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的旨归:追求真善美
新西兰坎坎特伯雷大学特聘教授 王克强
首先感谢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大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感谢承办方临沂三中的妥贴安排。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文化教学的旨归一一追求真善美。作为语文教师,构建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文化课堂,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价值追求。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追求真善美是绕不过去的坐标。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虽然对真善美之间的关联性有着不同的解析,但他们都把追求真善美视为自身文化的永恒风景。
古往今来,不分中外,所有的先哲都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试图构建一个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群体、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语文教师肩负着通过文化教学净化学生灵魂的责任,当然也要在教学全程中追求真善美,只有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自身教学行为的必然归宿,语文教师的教学才有希望到达高境界。文化教学的高境界里蕴含着终极关怀、美学精神和求真意识三大要素。
一、文化教学的至善追求:追寻终极关怀
所谓终极关怀,就是对“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对待苦难、死亡等人生的终极考验”等问题展开的追问,通过追问来获得透彻的认识。
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永恒的自然,人会觉得自己渺小,每一次努力可能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因此人是脆弱的,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同时人又是坚强的,每一次在困境中都会寻找新的突破。此时终极关怀就像理想彼岸的灯塔,不仅可以照亮解决现实危机的道路,而且可以使人从摆脱困境的努力中找到精神家园。语文课堂就要建构这样的精神家园,通过家园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意志,引导学生习得走出危机的能力,就像童话文本《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在星际旅行中不断调整自己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从而获得对自己的新认知和新超越。让学生获得透彻的人生认识,也就达成了文化教学对善的追求。
二、文化教学的至美追求:探寻美学精神
学生阅历有限,而作家则通过佳作把各种美的境界展示出来,对此,语文教师就要通过文化教学激发学生去欣赏美的呈现,理解美的精神,追求美的境界。
如“楚弓楚得”的故事:当年楚王外出狩猎,不慎丢失了心爱的弓。侍从们要去寻找,楚王阻止了他们,说既然是楚国的弓,让楚人捡去也无妨,这就是“楚弓楚得”的境界,这种境界比“王弓王得”的境界要高,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评论说:这张弓是人的弓,无论被哪个国家的人捡去都是好事,何必一定要是楚人?孔子打破了“楚弓楚得”的局限性,提出了“人弓人得”的主张,所以人们认为孔子的境界更高,更具备美的精神。语文文化教学就要品味这种精神,感悟这种情怀,追求这种境界。
三、文化教学的至真追求:发展求真意识
文化教学追求至真,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求真意识。如何发展这种意识?那就是不断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辨真伪、探真理,在此基础上做一个真诚的人。
艾青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当代诗歌绕不过去的丰碑,就是因为他以最真诚的方式去探寻真理,去抒发真情。他的“雪落在土地上”的诗意文本,呈现出真实而具象的美。那些要饭的妇女和孩童,那带着手推车逃难的农民,母亲和我被战乱驱赶一路南撤,这些具体的小人物身上,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的共同的最真切的伤痛。后来艾青被记者追问从诗歌创作中探索出什么真理时,他真诚地说: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而自己成为约束。
语文文化教学就要像艾青创作诗歌一样,引导学生去辨清真伪,探寻真理,坚守真诚,拥抱时代。
总之,弘扬真善美是一切文化得以构建并发展的基石。巴金老人无论在何时,在何种环境中,在做何事的过程中,面对威胁或诱惑,都不会动摇自己追求真善美的决心。他的精神照亮了语文教师探索文化教学的道路。
最后祝本届大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