才可以接受,参考,效仿。“

记者走访的多位资深中医都承认,在这些被界定的药食材以外,老医生们通常都有自己的一些私藏偏方,或者建立在治病经验上的药方、食方,这些一直是看病者感兴趣的东西。”严格来说,中医要证实某种药(食)的作用,要遵循黑箱方法去处理,“一位老中医对记者说,”在诊断经验里被自己证明有用的方,我们照常用,但很难被现行的临床研究或药理学研究支持。“

在广州,名老中医非常受欢迎。为了获得当面的诊疗,获得独特的方疗,人们不惜付出金钱或时间成本。在广州的”妙医斋国医馆“,附近的地方领导喜好找到驻馆的老中医诊断,购买其独家处方的护肝解酒药;在广东省中医院,患者排队过月可能只能获得与名中医几分钟的交流时间。甚至有报道称,有普罗大众到广州最有名的岭南国医馆诊病,其最有名的专家医生也染上了推销营养品的俗套。

未经检验的民方、偏方,到神医们推出的奇招,令很多人着迷。在《南都周刊》记者的访问中,还有一些信奉张悟本方法的病人,认为绿豆、茄子等方法对他们确实有实际疗效。对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认为,这在临床上属于”安慰剂现象“,另一方面,是张悟本提倡的食疗,使患者改变过量吃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曾经与神医”刘太医“论战的方舟子认为,对现代医疗保障的失望部分导致了人们的排斥心理,从而倒向预防、养生。”老百姓不想跟医院发生联系。既然看病难、看病贵,不生病或者生病不去医院,自然被人们向往了。“他更指出,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的热火,正体现了这种心理被利用。

养生教的崛起
图书出版界的运作加速了神医的崛起。根据两年前的报道,神医刘弘章在出版第一本《刘太医谈养生》时,实际是自掏腰包——当图书出版后,出版人通过”打榜“的方式让其进入了西单图书大厦图书排行榜的前十名。”那之后,要做的就是加印、数钱。在刘弘章出名后,他甚至都不考虑图书版费所带来的收益,因为从讲座、采访、行医中,他能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图书带给他的利益。“

追求收益的还有电视媒体。一份调查显示,养生保健电视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除了央视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中,开办养生保健节目的有20多个,上个月,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还凭借高收视率和影响力,获得了电视行业内的嘉奖——综艺年度节目奖。几年前,央视以及自去年底开始播出、养生医疗主题超过70次(占总节目比例约8成)的湖南卫视《百科全说》,都在客观上捧红了李培刚、张悟本等养生、医疗明星,于是无论”排毒教父“,或者”美女中医“们,都在电视的平台上迅速扩散其影响力 。

在”简单“之上建立的集体认同,是养生明星和养生理论者们的另一个人气基础。在广州著名的中产社区丽江花园,很多居民每天都在小区人工湖边,进行45分钟的击打身体各种部位的集体活动。记者见到,人们齐喊着”我最自信“,”我最健康“,”震撼大地“等口号拍掌,拍胸,拍膝,直到大汗淋漓。

在全国各地,不同流派但大同小异的自拍、拍手运动正在广泛流行。”我们没法在家里一个人叫口号拍的,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互相的气场。“丽江花园召集人蒋氏夫妇对记者说,”那些不愿意花时间去打太极,舞剑的居民,都愿意到这里一起喊,一起拍。很多人想运动,这个方式,再简单不过了。“

养生明星们的现场号召力,在这种”简单易学,向往健康“的崇拜氛围中,也得到了释放。

《求医不如求己》的中里巴人,就曾被网友描述其在演讲现场的示范——”打喷嚏可治疗落枕、手脚凉、打嗝不止、便秘……可怎么才能打出喷嚏呢?“中里巴人不慌不忙地说:用两根狗尾巴草捅捅鼻孔即可。为更简单易行,他现场掏出餐巾纸,把纸拧成绳状,然后示范,台下众人纷纷效仿。效果立竿见影,现场喷嚏声四起。中里巴人不禁幽默一把:”外地观众的喷嚏声细若蚊子叫,在扬州,可是声震屋瓦啊!“

“在我看来,保命哲学已经成了人们的新信仰;至少养生明星们足可以叫做半个健康教主了。“王宁说,”能不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不知道,但吃后有安慰,某种层面这是信仰,这是浅层的宗教。”

张悟本和他的信徒们

在看不起病又害怕生病的社会矛盾中,“神医”张悟本与他的百万信徒们,制造着新一轮的养生造神运动,而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共生关系?

记者_ 徐卓君 实习生_ 万丹妮 北京报道

张悟本


江湖别号:“中国食疗第一人”

治病理论:吃绿豆、茄子、白萝卜等食物可以治疗近百种疑难杂症。

畅销著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6月2日晚上9点半,六个身着便服的人,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西门旁的悟本堂,拉起一道警戒线。对于深夜造访的记者们,他们讳莫如深。

原本悬挂在大门正中的“悟本堂”匾额,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搭在屋顶的深绿色毡布,将古色古香的大门遮住了一大半。
七八名工人爬上屋顶,在夜色掩护下抡起铁锤。“这么好的房子,拆了有点儿可惜呀。”在一位工人惋惜声中,悟本堂的大门被拆除,此时距离悟本堂开业,还不到半年。

这是“中国食疗第一人”、号称北京“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接待“信徒”的地方,它一度人满为患,挂一个号甚至接近2000元。用北京奥体中心保安的话来说,“一天有上百个人来找悟本堂”。如今人去楼空,只剩断壁残垣。

与那块厚重的匾额一同倒塌的,还有“神医”张悟本的名声与人气: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讨伐他,多家书店将张悟本那本畅销书下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也不再热捧张悟本,改而痛打落水狗。

一些“信徒”就此远离张悟本,他们开始找悟本堂,以及张悟本坐堂的另一场所——中研健康之家退款,而还有一些人,依旧紧紧相随。

“你怎么不帮我拦着啊?”

当得知悟本堂被拆那会儿记者就在现场时,24岁的王辉(化名),埋怨了一句。这个郑州小伙子,甚至在百度贴吧注册了一个名为“支持张悟本”的账号,替张悟本辩护。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力挺张悟本的信徒,说道,张悟本之所以被多家媒体曝光、批判,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牵涉多方的利益纠葛,而张悟本提倡的食疗法又触及了多个行业的利益,多方压力之下使得张悟本必须被批倒。

在河南电视台工作的王家二哥,录制完一期批判张悟本的节目后,特意打电话给弟弟,说张悟本是骗人的,劝他不要相信,但王辉并不领情,反而认为二哥很可笑,人云亦云。

王辉承认,悟本堂已经不大可能重新开业,张悟本也肯定没法再在养生江湖上出现。但他还是很执着地说,“我对食疗方法以及张悟本的信赖不会受到影响”。

王辉并不孤独,在搜狐网进行的一项名为“张悟本打着养生的旗号卖药算是行骗吗?”的调查中,截至6月8日凌晨,认为张悟本行骗的只有不到两万人,而超过400万人投票支持张悟本。

是什么让百万信徒们会对张悟本这样的“养生专家”奉若神灵,又是什么让他们被那些简单却漏洞百出的养生方法迷得团团转?

悟本出堂

张悟本何许人也?

他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靠推销安利、劲德钙等保健品维持生计。北京慈云寺1号院(原北京第三针织厂家属楼),他的老邻居们还记得,这个张悟本“光着膀子跟他们打扑克”。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主任鄢良和商人唐燕飞的包装下,他搭上养生这辆便车,摇身一变,成为“中国食疗第一人”和“京城最贵的中医”。

鄢良对《南都周刊》记者回忆称,2007年初,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进社区搞讲座,但稍有名气的专家出场费一次至少得三五千元,为节省成本,就想找懂点中医知识、口才又好的人来讲。中心新来的工作人员王小雨向鄢良推荐了表达能力很强的朋友张悟本。张悟本出场费便宜,一个月无论讲多少场,只需支付1万元。

至于张悟本是否懂医、“讲的”是否靠谱,鄢良这位打着官方科研机构旗号的商人,似乎并不太关心。

能说会道的张悟本,食疗讲座甚受欢迎,一些听众真把他当成医生,抢着咨询具体的健康问题。看到商机的中研健康之家,这个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旗下的商业机构,立马邀请张悟本坐堂看诊,挂号费是98元。而张悟本也自此多了一个听上去颇为唬人的“头衔”: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客座研究员。

与大多数社区讲座一样,张悟本最初的顾客,多是退休的老人,以及他们带来的亲戚朋友。据鄢良称,有位感觉不错的听众,一下子带了17名亲友过来旁听。

北京市团结湖三中副校长李玉玺,因为高血压、高血脂和心绞痛住院,花了不少钱。2008年9月,在李玉玺出院后,一位同事向她推荐了张悟本。抱着试一试态度的李玉玺,约到了张悟本的号。

“每天用等量的绿豆黄芪汤代替白开水喝;中午吃苦瓜;晚上柿子椒、长条茄子和着其他青色的蔬菜一起凉拌。”服用了张悟本给的食疗方子后,李玉玺自觉身体有所好转。她带着食欲不好的女儿、患口腔溃疡的小姑子、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尿检异常的同事,频频去中研健康之家找张悟本咨询。最多的一次,李玉玺带着干闺女一家8口人去接受张悟本的食疗。虽然张悟本的养生方子八九不离十,但是已经完全被张悟本养生理论折服的李玉玺,甚至通过电话,向上海和江西的朋友“推销”张,每次短则三四十分钟,长的近百分钟。李玉玺说,“我不图钱,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回报,只是非常能体会病人的痛苦”。

这个时候,张悟本的名气还只是局限在小区,但养生热已经在社会形成,《求人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等养生书籍,长期占据着中国畅销书的排行榜前列。此时,正在河南大学读书的王辉,也迷上了中医养生。

和多数大学男生一样,他通宵上网、玩游戏,并感到身体不太好了,“我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有段时间,眼睛看电脑一会儿就非常难受。去医院,医生检查半天后也没看出啥”。这让他觉得去医院相当离谱,于是买来书籍自己研究中医养生。那时候,书店里卖得比较多的是马悦凌、中里巴人、曲黎敏的书,这些王辉都全部看过,但他并没有听说过后来让他佩服的张悟本。
真正让张悟本收获大批信徒的,还是在电视上讲经论道,在出版社著书立说之后。

包装神医
中奥纵横文化传播公司的副总唐燕飞涉足养生保健业务多年,他听过张悟本的社区讲座,和鄢良一样,敏锐地嗅到了张悟本的商业价值。

唐燕飞团队开始精心包装张悟本。他们找到图书策划人贺雄飞。贺雄飞建议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书,这样显得有官方色彩、比较权威,还取了一个很有卖点的书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为包装,团队为张悟本虚构出了种种光鲜经历,“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这些打在书上、海报上的虚假宣传,直到2010年5月28日之前,卫生部等相关机构都视而不见,没有任何行动。

2009年11月,张悟本的新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上架销售,到春节前,短短两三个月,已经卖出了40万。正是这个时候,王辉第一次接触到张悟本的理论,他不仅买书,还把张悟本录制的长达30集《大国医道》的视频都下载了,“我天天研究,过年在家一天到晚就只看张悟本的讲座,看了不下3遍。”

录电视节目,则为张悟本赢来了更多的追随者。早在2009年年初,北京电视台7频道城市生活栏目,就为张悟本录制过5分钟的节目,而50多岁的李玉玺也现身说法,为“张教授”鼓与呼。

当年7月,北京电视台又对张悟本进行了连续一个礼拜的系列报道。这种现代传播手段的效果非常明显。“我印象中,每次做完节目就有几百个人打电话过来咨询,这时候他咨询排号基本上排到半年以后了。”鄢良说。

小有名气以后,张悟本想退出中研健康之家,全心全意与唐燕飞们合作。“他可能觉得走明星路线有比较大的效应,”鄢良说。为了留住张悟本这棵摇钱树,200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与张悟本续签了一份为期3年的合同,后者答应同时在悟本堂和中研健康之家坐堂。

今年2月,张悟本又登上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讲台,据称大大提升了这个栏目的收视率。不少人一到固定时段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张悟本的“脱口秀”。在北京电视台、CCTV-4等大牌媒体亮相,更多的人知道了张悟本,又带动了书的销售。
据贺雄飞称,到5月底,《把吃进去的病吃出来》的销量达到200万册左右。该书的定价是35元。也就是说,200万的“信徒们”,掏出了数千万元的钱,而这些钱流到了唐燕飞、贺雄飞、张悟本,以及出版社和各大书店的手中。

68岁的江苏南京退休工人王贵玲,也因此成为了张悟本的一名“信徒”。每个月退休工资只有1000多元的她,拿出了35元,买了两本正版的《把吃进去的病吃出来》。但她认为很划算。在2005年诊断患上萎缩性胃炎之后,她辗转于南京和北京两地的正规大医院。和很多病人一样,她凌晨起来排队挂号,在经历了5个小时的等待之后,和医生只能说上5分钟的话。为治病,几乎走遍北京、南京大小医院的她,前后花了几万块钱,但没有多大效果。现代医学的局限和医疗体系的弊端,让王贵玲感到灰心,她想寻求其他方法。

2009年冬天,王贵玲在北京的女儿家,看到北京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对此产生了兴趣。今年3月,她听说张悟本的书后,如久旱逢甘露。

按照书上所说的,习惯了晚餐炒菜吃的王贵玲,把家里的菜全改成拌的,而且是全素,睡前再吃点生萝卜片。

满城尽喝绿豆汤

至此,张悟本的“神医”生涯达到顶峰。他的追随者数以百万计,其中既有像李玉玺、王贵玲这样的中老年人,也有王辉这样的年轻白领。

王辉不在北京,也没有去找张悟本咨询,“人家几分钟就要差不多2000元,那些便宜的号都排到猴年了。”

追随者的陆续前往,给悟本堂和中研健康之家带来了利润丰厚的生意。张悟本最红火的时候,普通咨询号一次188元。因为来的人太多了,悟本堂干脆停掉了“便宜”的普通咨询号。就连1800元的特需咨询号,也排到了2011年。

记者在中研健康之家碰见了一位开着马六的中年男士。今年3月,他交了3600元替父亲和岳父约了两个号,但要见到张悟本,只能等到12月底。

实在想见“张教授”?还有一个捷径,参加悟本堂组织的康复营。十天的价格是1万元,一个月的价格高达3万元。在康复营,患者不仅可以与张悟本面对面交流,还由他亲自制订食疗方法。

康复营也不是那么好进的。5月30日下午,北京302医院肝病科的郭医生一直在悟本堂外徘徊。两个多月前,他就开始排队等候康复营。在电话问询好几次无果后,他终于忍不住上门看看。郭医生是替远在湖北住院的叔叔而来,“我自己学医的,怎么会相信这个?”但他禁不起叔叔的恳求。

实际上,高昂的咨询费换来的不过是短短几分钟的对话。在张悟本的食疗理论中,绿豆被认为无所不能,不管是近视眼、失眠,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癌症,张悟本开的方子都少不了绿豆。记者5月底在中研健康之家看到,张悟本为病人列出的食疗方子中,大多是绿豆、长条茄子、白萝卜等常见食材,偶尔会出现黄芪、甘草等常见中药材。

绿豆随着张悟本走红,成为了不少人的家中必备品,一买就是几口袋。

李玉玺家中拿来招待客人的不再是茶水,常常是绿豆汤她家熬的绿豆汤和别家不太一样,这是严格的“张氏绿豆汤”——当水沸腾5至6分钟,绿豆似开没开时,把绿豆汤倒出来,这时候的汤颜色最绿,把它当水喝,才能“养肝去火”。

市场上的绿豆从4元一斤涨到了十多元一斤。当张悟本神话破灭后,农业部一位官员称,张悟本导致了绿豆需求的猛增。

真的假的?
除了有李玉玺们力证悟本疗法的神奇,张悟本还在5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拿出了他自己“就任”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的抽样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称,张悟本的饮食调理有效率达70.9%。

在主流医学家看来,张悟本的理论不值一驳。“食品不能代替药物,如果食品都能代替药物的话,国家培养很多厨师就行了,不用培养大夫了,不用设医院了,”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光伟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也认为,如果有最基本的科学素质,绝对不会去相信吃茄子、喝绿豆汤、吃白萝卜就可以治所有病,“

