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河北省一号工程——曹妃甸港区的开发建设,曹妃甸岛声名鹊起,蜚声中外。 ? 关于曹妃殿,古今地方志均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的《滦州志·滦州全图》载,岛上建有曹妃前殿及慈航庵,四周围以高墙,墙西建一灯楼,为六层高六丈古塔式建筑。还有一口甜水井,水清甘美。东西南北各有渔铺,东有青草坨,西有小北坨。民国26年(1937年)《滦县志·河流·海防》也有“曹妃殿即西鱼冈,无论潮涨若干,不能漫过殿顶。……滦境之海,距北岸四十里有曹妃殿。其东南有灯楼,高六丈,夜则燃灯,盖海舶出入恃以定向者也”的记载。该志在《地理·河流》中还载有“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郡志作曹母甸,又作曹北甸,皆误。曹妃事迹旧志均未详,不知始于何代。”“绕甸海水皆咸,惟曹妃殿前一井甚甘美。按《乐亭县志》亦载此景为八景之一,名‘古井甘泉’……清光绪七年,滦乐人互讼至郡,立有断案,曹妃殿仍归滦。”? 清末以来,由于海洋水文的变化,渤海海域海啸大潮频仍。1895、1900年先后两次强风暴潮袭击曹妃殿,岛上殿宇渔铺被冲毁大部,渔民及寺庙中的和尚被迫迁徙,曹妃殿岛日渐荒凉。民国年间的《滦县志》就有“今日曹妃甸,时被潮水所漫,庙宇倾圮,灯塔亦毁。闻有太古、怡和、招商三轮船公司,遣人到该处架木燃灯,以备轮舶夜间行船之标准云”的记载。? 历史上对这一海岛名字的写法不尽统一。光绪年间的《滦州志》,作曹妃殿;民国年间的《滦县志》时作曹妃殿,时作曹妃甸;《永平府志》或作曹母甸,或作曹北甸。鉴于此,在1982年地名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市地名管理工作的规定,经省、市地名管理部门批准,滦南县人民政府将这一海岛的自然实体标准地名确定为“曹妃殿岛”。这样做,既遵重了人们的使用习惯,又彰显了这一历史地名深厚的文化底蕴。1984年进行岛礁普查时,上报国家、省、市的普查结果就是使用的“曹妃殿岛”这一标准地名。? 近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滦南县志》,1983、1997年先后两次出版的《滦南县地名志》对曹妃殿岛均作了记述。1997年3月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滦南县地名志》对曹妃殿岛是这样记述的:“曹妃殿,位于滦南县驻地奔城南部63公里的海域中,距大陆最近点林雀17公里,是南部海域中一个小岛。据传,唐代时,此地有行宫,唐王征东时因其妃子曹氏死于此地,为纪念曹妃,行宫便命名为曹妃殿……”? 那么,真实存在过的曹妃殿究竟多大规模?殿前真有甜水井吗?灯塔的方位在哪里?带着一系列的疑问, 11月上旬的一天,笔者与曹妃甸管委会的王禹同志,走访了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东村现年82岁的老渔民王浩凤。据王浩凤老人介绍,他15岁(1939年)第一次登上曹妃殿岛时,曹妃殿已经不存在了,但遗址尚存,散存的断砖碎瓦、盆、碗等物件多半淤于沙土中。砖是青砖,比现代砖体要大,盆是泥瓦盆,碗是比较破的大口粗瓷碗。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岛上依然可见遗存的少量砖、盆、瓦等。从遗址布局看,曹妃殿是前后两排建筑。王浩凤老人告诉我们,他从上辈人口中得知,岛上曾有庙,庙里和尚不少,为首的人称“郭和尚”(即法本和尚)。老人15岁上岛时,殿前向南十八掏(人伸开双臂所量距离为一掏)的位置,水中置有灯塔,玻璃罩子内有油灯,外有铁笼形护罩,天津方面定期来人开着小火轮加油。这时的灯塔已不是法本和尚燃指化缘得来的水晶灯了。? 至于曹妃殿前的甜水井,据王浩凤老人介绍,实际上是一个比三间房面积还大,多半人深的大水坑,四周有沙沿。坑内的水并非自涌泉水,而是承接的雨水经沙子过滤后甘甜如饴,供人饮用。即使风沙蔽日,水坑也不会被淤埋;有时被潮水所漫,但潮水退后坑内的水依然是甜的。? 经过对王浩凤老人的访谈,对曹妃殿的了解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未能访到亲眼见过曹妃殿的人,从内心深处不乏有许多遗憾。曹妃殿虽然毁于百年前的风暴潮,但不能一下子就冲得无影无踪了,90岁以上的老人应当有见过曹妃殿的。后来通过多方查询,得知滦南县蚕沙口村现年90岁的老渔民杨俊喜仍健在,老人8岁即随大人上岛。从年龄和时间上推断,他第一次上岛的时间应是1925年,亲眼见过曹妃殿当不成问题。于是,我们便趋车前往蚕沙口拜访杨俊喜老人。? 据杨俊喜老人介绍:他8岁那年夏天第一次上岛时,灯塔还是法本和尚燃指化缘得来的水晶灯。岛上尚存一间破败的殿宇,余下更多的则是高约三四尺或八九尺的柱脚。曹妃殿座北朝南,当时有两排建筑。南边那排是两间二层;北边那排是四间一层,除一间尚存外,其他的都没有顶盖了,两排间隔约3丈左右。砖与长城砖类似,殿宇柱脚是果松木。岛上当时还有两个和尚居住,靠在殿南种玉米,殿北种西瓜维持生活。西瓜个头很大,据说很甜。? 当年的曹妃殿方圆有四十里,殿北放眼一望看不到边际。听上辈人介绍,曹妃殿有三重,最南边的一重因海水掏空岛岸,早已倾倒在海中。殿的形制与蚕沙口天妃宫很相像。有一次,杨俊喜本人与渔民杨庆利掘沙三尺,挖走一根松木柱。岛上有个三四间房面积大小、多半人深的大水坑,靠承接雨水经沙子自然过滤后供人们饮用。这就是曹妃殿前的甜水井。? 据杨俊喜之子杨凤友介绍,渔民下海捕鱼时曾在曹妃殿南部用渔网拉上来过瓷碗,他自己就曾得到一个,小底大沿,草绿色,口沿比现在的大海碗还大些,1995年文物贩子看了后说是唐代的,虽然比较破旧,还是给了800元钱买走了。据说柳赞附近的渔民在岛南端还用鱼网拉起过锅、碗、铜箱子等物。铜箱子里有铜钱、铜王八、铜龙头、铜大鹏展翅鸟等物。碗以宋元时期的居多,唐代的较少。1995年6月份,在曹妃殿南离岸边约六掏半的位置,渔民们曾用渔网拉起过一座旧灯楼,老渔民说那就是法本和尚燃指化缘得来的水晶灯,因此杨凤友还损失了一副网具。? 虽然王浩凤老人所讲殿前十八掏位置是法本的水晶灯与杨凤友在殿前六掏半位置拉起的法本灯楼在位置上存在十一掏半的差距,但我想,这与海水冲刷岛岸和泥沙淤积有关。? 终于访到了亲眼见过曹妃殿的人,释去了心中的大部疑团,兴奋之余颇感欣慰,特撰此文以飧关心、好奇曹妃殿的读者。? (作者李百超 系唐海县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