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82阅读
  • 0回复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02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
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王小未

[email=qzwxw@126.com]

大纲:为什么要做研究;教育经验如何表达;教师应怎样做研究;撰稿、投稿的建议。
 
《中国青年报》报道: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教师也是人,作为普通人的教师,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无法想象的,有时恶劣到令人难以忍受。所以现在有媒体说教师一半以上有心理疾病,人们大惊小怪,其实只要你真正在中小学当几年教师,你就会知道,心理上不得病那才真叫怪呢。
教师内外是伤经不起折腾了——长期以来,抨击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差的文章比比皆是,教师的委屈只能往肚里咽。过去,人们赋予了教师太多的光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把教师摆到了神圣的祭坛上,连教师自己也忘了“我是谁”。
 
我们困惑……我们教师为何都在学国外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什么老师有学不会的理论、喊不完的口号?教师如此所学的理论有多少实践意义?为什么职称评定、各类先进评选都与论文、课题等挂钩?
 
一、为什么要做研究                      
1、“教师的研究”是什么?
1)“教师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师的教学”本身是一种研究。“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嵌入”教学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
2)“教师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为了改善实践的目的。这种研究在行动中、由于行动并为了行动。而不是所谓“纯研究”。
3)“教师的研究”充满“声音”——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教师的研究”是有故事的研究。
4)“教师的研究”不同于“教授的研究”。
2、教师为什么做研究?
1)为了使学校成为产生知识和创造文化的地方
无论是学校的产生还是其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探究精神、有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研究,学校才成其为学校。剔除了“教师的研究”的学校,就是文化沙漠——传递、训练、意识形态控制日益猖獗。
29年前的两个预言
1979年6月,中美两国曾派访问团互访小学教育。回国后,中国预言——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
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美国预言——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
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因此,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29年过去了——
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2003年,世界上共产生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去半数。
而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学生现在怎么样?
——学生不能好好睡觉,健康的权利被剥夺。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4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54.24%,高于2000年的48.66%;比1949年的4.35%,上升了11倍。目前,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9.48%,初中生为61.08%,高中生达72.16%。
——学生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上海电台新闻频道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调查,上海6岁-12岁(即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儿童中,78%感到不开心;63%不愿求助父母;79%认为父母苛求。调查发现,有的学校每天排课13节以上。
——中学生的声音
学生、学生,要“学”还得要“生”,可现在我们是生不如死!我实在不明白这种教育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我感到快要崩溃,身体快要四分五裂…唉,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不能就此倒下。呜呜呜…谁能救救我!
—一位初一学生对分数的感受
5月12日     星期六      晴
最近,我们开始了期中考试。5月10日(星期四)我们考了外语。但都不理想,外语本是我的强项,可这次只得了94分:错了2道听力和2道选择。就连外语最好的同学也只有99、98分。11日大家又考了语文。但是也不怎么样,基础和阅读扣分在5分以内的几乎没有,结果全班被语文老师骂了一通。还好我只扣了2分,好像是全班扣得最少的,就是不知作文扣多少,大约扣4、5分吧。今天的数学最好,得了100分。不过全班有11个呢,也算不了什么太好。
 
巴金的梦魇——在我靠药物延续生命的有限的日子里,我始终摆脱不了梦魇的折磨,我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见孩子们失去他们的童年。
 
——一位初三学生对分数的感受
学生J得知期中考试成绩名列年级36/ 480名后,当晚没有按时就寝,绕着操场走……
师:你进步了10多名且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还很郁闷呢?
生:我没有达到妈妈提出的前10名的目标。
——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探究的权利被剥夺
请听哈佛大学教授的声音——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如是说:常常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只不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弱一点,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在10多年前,我招收的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是现在的中国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并不那么出色,遇到问题根本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如此,他们在哈佛读研究生期间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不能继续读下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如是说: “带奥赛获奖者为研究生(或博士),不如带普通的研究生,因为前者不知道研究。”
 