张悟本那些所谓的食疗理论也确实没有科学依据,”迄今为止,没有科学实验和科学证据证明张悟本的(方法)有效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社长袁钟说,判断它是否有效,不能靠一两个人的感觉,起码需要成千上万的样本调查才有说服力。

还有张悟本曾经的追随者站出来现身说法。据《新京报》报道,天津的李女士的丈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去年11月花了1800元请张悟本,在花了1000多元买钙粉、吃了绿豆等药方三个月后,丈夫的病情逐渐恶化、全身浮肿,不得不去医院治疗,花费超过1万元。

除张悟本和他的绿豆茄子理论之外,大多数养生类书籍和养生大师们都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红透半边天。自2007年开始,台湾商人吴清忠、身份存疑的中里巴人、中文系毕业的曲黎敏、后来在台湾锒铛入狱的林光常等人,已经纷纷登上养生舞台,写书、出碟、讲课、敛财。尽管《无毒一身轻》、《求医不如求己》、《从头到脚说健康》这类养生书籍被指漏洞百出,但并不妨碍它们登上各大网站、书店的畅销榜单。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教授指出,从社会学角度讲,人们倾向于选择相信他愿意相信的东西。吃绿豆、茄子和萝卜可以省钱,边吃饭边治病可以省事,人们本身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倒下之后

令很多”信徒“始料未及的是,张悟本突然倒掉了。

首先站出来质疑的并不是监管部门,而是媒体。今年5月中旬,人民日报旗下的《生命时报》刊发报道,对张悟本的履历和食疗理论提出质疑。该报调查显示,张悟本并非出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也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至于张悟本先后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的教育履历,也属造假。

舆论一片哗然。张悟本团队于5月26日紧急举行记者见面会,承认其履历的不实之处,但并不承认其食疗方法的荒谬,还请来30余位”信徒“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为其助威。来自天津的王允珠说:”质疑张悟本的,都说他在误导老百姓,一些肤浅的质疑批评,才真的是在误导!“

卫生部终于坐不住了,不仅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张悟本并非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师,还通过一大批医学专家指出张悟本的理论错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表示,正在调查此事,同时将加紧制订行业准入最低标准。

张悟本”坐堂“的资质也终于受到拷问。5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工商管理局对悟本堂进行突击检查。在此之前,对于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张悟本的非法行医之实,监管部门一直保持沉默。

官方机构频频露面,张悟本和他的团队开始慌了神,不再有几天前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的底气。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吴威和媒体总监肖肖的电话,自6月以后,要么无人接听,要么处于关机状态。

张悟本本人的表现也大失水准。一向口才好的张悟本在北京台录完节目后,被“经纪人”当场批评,“这是你所有录过的节目中表现最差的一次”,“有什么你就说什么,你那爷们儿的劲儿哪去了?”

足球评论员、节目主持人董路作为节目嘉宾,近距离对张悟本观察后发现,“他说话的气息、语调都不够平稳,表达也不够流利、顺畅,显然,其心理正处于剧烈或活动之中。”

张悟本最后一次在公共场合露面,是5月31日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面对面采访。

记者:有很多人说张悟本是神医,你怎么看?

张悟本:世界上哪有神医啊。咱们祖先都说过民以食为天,那么我们就要把食比作天,我只是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让百姓受益。第一没有神医,第二我也不是医。

记者:同时还有很多人说张悟本是个骗子,你怎么看?

张悟本: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比较反对的,为什么呢?很简单一个道理,我是骗子还敢在这坐着吗,哪个骗子敢在大街上坐着,但是你说有可能有些误解,这是可以理解的。咱们古训,古语有句话,美誉天下必棒满天下,很多伟人都是毁誉各占一半的。
张悟本上电视,还是贺雄飞给牵的线。

贺雄飞说,出事后,张悟本就躲在家里,很担心,身边有很多亲戚保护着,”现在的他就像是个孩子,很幼稚,最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他还向记者转述了一个场景:当央视的记者问到中医和食疗的区别时,张说,‘我不懂,你去问专家’,在问到有什么委屈时,张告诉记者,‘没事,为人民服务’。

神医不死?

如今,张悟本的多个身份已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他的理论也被众多学者所驳斥,但他的支持者们并没有就此消失。

直到今天,李玉玺还是很推崇张悟本,她觉得自己是张悟本的受益者,并且认为张悟本”还是做了很多正面的工作,希望媒体不要太过于绝对,要实事求是评价他。“

在张悟本受到媒体和卫生部专家批评之后,王贵玲还专程跑了一趟北京奥体中心,想看看悟本堂是否还存在。她称自己并不迷信张悟本这个人,但还是会按照他的方子吃,”我现在还是相信书上的内容,我觉得能用。像绿豆、黄芪这些又不贵,至少比药便宜多了。“
关于媒体报道的张悟本学历造假和文化公司包装炒作,王辉的说法是,”学历造假太常见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关于背后有文化公司炒作,我认为也是太正常了。市场经济,不做广告,不包装,可能吗?“

张悟本倒下了,”神医“产生的社会土壤并未就此消失。

像王贵玲一样”想把病调理好,不想拖累儿女“的中老年人,仍然要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根据北京市卫生局2009年的数据,北京一年的专家号约178万个,而渴望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的人数是1.2亿,如果你只是个平头百姓,要么像王贵玲一样早晨4点起床去挂号,要么花上千元去号贩子的手中买一个。挂上了号,等着王贵玲们的可能并不是妙手仁心,而是利润高达1300%的芦笋片。

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顽症之下,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和公共卫生疾病的增多,催生出大量有养生需求的民众。去年年底卫生部关于国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只占6.48%,也就是说100个人里还不到7个人能分辨健康信息的真伪。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看来,正是健康素养的缺乏,让张悟本的理论大行其道。”当你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张悟本们告诉你一加一等于五,你也会信。“

因此,多数人不能理解,现代医学并非全能,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彻底治愈,现代医学还会存在诊断不清楚、疗效不满意等等问题。加上本身弊端重重的医疗体系,他们宁愿相信”神医“。

”如果我们不能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来看待张悟本事件,立法严厉打击传播危害健康信息牟利的行为,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的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李悟本、王悟本还会前赴后继,不断涌现,“黄健始说。

现在看来,在张悟本神话中谋得利益的各色人等,似乎也无需付出太大的代价。

人民日报出版社卖出了200万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赚得满钵金,但至今没有为他们这个不合格产品给公众一个说法。
至于有着官方科研机构背景的中研健康之家,在这次风暴中并没有多大损伤,鄢良发愁的,只是”要不要继续和张悟本合作下去“。

而针对悟本堂和中研健康之家”食疗咨询“中出现的纠纷,北京市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不属于医疗纠纷,该局无能为力。
包装策划张悟本的团队,或许正在等待下一个机会。

神医速成课程
所谓的神医,并不是无私奉献的白求恩,张悟本一个号1800元,林海峰的安利推销员背景,只是其利益链中的一环,神医的成名自有其轨迹可循,首先要开坛讲课,其次是上电视,然后是挖掘相关产业,最终是卖产品。

STEP1 寻找合适的身份

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来讲,两种身份比较受到大众的欢迎,第一种是得到官方认同的身份,比如工人出身的张悟本,就傍上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为客座研究员;学中文出身的曲黎敏本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副教授,虽然是教古文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获得官方认同的身份,大多数”神医“只好退而求其次,给自己一个好的”出身“,比如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三代是太医等。

STEP2 开坛讲课

有了合适的官方身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以专家自居,向不明真相的人兜售自己所谓的理论。大部分的讲课平台多是实体的平台,比如张悟本就是利用社区的讲座推销自己。后来发展到网络上,吴清忠、中里巴人最开始就是在网络上吹嘘自己的养生理论,并被网友誉为”网民养生宝典“这一阶段是积累名气的阶段。

STEP3 电视亮相

有点小名气之后,张悟本们开始寻求上电视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不能最终成为”神医“,电视台非常关键。利用电视台的影响力,可以将神医们从小众推向大众,为更多人所熟知。张悟本的明星效应正是从北京电视台开始,在登上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后达到巅峰。

STEP4 出书立说

以上三个阶段,还属于前期铺垫阶段,都是为了这之后丰厚的回报。出书就是丰厚回报之一,特别是近年养生类书籍的热销,更是让”神医“和书商们赚得满钵金。

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零售价格35元,已经卖出200万册以上,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张悟本的团队原本打算卖到1000万册;而《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书籍的销量,据称已经达到1000万册。

STEP5 出堂问诊
张悟本们的”大师“、”神医“身份基本可以确立,开始应粉丝们的要求出堂问诊,”悬壶济世“,神医的出诊费一般都不便宜,张悟本的普通号是188元,已经排到猴年马月去了,特需号是1800元,也排到1年之后。也有不问诊的,比如曲黎敏,但他们会到处走穴讲课,一次出场费能达到5万元以上。

STEP6 贩卖产品
这个阶段的神医一般都很忙,没空给更多的人看诊了,于是神医推荐的产品就开始出马了。张悟本不只是推销便宜的绿豆、茄子,还有一盒几百块的钙粉。更贵的还在后面,张悟本指导的为期10天的康复训练营收费1万。还有干脆自己开起淘宝店的”圣手医师“杨奕,她淘宝店中的砭石产品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曲黎敏,通俗还是庸俗


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被批为“强奸”孔子一样,被称为“中医养生界于丹”的曲黎敏亦不断遭受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在互联网上,骂声与“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战。

特约记者_刘江 北京报道

曲黎敏
江湖别号:“文化养生专家”、 “中医养生界的于丹”

治病理论:“中年当中无色鬼”、“人体比大脑更聪明”、“肺癌患者=完美主义者”、“露脐装”终会害了女性、十二时辰养生法等等。

畅销著作:《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

有消息说,她的4月新作《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爆出200万元的“天价稿酬”,她的一场讲座已涨到5万元。

也有人说,她的讲座创下《名家论坛》栏目收视率新高,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销售量高达70万册,她的粉丝团数量庞大得惊人,上到7旬老人下到年轻网友,纷纷按照她的讲授开始了自己的养生保健:上班的路上拍心包经,每天早晨搓脚心和脚后跟……

在电视里,有点发福的她说,“人体比大脑更聪明”,“男人有胃病,要么受上司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养生观点,在电视外面,早已准备好纸和笔的“曲迷”,赶紧记录在案。

在医院,如果医生的判断与“曲老师”的相左,“曲迷”们会理直气壮地抗议,“曲老师在电视上说的,错不了!”

在一场又一场的养生造神运动中,与张悟本一样,看似出身科班的曲黎敏,被塑造成了“文化养生专家”、“中医养生界的于丹”,掀起中医养生热潮的重量级人物。

在张悟本出事后,习惯了在电视里聆听“曲老师”教诲的“曲迷”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养生导师不见了;而北京一干记者也发现,想采访曲黎敏,已经不可能了。

亲近她的人说,近期比较敏感,她拒绝了任何媒体的采访。

寻找曲黎敏

从青岛到河北再辗转到北京。

陈浩(化名)风尘仆仆地带着弟弟和母亲进京,只为寻找曲黎敏。20岁的弟弟,得甲亢后因医院超量用药,病情加重,只能卧床在家。这些年,四处求医的陈浩,在看了《名家论坛》之后,相信曲老师能治愈弟弟的病。

虽然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但是陈浩还是苦学曲黎敏推崇的《黄帝内经》。而那本已经销售了70万册的图书《从头到脚说健康》,早已被陈浩熟读。在书的扉页,这样写着: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

当陈浩带着弟弟和母亲,赶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时,发现在学校,根本找不到曲。有学生告诉他说,曲老师每周只到学校两次,今天不在。

正对校门的右侧,即是国医堂,那里集聚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众多名专家。陈浩想当然地去那里。他说,我要挂曲大夫的号。但是,他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曲黎敏这个大夫。

不死心的陈浩,重新回到学校,多方打听后才得知,曲黎敏不是医生,更没有行医资格。

6月3日,当记者与陈浩一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寻访曲黎敏时,发现与曲在大众中不可替代的“专家”位置相比,校园里却充满着对她的质疑声。

2008年,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火遍全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文法学院三年级学生王羽(化名)发现,学校门口的盗版书同样风行。学校老师的书这么火爆,让他好奇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王羽花了8元钱买了一本,翻了几页便看不下去了。“好多错误,没法看。”自此,他再没买过中医养生类的畅销书。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论坛上,有学生指出北中医应该有足够的心胸来接受曲老师,尽管她在北中医并不受重视。记者在这个论坛上注意到,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因为听了曲黎敏的电视讲座,才下决心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在学校,一名高年级学生,向记者总结了一个规律:刚入校的新生里会有些“曲迷”,但年级越高相信她的人越少。

在大二时选修过曲黎敏《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的大四女生谢岷(化名)说,她口才好,讲《诗经》等文化内容还是不错的,故事性很强。而其他的尤其是医学的,该女生直言“很垃圾”。“能感觉出来她在课堂上想讲医,但太不专业了。文化是可以随便讲的,但医学是不可以的。况且我们学校的好老师那么多。”

曲黎敏是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系的老师。在记者采访中,当学院办公室一位女老师说“曲黎敏是教医古文的”时,另一位男老师立马纠正道:应该说她是教古文的,跟医无关,“曲在学校所教课程均与临床无关,谁让她讲《黄帝内经》啊?她讲不了!”他甚至表示,曲黎敏在外面讲什么都是她的个人行为,与学院无关。

中医养生界的于丹?

不屑与学校老师相比,曲黎敏的出名,主要是因她深入浅出地讲《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知识。

曲被认为是掀起近年来养生热的重量级人物。2006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中医与传统文化》,第一次上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讲坛》讲《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便创下该栏目收视率最高的纪录。至今,她已出过《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十多本书,更是电视荧屏上的红人,露脸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等。

“这归功于她的深入浅出,善用比喻”。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黄小姐,因偶然中听到曲黎敏的讲座,而成为一名“曲迷”。她说,中医总是感觉太神秘太复杂了,充满了听不懂的术语,而曲黎敏就有本事,让我一听就懂。比如 “肾”在西医就是个器官,但在中医中却是个十分难理解的概念,她用“煤气罐、储蓄罐”一比喻,一下就听明白了。

凭借这点,她被类比为“中医养生界的于丹”。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把曲黎敏放在了与于丹齐名的高度,并下了这样的判断:“如果说于丹最大的贡献是把《论语》送到了百姓的家中,那么,曲黎敏最大的智慧就是让百姓把中医养生融入了血脉。”
一位多次采访过曲黎敏的记者认为,曲与张悟本没有可比性。对中医文化来讲,曲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她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并对此产生了兴趣,说她是“中医界的于丹”并不过分。在她看来,曲是真实的、有底线的,这或许也正是她能从2007年一直火到今天的原因。

口水战

不过,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被批为“强奸”孔子一样,曲亦不断遭受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在互联网上,骂声与“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战。

而张悟本事件,更是将曲黎敏卷入了新一轮中医养生争论之中。

记者采访发现,“无临床经验”是曲黎敏面临最大的质疑,这也让陈浩陷入“信不信她”的困惑:中医养生明星,大学教授,但不是医生?

事实上,和陈浩一样,“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的身份,是众媒体及普通公众对其资质认同的重要原因。不过,记者调查发现,1987年,曲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开始在该校任教医古文。“副教授”的职称同样与专业医学及临床无关。

与曲黎敏同一办公室的黄作政老师称,医古文主要教学生学习运用古文知识,帮助阅读医学经典著作。2000年,曲在该校读了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中医文化研究方向的在职研究生,2003年研究生毕业。她在该校主要教“大学语文”、“医古文”、“传统文化与中医”等课。

即便走出北京中医药大学,伴随着曲黎敏的出名,外界对她的质疑同样不断,甚至出现《从头到脚有毛病—— 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等挑刺的书。在北京开两会时,一个小伙子找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这个小伙子有个非常漂亮的女友,眼睛水汪汪的,脸也很红,但按照《从头到脚说健康》上所写的,这是肾虚并且虚阳上浮,这样的女子容易流产,生不出孩子。三代单传的他因此耿耿于怀。

王旭东听完后,特地买了一本书,发现书中对中医说法的曲解严重。“居然把女孩子脸红说成虚阳上浮,什么是虚阳上浮?中医里就是指阳气即将离绝,那是人死之前回光返照的表现!”王旭东说。

《把健康彻底说清楚》是曲黎敏今年的新作,该系列或是她最后的养生书籍。黄色的扉页用红字写道: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为您彻底解说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质疑道,人体是个动态的过程,哪怕你说清楚了此时的,也未必说得清楚彼时的,“彻底”是说不清楚的。在新书发布会上,曲亦坦言,“这本书的题目太吓人了”。但这个书名还是出来了,并位居养生类书籍排行榜前列。

书中写到:“男人跟女人相比少了一道出气系统,女人有月经”。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原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妇科专家尤昭玲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倒是有观点认为女人的生理结构更易得病。

通俗还是庸俗?

