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83阅读
  • 0回复

(名师风范)于松军和她的课堂艺术——《小石潭记》和《关雎》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5-16

一、名师简介

于松军简历

于松军,女,生于1973年12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阳市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年级主任、语文教师,曾荣获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优秀班主任、南阳市拔尖人才、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从教27年,执着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及探索,2010年参加教育部菁华杯优秀课例比赛获全国一等奖,参加全国新课程改革观摩课获特等奖。2013-2015在南阳师院国培班主讲“初中语文古诗文文化阐释”“初中文言文教学”。主持省课题“初中语文pck探究”“君子文化视域初中古诗文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结项成果获2020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二、课堂实录

《关雎》教学实录

南阳市实验中学  于松军
(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27-8

一、 美之序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关雎》,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寻美、赏美、创造美。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朗读自创诗歌,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找出来其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屏显。师朗读。)

你是一条旺盛的河流/2600多年来边唱边走/多少人翘首追溯你神秘的源头/ 哦   到春秋     再到西周 / 土风民谣   淳朴自然/ 诸侯朝会   贵族欢宴/   宗庙祭祀   乐舞翩翩/ 直陈   比喻   托物抒情/ 你的语言是赋/ 因了你,风骚成为文学的雅称/你就是《诗三百》/人们还恭敬地称呼你《诗经》

(生倾听后,讨论)

师:好,准备发言。谁先来?

生:《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

众:不对,应该是“从春秋到西周”。

师:同学们历史知识掌握很好!继续。

生:《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师:好,表述很简洁。

生:《诗经》的表现方式是“赋、比、兴”。

师:纠正一下,应该是“表现手法”。

生:《诗经》大概有300篇。

师:对,有305首,所以也称“诗三百”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风骚”与《诗经》有什么关系?

师:问得好!“风骚”即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因为它们文学成就都非常高,所以后人以“风骚”称呼文学。

(生若有所思)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发现连缀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生边想边说)

生:《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集,它收录了从春秋到西周之间的诗歌,它的内容有“风”、“雅”、“颂”三部分,它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归纳,《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之瑰宝,我们一定要能够精准地介绍,来,看屏幕,—(屏显,生读。)

诗经是中国最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师:看,老师的诗与这段文字内容大致相同,语言风格却不一样,比较之下,各有千秋。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老师的诗读起来好听,这段介绍性文字言简意赅。

师:好,一下子发现了实质。说明性文字语言准确、简洁,目的在于传达知识;诗具有的独特的形象美、音韵美、情感美。

  

二、诵读:感受诗歌之美

师:《关雎》选自《诗经 周南》,是一首古老的恋曲,下边我们通过三步朗读感受它的魅力。

(屏显。生齐读。)

初读正音,把握节奏,要读得字正腔圆。

在读解意,把握行式,要读得韵味深长。

吟唱诗歌,品赏诗情,要唱得情深意切。

1、初读正音,把握节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发现诗中易误读的字音,标出来,一会儿提示同学。

(生自由朗读,标注)

师:请提示同学易误读的字音。

生:“窈窕”是两个三声连读,第一个字“窈”变调,读得近于二声。

师:请读出来。(生读)

2:“芼”比较生僻,应着重记住。

师:这个字音也很好记,你看,它是一个形声字,声旁是“毛”。

3:“钟鼓乐(lè)之”不能读成“钟鼓乐(yuè)之”。

师:为什么?

3:“乐”在这里意思是“使她快乐”。

师:解释很准确,好,继续。

4:“君子好逑”为什么课下注释让读“(hǎo)”而不是“好(hào)”呢?

师:你很善于发现问题,那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5:“好”在这里是形容词“美好,适宜”的意思,而不是动词“喜欢”的意思。

师:很好!从分析字义入手确定读音,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大家想想,这个字的字音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风俗文化。你看“好逑”如果“喜欢追求”,那诗中的君子不就成了一个偏偏爱好追求美女的浪荡公子吗?见一个,爱一个。还能称得上是君子吗?

生笑:不能。

师:来,看老师总结的易误读的词语,齐读三遍。(屏显。师生齐读)

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jū鸠jiū      窈yǎo窕tiǎo        

mào之         hǎoqiú

xìnɡ         wùmèi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诗。

(一生朗读)

师:来,评价一下。

1:她的声音清脆,吐字清晰,节奏把握的也很好。只是有一个字读错了。就是“好”。

师:哦,看来嘴巴的问题还是要靠嘴巴来解决。齐读三遍“君子好逑”!(生齐读)

2、再读解意,把握形象。

师:浅层次的朗读给我们雾里看花的美感,深入解读文本,希望同学们能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下边我们进入第二层次的朗读。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个任务,请选一个完成。(屏显)

请从以下活动中任选一个完成。

一、自主完成。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全诗。

二、小组合作。把这首诗译为现代诗,语言流畅,能押韵更好。

三、交流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作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老师巡回与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成竹在胸了,谁先来?

