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024阅读
  • 1回复

(15届获奖讲座)宁中国:望海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12

望海潮
宁中国

尊敬的谭老师、群里的各位语文同仁:

大家晚上好!

我是“第15届全国中小学老师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第三届特级教师赛及第二届超特赛”的参赛选手。非常荣誉能够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与各位专家分享参赛感受,交流赛后心得,共话文化盛宴。

这么多年来,接触到许多基于语文学科思想的教学理念,比如本真语文、简单语文、生命语文、生活语文,等等,心中也总是涌动着一些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想法,终于在费县高中语文教研室李光老师的引领下,我接触到了文化作文和文化教学这一理念,思维的大门一下子就打开了,并作为参赛选手拿到了“国文奖”,特别要想感谢李光老师和费县一中的语文组全体成员,还有临沂三中的同学和老师们!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与各位一起分享参赛心得。

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赛前思考

(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题的确定

选择这个是可以说深思熟虑的结果,单纯的诸如小说、散文、作文等课,都是很多高手的特长,所以,我就选择了我的特长——古典诗词,但在众多古典诗词中,又有许多名家名篇被全国各地的不同层级的参赛选手讲出了新意和深度,很难讲出更好的内容来。在费县高中语文教研室李光老师的点拨下,我最终确定了柳永的《望海潮》,又因为大赛力求借助“文化教学”,营造“文化课堂”,进而打造“文化校园”,养育“文化人格”,以达到最终实现“文化中国”的目标,加之我们临沂正在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在临沂市教研室朱成广主任,也是我们临沂市语文掌门人的引领下,我便与我们临沂正在积极开展的吟诵结合起来,以期让本堂课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味。

(二)精雕细琢,古今观照——教学设想

课题确定后,就是设计环节和课堂的打磨了。为些我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那就是G20峰会时的杭州宣传片,这个小视频很短,但却集杭州的诗情画意于一体,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一种情景设置中,在同学畅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中导入本课的学习。

因为这是一篇投赠诗,在语文组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从“夸”字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们赏析、品读该词,在这一环节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作者都“夸赞”了杭州的哪些方面?二是作者是如何“夸赞”杭州的?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析语言、赏析词句。

朗读结束后,通过“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引出“歌”的含义,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吟唱”,通过另一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一步涵咏该词。由于同学们对“吟唱”接触很少,所以,一些吟唱的规则就有必要给学生的讲一讲,老师的示范作用就必可少,然后,让小组推荐一到两位同学现场吟唱,最后共同吟唱。

为了真正让本堂课上出文化味,我在最后还设置了填词环节,结合我们临沂发生的变化,也学着柳永夸赞一下临沂。在磨课时,发生让学生进行填词有一定难度,特别占用时间,后来,经过与学科组老师们讨论,把这一环节当做一个课后作业,并出示我填写的上阕。经过调整后,在磨课时发现这样从时间和讲课的效果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赛中实录

学习目标

1. 品味语言,学习词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2. 反复吟咏,感悟作者在词中表现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上课前,播放《杭州欢迎你》的宣传片,该片融演唱、西湖等景点的画面于一体)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大家观看了《杭州欢迎你》的宣传片,能否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你的感受?

学生:学生说出,我注意点评(找一到两位学生说出,不宜过多)

老师:两位同学都说出了他们各自的感受,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杭州作为人间胜境,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许许多多“夸赞”杭州的佳文美篇,有谁能够说一说都有哪些夸赞杭州的诗句?

学生: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老师:这夸出了西湖的荷叶的摇曳多姿。

学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老师:这夸出西湖的山青水碧之美。

学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萌里白沙堤。

老师:这夸出了对杭州的喜爱之情。刚才同学们都分享了诗人对杭州的溢美之词,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填词写景高手,一起泛舟西湖,临江观潮,看一看他又是如何“夸赞”杭州美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海潮》。(导出课题)(以上用时在3分钟)

老师:先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初读该词“正音断句”,这里有几个生字词,哪位同学给朗读一下(学生个人读完后全体齐读)

老师:同学们,词不同于诗,他句式长短不一,如果停顿错了,就把句子读破了,(课件出示全词),下面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读,大家听一听停顿是否准确。

学生个读后,出示标注停顿符的全词,全体同学齐读。(以上用时3分左右)

二、整体感知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对这首词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走近这首词,再读该词,看一看“作者在词中夸赞了杭州的哪些方面?”(在黑板上写出“夸”字)

学生:地理位置

学生:自然景观

学生:社会环境

学生:百姓安居乐业

学生:商业繁荣

(以上用时2分钟)

三、品味语言

(一)诵读出感情

老师:我们对该词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该词的字里行间,赏读词句,品味语言,看看作者是如何夸赞杭州的?(出示温馨提示:注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用词造句的角度)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后并在小组内交流,待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起来回答。时间5分钟。

(各小组站立,老师穿插于学生之间,随时掌握学情,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老师:同学们,时间到,哪个小组先起来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我们小组感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句写出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点出了杭州的自古以来无与伦比的优势。(学生翻译)

老师:开头三句起笔不凡,“点出”了要写的对象。那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优越感给大家读出来?

学生读,老师同时指导,读出一种优越之感。

老师:下一小组

学生:我们小组感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通过对偶的形式写出了杭州商业的繁荣无比。

老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作者通过这三句夸赞了杭州了奢华,那你从这三句话中可以读出作者对杭州怎样的情感?

学生:赞美,惊叹!

老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读出这种惊叹之情?

