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卷概况
(一)基本情况
今年全省普通高考卷610161份,缺考9088人。评卷及工作人员1409人。评卷时间,6月12日报到,13日培训,14日——19日正式评卷,20日上午三评及总结。 (
二)得分情况
主观题平均67.29分(08年71.27分,07年71.16分),比上年下降3.98分。 第9题 平均4.91分(08年6.59分),比上年下降1.68分。断句得0分的有11550人,满分率0.68%。 第10题、11题 平均6.65分(08年7.78分),得分率51.15%,比上年下降1.13分。其中第10题古诗鉴赏平均2.84分,得分率40.57%;第11题默写平均3.81分, 得分率63.5%。 第14题、15题 平均5.05分(08年4.59分),得分率63.13%,比上年提高0.46分。有10793分满分,满分率1.8%。 第16——18题 平均5.69分(08年6.60分),得分率37.93%,比上年下降0.91分。满分1人,比去年减少1人。 第19——21题 平均5.78分(08年6.11分),得分率38.53%,比上年下降0.33分。满分12人,比去年增加3人。 第22题 平均1.73分(08年2.23分),得分率28.83%,比上年下降0.5分。今年得0分共139695人,占23.24%,其中近6成是空白卷,加上得1分的共30万份,去年得0分共99992人,占17.52%。 第23题 平均3.79分(08年3.43分),得分率63.17%,比上年提高0.36分。满分39013人,占6.32%;0分2万4千多人,占4.1%。 第24题 平均39.42分(08年40.37分),得分率65.7%,比上年下降0.95分。标准差6.6,进入三评约占10%,去年约占20%,前年约占30%。满分17人次,占0.0013%,比去年少1人。0分1094人,占0.08%,其中1092人作文空白。一类文(48——60分)占5.76%,去年占7.41%。 (
三)存在问题
1.全卷平均分下降比较厉害,是近年来少有的下降。今年命题难度降低,命题更加科学,但提问可能有问题,评分标准也可能有问题,标准答案太死板。 2.古诗鉴赏能力低,第10题总分7分,平均只有2.84分,得分率40.57%。 3.选答题选答人数不平衡,提问难度大。选文学类的今年占26.05%,去年占37.56%;选实用类的今年占71.26%,去年占61.47%;两类都选或不选的今年占1.14%,去年占0.97%。文学类今年及格率2.26%,实用类今年及格率7.92%。 4.作文方面,值得肯定的,一是部分高分作文质量比去年高。二是议论文写得比较好。写记叙文占4.4%,写议论文占89.6%,写散文占5.9%,其他占0.1%。三是从考生运用的材料看,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的材料明显增加,像躲猫猫、成都公交车事件等都写进作文,有的考生还写自己高考的心理活动,改变了年年李白杜甫屈原苏东坡的局面。
陈妙云教授认为,2009年广东的高考作文,呈现出两个喜人的新气象,其一是关注社会;其二是真情实感。阅卷过程中,大量的新闻时事材料和身边的常见现象进入考生视野,使高考作文充满时代感和生命力。如梁文道先生的新书《常识》频频被考生提及。刚发生的广州市海珠桥跳桥秀,杭州市“70码”车祸,成都公交车燃烧,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火灾,网络上热炒的“躲猫猫”“范跑跑”,食品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孔雀绿、苏丹红、瘦肉精,等等,都成了考生笔下贴切的典型论据。有考生甚至将同步进行中的高考作文作为发表对“常识”看法的题材,针砭了备考中人为设定的应试作文的套路。也有考生列举身边同学重视考试和比赛,但普遍缺乏生活常识的种种现象,剖析缺乏常识和忽略常识的严重后果……过去,高考作文被异化为“虚情假意”的“套作”,考生无需作太多的准备,只要背熟写李白、司马迁、陶渊明等名人的几个优美文段,背熟几个名句,再背熟几个排比句,应试时只需套上几句靠近题意的话,便能应对万变的高考作文题。由于年年套作奏效,这种应试技巧,便成为高考作文应试“常识”。这种弄虚作假的应试行为,异化了考生诚信的品德,异化了高考测试的公平公正性,也异化了写作的本质。它导致学生写作能力的缺失。它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简单地硬写硬套,写不出切题的应试文。它还导致应试文章的模式化,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表述。同时,它也导致应试文章因缺乏针对性、时代性、价值性而没有生气和灵气,使写作失去表达与交流的本质意义。而今年这种高考作文被异化的现象已得到遏制。
主要问题,一是文体特征不够明显,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不够明显。不过,柯汉琳教授认为,对文体的要求我们不要太过严格,因为文体是在不断创新的。二是议论文思维逻辑混乱,对材料的分析不到位。考生对什么是常识不理解,对某些并非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说成是常识,如说中国是找不到石油的是常识,骂命题人不懂常识,甚至说常识是姓常的爸爸和姓识的妈妈生下来的等。而写反常识、反讽,把不合理的东西当成常识来看是可以的,如看病是医生边看边敲桌子索红包,医生说“这是常识”,贪官把受贿当常识等。网上盛传的部分所谓“高考零分作文”,其题材往往都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对争议很大的名人的恶搞”、“揭露社会黑暗面”等内容是不真实的。
