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009阅读
  • 0回复

盘点玉树文化记忆:通天河曾是唐僧晒经之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20

玛尼石刻(图片来源:资料图)
    玉树,一个太让人留恋的地方。那里的雪山太圣洁,只因为江源的水太清纯;人们的信仰如空气般透明,只因为辽阔的草原太平静;他们用歌声唱颂吉祥,用舞蹈祈求如意;于是世纪的铜号吹出了千古法音,宛若星光的酥油灯点燃了一腔赤诚,一生的瞩望;日月流转,江流蜿蜒,口诵六字真言的人们,手执转经筒,转过嘛呢堆,转过岁月的年轮,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与蓝天对话,与日月交谈,送走的是今生,留下的是永恒......

    玉树文化:
    据众多古文化遗存和文献记载,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约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活动,主要为西羌地。隋朝为苏毗和多弥国一部分,唐时为叶蕃所属,草原辽阔,牧草肥美,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加上它处于青海北部和西藏、四川之间重要的效能位置,为三省(区)商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玛尼文化
    玛尼文化是指以玉树地区的玛尼石城和文成公主进藏遗留的传说、建筑及习俗集结而成的历史文化遗产。信佛藏民在一块块白石头上刻写《六字真言经》和《大藏经》,还有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五彩,成为玛尼石刻。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玉树地区就有了汉、藏、梵三种文字的石刻,这些六字真言最早的石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虔诚的教徒们认为,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相当于念了一卷经,反复不断,便能消除罪孽,来世美好。除了口念外,藏民们还把这真言凿刻在石头上,堆起或送到玛尼堆,就算圆满了一件功德。”人们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它是信徒们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玛尼”是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的简称,玛尼石堆则是由刻有六字真言的嘛尼石堆砌而成的。“玛尼石”名称的由来,是取六字真言中第二、第三两字而来。藏传佛教把这六字真言看作了佛教经典的根源,六字真言又称“六字大明”。在汉文中译音就是有名的“啊嘛呢叭咪哞”,是佛教的“根本真言”。新寨玛尼城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 唵”,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所谓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聚宝”;“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暇;“吽”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学者认为六字真言可以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而许多普通老百姓则将其直译为“好哇,莲花湖的珍宝!”

     康巴歌舞
     玉树是一片天然美丽富饶的草原,而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玉树摹上雄壮有力、粗犷豪放的歌舞盛况,人称玉树草原是"歌舞的海洋"、"歌舞的家乡"。青海广大藏区被称为"安多"地区,而玉树地区长期同川西区,西藏昌都地区联系密切,称为"康"区,连同这一带的藏胞,统称"康巴"地区。
    玉树地区歌舞的兴起,年代十分久远。结古寺一世喜那活佛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独创的一百多种"多顶求卓",奠定了玉树成为歌舞之乡的基础。加上玉树毗邻藏、川、滇的地域优势,不断吸收这些地区藏族歌舞的优秀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艺术创作,日积月累,歌舞为成为玉树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康巴人歌舞在青海民间歌舞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传统的玉树康巴文化艺术节不仅吸引着来自青、藏、川、滇、甘等省(区)的藏族群众和国内游客,还有美、英、法、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还有众多中外记者前来报道艺术节盛况。

    故事

    这是一个叫做红杏的女人在三江源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游历故事。红杏是个神奇的女子,不知是前生的呼唤还是今生的昭示,这片美丽而苍茫的土地似乎与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这是她写给玉树的一封“情书”。
  
       
 
《最后的天堂——一个女摄影家写给玉树的情书》(图片来源:资料图)

