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江西赣县赛区圆满结束
为宣传文化作文新理念,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成长与写作成长,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与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写作能力。江西省赣县教育局于2016年4月1日向全县中小学下发文件,要求全县中小学学生(含高中、中职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初赛)。赛事历时1个半月,全县有7万余名中小学学生参赛,各类学校推选优秀作品三千余篇。县教育局组织特级教师、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省市语文骨干教师、教研员成了评审小组对学校推选的优秀作品进行复评,评出一等奖作品100篇,二等奖作品200篇,三等奖作品300篇,优秀指导教师300名。
本次文化作文大赛秉承“增强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的一贯宗旨,以“提倡文化阅读,抒写文化作文,打造‘文化中国’”为目标,力求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蓄积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深刻的文化认知,建设充沛的文化精神,塑造较高的文化品位。以“文化教育”为核心理念,把作文扎根入文化的土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承担起文化育人的责任,积极实践文化教学的方针。 大赛的完满成功,不仅为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优化学生的写作技巧夯实了基础,令“文化阅读·文化作文·文化校园·文化中国”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推动我县中小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获奖作品选 一、高中组治国修身之道
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F305班 姚清 指导老师:钟启文
古之士人,学富五车,念古人之经著亦读先辈之训诫。少学“酒扫应知进退礼乐射御书数”,欲意及第,则必学伦理哲学“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等及弱冠,修正其心则可兼济天下,匾承大学之道也。
鉴于先人精通伦语孟子,读得四书五经,学得伦理,治得天下,谓之博学,亦不过也。《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得之以博学,再次于明德,德呼?古人有过也。一如孔圣人,儒家之鼻祖,苍济世,修身治国平天下,传学弟子三千有余,此之谓“明德”也。《论语》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止于至善,弃旧图新,此之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旨在于明德,弃旧图新而至完善之境也。博学之人在于明德、亲民、修身治国。
上览古今,佼佼胜者不计其数,谨随大学之道者也于尘世中脱颖而出。大清王朝重臣—林则徐便是一位响誉中外的“博学治道”之人。中华王朝历代更替,国力鼎盛民生安康。自以为强的统治者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虚妄之中。“夷人”的铁船大炮将封锁百年的大门轰开,国人不以为然接次醉梦于奢靡挥豪的罂粟里。与此同时,“开国第一眼”便由林则徐一揽承接。虎门销烟溃击英敌气焰,唤我中华之雄淘!又著世界之图将视野延展至世界诸国,力求进步挽大清之危亡。林则徐以正、廉、义、忠尽兴演绎。随大学之道,修身治国,明德亲民兼济天下,不负戴忘于道义。
然,以“博学”为引,祸国危民者亦不在少数。回顾近代,正者有林则徐,不义者有叛变危国汪精卫,国民革命以“七一五”事变转时态之格局,造使国共合作破裂。后又以权独霸一方建立直系,为保住其地位不惜投敌。于是日寇华北自治,其侵略气焰越发高涨。沦为汉奸的汪精卫独善其身,此之谓不忠、不义、不仁。有违大学之道也,负于明德必为后人之唾弃,实为不该!
古人承大学之道,穷则独善达则兼济。习礼乐射御、学书数伦理、行亲民善施。《大学》有云:“格物而后知治,知治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后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之道谓之博学也,以博学修身,治国而后天下平!
修身以求至善
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F404班 杨健 指导老师:郑某鹰
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须发鬓白立于北大学府前沉吟道:“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也!”百年之后的今天,当物质的洪流日益冲击着人们内心的道德底线,越来越多的功与利日益掺杂在教育这片净土之上,我们是否有必要重申:教育修身者养成人格之事也?!
