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39阅读
  • 0回复

老子的教育学理论是中国教育学的渊源(申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1
 老子的教育学理论是中国教育学的渊源

 作者:太荒草坪
 
  以上论述了老子体系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科学、美学、文学等等理论知识后,在最后来论述老子的教育学,就知道老子的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了。
  在中国教育史上,老子是第一个有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老子的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学的渊源。儒家企图把老子排出中国教育史,说老子反对读书学习,主张“使民无知无欲”,目的是要把孔子捧为中国教育的创始人,把孔子教育思想说成是中国教育学的渊源。不错,孔子在教育实践方面,特别是创办私立学校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孔子并非第一个创立私立学校者,早于孔子的有道家创立的稷下道学校,与孔子同时的有鲁国的少正卯,稍晚于孔子的有墨子。至于在教育理论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健全的。他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克已复礼”和为辅佐专制君主服务的君子。他的教学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具体教材是《诗》、《礼》、《书》、《乐》、《易》、《春秋》等“六经”。这种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与老子的截然相反。
  现代教育学的主要部分有:教育纲要(方针,)教育权利,教育体制,教育目的,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施教者(教师),教育内容(教材),教育方法(教学方法),教育设施(学校),等等。老子对教育学的这些主要部分都作了纲领性论述。

  第一节 老子从形而上学、伦理学的高度来论述教育原理。
  老子的教育基本原理,像社会学其他基本原理一样有很高的理论作为大前提。老子认为,大道“上善”赋予了天地、万物和人以善性,人人天生都具有善心和自然智慧,只要个体的人“自知”和保持就行了,用不着谁来教育谁,不需要什么专门的教育机构。人之所以要受教育,不在于人的天性,而在于人的天资有别而造成人不同的社会性。人的不同的社会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生活和劳动的不同经验知识需要交流和传教。人或人群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地缘原因和年龄有大小,使人的天资的发挥有差异和有先后,取得了生活和劳动的不同的经验知识。这些生活和劳动的不同经验知识需要交流和传教。例如,生活在水边的就获得捕鱼和造船知识,生活在大山的就有狩猎和摘果子的知识,生活在温带的就有栽种水稻的知识,生活在寒带的就有栽种小麦的知识,等等,这些不同的经验知识就需要互相交流和传教,使人的经验知识丰富起来,扩大生存领域。又例如,年纪大的比年纪小的人所获得的生活和劳动经验知识要丰富,儿童则完全没有,这就需要大人和教师传教,儿童不需通过直接实践就获得了这些间接经验知识,就增强了生存能力,减少生存危机。这说明,人人需要受教育,这种教育是科技知识教育,有利而无害。故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其二,要涤除人性上的蒙坨,需要善知识的教育。
  人的天生自然智慧具有“自(忄为)”能力——主动自由发军能力。人的天资不同,自然智慧的发挥也就有差别。有的人得到较好发挥,能保持善心,产生善知识。故曰:“自知者,明也”、“知常,明也。”有的人“(忄为)而欲作”,将“有欲”膨胀为“可欲”,就给善心蒙上污垢,产生恶知识。故曰:“不知常,妄;妄作,凶。”知识是能交流和传教的,善知识和恶知识的交流和传教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恶知识(伪智慧)是能迷惑人和愚弄人的,故曰:“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人之迷,其日固久矣。”善知识是能使不善人“复归于朴”的。即苏格拉底所说的“善即知”,“知即德。”故曰:“不善之人,何弃之有?”“圣人恒善(忄求)人。”这两教育产生的结果是:“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老子的教育主张是用“道”和“德”即用善知来涤除蒙在人的善心和自然知识上的污垢,使不善人“复归于朴”。故曰:“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不善人之所葆也。”“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综上所述,老子主张教育,是看到了人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和针对“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人之迷,其日固久矣。”老子的教育原理是从形而上学的“上善论”和伦理学的“善恶论”的高度提出的。老子的教育主张是以“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为理论前提的。老子认为,人的天性无需教育,人的天资发挥和后天性需要教育。老子反对恶知识的教育,主张善知识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主权和教育体制
  在政治学中已论述,国家的主权在民不在王,同理,教育主权在民不在王。。“民自化“,“民自正”,“民自朴”,“百姓之心”的“天下皆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人人享有接爱教育的平等自由权利;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定什么样的教育法,实行什么样的教育体制,赋予执政者哪些教育权力,等等。国民不但“皆知”这些,还懂得如何实行这些,会选举出教育法的立法机构和执行机构。教育权必须独立于行政权,执政者只能依教育法赋予的一些权力,实行义务教育,下拨教育经费。对教育本身,执政者只能“行不言之教”,即不能僭越教育权,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对教育下达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不能对国民实行“洗脑”教育。否则,就会“伐大匠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建立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呢?老子云:“楃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这是任何体制所应该具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体制的性质是善朴(楃),以善朴思想分散到各部分,懂得和使用这个原理的人才能成为体制结构的核心官长。从官长到各个部门组成的大体制必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育体制也应该具有这个性质和结构特征,所以选出的教育官长是善良的和懂教育的,所建立的教育体制是完整的,是一个有机系统,不可分割为块块。现今中国教育的所谓“条条块块”的分割体制,使教育部门受到双重领导的干扰,并且“块块”的行政权力的干扰大于“条条”的管理权,这是不合善朴(“楃”)的性质,也不符合“大制无割”的自然物原理。老子所说的是体制的一个大原理,至于建立什么样教育机构,这要依据实际情况而来设计。
  