“偶尔看到她在上面讲,没听几分钟就好多错误,气得我赶紧换台。”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有次听到曲黎敏把心比作“发动机”,感觉她不是在宣传中医而是在毁掉中医。“在中医理论中,宗气才是人体运行的关键。”
“做科普需要通俗,但通俗不等于庸俗!”他颇气愤地表示,专家看病是越看越小心。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不能马上看病,而每个人在开始看病时,都会遇到与所学内容相左的情况。“中医经典理论很多时候,只是个模型,虚实、气血、经络都是会变化的,更何况还有个体差异。”

由于曲黎敏拒绝采访,记者无法了解曲对此的看法。而她的出版人、磨铁图书公司总裁沈浩波在电话中,向记者反问:难道研究历史的人要再回到过去再活一遍?“曲从未说过自己是个医生,一直都是个中医文化传播者,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于曲,一个经常被媒体提及的评价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在《健康报》上点名批评她。高思华说,“她对中医学的热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希望她能够在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面发挥其业务专长。但我更赞同有些专家提出的,应该让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药专家,来进行中医药知识的讲座。”

虽然高思华的批评言犹在耳,但是,在曲黎敏新作中,依旧出现大量的临床治疗知识:“治疗大肠疾病只要治疗大肠‘津’的功能就行了”、“心理疾病要先治疗身体”、“凡是口腔经常溃疡的人,一定是血不足”等内容,亦经常出现“病人”字眼。而像陈浩一样,把治愈疾病的希望放在她身上的“曲迷们”,在百度曲黎敏贴吧、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里,还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曲黎敏的联系方式,甚至把自己的病症贴上,期待他们的养生偶像能看到,并回复。

然而,对于陈浩们来说,或许这个已经成为难以实现的梦想。

一个信息表明,曲黎敏打算退出中医养生界,静心写小说。在新书发布会上,她留下一句话,“任何东西不能太热,太热就蕴藏了风险。”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16
台湾养生怪相





台北有些庙宇可以抽要签,甚至可以帮助治病。 摄影  孙海

在注重养生的台湾,究竟有多少偏方或另类疗法呢?实在很难估算出来,反正,总是有许多人老是循环在这种骗局中,不管被骗多少次,下回发现新人新药方时,一定再度蜂拥而上,永远都会有惊喜的初体验。

特约记者_ 林瑞珠 台北报道

在台湾看病,医生都会问一句:“你有在吃别的药吗?”十之八九患者都吃一大堆各种偏方。

“富人怕盗,穷人怕病”,这是医药不均衡、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照理说,台湾全民健保做得十分彻底,每个人都有还算公平的就医机会,应该可以杜绝许多医疗弊端才对。实则不然,许多台湾人还是喜欢四处寻求偏方,甚至密医。

在这种商机刺激下,我们经常可以从亲朋好友或媒体中,得到许多“高人”、“大师”的讯息,这些人在高谈阔论时,攀亲带故地将医疗搭上信仰与心灵,变成灵疗。只要他们能将复杂的哲理简单化,艰深的医理通俗化,让老妪能解,就一定能让信徒掏出大把钞票拜倒在地,来买他所加持或推销的产品以及昂贵的课程。

有趣的是,这些高人中总是能够不定期地推陈出新,因为通常一段时间之后,有信徒就会提出质疑,此时“谣言”满天飞,主事者甚至因此锒铛入狱,留下一些被骗财甚至被骗色的信徒。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在“排毒教父”林光常被判刑两年六个月之时,命理专家陈怡魁因秘密行医而被收押。

医药加上宗教信仰所产生的玄虚,真的最具卖相,与其说那些人以养生骗财,不如说他们贩卖恐惧。而骗子聪明之处,在于了解人性,抓住了一般人贪生怕死、好逸恶劳,希望能够不劳而获得趋吉避凶的心态。

林光常已被遗忘

2002年10月,《无毒一身轻》瞬间销售爆量,接下来四年,一直在销售排行榜,立于不败之地。这本书的作者林光常,打着医学博士的名义到各处演讲卖书,声名大起。

林光常所提倡的“排毒”理论强调要以喝好水、吃排毒餐、运动、睡眠等方式,来排除体内的毒素。乍听之下不无道理,其实都是在为他的产品作准备。靠着这个理论,他游走中国大陆、新加坡、美国,营销他的书及排毒餐、元气水,在短短六年内,狂赚9亿元台币。

后来,有媒体曝光林光常的学历来自登记在30平方米大楼中的美国环球大学,该校校长萨马达米疑欠税早已搬走,这样的学历当然不被台湾及美国采认。医学界则认为他的排毒理论完全不科学,但他在大陆提倡红薯的好处之后,竟然引起长沙市红薯价格狂涨,而他的“牛奶有害论”,更被医学专家所驳斥。

压垮林光常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他的信徒。

2007年,身染癌症的吕育娴,在读了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之后,放弃化疗,花了台币20万元买林光常的排毒食品,结果癌细胞不减反增,最后延误就医,病情恶化,因此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上,她拿出电话簿控诉,里面的联系人都跟她一样是林光常排毒餐的受害者。2008年,林光常被判刑两年六个月,目前还在上诉中,被台湾当局限制出境,著作下架,并停止任何营利活动。

有意思的是,短短两年,台湾人几乎把林光常给忘了,他的博客点击率每日难得超过十次。

算命兼开药的陈怡魁

和林光常差不多同期被曝光的陈怡魁,引起更多台湾人的瞩目,因为年过七旬的他,在命理界的名气已经红了数十年,算命兼开药单,月入300万台币,并有二十多本著作,宣称可以治疗人缘不好、失恋、找工作等等,据说“救人无数”,包括许多知名的政商界人物。

陈怡魁之所以声名大噪,乃因他突破一般命理师非贫即伤的印象。他自称台大毕业,并在国外取得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北医学院、政治大学、淡将大学,是第一位受邀在国际医学机构“美国海军第二研究所”指导中医针灸的华籍权威大师。
他在台北闹市区开设的“森林森服务中心”,实则为一家命相馆,藏身在旧大楼里,没有明显招牌,但经由口口相传来问事的民众大排长龙,不事先预约,一定白跑一趟。

上门求助者五花八门,事业、感情为大宗,更有一些重症患者来求医,他都宣称有办法改善,只要开出食物及药物,回家规定时辰服用,就能转运。例如,他对一名刚失恋的人说:你只要多吃蛇肉,就可以增加异性缘,从此对方就再也离不开你。结果根本没有成功,也有癌症病人因信了他的话而延误就医。

警方来到他的“森林森服务中心”逮捕他时,还揶揄地叫了他一声“陈博士”,他反倒说:“唛啦,唛叫我博士,我只有小学毕业啦!”(不要啦,不要叫我陈博士,我只有小学毕业啦!)

到庙里抽张药签抓药

究竟台湾有多少偏方或另类疗法呢?实在很难估算出来,反正,总是有许多人老是循环在这种骗局中,不管被骗多少次,下回发现新人新药方时,一定再度蜂拥而上,永远都会有惊喜的初体验。

过去有哪些偏方特别奇怪?就记者所及,有生吞刚出生的幼鼠,据说可以治癌。这个恐怖,但未必是最恶心的。

后来有阵子很流行尿疗法,笔者当时任职的公司部门不过十来人,就有两人天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自己当天解出的第一泡尿。
至于灵疗,更是不胜枚举,灵魂本来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有人说你的灵体有问题,更是不痛不养,但是令人心生恐惧,就这个恐惧,足以让许多人一口气掏出大把钞票来治“病”。

有些台湾的庙宇还有很特殊的“药签”,就是信徒生病了,到庙里抽一张处方签,再到药房去配药,其中以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最为闻名。

保安宫的药签已经有260多年历史,在“唐山过台湾”的年代,医药不发达,凡事求神问卜,生病亦不例外,这座供奉医神保安大帝的庙宇,就成了台北第一座“综合医院”,主神“保生大帝”管各种内外科,右厢供奉注生娘娘和十二婆姐,主司求子与庇佑小孩平安长大,后殿供奉神农大帝,除了庇佑五谷丰收之外,也保健康平安。

庙方为了用药安全,十余年前还特地将药签送到北京,聘请中国医药大学教授鲁兆麟以科学角度编注,查明每一支药签处方的出处、功效及主治病症,并依内、外、小儿分类,耗时年余整理成册。

能量水流行
台湾流行过的养生食品就像密医被淘汰的速度一样,快速且不计其数。

最近几年以水为主题的特别多,这个与人生命关系最密切的三大物质之一,也被大肆炒作与健康有关,能量水、离子水、深沈海洋水,种类太多,尤其号称被大师加持过的,小小一桶便值万元钞票。

例如天天出现在有线电视频道,以“心海罗盘”节目引发风潮的“叶教授”,于2003年开始卖灵泉,却被质疑是普通矿泉水,并被影射与当时的台东县议长有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的可能性。

前阵子,号称能量水之父的“张医师”,突然暴毙,他卖的水一桶上万,并自称是水质专家,曾在台电附设的医院当医生,随着台电工程人员上山下海研究水质,发现全台湾水质最好的地方是观龙谷的泉水,可以治重症,结果,他自己竟然死于心肌梗塞。
其实他根本不是医生,更非水质专家,他的道场是国有财产局的地,因未付租金而被告上法庭。




为什么要指责张悟本?

防病知识的普及,早就成了医院职能的一部分。毕竟防病是人的一种本能。主流医学界如果在这方面不称职,只知道从药厂挣回扣,当然就得出张悟本了。

文/薛涌

著名评论家,著有《直话直说的政治》、《中国文化的边界》、(仇富)和《怎样做大国》等。

我本不知道张悟本这个人。看媒体最近声讨张悟本,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看了一下他的“事迹”。看完之后,大呼“佩服”,真是人才难得!

想想看,一个大学考不上、下岗13年的纺织工人,居然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中成为民间“国医”,创造的利润以千万甚至亿计。如果人人都是张悟本,我们还用操心中国的经济不起飞吗?还用操心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吗?
有人说他行骗。真的吗?我看来看去,他行骗最大的证据,也许就是自称出身中医世家等等,事实上他是出自纺织工人世家。这比起学术界的抄袭、造假来,似乎还是个小节吧?抄袭造假管不过来,为什么要和张悟本为难?你敢担保揭穿他的医学专家们自己的论文没有抄袭?

其他的呢?他不过是让大家吃绿豆、茄子和白萝卜等。多吃些这种东西有坏处吗?绿豆至少蛋白质丰富。如果能从绿豆中汲取蛋白质,替代肉食,这对健康不是很有好处吗?他自称能治近百种疑难杂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肝癌、肾癌……甚至说癌一点都不可怕,是让医生宣传得神乎其神。你说这是行骗。但是,如果他真心这么相信自己的“医术”,那还叫行骗吗?
最近读哈佛心理学家Ellen J. Langer的著作。她自称并非要挑战医生,但是,她自己的祖母就是被号称能治这治那的医生误诊而死的。这种事情司空见惯。我国内有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讲起里面的事情,比张悟本可怕多了。另一则评论指出,张悟本让人吃生泥鳅,导致许多人住院。这究竟是泥鳅根本不能生吃,还是吃的时候不卫生,或者环境污染太重、使水产品变得危险?我不得而知。但是,比起听信医生的话种疫苗而出事,张悟本又能危险到哪里去?

我北京的亲友曾带四岁的女儿去医院,医生顺手就开了方子。到药房拿了药,两夫妻吓一跳:满满一篮子,如同买菜一样。小小的孩子,就一点头痛脑热,你是把这些药按照医生的话一股脑都喂下去,还是照着张悟本的书给孩子喝点绿豆汤?咱们先不说哪个更科学,你自己想想哪个对孩子更安全?我当然不信张悟本能治癌症。但有几家医院能治呢?你是否有足够的保险、花得起那个钱?如果信了他,生活乐观点,至少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活得更有信心、更幸福些吧?Ellen J. Langer的一系列心理实验揭示出,心理上的信心,对生理功能确实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这在老年人中特别明显。

张悟本能说会道。他确实告诉了我们很多。第一,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医院的公信度太低。听医生的话可能会让你破产,甚至可能很危险。更糟的是,许多人根本没有去医院的可能。相对来说,张悟本还可靠些,也可能些,毕竟一本书就十几块钱。第二,几年前,湖南一位医生因为给人们讲防病的知识,影响了医院“治病”的经济效益,被院领导打残废了。他因此感动了中国。但对凶手的惩办、对他的补偿,似乎不了了之。

我在美国难得到医院去。去年去检查身体,医生查不出毛病,给我上了一堂饮食课,并给了我统一印刷好的饮食指南。在许多医疗诊所的网站上,就有这种饮食知识的介绍。医生是靠你得病赚钱谋生。但是,他们总告诉你(至少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此):没事别老跑医院,大部分健康问题,是吃喝等生活习惯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你加入健身房,美国的保险公司会给你回扣的原因。防病知识的普及,早就成了医院职能的一部分。毕竟防病是人的一种本能。主流医学界如果在这方面不称职,只知道从药厂挣回扣,当然就得出张悟本了。

我并不相信张悟本的“医术”,也很希望许多人站出来,令人信服地指出他的理论是如何不科学,用自由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一面倒的声讨,甚至要对之封杀、惩罚,则大可不必。有那么多人相信他,自然有那么多人的道理。毕竟,人是心理的动物。当社会的许多基本服务缺失、造成心理真空时,就需要有某种东西来填补。当过工人,卖过小商品,卖过“安利”,卖过钙片的张悟本,在社会底层的摸爬滚打中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很难否认,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据说他所受的最高教育,不过是在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了一个函授班。但我如果在北大教书,我就会把他请来,给学生们讲讲怎么把握社会的心理脉搏,怎么和人进行沟通,怎么通过沟通而成功。我对这种毫无条件的小人物在求生本能的驱动下发挥出来的聪明才智就是由衷地佩服。我想的更多的是:如果他有机会读哈佛商学院,又会是如何?在民工、下岗工人中潜藏着多少这样的人才?不去开发这样的人才资源、无法把他们的精力引向正路,这对中国是多么大的损失?

食疗需要扶正祛邪

在医学实践的混乱状态下,没有科学的养生指导,市场上就会产生养生空白,而胡编乱造的伪养生学就会甚嚣尘上,迎合大众需要食疗养生的心态。

寻正

外科学硕士,卫生管理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希波克拉底说,“食当为药,药亦为食”。人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各国文化与医学文献中都有大量的关于食物食疗的论述。《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穀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疾病过程就涉及一个扶正祛邪的动态关系,希波克拉底也以“过则违天”传达食物的平衡原则。

国人爱养生,“民以食为天”,那是一种自然情怀,希波克拉底说,“爱医术者热爱人性”,爱养生,是永远值得鼓励与倡导的。养生是一门学问,并不仅仅局限于营养学,它涉及现代医学的各个方面。遗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养生学常常因为其跨学科性质而缺乏系统研究与提倡,成为不学乏术者胡编乱造的天堂。

在社会需求层次上,我们对养生与医疗有着动态需求,就如同人的体表与肠道一样,总是有微生物的生长,如果是正常的细菌生长,我们就健康,如果是致病菌过度繁殖,我们就会生病。在医学实践的混乱状态下,没有科学的养生指导,市场上就会产生养生空白,而胡编乱造的伪养生学就会甚嚣尘上,迎合大众需要食疗养生的心态。

由于传统与政治的原因,中国的医疗体系趋向内收,几乎全面缺乏宣传正确的养生观念的能力与行动。正菌不存,邪菌生长,中国民众识破了一个胡万林,又来一个林光常,林光常热过之后,大家再狂炒张悟本,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张悟本之后,又会是哪一位养生神仙登场呢?