总体而言,今年高考语文成绩不理想,出人意料。
二、作文评分情况
(一)概况
作文组约850人,组长由大学老师担任,组员由中学老师担任,实到中学老师712人。
速度:作文按两评误差率20%测算,平均每篇1.6分钟,从第三天开始要求每人每天工作量为250——500篇。
报酬:每人基数1326元,全勤30元,达到1500份算完成任务加20元,每超一份奖6分钱。
质量保证措施:和往年一样严格实行三级监控及作文“背靠背”两评以上评卷;今年还新增了两个规定,一是建立评卷教师资源库,加强评卷教师资格审查;二是对评卷教师进行资格准入测试和质量跟踪测试。所谓资格准入测试,是指由专家组给50篇测试作文评分,随机抽出5篇对评卷员进行测试,3篇合格才能进入正式评卷,每人有三次机会。连续三次不通过的评卷员无法进入评卷系统,需再接受培训,培训后仍不通过者实施劝退。所谓质量跟踪测试,是指每半天弹出一篇测试作文,不合格可以有第二、第三次测试,三次都不合格的评卷员退回。
(二)关于题干的理解与把握
题干包括提示语和要求语两部分,关键词是“常识”。
1.关于对“常识”的理解与把握
“常识”是题干的关键词,对考生作文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是判断考生在题目范围内还是范围外写作,是全文大部分偏离题意还是小部分偏离题意的关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常识是指“普通知识”;《简明哲学词典》解释,“常识来自公民的生活体验与社会共识”。基于以上权威解释,根据考生应试作文,作以下归纳:
(1)从外延来看,凡是已被大众普遍了解的知识,已被社会共识的常理、常情、常规、常言等等都可以将之视为常识。比如,旭日东升、晚霞西落(自然常识),又如尊老爱幼(伦理、道德常识)。
(2)从内涵来看,常识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的要素。第一,常识的“常”。“常”指的是平常、普通、普遍、普及。不是尖端的,不是少数人,少数精英掌握的东西;第二,常识的“识”。“识”是一种主观的认知。“常”强调的是它的平常性、普通性、普遍性、普及性,“识”强调的是人对这种普遍的知识的认识。那些没有被人认知的平常、普通、普及的东西,只具有“常”,而不具有“识”。比如,尊老爱幼,已是几千年来已被社会共识的一种常理(常情、道德),大家都认为是好的,是对的,是应该每一个人去做的,具备了“常”的元素。同时,也体现了人对老对幼的态度的认知、认可,具备了“识”这个元素。而“爱是一种常识”的判断是不准确的,“爱”只是行为、表现,还不包含人对爱的判断和认识。爱什么?爱得对还是不对?如转化为“爱幼”,那才是常识,才包含着一种认知:我们都应该去爱幼。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所以说爱幼是一种常识是准确的。又如,“林则徐烧鸦片”,先是用火来烧鸦片,后来才成功地用石灰销鸦片。这不能表述为“林则徐运用了石灰可以销鸦片这一常识”,因为鸦片战争后,用石灰来硝鸦片才成为常识,在当时,还不是常识,没有“常”这一要素。
(3)从特殊性看,第一,常识的“常”具有相对性,可能只在某领域里成为常识。如文学常识——文学是可以虚构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不懂,说她没常识是不对的,这是忽略了相对性。第二,具有地域性。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人知道在沙漠生存的常识,一般人不一定会懂。第三是阶段性,如林则徐以前石灰可以销毁鸦片还不成为常识,鸦片战争后才成为常识;《三字经》是古代读书的小孩的常识,现在则不成为常识。
2.关于对题干提示语的理解与把握
题干中有三个提示语,第一个是第一句“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第二个是第二句前半句“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第三个是第二句后半句“有时,常识须推陈出新”。由于要求语既没有要求全面表达,也没有要求自选角度,因此,考生可就这三个提示语全面作文,也可选其中一个或两个提示角度作文(即角度作文),还可以在这三个提示语外作文(即省略号作文),原则是必须在常识的范围内。
3.关于对作文要求的理解与把握
作文题中明确要求“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两次反复强调“你的”。这里提出的你的经历、你的看法,意在要求考生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下一句要求“自定文体”结合起来,考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作,也可以不用第一人称写作;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原则是不能抄袭,必须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表达的是你自己对常识的真实的看法,至于其中的经历是真是假无所谓(文学是可以虚构,这本身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只要看法是真的,体验是真的,就可以了。(其实重在是否抄袭)