  第三节 教育纲要(方针)
  老子云:“圣人恒善(忄求)人,而无无人,物无弃财,是谓(忄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眯,是谓眇要(27年)。”
  这段文是教育纲要,论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教师,学生等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是善性教育。指导思想是长期地用善性来化解怨恨情绪,对人没有不当人看待的,对物没有不当财物看待的,这叫传播善的光明。
  教育目的:是用善道来“和大怨”,让不善人成为善人,让人与人没有怨恨,和睦相处,让社会和国家成为善品质的社会和国家,恢复人天生的善心和自然智慧。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有渊博经验知识的善人,是教育人成为善人的老师。学生是没有经验知识的人和不善人,是善人教育的对象。如果说学生不尊重(尊敬)老师,老师不爱护学生,只去学经验知识和教经验知识,那就会让像杂草一样不纯朴的伪知识进来,而失去善知识(“唯知乎大眯”)。这就是说,教师本人是善良的,所传播的是善知识;学生是没有善恶观念和善心被蒙垢而不善良的人,应该学到善知识。如果教师只管教知识,学生只管学知识,那么教师就不是爱护学生,学生不是尊重老师,师生都成了知识的奴隶,那知识就不是善知识,而是像杂草一样的伪知识。
  第四节 教育内容(教材)和教育方法(教学方法)
  教育的内容是传播善知识和批判恶知识,第三章至第九章所述的所有善知识都要传播,所有恶知识都要批判。
  教育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教育方法是教师要以善心平等地爱护学生,不能偏爱学生或抛弃差生。故曰:“而無无人,物无弃财”,“不善人,何弃之有?”“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教师必须具有“德善”和“德信”。教学方法,老子在第二十七章讲了“五善”:①“善行者无辙迹,”是身教。②“善言者无瑕適”,是言教。③“善教者不以梼()”是心算神传,让学生心领神会。④“善闭者无(关)籥,而不可啓也。”是启发和理解,而不是灌输知识。⑤“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是自愿接受,而不是强制洗脑。这“五善”法是整体的教法,其中③④⑤所强调的是启发教法,反对强制性的洗脑法和灌输法。
  本章小结:老子的教育理论是善性的,完整的,对现今中国教育改革具有现实的基本的使用价值。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