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大文化课程,深度礼敬曲阜
针对曲阜地域的儒文化特征,文化作文开发了十一个文化课程,带领同学们深度走进曲阜地域文化精神。它们分别是:孔府文化、孔庙文化、孔林文化、祭孔文化、古城文化、开城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家族文化、亚圣文化、登高文化。
(一)孔府文化
孔府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曾占地240亩。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国家将其所居之堂屋“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仅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服、礼器。
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规模。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府具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建筑价值等。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孔府现场。
(二)孔庙文化
孔庙(曲阜),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孔子)的祠庙,原址是他的故居鲁城阙里(今山东曲阜)。是全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巨大古建筑群,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型,保持着宋金以来的总体布局和金元以来数十座古建筑。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孔庙同孔府、孔林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东汉永兴元年(153)正式成为国家所立的庙,历朝多有修建。明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弘治十七年重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曲阜县城原在孔庙东十里,明正德八年(1513)迁至孔庙处,以利保护。新县城以孔庙为中心,入曲阜南门隔一横街即为孔庙外门,这在中国古代城镇布局上是一特例。孔庙占地近10公顷,纵长600米,宽145米,前后有八进庭院,殿、堂、廊、庑等建筑共620余间。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孔庙现场。
(三)孔林文化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鼓楼北街18号,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
孔林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孔鲤墓在孔子墓东侧,孔伋墓在孔子墓前面,这种葬式当地俗称为“携子抱孙”。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孔林现场。
(四)祭孔文化
祭孔大典是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大典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祭孔大典分为请圣、祭拜、送圣三个仪程,分别在文庙洙泗渊源坊、先师殿进行。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
(五)开城文化
高大的万仞宫墙前,随着九声浑厚的钟声,两块巨大的屏幕缓缓移开,露出穹形的城门,这就是孔庙第一道大门仰圣门,随着浑厚的“开城”声,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
仪式分为三个篇章:吉时晨钟、乐舞迎宾、嘉宾入城;用籥(yue)羽、宫灯、书简等道具,表演佾舞、迎宾舞、水袖舞、书简舞等舞蹈,融合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庄严隆重、气势恢宏。
开城仪式,既保持了明代开城仪式的基本程序,又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体验性和互动性。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开城仪式现场。
(六)服饰文化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贵族之家——孔府珍藏着大批传世成衣实物,其数量之多、体系之完整、传承之有序,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是传统服饰文化的集大成者。
据有关资料介绍,孔府传世的明清服饰有八千余件,包括绫、罗、绸、缎、绉、纱等多种面料,刺绣、缂丝、手绘、印染等多种工艺手段,涵盖了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吉服、便服、丧服等男女服饰种类,以及服装配饰、头饰等附属品类,可谓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其中以明代服饰最为珍贵。中国及周边国家明代以前服饰存世极少,且多为墓葬出土,像孔府服饰这样传承有续、品类繁多、色彩鲜艳、保存完好者,绝无仅有,堪称“半部明代服饰史”,体现了当时的舆服制度和高超的服饰制作工艺。
历史上,明朝以恢复华夏衣冠为己任,在服饰建制之初既参考和吸纳了周、汉、唐、宋的部分服饰制度内容,又产生了改革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而朝服是明代服饰中重要的大礼服,对明代礼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孔子嫡裔衍圣公的特殊地位,孔府得以传世留存下来大量明代服饰,其中有完整朝服主、配服,从服装规制及配饰等级上均符合明代衍圣公所适用的文官一品礼遇。专家通过实物和文献二重考证的方法,印证了衍圣公朝服系列遗存与明代典章制度的统一,并深入考证了朝服的礼制内涵。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孔府服饰文化现场。
(七)饮食文化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来的是乾隆时代的官府菜。