我在《南都周刊》质疑张悟本的胡编乱造,该文被许多网络媒体转载,不少人以为我针对张悟本是一味否定,实际上不是,张悟本是一个社会现象,他有他的高明之处。张悟本的高明之处当然不在于他的炒作与作秀,而是他的确为某些患者带来了福利与健康,他与医生相比,或许并不算太坏的选择。

以张悟本热衷于治疗的高血压为例,高血压早期应当首选食疗,自从美国自1990年代开始研究食疗对高血压的作用以来,不断地有证据表明饮食、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足以控制高血压及其发展,因此,现在权威机构都把食疗当作首选的高血压治疗方式。但很不幸,你如果在中国就医,医生发现你有高血压之后,他们大多热衷于给你降血压,或者给你食疗上的建议也仅仅是泛泛而谈,让你无所适从,达不到食疗的理想效果。他们关于营养的知识甚至不如张悟本,很多医生给病人的建议就直接照抄张悟本的绿豆萝卜茄子。正道不倡,邪必盛焉。

许多的营养性疾病,比如主要营养成分缺乏造成的营养不良、佝偻病、坏血病、脚气病、夜盲症等等疾病都必须通过改善营养——食疗来治疗,药物即食物。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态肥胖、关节炎、痛风这些慢性疾病中,食疗也构成必不可少的预防与治疗手段。在急性或者慢性疾病导致内脏器官比如肝肾脏器功能严重退化受损时,食疗或者说适当的营养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它们的功能消耗,是患者效益最大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不能随便地否认食疗的临床效果。

针对营养缺乏性疾病的食疗不会有争议,也因为它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医生也不会随便犯错,因此没有必要细述。大众需要明白的是很多慢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是食疗,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肥胖。在这些疾病上,中国医生医术医德都无法令人完全信任,滥用药物比较普遍。中国民众应当警惕医生,食疗不能一味否认。

针对高血压,你需要限钠(即限盐)、限热、高钾、高钙、高镁、高蛋白与高纤维。跟其它健康饮食一样,你需要限制饱和性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在高血压饮食的基础上,你还需要常规地锻炼,保持身体活性。如果你超重,那么你需要减少总热量,最终达到减少与控制体重的目的。

幸运的是,这些慢性疾病的食疗方式都非常类似,如果你掌握了高血压饮食,稍加变通,就是其它慢性病的食疗方案了。高血脂及有潜在心血管风险或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更加严格地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与体重;在糖尿病患者,侧重点倾向于总热量、糖类与碳水化合物的控制;肥胖患者,强调控制总热量与适量运动;最后关节炎患者则强调适量运动对关节的好处,而如果是痛风,则要减少含嘌呤类的食物的摄入。在此基础上,还要减少风险增加性行为,比如抽烟与喝酒。

食疗如果使用适当,许多慢性疾病可以无药而愈,当然,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并非人人都可以靠食疗成功地控制与治疗其疾病的,患者在食疗失败之时,需要进一步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

在我前面引述的《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阐述的原则中就明确了一点,食物讲究中庸之道,过则伤正,过则违天,各种食物,各司其职,各有其优点缺点,你搭配着吃,就是食疗之道。判断养生学真伪的金标准是神奇食品,如果一个食疗者刻意鼓吹某种食品,某种食用方式,某种特效方案,那么,你可以明确地说这个人是个骗子。




洪昭光:健康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中国人这么多,少数人做(健康科普)不行,必须有大量的人真正做科普,这样使公众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精神,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如果公众没有这些,看病难,又那么贵,哪个方法简单,他自然很容易就跟随了。

南都周刊记者_ 石宴瑜

洪昭光

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7—1992年任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被聘为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组织“相约健康社区行”首席健康专家。

从1993年开始,洪昭光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健康知识的科普工作,在全国讲演上千场,他创编的朗朗上口的健康格言广为流传,以其健康新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登上健康快车》、《健康忠告》、《健康快乐一百岁》等10余本科普健康书籍,总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各种相关手抄本千万册。

健康养生不能戏说,得正说

南都周刊:你怎么看现在到处活跃的养生专家现象?

洪昭光: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背后有利益集团操控。造成这些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卫生保健和做健康科普教育入门的门槛太低,监管不力;另一个舆论的监控也不得力,法律处罚没跟上。按说做健康养生不能戏说,得正说,健康和生命是很严肃的事情,必须要有科学性,必须对社会很负责,不能随便信口开河。

南都周刊:有人评论说这类养生专家来自草根,能成功是因为击中了老百姓的心理。是否这些“专家”的受欢迎折射了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洪昭光: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渴望健康,但是到医院很麻烦,又很贵,百姓就希望一种很简单的办法能得到健康,他们有这个需求。一看,哎哟,喝点绿豆、吃点长茄子、白萝卜就行了,揉揉这,揉揉那儿的穴位,糖尿病告别啦,冠心病告别啦,老百姓太愿意啦!甭排队、甭挂号,自己一揉一捏——那就很容易上当。

其实归根到底,百姓的健康素养低,这也是一个原因。卫生部去年12月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中国百姓当中有健康素养的才占6.48%,93%以上的人没有健康素养,根本不知道如何用科学的办法去鉴别(养生悖论),所以过去什么甩手疗法、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红茶菌疗法,就有人信。

南都周刊:对于普通人来说,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建立健康素养?

洪昭光:必须是政府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知识,因为百姓必须有一种渠道来获得健康的素养,以及用这些知识改善自己的健康,这叫健康素养。

没有基本的健康素养就很容易盲从,这世界上哪有能治百病的?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会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百姓无知怎么办呢?那就通过国家开展公众的健康教育。
南都周刊:让百姓建立健康素养是谁的责任?

洪昭光:这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百姓科学素养太低,参与健康的渴望又高。你告诉他吃点泥鳅就好了,这里按摩按摩,那里捏捏耳朵,糖尿病就好了,医院看病多复杂啊,看病花多少钱啊!喝点绿豆汤就好了,那多简单!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要是这个能(治)好,国家开医院干嘛呀?为什么还弄化验X光机器、心电图、透析、CT机器?

南都周刊:会不会像你这样有专业医学背景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愿意到基层传播健康观念的太少了呢?

洪昭光:这是应该让国家政府决策的。中国人这么多,少数人做(健康科普)不行,必须有大量的人真正做科普,这样使公众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精神,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如果公众没有这些,看病难,又那么贵,哪个方法简单,他自然很容易就跟随了。

现在的政策是费用都花在医疗上,没有花在预防上,其实更应该花在预防上而不是医疗上,医疗代价太大,效果还不好。我们国家在预防上的投入太少,也不重视。

1元的保健投入可以节省医疗费8块5毛9,还能节省重症抢救费大约一百块钱,预防是性价比最好的办法,病人少受罪,儿女少受累,但是现在重视的很少,基本上都是花在医疗上面,尤其是晚期医疗上面,晚期医疗花钱很多还效果不好。

南都周刊:流行的养生专家能吸引人也是因为他们讲得有趣,但很多真正的专家讲座却有点沉闷,这是不是健康科普要解决的问题?

洪昭光:做好科普绝对不是容易的事,你必须得高科技傻瓜化,新观念本土化,大专家平民化。好多医学理论特别深奥特别复杂,术语很多,一讲起来一天1200卡路里,300毫克胆固醇,饱和脂肪酸8%,这卡路里,饱和不饱和,你搞那么多术语根本没人懂。

我就说“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七八分饱,营养正好,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一讲老百姓能听得懂。

三招 鉴别养生书籍

南都周刊:食疗养生在民间还是很有基础的,像在广州,很多老百姓都懂得凉性热性食物如何搭配调理,所以有些专家提倡的食疗方是不是也有道理呢?

洪昭光:食疗固然好,但食疗也是因人而异的。中医看病还望闻问切呢,一个黄豆一个白萝卜一个茄子什么病都能治?中医也不是这么看病的。没有一个东西是大家都管用的,而且各种病都管用!这些根本就不值得一驳,但是很多人就信。不管南方北方,百姓越愚昧就越有市场。

南都周刊:你的养生原则是什么?

洪昭光:养生有个原则就是不必刻意,不要随意,但是要注意。好多老百姓冰箱上都贴着食物营养成分表,每天用天平称多少克,哎呀,太精细了,完全没有必要。膳食根本不用计算每天吃多少毫克胆固醇,那哪儿算得了。

但不能随意——既然不用这样,那我就每天胡吃,那也不行。需要注意,注意什么都吃一点,鸡蛋也吃,肥肉也吃,因为人需要全面的营养。没有一种食物能够有全面的营养,没有一种食物能够满足一日全部的需要。所以粗粮、细粮、甜的、咸的、干的、稀的、荤的、素的啊,什么都吃,你非得用多少卡路里,多少毫克,真是做不到。

南都周刊:市面上养生书籍也很多,怎么辨别哪些是悖论,哪些是值得信任的书?

洪昭光:现在养生书一年出好几万本,我们听的悖论很多,多数互相矛盾,一般老百姓怎么鉴别呢?有三条。

第一条,这个作者是不是专业人员,不是专业就不是内行。他讲营养,他是不是专门从事营养科学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呢,如果他是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或者是医学科系营养研究所,他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专业人员,那就可信。像原来那个林光常,学的是电机,卖的是吸尘器,他也讲营养?

无数怪论怎么鉴别?作者必须专业,专家,一线的。

第二,最好是专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一定的学术修养和可信度。比如他又是营养学的教授、又是博导,又是中国营养学会的理事,那这样就更可信了。不光专业,还得是专业里有一定名望的专家。

第三,专家也不是句句话都是真理,看这个专家讲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科学根据,有没有动物实验啊,有没有临床观察,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

就这三条看,林光常不是专业的,张悟本更不是专业的。你说绿豆好,行啊,观察几百个病例,分成对照组,一组吃一组不吃,有什么东西做指标,观察多长时间,得出什么结果,他什么都没有。我们就说,真正(讲)养生必须(得有)入门的一个门槛;第二,还得有人监管。第三还得有社会责任,要负法律责任,林光常在台湾就被抓起来了,他卖那个排毒汤让患癌症的人没吃好,最后死了,所以人家就告他。养生讲的是健康和生命,是教育不是娱乐,有人把它当娱乐来做,娱乐就可以戏说,教育不能戏说。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6-16
张悟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张悟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从2000年的胡万林,到2010年的张悟本,十年间,随着中国养生需求的急速膨胀,在华人社会里,一个又一个神医层出不穷。他们出书立传,上节目开讲坛,乃至卖药卖保健品,影响力非凡。其中一些极致者,甚至祭出绝症妙方,或声言包医百病,终因非法行医等罪名被起诉,囫囵狱中。

主笔_ 炫风 实习生_张燕 杨胤 整理

胡万林

江湖别号:胡大师

治病理论:芒硝治百病

人生百病皆因水,病了的人就该用芒硝强行“脱水”。芒硝在中医上用作强泻剂,常人用量不超过10克,而胡万林则大把加用,自诩可治癌症、肝病等,导致多人死亡。2000年9月30日,胡万林因犯有非法行医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林光常

江湖别号:台湾“排毒教父”、“红薯王子”

治病理论:“生吃”、“不喝煮开的水”、 “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
畅销著作:《无毒一身轻》、《排毒餐》

林光常来自台湾,自称是多个国际医疗机构的领袖人物,凭借着《无毒一身轻》等书,在大陆掀起了一阵养生饮食热。在书中,他宣称“血癌不可做化疗、放疗,不然会误诊”等观点,积极推广各种商业产品,讹称产品具有治疗乳癌、肝癌、净化血液、增加纤维质及排出宿便以大量排毒,可使肿瘤缩小等疗效,使不知情的大众陷入错误而购买。2008年,他因为涉及无证治疗,在台湾被判刑两年半,目前还在上诉之中。






刘弘章

江湖别号:刘太医

治病理论:“癌症就是个血包,就像是痔疮,先喝牛蹄筋汤把癌块包住,就能够控制住,然后再用祖传‘控岩散’根治。”
畅销著作:《刘太医谈养生》、《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

声称自己是“联合国科学与医学双博士”的刘弘章,瞄上了癌症这一市场。2005年,他自称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是中国唯一的瘤科世家,有治疗癌症的祖传秘方,“癌症就是个血包,就像是痔疮,先喝牛蹄筋汤把癌块包住,就能够控制住,然后再用祖传‘控岩散’根治。”不过,想获得这些秘方的代价是:牛蹄筋汤得用他家专门改造过的锅,一口锅500元,喝上3个月后,再来买动辄上千元一瓶的各种祖传散。

2008年11月14日,刘弘章及其妻子赵秀敏被刑事拘留,但至今还未宣判,因为对刘太医的行为在法律上难以定罪。





李培刚
治病理论:不用开刀不用吃药,只用他的双手,就可以达到消炎、祛痛、肌肉增长还有恢复功能的目的。

从通过央视《面对面》栏目一夜蹿红、名满天下,到央视网站悄然删除了《李培刚:突破与创新》节目视频,只有短短7天。不开刀、不开药,仅凭一双手就能让偏瘫、瘫痪患者下地行走的李培刚神话,经过公众铺天盖地的全方位质疑和调查后,以李培刚销声匿迹告一段落。李培刚自称“中国医师协会主任医师”,遭该协会否认;声称是“中国男篮国家队队医顾问”,确有相关证书,但男篮称只是临时请其按摩;据称是“唐山市第二医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记者调查发现该研究所并不存在。








林海峰
治病理论:断食可恢复其分泌机能,以发挥自然疗能,治愈疾病。

畅销著作:《断食排毒养生法》、《健康一生》

在自我介绍里,林海峰称自己为东南亚著名的演讲激励大师、“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其理论相当驳杂,包括净食排毒、心灵释放等,其中最注目的是“断主食减肥法”,就是一种只吃肉类、蔬菜而不吃碳水化合物的减肥法。

林海峰在2005年开始出书,2007年起在北京、安徽等电视台主持养生节目,今年也被湖南卫视《百科全书》力捧。在网络上,当爆出林海峰过去的传销经历,尤其与安利扯上关系以后,外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传销。







马悦凌
江湖别号:“健康教母”、“民间奇医”

治病理论:99%的病都可以通过正确的食疗、保暖祛寒湿及疏通经络后治好;只调阴阳平衡,平衡释放潜能,潜能自愈疾病。
畅销著作:《不生病的智慧》、《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在宣传中,马悦凌称:“自己建立了一套养生理论,并在不断地尝试实践中研究出了各种食物补血的方法,最终总结出了‘马悦凌糕’这一补血良方。”不过中医界人士认定其没有受过系统的中医教育,不懂中医理论,她出版的书籍也被网友称为“杂志、报纸上中医小方子的剪报集”。马悦凌最受争议的是她发明的固元膏,被中医界人士广泛质疑。







中里巴人(郑幅中)

江湖别号:“山药薏米王子”

治病理论:喝山药薏米粥治百病

畅销著作:《求医不如求己》系列

在《百家讲坛》等节目中活跃的中里巴人,被戏称为“山药薏米王子”,因为他推荐病人喝山药薏米粥治百病,人们于是仿照“红薯王子林光常”的模式为其命名。在他的书里,中医养生、治病非常简单,初学者从经脉入手,通过控制引导不同穴位,就能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中里巴人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过自己没上过大学,“医术靠家传、自学”,并强调自己没有行医的资格,但在他的书里,却有很多替人看病的“实例”。






杨奕
江湖别号:“圣手医师”

治病理论:拍手等自然疗法治愈多种疑难病症

畅销著作:《手到病自除》

被称为“圣手医师”的杨奕,崇尚中医的经脉理论,将反射、推拿、足疗、刮痧等各种传统养生保健法,整理、包装成家庭养生的书籍,也推荐个别的食物养生经验。

在今年上半年,杨多次在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等养生保健节目上亮相。杨奕目前也是中国各地“拍手”爱好者的“教母”,大多以她的指导为锻炼标准。最近,杨奕也遭到了舆论质疑,尤其“杨奕指定”的高达9500元一块砭石的疗效。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6-16
张悟本食疗的健康风险
张悟本食疗的健康风险

张悟本的食疗事实上已经变成了药疗,只不过他把某些食品当药而已。食品基本上是无毒的,但你要走极端,大米也能撑死你,张悟本的极端食疗存在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1、越过安全剂量补钙

张悟本最令人不安的第一大危险建议是补钙,他建议的剂量可以高达8000毫克,4倍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大剂量。钙过量会造成钙中毒,医学上称之为奶碱综合征,在西方主要是由于患者食用奶制品过量或者使用含钙的碱性抗酸剂造成的。高钙血症有严重的肾毒性,可引起肾衰,尿钙过高有肾结石的风险。由于钙可以引起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障碍,大剂量补钙还进一步地造成营养不良。

