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64阅读
  • 0回复

北京高考2007年文化作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22
 

遗失的情趣


我沉浸在墨香古卷中,越过千年的距离,拾起那细雨闲花的情趣;我穿过明清宏伟的宫殿、十国繁华的街市,穿过一切历史的烟尘,只为拈起一段文字,静静微笑。


初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只道是寻常文字,但细细咀嚼过后却发现了更多:这难道不是一段历史么?难道不是一个远离现世的朝代么?难道不是古人总爱由些许小事而生出情趣的雅兴么?


恐怕我对这诗句理解的迟钝,并非我一人的过错吧。我生在如此繁华而喧嚣的时代——细雨落下以伞避之,闲花落下鸣笛盖之——怎能体会到如此别致的情趣呢?而我又总是喜爱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趣的,于是我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落,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在碧水秋云间黯然伤怀于那舴艋小舟中?当塞上的风沙卷起,羌笛悠悠吹满落霜,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然而,这万古的情思都已不在了吧?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当环境变得优越,我们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感悟与感动的能力?难道是优越的条件害了我们?我只能说是,但又不全是。因情趣原本源于个人,电视娱乐不能控制你的感情与思想,除非你甘愿成为它的奴隶。


我于是心痛地看到了最不愿见到的画面:人们纷纷伸出双手,甘愿被庸俗铐牢,脸上竟还带着幸福的微笑。我也许不应该震惊的,是的,当爱恨情仇已被赤裸裸地随意抛出,七夕之夜只是用短信送朵玫瑰,又有哪家女子肯“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当钢筋水泥的丛林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每一秒钟都可以用利益来衡量,又有谁愿意“把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或许,该把这诗句改一改吧——“细雨湿衣不看见,闲花落地无心听”,如此一来,便现实了吗?我只能苦笑,这毫无意境的“诗句”,便是当下一颗颗跳动着的鲜活却浮躁的心了吧?但我始终相信,这段情趣的遗失只是暂时的,它终究会回来的。再忙碌的人也会疲倦,也会拾起这段安静而幸福的文字的。


感谢,感谢这沉淀了千年的孤独,让我静静地拈花微笑。我多么希望这段孤独,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品味。


[简评]


本文作者以富有韵味的笔调,批判了现实社会追求物欲的浮躁,抒写了自己对心灵情趣的坚守。没有指点江山、大河奔流似的愤世嫉俗,典型的细节通过优美的文字逐一呈现,形成了小桥流水般的独特格调。


文中最精彩的是倒数第二段——改写古诗,灵动而别致;“但我始终相信,这段情趣的遗失只是暂时的,它终究会回来的……”,则在批评与忧虑中见乐观,表现出对“遗失的情趣”辩证客观的思考。


天道无言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纵然仰望苍穹,高声呼啸,万籁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


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


也许,东坡读懂了。于是,天地间突兀出这样的身影,手把竹杖,在云深水影里,独自一人孑然于宦海之外,用心做着自己的烹调。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诵明月诗,歌窈窕章,何其自由无碍!


所以,开始懂得了东坡,懂得了那远离喧哗的恬淡,甚至进而感知“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境界,多么潇洒,何等无求……


东皋抒啸,清流赋诗,采菊而见南山,陶渊明不也如此?还有那“梅妻鹤子”之主,采药童子之师,难道不都是超然物外的达者吗?


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隐者无求,遁乎山水之中,自悟一种清凉,自守一份安逸。这,或许就是昔人爱惜文字却总爱赞颂隐士的原因吧!可是,选择当一个隐士,真就像那“闲花”了吗?又真正领悟大自然无言的真谛了吗?


贤者爱出世,却不知怀出世之心入世。千百年前,孔圣人不够旷达吗?然而,他不终老于山林,而羽化于三千弟子之间。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闲花”,无声而落,落在现实的泥土里,再化香泥以滋养万代。如今,顶礼于他高大的身影前,他智慧的眉宇间洋溢着的,不就是天道无言之气吗?这便是自然之道。他不是执著于讨好什么,也无需刻意回避什么,他是如动不动,静观宇宙的沉稳无息。


佛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胸怀空空,却留有万花幽香。难怪庄周不知是蝶化人还是人化蝶,笑对万物,原来他已与万类融合,体悟了天地本无所有却又含蕴一切的物我真相。难怪妻子去世,他却鼓盆而歌。那不正是高唱闲花无声落地、回归自然的圣歌吗?


