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参加文化作文大赛简况 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下午,我校高2017级、高2018级“第12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初赛如期举行,本次作文大赛以“为科举正名——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主题,以“推进教育文化化,传承文化血脉、回归教魂道统”为目标,同学们思如泉涌,各抒己见,观点鲜明,精彩语句层出不穷。本次比赛参赛学生共2600人,上交作文2584份,其中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 经过全语文组评选讨论,共列出一等奖44位,二等奖88位,三等奖90位。获奖作文及获奖学生名单将直接上传到大赛专用邮箱,由大赛组委会进行复评和确定初赛奖项。获奖学生将获得获奖证书和全国总决赛的决赛邀请。
获奖作品 悄悄 沉默 情 高2018级3班:张钰奇
指导老师:宋平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
阳春三月,柳叶纷舞,祖母睡在安榻上,垂在扶把上被岁月深吻过的手,手指微微敲动,“咿咿呀呀”是祖母的念念有词,是摇椅的吱嘎,是我随声的附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姥姥与祖母不同,些许书香之气总是盛满我的眼眶——姥姥年轻时爱穿宽松过脚踝的布裙,双肩揽上一块我称作毛巾的披肩,粗麻色。姥姥年轻时只有一张照片,猜测定有电脑杨绛一半风韵!至于垂暮之年,零碎的话语,唇口细细的磨动,依旧常常的念徐志摩的诗,一旁的我,睡意朦胧。后来的后来,收拾姥姥的杂物,她的文记,笔墨齿留,仿佛她伏在我耳畔轻声的教诲:悄悄是情,沉默是情。悄悄是情
古人说:“情根深种”——徐志摩情根深重于林徽因,未曾在意那般爱他的张幼仪。曾匆匆瞥见过张幼仪的旧照——有些圆润的小脸,布着精致的五官,富养的娇娇女儿,真真难以与后来徐志摩离世后那个创办实业,照顾儿子婆婆的精悍女人想不到一块去。徐志摩与张幼仪,在他眼中他们相隔天涯,在她眼中却是情“悄悄”的低吟,是不是又源于他们悄悄的婚姻,亦或是走不到尽头的哭音?
他们之间“悄悄”,他们相遇在文学里,明眸皓齿,灿若星月,阳光将他们“悄悄”地拉近。他终于觉得,心里柔软地澎湃,她走进了他心里。于林徽因,这是一段露水姻缘——他们谁也不能,他有妻,我一知不明,林对徐的情,直到她说:“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那是告白吧!悄悄再别康桥的爱语,他们之间悄悄拉近的爱,悄悄走开的背影?
“悄悄”的情——“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可当姥姥的白絮纷飞,我恍然明白徐志摩“悄悄”竟也是愈走愈远?沉默是情
英国的康桥——黄昏,斜阳浅浅,微熹轻呼,倚赖在慵柳,河草柔柔,攀附着水波,夹带着暖光,湖光粼粼,彩虹沉淀着梦,徐志摩立在岸边,立在夕阳之下,无穷的回忆……
却觉着徐志摩停在一个梦里,而这个梦没有奶白色的江面,没有烟雾横斜,没有……我所说的在他的梦里,停在一个他怀念的刹那。
英国的挚友,康桥的甜蜜,他沉默在自己的梦里,沉默与怀念的情。
“沉默”在梦里的情——“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可当祖母的衣袂消失在火花里,明白徐志摩“沉默”着愈走愈远?
