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同济大学一门公共必修课的期末考试刚一结束,就有学生爆出,“这次考试的试卷在网上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同济大学表示,出卷教师出卷时将其他学校的试卷,略作修改用作期末考试卷。教务部门已认定此事为“一级教学事故”。(1月17日《东方早报》)
高校的“抄袭”丑闻,已让人产生审丑疲劳。不过,当抄袭之风不仅席卷科研领域,甚至教学环节也不放过,就连考试卷都原封不动地搞起了“抄来主义”,还真是再度超越了公众的“审丑”极限。
抄袭这颗“老鼠屎”坏了高校科研这碗汤也就罢了,毕竟,尽管科研决定着一国的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不过,那都是明天和未来的事情。但是,连考试卷都要抄袭,恐怕就不止是透支未来,而是扼杀今天了。毕竟,高校的教学不仅是对缴纳了学费的学生的服务承诺,其培养的更是当下的人才,假如天下考卷也玩起了“一大抄”,如此教学究竟是在培养人才还是误人子弟?
不过,假如把责任全推到当事教师身上,恐怕也未必恰当。如今的高校,搞科研项目的收益显然要远高于教学,连科研论文都照抄不误,指望人家在教学环节费尽心思,出力不讨好地搞原创,的确是太过天真了。
因此,抓住当事教师说事儿,并不能关上“考卷抄袭门”,且有避重就轻之嫌。高校的底线为何屡遭自摆乌龙式的突破,更应自上而下,从体制到现实来一次彻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