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319阅读
  • 0回复

(城市文脉01)重塑精神地标  打造母城文化——寻找江津母城源点,延续群体精神信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3-06

重塑精神地标  打造母城文化
——寻找江津母城源点,延续群体精神信仰
谭云籍  谭蘅君

引子:2018年第14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在南岸区广益中学举行,主题是“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地域教育个性探索”。

中国城市在强势崛起,城市化、城市群、都市圈等各种概念应运而生,中国文化进入城市轨道。

但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思考和教学理论与实践,这注定对成为一种遗憾:城市时代没有城市化的文化建构和教育研究,我们身体住在高楼里,但灵魂却在钢筋水泥之外。

这种痛苦的分裂需要文化人去思考自己城市的文化:城市源点、城脉发展、人文底蕴、环境变迁、城市造型、群体个性、精神信仰等。

城市不仅仅只有楼群的物理硬件,更应该有生命的文化软件,让一个城市的群体找到自己灵魂的皈依。

本文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探索: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究竟该建在哪里?母城文化的源点该怎么判断?我们该建设怎样的城市文化秩序?每座城市的乡愁该如何打开?

抛砖引玉,以江津为例,请走进城市文化内核,去探索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风景。

目录

上篇:外城,江津城市坐标

一、寻找城市颜面: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焦虑

二、江津意象:强大的先天八字

三、神话传说:李铁拐封印江津“阴阳乐”仙家风水

(一)天示奇观:超灵出世七彩迎

(二)拜师学道:丹成云游寻造化

(三)长江首坝:中国哲学第一岛

(四)寻龙查脉:石笋阴阳双龙情

(五)伏龙奇遇:阴阳合乐鸿蒙气

(六)隐藏仙踪:封印江津道藏群

(七)雪藏江津:解印秘笈留石门

(八)神话启示:重构文化新秩序

四、远望江津:六龙朝圣的风水格局

(一)长江: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二)几字与巴字:长江的楷体与篆体

(三)远望江津:南北夹击山水情

五、中观江津:鹤山坪上的历史故事

六、县志与长联:水陆之冲,全蜀要地

七、峡谷诗意:行政交界处的江津文化资源

下篇:内城,城市文化记忆

上篇:外城,江津城市坐标

一座城,就是一群人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皈依,从历史来看,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源点。

它是城市的胎记,标志着从建城以来,这个群体的精神发源跟山水融合的最初种子。

就像北京母城源点在天安门一样,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母根。比如重庆的母城源点在朝天门,无论重庆往北或往西延伸多远,计算它半径的圆心,永远是朝天门,而不是渝北或渝西的某个现代建筑。

这些源点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它们定位的背后,除了交通、地形、位置、经济、风水、历史选择、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外,还体现在各个朝代的政治与文化功用上。

有些时候,城市大了,这些源点就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点上,而是基于源点的一定范围。就像青狮白象锁大江所展示的意义一样,在朝天门、江北嘴、弹子石三角区,无论从风水文化还是政经功用,长江两岸的朝天门与弹子石的重要性,都超过了嘉陵江两岸的朝天门与江北嘴。

所以,弹子石留下的人文风水,是关于大禹与涂娇娇的传说,是诞生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启”的地方。而江北嘴留下的人文启示,是元末明初大夏国明玉珍的皇陵。这两个不对称的人文信息,让人们对弹子石充满了历史与未来的美好想象,却对江北嘴抱着敬畏与凝重的心态。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内心早已缺失了对城市文脉的关注,无论是地理文脉还是人文文脉,他们只看到交通、地段、商圈、学校、小区环境等显性的因素,却往往忽视了背后更为重要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暗示。

这些文化暗示曾经在上千年的时空里不断释放和加强,已经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象一种暗藏的能量,随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这个群体的心理变化与行为趋势,从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着群体的精神状态与人生选择。

寻找城市的源点,挖掘背后的文化信息,延续一座城市的精神信仰,成为文化复兴与崛起时代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建构的必备。

一、寻找城市颜面: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焦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江津城市的母城源点在哪里?

几千年来,生活在几江半岛上的先民是怎样认识这座城市与群体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按照人居学,江津城市在布局上有怎样的特点?从历史信息上,它告诉我们哪些先祖的智慧与认知?这对江津群体的性格和精神成长有怎样的影响?等等。作为江津后人,首先必须要准确解读。

在城市化背景下,许多文化古迹悄然流逝。在建构城市文化的今天,每座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回首城市久远的记忆,那些在《府志》《县志》里的种种记载,怎样才不被扼杀在时代的冲动里,给城市留下一点时间的厚度?