纸笔如今,渐渐明了,源于情,却愈走愈远。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
善为根,德为本
2018级11班王庆
指导教师:刘海平
爱善与德,不是为了求得报酬,而是追求它们本身的可贵。 作为新时期的少年,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所担任重而道远。学习能力固然必不可少,但善良与美德才是做人立世的根本。如今我们努力学习,憧憬大学里的美好生活,并没有多想些什么。 考所好大学,学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不,不,不。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品格,修身养性的家园。正如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之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习本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我们还需要思考,思索背后的哲理,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而有所得。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德比才更重要。还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于事无补。”“德”是一个永不变质的品质,反映一个人修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创建美好生活的基础,为我们温馨和谐的社会生活而奠基。在我脑海中,一个拘谨的身影总是抹之不去。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和爸爸一起赶集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之一。喜欢这样一种状态:走在路上,人来人往,你在走,行人在笑,即使陌路不相识,心中也萌生出小小的欢喜,就像相遇一棵树,相逢一朵花。在人流中穿梭,吆喝声不断,不禁让我想起了古代京城的热闹情景。 须臾之后,我的目光落在了转角的一个角落里。一筐橙黄剔透的柿子,还有一个佝偻的身影。我顺着人流拥了过去,看到一位年轻的妇人牵着孩子的手走了过来。“这柿子怎么卖?”卖柿子的是位慈祥的老妇人,她嘴角上扬,微笑着答道:“五毛钱一个。”“这么便宜?准不是什么好货,人家都卖八角呢!” 这时,老人急了,忙起身说道:“我的柿子绝不是光面子,绝对好吃,不信你尝尝?”她怀疑地随手挑了一个,剥开皮后递给了她的女儿。“妈妈,这柿子好甜哦!不信你尝尝?”“小孩子别乱说话。”于是她又顺手拿了一个更大的剥开品尝。不料,她忽然皱起眉头,用牙尖咬了一下,“好涩,果然中看不中用。”“可是我这个好甜,……”妇人感到很窘迫,牵着小女孩的手转身要离开。老人忙说道:“小妹妹,你要是喜欢的话,奶奶就送你几个?”说着便拿起往口袋里捡…… 她的脸终于秀红了,或许是被老人的话打动了吧,她讲出了真相。其实这柿子本是甜美可口的,只是碍于面子,起初又口出狂言,才上演了这戏剧性的一幕。她向老人道了歉,并买了些柿子。老人也履行了承诺,送了一些给小女孩。阳光从天空的缝隙洒下,落在街上,此时老人额头晶莹剔透的汗珠才已熠熠生光,慈祥的面孔上,更多了一份爱,看着小女孩甜美的笑脸,瞧着那份纯真,她也笑了,笑得好甜,好甜…… 贺拉斯说得好:“白银不如黄金贵,黄金不如美德好”,正是如此,我们的社会需要如此。海记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好品格有很多,但在我看来,善良才是立人之根本。“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后来就变了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先谈一下坚守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可以为爱情坚守,为工作坚持,为理想坚持,但我觉得最可贵的是——坚守本心,这也是最难的。 社会有许多可变的因素,存在许多压力,也有许多诱惑。想到正当的生存是不容易的,需要为之不懈奋斗。有些人为了利益,为了生存而干些违背良心的事情,而抛弃了本心。记得我们小学校长曾说过:有德无才可以过朴素的一生,要么利用所学知识危害社会,制造有毒有害的假产品,如若是后者,便是危险品,那么我宁愿他无才无德做狗废物,这并不是教育本身的错,这是人体内原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将成为不受社会的控制,能够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对社会的危害可想而知。 善为根,善良乃立人之根本,为人处事之原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善心,做善事,播善种,让善之花开遍世界,芬芳全球,还我们人间一片春天,一片乐土。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以善为根,以德为本,方能立于天地间,而乐活一世,而非苟活一世。 不一样的人生线条 高2018级20班 王雪桦 指导教师:毛家正