2011年,孔府菜烹饪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比如六艺冷菜。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因此有了六艺冷菜:“礼”为金钱牛腱、“乐”为凉拌海蜇、“射”为糟卤鸭舌、“御”为原汁海螺冻、“书”为苦菊贝群、“数”为麻香芹菜苗。这六样菜切合儒家传统文化,食者,文化入腹、入心。
还有孔府三套汤、麒麟御书、神仙鸭子、知者不惑、孔府八珍、农家大丰收、诗礼银杏等。
孔子嫡孙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和丰厚的收入,由于长期不断地接待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菜式不断推陈出新,踵事增华,又由于衍圣公联姻高门,内眷来自全国各地,使各地风味汇于一家,加上名厨巧师的切磋交流,逐渐形成了名膳珍馐齐备,品类丰盛完美,色、香、味、形、器俱佳而独具一格的孔府菜。
孔府菜用料广泛,山珍海味,林果野蔬,都可上席;烹调多样煎、炒、炸、扒、烧、烤、煨、,技术全面;宴席有喜宴、寿宴、家宴之分,名目繁多;席面有满汉全席、四大件、三大件、两大件等之别,等级差别很大。
图注:孔府菜。
(八)家族文化
孔子家族是指孔子的所有后裔总称,孔子后裔有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等,绵延两千两百年从不断绝,不管政权如何更迭,他们总被当权者们奉为上宾,赐予很大的权利富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家族,素有“北孔南张”之称。
现在全世界的孔子后人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人,繁衍了八十二代。孔氏家族的家谱非常完备,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是全球组织最为严密的家族。
公元1055年的时候,宋仁宗封孔子的后代为衍圣公,定位世袭公爵。衍圣公这个封号也自此确定,流传了八百多年,一直到民国才被废除。
孔家后人按家规和家风的要求,拟定了一套家训,成为家族文化的灵魂: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我检点,不扯滥务;
居身简朴,辛勤劳杵;一丝一缕,恒念力物;
粗茶淡饭,慎近酒酤;恪守信义,邻里互助;
忠厚传家,苦读诗书;振振绳绳,繁我孔族。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孔子博物馆和夫子洞现场。
(九)圣人文化
巍巍尼山,圣贤云集。2500多年前,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5位圣人先后诞生于这方热土,他们用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他们在儒学创立和早期发展的“铸魂”时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日新又新”的基因。“儒家五圣”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统,下开两千余年之道脉,是儒学发展史上的关键环节。
另有曲阜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后裔柳下惠,坐怀不乱,孟子尊其为“和圣”。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孔子庙和孟子庙现场。
(十)登高文化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页“小天下”,从而奠定了中华登高文化的视野。《韩诗外传》里记载:孔子游于景山之上,曰:“君子登高必赋”。中国古代登高必赋被认为是士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古人常用松竹菊白鹤比喻君子外,登高也被认为是品行高洁的象征之一。
登高活动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中国古代登高文化最早起源于自然崇拜与山灵祭祀。随后的几千年里一直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直到今天,登高依然被认为是君子的象征之一。除此之外,不畏艰难,登上高峰,勇往直前这些登高精神也一直在生活中鼓舞着我们,由此可见登高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独特人文价值。
峄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让同学们沿孔子登过的峄山,去追寻圣人足迹,感受圣人胸怀。峄山,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此读书,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郑板桥等历史名人均登山抒怀。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登山文化现场。
五、六大文化力,助力大成长
参加文化作文儒都研学之旅,通过历史现场、游前学积累、游中学体验、专家名师课堂、孔子后人教学、颜回后人教学,将获得六种文化力的培养,实现人生的成长。
图注:文化作文创建都者谭蘅君老师讲课现场。
(一)文化思辨力
文化与文化之间,也许没有高低之分,好坏之别,但通过文化的碰撞与思考辨析,可以看清文化之间的差异,弄清不同文化的脉络,从而懂得如何认识文化和选择文化及创造文化,这就是文化思辨力的作用。比如对西安文化和巴蜀文化或岭南文化的思辨,会得出不同文化的取舍判断。
学会文化之间的审辨与判断,你才能在世界文化大潮中处乱不惊。人生路上,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文化思辨力,才是引领你人生的王牌。
(二)文化表达力
用一个国家或民族审美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文化,这就是文化表达力。它们的各类很多,如文字、建筑、服饰、婚丧、礼仪等等。单单从文字的角度来看,如何用这个国家最认可的高雅语言来表达他们不同的文化习俗与文化景观,文化认同与文化价值观,这是全世界写作教学的追求。
培养一双文化的笔杆子,用最美丽的语言唤醒读者的灵魂共情,是文化作文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你写作成长的转折点。
(三)文化观察力
如何学习自然观察?这是中小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但只有文化作文提出了文化观察的写作理念。用一双文化的眼睛去看自然万物和人间百态,自然就有了对文化现象的动态和文化景观的表态进行观察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写作马上进入高分状态。