(学生读,老师指导)

老师:其他小组能不能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我们小组感觉“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湖与湖相连,山与山相接,“三秋”写出了秋天的桂子飘香,“十里”写出了荷花之多。

老师:大家还能不能想起来写西湖荷叶的诗句

学生齐说“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老师:这么美的景,夸出了作者对杭州西湖的……?

学生齐说“赞美之情”

老师:你能不能带着一份赞美之情试着把这一句读一读?

(老师同时指导,通过长音,停顿,读出韵味)

老师:还有哪个小组?

学生:“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分析略)

老师:这句是夸的什么地方的景致?

学生:钱塘江

老师:“绕”字写出了杭州“堤沙”的什么特点?

学生:

老师:对,蜿蜒曲折之势!一“怒”字夸出了波涛汹勇之势!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初中学过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学生齐说《观潮》,顺势出示课件: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                  ——南宋·周密《观潮》

老师:这一句写出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之势,(此处小结)按理说,南方山温水暖,风柔雨润,很少有北方的粗犷与豪放,但由于钱塘江的这一天然景观的存在,使得杭州集北方之豪放与南方之婉约于一身,让人顿生向往之情。哪位同学能够试着把这种雄伟壮观之势给读出来。

学生读,再齐读体会。

……

老师小结(此处用时大约12钟)

该环节找学生个读展示,老师示范诵读,最后学生齐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老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品读,该词通过开三句点出了写作对象,又通过对西湖美景、钱塘大潮、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等的渲染铺陈(顺势在黑板上写下“点染”二字),使得本词一气呵成!板书形成!

老师:那作者为何要写这一首词呢?(导出写作背景)该词一经流传,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据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于次年发动大军入侵南宋,时至今日,今天的杭州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扬帆起航,迎接八方来客,接受四方朝拜,展现着她的自信与包容。

(二)吟唱出词韵

老师:同学们一首经典永流传,不仅仅是因为杭州值得作者夸赞,还在于人们的心口相传,书中记载“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特有的读书方式——吟唱,顺势导入吟唱的基本规则:(大体给学生介绍一下)

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入声字短而快,韵字拖长。

接下来就让我们试着吟唱该词,品味一下别有风致的韵味之美(引导学生试着吟唱,力求达到一种别样的效果)

四、仿写上片·琅琊古今

老师:同学们,柳永不只夸出杭州的秀丽婉约与雄奇壮观,还有官民同乐的盛世气象!他作为一名外乡都能将杭州夸赞的如此美好!其实我们的家乡临沂历经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历届政府的励精图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小视频来感受一下。(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视频)

(提示同学根据词中点染和铺陈的写作手法,仿写上片,从临沂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风土人情、蒙山沂水、商业发展、高铁高架等,以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写作,3分钟展示,最后,我投放自己的写的一段)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跟随柳永的脚步感受到对杭州夸赞的美景,也学着作者写出我们对家乡的夸奖与赞美,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经典,在韵味无穷的吟唱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齐吟唱《望海潮》)

三、万般模式皆可抛,唯有反思最重要——赛后思考

虽然大赛结束很长时间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和收获还远未结束,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将“文化味”贯穿整个备课、赛课和反思的过程,对于我个人和整个语文组都是一次理念的革新,下面就赛后思考与各位语文同仁分享。

一、集体智慧呈现课堂文化盛宴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众多语文同仁在一起时,交流时的思维碰撞会让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是对个人专业成长有加速度的作用。在我备课磨课过程中,我们费县一中语文组的各位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不但打开了我的思路,更新了我的理念,还让我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同时,在此过程中,费县教研室的李光老师给了我及时的点拨和引领。我明白了一堂让各位语文同仁认可的课,绝不是讲课者个人的成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

二、共同学习见证师生成长

当老师以知识占有者自居时,成长很可能是单方面的;当老师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时,那么,学生就可能会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有老师将自己与学生放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以学习者的心态对待备课磨课的整个过程,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才能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在准备该课的过程中,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倍感困惑,也很苦恼,不知从哪个地方找这节课的切入点,问题的设置也缺少层次感,幸好在老师们的共同讨论下,我一次次修改教学设计,设置教学环节,才最终成型,但当真正走进教室开始磨课时,却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后来,我试着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换位思考,以一名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后来,逐渐找到了共同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自己不但收获了本次赛事的成绩,更收获了沉甸甸的成长。

三、多读书,多学习,做真正的语文人

这些年,高中语文课堂讲方法技巧的多了,赏析语言的少了,紧盯考分数的多了,静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的少了,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缺少了文化味,少了对学习者生命状态的观照。这次赛事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尽管平时也读书,但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目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还无法撑起一堂真正语文课所需要阅读内涵。今后,我会以这次课赛为契机,不断明晰自身的阅读计划,制定阅读任务,充实阅读内容,提升阅读内涵,做一名真正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语文人。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8-12
《望海潮》导学案
费县第一中学  宁中国
学习目标
1. 品味语言,学习词中景物描写手法;
2. 反复吟咏,感悟作者在词中的情感。
学习重点
1. 品味语言,学习词中景物描写手法;
2. 反复吟咏,感悟作者在词中的情感。
学习难点
反复吟咏,感悟作者在词中的情感。
学习过程
1. 初读·正音断句
参差十万人家(  )(  )  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  )  
户盈罗绮 (  )  竞豪奢(  )  重湖叠巘清嘉(  )  千骑拥高牙(  )
2. 再读·整体感知

3. 赏读·品味语言
温馨提示:赏读时诗歌时,注意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遣词造句等方面。

4. 品读·吟咏诗韵
温馨提示:从诗歌的表达情感的角度
5.拓展延伸
填词·琅琊古今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