2、苦瓜食用要适量

味苦者多毒,消化道针对毒性物质的反应是加快蠕动与排泄,因此,苦瓜有加速胃排空的作用,适量食用苦瓜,可以增强消化能力。但过量食用苦瓜,就可能产生强烈的消化道症状,可以诱发加重溃疡,产生腹泻。苦瓜在世界各地都是食疗佳品,有证据表明它有抗癌、调节免疫反应、降血糖等作用,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低糖、头痛、溶血性璺血以及肝功能异常。苦瓜是一道好菜,但千万不要疯吃。

3、茄子生吃多吃会成瘾

茄子生吃是自找罪受,因为茄子含尼古丁,味苦。事实上茄子是所有蔬菜水果中含尼古丁最高的,生吃10克茄子,相当于吸二手烟三小时所接收到的尼古丁含量。尼古丁毒性主要是针对昆虫,对哺乳动物有兴奋作用,易于产生成瘾性。张悟本用茄子吸油纯属想像,茄子吸油主要是其疏松多孔的物理特征造成的,除非你把茄子塞血管里,它消化吸收后是吸不了油的,但你真要把茄子塞血管里,半条命首先就没了。的确有研究说茄子可以降血脂,但证据微弱,还有相反的证据。茄子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有研究表明可以高达10%,因此大规模推荐生吃茄子实属误导。

4、大豆未煮熟要防中毒

大豆由于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需要在水煮过程中破坏掉,因此,张悟本的“煮七八分熟”并不是安全的建议。

5、蔬菜并非都要生吃

首先,生吃并非就一定最营养,烹调过程尽管会破坏一些营养素,但也可以增强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因此是否生吃,要视具体食物而定;其次,单吃某种蔬菜很难吃,在西方做成沙拉,要用沙拉酱,而中国人多半靠凉拌,会加盐或者咸性调料,食盐摄入增加及过量,就是不健康的食品。

6、绿豆汤吃得嘴软

绿豆作为豆类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食品,但关键是不能把它当饭吃,天天吃,会败坏胃口,绿豆从营养价值上说,跟大豆接近或者略次,并不存在什么特效成分可以让它变成超级食品。专注于一种食品,造就偏执心态,把食品当药品,把某种食品当万能药,跟食疗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7、没有所谓不健康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列举出来的十大不健康食品:一、油炸类食品  ;二、腌制类食品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十、烧烤类食品”。这一谣言,张悟本并非原创,抄自网络吧。世界卫生组织不会无聊到做这种事情,更不会如此没水平,食品的价值总是相对的,这些食品使用适当都有健康上的好处,好处多于坏处。


8、每天食盐6克已超上限

食盐的用量主要是根据人体对钠的需要量确定的,但钠盐的量极不好确定,很多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就不推荐,只建议上限为2300毫克的钠,也就是5800毫克(5.8克)的食盐。英国推荐了食盐的量,为4克食盐(1600毫克的钠)。由于食物中普遍含钠,实际上食盐的消耗量还应更低。读不懂文献,把上限当作推荐剂量,张悟本也不是第一次。

9、不吃水果皮不可惜

维生素不在皮里,果皮中含有的主要是纤维素,而纤维素在蔬菜水果中本来就易得,丢掉并不可惜。因为农药残留而去皮是有道理的,否则就需要清洗干净,即使是削皮,也要先清洗干净后再削。果皮可能存在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营养素,不属于维生素,属于近年来引起学者兴趣的植物化学成分(Phytochemicals或称为植物营养素Phytonutrients),其作用总的来说,并不太确定。

10、用碱洗不掉食物中的农药

农药并非都是酸,用碱洗是误导。如何减少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呢?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有如下建议:用大量的清水与温水洗,可以用刷子刷,但不要用肥皂洗;扔掉卷心菜这类包叶菜的最外面几层叶子;去掉鱼鸡及肉类的脂肪与皮,农药主要集中在动物脂肪中。此外,也可以用高度稀释的餐洗液清洗,比其它物质安全。用碱性液洗蔬菜水果,会加速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的丧失。

11、冬瓜汁治不了癌

“14-15点,喝一杯生冬瓜汁,前列腺就治好了。一两个月就好了,顶到头三个月。有一个病人,膀胱癌,两年七次手术,我们就用生冬瓜汁,两个月把他膀胱调好了。前列腺癌,就是喝生冬瓜汁,我们喝了好几十例了。一点手术也没做,就是喝生冬瓜汁给喝好的。”两年做七次(每三个月一次)膀胱癌手术是几乎不可想像的,张悟本只顾自夸自吹,缺乏医学常识。膀胱癌总体而言,五年生存率在80%以上,而如果是局部病灶,则接近95%。生冬瓜汁经消化再到膀胱排出,都是水了。膀胱是一个尿液的储存器官。张悟本随口编造治好几十例膀胱癌,丝毫不可信。

12、大部分微生素过40℃也不会分解

事实上大部分微生素都不会因为受热而分解,D、E、K、B-12、核黄素、烟酸、生物素等都耐热,而叶酸与硫胺要在高温时才有大量损失,维生素B-6对热本身不敏感,但烹调会引起它的丧失。维生素C与泛酸对热敏感。

13、过辣跟肺癌没有半点关系,吸烟不只是引起肺癌

张悟本本人是大烟鬼,居然主张吸烟不引起肺癌。吸烟可以引发多个系统的癌肿,这一点已经为学界共识,有无数的医学证据,不容否认。如果吃得过辣,主要产生急性症状,因为作用点主要在消化道,所以症状也不出消化道,不外乎呕吐、恶心、腹疼、灼烧性腹泻、腔门灼烧性疼痛等,跟肺癌没有半点关系。

14、酸奶里的增稠剂可以被消化不会堵血管

酸奶中的增稠剂引起血管堵塞是想当然。增稠剂有很多种,如果是天然植物成分,会被消化或者在粪便中排除,跟堵塞血管毫无关系。酸奶是一种非常好的食品,对于那些不耐受乳糖的人是最佳的牛奶代用品。酸奶可以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因此,如果有感染在使用抗生素时,不妨多食酸奶(这里多是指尽量每天吃,不是吃得撑死)。酸奶还能保护牙龈,有助于减肥。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6-16
“大师”为什么这样红?


“大师”忽然成弱势,我见犹怜。电视片停了,广告牌撤了,悟本堂扒了,“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悟本”忽然成“污本”,抚今追昔,人们不仅要问:“大师”为什么这样红?









新民周刊2010022期封面:张悟本炮制内幕





河北石家庄市新华路,一个小小的书摊写着醒目的广告,“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正在热销中

“大师”为什么这样红?

“大师”忽然成弱势,我见犹怜。电视片停了,广告牌撤了,悟本堂扒了,“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悟本”忽然成“污本”,抚今追昔,人们不仅要问:“大师”为什么这样红?

或曰“大师”能红,必有异禀。坊间传言:你和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治;你和他讲法治,他跟你讲政治;你和他讲政治,他跟你讲民生;你和他讲民生,他跟你讲养生;你和他讲养生,他跟你讲养心;你和他讲养心,他跟你讲孔子;你和他讲孔子,他和你讲老子;你和他讲老子,他给你装孙子……

照这么说,“大师”是无敌的了?那也不至于。“大师”背后的人,才是真主,破他们的阵,其实只消两个字:良知。

法治也罢,政治也罢,民生也罢,孔子也罢——人类所有的正说,其“核心生成”无非人类的良知。

比如“大师”的“教父”——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总经理鄢良,明知道张悟本是个没有任何中西医资质的草包,却置人民群众的健康不顾,把他“拉扯成人”。
你的良知何在!

比如“大师”的“话筒”——湖南卫视的李隽宇,上其健康节目爽到只要“从出版界了解到他的书销量不错”就可以了!

你的良知何在!

比如“大师”的“推手”——著名出版家贺雄飞,一个出过《逝去的年代》,并曾呐喊“用思想的光辉去唤醒那些麻木的灵魂”的人。

你的良知,何在!

够了,张悟本说他受够了。我们也受够了。

中国的事,严复先生曾痛心到一句话说绝——“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他就没想到,民品固劣、民智固卑,但民之粹者——知识精英一旦甘为劣者卑者之“教父”、之“话筒”、之“推手”,则“民品”将更其万劫不复矣!

“大师”为什么这样红呢?

暮春草长,不妨一问“大师”背后的衮衮诸公。
(主笔 胡展奋)



谁炮制了这碗绿豆汤

张悟本是怎样走上神坛的?传媒的炒作造星运动、主管部门后知后觉的放任自流以及大众的盲目跟风,才是张悟本被神化背后的真正推手。

记者/季天琴

张悟本受够了,决定不再跟陌生人讲话。这10多天来,这个声音每次开口说话,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加以嘲弄。在媒体恳谈会上,面对团团围住他的记者,张悟本的回答总是那么苍白无力,“问这个有意思吗?”

最后,张悟本走向自己崭新的越野车,“我将开会说出真相。”那天,他照样穿着一样红色外衣——红色似乎是他的最爱,他穿着红衣在湖南卫视出镜,就连曾经慕名去挂号的患者都说:“张悟本爱穿红色的衣服,脖子还戴一条大金链”。

不过,这个吉祥色并没能继续支撑他的光辉岁月。曾经号称“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如今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他的书籍策划人贺雄飞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张悟本不接受采访,因为媒体都是恶意的”。

张悟本最后一次面对公众,是在央视的《经济半小时》,那也是漫长的协调过程。在贺雄飞的劝说下,无奈的张悟本在私人律师的保护下答应出镜,目的是为了“做到观点的平衡”。尽管如此,张悟本也只肯回答几个确定的问题。

作为对公众的交代,张悟本表示:“没有神医,我也不是医”。不过,大家却以戏谑的心态来传播他的另一句话:张悟本在干啥?他在寻找绿豆替代品!

曾几何时,张悟本给人们画了一张美丽的食疗大饼,让人感觉吃下几斤绿豆,人生就完美了——他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量突破300万册;他主讲的节目《百科全说》排名收视率前三;他的问诊费最高达2000元;养生“吉祥三宝”绿豆汤、长条茄子、苦瓜,追逐者如过江之鲫。

尽管张悟本为自己辩解,强调自己是“食疗”而非“治病”,可是他的信用却值得诟病。这个大叔曾经在电视上口吐莲花:“我要么不做,要做我就做老大;经过权威部门调查,1400多个病例,总治愈率为68%;糖尿病治愈率为94%……我一个人可以顶一个三甲医院;15年,我拿下诺贝尔医学奖。”

短短数天,他便从养生专家跌落为“砖家”。张悟本“教授”被证实学历造假,13个光环一一剥落。现在,人们视之为江湖郎中和游医大仙。

张悟本是怎样走上神坛的?

几个精心包装了张悟本的“贵人”是整个吸金链条上的骨干,传媒的炒作造星运动、主管部门后知后觉的放任自流以及大众的盲目跟风,才是张悟本被神化背后的真正推手。

浙江的姚孝平曾经是张悟本的粉丝,作为一个平民,他曾被张悟本的理论深深吸引,他曾试着生吃冬瓜汁、晚上不吃荤,还动员别人也跟着做,“我现在为自己的无知愚昧感到惭愧”。

不过,他又继续发问:“张悟本出事了,每个人都恨不得踏上一脚。但他走红时,那些高贵的脚在哪里呢?”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张悟本神话的诞生和倒塌,乃是一个扭曲发展的社会所展现的诡异笑容。

“老张的儿子挺能白活”

6月3日傍晚,北京慈云寺1号楼里,几名北京第三针织厂(目前已合并入铜牛集团)退休工人在下象棋,他们都是张悟本和其父张宝杨的前同事。

一提起张悟本,大家都知道是“老张的儿子”,“之前在电视上还挺能白活的,最近不都在批判他吗?”

张悟本身上最华丽的光环,是将其父亲抬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其简历显示“张悟本,出生于中医世家,6岁开始随父学医,食疗临床经验二十余载。父亲张宝杨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简历中还不乏肉麻的穿凿附会——“‘悟本’这个名字,足见其父对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足见其父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人红是非多,况且牛皮总有吹破的时候。事实上,对张悟本的质疑,最早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其邻居的网帖。

该帖质疑了张悟本“中医世家”的背景,称张悟本原本是前“北京第三针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其父其妻亦为该厂职工。他本人为挡车工,其父在厂仓库工作。

“我家也有病人,常年求医问药,如果他是中医世家我就不舍近求远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深知庸医杀人。花钱在其次,把病耽误了损失才大”。该帖称。

老邻居们证实了帖子的靠谱度。张悟本的父亲张宝杨在厂时曾利用闲暇为同事按摩,退休后在自家挂牌按摩正骨,没多长时间摘牌不干了。张悟本本人下岗后,曾经一度也在京广中心为客人按摩(非治疗)。

“他说的那一套我们都不信,纯粹是忽悠人。得病了该上医院还得上医院,千万不能被他的绿豆水忽悠了,贻误了病情。”老人们说。

在邻居们看来,在张悟本出人头地的道路上,他的伶牙俐齿确实作用不小。

北京铜牛集团综合管理部潘永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悟本招工进入北京第三针织厂,当时那批工人最高学历为高中,多数初中毕业。

上世纪90年代,张悟本与妻子于志玲分别买断工龄下岗。此后,张悟本卖过安利,随后又在世纪劲德公司销售钙片。据张悟本自称,他在世纪劲德公司担任过5年“华北区经理”。

一副侃侃而谈的口才,让张悟本在那一带下岗的职工中,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2000年左右,他就拥有了私家车。

卖过钙片的张悟本在方子里对钙片也极为推崇,在北京电视台录制《身边》节目时,连主持人都忍不住问他:“人家都说你开药爱开钙片……”

《齐鲁晚报》的记者龚海曾经到过悟本堂暗访,他介绍,张悟本开完方子后,工作人员就把病人领到旁边一个药房里买钙片,按照张悟本开的量是5罐,一罐280元。

按照张悟本的理论,“高血压患者应大力补钙,女性3000毫克,男性4000毫克”。我国对于钙的推荐摄入量为成人每日800毫克,老年人为1000毫克,而张悟本开出的方子足足是推荐量的4倍。

张悟本的中医知识虽然是被嘲弄的游医水平,但是他却能为他的绿豆、茄子进行深入浅出极富吸引力的讲解:

“我们有个病人,膀胱癌,两年做了7次手术,后来喝生冬瓜汁两个月,就喝好了。前列腺癌我们喝好了几十例。”

“好多夫妇给我们打电话表示感谢,说喝了一个月绿豆汤以后,脾气都没了,吵架也没了,夫妻都和谐了,这是无数的事例证明了的。”

“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那个民族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代人喝奶,那叫火上浇油!”……

在张悟本的号召下,绿豆、萝卜成了神物。所以,在大众媒体搭梯后,才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地相信他,跟从他,迷恋他。
作为湖南卫视《百科全书》的一名观众,陈亮就一直批判其老婆的“愚昧”:“老婆天天就按张悟本说的做,我怕她受毒害,在家批驳张悟本,身边的这娘们居然和我跳脚……”


北新仓的发迹

张悟本坐诊场所之一的“中研健康之家”位于东直门南小街北新仓18号。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在的北新仓地区,在整治以前曾是有名的“中医骗子一条街”——因为有数不清的中医诊所,打着科学院的旗号蒙骗患者。

诊所内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中研健康之家不是医疗机构,适用于希望通过饮食调理、按摩、导引、刮痧、拔罐等手段改善健康状态的人士。”

仅凭一人靠打“借保健之名、行医疗之实”的擦边球很难创造如此大的江湖影响。最关键的是其幕后之手在推波助澜。

“中研健康之家”隶属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下称合作中心)。3年前,合作中心总经理鄢良把张悟本推向了宝座,开启了他的成名之路。

事实上,张悟本能够取信于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这块牌子。在不少场合,张悟本是该院的“客座教授”。

中医科学院一负责人介绍,除合作中心总经理鄢良为中医科学院在编人员,其余均为外聘人员。说白了,合作中心其实就是中医科学院的“三产”,是一个卖保健品生产技术的公司。

鄢良介绍,2007年6月,该中心组织专家走进社区,而当时聘请中医大家报酬很高。为此,决定聘请一些社会上的营养师。

在对张悟本进行了3个月的考察后,合作中心与张悟本签订了长期聘用协议,“每个月给张悟本的报酬上万元。”