培养一双文化的眼睛,是文化作文的写作追求。
(四)文化思维力
文化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文化传承学习和掌握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是一种集体概念,它随着时间和历史背景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文化思维力,也是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五)文化合作力
文化合作力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愿望、合作碰撞、合作策划及合作执行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多方参与、平等互鉴,通过建立互惠互利的文化交流平台,不同文化可以从彼此的文化中汲取营养,相互学习和借鉴。
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就是文化合作力的培养。
(六)文化积淀力
文化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不断积淀的过程,并逐渐形成一种自动的归类和收藏能力,这种积淀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跨学科,跨文化思维方式,通过人文、历史、地理、政治、建筑、习俗、军事等角度综合考量,扩大分析问题的视野和解决能力。
游前学的知识清单,就是培养我们的文化积淀力。
六、文化课程设计,研学形式创新
(一)儒家拜师礼
儒家拜师礼,乃中华传统礼仪之精髓,尊师重道之体现。此礼注重恭敬与谦逊,表达学者对师者之尊敬与感激。行拜师礼时,学子需虔诚鞠躬,双手奉茶,以示敬意。
拜师礼分为“法圣贤,正衣冠”“敬先贤,拜先师”“敬师长,行礼仪”“诵读儒家经典”“立誓言,抒胸臆”等环节。拜师礼旨在弘扬“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让学子从仪式中体会感恩、知礼、尊师、重教的道理。
让同学们在拜师专用厅堂,举行一次拜师礼,感受一次拜师文化洗礼,是人生独特的一次文化体验。
图注:文化作文拜师礼震撼现场。
(二)孔子登高处
峄山有“孔子登临处”“孔子小鲁台”,让后人追随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心志,效仿他胸怀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绎山,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让同学们化身孔子,去攀登峄山,感受君子品德。孟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人的认识水平,观察事物的高度,总是随着所在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站得高,便看得远。
图注:文化作文跟着孔子去登山实践活动。
(三)手工《论语》竹简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之一,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文字载体,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加《论语》的手工竹简实践,是一种很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认识古代人们是如何记录文字和传递信息,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图注:文化作文手工竹简研学现场。
(四)竹简书写《论语》
让每个学生,在尼山圣境在大厅里,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论语》,传承经典,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论语》是人类语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论语》的温度,千古不变,是一眼温暖的“润心泉”。书写经典,丰盈生命,用心灵读书,用思想育人。在书写中唤醒灵魂,在教育中升华品格,是实施培根铸魂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图注:文化作文决赛毛笔竹简书写《论语》现场。
七、行程安排,玩转曲阜
DAY 1
全天报道
1、曲阜签到·领取营服
2、启动游前自测:搜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积累相关历史文化及诗词歌赋;同学之间互抽互答;带队老师检测学生游学前必读和必背知识清单等。
晚上
1、开营仪式;
2、领导讲话;
3、专家讲话;
4、营员代表讲话。
5、拜师礼
DAY 2
上午
1、观赏开城仪式
2、考查孔庙
下午
1、考查孔府
2、考查孔林
晚上
圣人文化写作:《圣人文化与文化作文写作》
DAY 3
上午
第20届国文杯文化作文等级测试暨征文大赛
下午
1、文化作文考场提分速成:孔子后人教学—— 《儒文化与考场满分》
2、文化作文考场提分速成:颜回后人教学——《诗教文化与考场满分》。
晚上
文娱联欢,展示才艺
DAY 4
上午
考查孟庙
下午
实践活动:攀登峄山
晚上
颁奖典礼
向获奖学生颁奖;参营代表总结夏令营活动;颁发研学实践活动相关证书;颁发最佳组织奖;颁发全国“文化作文”实验基地铜牌。
DAY 5
上午
1、尼山圣境
2、实践课程:毛笔竹简写《论语》
3、尼山书院
4、夫子洞
下午
1、孔子博物馆
晚上
实践活动:手工竹简
DAY 6
上午
送站
图注:文化作文“四都”研学图。
八、“四都”文化考查,建构个体底蕴
文化作文研学实践活动,以“四都”为核心:首都北京,重点在燕京皇都文化;陪都重庆,重点在巴武铁血文化;儒都曲阜,重点在儒文化源点;西都长安,重点是三秦文化。
每座城市都保留着中国文化精神,是学生成长必去的打卡地。
西安虽然是十三朝古都,与北京一样拥有皇都文化,但毕竟在唐末成为“废都”,其皇都文化成为文献中的回忆,而真实的紫禁城只在北京。或者说一个在过去,一个是现在。何况一东一西,地理相差千公里,民风民俗多有差异。所以西京与北京的文化考查并无重叠。
陪都重庆以武闻名,是铁血精神、虎贲神勇的代表,素有“北蒙南巴”之说,也是中国战略大后方。儒都曲阜以圣著称,是礼仪安邦、仁义天下的思想源点,一东北,一西南,一文一武,颇有互补特性。
当同学们随着文化作文的步伐,用脚去丈量,用眼去阅读,用手去触摸,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思考,用文字去表达后,你的灵魂已经升华,你的眼界和胸襟已经匹配你的野心与追求。
四方宇内,皆是你驰骋理想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