1:我选择第(3)项任务。这首诗记叙了一位青年男子在河边遇见了一位采荇菜的淑女,他追求姑娘却没有成功。诗作表现了君子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和想象中与淑女结成姻缘的欢乐之情。

师:闻雅同学不但对诗作的内容和情感把握准确,表达也自然流畅,真是人如其名,温文尔雅呀!

2:我也选(3)。我概括为:河边邂逅,心生爱慕;求之不得,思念惆怅;想象婚姻,欢乐无限。

师:有条理。不过,你从哪里看出君子想象着婚姻呢?

2:“钟鼓乐之”,我从资料上看到过,说这是君子迎娶淑女时敲钟打鼓使她快乐。

师:钟鼓之乐是我国古代庄重盛大的音乐,看来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以婚姻为最高期许,“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反映出我国先民健康的爱情婚姻观念。

   (生若有所思。)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

3:我们小组合作,选第(2)项任务,把《关雎》译为现代诗:雎鸠鸟声声鸣唱:关关关关/双双对对嬉戏在河滩/文静美丽的好姑娘啊/是君子的知己红颜  水荇菜呀长长复短短/顺流而采 她左顾右盼/文静美丽的好姑娘啊/醒来梦里如在眼前  追求啊不能相见/醒来梦中常思念/这思念绵长啊/我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内心遗憾  水荇菜长长又短短/忽左忽右采摘到筐里边/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我愿弹琴鼓瑟表白我对她真心喜欢  水荇菜长长又短短/忽左忽右来挑选/文静美丽的好姑娘啊/我愿敲钟击鼓迎娶回还

师:老师注意到你们还用韵了,真是不得不佩服你们的文学才华了,这首现代诗独具风骚!

4:我自己翻译的:雎鸠鸟在河边小舟关关鸣叫,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顺水流采摘荇菜。追求她却得不到,醒来梦中都在追求她。思念悠长啊悠长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参差不齐的荇菜,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地采摘。文静美丽的好姑娘,弹奏琴瑟向她表示友爱。参差不齐的荇菜,我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地挑选。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敲钟打鼓来使她快乐。

师:你能准确地理解诗意,很好。同学们,任务(1)、(2)的区别在于“直译”与“意译”,直译可以帮助我们牢固掌握诗意;意译可以让我们品赏到诗歌丰富的内涵。

师: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想象诗作展现出的画面美,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为大家设计了合作朗读,来,看屏幕: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女合   平静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合   向往地)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女合   轻快地)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男合   怅惘地)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女合 轻快喜悦地)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女合  热烈欢快地)

(学生朗读)

3、吟唱诗歌,品赏诗情。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一次美丽的邂逅,引出一份美好的情感,一份美好的情感,诞生了一首美妙的诗歌。田园美好,歌曲动人,可惜古老的曲调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欣赏网络上一歌手唱的《关雎》。

(播放《关雎》)

师:唱得怎么样?

1:我觉得很有感情,有点沧桑。

2:我觉得不够好,速度有点快,没唱出诗歌那中悠长的韵味。

师:乐感不错嘛。那我们也来试唱一下,依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套用或自创合适的曲调,唱起来———

(小组合作,有的套用黄梅调,有的套用《月亮之上》……一组女上的唱腔格外有味,其他同学都不自觉停了下来)

师:好,李政洋、方琳、卢岩琳、唐炳田,有请我班的超级女声演唱!

(一组女生唱,同学们打拍子。)

师:同学们,我们民族是一个多么浪漫的民族啊,他们一边劳动,一边歌唱,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三、探究:追寻美的脚步

师:诗歌美好的诗情画意让人沉醉,走出诗歌,让我们以探究的眼光,去寻觅本诗美的根源。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发现诗歌中的美词、美句,体会篇章的美。

(生自主学习,批注,交流,)

师:好,我们分享一下!

1:“关关”“窈窕”“参差”这些词读起来很好听,“窈窕”还能让人感到姑娘美好的身姿。

师:很美的理解。

2:“悠哉悠哉”一句读起来很有感情,那种悠长的思念之情表现的很充分。

师:是的,“悠长啊——悠长啊”,我们怎样读?“悠——哉/悠——哉”读得韵味悠长。来读读。

(生读)

3:“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现在都是成语,可见它们的简练传神。

师:是的,成语基本上都是很概括,很常用。

4:“左右流之”“左右芼之”“左右采之”几句很有画面美,淑女劳动时,提着篮子,忽左忽右采摘荇菜,姿态很优美。

师:那是劳动舞蹈,很健康,很青春,很活力!

