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09阅读
  • 0回复

《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国第七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高中教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修行僧
 

发帖
28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06
宣  沫(安徽)安徽肥东一中语文教师,安徽省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009年7月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熟悉人物,从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中认识人物的美好,感受殉情的悲哀,领会真爱的美好;
2、以唯美的心态审视死亡,感受莎士比亚悲剧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审美的情境中感受死亡的震撼和理想的崇高;
3、了解戏剧,尤其是悲剧的特性,从冲突、语言、形象等多个层面感受戏剧的魅力,感受戏剧作家对生活的真实的理解和美的创造。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台词中体会人物性格,认识人物形象;从人物命运中体会悲剧力量,感受作家情怀。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梁祝》
  明确:“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千百年来传诵不息的“梁祝”传说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同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凄美动人,化蝶的传说浪漫迷离,深受全国人民的普遍喜爱,家喻户晓,名传遐迩。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大陆,把“梁祝”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什么样的悲情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和启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名作。

二、概述情节
  1.这篇课文课前同学们都读了吗?老师挑选两段文字请你们来读一读。要求:①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  ②思考一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
  ①朱丽叶  去,你去吧!我不愿意走。(劳伦斯下)这是什么?一只杯子,紧紧地握在我的忠心的爱人的手里?我知道了,一定是毒药结果了他的生命。唉,冤家!你一起喝干了,不留下一滴给我吗?我要吻着你的嘴唇,也许这上面还留着一些毒液,可以让我当作兴奋剂服下而死去。(吻罗密欧)你的嘴唇还是温暖的!(女生读)
  ②凯普莱特  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我不能再作更大的要求了。 
  蒙太古  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凯普莱特  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富丽的金像卧在他情人的身旁,这两个在我们的仇恨下惨遭牺牲的可怜的人儿!  (男生对读)
  明确:(男女主人公)“殉情”、(家族)“和解”,这是教材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2.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幕的第三场,那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全剧的主要情节?

三、走近人物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年轻人死了。死,对于常人来说,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在走向死亡的时候,这对年轻人,在想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他们的所想所为又显示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完成板书中的两个人物)
  【设想:语言品读、学生朗读、形象感知皆在此部分完成】
  (1)首先我们来走近男主人公——罗密欧
  请同学围绕罗密欧的所想所为圈一圈、点一点、划一划、写一写。
明确:①与仆人的对话  ②与帕里斯的对话  ③对朱丽叶“遗容”的独白
(学生有不懂的,有感悟的讨论,重点鉴赏“独白”)
【对自己、对爱人、对仇人、对仆人】
① 与侍童的对话:A.命令恐吓的语言:狂躁暴怒—→听到朱丽叶死讯后的绝望
B.“朋友”“好朋友”:有教养、性情温和—→“全城的人都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很有品德”
②与帕里斯的对话:真挚的情怀、绝望的自责
③对朱丽叶“遗容”的独白
  如:a.“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明确:可看出朱丽叶的死使他悲痛欲绝,加上帕里斯追随朱丽叶而死,更坚定了他殉情的决心,他认为能冲破一切樊篱与朱丽叶永远在一起是一种胜利。
  b.“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明确:“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把坟墓比喻为“灯塔”,因为“灯塔”能指引“航向”,把帕里斯与他指引到这里,并且与朱丽叶同死。(这儿的对“坟墓”的赞美和先前的对“坟墓”的咒骂是对比)同时也说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将坟墓视为“华堂”是因为朱丽叶太美了,墓窟也因她而生辉。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就是光明,就是美好。罗密欧诅咒死亡,然而朱丽叶已经死了,这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重点读)
  c.“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惜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明确: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台词。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像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用这种“嫉妒”性语言来反衬朱丽叶的美,表现出他对朱丽叶深深的爱,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的思念。(重点读)
  d.“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明确:这是一段排比句,在此,他所说的“合法的吻”是因为他们已经结婚,而且在墓穴里不会因家仇而被干预,可以“正大光明”地吻自己合法的妻子。“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朱丽叶的死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以致于对生活绝望,(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这句话实际是表示他殉情的决心。(这与前文的对“死亡”的诅咒也是对比)表明罗密欧因眷恋朱丽叶而决心追随朱丽叶死去。(重点读)
  e.“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明确: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出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可以不拘一格)
  f.“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杯药”的坚决(明确:目的明确,做法坚决,为爱殉情毫不犹豫)
  明确:他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全城都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很有品德”,但意中人的死让他因痛苦、绝望而变得狂躁与丧失理智。
(2)朱丽叶
  有三处。作者是分层次处理她的感情变化的。
  ①她刚醒来,第一句话便问夫君,寻找罗密欧,这反映了她渴望与爱人重逢,充满了对爱情的幸福向往。(抓住“我的”二字和语言的急迫性分析)
  ②得知罗密欧已死,劳伦斯一再劝她离去,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毅然选择了留下陪伴罗密欧,选择了殉情。这表明了她对爱情的无比忠贞。(三个分析点:a、改变句式为“去吧?嗯——你去吧,我不愿意走。”显现其坚决b、“冤家”一词的称呼c、“毒液”与“兴奋剂”的对比d.在“吻”中相识,又在“吻”中死去,甜蜜的爱多了苦涩。
  ③吻了毒液之后,她此时内心充满对罗密欧的柔情,在等待死神来临,而当听到有人来了,果断地寻求速死,进一步表现了她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的坚决态度。(“以匕首自刺”动作分析和“好刀子”的心态理解)
  明确:朱丽叶是个14岁的少女,充满稚气与天真。但当她找到爱情后,她变得那么执著与坚贞。

