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925阅读
  • 0回复

(望族研究)从杜莘老取名看杜甫家族逆天改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12

从杜莘老取名看杜甫家族逆天改命
谭云籍  谭蘅君

我们一直对杜莘老这名字抱有强烈的好奇。

古代取名寄寓着长辈对晚辈的某种希望,那么杜莘老这名字透露着怎样的愿景呢?

古人姓名一般由姓、名、字三大板块组成,姓由父辈决定,无法更改,除非抱与他姓,但这是要惊动族长和乡贤名流,有的甚至要举行一定仪式。

那是相当正规:必须告天、告地、告祖宗。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他从此不能再进入家族墓地和族谱,不能继承家族财产,更因为在灵魂上被驱逐,这是相当悲剧的故事。

换中性一点的说法,他的灵魂已经移民。

名,出生时由长辈定,分大名、小名、乳名等。

大名通常是对外门户,小名在小范围使用,有的表亲昵,有的表贱养,以消灾去病。

比如司马相如小时病多,小名就叫狗儿,父母希望用狗这样牲畜来作贱他,让神灵不再嫉妒,从而少生病痛;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华通花,是女性名,他前面有两个哥哥,叫大贵、小贵都夭折,父亲便希望用女名来贱养。

用女性名较少,用牲畜名比较普遍。

陶渊明小名“溪狗”,还有点小意境,王安石小名“獾郎”,纯粹是用传说附会来作贱他,因为他长得又矮又黑又丑还生疥疮。

皇帝也不幸免。宋孝宗小名“小羊”,相对比较温顺,多少有点亲昵味,但汉武帝刘彻小名“彘”(猪),唐高宗李治小名“稚奴”(小野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一种野狐),就完全是与兽同舞的感觉了。

南朝170年间诞生了24位皇帝,其中有20个在正史上留下小名,大约占83%

这是中国民俗文化,许多大人物因为怕天妒英才,都有小名,而且都很难听。

至于号就多了,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有自取,也有他人赠予。

杜莘老,字起莘,首先让人吃惊的是两个“莘”字。

按理,杜氏家族文章世家,都懂得避字,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莘”呢?

莘,有两个含义:一是长,二是多。

那么杜莘老取名的意思,就是希望他长寿,而且子孙众多。

孩子从小就叫“老”字,既有追求高寿,也含有贱养之意,称呼起来虽然怪怪的,但家人是希望他由此平安度过青少年和中年厄运,从此一刻开始,就无灾无难到老年。

“起莘”,“起”含有开始之意,合起来就是从他开始,希望家族人员既长命百岁,又人丁兴旺。

换一个角度,在杜莘老之前,肯定存在人既不长寿,又不兴旺的情况。

所以有理由追述一下杜甫家族留下确切史记者的生命情况。

杜氏显赫,乃尧帝直系后人,周朝时封地在西安杜城,叫杜伯国。

汉代杜城改名为“京兆杜陵县”,除杜氏外,有望族韦氏(韦贤和韦玄成父子均官至丞相、张氏(法学家张汤、军事家张安世)、苏氏(军事家苏建、爱国志士苏武)等豪门大族。

杜氏人才辈出。东汉书出了法家杜操,善用草书上奏章,世称“章草”;西晋出了军事家和史学家杜预,任镇南大将军,博学多谋,战无不胜,世称“杜武库”;唐代最盛,出了10位宰相,最著名的是杜如晦和杜佑。

所以杜家郡望皆为“京兆杜陵人氏”,杜甫自称“京兆杜甫”、“杜陵野老”,很是自豪。

杜家作为仕宦之家,谱系清晰可考,家族成员在朝为官的记录几乎保持了三千年,进入正史有传者无数。

东晋衣冠南渡,杜家迁至湖北襄阳。入唐后,杜审言的父亲曾任河南巩县人民政府县长兼县委书记,杜甫出生巩县,所以自称为巩人。

根据这一谱脉,可以查杜预、杜甫、杜莘老各自三代人物。

先查大将军杜预三代:

爷爷杜畿 ,活了61岁,公元163年—224年。

父亲杜恕,活了55岁,公元197年—252年。

杜预,活了63岁,公元222-公元285年。

再查诗圣杜甫三代:

爷爷杜审言,活了63岁,约645年—约708年。

父亲杜闲,活了59岁,公元682年——741年。

杜甫,活了58岁,公元712年—770年年。

最后查杜莘老三代:

爷爷杜敏求,活了62岁,约公元1039年—1101年。

父亲名字失传,不可考。

杜莘老,活了57岁,公元1107年—1164年。

也就是说,从以上核心数据显示:杜甫一支,家族最高63岁,最低55岁,平均寿命为59.75岁。

而唐代宰相杜如晦(585630年)只活了45岁;风流一生,与未成年妓女张好好恋爱,写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名句的杜牧(803年-约852年)只活了49岁。

唯一的意外,是杜牧的爷爷,唐朝宰相杜佑(735812年),活了77岁。

年少时读书,对杜牧的风流潇洒,只管羡慕嫉妒恨,后来知道人家是国务总理的孙子,正宗红三代,进士出身,超过现在的清华北大高材生,自己也是省长级别,还才华震天下,便羡慕都不敢有了。

大家唯一有希望超越的,就只剩下寿命。

赖活,只要还健康,有时也算一种幸运。

家族命运古时认为是一种天定,现代科学解释为基因。

所以中国人比较崇奉逆天改命:中国本土信仰的底色是巫教,巫的核心是利用鬼神为人事服务。

所以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中间少不了巫者之功。

比如袁世凯,其家族世代为官,但家族魔咒是活不过60岁。

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刚活到40岁就死了;叔祖父袁甲三只活了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堂叔袁保恒只活了52岁。

袁世凯称帝,传说是听从民间风水师逆天改命的做法,希望重塑家族命运。

奇怪的是:袁世凯虽然被历史书骂了个痛快,但家族命运却从此真的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60岁的魔咒没了,袁氏家族后人虽然官声不再,却得享长寿天年。

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享年77岁,长孙袁家融92岁辞世,次孙袁家骝先生活了91岁。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素养早已穿越到人间现象背后的空间?

其实,中外文化走了不同的路,特别是生命科学。

比如对尸体的保护,埃及是制成类似人体腊肉,欧洲是用水晶棺,中国是用风水地气。

效果不同:埃及的人工干尸虽然保存时间久,但已经破坏了人体固有的结构和美感,你到新疆博物馆,中国也有;欧洲水晶棺要先摘除内脏,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换一次药液,费用昂贵,目前还没有时间检验能否管用一千年;中国利用风水地气保存,几千年后打开,面相依然栩栩如生,皮肤还依然有弹性。

至于中国修炼家的肉身不腐,完全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就更不要去谈论“虹化”之类的玄妙传奇。

唯一的缺陷是:风水保护尸体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风水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跟佛道两家修炼者一样,肉身的神话还是不具有代表性,个案多于典案。

所以,文化断层下的中华儿女,很自豪很大胆地蔑称祖宗这一奇迹为“封建迷信”。

但基因编序下的家族命运,从皇帝到平民,从贵族到富豪,却象宿命一样纠缠着每一位家族成员。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有的家族魔咒解了,有的还缠着。

但我们想从另一角度来解释,毕竟任何一个家族的基因到目前为止,科学还打不开它的大门。

而玄学风水巫咒,早已失传精华,多留下江湖骗术。

我们还是回到人间进行对话。

杜氏家族每个成员血液里几乎都流淌着一种特殊的气质:刚硬与狂性。

3000多年的官宦望族,历史上重臣名士伟人无数,有点硬气也是祖上底蕴,有点狂放实属无奈。

谁让他们有本事投生在这样的家族呢?

但换一个角度,恰恰是这种气质,最容易损害生命的韧性与长度。

刚则易折,柔则长存。刚硬易怒,伤在肝位。

谦者卑下,君子之风。狂多忿躁,病在肾胃。

不仅如此,杜氏家族还有一位伟大到无数朝代人尽皆知的圣人,他的名字叫杜康。

就是曹阿瞒枭雄名言中的那句:何以忘忧?唯有杜康。

酒圣杜康!

对,就是酒。无数名人歌咏过的酒。让无数人伤肝伤胃伤肾的酒。让无数人抽刀断水发狂发癫的酒。与色为邻误人无数的酒。

作为杜氏后代,无论是杜康直系子孙,还是毫无关系的附会,饮酒几乎是杜氏家族传统,更何况还是官宦与文人双重身份。

这样的生活习惯,叠加上应酬、熬夜与酒色情殇,甚至刚硬下遭受群攻的种种悲愤,有多少人能够长寿?