5:我来说说篇章的美。诗歌的层次很清晰,感觉每层都有重复的意思,又有不同的意思,给人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

师:这种写法叫重章叠唱,《诗经》中很常见的写法。

6:现在我们唱的歌曲好多也是重章叠唱。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6:感觉感情表达更强烈了。

师:是的,重章叠唱加浓了情感的抒发,更能打动人。

7:我发现这首诗运用了“赋”的写法,就是直接叙事,故事情节很清楚。

师:你已经在运用刚学的知识了,学以致用,真棒!那你发现“比”“兴”手法的运用了吗?

7:好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把把君子淑女比作雎鸠鸟,托物抒情,很生动。

师:同学们深入思考,说得很好。老师做一个总结吧!一起分享《关雎》之美,来,看大屏幕,我们刚才没说到的请批注到课本上。(屏显)

美词:双声、叠韵、叠音词的运用,诗句的押韵,丰富了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

美句:语句言简而意丰。窈窕淑女辗转反侧求之不得至今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

美篇章:①比兴手法,含蓄委婉,生动形象。全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②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各章结构大致相同,只是更换其中个别的字句,内容层层递进,加浓了情感,增强了节奏感。③诗情画意。叙事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热烈。

(生自由读,作批注。)

四、唤醒积累: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师:同学们,爱情是个大话题,爱情是个小天地,走出这个小天地,我们可以发现:亲情、友情、师生情、故土情、爱国情醉人心田,抒写这些情感的诗句比比皆是,你有这样的积累吗?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挫折造就坚强。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师:深沉的爱国情。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风雨来了,谁是我心中的荫蔽?

师:母爱如荷!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这赞美奉献精神。

5:“我的母语是丁香凝结的雨巷,我的母语是春鸟舌尖跳动的民歌中国”

师:很动人,我们的母语真美

6: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故乡在那边。

7: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师: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朵奇葩,它流光溢彩,香远益清,引来蜂围蝶阵,美丽着流水一样的时光。它是《诗经》中先民们朴素的吟咏,是汨罗江畔屈原孤独的身影,是曹操横槊放歌的从容,是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悠然;是李白的浪漫,杜甫的现实,王维的雅致,乐天的通俗;是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迈,陆游、辛弃疾的执着;亦是徐志摩挥手作别的那片云彩,海子春暖花开的大海,余光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诗歌之美,言说不尽;真情之美,言说不尽。真挚美好的情感一旦与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诞生的都是语言的精品。让我们真诚地生活,用我们字字珠玑的母语去尽情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感恩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河南省南阳市实验中学   于松军
(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27-8

一、猜读入题

师:同学们,老师依据一首古诗的意境创作了一首现代诗,请一名同学朗读给大家听,大家猜猜是哪首古诗:

    (屏显。)

《钓徒》:我是寒江上垂钓千年的钓徒/千与千寻/千年孤独/千山雪湮灭了我的来路/万径鸟音绝我迷失了归途/身如不系舟 心如菩提树/披蓑戴笠我只是钓徒/钓雪 钓静 钓孤独

(一学生读。)

生(众):柳宗元的《江雪》。

师:同学们对柳宗元了解多少?

1他是唐代文学家。

2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大家也许不知道,这位大文学家仕途不顺,曾经被贬官到湖南永州,这首《江雪》就写于这一时期,诗中的钓翁其实就是诗人自我形象的艺术化写照,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柳宗元?

1孤独的柳宗元。

2高傲的柳宗元。

3倔强的柳宗元。

师:是的,这首小诗还表现出大文豪描山绘水的高妙手笔,孤傲的柳宗元走进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二、疏通文意

1、读准确

师:学习文言文,第一关就是读,初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好长句的停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

师(鼓掌):谢谢!你们琅琅的书声使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张力,那是你们的青春活力。

师:有读的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吗?

1“彻”(chè)有同学读成了“砌”(qiè)

师:这是弄混了形近字。

2“翕”(xī)有人读成了“hé”。

师:“翕”不是形声字,大家看字形上“合”下“羽”,鸟儿合拢羽毛,舒缓优雅(师模仿鸟儿合拢翅膀的动作,生会心微笑)。“翕”的意思课下有注释,大家看是什么?

生(众):缓慢。

师:还有读错的字吗?

