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承畴:虽降胡虏,却保住了汉文明的火种 这个人是明末清初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身负才华,以文入武,堪称明朝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但是兵败被俘,却投降清朝,在屈辱中帮助清朝统一了中国。面对清人对明朝遗民的屠杀和汉文明的摧残,他又尽力争取了汉人和汉文化利益最大化,剃发回乡,生母兄弟视他为耻辱,终生不见。他荣华富贵,却在羞愧中落幕。他为清朝立下天大的功劳,乾隆把他列为《贰臣传》。 他是谁? 他是----洪承畴。 这个复杂的人物,该如何界定他?
投笔从戎,一展军威,终成明朝擎天一柱 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家境贫寒幼儿辍学,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幸得老师垂青,才得完成学业万历四十四年,连捷登科,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 天启七年,他以粮食官的身份破敌数百,从此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重用。洪承畴战功卓著,崇祯四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镇压李自成的闯军。 崇祯十二年,洪承畴和孙传庭合击李自成,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剿灭“闯贼”之际,后金攻略辽东,昏聩的崇祯急令洪承畴驰援辽东,洪承畴千里奔袭,疲惫不堪,败于塔山、杏山。李自成却死而复生,最终成了压垮大明的稻草。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兵败松锦,剃发易服,帮满清定鼎天下 明朝内有李闯叛乱,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崇祯勤政却不懂军事谋略,心胸狭窄却做事急躁,这些大臣不是死于敌手,却都是被他给逼死的。崇祯十四年,辽东危矣。 崇祯集结13万明军准备与皇太极决战。洪承畴认为满洲骑兵天下第一,野战会吃亏的,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在崇祯皇帝也希望持重的情况下,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针。果不其然,大明最后的精锐,除了关宁铁骑,全军覆没,洪承畴被困半年,最终被俘。 身负国家重任,位极人臣,难道就这样死了吗?洪承畴有经天纬地之才,他自然是不甘心就这样死的。他绝食,他抗议,他求死。他想了所有的一切,他还没有替皇帝平定天下,他还没有功成名就,现在却成了阶下囚。他不甘心。“大明啊,千疮百孔,崇祯皇帝刻薄寡恩,我洪承畴苦苦支撑,皇帝却不听我的策略,成了今日之败。皇太极呢?有逐鹿中原的野心,有能征善战的满洲八旗,还给了我无上的礼节,这个天下怕是要送到他的手里。可是我要作一个叛国贼吗?” 最终,洪承畴还是剃发易服做了清朝的臣子。崇祯和百姓以为洪承畴殉国,悲痛的给他做了衣冠冢。真是个荒唐的事情。 洪承畴降清后,给皇太极和多尔衮制订了进军中原的完整方略。崇祯自尽,洪承畴献策:以为崇祯报仇的名义说服了吴三桂投降清朝,击溃了李自成,张贴告示,投降者升官,绝不扰民,兵不血刃占领了北京城。 清军占领江南时,因剃发令反抗激烈,扬州十屠等惨烈抗争不断,洪承畴建议延缓剃发令,并减免赋税,大量人用前明降臣,最终在血红色的扬子江中,满清征服了整个江南。 清朝建立后,满洲八旗+汉族八旗+蒙古八旗总共也就百万人口,面对数亿的汉人,洪承畴让满人说汉话,写汉字,倡导儒家学说,继承明朝的政治体制,恢复科举考试以安民心,也算是为汉文化保留了火种。 孙中山赞扬洪承畴:“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洪承畴在降清后返乡,母亲骂他是不孝的畜生,弟弟带母亲泛舟江上永不相见。其亲族亦是如此。其晚年着实凄凉。洪死后,其坟墓被破坏殆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