比如杜牧省长听说张好好嫁人,追到湖州,佳人拒不相见,“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人家已经从良,哪还敢象未嫁前一样任你亲任你抱地风流任性?

几年后于洛阳街头偶然重见梦中情人,昔日女明星张好好竟然沦落到街头直播卖酒,来不及打赏,两人抱头痛哭,引得洛阳街头风一样传播着唐朝领导干部与女明星的艳闻。

杜牧同志此时已担任洛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感旧伤情,留下唯一存世书法《张好好诗》。

回到长安,天天醉酒,郁郁而终。

为情而亡?

据说女星张好好得知杜牧死讯,偷偷追到杜牧坟前,泪如汪洋,哽不成声,最后自尽于墓前,以谢杜省长对自己的一片痴情。

杜氏家族的刚硬与狂性,略举几例。

最有名的杜氏狂人,首推杜审言。

他狂到什么程度?

他读书多,底蕴厚,擅长文化作文,于是认为自己文章比屈原、宋玉都强,书法令钟繇、王羲之羞愧。

原话是:“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书迹,合得王羲之北面。”

真是这样的话,他应该封为“综圣”。

《旧唐书》卷190上的《杜审言传》中,记载有两个狂放故事,历来为传为文坛佳话,虽然有人认为是杜撰。一说唐高宗乾封年间,苏东坡第九世祖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有一次杜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对旁人说:“苏味道必死。”听者大惊,忙问原因,杜审言回答说:“他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

二是他病重时,诗人宋之问、武则天族孙武平一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

人生能狂到这个份,算是自恋到顶了。

所以《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是:恃才謇傲,甚为时辈所嫉。

所以,他跟杜甫他爹取名,叫杜闲:有我在,你们什么事都不用愁,保你们富贵一生,悠闲自在。

杜闲其实不闲,正五品,做过地方市长,元配是清河崔氏,中国十大望族之一,仅唐代,崔氏就有23人做过宰相。

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因唐文宗震怒,才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

这是两大望族的联姻。

杜甫有母亲这样的豪族,取名上不能不体现杜氏家族的骄傲:甫,是古代男子的美称,叫一声杜甫,就美称一次;字“子美”,意思就是“你太帅了!

杜甫帅不帅不知道,现在课本上的杜甫画像是画家自己的长相,但长辈的喜悦之情却溢于字间。

不过杜审言确实有才。在初唐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号“文章四友”,诗与宋之问、沈佺期齐名,为唐代律诗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杜甫称赞自己的家族也从来不吝啬“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

换成白话,就是说写诗是我们杜氏家里的事,太平常了,我爷爷的诗歌古今第一,无人可比。

杜甫也狂,30年作为贵二代奔波于豪门,热衷于做李白粉丝,连匹配的老婆也没顾得找上一个。壮年时政治上一出口就是致君尧舜,文学上也没把屈原、贾谊、曹植、刘祯看在眼里。

这种杜氏遗风,很容易把一个人的心理推到一种历史感的高度去审视自己,对个人成长是一笔极大的财富。

犹太人的祖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虚拟了与上帝契约的传说,将所有犹太人推到上帝选民的高度,让他们从一诞生,内心就拥有了强大的责任与力量。

王阳明的心学延续了这种心能思维,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圣人,只须向内省,不必向外求。

这种大神附体式的个人能量开发,对于有的家族或群体,是一种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财富,确实值得借鉴。

没有生在豪门贵户,理解不了这种斜眯着眼睛看世界的心态。

杜氏家族表面的刚硬,却是一种内在的阳刚血性。

那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正气。

杜莘老有言:“我得志,饶君子,不饶小人”,将这种正气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在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御史)一把手期间,忠直敢谏,疾恶如仇,大公无私,声震一时,被朝野誉为“骨鲠敢言者”。