四、探究主旨
1、死亡是令人恐怖、望而生畏而避之不及的,为什么剧中的这对年轻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却义无反顾?
  明确:强烈的爱。
补充:▲罗密欧  啊!火炬远不及她的明亮;
她皎然悬在暮天的颊上,
像黑奴耳边璀璨的珠环;
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
瞧她随着女伴进退周旋,
像鸦群中一头白鸽蹁跹。
我要等舞阑后追随左右,
握一握她那纤纤的素手。
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
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朱丽叶   “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
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
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
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第三幕第二场)
▲ 朱丽叶   “要是他已经结过婚,那么坟墓便是我的婚床。”
(第一幕第五场)
(和学生齐读,此教学环节兼涉莎士比亚的“诗的语言”的特点)
小结: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一种倾注生命的至爱;对于相爱的双方,这是一种生死以之(与共)的深爱。

2、是什么原因逼迫着这对年轻人在追求爱情时要付出死(生命)的代价?
▲从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主要有两处:
①“你们因为要替她解除烦恼,把她许婚给帕里斯伯爵,还要强迫她嫁给他”
②“这两家仇人在哪里?——凯普莱特!蒙太古!瞧你们的仇恨已经受到了多大的惩罚,上天借手于爱情,夺去了你们心爱的人;我为了忽视你们的争执,也已经丧失了一双亲戚,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明确:封建世仇  封建家长制

3、他们因爱而死的价值何在?
△结尾的和解与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祝》中“化蝶”的比较: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但却有着一样的结果。
爱最终化解了恨,爱终于得到承认,爱唤起了世人的觉醒,爱唤起了人文主义的降生。
▲(介绍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反对(中世纪)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束缚),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爱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观(桎楛),秘密举行婚礼;为爱而(决不妥协),双双殉情;两个结怨很深的家族终于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仰望作者)(莎士比亚)生活在16—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被誉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甚至被人们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并于1919年后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他的中文版全集。他钟爱戏剧,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他说,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他用戏剧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在给人们带来极大审美愉悦的同时,也给世人留下深刻的教益和启迪。他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经典,如被誉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等,至今脍炙人口。

4、怎么看待剧中和解的结局?(握手)年轻一代的和解、长辈的和解、家族的和解有没有减损悲剧的力量?
明确:揭露不是唯一的目的,悲剧太沉重,会让我们失去追求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仍然要从黑暗中找到前行的光亮与出路,本剧的这种处理,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追求,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意愿。

五、体验阅读
1、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出海报写一段广告词。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生命可以从短暂走向永恒,只要有爱。
2、爱情是永恒的主题。400多年来,为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如此震撼人的心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他们的悲剧那么壮美,他们的死唤起了世人对爱的觉醒,可以说,今天的社会,正在享受他们用鲜血,用死带来的爱的自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已超越时间,超越国界,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段哀怨辛酸的爱情,铭记罗密欧在殉情前对朱丽叶那深情的爱的独白。生齐读:
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
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
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
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附:板书设计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莎士比亚
                            人文理想
                               :
                              生(和解)
爱↑
                    罗密欧——死(殉情)——朱丽叶
                      :
封建意识
 


李哲峰(河北)河北邯郸一中语文教师,河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009年7月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立足本色教学  追求实效课堂
——我教《作点辩证分析》