3“悄怆幽邃”的“悄”,在这儿意思是寂静,和“悄然离去”的“悄”意思一样,要读“qiǎo”。

师:你说的很好,多音字要根据意思辨别读音。哪些句子节奏需注意?

1“潭中鱼可百许头”怎样读?

师:哪位同学能帮忙?

2潭中/鱼可百许头。

师: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2在小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3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理解,应该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读成“潭中鱼/可百许头”。

师:两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这两种理解都可以,前者把“潭中”理解为“在潭中”,这是名词作状语的特殊用法;后者把“潭中”理解成“鱼”的定语,也说得通。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应注意的字音、句子节奏。

    (屏显。)

yǐ然不动      为坻chí为屿     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     蒙络摇缀zhuì    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      犬牙差cī      qiǎo怆幽邃

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

(生齐读。)

2、读通顺

师:文言文语音抑扬顿挫,语意行云流水,篇章起承转合,读来是一种享受,不过,这种享受要建立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请同学两人结合对照课下注释译课文,解决不了的难词难句一会提交全班讨论

(生两人合作译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结束后全班讨论解决难题。)

1“斗折蛇行”什么意思?

2向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蜿蜒。

师:理解很准确,在这儿的“斗”“ ”属于名词作状语,大家还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用法吗?

生:“潭西南而望”的“西南”,“其岸势犬牙差互”的“犬牙”

师:方位名词作状语在本文有多处,大家找一找?

生:“从小丘西行”的“西”,“下见小潭”的“下”,

师:同学们很善于总结,下面老师检测一下同学们:

(屏显。学生抢答。)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蒙 (缠绕;连结)

2、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3、逝(向远处)

4、行(像北斗星;像长蛇)

5、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寂静;悲伤)

6、其境过,不记之而(因为;凄清;能够;停留;就;离开)

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我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流畅,谁愿意以朗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许多学生举手表示要朗读,老师挑4位学生一人一段读课文)

师:四位同学都以朗读展示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得准确、流畅。他们还有那些方面还有待进步呢?

1还应该读的再有感情些。

2我也认为这几位同学在突出情感方面还不够,像“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就没有读出惊喜的感情,写鱼的这一段也没有特别突出快乐之情,最后一段要读出伤感。

3、读出文脉

师:你评价得很到位,浅层次解读如雾里看花,不能领会文章要旨。下面老师领大家读一遍。

(师读,配《高山流水》音乐,学生跟读。)

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依游踪为序描写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情感是有变化的。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看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

师:哪位同学领大家理出作者的游踪?

1表明作者游踪的句子依次有“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坐潭上”“记之而去”。

2作者依次描写了篁竹、水声、潭水、石头、潭周围的树、潭中的鱼、小溪。

3表明作者心情的句子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4还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表现情感的句子。

师:你能具体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4“凄”是“凄凉”的意思,“怆”是“忧伤”的意思,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既凄凉又忧伤了。

(师板书:凄怆)

师:很好。你善于推敲词语,理解就深入了。同学们,现在本文的文脉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请看大屏幕:

(屏显。)

  

游踪

景物

心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水声

心乐之

下见小潭

水 石 树

潭中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坐潭上

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之而去

以其境过清

(有学生举手。)    

师:有疑问吗?

生: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后来又悲伤了呢?

师:你非常善于发现问题,这可是本文最主要的问题呀!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吧。

三、缘景明情

1、学习前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的描写句,概括前3段所写的景物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组织全班讨论。)

1水声悦耳的,水还清洌。

师:请结合是体的词句谈。

2“如鸣佩环”, 这是比喻的说法,就是水声像玉佩玉环相撞发出的声音,那声音是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

师:很好,水声让柳宗元产生了美好的联想,如此“未见其潭,未闻其声”的写法也很吸引读者。

3我说说小石潭的最主要景物“石”的特点,从文手中的“全石”“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可以看出石头形状多姿多态,很奇特。

师:概括的很好。

4小潭的树是清翠茂盛,作者说“青树翠蔓”可见它的青翠。

师:你联系上下文理解很好,下文还有表现树的特征句子吗?

5“四面环树环合”也表现树的茂盛。

师:左右勾联我们的理解就全面了。

5我想补充一下,作者后来说的“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这些感觉都因为这的树的青翠茂盛使这里显得很清幽。

师:我们已接近文旨了。请一位女生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和感情呀?

生(众):赞美、愉悦。

师:语气先是舒缓,听到水声,见到小潭时有惊喜,语速要怎样变化?