修身之道,在中国漫长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早已闪烁出智慧的光芒。《礼记.大学》中就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老子的《道德经》中亦对此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重修身,则无不克。”不仅如此,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事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从古至今的那些文人志士,像陶渊明、朱熹、周敦颐……无疑都是修身的最佳典范。试想如果那些圣贤与先哲不注重修身,何来这灿若银河的优秀文化?如果没有对修身明德的追求与完善,又怎能将它薪火相传绵延不息?如果我们新一代只是把它看作一无是处的旧传统,又怎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况且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修身明德的目的就是用高尚的品德与强大的学识武装自己,使自己宠辱不惊泰然处事,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我们的国宝级大师季羡林先生,:他就是大海,站在他面前远望看不到边,向下看不到底。的确,从曾经的红衣少年到白发先生,季羡林十几年寒窗苦读,一生律己修身!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他用低姿态的高贵真正做到了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反观如今的一些大学生乃至大学教授,似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已经给他们的思想安了一个过滤装置,古人修身明德的思想早已被花花绿绿的现实功利思想所取代,于是便有了“大学高材生故意开车撞人”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惨剧,于是便有了“某某教授抄袭论文”如此荒诞至极的事情!纵然我们有千百种理由,社会变化快,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物质文明胜于精神文明,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时间静下来?信仰缺失,没有心灵依靠……然而,在充斥着功与利的世界中学会修身,又是否会让自己跟不上时代,填不饱肚皮?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到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自然是修身的至高境界。倘若觉得太苛刻,为何不学学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时常环顾四周,看自己是否被周遭的污垢所迷惑?是否还能坚守最纯粹的本心?为何不学一学石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风吹雨打依旧向着更高的品格前进,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坚定的自己。修身之道,贵在反思;贵在坚持,以顽强的信念为风帆,又何惧风高浪急?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此,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改一改:非修身无以明志,非修身无以至善。学会修身则万事皆可成!
二、初中组青瓦记忆
江西赣县第二中学 九(17)班 谢妍 指导老师:陈宏玲
一阵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脚下是光滑的石板路,抬起头,目光投向那一排青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若桑间鸡鸣,桃源大吠,淳朴可爱。记得儿时看人刻瓦,描样的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正是这样美的青瓦,才有如此美的江南。 江南的美,如青瓦般素雅、古朴、宁静。绿水萦绕白墙,红花飘落青瓦,生意人行绿水前,手上刻着青瓦,用精湛的手艺吸引行人。江南塑造了青瓦,而青瓦点缀着江南。青瓦,是古往今来常用的建筑材料。古有“汉瓦”之说,尢其景德镇之瓷器,蜀汉之青瓦。正是因为青瓦有得天独厚的制造条件,才历史悠久,经久不衰。