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4360阅读
  • 0回复

(城市文脉11)津城龙脉:发脉遵义,落坪金钗井——江津老城的风水布局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08

津城龙脉:发脉遵义,落坪金钗井
——江津老城的风水布局之一‍

要了解江津老城的风水布局,必须走进古人的思想,从《县志》古籍里寻找他们的建城思维。

不妨看看卫星云图,想象一下,如果是现代人,该怎样建城?

按图,可以有四种建法。当然,必须回到古人生活的年代,那时人口极少,城镇人口不可能象现在这么集中,城市设计的面积不大。

图注:江津建城的几种选择。

罗列4种筑城法:第一处是老祖宗们的选择,山环水抱,大吉。弱点是鼎山居西,处城市白虎位,且为四周最高点,凶。

第二处移位,鼎山居右,由白虎位变青龙位。吉。弱点是北方靠山缺失。南方名堂位不宽。无法形成水抱之势。不妥。

第三处则鼎山完全覆盖城市西方的白虎凶位,北方位无靠山,无法藏风。南方位有幸福河为朱雀,吉。东方位长江水去无情,财水一空。不妥。

第四处直接建于鼎山上,利于防守,属山寨。但未处落穴之地,难以收纳吉气。况水利交通,历为古代舟楫之便,舍河水而居山巅,治世不为也。

那么古人的思维又是怎样呢?

首先古人要找来龙去脉。《乾隆版江津县志地理志》说:“山脉皆从播来,崇冈复岭,由南趋北。”

意思是县城的龙脉是从贵州遵义发源,一路蜿蜒,由南向北而来。播,指播州,即遵义。

《民国版江津县志》则直接,将江津南岸龙脉分为四条。与县城选址有关的龙脉放在第一:“自贵州习水县山岔起,经四面山蜿蜒绕过嘉平、八政、两乡(岔),至圣灯寺马鞍山,窎(diào,同“屌”)出一德镇,经鹤山、艾新两坪,至鼎山聚宝山抵县城。”

  

图注:《民国版江津县志》介绍了江津南岸四条山脉。

民国版县志说得很明白了,这条山脉来自贵州高原上的习水县,千里奔袭,从四面山到嘉平、八政(十二都之一,治所在李市,辖地包括今日之罗坝、慈云、大桥、洞塘、李市一带)两岔,又绕到李市圣灯寺,横出一德镇往(一德镇,清朝行政划分的十二都之首,所谓一德、二守、三才、四序、五福、六合、七星、八政、九如、十全等等,一德镇辖地包括今日之五举、龙门、梁家、刁家、麻柳、夹滩、高牙一带),经鹤山坪和鼎山,落降到聚宝山,就是石子山,现在生活林、鹏程花园到园丁大厦一带。

图注:老城龙脉起源于贵州遵义习水,经四面山、嘉平、鼎山,落坪金钗井。

民国版县志区图,对这条龙脉标注得非常清晰,虽然只是从刁家场开始,没有卫星云图那么精准,但可以看出民国编辑非常用心。

图注:江津龙脉在《民国版江津县志》上的图述。

当然,民国版县志图,还标注了另一条龙脉,就是罗坝周望山朱羊寺龙脉,传说中的风水圣地。明代西南地区风水大师陈作龙,发现这一地穴,有帝王陵寝之相,便用寺庙镇穴,以防出混世魔王。

陈作龙还留下解穴密语:“猪羊两边排,火焰烧白岩;张公作笔架,东海是砚台;护国做楼台,莲花遍地开;若埋得此地,梭井水不来。”

图注:猪羊寺周望山龙脉在《民国版江津县志》上的图示。

第一句“猪羊两边排,火焰烧白岩”。是指此地的远景视野东边为油溪石羊坝,恰是缙云山脉的终点落坪处。西边为朱扬镇,恰是云雾山脉的终点落坪处。白岩在两条龙脉中间的龙珠里。二龙争珠,自然争得火起,如火焰在烧。

意思是名堂开阔,朝山极佳,山水有情,必得富贵。

图注:陈作龙风水密语图示。

当然,也有堪舆家认为白岩是指白沙白岩村,即《民国版江津县志》记载的第三条龙脉,起自习贵州娄山关,从鸡公岭北行至三角井高原,分两支,一支北行为燕坝周望山,一支西行,联接结碓窝山、刁家等越凉风垭,再接上、中、下三滚子坪,到白沙、十全两镇。

如果白岩指白沙龙脉的白岩村处,则周望山得西南和西北三条山龙及一条长江水龙朝拜,能量确实太强。

第二句“张公作笔架,东海是砚台”。从滩盘嘴到高家坡,江岸犹如笔架。东海指白沙东海沱,其回水象极砚台之妙。此是描述近景。既指江水形胜,又以地势喻指这里必出贵人,文武盖世。