生(众):快一些。

师:还要注意句子的重音。那我们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小石潭美景。

(一位女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闭目倾听。)

师:作者了了勾画,清水、奇石、翠树、美潭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这位同学的朗读亦是“如鸣佩环”!来,我们继续游览小石潭,接下来会看到怎样的美景?

7作者描写了快乐调皮的鱼。

师:请具体谈谈。

8作者描写鱼 “佁然不动”,鱼像呆住了一样。又写了它们们的动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样动静结合写出了鱼的调皮可爱。

9这样写突出了鱼像与游人逗乐一样,正如作者说的“似与游者相乐”。

师:怎样逗乐?

9鱼不动时,好像对游人说“来呀,抓我呀”!等游人靠近它们时,它们又忽然游跑了。

师: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也被这调皮的鱼儿迷住了,柳宗元也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中了。本段除了欢乐之情,有些句子分明也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大家找一找。

(师板书:景语皆情语)

10“若空游无所依”表现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师:赞叹什么?

11“空游”一词是赞叹水清,清的透明,清的虚无。

师:很好,还有吗?

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也写出水的清。“彻”是日光照透了水,“布”写出鱼的影子印在石头上。

师:有人赞美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字字沁人心脾”,看来此语不假。作者也不愧为游记散文的鼻祖,此段以鱼写水,侧面烘托的写法历来令人叹服。水清、鱼乐、人欢,请大家轻吟慢诵,读出鱼的轻快活波,读出作者的愉悦称赏之情。

(生自由诵读。)

师:好,读美文真是享受!下面我们看第3自然段小溪展现出怎样的美。

13曲折,从“斗折蛇行”可以看出。还写了溪水,“明灭可见”的“明”写溪水的明亮。

师:换一个美词?

13波光粼粼。

14“不可知其源”还写了源头的幽远。

15“犬牙差互”还写了石岸的奇特。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16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

师:真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呀!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小石潭之美,小石潭景物富有有画面感、层次感,最核心的是一泓清潭,潭中有快活的小鱼,潭四周的竹树宛若碧玉环拥抱着小潭,远处是苍翠的山,山上蜿蜒而来的是一条小溪,流水潺潺,如鸣佩环。

师: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石潭?

17清幽。

18秀丽。

19奇特。

师:是的,一个秀美的小石潭!

(师板书:秀美)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寂静、太凄清了,作者触景生情,伤感起来。

师:你对“清”的理解很好,“凄清”是一个情景交融的词语。

(师板书:凄清)

师:再回想前文描绘的景物,好像都给人以“清”的感觉,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2水声清脆,树木清秀,石头清奇,鱼儿清闲。

3潭水清冽,环境清幽。

4源头清远。

师:“清远”一词意蕴丰富,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席慕容有一句诗“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很让人伤感。

师:我们的母语真可谓言简义丰,一个“清”字,用得妙绝!那如果你到了小石潭,会不会“以其境过清”和柳宗元一样感伤呢?

(生笑,摇头。)

师:冰心曾说过:古今中外写景状物的诗文,都是作者从自己主观眼光和心情中赋予了他所接触的景或物以特殊的性格和生命。在柳宗元的笔下,优美的景物描写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可派遣的悲哀,因而在明秀中透着清冷。

5因为柳宗元很有才华,却被皇帝贬在永州,而小石潭这样秀丽,却处在偏僻的地方,没人赏识,作者为小石潭的处境感伤,也为自己感伤。

师:知人论世读古文,这位同学能结合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来理解文旨,很好。请看大屏幕:

(屏显。)

柳宗元出身河东(今山西永济)名门望族,少年即有才名,二十六岁入朝为官,三十三岁即官至礼部员外郎(今相当于国家教育部文化部高级公务员),他善于发表议论,名震京城,他关心国计民生,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不料改革失败,他被贬往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湖南永州,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在永州,他连官舍都没有,只得寄居破庙,居处几遭火灾,随行的母亲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官场失意的柳宗元并没有意志消沉,他把自己放逐于永州的山山水水,写出了名垂千古的《永州八记》。

师:看完这段话,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1柳宗元和小石潭都像是一颗稀世明珠,却很少有人赏识,真是可惜!

2柳宗元在挫折磨难中并不消沉,值得我们学习。

师:美文不仅读来悦耳赏心,还饱含人生的启迪,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要积累起来呀!

四、循脉背诵

(屏显。)

(学生依文脉积累文中美词如:如鸣佩环、青树翠蔓、参差披拂、依然不动、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等,再循文脉试背全文。)

师:积累经典名篇,体悟古人亲近自然的情怀,让经典驻扎于我们的青葱岁月!让我们以朗朗的背书声结束本节课吧!

(生齐背课文。)

附:板书设计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