大国泱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动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听,生命的水声渐近又忽远;看,时间的树叶飘来再落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主席曾于青年节引用了《礼记·大学》中的这句话。 那么今天的我们,是否完全做得到成为心性光明的君子? 且看—— 原在巴山楚水的昭君,为国远离故土,出塞和亲。荒漠之后,留下的是一位年轻女子的青春年华。不得不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西汉与匈奴五十余载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与这位英勇大义的奇女子确是密不可分的。这即是:“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君子之路的修行,她,做到了。于此,她的人生线条与西汉通向匈奴的路吻合。 再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他在少年时便有“猛志逸四海”的远大理想,却在那政治黑暗,又战乱频繁的东晋社会里暗自神伤。“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让他知道,自己已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退出官场,归隐乡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安贫乐道、明德修心,是他作为一位文人的澄明境界。自我成就,他的人生线条好不潇洒!还听—— 清正廉明、品性坦荡的李广,有诗赞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公元前119年,他此生的最后一战却无功而返。为不让部下受罪责,李广自刎身亡。这样一位爱护士卒、勇于担当的将军,把自己的热血和忠诚全洒落在了疆场之上,给自己留下一道悲壮的人生线条。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必像昭君一样出塞和亲,也不必如陶渊明一般归隐田园,更不用像李广一样以死明志。虽不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也应做到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 像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仍然“心如巨石,风吹不动”;像沈从文在十年浩劫中仍然平静而执着,编写著作填补我国文化史上的空白;像邵逸夫在演绎一段传奇后给世界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所以,明德修心,你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未来,才能成为自己心中的君子。 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敬畏:一个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星空。”星空下的明德,也许更加美好。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人生线条更加丰富,用一道道多彩而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线条,绘出自我成就的大成之路。
朝饮木兰
2018级11班 杨雨菡
指导老师:刘海平
楚屈原独爱香草,谓之朝饮木兰,夕餐秋菊;芰荷为衣,芙蓉为裳。清李渔拜四花各司一季,一季一命。而女子多好花草,即有水仙负冰也亭亭薄命。 亭亭也,自薄命。记起一处形容他物的话,虽本无关花草,细想来也是贴切的——无法调和的缱绻决绝和短而无救的美。这倒不如木生,生不妄死,死亦是归。负箧曳屣行深山峻谷之中,自难叹止于黛青拂天。光层层渗下,通透满枝。盈不溢,满不腻。冬眠春生,秋枯夏荣。 静笃如斯,笑而不语。树是山的缄默,站成岛屿。尘来揽尘,风来栖风。风吻过,树皮上踏满尘的脚趾印。一刻高山一刻深渊。而那些浸入灵魂深处的圈圈符文,北辰南海与深山老树的必然联系、一年年的日月交辉,生生不息,生命会懂:浮于树皮的是拙,铭于树纹的是朴。 西双版纳的植物园里,特有一园名百香。树的香,不同于花香之馥郁,令人醉生梦死其中。那是稳稳走来的清醒,一步比一步更加淡然。不同科属聚于一园,重重叠叠的至高点,也不过是漫过胸前的跳动。木香中是多了一种重,不轻浮不胶着的重。才至于跨越千年,立成了漆红雕金的门,辗转成了沉静的椅,化作了盛云中锦书的双鲤。 花有开落凉燠,木有来去枯荣。花的娇嫩也好,木的长存也罢。《易经》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圆道周流,循环往复。