二、教育经验的表达
1、教育经验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经验不断积累和澄清的过程是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经历不等于教育经验。保护性经验与建设性经验(如应对课堂突发事件)。
教育经验的的丰富和深刻程度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体是否能够在教育经历基础上动脑、想办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育经验的基本属性
1)必须有教育经历作基础(重视教学中的点滴)
2)思维活动的高参与性(动脑、想办法、勤观察)
3)教育个体的依附性(教育经验随个体的离开、遗忘而相应离开或遗忘)
2、教育经验需要表达和分享:教育经验是宝贵财富,表达与分享能增值。教育经验需要不断澄清、保存、传播,也要不断超越。
每一位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文字、音像等物化的方式记录、整理、整洁和发表,从而实现教育经验的澄清、保存、交流和分享,使之成为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教师应怎样做研究
1)教育经验的概念化表达——寻找核心概念、构建概念框架、解释教育现象、改善教育实践等
教育概念的形成——案例研究(1)布鲁纳的“发现法”;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因材施教;
学会学习、学习策略的教学——教是为了不教;
李吉林情景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手段,以能为核心。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自学为基础,以引导为前提,以议论为枢纽。
马芯兰四性教学法: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创性。
教育概念的形成——案例研究(3)
政治:读想讲练教学法、五步教学法、作业五程式教学法
语文:六步教学法、三主四式导读法、八步教学法、三步阅读教学法、三三教学法、六环节指导法
数学:自学辅导法、三算结合教学法、引探教学法、引疑五步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化学三环教学法、地理四步循环教学法、历史六步教学法、美术四步教学法、
 
2)教育经验的叙事化表达----学会讲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叙事、课堂观察、学校生活叙事、教师自传叙事等。
何为教育叙事?——叙述自己或别人的教育故事。一种叙事化的教育研究;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式;一座沟通经验和理论之间的桥梁;一种以诠释意义为核心的专业理解过程。
 
写教育故事就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教师日常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发展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形成专业的实践智慧。
教育叙事的形式
1.日记、随笔……标题、主题连续性、多样性
2.教育案例----标题;引言;背景;问题;解决;讨论;附录。
 
教育案例的要素
【明确的主题】我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主题?这一主题是学校课程规划语境中的重要因素吗?我要说的主题边界清楚吗?
【真实的情境】我的描述基本是事实,只是涉及研究伦理时作点技术处理(虚拟真实);情境的描述是为了故事的展开?是为了烘托主题?还是为了烘托行为的典型性?
【典型的行为】我选择的关键行为与主题什么关系?与故事的展开什么关系?去掉某一行为故事完整吗?
【完整的过程】我的案例是否符合故事的关键元素?行为的连续性?行为之间的因果链清楚吗?
【隐含的思想】我是否迫不及待地告诉了别人所谓“正确的结论”?我是否考虑到我的故事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果?我是否致力于努力把这一故事讲好,而不是奢求听众直接学到什么。我怎样把此案例预设的中心思想比较隐晦地、委婉地、间接地告诉读者或听众?
当前教育叙事中出现的问题----形式上:花样百出,缺乏规范;内容上:空洞无物,事中无人;叙事上:叙议不分,没有故事
撰写时:案例、论文、教案、教学设计的概念混淆;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果大都是圆满的;随意夸大自己的作用;正确的废话太多。
1、观察、倾听,描述、反思。关注每一个个体(人或物)的独特性、复杂性。要有“复杂性精神” (米兰•昆德拉)。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关系性。 要有“连续性精神”(米兰•昆德拉)。
观察 ——
“没有两株植物是完全相象的。它们完全不同。因而你必须了解那种差异……我一开始观察秧苗就离不开它。如果我没有一直观察这株植物,我就感到自己不能真正了解它的故事。所以我了解田野里每一株植物。我密切了解它们,并且我发现了解它们具有极大的乐趣”
——著名遗传学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2、研究学生的心灵.研究学生怎样产生自己的思想、怎样创造知识?
故事1、(描述;创造知识)
许多年前,在一家自助洗衣店里,我注意到一个还不满三岁的小女孩,她正看着母亲把洗好的衣服从烘干机里拿出来。母亲直起身来,头向后一甩。她那一头黑亮飘逸的长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泛着红色的光泽,此时从她的面前被甩到后面,滑落下来。小女孩站在母亲身后,屏住了呼吸,然后轻轻说了声,“噢,下雨了。”与此同时,她伸出双手,手掌朝下,随着母亲身后波浪般垂下的长发而有节奏地挥动。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奇。
故事2 ( 一家人散步观察到的,略)
故事3 (描述思维)
船上有绵羊18只,公鸡19只,请问船长几岁?
为什么有时送分题成为丢分题?我们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
故事4 (描述体验)
我走在海滩上。人们在拾着退潮后散落在岸边的贝壳和海星。当走过拾贝者、拾星者们翻滚的锅旁时,我注意到远处一个长长的身影。一个男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沙滩上的什么东西。最后,他蹲下来将一个物体掷过飞溅的波涛。当我终于走近,我看到那个男人又蹲下来了。在一个沙子和淤泥坑里,一个海星笨拙地伸出它的“胳膊”,从令人窒息的泥浆里爬出来。
那个男人敏捷而又温柔地拾起它迅即扔到远处的海里。“它可能还活着。”他对我说。我有点尴尬。他注意到没有别的什么人冒险来到这么远的海滩。“你也拾吗?”他问,那个男人指着躺在岸边奄奄一息的生命,轻轻地说,“只捡这样的,而且只为了生存。”“有什么用呢?看他们!”我指着远处翻滚的火锅和炊烟。“至少这一只还有活着的希望,”他边捡边回答说。
 