他的眉州老乡,丞相虞允文在经过江津时,上岸题“刚直御史”,刻于墓碑之上,算是盖棺定论。

这种血性,演绎得最完整的,是杜审言儿子杜并为父刺仇,轰动天下。

杜审言共有四子,除杜甫父亲杜闲外,还有杜并、杜专、杜登。

看杜审言这名字,可知长辈希望他说话谨慎,多审视,勿冲动,严防祸从口出。

偏偏他不仅不审言,还在畅所欲言、口无遮拦基础上变本加厉,升级换代为纵言、狂言。

于是得罪一大片同事后,终于被贬到江西吉安市民政部户籍司工作。

但几乎不需要多少时间,他的才华很快就把朋友圈的同僚都得罪精光。

他的上司郭若讷同志最受伤害,被他弄得领导不像领导,常被讥讽得只剩下一条裤衩,哪还有领导的尊严,他实在气不过,就跑到市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周季重那里上访。

没想到周秘书长早就被杜审言比八斗还高的才华蔑视得锥心刺骨,两人惺惺相惜,一合计,给他弄了一个死罪,逮捕下狱,从重从快从严处决,务必要弄得大快人心。

杜并当时正读初二,仅仅13岁,知道老爹被市政府周秘构陷,明白不可硬取,就怀揣一把匕首,天天到周府打探消息,暗中寻找机会。

公元699712日,吉安的朝霞显得极其艳丽,周府举行盛大宴会,杜并随人流混入周府,乘周季重不备,抽出匕首,突然扑上去,一刀直刺要害。

府内兵士冲上来,乱刀砍死了少年义侠杜并。

周秘书长奄奄一息,临死前说了一句非常懊悔的话:“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妖言惑众,误我至此。”

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凡为父母报仇者,皆为孝子义侠,天下景仰。

一时间,杜并名震大唐,朝野亢奋,文坛统帅、后来的宰相苏颋自告奋勇为杜并免费题写墓志铭。

杜甫很骄傲,昂着脖子含着泪说:这是我叔!

当然杜甫身边的朋友圈中,还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就是在成都救济他的国务院总理(尚书左丞严挺之)之子严武。

小小的严武不忍母亲流泪,8岁时就把老爹专宠的妾给杀死了。

还当面教训他老爹:“安有国之大臣,宠妾而薄妻乎?”

听得他老爹赶紧说了句:儿子,好样的,爹看好你啊!

这跟当代中国全盘抄袭西方法律不同,张扣扣同学回到唐朝,绝对名震天下,人人崇拜。

美国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血性的剥夺,特别允许公民持有枪支,适度保持美国人好斗的群体品性,使国民富而不惧,在国防建设上不遗余力。

中国人本身比较温顺,抄袭西方法律体系后,人性中的刚性品质没有了生长环境,民族阳性衰弱,最易滋生汉奸和带路党。

因为懦弱的人总要寻找和依附一个强大的人。

法律只有中国化、本土化,才能更好地对接传统文化,维护群体的综合品质,这一点,中国文化断层期的当下,需要法律界反思。

杜并这种护亲刺仇行为,惊动武则天,她亲自召见杜审言,夸赞他教子有方。

如果说杜并杀仇孝父是因为长辈,杜氏家族还有一个同辈的血亲复仇故事,同样感天动地。

这人叫杜叔毗,杜甫五世祖,父亲早逝,算半个孤儿,但孝母好学,特别擅长左氏春秋。

时为南北朝时期,他在梁国宜丰侯萧循府中任军事参谋。

公元551年,宇文泰派大将军达奚武攻打四川。第二年,达奚武把萧循围困在汉中南郑,萧循派杜叔毗前往议和,宇文泰以礼相待,把他留在军营,未使返回。

但萧循军中其他参谋曹策、刘晓却商量如何开城投降,保全自己。

当时杜叔毗哥哥杜君锡在萧循府中做文书官、侄子杜映做监察官、杜晰负责新兵卫队,都是文武兼备的人才,各统率数百人。

曹策、刘晓很忌惮他们一家,于是私下商量,诬告杜家军谋叛,擅自将杜君锡全家杀害。

萧循不久知道这事真相,带兵讨伐曹策、刘晓,并将刘晓斩首,但赦免了曹策。

后来萧循投降,带着曹策一起到长安。

但杜叔毗却想不通了,杀哥之仇,怎能赦免?于是朝夕大哭,写好申冤的状子天天上访,弄得北魏人民政府专门为此事召开中央级别的“杜曹问题研讨会”。

如此级别的研讨会在中国古代王朝极少,可见人民政府对杜叔毗反映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这是归附前的事,不好追罪呵,北魏人民政府很为难。