“自拟标题”,就是自己根据文章的需要拟定标题,不要出现文题不合的现象即可。没有拟标题,扣2分。
“自定文体”,就是写什么文体,符合什么文体的要求,不能出现“四不象”的文体。可以写诗歌。
“不少于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三)对评分标准的理解与补充
1.对切题的理解与把握。切合题意不仅仅是审题和选取角度的问题,而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评价。全文在“常识”的范围内行文,对常识的看法深刻就可以判为切题。认识肤浅,一般只能判符合题意。
2.判偏离题意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评分,不给发展分。这是为了防止投机,防止考生抄一些离题但表达好的文章来投机取巧。
3.不足300字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评分,不给发展分。(系统中字数不足最多扣6分。)
4.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6.后几天强调评分时是否表现真情实感,语言质朴而文句通顺可以得高分。内容或表达有一个一等的,发展分一般8-10分;有一个二等的,发展分一般6、7分,特别的可给至9分;有一个三等的,发展分一般3——5分。若即若离的文章判二类下至三类上,全文围绕常识作文的判二类上至一类下。四等文只要还跟常识沾边,如写意志、毅力等,如果不是抄袭的,判四类上,分数不要再往下拉。
三、对标准卷的打分说明
1号卷 24+22+10=56分
这是一篇提示语外的文章,也是一篇典型的切合题意的文章。
这篇文章全文都在“常识”范围内作文,对“常识”的看法深刻,明显表现出关注生活的特点,针对当前教育缺乏常识教育的现状有感而发,文章具有价值,完全符合评分标准中内容一等的各项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整篇作文围绕“常识”来谈,集中论述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看法真实,论证具体,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从表达看,这篇作文具有形象性。从标题看,就具有形象生动的特色。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能够吸引人阅读。“干粮”,老百姓一般用作主粮。文中语言也多有形象生动的特色,如结尾,顺着“干粮”作两个比喻,贴切生动。全文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不足之处,一是字不工整,二是对“常识”的表述不够精确,把生活常识与科技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而论的也只是生活常识这一部分。三是第五段第二行“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表述不准确,这是自然现象,还没有上升到常识的高度,必须引到万有引力定律才是常识。
发展等级打在“立意深刻”这一点上。
2号卷 23+20+9=52分
这是一篇在题干中选取“常识虽易知而难行”的角度来作文的文章,也是一篇典型的切合题意的作文。
第二、三段一针见血剖析见利忘义的商人和贪污受贿的贪官知常识而罔顾常识的现象,比较深刻地回答“常识虽易知而难行”的原因,具有时代价值。接着又批评了当下青年在生活中种种易知难行的现象,呼吁大家应把常识牢记在心,落实行动。全文在常识范围内行文,看法深刻、真实,具有时代意义,表现考生关注社会的能力。
从表达看,语言通顺但不够流畅,也不够简练,字不工整,有两个错别字(不够扣1分)。事实不准确,论据犯错:第三段桥在湖南而非河南,是做好前期爆破却管理不善,不是不推自倒,这表明作者在关注社会时比较粗糙,值得注意。议论文写真实事件犯错不能原谅。
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上打分。
3号卷 22+20+7-2=47分
这是一篇写经历的记叙文,把自己对常识的看法——常识须推陈出新转化为一个故事,故事成功地说明了常识须推陈出新的看法。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所表达的“常识须推陈出新”的看法是考生的真实看法,判切合题意。
从表达看,故事有情节,比较好看,人物语言比较生动。
不足之处:一是标题不好,作为记叙文,这显然不是故事的标题,标题不太符合文体要求(考生要提炼标题)。二是除人物语言外,叙述语言比较粗糙,如第一段最后一句,比喻显然不太准确,“换衣裳”这种骗人的做法恰恰是要否定的。第二段开头一句不准确,最后一句显得牵强。第三段倒数第四行“老爸很少逆老妈的常识意”弄巧成拙。(评卷时,应该更注意在语言上拉开距离)4个错别字扣2分。