而青瓦更是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居庙堂之高,不因人的权势而骄纵;处小屋檐上,不因人的贫穷而变心。它终是日复一日地为人们遮挡风寒,恪尽职守。 我和青瓦有着特殊的缘份,而和青瓦的初见是偶然。小时候在院子里玩,忽然听到一阵敲敲打打的声音,我循着声音而去,像走入了另一个世界。老人正在刻青瓦,是一条鱼的样子,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鲫鱼,烟波无尽。老人抬头,见是我,笑了笑,“丫头,要学烧青瓦吗?”看着老人的笑脸,我点了点头。他教我用黄土和沙子融合,然后用模具做成瓦坯放入窑里。 “这烧青瓦,可是有讲究的。你得把握好火候,这烧得早啊,就不结实,烧得晚呢,就容易变形。丫头,你看看。”老人说着就开始在小孔上观察,一副经验足的样子。接着,是加水。老人小心翼翼地挑来水,倒进窑里,让水渗入,这是最后一步,接着可以等着出窑了。看着老人表情认真而庄严地搬出瓦片,叮叮当当的声音传来,阳光洒在瓦片上,浮漾着流光。我想这瓦的质量一定很好。 老人欣喜地笑了,脸上满是成就感,而小院里一排排整齐精致的青瓦,流淌着时光静好。也许就是对青瓦的热爱与执着,让老人始终怀着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而记忆中的青瓦,就如空谷幽兰,香飘千年,至今犹在。
三、小学组 我发现了蜗牛的眼睛
江西赣县城关小学六(6)班 温 玉婷 指导老师:晏小平
雨季的小路上,落叶上,家们门都会有几个傻乎乎的蜗牛爬来爬去。只见它们慢悠悠地爬着,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像乌龟似的把触角和头一起缩进壳里,那样子真可笑。 笑归笑,我脑里不由得浮起了一个问号:书上说的蜗牛是有眼睛的,它不只是靠触角识别方向。但蜗牛的眼睛在哪?我怎么看不见呢?于是,我捉了几只蜗牛,放在玻璃缸里,扔下几片菜叶,想看看蜗牛的眼睛到底在哪。 第一个探索是目标是蜗牛的上身。我想蜗牛的眼睛应该比其他部分更渺小。于是,我偷偷观察玻璃缸中“熟睡”的蜗牛。不久,一只大一些的蜗牛从“门口”探出了头,头上的两只触角也伸了出来。只见它慢慢地爬到菜叶上,又慢吞吞地找嫩叶,才慢吞吞地吃起来。只见它吃得津津有味,我才悄悄起身,用放大镜对着它的触角看,朝嘴巴那儿看。也许是它的嘴巴大小了,几乎看不出咀嚼。但放大镜中的蜗牛嘴巴周围,除了细小的条纹外,没什么像眼睛的。第一个目标探索——失败! 我的第地个探索目标是蜗牛的触角,因为它吃叶子的时候,都要先用触角碰一碰。又有一只蜗牛“醒了”我正好验证一下是不是每只蜗牛吃食时都用触角碰一碰。 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只蜗牛爬到菜叶上后,便伸长了触角碰了碰。我便用放大镜对着它的触角看。只见触角的顶端有两颗圆圆的眼睛——跟其他动物一样,眼白中间有一点黑圆点。我又反复对其他蜗牛作了观察,结果都一样。 第二个探索目标——成功!真高兴,我发现了蜗牛的眼睛,在触角的顶端。 我发现了火柴也会“跳舞”
江西赣县城关三小六(1)赖红艳 指导老师:谢秋英
自从看见火柴也会“跳舞”后,我才知道世界是如此奥妙!暑假里,我在一本书上看见“火柴也会跳舞”这六个大字。火柴也会跳舞吗?我疑惑不解的想。于是,我怀着一颗好奇和疑惑不解的心,准备亲自试一试,一探究竟。 我按书中说的搬来一盆清水,找来“万能胶”和一盒火柴。我把火柴一根一根摆好,再拿着一根火柴,把“万能胶”涂在火柴头上。小心翼翼地把涂好的火柴放在水面上我目不转睛的盯着火柴看。过了一会儿,火柴依旧躺在水面上。我开始急了,又涂了几根放在水面上,可还是那样。正当我灰心时,妈妈告诉我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等一会儿。”我便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又过了一小会儿,奇迹发生了——火柴在水面上直立起来了,它在水面上摇摇晃晃的舞动着,越来越快,像一个舞蹈的女郎跳动着。可是好景不长,火柴不一会儿就不跳了。过了几分钟,火柴又跳起舞来。就这样,火柴断断续续跳动了五次左右,就再也一动不动的漂在水面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很疑惑,想到书中看看,可是书中并没有告诉我答案。于是,我决定去网上查询资料。原来,万能胶与火柴的磷接触,会产生一种气体,气体越聚越多,就会使火柴直立起来。气体挥发时,火柴便被带动着跳舞起来。等火柴头最外面的气体挥发完,火柴也就不动了。再过一段时间,气体又聚集起来了,火柴便再一次舞蹈起来。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气体发挥完。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啊!世界是多么的奥妙!只要能够大胆的发现,并实践,又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