生老病死轮回之道,不过生生不息。但凡处于娑婆世界之中,无一不是自生来,同死归。东方净琉璃与西方极乐,死神与上帝,本是一体。 说来也是,万千众相皆一样。升格后破格,有我至无我。与万物生灭共存,与日月同辉。每一粒朝露是我,我亦是每一粒朝露,而每一粒朝露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个体与社会、自然,乃至与宇宙万物。正形与负形,最后又回归事物的内部。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万物各有各的命数,不争,无为。不争非己之迹,无为于乱作之中。生而为人,兀自傲,则会脱于三界,亵渎有灵。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莫不以礼、有理。当融于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同在。合乎宇宙规则,履行自身轨迹。他齐天大圣又何尝不是集天地之精华,才脱于灵石而化形。心静如止水,灵动亦如流水;静笃比苍木,花样立其中。小物自有大道,况大小之论非由相生。存在即理,皆是做人之道。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大概屈原就是这个意思了。 文化之薪火,你我共传 西穹有月,貌若玉盘;北冥七星,相映婵娟;星月参照,浩渺璀璨,与日争辉,岂不壮哉! 枝头有花,艳若胭脂;枝间缀叶,翠似碧玉;花叶相映,铺满原野,绚烂迷人,岂不美哉! 红尘滚滚,白浪滔滔,泱泱华夏之风韵,竟在历史的浓烟中被人淡忘,五千年文化的璀璨光芒竟被西方文化所掩盖,岂不痛哉! 古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守与呐喊,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文化追求,有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探究,有商高“勾三股四弦五”的发现,有张若虚的“孤篇压全唐”傲人诗篇,也有嵇康《广陵散》的旷世奇弦。四大发明由我们创造,丝绸之路由我们开端,也正是如此才有了《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中国“遍地黄金”的传闻,正是因为前人对于中华文化的骄傲才有了“西学东源”之说。 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外来文化的先进,使中国人渐渐开始怀疑自身文化,列强两次火烧圆明园,毁掉的不仅是园内珍宝,更是中国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我们从“西学东源”的认知到否定中国文化的思想转变。诚然,西方文化自然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然而怎样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却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话题。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梵婀玲”,陈独秀《新青年》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到现在年轻人的圣诞狂欢,古代宫廷剧的美剧化,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在西方潮流的带领下,我们对文化传统的态度也渐渐改变。 当我们扮成女巫的模样,提着南瓜灯走在街头之时,是否有那么一瞬间想起曾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花市灯如昼”的元宵盛景?是否要等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变成此生不能触及的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变成此生憾恨才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莫高窟万卷经书被王道士“贱卖”给外国商人,至今令人痛心疾首,王道士的错误举动可以说是对于文化的无知,那么生出于当今社会,受着良好教育的我们,对物质文化和对精神文化的不尊重还能说是因为无知吗? 