 
教师看见Diane在跳绳。他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路人所看到的,因为他认识她不止一年了。她在远离其他儿童的地方跳绳,他疑惑Diane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加入他们当中。她是班级中学业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她的成绩不是无法抑制的原始智力的成果。Diane用坚强的热情赢得了成绩,却使教师感到伤心。她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母亲,并确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Diane的母亲想拥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儿。Diane遵从了母亲的意愿。她的老师认为,她以牺牲童年的幸福为代价赢得了她母亲的宠爱。当他看她跳绳的时候,与其他轻松愉悦地跳跃的孩子相比,他观察到了她的紧张。
正是同样的紧张泄露了她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的焦虑。Diane在前进,而不是跳过绳子的环行部分。教师也注意到,Diane的眼睛是如何转向那些正在一起合跳一条大绳的六个女孩子的。其中的一个女孩子回应了她的目光,并招呼Diane过去。Diane立刻停下来。绳子绊倒了她的脚,她转向了校门。教师看到了什么?一个孤独的女孩,只能通过不断以竞争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够使自己与同学发生联系。要是她能够摆脱母亲的束缚,发展一些个人空间,为她自己培养和发展社会交往兴趣的空间那该多好啊。教师充满了希望,因为从Diane的目光中,他已经发现了渴望——一种被她的同学接纳的渴望。(van Manen, 1986 in 1988, p.440)
 
3、研究学生的作品
学生与学生的作品融为一体,对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纵向持续研究,是教师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次,当我把几张小画片按照某种方式悬挂起来时,一个在学校里的大男孩,他也是个绘画者,停下来和我一起看那些画。我们俩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儿,他指出微妙的色彩关系和绘画的压条法是怎样创造影像的。他问我,是谁画的那些画。我告诉他,是他的姐姐,当时她只有五、六岁。他用尊重的目光审视良久,然后问:“她画了很多那样的画吗?”
——Carini, 2001(卡利尼,2003)
4、研究自己——教师的自传
我是如何发展成长?我如何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学科?我如何与学生在研究型课程中共同探究生活?
 
5、研究同事——教师传记研究
我的同事如何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学科?我的同事如何与学生在研究型课程中共同探究生活?
 
6、研究学校——讲述学校的故事
学校是教师与学生的家,研究学校即是讲述我们学校之家的故事。学校精神、课程表、校园文化、考试频率。
……
四、撰稿、投稿的建议
文章内容:可以跳出学科看学科
文章主题:   题目、摘要、关键词、副标题等
文章撰写:及时,片段到整体,不断润色。
文章字数:几百到几千——逐渐增加。
投稿时间:及时,暑假寒假更好。
投稿方向:杂志类型、杂志社区域。
投稿形式:文字稿、电子稿等。
多投问题:可以适度考虑(时间性太强)。
主动与报刊杂志社联系
 
结语:让我们所有的科学教师一起,讲述并创造我们自己的故事,确立我们应有的专业尊严……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