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262阅读
  • 0回复

(14届大初赛)第14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初中组试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9-29

14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初赛试题

“文化作文”新理念借助大赛形式推向全国,新理念融入小、初、高大赛试题,命制理由,命题解读三个环节中。希望参加大赛的学校教师都能全部读完,从而加深对“文化作文”的正解。

教师或教育研究机构,可借助试题、命制理由、命题解读三者,感知组委会对教育的思考,对文化的构建,对未来的责任。

鸣谢:本届大赛试题的命制、审阅、修订、校对等得到部分作家、教授、教研员、特级教师、优秀名师等支持,特此致谢!

一、初中组31

(一)(铁血文化)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宣布,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中蒙两国联合考察队确认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2000年前的文字,依稀可辨。

《封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后,在燕然山南麓勒石纪功的摩崖文字,讲述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最后一场大战。史书载,汉军从朔方三路北袭,窦宪穷追北单于直至燕然山,大获全胜。窦宪等登上远离边塞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脉),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颂扬汉军战绩。

一直以来,“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被认为是汉民族的最高军功,因此也成为中国历代英雄豪杰或者诗人骚客所梦想或吟诵的对象。王维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李白的“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佳句。

显然,“燕然山”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记载着中国人开疆拓土和守护和平的愿望。

请以“燕然山”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不少于600字。请从小说的角度任选将军、士兵、役夫、村妇、儿童等为主角,进行大胆虚构,可以实写“燕然山”历史故事之种种,也可以拓写历史上让中国人难以忘记的种种边塞战功,还可以想象未来的各种“燕然山”荣耀。

命制理由

刚性的生命基因,一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核心要素。

大国之强,不仅仅指经济规模和先进文化及其生活方式,更指国防力量。

但本试题我们更愿意聚焦小小说这种文体,并谈谈我们的观点。

文学革新始作俑者之一的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 他希望创造出一种新小说,能够对一个民族的生活的全部领域——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知识与艺术, 乃至民众的性格产生一种决定性影响。(欧梵.现代性追求【M.北京: 三联书店,2000182.

基于这种希望,我们把文化作文的小小说写作,向文化创作发展,希望小说家用文化的眼光看生活,能够表现一个民族生活领域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导这种文化走向高品位和高品质。

我们称这种小小说,或未来要创作的小说为“文化小说”。相关的其他文体作品,称为“文化创作”。

一是避免当下部分小说在语言上低劣,在内容上低级,在品位上低下,在情操上低陋,在选材上低俗。

二是通过同学们文化意识的培养,希望你们能对中国未来小说注入文人雅元素,就象宋朝文人改革俚词,元朝文人改变元剧一样,用文人的雅言雅思雅趣,改变中国现代小说,实现小说发展的文人化。这样,小说家与文化人之间的隔膜,才能消失。否则,多数小说家只是会讲故事的人,而并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

三是希望借助小说这种形式,移风易俗,提升民族生活的文化品质。则必然使小说家须有文化的学养和情怀,拥有一双文化的眼睛,主动肩负文化责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

这个梦想,需要从你们这一代开始。今天,文化作文通过大赛形式,把种子播撒在你们心间,希望10年,20年后,能够开出一片文化小说的花海。

希望未来获得诺奖的中国小说家,代表着中国雅文化水准。

希望未来中国的文化小说也能达到勒石文学“燕然山”的荣耀,让世界仰望。

所以这个题目的时空,从汉代延伸到未来,从蒙古延伸到各种可能的“燕然山”,希望这样一个历史原点下的文化时空,能够满足同学们的想象需求。

(二)(成长文化)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要求作文。

1、公正的合乎智慧的好奇,是真正文化的生命线。 ——乔·特勒味连

2、一个人必须为满足他的好奇而生活。    ——犹太谚语

3、在别人家里抱着好奇心是不礼貌的。   ——托马斯·富勒

4、聪明人对于不相干的事决不询问。     ——布汝门

在你的成长中,一定遇到过令你好奇的人、事、物、景,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人的好奇心有健康和非健康之分。健康好奇心,会点燃求知欲望,引你发现真相或奇迹。非健康好奇心,会引发矛盾冲突,误入歧途或走上一条不归路。

风华正茂的你们,或许能从一些好奇的人、事、景、物及阅读和学习中,捕捉到一个又一个引发你们探究和思考的问题,请以“好奇”为话题,从成长中、社会中、历史中、自然中等选择素材,面向同学写一篇作文,题目有趣,文体、语言与话题匹配,字数600字以上。

命制理由

这并不是一个有新意的试题。

它的新意在材料里:好奇心也分正能量与负能量。

我们希望把文化思辨的意识,从初中开始,传递给你们。

好奇心如果从文化作文的视角来审视,你们好奇的一切人、事、物、景,都应该追溯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叫深度。