      红杏舍弃了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选择了没有目的的行走,没有结果的旅程。她几乎一年至少一次到玉树,走遍它的每一个角落,用她超群的摄影技能,把她的“情人”展露给世人。巍峨的寺庙、神秘的转世活佛、荒袤的可可西里、剽悍的康巴汉子、多情的藏族姑娘,在红杏的笔下和镜头前栩栩如生。在那里,她度过了无数次生死关口,结交下了数不清的生死弟兄,被虔诚的佛教徒认定为“自生空行母”,也走进了质朴淳厚的藏族同胞的心灵。
      充满诱惑的雪域高原是无数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到那里去创作是每个摄影师的梦想。在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生命禁区、世界第三极可可西里……有一个瘦弱的女子,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艰难地在那里跋涉。她是一个来自遥远的京城的寻梦人,一个用镜头、用笔、更用心灵记录这一切的人——红杏。单看她的样子,你很难发现她是一个有如此多丰富经历的人,更看不出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摄影女硕士之一。红杏十几次深入藏区,上至活佛、下至牧民,结交了很多藏族朋友,她说她将来的归宿也许是在藏区的某个地方,因为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活在真实里。玉树,是红杏这位拿着照相机走马行川雪海边的奇女子最喜欢的地方。从她第一次到玉树拍摄,就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深深震撼了。她近乎像一个久久迷路、终于找到家的孩子,热切地扑向那片遥远而纯粹的土地。红杏说那是她寻梦良久的地方,是她灵魂可以自由飞翔的属地。以后每年红杏都至少去一次玉树,去看望康国寺的活佛以及倚寺而居的前买村28户村民,还有玉树的朋友们。她的到来总是给很多人带来欢乐,使很多从未照过相的藏族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张照片,也使一些无力上学的孩子走进了校门,更通过她的相机和手中的笔,使玉树这片神奇的土地为更多的内地及海外人士所知……也许一切皆有缘分,红杏在玉树不仅找到了“家”,而且被藏传佛教止贡噶举派法王和活佛认定为“空行母”,并被任命为康国尼姑寺的主持和尕朵觉悟神山旅游宣传形象大使……
     红杏很珍视这份前世今生的缘分,并将她对玉树那难以形容的情愫转为对生活在那里质朴纯真的藏民日常生命的关爱。红杏说有时候想念固定的一群人,同时又被那群人经常地想起,那感觉是很让人感动的。她已7次到过这个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神奇地方,一本记录了她每一个亲身经历的新书《最后的天堂——一个女摄影家写给玉树的情书》已由知识出版社出版。
      红杏说玉树是她心中最美丽的天堂,“爱那个地方,就像爱我的情人;想那个地方,就像想我的家人;去那个地方,是去见那些也同样爱我,想我的康巴人。想念玉树,和玉树所有的人,所有的牦牛,所有的石头……。”她把这一切都转变为一封封美丽的情书,希望她心中的天堂能读到她对它深情的爱恋。

     
         玉树景点
         结古镇

玉树铃风(图片来源:资料图)
     玉树结古镇是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之地的玉树州州政府所在地。藏语意为“货物集散的地方”,历史上,川西雅州每年要发出9万驮茶叶至结古,然后由结古发5万驮至西藏拉萨,4万驮在青海省南部各蒙藏族聚居地区销售,所以这里古来就是青、川、藏三地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玉树全县的海拔非常高,在4500米左右。其中附近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00多座。还有许多的淡水湖泊和河流遍布全境。
      玉树结古镇附近的草甸草场面积广大,“玉树草原”一直以独特的风情名闻于外。玉树结古镇时值赛马会举办的时候,整个就会沉浸在铺天盖地的欢腾之中,歌声时聚时散,有的婉转,有的激昂,五色彩袖舞着美丽的“伊”……在结古镇这样天高云低的地方,有着绝对不同于别处“花儿会”的特别的味道。这是青海规模最大的藏民族盛会,举办时间是每年7月25日--8月1日。

         通天河
 
通天河(图片来源:资料图)
      沱沱河与当曲在沱沱河大桥下游60公里囊极巴陇地区汇合后称为通天河,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各拉丹冬,通天河是长江流经玉树州的名字,全长800公里,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在青康公路上旅行,在距离结古镇20千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纪念碑,旁边就是气势磅礴的通天河。

 

传说中唐僧晒经台(图片来源:资料图)