“尽管当时张吾本并没有接受过医学教育,但他表达能力强,说起绿豆、萝卜养生自有一套理论,很受社区居民欢迎。实际上我是给张悟本上课的,我单独给他上过两次课。因为他经验有限,理论是讲不清的,那我就把中医理论讲给他听,教他这个东西该怎么讲”,鄢良说。

张悟本在社区的讲座很快就火了起来,名声渐起后,鄢良的团队将张悟本在社区的讲座做成了光盘,标价200 元。在这个光盘的包装盒上,张悟本就已经有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头:全国营养改善行动专家组成员、中国健康教育促进委员会讲师、卫生部微量元素重点实验室顾问……

这个过程中,中心成立了中研健康之家,由张悟本坐诊,专门指导“食疗保健”。设咨询所后,预约挂号越来越多。他们增设了特需号,收费1800元,加上会员费共2000元。另外,合作中心也提高了张悟本的报酬。

张悟本以他那副出人头地的口才,又被另外一个伯乐相中——从遇到张悟本那一刻起,一直从事养生类产品的唐燕飞就想包装他。

2000年,唐燕飞成立了“北京悟心堂中医研究院有限公司”。事隔9年,唐燕飞又成立了一个新公司来包装张悟本。2009年8月,以张悟本命名的“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朝阳区注册,该公司的法定代理人为唐燕飞。

同时,唐燕飞还兼任中奥纵横(北京)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副总。中奥纵横的重点业务也是包装张悟本,该公司拍摄了张悟本主讲的《大国医道》,该片第一部为30集。在简介里,张悟本有个云山雾罩的头衔——“全国长寿工程首席中医养生专家”。

事实上,营销团队根本没料到张悟本会坠落得这么快。根据中奥的计划,《大国医道》的第二部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他们甚至乐观地预期,“必将在全国各地热播和大卖”。

在命运的最后关口,张悟本和他的团队仍然试图挽回比分。5月26日,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悟本堂和张悟本本人,特地召开了媒体恳谈会。悟本堂的副总吴威还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张老师是在2004年取得了卫生部高级营养保健师资质,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完全有能力,也将继续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为更多的人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现场媒体的质疑和骚动,主办方并没理会。恳谈会发布后的第三天,卫生部发表声明,否认了张悟本“卫生部高级营养师”的身份。

不是“专家”,就是“世家”

贺雄飞曾经把《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红火视为自己的骄傲,在沉寂多年后,他以此书的成功来证明“我在选题策划方面还是很有能力的。”

“百度百科”对贺雄飞的介绍是“当代著名的出版家、演说家和犹太文化研究专家。以擅长策划出版学术书籍而号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出版家”,他推过的名人包括汪国真、摩罗、孔庆东等。

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腰封上,贺式宣传语照例煽情而动人:“一本可能让您多活几十年的书!一本可能让您少花几十万的书!”贺雄飞甚至曾给这本书的销售目标定下了一个骇人的数字:500万册。

自称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贺雄飞称,2009年8月,一位朋友找到他,向他推荐了张悟本的演讲光盘,看能否为他策划一本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张悟本的观点,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通过朋友引见,贺雄飞结识了已在包装张悟本的中奥公司老总姜勇、副总唐燕飞与吴威。

贺雄飞说,中奥公司此前送来的书稿原名叫《食能疗疾》,后来他认为不够好,他给这书取了一个口号式的名字:《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书的内容都是从中奥公司《大国医道》的张悟本讲演光盘上扒下来的。

此外,他还提出, 一定要由够主流够官方和够权威的出版社来出。于是,通过私人关系,贺雄飞找到了人民日报出版社。

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黄玉浩采访时,贺雄飞声称,出版社都是卖书号的,内容真伪没人审查,该书交由其弟贺鹏飞经营的鹏飞一力公司负责发行。在鹏飞一力高额广告投入下,两大售书网站当当网与卓越网先后在首页重点推荐此书,并加大宣传力度。

不过,现在的贺雄飞否认自己说过这些话,他声称,出版社和他几乎没有投入任何宣传费用,就赢得了大卖,“我分析这本书火的原因,还是因为张悟本的经验确实有效。”

面对贺雄飞对其报道失实的指责,黄玉浩也毫不示弱——证据都是坐实的。

黄称,为了包装推广张悟本,中奥公司曾出巨资聘请了超豪华策划团队,参与策划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曾任央视《赢在中国》节目全国推广总监的高强,负责向各大电视台推销张悟本;某国家级日报市场信息中心策划主管吴宗群负责将张悟本观点梳理成30集讲座,并将文字编撰成书;贺雄飞则整合自己出版和传媒业的资源,扩大该书宣传,进行发行推广。

据一位内部人士称,“悟本书”是先收钱、再铺货。这种发行方式一般只出现在强势书籍和强势出版社。

贺雄飞认为此书的营销策略只是一个常规策划,他甚至否认自己是张悟本的推手之一。在他看来,张悟本之所以能够在江湖上“爆红”,还是在登上了湖南卫视等大众传媒之后。

今年2月1日至4日,张悟本在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栏目开讲座。他言辞诙谐幽默,养生观点“标新立异”,引来观众追捧。
3月份张悟本二上《百科全说》,他的名气达到高峰。等到4月份三上节目,张悟本在电视中的结束语“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已被无数粉丝传诵。

《百科全说》制片人李隽宇介绍,选择嘉宾的时候会进行综合考量,“像张悟本,我们从出版界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他的书销量不错,而且有些观众也建议邀请他来讲。”

贺雄飞也称,在“悟本书”畅销后,电视台纷纷邀请张悟本上节目。当张悟本的神话经过媒体放大之后,那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创造了近5年来销量过百万册的单月销量纪录。

与此对应的是以中老年粉丝为主的养生类节目的火爆,某电视台的频道总监透露:“原来我们有个做饭的节目,本来很火,但由于和兄弟频道的养生节目同一时间播,收视率已经明显下降了。”

偷换概念后的监管盲区

在媒体恳谈会上,5位张悟本的支持者现身说法,称得到张悟本诊治后病情根治。其中有抑郁症、高血压、糖尿病,还有一人自称是红斑狼疮患者。

张悟本极力想说明自己“不贵”:“2000元挂号费,我就这2000元挂号费,剩下都没有了。红斑狼疮100万好得了吗?世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吃饭给吃好了……2000块钱解决了,贵吗?”

在张悟本说出“挂号费”三个字后,吴威马上示意主持人。于是,张悟本开始强调,他从事的是营养咨询,收取的也不是挂号费,而是咨询费。

不得不承认,张悟本和他的营销团队都很有打擦边球的天赋。他从来没说自己是在行医,而是把养生当作幌子。这不但规避了日趋严格的医疗方面的法规,而且掌握了最大的客户群——其他神医只是面对病人,他则可以面对所有人。

北京朝阳区卫生局表示,张悟本收取的费用标明是健康咨询费,这项收费也不属于医疗收费和医政监管的范畴。

同时,朝阳区工商分局也表态,“悟本堂”经营范围里是有咨询项目,收费的高低则是一种市场行为,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

于是,中国执法史上最经典的一幕出现了:由于实在找不到合法依据收拾一个被人民唾弃的人,就以拆除违章建筑为名将他的场子关了。

6月2日,位于奥体中心的悟本堂被定性违章建筑,深夜遭拆除,理由是悟本堂飞檐翘角的“小庙”风格与作为现代体育场馆的奥体中心体育场风格不符。

不过,在“首席食疗保健推广专家”张悟本饱受质疑后,合作中心健康推广项目办主任王小雨称“倒下一个张悟本,还有王悟本、李悟本,千千万万个悟本站出来”,今后他们会继续推出食疗专家咨询。

“神医”的走俏,张悟本不是挂帅者;“神医”的倒掉,张悟本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人。张悟本及其营销团队的不地道,在于将自己的本事夸张过头。不懂中医理论的人也知道,绿豆清火解毒,茄子能缓便秘。不过,当他把绿豆茄子推向极致,势必导致神话的颠覆。

“把正常的饮食和药疗混为一谈,是对中医的曲解”,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说,中医讲究辨证和适度,过分夸大了某种可食性药物的普遍适用范围,属于明显错误。

谈到目前的食疗市场,温长路说,现在是“外行比内行更胆大”——纵观这些养生类图书的作者,不是“专家”,就是“世家”。

不过,在公众愈发追求养生的大时代中,这些养生家们绝不会寂寞,当地瓜、绿豆、茄子等蔬菜被装扮成“灵丹妙药”粉墨登场之后,下一个会是什么呢,高粱?黄瓜?▲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6-16
贺雄飞:我与张悟本之间

我觉得在一个商业社会,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的、适可的、适中的这种宣传定位,营销、销售,是应该值得提倡的,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国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宣传包装做广告。那么图书作为一种书业,无可厚非。

记者/应 琛

清代的戏曲《桃花扇》里面写过这么一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今天用在张悟本身上,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昔日看一个号要2000块钱的悟本堂,如今被当作违章建筑被拆除了。短短半年时间,这个位于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正门的半地下室里,上演了一出让人心情复杂的养生神话,这个神话的破灭也仅仅用了6天时间。

在众人“围观”张悟本的同时,另一个名字也瞬间被推向了公众的视线,他就是贺雄飞,《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策划者之一。

贺雄飞,何许人也?贺雄飞,内蒙古人,擅长策划出版“学术”书籍。上世纪90年代策划出版的“草原部落”与“黑马文丛”系列丛书,是那一时期最受关注的文化类畅销书。在百度百科中对他的定位是“当代著名的出版家、演说家和犹太文化研究专家”,说他所做的所有的事就是“推人,出书,挣钱……兼之传播思想”。据称贺雄飞曾推出过汪国真、孔庆东、朱学勤、秦晖和摩罗等文化名人的书,号称“中国民间出版第一人”。

贺雄飞的出现,被认为在张悟本的成名路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一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使得张悟本刹那间红遍大江南北。在其“神医”面具被揭开之后,贺雄飞(blog)从5月30日起在其新浪博客上连续发了6篇博文声援张悟本。

近日,经过多番沟通,被称为“张悟本幕后推手”的贺雄飞最终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但他始终坚持:“张悟本不是骗子,只不过是被媒体神化了。我也不是幕后推手,只是常规的图书策划罢了。”

据他透露,现在张悟本拒绝任何采访,“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他躲起来了,不愿意出来。有人说‘张悟本已经跳楼了’,至于真假谁知道呢?”

如果你不相信,别买书就可以了

“我不是什么幕后推手,这只不过是媒体给我戴的高帽子罢了。”贺雄飞在采访伊始便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再说什么叫‘幕后’?我是一个图书策划人,策划一本我觉得有市场前景的书只是我的工作而已。其实还没等我推张悟本,他的书就卖得很火了。”

按照贺的说法,2009年8月,朋友找到他,向他推荐一名中医大师,看能否为他策划一本书。朋友称已有一家公司在包装这名大师,但一直不顺利。朋友送给了贺雄飞一张演讲光盘,这名演讲的大师,便是张悟本。

在贺雄飞的眼中,判断一本书是否畅销有两大标准:好的选题有爆发力,好的内容有生命力。而作为图书策划人,其使命就是给读者提供好书。好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好卖的书,其二是有价值的书。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书商的话,他只出版那些畅销但却不一定有价值的书;如果他是一个出版家的话,他有责任也有义务挖掘那些有价值的书和有价值的作者,同时让他变成畅销书。介于中间这段距离的就是图书策划人的价值。对他而言,所谓有价值的书,就是那些有趣而值得争论的话题和内容。

“我和张悟本此前从未见过面,看了朋友给我的书稿后,我觉得他的书稿内容很新颖,跟当时市面上的养生书都不一样。”贺雄飞坦言,作为图书策划人,他不仅看重张悟本养生的观点,其实吸引他的还有张悟本身上的商业价值。

于是贺雄飞决定,专门为张悟本策划一本书。他的加盟给陷入困境的中奥公司(包装张悟本的幕后公司)带来新鲜空气。据悉,贺雄飞否定了原来想找的文联出版社,他提出两点,其一,要找一个大型权威出版社的书号,让人觉得该书很权威;其二,取一个好书名,让人过目不忘。

“响亮的书名,权威的出版社。我的直觉是这书能火。”于是通过私人关系,贺雄飞找到了人民日报出版社,《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也应运而生,“原本他们想叫《吃出来的病》,嫌我这个名字太长。但我坚持,你不觉得这个名字很有噱头吗?”

“你本人真的认为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记者问。

“没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但是张悟本的食疗方法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果你不相信,你别买书就可以了。至少我自己照着张悟本的办法吃,血糖从14 降到了8.5,血压正常了。”贺雄飞强调,他从来没有把张悟本当成大师,也没把他当成神医,“我不相信这世上有神医。我觉得在一个商业社会,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适度的、适可的、适中的这种宣传定位,营销、销售,是应该值得提倡的,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国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宣传包装做广告。那么图书作为一种书业,无可厚非。”

贺雄飞告诉记者,自己是按照图书策划的常规流程去操作这本书,“我做的不过是起书名、联系出版社,想宣传语,定大纲标题,参与建议定价,只有这些事情而已。”

至今未拿到任何报酬

虽然如今市场上关于养生的书籍种类繁多,出版社并不看好这本书,贺雄飞还是认定该书将赚到大钱,才让鹏飞一力的老板、他的弟弟贺鹏飞参与发行此书。这或许是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

2009年11月,《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并负责主渠道的发行。而北京的鹏飞一力出版公司则负责书在民营渠道的营销和发行。

“倒卖书号那都是若干年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了,稍微有影响的策划人都不会这样干。这本书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和鹏飞一力合作出版的,双方是合作关系。”贺雄飞说。

鹏飞一力公司做图书策划营销这行已有些年份,也推出过一些书,如《王朔文集》《李银河文集》都是他们的产品。但自从2007年被王朔痛骂出了文集却拖欠版税之后,该公司就一直鲜有畅销书亮相。

然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出版后销量却上升缓慢。坊间开始传言,既然此书可能是他们重振旗鼓的最后机会,鹏飞一力决定孤注一掷,在书上架前后,展开一场营销大战,仅宣传营销费就投下了100多万。

100多万是个什么概念呢?记者了解到,现在每年那么多新书,能给出版公司带来超过100万利润的凤毛麟角,大部分书都几乎没有任何营销费。“如果敢投100万下去,那说明这家公司起码怀着狠赚500万以上利润的野心。”一位出版公司的编辑告诉记者。

根据传言,这100万元,鹏飞一力先是搞定了当当和卓越这两大图书销售网站,以确保《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长期被放在推荐图书一栏的显眼位置。然后就是打榜,通过大量回购图书或者进行公关的方式,让该书位列一些大型书城销售榜的首位。与此同时,一场媒体攻坚战也开始打响,通过媒体尤其是让张悟本在电视台举办讲座,以扩大他的影响力。

对此,贺雄飞坚决否认:“哪儿来的100万元。这本书的实际销量也就200万本,在书的宣传费上,我一分没花,都是媒体自己找的张悟本。至于当当,一开始根本不看好这本书,只要了48本而已。”

记者也从鹏飞一力负责此书宣传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就她所知公司并未给这本书拨过专门的款项。“要说宣传成本也只不过是一些样书,加上两次书展上的宣传而已。”

“由于赶上春节,印刷厂印不出来,这反而更激起了人们一书难求的好奇心,无意中书就火了。” 贺雄飞向记者解释了畅销的原因。

至于张悟本频繁上电视录制节目、做讲座,贺雄飞表示这都是中奥公司安排的,跟他没有关系。“书的版权在悟本堂,主渠道在人民日报出版社,民营渠道归鹏飞一力。我作为图书策划人,他们答应我只要书的销量突破一万册,就给我2%的策划费,算下来140万元,不过我至今还没有拿到任何报酬。”贺雄飞给记者算起了这笔账,显得很委屈。

被包装出来的商品

电视上的张悟本能言善辩,说起“绿豆治病”等奇谈怪论更是滔滔不绝,极具说服力。熟人眼中的张悟本又是怎样的呢?

