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素材:一个人的才华引起中国历史首次交通大堵塞
现代人不被堵车所困扰的不多见吧?除非你悠然南山而居,要不就是住在小县城里,也会饱受堵车之苦,所以不普及直升飞机或者直接让汽车飞起来简直没有天理。
堵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笼统地说,当然是工业革命之后,有了汽车才好意思说堵车吧?中国人刚幸福地坐到了四个轮子上,蓦然就发现这玩意有时候办事效率还如一头驴! 扯远了,其实堵车不分你是汽车驴车马车还是佛经里所说的羊车鹿车大白牛车,甚至有时候它连摩托电动自行车都堵,你要是没有一颗平常心,简直不好活下去。 中国在东汉时候都城洛阳就开始堵车了,而且有了堵车的记载,不是我是个好古分子就羡慕古人话说得斯文漂亮,人家就不直说堵车,而说的是“填塞街陌”,听着都那么有文化。 那这次上千辆车的大拥堵是怎么造成的呢?原因让人惊羡,是因为一个人卓越的才华!谁呀?大文豪兼书法家兼音乐家的蔡邕,德高望重的斜杠中年! 据《后汉书·蔡邕列传》: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蔡邕认为经籍离圣人时代已经很远啦,文章传承中出现了不少谬误,还有些俗儒乱解读,可能会影响到后世人的学习。) “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于是呢就在熹平四年,他联络了一堆文化人不拉不拉共六个给皇帝打了一个报告,希望勘定《六经》,妥否?请批示。)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汉灵帝批准了,于是他们就开工干活,校勘完了之后,蔡邕就自己在石上用毛笔写好,再让工匠刻出来,还把刻好的碑立在了太学门外,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一时,那些士大夫及文人学子就都跑来参观学习取经了。)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从立起这些碑开始,每天前来观瞻学习临摹的人摩肩接踵,这还不要紧,关键是他们都是带车来的,那时候没有专业的停车场,所以大街小巷就全都被他们给堵上了。)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而且他的篆书、隶书都是一流高手,尤其是隶书更是炉火纯青,他还是“飞白书”的开山祖师爷,对后世影响甚大。唐代张怀瓘在《书断》里评论蔡邕的书法成就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想想,文词那么优美典雅,书法又那么精彩灵动,只要是个读书人都得挤出时间去看看原装正品吧? 所以,就聚焦了上千辆车,马车牛车驴车估计都来了,马嘶驴鸣应该是分贝不小,热闹是免不了。担心是,这时间堵得长了,马牛驴可不会上厕所,要是拉得满大街都是,也挺煞风景的,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