失去对文化的尊重,杜甫被我们从棺材里拖起来,弹吉他,炒菜,骑摩托;在万里悲秋的时节,我们用笑声冲刷百年多病的愁苦;失去了对历史的尊重,帝王将相一个个经天纬地的韬略全部用在了谈恋爱上,孩子们所知道的雍正皇帝,只是一个被女人的泪水和裙裾淹没的多情郎……可幸的是,现在的我们正逐渐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学贯中西、深受西方文影响的梁思成夫妇,仍然为保护古建筑四处奔走、不遗余力;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再到穿汉服,行汉礼的时尚潮流,无一不体现了从国家层面到个人态度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人们正在逐渐恢复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会重新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江南细雨桃花流水,浮生幽梦小窗凝妆,塞北风雪黄土枯草,醉卧寒光大漠敦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被时光溶解,酿成或绵或烈的酒,溶解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记忆中,无人能改,无物可替,历史传统之精华应当被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执起中华文化的薪火,把五千年凝结的瑰宝,在我们手中相传! 赤子之心 高2018级12班 王卓立 指导教师:宋阳
三月柳絮随风飘摇,我在路上执着寻找。
——题记
生命的底色是什么?有人说是心存杀父之仇,却依然善念满怀;有人说是明知前方荆棘遍地,却依然只顾远方的勇气;而我说,生命的底色是我们追梦的赤子心,是我们最初的梦想。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是春天的颜色;太阳炽热,蝉鸣唏嘘,“小荷才露尖尖角”,那是夏天的颜色;硕果累累,稻穗金黄,“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是秋天的颜色;银装素裹,梅花暗香,“窗含西岭千秋雪”,那是冬天的颜色。
忆往昔,身为七尺男儿,他生命的底色无非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人不知,曹操,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精兵法,善诗歌。李瓒说:“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乱世之枭雄!他虽不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但他仍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渴求和远大抱负。这是曹操生命的底色。
在近代,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无人不晓,鲁迅,以手中笔为锋利匕首的勇士,中华民族的灵魂,。本在学医的他,在中华民族受到侵略时,发现治愈人的灵魂远远比医治人的身体更重要。他哪一篇文章不是在唤醒国人沦陷的灵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是鲁迅先生不朽的生命底色。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大处而言,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小处而言,那就是在说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
“明明徳”就是要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至善”是要我们无善的外形而有一颗真正的善心。这是我们拥有一颗纯粹的心的象征。就像我们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而踏上追梦的旅程,那是纯粹的。
我们愈长愈大,路愈走愈远,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我们有没有遗忘自己最初的梦想?我们炽热的赤子之心因路上我们风雨兼程而被熄灭吗?所以我说,那颗最初的赤子之心才是我们生命的底色。
“大人者,不是其赤子之心者也。”一尘不染的追梦心,那是我们生命的底色。
疯人院的“历史学家” 高2018级10班 岳俊言 指导教师:夏春田
我是我母亲把我保胎生下来的,身体特别差。我的母亲为了给我加强营养,在饭桌上强行给我灌入大半鸡汤,也许是我的消化功能太好,鸡汤总是没有发挥出它主人的期望,每年的五月份,流感与病毒就像是定时炸弹一般,在我身上爆炸开来。 每到这个非常时期,我母亲总带着深深的无奈把我拖入医院。那阴森森,惨白惨白的医院和那像是为了更加突出医院苍白的泛黄的小楼。我一直观望着那栋小楼,但它好像是拒绝他人的踏入,被时光腐蚀的生锈铁栏,无不明确地表现出它的含义。我曾多次向我的母亲询问那栋小楼的作用,母亲的脸色一下子就垮下来了,目光也好似在躲闪着什么,像躲避一枚臭蛋一样,末了,她说:“你要是健康多好。”答非所问。 等我再长大些,我去找门卫寻求答案,守门大爷轻笑着将眼睛眯起来,好似在回忆什么趣事,过了一会,他回答我:“那是个疯人院,年轻的时候,我还去过呢,只不过是去当保安。”他哈哈大笑起来,“有个‘历史学家’,就是个糟老头还多有趣的,其他的没有什么好玩的,小崽子,快回去吧。”看着我越行越远的身影,他也陷入了自己的回忆。 