通天河晒经台(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里风光险峻奇绝,自古以来就是西宁通往玉树、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天河上游的一大天堑。过去,来往频繁的汉藏使者,传经布道的僧侣,求神拜佛的信民,以及南来北往的旅者,经常仆仆于这条古道上,颠沛于通天渡之间。西游记中著名的过渡晒经的章节就发生在这里。如今的通天渡已经建起了一座七孔钢筋水泥大桥。漂泊千年的牛皮筏子已经成了人们猎奇摄影追逐的目标。
     
     可可西里
     也许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中,你可以遇到清晨的阳光铺洒在火山山谷的冰河雪地之上;露宿在库赛湖畔,能够享受帐篷缝中漏下来的星光;又或者是偶遇藏羚群,透过望远镜欣赏它们轻盈的姿态和水灵的大眼睛……
     “美丽少女”和她神秘的藏羚羊“可可西里”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一块美丽迷人而又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地方。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周边地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
     可可西里无人区(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在严峻的天气条件保护下,“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
     被誉为“世界第三级”、“生命的禁区”的可可西里,却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这里山峦巍峨连绵,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冰川冷峻挺拔。这里同时是野生动物的天堂,230多种野生动物生活在广阔的土地上。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驱车在可可西里的空间里,你会意外地发现它们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撞入你的镜头。青藏高原上特有野生动物的姿态,使你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受。
     神秘的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使藏羚羊成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藏羚羊更甚至成为了可可西里的一种象征。尽管对藏羚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给身披“软黄金”的藏羚羊虽然带来了灭顶之灾,我们今天再也无法目睹数以千计的藏羚羊在旷野中奔跑,铺天盖地,尘土飞扬的壮观。但是作为这片禁区里的优势动物,当你有幸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雾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都在证明它就是属于这片土地的。
      深入青藏腹地:高原尽头的冷酷仙境可可西里是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乘车沿青藏公路经湟源峡谷、日月山、倒淌河至青海湖,可以饱览有着像大海一样连着天的草原美景。清早起床还可以观青海湖日出美景。而且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不冻泉、索南达杰等保护站就在青藏公路边上,想到这两个地方参观,还可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寻找帮助。

藏羚羊(图片来源:资料图)
    穿越高原公路,经过雪山、草地、镜子一样的湖泊,正式进入可可西里,这时,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冷酷仙境,天空蓝而高,清冽的空气直冲肺叶,大朵大朵质感十足的云团笼罩着山头,干涸的河道伸向远方。
    藏族民居、尼玛堆、绿色草原、成群的野生动物在一望无垠的戈壁上奔跑,美丽与荒凉并存。格尔木、察尔汗盐湖、楚马尔河、昆仑山口、纳赤台不冻泉、胡杨林等地,电影《可可西里》中充满独特韵味的自然风光地的风光有待你去发展。
    可可西里是一个充满神秘、充满未知力量的地方,从来只有那些富有冒险和探索精神的人们才敢欣然前往。
    群果扎西,藏语意即吉祥的水头。澜沧江的发源地就在这里。它包容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海拔5200多米的杂纳荣草原。草原四周群山上的许多小溪像倒悬在天际的珍珠项链,顺着冲激而成的冰槽汩汩而下,向着草原中部的群果扎西滩流去。