张公圣君,是监雷御史,五雷法主,荡魔将军,张公作笔架,意指此地后人必然扫平天下,建功立业,四海大治,文人大出。

《民国版江津县志》对朱羊寺龙脉的描述中,有张公,原文为:“北支结福建(殿)、燕头、张公、人(任)高诸山。”

意思就是这条山脉中,本身就有一座山被人命名为张公山,那么笔架山可能就在张公山前面,由其他几座山连成笔架形,比如朱羊寺南面就有笔架村,必有象笔架。也可能张公山落坪为沿江形胜,江岸犹似笔架曲折,江水有情。

图注:《县志》所说的几座山在图上的呈现。注意,县志与图上,涉及同音字。

民国版江津县志》燕头山介绍为:“县西有四十里,形长方,四围峻绝。

从地图看,碓窝山、燕头山、张公山、犀牛山、人(任)高山等,一线串联。

风水密咒,重点在表意,语言本身是形式。当然,必定有形和名,描摹其态,让人循文字之表,能得其内蕴。

第三句“护国做楼台,莲花遍地开”。明朝时圣钟坪下面的寺庙还叫玉印寺,清朝末年避难到此的皇亲国戚才改为护国寺,可见陈作龙确实厉害,有预见之能。而护国寺正好建在一片山莲花中间。

意思就是案山极好,登高一呼,必遇众人拥戴,天下响应。

第四句“若埋得此地,梭井水不来”。用井水比喻小富小贵,穿梭的井水不会到这里来,意思是埋在这里,必定是大富大贵。

图注:此为白岩指白沙龙脉上的白岩村,更显朱羊寺风水视野。

江津人龚懋熙,明朝崇祯进士,宫太常博士,应朱羊寺八十岁老僧之邀,为之写记。对周望山风景进行了赞美:“津……其间高山嵸嶐,摩穹障日者,不可胜数。然而千里奔腾,一突雄丽,俯瞰大江,远带城郭,四至望之无不钦其伟秀者,则惟周望山焉。因其名,绎其义,以之表津治,亦犹泰山之表鲁乎?山有招提(寺院),恢宏璀璨,昔罕其俪。”

周望山,东望江津县城,西北望缙云和云雾二龙争珠,西南望白沙龙脉,东南望自身来龙,四方视野汇集,自然是风水妙地。

据江津民国学者史学家邓少琴考查,江津最早的乐城县县人民政府,不在油溪,而在龙门,那么应属周望山龙脉。这说明当年建城时,必然经过风水师考查,这是古代建城的不二原则。

白沙龙脉与驴溪水脉,诞生了川东名镇白沙,独领风骚。曾经作为抗战四坝之一,名震全国。解放后作过县人民政府治地,也算是名实相符

至于《民国版江津县志》上记载的第二条东部龙脉,经黄泥场到达洋满嘴,最后落坪支坪,在香草背到顺江口之间。这一段土地,曾经诞生了顺江口的江州县人民政府,还有香草背下面七门滩处的七门郡市人民政府。

注意,一个是县政府,一个是市政府,区别还是存在的,虽然七门郡仅仅只管辖江州一县,但行政级别不同。

这真是江津建城史上的奇迹。《县志》上的四条龙脉,竞相争宠,都做过县人民政府的治所。

​图注:南岸四条龙脉,北岸两条龙脉,竞相争宠​。

还有哪个地方,出现过如此四龙争权的现象?方园百里,人民政府竟然四易其地。

而且未来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白沙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能最终将成为江津经济最重要的一级。

如果当初答应将白沙借给贵州,作为贵州出江达海的通道,白沙的未来更不可限量。

而油溪在第二机场背景下,可能会成为机港大道的最终受益者,行政级别极有可能变动。

支坪顺江口来说,如果江津滨江新城划归高新区拓展园,未来要求江津区政府搬移出新城,那么最大的选择,就可能是支坪,甚至是顺江口周围。

这岂非又回到原点?

天呀,这几条龙怎么啦?

还是让他们先商量好方案再说吧,不然人间又要移来动去了。

作者:谭蘅君、谭云籍  中国教育学会课题《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研究之地域文化篇》。地域文化研究遵循“用古人思维,还原古人智慧,重建先贤历史文化现场的原则。至于古人思维是否科学或得当,留给后人评断。我辈暂抢救与还原工作。

后续将推出以江津历代知县、进士等文人文章为研究对象的江津文人思想史脉,宗教史脉、教育史脉、礼仪史脉等,以供江津教师将课本资源与地域文化联系,重建适合江津学生的课程体系。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