那个“历史学家”,当时好像就已经六七十的年龄,头发已经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白发稀稀落落的,像是保护最后一寸国土受伤扑地的战士,岁月将他的皮肤挤在了一起,深深的皱纹像是干裂的大地,嘴一张开就露出枯黄的牙齿,深黑的牙垢,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一定有一只青绿色的,长着霉斑的舌头。一直穿着件破旧的衣服,与其说是衣服,不如说是一张地毯被披在了身上,长长的衣摆,长长的袖口。他对裤子有些怪癖,裤子不能把他的鞋子遮住不穿,好在他的身材被时光越压越短。再让他带上一个带辫子的清代帽子,活脱脱的一个落魄的清朝官员。 魏国(看门大爷)最初到那儿就已经听说过他的事迹,他在早些年留过洋,也碰巧因为待在洋外避开了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糊里糊涂的回了国,没有子女,再过了几年又进去了这家疯人院,也算是这其中资历较深的一个了,也因为喜欢摆谈在外国留洋的经历,又被他们称之为“历史学家”。魏国最初还很讨厌那个“学家”。当“学家”最初听到“魏国”这个名字时,老在放风的时候跑到门卫室去,把手重重往桌子上一拍,大声地对着他说:“魏国,卫国,以前只能受人欺负的小蝈蝈。”说罢又打笑,将双手举在头上挥舞着,扯着嗓子叫到:“小蝈蝈,被欺负,欺负人。”带着霉味,又尖叫着跑开去。只留下惊楞的魏国。当时魏国就想,这个疯子真的留过洋的? “学家”他留过洋,却十分讨厌西洋玩意,每当医生,护士穿着白大褂从他门前走过,他都会尖叫着扑到铁门上,大叫到:“疯子,恶魔,万恶的洋人,快滚出去,滚出中国,欺负人,你们只知道欺负人,。”说罢,还将他枯树枝一样的手臂探出铁笼,要撕裂这些“洋人”似的。每个新来的护士都会获得老护士的忠告,注意108房间,也就是历史学家那个病房,千万别穿护士服。即便如此,给他打针还是很危险的工作,每到给他打针,都要先进去几个男人,将他的身体压住,当针扎进历史学家的手臂,他便更加的疯狂起来,大叫到:“你们这些披着中国人皮的洋人,恶魔,想要把我的口堵住,将真实封住,我不要,我要反抗,是你们逼我,是你们逼我发疯。”最后一个字声音特别大,像是愤怒,又像是哀嚎。魏国听到这个字身上不免打了一下寒颤。 “小魏,今天该你值班咯!”老门卫说着,“没准还能听到有趣的表演呢。”魏国一边做着晚间的检查,一边回味着老门卫的话。“小蝈,小蝈蝈,快到这儿来。”魏国一听就知道是他在叫自己,魏国朝后边一望发现墙柱上有一个在向他招手的影子。“不了,您快睡吧,大爷。”影子忽然拿了一个细细长长的东西对着自己的脖子,威胁到:“你不过来,我就自杀。”魏国只好颤颤巍巍的走过去,“大爷,别冲动啊。”就看见历史学家倚在门上,手里正拿着一根鸡骨头,“骗你啦。”他讲骨头扔了出去,拍拍地上的灰尘,一屁股就坐了下去,“过来。让我给你讲讲留洋的事。”“可···”“少废话,快过来。听着,当时嘛我也是前10批出国留洋的人吧,坐着那个叫飞机的铁玩意到了洋国,到那儿,定眼一瞧,嗬,头发全是花花绿绿的颜色,金发,棕色的呀,又长又短,还有波浪状。有些女的呢,还穿胸前开衩的衣服,哎呀,当时走在街上,脸铁定是全红的,到了学校,全是洋文,吃的也全是洋餐,诶呀,那时候刚剪了头发,洋人也总是喜欢拽我的辫子,真的不多,也就一小撮,喝汤的时候,他们呐,就这样一拽,就像这样(诶呀—魏国),在你刚刚要碰到碗口的时候,就像这样,给你一拽,然后他们就看你的窘相大笑起来,笑着起身走开。当时一个同寝室的人还禁止我剪头发,还给我根发带,对我说,中国人留长辫才算是中国人呢,诶,真是悲惨。人嘛,总会喜欢一些美好的东西,我念上了一个洋人女子,真别说,我年轻时还挺帅呢,那个女子也同样美丽,金黄的波浪长发,小麦肤色,那纤细的身段,你能想象有多美吗。嘿,别睡着了!可惜啊当时禁止华人与洋人通婚,连搭话也不行,真是,诶。这完全是种族歧视啊,歧视把你当蟑螂,蝈蝈一样对待,因为我们中国弱小,你懂吗,弱国受人欺凌,美国人啊,当时的恶魔,自由女神看不到啊,她看不到受欺负的中国人啊,他们,嗬,他们就是恶魔,哈哈哈。”他使劲地摇动着铁门,似乎要把世界,美国,自由女神给摇倒。“嗬,我所追求的平等,和平,可当时的洋人···”没说完就抱头痛哭起来··· “嘿,看门大爷。”大爷睁开了眼睛看到了我,他好像陷入了回忆中,“我要走了,不仅是走出医院,还要走出这个县城去城里,听说还可以碰见洋人呢。”“洋人吗?”大爷嘀咕道,“总之感谢您让我知道小楼的作用,再见。”大爷两眼空洞,显然又陷入了回忆。 后来过了几年,也不知道过了几年,反正到现在医院被拆除了,连带着小楼,听说在其上面又覆盖了一栋更大,医疗设施更先进的西洋医院,里面聘请了几个洋人。小县也被高楼给围住。“儿子”,母亲叫我,“下午还要去外教那里补习。”道格是一个有蓝色眼睛帅帅的老师,幽默,人气很高,我不由得憧憬下午的英语课了。 过去的很多事物,被现代化覆盖,可那泛黄的疯人院,不了解但听说很搞笑的历史学家,总在我身体某个部位给我传递着什么,以记忆来不断地提醒着我。