    群果扎西滩
     杂曲河之源群果扎西滩,地形复杂,沼泽遍野,但牧草却异常肥美,早就是珍禽异兽的欢聚之地:成群的野马毫无畏惧地追逐驰骋,结队的黄羊翘着白尾嬉戏耍斗,凶暴的恶狼养成了目空一切的习性,狡猾的沙狐直瞅着大兽捕获的猎物,笨拙的狗熊自由自在地游逛……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那些优雅美丽的白天鹅,婀娜多姿的黑颈鹤,以及翱翔如的斑头雁。它们有的扯着嗓子震天价鸣叫,有的在湛蓝的空中默默地飞翔,有的独立巢边为“孩子们”站岗放哨,春天,它们从南方飞来,在湖中岛打窝坐巢,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入冬,它们携儿带女,一路欢歌,去到江南水乡寻找安乐窝。就这样周而复始,行程几万里,不知在这里繁殖了多少代,更不知在这里栖息了多少个世纪。据说,这里的鸟类至少有20多种,一万余只,简直就是一个鸟的世界。
    林区位于杂白河西岸,故名“江西林场”。置身于此,不觉高原的苍凉,倒有几分江南的风韵。林苑似的自然景色,使游人流连。但重任在身的杂曲河却不能久留,它只得恋恋不舍地绕过林区北侧,缓慢地向东部峰谷间流去。忽然,在这深山峡谷,它又失去了平静和安宁,滔滔急流,飞起千层浪花,就是鱼儿见状也吓得截头缩尾,这就是澜沧江上著名的“鱼愁涧”。杂曲河穿过“鱼愁涧”再折向南行,便到了“一线天”和“山崖泉”,这里是杂曲河在青海境内的最后一个“驿站”。
    在“一线天”,可以看到两座陡峭的高山耸入云端,假如躺在杂曲河岸仰视,天变成了一条细细的线,山顶古老的苍松大有刺破青天之威势,恰似杂曲河的保护神。而“山崖泉”呢?万丈峭壁上,有个碗口大的泉眼,似银链,象哈达,直挂山腰,形成很多小瀑布,泻入杂曲河。当阳光照耀时,那飞溅在山崖上的水花,就象万点星光,五彩缤纷,耀眼夺目,它为即将离去的杂曲河,注入了最后一份青南高原上洁净的山泉水。
     杂曲河,冲出平缓的滩,淌入茸茸的山,闯进自然形成的川,哺育着两岸万千生灵,日夜兼程,奔流不息,朝着西藏昌都泻去,在昌都南与它的伙伴儿吉曲河相汇合,朝着更远更远的地方奔去。

     唐蕃古道
    玉树自古是连接西藏、四川、西宁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境内以古道和商路为主线,一路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唐蕃古道即唐朝古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通往吐蕃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古代通道,藏称其为“迎佛路”。它的形成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视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它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至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唐蕃古道的大致走向为:从陕西西安市出发,过咸阳,沿丝绸之路东段西行,越陇山,经甘肃天水、陇西、临洮至临夏,在炳灵寺或大河家渡黄河,进入青海民和官亭,经古鄯、乐都、西宁、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后经切吉草原、大河坝、温泉,花石峡、黄河沿,绕扎陵湖、鄂陵湖,翻巴颜喀拉山,过玉树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结古巴塘,溯子曲河上至杂多,沿入藏大道,过当曲,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聂荣、那曲,最后到达拉萨。
    千百年来,唐蕃古道作为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大道,象是一条情谊缠绵的纽带,联结着藏汉人民友好团结的感情。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因为早在那时,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到公元七世纪中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强大兴盛与中原汉族的灿烂文化,为了加强吐蕃与唐王朝的关系,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国都长安,拜见当时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并请求联姻和好。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员专人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进藏途中,不仅播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
    之  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应吐蕃之请,唐王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往吐蕃,从而有成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桩盛事。此后,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唐蕃古道迅速兴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一条站驿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的。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存,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佳话。

    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殿堂内的巨型文成公主像和8尊佛像,由石壁雕凿而成,外表酷似泥塑技艺雕刻精细,造型质朴敦厚。庙宇坐北向南,依山面水。每年有佛教信徙和中外游客来此瞻仰。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的“三江之源”,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图片来源:资料图)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图片来源:资料图)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从此柏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图片来源:资料图)

     玉树藏胞同藏区其他地方一样,传统主食以肉和青稞炒面为主,辅以酥油、酸奶和曲拉(干奶酪)等奶制品。烤肉肋巴是其中的代表。如果吃不惯藏餐也不用担心,所有的县城都有不少汉族餐馆,一般以川菜为主,还有些清真菜馆,口味偏辣。秋季时分,玉树满大街都是水果,但价格较贵,因为所有的蔬菜水果都是从海拔较低的地方运上来的。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