一、生活导入,思维预热
  在我们的教育领域有许多经典语录,它们的形式虽然短小,但其包含的内容却往往发人深省,有的甚至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今天我就给大家展示三条具备这样特点的语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知识改变命运。
  (说明:作文教学的常见课堂模式是先讲理论谈技巧,之后让学生运用这些“公式”模仿写作,这是典型的用线性理科思维方式解决具有悟性思维语文问题的做法。对此,我考虑是不是可以走一条由感性的生活材料出发引导学生自己从中寻找理性感悟、智性规律之后再回归到写作操作层面的“感性——理性——感性”的道路,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生活化、更合乎学生实际、更具备操作性。同时,这节课中前后选择“教育”这个母题贯穿始终,这不仅仅是“功利地”靠近近年来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更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指导写作,这样有利于激活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正如叶老所讲的:“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一)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遏制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二)平时出给学生做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等?(三)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
  以上三句语录,那句话你最认同或是最能引发你的情感共鸣?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说明:这个问题难度并不大,其价值在于:一是让学生初步对这三句话做具体阐发,加深他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从而为后边的教学工作铺平道路;二是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开启他们语言交流的欲望大门。)
  刚才同学们大多是从正面来谈这几句话的积极合理的地方,能不能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这几句话。请问: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那句话自身是否完全正确,存在什么问题吗?
  (说明:写作训练必须围绕思维训练进行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外化形式,是思维的具体体现工具,而思维训练就要在生活现象的辨析里、师生心灵的交汇碰撞中渐渐成长。这个问题的设置与上一个问题紧密相连,在无形之中培养他们善于打破常规思维、走出直觉思维范式的优秀思维习惯,训练他们学会多角度“立体”观察事物认识世界,同时调动他们思维创造性,鼓励他们去寻找新发现、新认识,让他们懂得写作本身就应该是创造,是对世界的真切发现、认真发言,而不是拾人涕唾人云亦云做别人的喉舌。而这一环节貌似导入实际上也是一个关于“作点辩证分析”的简单预热过程。)

二、理论学习,知识支撑
  被教育界奉为圭臬的经典理论况且存在瑕疵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言论呢?看来我们真要学会“作点辩证分析”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187页的“写作指导”,解决以下问题:(1)讲道理,作分析,常常会出现哪三种问题,以及造成的原因。(2)如何做到辩证分析?请用笔在书上勾画圈点,尽可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说明:交流的平台已经搭建好了,这似乎已经是在学习辩证分析了,其实还远远不够,作文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忽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不仅仅会丢掉语文本色,而且还会将作文教学架空而失去意义,我们需要必要的理论指导,做到讲练结合。我们不搞机械主义的写作更要摆脱神秘主义的写作。另外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以往的作文教学忽视教材存在也有失偏颇,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教学资源的漠视与浪费。)
  讲道理,作分析,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1)说“过头话”太偏激,(2)说“一头话”太偏颇,三说“到头话”太偏狭。编者不仅仅指出了病症更开出了药方:学会在议论文中作点辩证分析,要重视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用事实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不断提高辩证分析的能力。
  (说明:作文教学最忌“繁琐哲学”,教师引导学生将不辩证的做法简单概括为说“过头话”“一头话”“到头话”这样的“三头话”的说法,简洁明了,便于理解与记忆,应该说对于处于思想相对激进喜欢叛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当然教材里的“药方”也存在着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的问题,因此,下面要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例自己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来。)
  学习了以上理论知识后,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观照刚才的经典语录,它们身上存在以上提到的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在颠覆“旧经典”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经典”——对原句稍加改动使它们变成经得起推敲的真正的“经典”语录。如有的学生就当堂将原句修改为:
一个好校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好学校。
对于好学生而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在同等机遇下,知识改变命运。
……
  对同学们修改结果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采用换个说法、划个范围、限个对象、加个条件等方法使得问题变得客观准确讲求思辨。
  (说明:讲作点辩证分析很容易大讲特讲发展联系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有的老教师甚至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这些东西不是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何况我们也不应该越俎代庖,和政治教师“抢饭碗”。我们当然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哲学,甚至帮助他们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关联,但更关键的是要让这些乏味的、抽象的甚至是凌空蹈虚的理论变得鲜活而且可操作。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的修改出发得出“换个说法、划个范围、限个对象、加个条件”等具体的辩证分析的操作方法,而这本身又是对教材资源的有益补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文教学当然不能机械操练,但我们也不要讳言规矩与方法的指导。梁启超指出:“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看来有些作文的“规矩”、方法还是应该谈一谈的。)
三、小试牛刀,讲练结合
  下面我们来个小试牛刀,一展个人风采。请看下面2009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材料,就“发展特长”这个话题写个片段。要求:(1)十分钟时间写100字以上内容。(2)分析要做到辩证分析。
  (说明:首先,作文教学要讲究梯度,方才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什么是辩证分析如何辩证分析,并初步尝试辩证分析,现在是教师放手的状态下让学生按照刚才师生总结的方法自由辩证分析;刚才是学生通过辩证分析来得出一个辩证的结论,重在看结果,现在是让学生写出辩证分析的内容,重在看他们分析的过程。难度在升级,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其次,作文教学关键是写作,过去的满堂练不行,可满堂灌更没效果,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也要讲练结合,作文课再不能够只搞游击战,还要搞阵地战,要把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利用起来,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要有长篇训练也可以有片段训练。再次,课堂上的作文训练不同于自由创作,要限时还应限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因此我要求十分钟不少于100字。)
四、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由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并留下自己的博客地址及电子信箱供课后网上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修改,作为作业。
  (说明: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讲评,不让他们做旁观者,等待教师的评判,潜移默化地提示他们,好作文是悟出来的,学出来的,读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教师的修改,“把脉”相对准确,看得深远,分析到位,应该是我们修改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单一的教师修改还是不够的,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互评互改,要知道同龄人之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审美认知、理性思考,故而更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看法与建议,并能够被对方认可。然而,不论教师还是同学的修改,都只是“批”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改”的最终执行者还应是同学们自己。叶老就曾多次提到 “作文是要自己改,这样就处于主动地位”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写下水作文,要大胆展示自己的习作,能要能聆听学生的意见,以求共同提高,我们不做空头的“理论家”,教师下水不仅仅是示范,而且有利于了解学生情况,使得指导更具体更具实用价值。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尝试利用先进的网络——这一新鲜的科技手段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服务,基于这一考虑设计了最后的教学环节,既弥补课堂上未能就教师作品分析批评的遗憾,又巧妙地布置了一项“为老师改作文”——这一在孩子们眼中有趣的作业。)
附:教师习作
找寻属于自己的航向