停留于表面的感性,是你们的年龄特征。这种感性需要用细节来展示,这叫观察力。综合各种因素,得出一定的结论,这叫思考力。对思考的结论进行纵横比较辨析,这叫思辨力。

但文化作文更希望你们站在文化的高度来看待人生、社会与自然,从古今中外的全视野审视,并用文学的方式来表达。

普通试题暗含简单思辨要求,希望能够成为中考试题变革的引领者:每年全国百多套左右的试题,很少看到新变化。

中考作文试题的惰性和滞后,需要我们反思。

特别是当下中考与高考作文教学与要求的衔接失衡,如果不放在文化的平台来拯救,学生要走更多弯路。

题干中“面向同学”,强调了写作时的读者意识:你的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这也许是一种约束,但传统写作学的诸多文体,却特别强调这一点。

在现代实用文写作中,这种意识也很更强烈。在大赛试题中适当强调读者意识,有利于唤醒同学们写作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名著文化)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读《三国演义》,你一定记熟了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故事,记住了刘备、关羽 、张飞、诸葛亮、曹操等人物。但对于国文来说,其实最该记住的一样的东西往往在语文世界里丢失了,那就是语言。请看下面这两个材料:

1、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蒋昕捷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2、他姊妹一听,拍手齐笑:“好!难为你想出来!”黛玉便从早已堆满的购物车中,挑几样最为如意的发与宝钗,宝钗自是应允买下,不在话下。

宝玉见二人正忙,便嘻嘻玩赏一䀉一斝来。只见杯中纹理清楚精密,连斝底苏子瞻的题字也如迁安在栊翠庵里见到的那盘苍虬有力。真真个不知是如何做出来的。虽不是正品,但用于私下藏玩,亦足以和风雅,附逸致的。

宝玉心叹:“何等工匠!竟有这等手笔也只要那点钱。可见这淘宝,是何等神通,怪道叫林妹妹日日痴笑的了。”   ——王宁《马云,你听我说》(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第一名)

以上是借用名著人物和语言获得成功的范本。请任选你读过的一部名著(不限古代或当代,包括24史或诸子散文等。但建议不用外国名著,因为译著语言很难保留原著语言范式精华),任选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用你从名著中学习的语言范式或语言形式,或仿照名著原味语言来写一篇作文。不低于600字。

命制理由

“文化阅读”强调语言积累,每一部名著的阅读,首先要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指纹:这才是语文的核心素养。

文化作文认为:学生的写作语言,通常在中学阶段开始定型。此后慢慢微调。

没文化的阅读方式浪费了学生大量时间,简单粗暴地追求名著内容,丢掉了国文学习最核心的价值:语言。忽略了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青少年。

蒋昕捷5岁读《三国》,王宁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接触简化版的《红楼梦》,小学六年级开始看《红楼梦》全本,到现在,王宁数不清她到底看了多少遍《红楼梦》。

这种无功利、放空状态下的精读经历,将名著语言模式很好地烙印在心灵,方有“厚积之后,为我所用”的喷发。

对于读书,元代才子金圣叹非常痛恨忽略文章语言的做法:“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

文化作文希望通过这一试题,提醒老师和同学们:泛读可以广识,但精读才能入言。泛读可用于寻找与自身潜质相通的作品,精读是进入与自身天赋默契的作家灵魂,然后得其语言神髓,摇曳于自己笔端,独抒个人性灵。

此为读写之大道。

文化作文九大底蕴之文学底蕴,很多老师把重点放在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重构以表达新主题的想象中,却忽略了文学底蕴的另一核心:名著语言风格的品味、模仿与借鉴。

初中组命制理由:

这一组的命制,我们可以反过来审视。

名著文化,更准确地讲,是读写互动:如何读名著?如何从机械而静态的内容记忆转向兼顾语言模式的动态的品鉴与模仿?

这在当下的阅读热潮中,无疑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读几百本书,如果目标只是争做两脚书柜,那还不如认认真真地读一本经典。

文化作文把这视为写作的“师承”:读你喜欢的名著或优秀作家的作品,或某一类具有写作传承的作家群作品,模仿他们的风格写作,这时,你就是他们的“弟子”。

你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你每一篇文章的审美,都有文化的脉络。

就是说,一个真正的作家,他(或她)的背后,一定有一条历史的长河,并有一群人,为这条长河筑堤清淤,正本清源,代代相传。

有了这个基础,再学会文化思辨,才能知晓文化之雅俗,语言之雅俗,思想情怀之雅俗,才能走进文化创作。

班固称赞司马迁的《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这样的写作学传统品质,应该融入到当代文学中来。

唯有这样,文化创作或文化小说才能勒石文学的“燕然山”,创造中国文学的辉煌。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