再说曹氏家族也不好惹,毕竟往前几百年,人家也是皇室。

于是中央指派官员专门找杜叔毗谈心,讲解国家法律和政府苦衷,希望他理解,不要再为难北魏人民政府。

杜叔毗哪能轻易被忽悠,这事既然法律解决不了,那就只有走法律以外的途径了,血亲之仇,不可不报。

但他是孝子,害怕自己做出违法的事会连累母亲,不得不按下满腔愤怒。

他母亲猜出儿子担心,直接告诉杜叔毗:“你哥哥横遭他人陷害,让我痛切骨髓。如果曹策早上死掉,我晚上断命也心甘情愿。你有什么顾虑的呢?”

得到母亲支持,杜叔毗大受感动,独上京城,选择时机,在光天化日之下,亲手杀死曹策于京城长安大街。

这还不解恨,继续用刀砍掉曹策脑袋,剖腹取出心脏,肢解躯体……就差千刀万剐了。

太血腥了,长安人民吓得尖叫连连。

做完这些,杜叔毗心愿已了,仰天大喊哥哥杜君锡全家名字,告诉他们大仇已报,然后面带笑容,自己两手反绑,走到北魏最高人民法院前,请求将自己杀了。

宇文泰和北魏人民完全被他的血性征服,许多人感动得泪如汪洋,血亲复仇很快在全国发酵,感动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全是后浪。

民意不可违,何况是自己喜爱的人才,宇文泰下令赦免。

杜叔毗的故事,相信对后来的杜并同学有影响,也对杜氏家族的血亲凝聚力产生正面引导,也告诫外人:惹谁都可以,千万别惹我姓杜的!

这跟强汉“虽远必诛”,如出一辙。

可惜几百年后,周秘书长忘记了中国望族的三大军规,这军规第一条就是“别惹姓杜的”!

杜叔毗大受天下景仰,不久拜为地方军政一把手和辅国将军、车骑大将军等职,并从汉中将哥哥全家骨骸迎回家族墓地归葬。

这种刚阳至极的家族血性,心脏一定是高频搏击。

文能登峰造极,武能平定天下,义能舍身护亲,杜氏家族不愧望族名号。

生命追求的是热度,而不仅仅是冷血的长度。

但杜甫家族似乎已经认识到家族基因的不足,也想逆天改命希望家族人人长寿,添丁加口,得享高年。

于是杜莘老的名字诞生了,杜起莘携带着长辈们的新希望出发了。

按照风水师的指点,杜莘老带领族人,选择吉日吉时,告别青神故土,迁往江津。

江津杜氏镇诞生了,这里背靠铜锣山余脉,在两座山脉之间,左边青龙是太公山脉,远远高于右边白虎,如遇兵灾,可分分钟躲进山林。

从形胜派风水来看,杜市镇前面的朱雀是綦江河,背左面的青龙与其他山脉组合,恰恰是道家最为看重的地根: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也就是说,这象女阴的山形,虽是山脉,却是阳生阴相,阴盛女主。

为了求平衡,当地人把这阴盛的山命名为太公山,这种名实相悖的组合,也是中国风水师的专用绝招。

除此之外,此处最大的自然特色,是连续三个两江汇流,龙脉奇特,婉转有情,阴柔的水性可以度化杜氏家族过强的阳刚之气。

如果以整体风水来看,两山间合计七处两江汇流,如果往下注入綦江,还有两处两江汇流,组成十八条龙,九道龙口汇聚,以镇为单位来看,此处水龙最盛。

当年风水师为了化解杜氏家族的阳刚血性以延展生命长度,费心千辛万苦,居然让他们找到这种小龙变中龙,中龙变大龙,龙龙相连,世代繁衍昌盛的风水宝地。

何况背后还有座玄牝风水,将山阴与水阴结成强大的风水阵图。

这样的风水形胜,太切合杜氏家族逆天改命的阴阳平衡之道。

这成了杜氏家族渡劫改命的道场。

那么从杜莘老开始,杜氏家族是否开启了长寿大门呢?

有兴趣请关注原创地域文化研究,答案会在后面的文章揭晓。

等不及,可以先去自查杜氏家谱。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