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78阅读
  • 0回复

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留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17

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留白”
山东省汶上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吴庆才  (272500)


近段时间,听了许多课,零距离感受到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一些新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初见端倪,课堂比以前有了生机、有了活力。然而,满堂讲、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一节课老师很“忙”,语速很快,手势很多,说个不停;明明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几秒种后却反复重复刚刚提出的问题;单独提问学生,学生每答出一个要点,都被老师叫停,大加评价和拓展,之后再让学生继续;当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完善时,急不可耐的加以评价和补充完善……一堂课学生几乎没有思维锻炼的机会,学生很“忙”得焦头烂额。这些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相左的现象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实要上一节课,更应讲究教学艺术,特别是要注意“留白”,还学生一个自由、真实、创造的空间。看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空阔平静的江面上,一人独钓,身体前倾,全神贯注,因为踞于船头,所以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却使人感觉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这种留出空白以供观赏者自由想象的艺术手法,就叫做“留白”,“无声胜有声”,这种“留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留白”在文学作品中也大放异彩,尤其阅读诗词,时刻都会体悟到深远的留白意境,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读这样的诗词真有余音绕梁之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留白”呢?


一、不要把知识讲解的太详细,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是,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此下去,学生会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老师的教,造成了学生不想学,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橘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一芽一芽的掰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丧失。相反,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一些内容悬念或有意的留下学生感兴趣的空白,让学生自主发挥,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会更加激起他们求知欲望。在准备一节课时,老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摒弃假问题,用真问题组织教学,注意留白。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组织答案,然后回答。老师要做的就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倾听。学生回答后,由其他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看答案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理由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进行点评。


二、不要占尽课堂的全部时间,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


     教学过程中,无论是45分钟,还是40分钟,教师既要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完全占有了这几十分钟,使课堂成为教师独有天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更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讲得太多,讲述一段后,应有意识的停顿,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既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的空洞说教、枯燥无味,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


三、不要让多媒体教学垄断课堂,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空间

     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样的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学生一知半解,这样的老师实际上不敢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教师面对的是个性不同的学生。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固然不可少,它的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确实比传统的手段更具有优势,但是,黑板、教师的“肢体语言”在教师的教学中依然不可或缺。其实,富有艺术感染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势等手段更是教师教学艺术精华的体现,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航标”。它们在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使学生有亲切感、真实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板书、语言、手势等传统教育手段的应用,力求以最少字、最精的语言符号体现出最深刻的内容,从而吸引、感染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留白并不是减少学生的思维量而是相反,也不是使课堂组织松散,而是“放风筝”,形散而神不散。老师不是无事可做了,而是更加考验一位老师的学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留白也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留白”、善于“留白”,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益。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