贺雄飞说,他跟张悟本至今为止见过三次面,一次是去年9月份的时候,悟本堂找他给这本书出主意的时候,匆匆跟张悟本打了个招呼;第二次是今年4月份全国书市期间,新华书店邀请张悟本签售,和他聊了几分钟,张悟本还给他提出了一些食疗建议;第三次就是前两天,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想要采访张悟本,通过我和张悟本打了个招呼时见了一次。

在贺的印象里,张悟本是一个挺好的人,下岗之后靠着自学成才,“别看张悟本在电视上能说会道,说起养生头头是道。平时,他根本不怎么会说话。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你看之前,事情出来后,他们在北京搞的媒体恳谈会上,张悟本都不怎么会替自己辩解。那个恳谈会是很失败的。”

在《新京报》早先的报道出来之后,贺雄飞立即在其新浪的博客上拟写《究竟谁在“围剿”张悟本》一文,表达了对《新京报》“失实报道”的不满,并坚持张悟本不是骗子,对张悟本的围剿是对弱势群体的贬低和蔑视。

但当记者质疑,“弱势群体是否就能捏造身份、学历来欺骗大众,从而达到他‘出名成功’的目的”时,贺雄飞反复强调:“张悟本的身份不是他自己捏造的,是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所为。张悟本本人也很气愤。”

“既然气愤,张悟本为何不提出反对意见,而选择默默接受呢?”记者反问。

“人难免好虚荣,既然别人给自己按了这些名号,那就随他去吧。”贺雄飞这样解释。

“这些身份都是印在书的附录上的,作为图书策划人的你,难道没有进行核实吗?”记者又问。

“我做的只是前期策划和后来稍微看了一下内容,附录是他们之后加上去的,我不知道他们会这样做。”贺雄飞说。

贺雄飞口中的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到底是什么机构?记者调查发现,这家机构并不是什么学术研究机构,它只是一家隶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下的三产机构,而张悟本和这家中心一直在合作,产生利润之后双方分成。

据贺雄飞透露,这家机构其实一直想推出“悟本堂”这样的咨询所。“你知道吗,他们找来张悟本,就是想借由他推出悟本堂。张悟本其实就是他们包装出来的商品而已。”贺雄飞替张悟本抱不平,“而且电视上也说了,悟本堂没有进行实际的诊疗行为,只是提供咨询,他们2000元一个号确实贵,但你也不能说他违法。”

不吃死人就行

据媒体报道,《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卖了百万册,比预想的还要疯狂。中奥公司的雄心也顿时开始膨胀,他们计划在今年6月底之前要销售500万册,年内销售1000万册。如果1000万册真的卖出去,也就意味着将给中奥公司带来将近2亿人民币的利润。但是随着张悟本的经历被政府部门和媒体不断揭露,书店自行将该书下架,1000万册的宏大目标看来是无法实现了。

记者发现,一些由出版社自己编辑出版的养生保健类图书,也存在伪养生伪专家的问题。一位在出版社工作十多年的编辑告诉记者,他们无法也无力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进行审查,只能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专家”的观点不至于吃死人,就会放行通过。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贺雄飞时,他也对“不吃死人就行”这个标准并不否认。也就是说,在普遍实行“准入制”的现在,在养生保健类图书这个领域,依然是什么人都可以写,写什么观点都可以。这难免造成极大混乱。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图书审查机构,应该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使得只有拥有相关凭证的专家才能著书立说。

但早前的事实却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在占领各大图书排行榜之后,报纸杂志纷纷对其进行报道。随后,电视媒体加入“炒作大军”:2010年初,北京电视台《城市》栏目“民以食为天”节目邀请张悟本上节目;2月至4月,张悟本三上湖南卫视,火遍全国,电视的造势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购书狂潮。

“平面媒体先是捧红了张悟本,随后电视媒体又把张悟本放大了。张悟本只是在十几种病的治疗方法上用了绿豆,媒体却称‘绿豆能治百病’,某些程度上是媒体神化了张悟本。”贺雄飞说,“现在张悟本红了,听说围剿他的有幕后的一大群相关利益团体,他们不整倒张悟本决不罢休。”

贺雄飞分析,张悟本的火爆绝不是偶然的。首先,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他们希望通过食疗养生的方法预防和不得病,这是最省钱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所以,等张悟本提出了许多实用而简便易行的食疗方案后,一下子就打动了读者。其次,他书里介绍的方法,大多确实非常有效。

“像有一次我女儿生病,在医院诊断的过程中就花了几千元钱,最后却只开了九毛钱的药。”贺雄飞说,正如《新京报》上的一篇文章所言:张悟本的成功是中国医疗弊端的一面镜子。

贺雄飞曾多次向媒体表示自己愿意做“每天喝五斤绿豆汤、吃四个长条茄子”的范本,让专家化验,看“会不会中毒”,他说:“食疗不是看病,它没有那么精确,你不相信绿豆汤,完全可以不喝。张悟本的食疗方法来自于中国的中医传统,也不是他独创的。”

但记者在网上看到,不少读者都表示是在看到“权威”出版社出版了张悟本的书,是在看到“权威”电视台播了张悟本的节目之后,才对张悟本的养生理论深信不疑的。如此看来,一句“不信就别买”的理由显然不足以服众。

采访的最后,贺雄飞坦言,张悟本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养生大师”。并透露他在替张悟本策划此书之后,许多人慕名而来,其中有卖药的,也有卖酒的等等,“但我接下来受邀出国考察,去研究犹太文化,大概要到16日回来。”

选择在这个风口浪尖出国,贺雄飞内心怎么想,只有天晓得!▲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6-16
别总拿中医说事儿
别总拿中医说事儿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的弟子、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指出,张悟本根本不是中医,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它,不能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按到中医的头上,更不要总拿中医说事儿。

记者/黄 祺

每当一种养生谬论被掀开遮羞布,中医总是不免被误伤,因为各种养生谬论,都要把中医大旗抗在肩上,为的是博取信任、借彼东风。中医有几千年历史,诞生于民众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所以,中医发展过程中有着鱼龙混杂的漫长阶段,这给种种奇技怪方提供了广阔天地。张悟本也不例外,无非自称中医,独创“偏方”。

科学缺少之处,迷信就盛行。在各种所谓中医养生概念铺天盖地的时候,更需要专业人士廓清真伪。

养生与中医是什么关系?怎样的食疗才算科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对如今的养生乱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庆其教授钻研《黄帝内经》及中医内科临床数十年,师从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20多年。

《新民周刊》:你怎么看张悟本的这些所谓“养生方法”?

王庆其:在中医看来,绿豆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消暑,一个是解毒。过去在没有西药的时候,绿豆、甘草是用来解毒的。中医一般认为,绿豆不宜与药同服。任何食疗都只是辅助方法,不能过头。食疗也有适应症,也有剂量的问题。如果一个食疗方子或者一种药什么都能治,那它往往就什么都治不了。

我没有在中医药文献中看到关于用茄子和苦瓜可以治百病的记载,张悟本说茄子吸油,大概是他从炒菜里得到的灵感,以为茄子比较吸油就能用在高血脂患者身上,这完全是想当然,没有科学依据,我从来没有看到中医书上有这样的说法。高血脂、肥胖的患者,吃得素一点是有好处的,这个老百姓都应该知道。

至于奶制品,也是因人而异,都有度的问题。比如缺钙的人,喝点牛奶是好的,只要他没有牛奶过敏症。肠胃菌群紊乱的人、经常胃肠不舒服,喝点酸奶也有好处。但胃酸过多、胃寒的人吃了就不舒服。我非常推崇一句话是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说的“胃喜为补”,上海话叫“乐胃”。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对食物、药物的顺应性也不同。

《新民周刊》:食疗的定义是什么?食疗在中医学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王庆其:我理解的食疗,包括用食物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和用药物做成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

从中医起源来说,食疗和医学起源是同步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药食同源,医养同理”。《千金方》记载,“为医者,当需先洞晓医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在没有找到特殊的药物之前,人们就用食物来进行治疗。俗话说“七分治三分养”,这个“养”里面就包含了食疗。现在在一些偏僻、贫穷的地方,现代医学覆盖不到的地方,对一些小病还是有人用食物来解决疾病问题。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也不能夸大食疗的功效。我认为对待食疗有三个原则:一是食疗可以辅助药物治疗,二是食疗不可以取代药物治疗,三是药食同治相得益彰。

《新民周刊》:你怎么看待民间“偏方”“单方”?

王庆其:在汉代以前,中医方剂学形成之前,中医都是偏方和单方,这些治疗方法在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后,才成为正式的方剂。我们应该科学、客观地看待民间偏方、单方。首先,偏方、单方是广大民众与疾病作斗争中自发形成的治疗经验和方法,但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新民周刊》:因为常有张悟本这样的人出现,大家都会有一个印象,感觉中医界比较乱。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庆其:首先,张悟本根本不是中医,他的所作所为与中医学无关。张悟本仅仅读了个函授,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怎么可以自称中医呢?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它,不能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按到中医的头上,更不要总拿中医说事儿。

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一些教训是必须要总结的。比如,一些学校乱办班,像张悟本读了个函授,可能只是几个月,顶多学到一些中医的皮毛,就拉大旗作虎皮,败坏中医的名声,这是十分可憎的。还有就是,中医界应该自尊、自重、自强。我反对社会上个别中医的“江湖腔”。喜欢说过头的话,这样会让患者不信任你。

《新民周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自称“中医”、“中医大师”、“老中医”等等,怎样才能辨别哪些人是真正的中医,哪些是江湖郎中?

王庆其:建国以来,中医管理逐渐正规起来。现在,我们的中医师,都要求正规专业院校毕业。进入医疗机构的医生,必须要有执业资格证书等专业的资格认证,然后从住院医生开始一级一级干起。对中医的管理规范,与西医是一样的。

“大师”、“名医”不可以滥用,我们国家对“国医大师”的认定,到现在为止只有一次。2009年,30位中医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的称号。要成为“国医大师”,有很多严苛的条件,比如从事临床工作55年以上,对中医事业有突出的贡献,理论造诣深厚,有很大学术影响,临床经验丰富,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培养大批接班人、形成学术梯队等等。我的老师、刚刚去世的裘沛然先生,也是在这次评选中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的。“上海市名中医”是经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联合评定的,共有70余人获得。

《新民周刊》:张悟本这一类江湖术士自古就有,但是,在我们宣称教育水平、生活条件都已经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为什么这些谬论,还有市场?

王庆其:这里面恐怕有很多原因。第一,我们大众的卫生健康知识还是非常欠缺的,容易被误导。第二,民众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显得很薄弱,社会上常常有一种“跟风”现象,缺少独立思考,听到一个人有“专家”“大师”的头衔,就盲目地相信。

另外,媒体没有承担严格把关的责任,有些媒体为了收视率、经济效益,不顾起码的常理常识,蒙蔽观众。我曾经在一份很权威的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一家诊所号称治疗尿毒症,疗效达到97%。如果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能到97%,是可以拿诺贝尔奖的,怎么可能是真的?作为一份权威的报纸,为了广告费,就可以登这样的广告吗?

现在,出版养生类的书籍,完全没有门槛,造成各种没有依据的“伪养生”观念流传,出版界应该大力地整顿养生书籍市场。我认为,出版健康、养生类的书籍,应建立专家评审制度,让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专家来把关,不要让谬论流传,祸害广大群众。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人士没有做好科普的工作,给这些以牟利为目的的外行钻了空子。写科普文章、办科普讲座,应该是由具备一定学术造诣的专业人员来承担,必须体现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这个工作特别需要专家来做。但现在很多专业人士因为没有时间,或者不屑于做科普,就把这块市场让给了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一位非专业人士在讲《本草纲目》,我感到十分惊诧,我真佩服这种人的胆量和勇气,其效果可想而知。我反对把中医神秘化,但是也不能把中医知识庸俗化、娱乐化。▲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6-16
养生的前世今生
养生的前世今生

食疗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方法,它运用中医理论,有意识地选择相关饮食,或者饮食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治疗。张悟本所引用的历史上有关食疗的经典言论,本身并没有错,毛病出在他们的滥用。因为饮食对于身体其实是双刃剑,运用得当,有益养生;运用不当,则会损害身心,甚至导致死亡。

撰稿/章 原

时下正在热议的张悟本事件如同一个罗生门:

有人怒斥、有人力挺,有人观望、有人彷徨,悟本堂主的身份、学历、经历则扑朔迷离,据说他的背后有一个团队,据说他其实只是一个口才不错的幌子,所有的东西都是别人操刀,又据说绿豆涨价是他引发的……的确热闹,确实喧嚣,看上去不像养生事件,倒像是娱乐新闻。

然而,不管结果如何,受伤最深的都是中医的声誉与养生的口碑。张悟本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行医,但最终站出来澄清的却是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你提到的这个人(张悟本),把他和中医和养生联系起来是个错误,中医养生理论没有错误,但是现在有人借着行骗,而且有人模糊了这个界限。”(《新京报》6月5日)

如果稍微回忆一下,近些年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排毒教主”林光常、“太医后人”刘弘章、“盖世华佗”胡万林……虽然行骗手法不一,炒作方法各异,但无一例外地,最终都是中医代人受过。

何以骗术层出不穷而屡屡得逞?何以大众不断受骗而乐此不疲?何以中医总是成为受害者?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大众对于养生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甚至缺乏常识。

的确,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似乎都能说出点养生小常识:多喝水、多运动、少抽烟……不一而足。但这些只能算是个人养生的经验,并不等同于养生本身。正如每个人都吃饭,但并不等于就是营养学家。

其实,养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养生是人类的生命本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就意味着死!

无论是君主或是平民,无论巨富或是乞丐,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人生一世,短短数十年,至多百余岁,在茫茫宇宙中真如草芥一颗,其情形恰如庄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早在2000多年前,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就曾经大声疾呼:“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人类最大的欲望便是生存,最厌恶的事则是死亡。贵生恶死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心声,自发地探索影响生命长短的因素,积累能够延长生命的经验也是东西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东方的《黄帝内经》与西方的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可以说是不同养生文化的标志。

成书于秦汉之间的《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养生的内容,已经形成系统的养生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大量的实践也证明,科学养生的确行之有效,能延长人类的寿命,提高生命质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与自己的日常养生有关,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与社会因素有关,8%与医疗条件有关,7%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关。

很显然,长寿的美好愿望,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古今概不例外。所以,当我们看到书店热销榜上总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养生书籍,当我们看到每天清晨无数的人进行晨练,当我们看到每年秋冬,许多人不惜花重金、排长队去开膏方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养生寄托着人类延续生命的美好愿望,代表着人类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令人痛惜的是,别有心计的人也往往利用人们的求生心理施骗,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比如中国历史上三位有名的君主:

一心想长生的秦始皇受惑于徐福,于是派其率领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孰料一去不复返;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生笃信长生术,屡屡遭受方士欺骗,但痴心不改,杀掉骗局被拆穿的方士后,又立刻寻找下一位方士,他的传记里一大半是有关求生的记载;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千古传颂的明君,但也逃不过长生的诱惑。服食国内方士献上的丹药不见效之后,不以为诈,反认为国内方士道行浅,于是四处派人去异国求药,在服下了一名自称200岁的印度和尚配置的方药之后中毒而死,时年才52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骗术都是一致的,利用人们“贵生恶死”的心理,投其所好,诱人上当。有志于养生的人们当引以为戒,慎之,慎之!