孟浩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城市里还有多少可供我辈和后辈登临的胜景?城市还在,虽然我辈从来没有传承城市文化的记忆(它早已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城市灾难),但希望给后辈们留下江津的城脉线索,让他们的精神能够与这座城市交谈。

走进江津,去寻找“城市封面”吧。

方法很重要:图文结合。没有地图的城市,是没有灵魂坐标的走肉。

“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郑人宋樵曾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说明了书与图的关系。

没有图注的城市,是文字的盲人。

梁启超称之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府志卷一》开篇即说:“图学之于地理,自古盖尤要矣。故方志昔皆称‘图经’。”

图与文字结合,才是打开城市的正确方式。

只用文字来述说城市,最古老却又最无力。涉及地理风土,要结合“图说”,才让表达一目了然。

希望我们的文图,能够“深契古法”,让阅读更轻松。

二、江津意象:强大的先天八字

“长江上的要津”简称江津,从它的名称去解读它的环境优势。

中国传统命名学博大精深,一个名称,蕴含了对这座城市特征的认识或某种追求。“江”或“津”是中国传统美学非常重要的意象。

“江”大家比较熟悉,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赋予了长江时间、青春、韶华等内涵,苏轼赋予了长江以历史场景与悠远时空及思乡离别、归隐旷达等内涵。

江津的意象组合中,“津”可能才是关键。对“津”的意象却相对缺乏些。

“津”指渡口,首先有离别场景。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就是送别诗。

津渡更重要的意象,是被赋予道谛、法门、救济、超度等意指,成为联系现实和理想、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纽带。比如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就是对文人理想地“桃源”无望所带来的凄迷心境的描述。

在诗文典籍中,对津渡的追寻具体化为“问樵”与“问渔”。

问樵多涉及对道家神仙世界的主动追求,而问渔多表现对浊世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王之道“山前踊跃见樵人,欲问神仙更问津”,钱惟善的“谁识山中隐者庐,白云无路问樵夫”等,算是对神仙世界追求的解读。

樵与渔作为津渡意象的人物主题,有两个意义:渔樵形象不仅与仙佛结缘,还实现了由个人侠义到忠君爱国的道德转换,也间接表彰了来自民间的伦理正义。比如杜甫的“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就是希望李白能上书皇上,说明真相,重获恩宠。

总体来讲,中国诗学文化津渡意象主要是对精神心灵的引导,无论是隐的独善其身,还是显的救济天下。

“津”字意象,是想说明处于“要津”地位的江津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被赋予了相应的文化内涵,成为重庆文化高地,具有“津”意象的文化建构。

这种秩序可以表述为:如果说长江是时间之河、生命之河、历史之河,那么“津”就是对众生进行筛选、引导和超度的口岸。

这里是生命的渡口、精神的渡口、灵魂的渡口、文化的渡口,是历史长河上众生的渡口。

灵魂的渡口:江津是重庆佛道寺庙宫观最多的地区之一,将灵魂由此岸渡向彼岸;也是宋明以来教育最发达的县市,由野蛮渡向文明。

道家的渡口:江津拥有西南唯一的武当行宫朝源观,一幅奇联,至今无解。

禅宗的渡口:江津西少林寺,禅宗秘境,佛界品质,全国仅三。

教育的渡口:公元998年,江津书生毕申考取进士,成为重庆史载第一位进士;1008年五举书院建成,是重庆第一个书院;1064年重庆境内第一个文庙——成文庙在江津落成(重庆府文庙1131年建成,璧山文庙1204年建成);宋天禧年间,因毕申在石蟆镇牛心山结庐读书高中进士,由官府倡导,在此开设南山经堂,为史载重庆第一所民办书院,在这里读书的张弦成为第二位进士,位重湖广总领;从宋至明清,江津都是重庆治下书院最多的地区之一;江津聚奎书院教育底蕴深厚,是重庆至今唯一活着的书院;白沙抗战大合唱,震惊世界……

生命的渡口:江津是全国长寿之乡、武术之乡、富硒之乡,世界卫生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对江津进行三个月考查,得出的结论是“江津是世界上少数的森林覆盖最丰、水质最洁、空气最纯的地区之一”,宜居指数是以世界为背景。

楹联文化的渡口:联圣钟云舫的故乡。

民间建筑的渡口:“会龙山庄”的建筑礼制,不仅重庆最高,全国民间唯一,部分礼制甚至超越故宫。

当代爱情的渡口:爱情天梯的真情陪伴,全国唯一……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