细雨湿衣不见,闲花落地无声,来自自然复归于自然。人也应该与自然相映,花开时,烂漫春天,留香百世;花落时,无声无息,安然长眠。这不就是自然、是天道、是至高的真理吗?


人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天道无言,人道亦无所求——不求一切,更不求逃避一切。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真真切切,与日月合光,与天地同德!


[简评]


读罢此文,不能不为该考生拍案叫绝。具体说来,其“绝”有三:其一,解题之绝。这篇文章立意的角度,不属于题目所给的五种理解,而是将第二、第四种理解升华。“恬淡的做人境界”只是个引子,东坡居士等是“恬淡”的隐士,但他们只处于作者心目中“人道天道”融合的“初级阶段”;下面写怀出世之心教化三千弟子的孔圣人、领悟天人合一的“天道”的庄子,这才是作者更为推举、赞赏的。其二,立意之绝。作者歌颂隐士高洁、教育者无私,更高人一筹地阐明了“天道无言,人道亦无所求——不求一切,更不求逃避一切”的道理,这样的眼光与境界可谓超拔脱俗。其三,文笔之绝。行文简练而不简陋,优雅而富于古韵,读来节奏铿锵。


古人云,写作乃求己工夫,读书乃藉人工夫。此文可见二者珠联璧合。


 


 


叹惋与珍惜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那必定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傍晚,滴滴细雨,点点落英,诗人送别了友人,口中还泛着离别酒的浓浓滋味,在蒙蒙细雨中踽踽独行。然而,他为何没有发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叹?在一首别离诗中,诗人为何少了一份哀情,看到的竟是“湿衣看不见”的细雨,听到的却是“落地听无声”的闲花呢?其实,这恰恰是这句诗的可贵之处——当叹惋逝去的东西只能平添遗憾时,唯有不断发觉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东西,才算不枉此生。


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往往不是流于表面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穷尽其大半生的光阴,才参透了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口耳相传,而在于心中应有的那片净土。当麦琪和她的丈夫绞尽脑汁,要给对方最好的圣诞礼物时,他们认为只有让对方变得更美丽才是自己生活中最大的惊喜。但是,当那一条表链、那一支发卡相遇时,他们终于知道无需最美的装饰,真正的情意才是最可贵的。懂得了什么是珍贵的,也就在心中形成了一套合理的价值观念;有了这种价值观念,即可顺畅地在世间吸收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面对逆境时,乐观地接受也是一种勇气。生命中,我们所遇到的不单是符合心目中价值观念的东西,种种的不公,种种的失意,种种的别离,都在不停地困扰着我们。懂得把它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无疑是一门大学问。自古以来,人们面对困难的反应,就表现出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庄子的思想总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亡妻之痛换来的却是阵阵歌声,虽然行为令人诧异,但遇到困难时顺应生活也是一种大气。汉高祖刘邦遇到问题时,总是来一句:“为之奈何?”乍看之下,这句话表现的是他的手足无措,其实,他看到了当务之急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是大汉皇室血统,刘备遇到事情时却总是哭,而作为对手的曹操却总是以笑来应对。能否乐观地直面困难,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命运。当我们可以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它,不让困难过多地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念时,就可以“郁结憾恨一念泯,恩怨情仇皆如尘”了。


人生在世,如果认为单背诵几条人生哲理就能在茫茫人海中获得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圣贤口中的大道理再多,如果不以自己的经历去体会,生搬硬套,那么只会带来心为形役的尴尬。没有不经历风雨的彩虹,没有经受坎坷,我们也看不到这些道理的珍贵,看不到真理的光辉。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少一些悔恨,多去体会生命中真正可贵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虽然大器可能晚成,但如果在人生中懂得用心体会,又何须等到七十岁呢?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无需叹惋昨日的伤痛,因为它们难以改变;应当珍惜如今的平凡,因为它们更值得拥有。


[简评]


文章家说得好:文无定法。是的,作文初学者沉迷于“八股文”式的套路而忽略用“心”为文;作文入行者,讲的则是意到笔随、得心应手。此文作者当属后者。其平日里积累之功不可小觑,故而围绕“无需叹惋昨日的伤痛,因为它们难以改变;应当珍惜如今的平凡,因为它们更值得拥有”这一主旨,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启人心志。可见,惟有时时见之、思之,方能常常有所得,从而使笔下文章引人入胜。


