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收藏”写作指导
云传瑶
【题目展示】
以“收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收藏即收集保藏,因此题目在审题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要能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
收藏什么?收藏的可以是实际的某个事物,如一本书、一枝笔、一件衣服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助人为乐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品质、父母亲的关爱等。
为什么收藏?我们去收藏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收藏家收藏字画文物是为了陶冶性情或升值后赚钱,我们收藏某一个事物可以是为了纪念某个人,表达某种感情,收藏某种品质精神或性格,可以从中有所借鉴,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或人生之路。
【思路点拨】
1.收藏亲情。父亲默默的鼓励,母亲不停的忙碌,爷爷奶奶一直的牵挂,都是我们心中割舍不断的亲情,我们收藏给我们送东西时那双手拎着沉甸甸的东西却极力掂起脚跟在人群中寻找我们身影的场景,我们收藏送我们上车后却久久不肯转头离去身影,收藏亲情就是收藏一份前进的力量,收藏亲情就是要付出我们的一份孝心。
2.收藏一支笔、一本书、一件衣服等某件东西。该事物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看到它,你就想到自己的父母亲、爷爷奶奶或者某个好朋友,收藏该东西更是收藏某种特殊的情感,如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爱,与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等。《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类的代表。
3.收藏一颗爱国之心。历史上无数的爱国之士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为了主权不受侵犯,抛头颅,洒热血,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即使在现代,王伟的灵魂也还在南海上空守护着祖国的领空。收藏爱国之心,能更好地激发我们为国奋斗的壮志雄心;收藏爱国之心,更能鼓舞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收藏感动。生活中有很多人让我们感动。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都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也有歌词说,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朋友的一个鼓励的微笑可以让我们战胜困难,老师的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加我们无穷的斗志,收藏感动,能洗涤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灵魂;收藏感动,能让我们在感动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收藏感动,更能让我们在别人处于困难中的时候给一个鼓励的微笑。
5.人生需要收藏。在人生历程中,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需要我们很好地收藏,只有懂得收藏,人生才能更美好!收藏成功可使我们事半功倍,收藏失败能避免我们重蹈覆辙,人生需要在不断地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中更好地前进。
【考场美文一】
收藏
武进考生 汤强
撷取时空的云彩,淘尽历史的风沙,留存昔人的智慧,浏览今世的繁华,这就是收藏。拨开云雾见日光,洗去铅华见真砂,不论是先贤的思想,还是前朝的珍宝,都是精神的寄托,生命真谛的凝华。民族文化传统需要收藏。
惟有收藏,才能拥有,方能铭记。一个历史空白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昨日的新生儿,过去的空缺使他没有生命的沉淀。一个不懂收藏的民族,更是一个不知珍惜,不知拥有的浪儿,即使有过去,也如烟消云也散,化作东逝一江水。毛泽东曾说:若问中华有什么,除五千年沧桑史,还有一部《红楼梦》。我们不仅可以收藏那些封建社会的书籍,还有自然风光,风俗人文,先贤思想,人民汗水结晶。在韩国,连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都被收藏,供人观赏。浩浩中华,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收藏。惟有收藏,才能拥有历史,才能铭记过去,才会有民族的沉重感,才会使一个民族有汩汩不断的源泉,文化才不会被遗弃,文明才不会被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惟有收藏,才能继承,才能发扬光大。有一句话说:过去的就是现实的,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当日本不断为自己的历史抹金,当韩国将端午祭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国人就在发问,为什么悠悠中华千年史,只能尘封在时光的书架上,当别国的文化都已走向世界,为何我们还在独守青天的那方明月。我们早已耳闻西方著作,都争着去阅读。而对本国历史却知之甚少,结果文化变死,文明变臭。收藏是继承的前提,是发扬光大的根本,只有将有价值文化传统的很好地收藏下来,才能将让他们发扬光大。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收藏,所以我们一直翻动的只有一本《红楼梦》,我们展示给世人的是有文化浩海中的一瓢,世人对我们的理解也只是管中一斑。