仁者未必寿

一提到儒家的养生,许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仁者寿”。

借孔老夫子的金口,“仁者寿”一语被推崇备至,被无数希翼长生者或悬或挂,奉为金玉良言,

毋庸置疑,“仁者寿”的风靡自有其合理性,精神因素在养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精神的愉悦与道德的满足感均有助于身心的安泰。尤其令人信服的是,此言非虚,有史为证: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也大多长寿,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郑玄、朱熹均年过70,其中荀子、董仲舒的年龄甚至有考证说超过90岁。不止古代如此,近现代历史上的大儒如冯友兰、梁漱溟、熊十力等均年逾80。很明显,这绝非偶然的现象,“仁人多寿”确实深符养生之道。

但是且慢,仁者就一定长寿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何却最早死去?莫非他道德修为不够,还不够“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仁者寿”的养生内涵进行简单的剖析。

“仁者寿”的命题有两个关键部分:其一,何为仁者;其二,仁者和寿的关系。对于这两个问题,董仲舒的回答最详细,同时也最具养生意味。

何为仁者?董仲舒认为“仁者,所以爱人类也”,这无疑是继承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对仁者的标准做了具体的阐述:“仁者惨怛爱人,谨翕不争,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无嫉妒之气,无感愁之欲,无险诐之事,无辟违之行”。可见,在他看来,仁者应该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能够真诚恳切地爱人,恭敬和睦地待人,喜好憎恶要切实明确,无伤害厌恶他人之心,无暗中怨恨他人之志,无妒嫉他人之气,无伤感忧愁之欲,无危险邪恶之事,无偏激悖谬之行。事实上,董仲舒的长寿与其素有仁行有密切的关系,他为人正直,不屑与阿谀上位的丞相公孙弘交往,《史记·儒林列传》载其“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即使以骄横著称的诸侯王也对其以礼相待,胶西王为人暴戾,曾经杀掉或者毒死其国相数人,但“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为人之品格与感染力可见一斑。

那么,仁者为什么能够长寿呢?董仲舒认为“精神者,身之内充也”,“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其治。”也就是说仁者由于道德高尚、内心平和,再加之能够调养身体,故此“多且治”,“多”即长寿,“治”即健康,长寿并且健康,这才是有质量的人生。

可见,“仁者寿”所隐含的意思不止是道德修养足够就能长寿,还要注意物质对于身体方面的影响,要从自然界汲取有营养的物质来“养其身”。在思想境界上最接近孔子的颜回之所以早夭,多半就是物质条件太差的缘故。据说他死去的时候,才29岁,但已经是满头白发,死了后,连棺材都买不起,其家境之窘迫可想而知。

明代养生学者吕坤在“仁者寿”之后又增加一句“生理完”,其意与董仲舒相同,都认为仁者只有在形体、精神方面都注重才能获得长寿。

近些年,郭店楚简、上博所公布的出土文献中,“仁”字多做“■”(上身下心)讲,意为身心的和谐方才可以称得上是“仁”。也有学者从文字学的角度,给我们勾勒了仁字产生的文化轨迹:“仁”与“夷”在古代一体,“仁”系由“夷”而起,其内涵亦复如是。夷即东夷,东夷人素来有三种风气:好生、好让、重血缘。“好生”就是热爱生命,崇尚生生不已的生命力。可见,在仁最初的含义中就已经包括了精神(好让)与身体(好生)两方面的内涵。

于是,我们明白了,仁者的最高境界是身心和谐。过去我们只重视了仁字所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涵义,而忽视了仁字还有“爱自己”的一面,而这个爱自己就体现在对于身体与精神的呵护,追求精神与身体的和谐。倘能达到此种境界,长寿也就悄然而至了。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6-16
帝王为何不住大房子
帝王为何不住大房子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吕氏春秋》)

高台多阳,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圣人不为,适中而已矣。(《春秋繁露》)

鸟有巢,兽有穴,即便是蜗牛,也知道背着自己的壳慢慢地爬,几乎能想到的一切动物,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栖息之所,可以在里面躲风避雨,这几乎是它们的最后的港湾了。

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其实并无区别,都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居所,这不仅是生理上保护自己的需求,同时也是心理上的慰藉。但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还有贪心。狡兔有三窟是为了躲避天敌。而人呢,总是希望房子越大越好,房子数量多多益善。甚至于有的人用非法手段获得了二三十套房子之多,却不敢写自己的名字,只能间接占有,心理何其扭曲,何其贪婪!

自然,我们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我们只想从养生的角度来探讨一个问题:房子是越大越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先秦的《吕氏春秋》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意思是居室过大,阴气就盛,房屋过高,阳气就过盛。如果住在这样的阴阳之气不平衡的房子里,就会导致疾病。故此,即便是帝王的居所也不能过于高大宽敞。或许有人听了觉得奇怪,皇宫向来以气势雄伟、殿阁众多而著称,阿房宫据说有300里之广,而北京的故宫据说有9999间房,难道皇帝的住所还不够多吗?其实,皇宫虽大,但是皇帝本人的寝室实际上并不大,也才10个平方左右,深符“不处大室,不为高台”的养生之道。

从现代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古人对于居室的要求很有道理。目前城市中一般的卧室面积约在15平方左右,层高则以2.8米左右,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利于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房间的大小高低除了与阴阳之气的平衡有关之外,还与房屋的采光有密切的关系。历来的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采光,《遵生八笺》就建议用帘子来调节室内的光线:“太明即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即卷帘以通其外耀。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如果室内光线过于明亮则放下帘子使得光线柔和,如果太昏暗,则卷起来使自然光线能够进来。总之,适宜的采光不仅能够使眼睛舒适,同时也能安心,对于身体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自然,古今人口、住宅的条件不同,有些观念虽然是好的,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不可一味死守。如现代城市里面人口密度极大,房屋价格飞升,许多人的住宿是无法满足上述标准的。此外住宅也以楼房为主,有些摩天大厦更高达四五十层,形象地称呼就是“鸽子笼”。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灵活运用居室养生的精髓,注意房间的通风、朝向、进深等,一样可以保养身体。

在目前的房产市场上,90平米以下的属于小户型,大多是两室一厅或两室两厅。其实,如果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三口之家的话居住在这样的房间里具有最佳的性价比,卧室的大小较为适宜。

所以,笔者揣测制定90平方米作为大小户型分界岭的专家或许是深谙养生之道的,它在经济与舒适的天平上找到了较合适的平衡点。

食疗本身没错

张悟本的“成名作”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书里面,他引用了《黄帝内经》等诸多中医典籍中的语句,断章取义,为己所用,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的迷惑性,许多信徒都将张悟本的理论与食疗乃至于中医划上了等号,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食疗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方法,它运用中医理论,有意识地选择相关饮食,或者饮食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治疗。食疗的运用很早,早在《周礼》中,医师的分类中就已经出现负责食疗的“食医”,负责调配君主的饮食。《内经》中也明确指出“五谷为养、五谷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对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悟本一伙所引用的历史上有关食疗的经典言论,本身并没有错,毛病出在他们的滥用,因为饮食对于身体其实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有益养生;运用不当,则会损害身心,甚至导致死亡。对此,先民早就有了清楚的认识,对于饮食禁忌与食物寒凉温热之性与相互的配伍都有精到的研究。比如《内经》中就记载了五脏病的饮食禁忌:心病忌咸、肝病忌辛、脾病忌酸、肺病忌枯、肾病忌甘。故此,食疗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许多原则,比如平衡阴阳调整体、协调脏腑重脾肾、辨证辨病相结合和“三因制宜”。所谓的“三因制宜”即是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更是基本法则,故此,哪怕是同样的疾患,针对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食疗方法。比如同样感冒,对于西北地区的人适宜用姜糖苏叶饮等,而对于东南地区则适宜选用干葛粥、桑菊薄荷饮。

然而许多号称神医的人恰恰在运用食疗的时候违背了基本的原则,比如绿豆,《本草纲目》的评价极高,认为它是“济世之良谷”,也有清热解毒之效,并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但是李时珍同时也指出绿豆也要注意服食方法,“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同时,对于老年人、病重者、体虚的人,“绿豆虽补,将有不胜其任之患。”可见,绿豆虽好,但并不适用任何人,至于每天喝若干斤可以治若干病云云,只能说不足一哂了。

现代社会如何养生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终日朝九晚五,为生活忙碌不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极高。

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选择合适的养生措施,是一件关系到身心健康的大事,千万不能轻忽。在选择适合的养生措施时,应该特别注意下列事宜:

1、养生先养心。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又面临来自于工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不良的心境与负面的情绪之中,故近些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速率令人心惊。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而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五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四分之一。

对于社会大环境,个人是无法改变的,只能选择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精神、情志方面的和谐与平衡,在养生中要特别注意“养生先养心”,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保持平和的心境。

众所周知,正常的情绪、情感变化,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身心健康是无害的。特别是乐观、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对于身体健康是有益的,正如俗语所云“笑一笑,十年少”。但是负面的情绪,如沮丧、悲伤,或者剧烈的情绪波动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内经》所述:“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思虑伤脾。”

刚刚去世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极为推崇“养生先养心”的原则,他曾经为世人开出了养生妙方“一花四叶汤”:一花,即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四叶,即一为豁达,二为潇洒,三为宽容,四为厚道。这剂妙方既是裘老从传统养生理论中得到的启示,同时也是他自己养生实践的总结。他在晚年之所以转而研究儒学,就是希望能够寻找治疗人心疾病的良方。

2、养生不要心存功利。

养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生活中细心呵护身心,一点点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其功效则要长期坚持才能显现。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要抱有太多的功利心,一味追求速成,养生毕竟不是变魔术,一挥手、一转身,就能见证奇迹的产生。魏晋时嵇康的《养生论》是养生学的名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一再强调养生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每一次生气、每一次悲哀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对于身心已经造成损害。同理,每一点呵护看上去没什么效果,但是这样的事情积累多了,就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

如果急于求成的话,后果或许是欲速则不达,甚至上当受骗。各类骗术最擅长的就是利用人们的功利心理,以“药到病除”、“包治百病”、“立刻见效”等来进行诱惑,损失钱财事小,最令人担忧的是对身体造成戕害,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3、因时因人而异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的疾病,但对不同的人采取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养生方法的选择也应该如此,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最合适的方法。

我们时常会看到许多人向高寿者讨教养生秘诀,但是回答往往令人不知所从:有的建议要吃素;有的则爱吃红烧肉;有的人不抽烟不喝酒;有的则烟酒不离手……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禀赋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饮食结构不同等,这些都影响着生命的质量与长度。

这也提示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养生之路。例如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类的体质可分为8种基本类型:平和、阴虚、阳虚、气虚、痰湿、瘀血、湿热、阳热,对于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生活起居、四季养生、锻炼方式、药食进补等方面都要区别对待,如果选择不当,不止是起不到养生的疗效,还会损害身体,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在站)▲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6-16
养生,中国的全民运动
养生,中国的全民运动

今天张悟本被人从神坛上揪下来,明天人们还会把另一个张悟本送上神坛。这本来就是一个前赴后继的作弊时代,并拥有了源远流长的孕育谎言的土壤。

记者/季天琴

在养生骗子的征途上,张悟本并不孤独。前有胡万林,后有林光常。在著名作家柯云路的《发现黄帝内经》摇旗呐喊下,胡万林用一把芒硝让人癫狂;而“排毒教父”林光常还是个舶来品,他宣称的“一天吃一个红薯,保证不会得癌症!”标奇立异远胜张悟本。

虽然他们的“水货养生”都是些东拼西凑的杂碎,但却深得普罗大众的迷恋和爱戴。说到底,张悟本们不过是大众意志的某种体现——是狂热的大众捧红了张悟本,而不仅是张悟本欺骗了大众。

今天张悟本被人从神坛上揪下来,明天人们还会把另一个张悟本送上神坛。这本来就是一个前赴后继的作弊时代,并拥有了源远流长的孕育谎言的土壤。

说白了,胡万林或张悟本都只是名字不同而已。而张悟本们层出不穷的原因,既有文化方面的“底蕴”,又有社会问题的浇灌。

集体非理性

三人成虎的事,在中国很容易成气候。凡是跟祛病健身有关的忽悠,就特别容易入耳。三下两下,就成一股风潮,人人如痴若狂。

但如果医疗保障可以跟上,至少也能抑制张悟本们的传播力。但又赶上看病难,于是,出来个让吃吃蔬菜、五谷杂粮就能解决问题甚至防患于未然的高人,大伙自然拥戴他。

历代都出过各种奇门偏方,以“花小钱办大事”的方式来诱惑百姓,而老百姓虽然不明所以,但也真相信那些奇怪的方法可以让人不得病。

张悟本包治百病的绿豆汤,堪比上世纪70年代曾经火遍全国的“神奇”饮料——红茶菌。

父辈们回忆说,红茶菌好养。从别人那儿捞一块“海绵”来,放在干净的玻璃瓶里,糖茶水喂着就自己长大了,子子孙孙没有尽头地长下去。因为不清楚红茶菌的分子结构、药用原理,当时人们觉得神秘,反而增加了它的吸引力。那时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在养红茶菌,亲戚朋友之间还写信、打电话推荐。

红茶菌成本低廉、功效神奇,很符合那个全民贫穷时期人们的消费观,是一种期待值与能力完美和谐的结合。据说这种东西可以防癌治癌,可治心脏、脑血管、肠胃、肝肾、肥胖、斑秃、高血压、萎缩性胃炎、便秘,等等。所以全国的男女老幼齐上阵,不管神志清醒不清醒的,都一个劲儿地养这种东西,喝这种东西。

就像张悟本的绿豆汤一样,红茶菌的神话和红火很快就过去了。早几年就有一种类似的东西曾经流行过,这就是也曾经风靡一时的“打鸡血”疗法。

学者桑晔曾在《读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1965年,某省的“上流社会”中开始流传“打鸡血治百病”的谣言。有位被公安局捉住的前军统中将医官,行刑前提出用“秘方”交换生命,那“秘方”就是打鸡血。后来,这“秘方”随着大字报流传,接着全中国的小公鸡都遭了殃。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个社会从来不缺这类荒诞的大众消费神话。普通物品之所以成为神物,恰恰在于许多人心里住着一个癫狂的魔鬼,它的名字叫集体无意识,或盲目崇拜。

而张悟本的聪明,在于深知中华民族在饥饿了几千年后,刚刚托改革开放的福吃出了太多三高人群。于是他找到了一个绝妙突破口——将蔬菜和绿豆塑造成救命稻草。当精心包装的伪科学撞上民众养生的愚昧无知,个人发狂的攫财逐利心理遇到民众发烧的养生愿望,难免会衍生出一场发疯的养生保健闹剧。

这种集体非理性的跟风行为,对应的是科学和理性教育的匮乏。张悟本问题仅是一个现象,背后狂热的大众才是造神主体。

更可怕的是,从胡万林、“刘太医”、林光常再到张悟本,每当一个神话破灭,人们又很快地创造出另一个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悟本们把准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病灶,就如伟大的小说家埃柯《傅科摆》中所言:“当人们停止信上帝之时,并不是说他们便什么都不信;他们什么都信。”

怕死的中国人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嘲弄我们“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的怕死”,尽管刻薄,倒的确是事实。

有个奇特的现象——全世界比中国富裕的国家多了去,谁像中国人一样把养生当成了一项“全民运动”?

张悟本的绿豆、茄子、冬瓜汁,不过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的庸俗版而已。中国的养生文化,其来源可追溯到方术时代——自古以来山里的黄精以及松针就是益寿延年、成仙得道的妙药。魏晋以来,走火版的还有五石散之类的毒药。

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中国人的故事更为精彩。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简直人人都想做神仙。

秦皇汉武都曾遍访方士、以求仙丹;王莽、曹操等人都是房中术的信徒——那个时候,房中术是很正经的养生学问,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不但收录了八家房中术的作品,并给予这些作品单独分类。这样的做法在正史中是唯一的一次,以后就再没有这么干了。

唐代是炼丹术的全盛时期,在唐代,服丹身亡的皇帝就有6个,除了贤明的唐太宗,还有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中毒的还未致死的皇帝还不算。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许多名士文人也都去炼丹。对于世俗的人来说,它是人生缺憾的心理补偿,因此颇具诱惑力。白居易在晚年有思归诗一首:

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

崔君(崔元亮)夸药力,经冬不衣棉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这说明了当代的这些大名士们炼丹服食之的后果,而热衷于炼丹的白居易晚年也因此而感到茫然若失。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不乏长生不老的神仙方士,但在西方文化里,能长生不老的只有吸血鬼,根本不能算人。这种理念在作品中,便是对上帝的敬仰,对死亡的敬畏,对天堂的赞美。

可惜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讨论死亡、反思生命的作品并不多。在中国,年龄越大怕死的恐惧心理表现就越明显,多数养生类节目的粉丝也都是中老年观众。

笔者的一个朋友对此深有感慨——现在老人相互介绍哪家的保健品、保健仪器好,一旦他们认为好的东西,就会相互宣传,也不顾儿女的阻拦或者劝说,谁劝跟谁急。

“我爸妈经常在外面买点保健品回来或者参加宣传会,时不时要去买几千元治疗仪器或者保健品等,有次还要我开车去一个很偏的乡下,说是去看学生,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去尝试一种治疗仪。”

她不由纳闷:那么弱智的谎言为什么能骗得了那么多的老人?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啊!

事实上,正是公众低下的健康素养促成了养生市场的混乱。据卫生部去年关于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48%的人群具有基本的健康素养,而基本健康素养的内涵也仅限于会自测血压、会打急救电话120等能力。调查项目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

这种心态几乎可以解释张悟本的“走红”,——因为张悟本们所开的药方,简直是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且不管这种养生术是否科学,试验的成本毕竟不高,那先不妨一试。

说到底,还是得普及常识。▲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