发展等级打在“构思比较新颖”这一点上。
4号卷 20+19+6=45分
这篇作文的写法是比较多的考生受过中规中矩的训练后比较常见的写法,角度在论证怎样敢于挑战常识,提出了三个看法,但第三个分论点来不及用排比句。这位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表出很浓的训练痕迹,从已训练过的文章中较聪明地转换过来,观点符合题意,但不深刻,判二类卷。在设计了陈旧观点后,幸亏紧扣坚毅的信念与挑战常识的关系行文,全文在常识范围内行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比较真实,感情真实。
表达上是典型的二类表达卷,中规中矩,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三段用排比,观点加举例分析。
文中出现了两个不能原谅的毛病,一是两个论据不准确,第一段第三行说孙中山认为“知易行难”与实际恰恰相反,第二段说地心说“在人们心里驻守了二百多年”也不准确。二是堆砌华丽的辞藻,两个地方的精彩描写是画蛇添足之笔,第三段第六行至第九行的描写与常识风马牛不相及,不得体,最后一段的排比与内容没关系,是考前背好的,怕浪费而用上的。
发展等级打在“立意比较深刻”这一点上。
(5号卷《常识》, 20+20+6=46分
这是一篇根据三个提示语全面作文的样卷。第二段写常识与我们同行,材料丰富,在考场上难能可贵。第三段写常识易知难行,仅重复看法,写得不深刻,第四段写常识须推陈出新,材料丰富,可惜蜜蜂与苍蝇用例不准确,本来想说明人们根据常识会认为蜜蜂能逃出去,有出路,苍蝇逃不出去,但表达上让人误解为苍蝇对常识推陈出新。第一个角度较生动,其他角度不够深刻。全文在常识范围内行文,由于观点多,篇幅少,每个观点得不到充分论述,判符合题意。表达上也是典型的二等文,书写还算清楚。
发展等级打在“材料丰富”这一点上,如果蜜蜂的例子用对可给8分。)
6号卷 18+17+5=40分
这是一篇最接近平均分的样卷。文章论述了两个看法,一是常识为什么易知而难行,文中说根本原因是遇事不冷静,回答不错,再举成都公交等两个例子,写得鲜明深刻,用了较大篇幅。这个论据也不准确,对问题的看法不准确,主要原因不是乘客不冷静,而是安全锤被偷走,平时安全管理设施不齐造成的人祸,也是乘客违反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的常识的后果。接着用一小段写常识须推陈出新,举的例子新,篇幅少,但已说清楚了。
明显存在结构不匀称的问题,还存在开头和结尾不好的问题。开头抄题干,一字不漏,结尾又扯回不冷静去,结构有点混乱。
今年的作文关注社会的多,但缺少准确意识,缺少思考深度。
发展等级打在“材料略显丰富”这一点上。
7号卷 16+16+4=36分
这是散文写法,用QQ群的结构形式表达作者真实的看法。第一帖表达常识与我们同行的看法,第二帖表达常识虽易知而难行的看法,第三帖写对践行常识的赞赏。全文在常识范围内行文,看法不深刻。
从表达论,结构还算新颖,人物是虚拟的,表达的看法是真实的。语言较粗糙,是较典型的“网语”,让人读得费劲。第二段说“常识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太绝对,不考虑准确性,“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关”中“自信”一词是多余的,“一个没有常识的人很难想象他可以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吧”也不准确。有两个错别字,标点乱来,标题起不到任何作用。
发展等级打在“构思略有新意”这一点上。
8号卷 15+15+3-1=32分
这是三类卷的代表。考生对常识的理解不准确,“爱是一种常识”的判断不准确。文中有些篇幅离开常识独立去论“爱”,内容基本符合题意。
语言较粗糙,有三个错别字。语句有不少不通顺的地方。
发展等级上,什么出彩的地方都不突出。
(9号卷《我所认为的常识》 13+13+0=26分
这篇作文具有典型性,将原来已写好的文章很牵强地与常识勾搭,展开论述是在与常识若即若离的状态中去论爱国,论责任,论败而不馁,是明显的套作。从议论文写法看,表达能力显然较低。论据不准确,第三段“韩千秋”应是“谭千秋”。
10号卷《常识——水有三态》 8+10+0=18分
这是一篇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文章,第一段先挂常识的羊头,过渡到人与水相似,人生三态,后面与常识没有关系。如果说9号卷是挂羊头后非羊非狗,那这一篇就是完全的狗了。主要篇幅离题,偏离题意。)
11号卷 15+15+0=30分
这是后来补上的样卷,导向是让评卷员知道什么是虚情假意的文章。
这是一篇感情虚假的文章,开头写三个离开常识的排比,堆砌,花里胡哨,华而不实。是虚假的感情,表达的是虚假的水平。第二段在抄袭优秀文段的基础上套写进关于常识的文句,与原来文作连得比较顺,套的水平相对好一点,第三段就没那么顺,最后一段更差。对这种以来优秀文作,应不变应万变的做法,不容姑息。从行文的思路上看,该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完全无须以“偏门”来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