只有不遗弃历史上的瑰宝,将他们很好地收藏,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充实。只有更好地收藏,才可能敞开心扉,邀人共赏,才可能走出停滞,在时代的潮流中前行。宛如前行的流水,在给人带去清凉的同时,也激活了自己。
(学生习作)
【点评】
本文特色鲜明,属于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注意的一类文章,本文的成功之处有这样几点:1、审题准确。作者很好地理解了题目的深刻内涵,结合自己要论述的民族文化传统,鲜明地指出,收藏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这样的理解比一般的对收藏的理解要深刻了许多。2、结构清晰明了。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结构清晰,第一节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民族文化传统需要收藏”,然后用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惟有收藏,才能拥有,方能铭记”和“惟有收藏,才能继承,才能发扬光大”,层次清晰,文体特点鲜明,是一篇典范的考场议论文。3、认识深刻。应该说作者对民族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才能结合题目展开充分的论述,写出自己的特色。
例二:
话题“鼓掌”导练
石裕雄
本期话题:
鼓掌是一种常见的礼节,意在欢迎、欢送、祝贺或鼓励等等。运动场上,我们不仅为胜利者鼓掌,也为不屈的落后者鼓掌。音乐会上,我们不仅为精彩的演出鼓掌,也会为演出中的意外鼓掌。人生路上,我们不仅为朋友鼓掌,有时也会为对手和自己鼓掌。
请以“鼓掌”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4)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很显然,本话题是从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出发,要求考生能够见微知著,熟中见新,浅中见深,小中见大,就“鼓掌”这一包含多元意义的话题作出自己特有的理解。因此,最首要的是选定自己最擅长的写作范围,圈定自己最扎实的材料储备,继而运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文体组织成文。
那么,应该如何研究自己的写作范围呢?大致来说,就话题作文而言,心中要先打几个问号,多问几个为什么。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个角度的思考:
一、从对象上来说,可以思考到底为谁而鼓掌。应该说,话题的导语中已经有了很多的启示。可以是身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是伟大事件。特别是,导语中提到为对手鼓掌,为自己鼓掌,也值得在审题时认真加以琢磨。总之,通过对鼓掌对象的思考,可以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数不胜数的。
二、从目的上来说,可以思考到底为何而鼓掌。是表达内心的喜悦,还是表示对他人的鼓励;是表达内心的激情,还是表示对他人的祝贺,等等,完全可以打开思路,展开充分的分析,以尽可能地挖掘鼓掌背后的复杂内涵。
三、从技巧上来说,可以思考到底怎样才是最佳的鼓掌。成功后的鼓掌是及时的祝贺还是无益的锦上添花,失败后的鼓掌是有力的鼓励还是可怜的幸灾乐祸;演出到最高潮的时候要不要鼓掌?球赛到最精彩的时候要不要鼓掌?等等。这些也都是可以深入探究的问题。
四、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可以思考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是要谨慎鼓掌甚至是吝啬鼓掌。譬如,当成功者已经沉醉于成功的鲜花之中而得意忘形时,当众人已经沉迷于盲目的集体跟风与人云亦云时,当失败者已经自暴自弃于任何的勉励与激赏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吝啬于鼓掌呢?如此一思考,相信很有一部分“心有戚戚焉”的学生能够写同富于新意的佳作来。
当然还有其他思路。不过,作为话题作文审题中最常见的几个思路,只要掌握得当,完全可以在面对不同话题时做到有章可依,有路可循。
思路点拨:
1.为成功者鼓掌。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大业者,必有其成功的优秀品质。为成功者鼓掌,不仅是为成功之事鼓掌,更是为成功者的品质而鼓掌。今年是奥运年,考生可适当关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奥运英雄。譬如:格林斯潘、埃德温·摩西、卡尔·刘易斯、邓亚萍、刘翔等等。
2.为失败者鼓掌。失败并不可怕,失败后的一蹶不振才最为可怕,失败后的奋起直追更是殊为可贵。为失败者鼓掌,其实就是鼓励失败者能不为挫折所击倒,激起失败者奋进的勇气,从而由失败走向成功。鲁迅先生《最先与最后》一文中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其中“肃然不笑的看客”若是能够及时地为“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鼓掌,那一定更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了吧。
