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948阅读
  • 0回复

唐太宗东征在唐山的文化遗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07
唐太宗东征在唐山的文化遗存

  唐太宗东征曾经唐山地方,故老相传,家喻户晓。详而系之却有些零乱,甚而讶而异之。

  唐太宗东征的背景及经过
  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年)五月,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都督张亮上奏太宗,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杀高丽王,自称莫离支(军民总管)。
  朝鲜半岛时有新罗、百济、高丽三国,皆为唐之属国。不久,新罗国王传书唐朝,称百济与高丽联合攻占其国土,请天朝发兵平叛。事隔两年,唐太宗鉴于半岛(时称辽东)局势逐日恶化,方决心御驾亲征平叛。出兵四万,战船五百,自山东莱州泛海驱平壤。李世责力为陆路总管,率步骑六万直趋辽东,形成海陆合势。
  唐太宗御驾征东,由于旷日太久,辽东天寒草枯水冻,粮草供给迟缓,加之朝中要事来催,于是颁旨退兵。
  时隔不久,大臣们再议平服辽东,唐太宗欲再次亲征,被众臣劝止,只派李世责力、牛进达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全军,远渡辽水,高丽遂平。
  唐太宗死后,高宗李治继位。辽东因争权又生内乱,高宗效父命再度出兵辽东,经九个月征战,叛将降唐,高丽悉平。封大将薛仁贵为安东都护使,率兵两万驻平壤镇守。
  唐朝自太宗贞观十八年始,至高宗总章元年悉平高丽,其间经过二十五个年头。
  需要说清的是唐朝三次东征,并非远途劳师,侵犯邻国,而是受新罗国之邀平叛安民。当时朝鲜半岛属大唐辽东,半岛三国皆为大唐属国。

  东征在唐山的文化痕迹
  唐太宗泛海东征,在唐山沿海休整军马,驻日甚多,然后北进,于唐山及北部各县均有逗留,留下许多永不磨灭的文化符号。
  在沿海,现今的曹妃甸,是重要留存。唐太宗之曹姓爱妃夭逝于此海坨,遂建曹妃殿以志怀念。《永平府志》称其为“曹母甸”,或曰“曹北殿”。即称“曹母”,可见后辈对其尊崇之至。
  再有便是石臼坨。其坨周高内洼,似捣米臼,土人称之。唐太宗东征,驻跸此坨,为谐其音,取其吉利。自唐之后,便称“十九坨”了。这个名称自明朝始《永平府志》《乐亭县志》《滦州志》均有记载:唐太宗东征经此驻跸十九日,因名十九坨。(坨中有断碣书此)
  唐太宗于石臼坨留有《春日望海》诗,其随身大臣独孤及、杨师道等都有奉和之作。骆宾王、杜审言、陈子昂、崔颢等人,皆有东征诗作。这些诗稿,府、州、县志均有记载,代代传承,这是不可丢失的文献。
  唐太宗《春日望海》诗中,思汉武,想秦皇,对景抒怀,表达其志:“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唐太宗东征经唐山地区留下许多村寨之名,至今因袭其称。如曹妃殿、十九坨、祥云岛、新寨、马城、亮甲店、闫家铺、茨榆坨、蛮子营、西留村、平安城、石门、青山院、汉儿庄、沙河驿、野鸡坨、高丽铺、北晒甲店等等。
  村庄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地域特色传承的强烈而凝固的符号。
  唐山地区在唐宋时属边缘地带,直到辽金时开始显现,元明清成为畿辅之地。因为政治中心移至北京,明代之后达到极至。
  没有唐代之东征,便不能引伸唐山文脉的深远。
  另外,因为东征,还留下了许多与东征有关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尉迟恭鞭打猛虎”“秦琼锏打千层岭”“薛礼马来扳倒井”“曹妃殿”“十九坨”等等。其实,每个村庄名称的由来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历时一千多年,口耳相沿,于不知不觉中把盛唐的文化渗透于唐山人血脉之中。
  盛唐文化对唐山的影响还有一个渠道,那便是贯穿唐朝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日本遣唐使和唐朝遣日使的文化交流。此事从大唐贞观盛世至开元盛世,其间二百五十余年,中日文化交流不断。
  日本学者宫泰彦曾经说过,研究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多知模仿唐制也。
  盛唐的文治武功,对世界影响巨大,日本与朝鲜尤为突显。自贞观初日本前后派使团十六次来长安,有留学生,有留学僧。他们泛海而来,走北路者则在莱州(今掖县)登陆,那时航海危险极大,常有船毁人亡发生,幸存者在海上漂流逐岸。唐山沿海曾是许多日本学士及僧人登陆之地。
  乐亭沿海祥云岛之“龙兴寺”,便是唐朝初年所建。现今那里不远有个“垛瓦”村,便是堆放砖瓦之地。日本僧人与本地僧人合建“龙兴寺”时,正是唐太宗第一次东征后十年,僧人们盛赞太宗之功,以此为龙兴之地。民谣有“飞砖飞瓦建筑龙兴寺”之说。
  “龙兴寺”至明朝初年,因飓风而毁。明万历年间,忽有一行僧名佛照,拄杖来此寻真,缓步寻觅,见荒寺惨状,喟然长叹,不禁泪下。若有夙愿,不与人语,于是就地卓锡,重建法堂。佛照便是日本僧人,贞观遣唐僧道严之宗脉。佛照披肝沥胆重整“龙兴寺”后,圆寂于此。
  唐王东征尽显大唐盛世,不仅是路过而已。一路行军留有建制,比如“驿”和“铺”,皆为军事传送文书之所,唐山境内唐时“驿”“铺”,现皆以村庄名称沿传着,他们之后辈都成了唐山土著人。
  东征前后二十五年,它像一次零散的移民,又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播洒。把盛唐的思想文化浸染于唐山地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民国四年(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载:“称中国曰唐。唐时兵力及外国。至五代后,外人仍称中国为唐。即本国人亦自称为唐。如粤俗称本国人为唐人,称中国饭菜曰唐餐,是也。”
  盛唐文化遍及世界,华人在外均以唐称,以示其先祖之荣,代代相沿。这是当代唐山人的天赋,更是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现象。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