少数语句不够简练,这是本文有待提高之处。


 


知音不死,落花无声


多少年来,心中一直记着一幅美丽的画卷。


春光明媚的大观园里,宝玉和黛玉比肩而坐,同读一本《西厢记》。微风拂过,满树的花儿簌簌地落在他们的头上、肩膀上,落在泛黄的书页上,轻轻翻滚两下,无声地坠入泥土里。这落英缤纷的景象,两个心思如此敏感的人,竟然都看不到。


直到合上书本,还觉得满口馨香,当宝玉笑着说出“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时,我想嗔怒的黛玉那一刻心中一定既欢喜又明朗。只有她最知道他,也只有他最懂她,能在这封建的大家庭里一起偷偷读《西厢》的人,也只有他们两个吧?怪不得闲花落地,于他们也只是无声呢。


古人曾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于茫茫人海中觅得真正能读懂你心意的那个人,何其艰难!倘若真的觅到了,那么把酒倾谈、让心灵碰撞的时光,又该多么愉快醉人。即便夕露沾衣,闲花落满肩头,也会浑然不觉吧?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被历代的人们传唱,他们有的不但是促膝交谈、不知东方之既白的酣畅忘我,更有相依同在的坚定力量!


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的死讯,毅然将瑶琴在大石上摔得粉碎,因为知音已死,留这琴声于世间又有何用?他们的心早在交融的那夜连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莫道是细雨闲花,就算是狂风暴雨又有何惧!子期已死,那伯牙的琴心便也同他一起死了罢!


子期死,琴音散,知音的故事却没有死在古代。今天的我们尽管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常常保持一份距离,但心灵的天性却从不拒绝交融。


当我和友人为了抢时间找赞助,把自行车骑得像小汽车一样,为统一目标而努力的我们,竟没发现自己早已汗流浃背;当同学刚刚经历了丧亲之痛,那揪在我心里的难过竟久久不能驱遣;当老师忽然间说出了我的心声,那一刻的感动竟让我忘记置身何处了……也许这些小小的交融,远比不上那些传唱古今的佳话,但我又何尝体会不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美好境界呢?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这一个知心的人、一句贴心的话,风尘仆仆的我们总可以欣慰地说一声“知音不死,落花无声”了罢!


[简评]


作文考试好比跳水比赛。当众多考生纷纷选择三米台、五米台入水的时候,是什么推动这位考生选择了十米台的高度(从“人间真情”“心灵的天性”入题)?是“独辟蹊径”之类的写作技巧,还是“材料出新”之类的写作意识?我看都不是,让他走上十米跳台做轻松一跃的,是他独立的思考习惯、深刻的人生感悟与丰厚的文学积淀。作文是记录生活、记录思想的,有深广的情怀,才有如此高品位的文章。


此外,从语言表达流畅、得体的角度看,不难发现作者思维的清晰、准确。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




无声的经典



你是否读过这样的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不声”。这是唐诗中的经典名句。亦如诗句本身,经典的东西就像细雨湿衣,好似闲花落地,在一片宁谧中打动人心,拨动心弦,在这个“速食”文化,“快餐”文化当道的聒噪的社会里,我们是否应该换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来呼唤无声的经典?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韩国的言情小说,颓废的网络文学,千篇一律的校园散文,令人眼花缭乱的武侠志怪,它们林林总总地占据着书店的各个角落。人们争抢着去买、去读,紧紧跟随着潮流的脚步。然而在这片虚华的背后呢?却是掩饰不住的空洞和空泛。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而静默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者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的哀怨……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时下的潮流彰显美丽,而是用内在的价值守住一份永恒。经典的画作没有漫画那般唯美绚丽,却在朴实的画面中启迪人们思考;经典的画作,没有照片那般真实精致,却在宁静中给人别样的享受。


它们静静地悬挂在美术馆墙壁上的玻璃罩内,等待着与你的目光相遇。拉斐尔的《吻》是爱情的献礼;波堤切尔的《西斯廷圣母》是亲情的温馨;梵高的《向日葵》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心灵的洗礼……经典,不需要潮流作衬,它们无声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拥有永恒的力量。


无声的经典,像是剥开石榴时往外散的透明果实,落在你最不在意的脚边。被阳光晒成褪色却始终青涩的粉红,重拾起进,生命温暖如昔。于是我们呼唤,呼唤“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无声的经典。



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赢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间成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涨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