3.为生命的气节鼓掌。文天祥在《正气歌》一诗中慷慨高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诗中连用12位古人的史事,让人不能不为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而奋力鼓掌。
4.为对手鼓掌。从球场小社会,到社会大舞台,不分地域,不论行业,有竞争,就有对手。有对手,就涉及到双方的利益冲突,就考验出双方的感情与态度。真心为对手鼓掌,映射出的是人性之美,是一种理智的升华,是一种修养的表现。若是胜者为负者鼓掌,那是一种大度;若是负者为胜者鼓掌,那更是一种风度。若是互相鼓掌,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双赢。这对于批判那些小肚鸡肠,鼠目寸光,不学无术,能力平平却偏偏嫉贤妒能的人,实在是很有力度的。
5.为自己鼓掌。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别人可以帮你选择,但是每一步都必须由自己来走。一路前行中,总会有逆境,有困境,有险境。这时,就需要自己为自己鼓掌。这是一种精神的复活,它可以帮助你走出逆境中的悲观,走出困境中的彷徨,走出险境中的绝望。自己为自己鼓掌,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树起高高飘扬的旗帜,自己给自己燃起熊熊燃烧的火炬。这样,不管前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可以坚持“虽千万人吾往矣”。
6.学会鼓掌。鼓掌也是一门艺术。报刊上常有报道:音乐会中进入如痴如醉的美妙境界时,台球选手需要最安静的氛围思考与击球时,举重运动员抓住杠铃酝酿着奋力一搏时,常有不合时宜的掌声响起。这一切如果出现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赛场上,那将是一种何等的尴尬与羞耻。为此,从鼓掌这件小事谈起,谈到细节中的礼仪、修养与素质,那是很具针对性与时代感的。
7.慎用鼓掌。鲁迅在《骂杀与捧杀》一文中以泰戈尔来中国讲学一事写道:“以学者或诗人的招牌,来批评或介绍一个作者,开初是很能够蒙混旁人的,但待到旁人看清了这作者的真相的时候,却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诚恳,或学识的不够了。然而如果没有旁人来指明真相呢,这作家就从此被捧杀,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这里的“捧杀”中,经常就有我们一些原本善意的鼓掌,可惜这鼓掌起了反作用。王安石《伤仲永》一文的“仲永”不正是因为众乡人一味的“鼓掌”而“泯然众人”吗?再联系现实,有很多明星不也是在粉丝们的一味“鼓掌”中剽窃与假唱吗?
……
相信这些思路点拨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能得到一点启发从而打开思路,写出富有独特个性的好文章。
【佳作欣赏】:
为生命鼓掌
范婉越
一阵风起,掠过一望无际的竹林,响起了一场轰鸣,这是竹林在鼓掌。
一场雨下,洒过浩浩荡荡的江河,溅起了阵阵乐曲,这是江河在鼓掌。
凭着敏锐的耳朵,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不难发现,万物之声都是鼓掌之声。它们在鼓掌,为自己,为他人,为天地间不息的生命。
绚烂的生命,值得去鼓掌。那春天的绿地上,有花,有树,有鸟,有虫,更有人。不同的生命都力争绽放,无论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战胜多大的曲折。也阻挡不了它们渴望绽放的心。于是,平凡的人,为理想而奔波,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在内心深处为生命鼓响最热烈的掌声。像高尔基在艰苦的童年抓住一切机会来满足求知的心,绽放求知的美。像齐白石在做工之余仍坚持练习画画以满足求艺的心,缩放艺术的美。
史铁生说:“天空中,白色的鸟,即使雨中也飞翔。”这就是绚烂的生命,我要为你鼓掌。
孤寂的生命,值得去鼓掌。梅、兰、竹、菊,是花中的四君子,它们以孤傲而著称,在孤寂中挺立起傲然的生命风骨,生发出别样的生命正气。天地间,最大的孤寂不是身边无人陪伴,而是有人伴却无人识,无人懂,无人交。李白,便是一位孤寂的谪仙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换作别人,也许陷在生命的泥淖中无法自拔,但李白就是李白,他依然狂歌终日,绝不因生命的孤寂而不为生命鼓掌。于是,千年之后,我们还能从他的诗篇之中读出最奔放的掌声绵绵不断。含冤投江的屈子,屡遭贬谪的苏子,不都是在孤寂中仍然执著地为孤寂而鼓掌吗?
耐得孤寂,即使只能采菊东篱,也依然以悠然见南山为乐,孤寂中便也有了最伟岸的精神,所以,我要为你鼓掌。
卑微的生命,同样值得鼓掌。昙花一现,虽说凋谢得是那样迅疾,却终究是以瞬间的生命延展了生命的精彩。依米小花,在茫茫大漠里酝酿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却只是为了两天的怒放,那渺小与卑微之中有着多少的悠远与不屈啊。面对着这些似乎悄无声息的短暂美丽,思索着这些确乎微不足道的卑微生命,难道我们没有感受到卑微之后的波澜壮阔吗?难道我们不应在里响起对生命最敬畏的掌声吗?
是的,我们应该鼓掌,为每一个不息的宝贵生命鼓掌。无论是高贵还是平凡,无论是显赫还是孤寂,无论是阔大还是卑微,只要是面对生命,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左手拍响自己的右手,然后让最热烈的掌声从耳畔一直响彻心灵。
【点评】:这是一篇颇为规范的议论文。作者独具匠心,以“为天地间不息的生命鼓掌”作为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分论点相当明晰而又很深入地阐述了我们应该为绚烂的、孤寂的甚至是卑微的生命而发自内心地鼓掌。每个层次中的例证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