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被 admin 从 文科教学 移动到本区(2018-04-01)
—
《三字经》:作者及他的人生结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 一般中国人在小的时候接触最早的古文,一是《百家姓》,一是《三字经》。《三字经》和《百家姓》,基本可以算的上是古时候幼童的启蒙读物,就算放在现在,就算没有系统学过,也接触过。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富有一些通俗的哲理,以此作为幼童的启蒙读物,还是不错的。在到底是谁写出如此通俗贴切的读物呢?本文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一位生活在宋元之时的学者。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王应麟在庆元府鄞县出生。王家在当地是书香世家,父亲王撝,是南宋著名历史学家楼昉的学生,后来入朝为官,为吏部郎中,预修中兴四朝国史。 王应麟幼年之时聪颖异常,比之其他孩童要机敏不少。加之家中也有条件给予他好的教育,所以王应麟的天赋并没有被浪费。他九岁的时候就能通晓六经,十九岁的时候已经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因为受到程朱学派两位学者的影响,在为官之时不忘学习经史。
王应麟最开始为衢州西安县主簿,那个时候王应麟才十九岁,年纪轻轻,自然有人不服。首先跳出来的就是县民,觉得王应麟年少可欺,在缴纳赋税的时候经常故意延迟。王应麟自然知道其中原因,于是将故意延迟缴纳赋税的人上报给郡守,并请求将人绳之以法。来了一个杀鸡儆猴,其余县民再不敢小看王应麟,全都对其表示臣服。 王应麟在衢州任职期间,尽责尽职,多次立功,还曾经成功预防县内驻守军校闹事的事情。因此在任期满后,改差监平江府百万东仓,又调浙西提举常平茶盐主管帐司。 宝佑七年,举博学鸿词科,王应麟受宋理宗之命为覆考官。当时考官已经先将试卷按照他们拟出来的名次排列,宋理宗看见后,想要把排名第七的考卷放在首位,于是前去询问王应麟。王应麟奉命阅读考卷,读罢赞道:“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 王应麟赞的这个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忠君报国的文天祥。文天祥一生为国为民,精忠报国,最后殉国而亡。王应麟读文天祥所作文章,就已经判断出他的忠肝义胆,让人拜服。 王应麟后改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迁三省枢密院主管架阁文字,改除国子录,升武学博士,再迁太常寺主簿。王应麟 当时担任宰相的丁大全,不为紧急的国情想办法,反而一心粉饰太平。朝中许多大臣,或是被丁大全笼络,或是慑于丁大全的威势,不敢多言。只有王应麟屡次上书,弹劾丁大全,向宋理宗陈述国情军情之紧急。 王应麟这一做法惹怒丁大全,后派人上书弹劾王应麟,罢了王应麟的职位。等到丁大全离开高位,王应麟才被朝廷重新启用,通判台州,旋召入为太常博士,累迁著作佐郎。 景定五年,宋度宗继承皇位,王应麟被提携为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又兼崇政殿说书,迁著作郎,再迁秘书少监兼侍讲。当时在宰相位置上的是权相贾似道,王应麟因为屡次违背贾似道的想法,又被罢官。过了很久,才重新启用为徽州知州。任地方官之时,他抑制豪强,轻徭薄赋,受到当地百姓的赞扬。因功绩出众,王应麟被召为秘书监,兼国史馆编修及实录院检讨。迁起居郎兼权吏部侍郎。 当时边境情况紧急,但是贾似道却一味歌功颂德,王应麟上奏陈述,因此被贾似道忌惮,最后又被罢官。 宋恭帝继承皇位的时候,王应麟为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当时宋朝已经走到深渊的边缘,马上就将走入毁灭。王应麟一心为国,上疏陈十事,并条画备御十策,希望能对这个即将崩溃的王朝有些帮助。但是他的奏言却一条未被采纳。后来屡次上书,也被统治者忽视。王应麟心灰意冷,最终选择了辞官东归。 宋朝灭亡之后,王应麟归隐山林,从此不与世人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