  音乐家帕格尼尼曾经是爱因斯坦年少时的“青春偶像”,但当他在乐师面前自信地拉奏帕格尼尼的十四支曲子时却得到了对方这样的答复:我想你不必成为帕格尼尼,因为你从拉琴中已经得到了快乐,这就足够了,快乐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成功!也正是那一次破绽百出的“演出”,让爱因斯坦放弃了音乐选择了真正属于他的物理学,而历史最终证明乐师是对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从不会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垂爱或是鄙弃任何一个人,也就从未将完美轻易施舍给谁。于是对于我们来讲,高质量的生存就意味着要发现、发掘、发展甚至发扬自己的特长,找寻属于自己的航向,因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只有驶进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领海才会拼出真正的精彩!
  那么,究竟哪儿是属于自己的精神港湾、心灵领地能让我们一试身手打拼自己的天地?发现特长绝非易事,正如苍茫大海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一尊灯塔一样艰难而迷茫。
  朋友,你知道吗?世界冠军刘翔最初的选择居然是跳高,伊辛巴耶娃所坚定的原本是体操,然而命运却似乎在有意识捉弄他们,他“限制”了这个原本梦想跳高的男孩的身高,却让那个钟情于体操的小女孩不断“疯长”,最终像生了牙的土豆而变得一文不值。试想如果教练当年真的像寓言中青蛙评论员所说的那样“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 ,恐怕我们今年也就无从认识这两个光鲜的名字。航向的调整让黄种人的历史重新书写,让世界记住了刘翔;航道的改变让撑杆跳的记录不断刷新,让人类在挑战极限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只有找到自己的特长明确自己航向的人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寓言中的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并非是泼冷水,爱因斯坦遇到的乐师也并没有小瞧人,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当年,一个青年人拿着自己青涩的作品找到大作家陈忠实,受到了莫大的鼓励,而如今,面对眼前的这个坚持写作却庸庸碌碌的中年写手,陈忠实不禁坦言:如果二十多年前我不顾及面子直接告诉他不适合从事写作的事实,他可能会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当然,我们也要懂得,特长不能等同天赋,它需要发现也需要发展,否则曾经获得全美少年组钢琴大赛一等奖的赖斯也许就不会在今天的国际政坛叱咤风云,当年以语文、历史成绩满分而数理化英四科共25分考入清华大学的钱伟长也将没有理由从中文系转入物理系成为今年中国科学界的泰斗。
  正如雄鹰不可放弃蓝天,猛虎不能落入平阳一样,兔子选择的应该是打洞,松鼠就要执着于爬树。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特长,找寻自己的航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天波澜不惊的我们明天必将风云际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