文化记忆 高2018级6班 余钟怡 指导教师:许定坤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文化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倘若有人问你:如何看待中国文化?骄傲,亦或是失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举世闻名的四大经典名著,众多优秀诗人,哲学家,孔孟之道等各学派思想都曾风靡全球。而如今为何会有“华人在国外地位不高”只说?何来的种族歧视? 国家不够强大?但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地位日益提升,201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隆重聚会更是体现了中国的军事力量之强大。那么,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种族歧视,人们通常会想到有人歧视黑人,然而在西方国家,华人所承受的歧视,可能比黑人更严重:已经从言语的侮辱,上升到了人身攻击、 中国女孩在巴黎地铁上被黑人和白人打,而其他地铁上的人无动于衷。几乎每个海外华人初到外国都会受到各种羞辱,歧视,甚至一些身强力壮的黑人,阿拉伯人,最喜欢打劫中国人且对受害者施暴。十九世纪美国颁布的排华法案更是让中国人蒙上一层屈辱。最初中国人随着所谓“淘金热”来到美国,然后19世纪70年代美国就业竞争激烈,再加上经济萧条,导致美国社会出现排华的种族情绪,到了二战,美国发现中国的重要性,美国才将“排斥华人法”取消。但其实这种种不公平待遇由我们自己的不足:中国游客在世界遗址上乱涂鸦,便后不冲厕,随地乱扔,贪图小便宜……这种种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演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表明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处之道,又强调走和平之路是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还引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身上有没有民族的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培养和勇于担当的意识,友爱互助的团结意识和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要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在困难和危难面前,要不仅不怕,还要从内心激发一种力量去战胜困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共同建造和平社会环境。 生命的底色 高2018级6班 余倩 指导教师:许定坤 传言稚幼的婴儿的世界只有黑白色,无论真实世界是怎样的缤纷绚烂,在这最年轻的生命眼里也仅仅只是瞬息万变的两色黑白罢。 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驶,炭黑般黑亮的墨迹肆意挥洒在纯洁的白纸上,行过的善,施过的德,犯下的错,累下的怨,都在这张白伴随着我们一生的白纸上留下痕迹。 然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前,不计功,不铭过,青灰石板未经雕琢,保持本色屹立千年,这是怎样的气魄与释然。一切恍若是她曾未来过这繁喧世界一般的淡泊,在日出日落,星辰交替的映射下,仿佛真如她赐字“日月当空”,洗尽铅华。 留白是一种禅意的解说,又如道家所言“有是万物之有,无是万物之母。”无论是拥有或是无获,人,作为这世间渺小的一物,都各有所得,亦有所失。而我更亲赖于“无”的境界。人们常常在无所得的时候,努力向上攀爬,却在拥有的时候有种患得患失的错觉。就像是攀爬险峰时,人总会抓住救命稻草,而脚踏实平原时却肆无忌惮的撒野。这是有与无的差别罢。 古时的文人总爱用一杆竹管笔在山水之间,灯红酒绿、丝竹管弦的官场或宁静淡泊的田园留下一些诗文。偶尔地用竹笔涂画诗文,却也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她们的一生便是用这现实的墨水留下了漆画推敲过的优秀诗文,而活在惆怅黑暗里,期待初升的太阳,划破天际,破晓时刻即刻到来。这只是种希望罢。在白纸上书写上了恐惧、惆怅、思念、悲怆还有那时难以实现的渺小期望,有这般娟秀的墨迹,才该来映衬这般的愁思。所以武帝给自己留了一片空闲之地,在这图画更改过的白纸上,仅使留下一块纯净的本色,留下一块青灰石,不经雕琢,任凭世人评其功与过,仅使自己在极乐世界安逸地追悔她的残忍黑暗,她的劳苦功高,亦或许是仅仅地怀抱着最纯真的初心,无添加的本色。 这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境界。传说当一个人即将消亡时,他的一生会像走马灯般地在脑海里倒带,第一声啼哭,第一次站立,第一次重病,以及最后一次与故人告别。在闭上眼的某刻,算是别了,我鲜有的迷信的相信了这个听着有些许荒谬的传言。 人的一生恍若是午后到黄昏的距离,茶凉言尽,月上柳梢,短暂而美妙。 生命的历程,也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时却失了踪迹,我期待着我的白纸被清澈之泉眼覆着,当我不经意书写劣迹时,总有心灵的水箱冲刷走阻碍我的不良处。 我想,我该有我的自然色。
永远的传承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8级3班 文佳妮 指导教师:宋平 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重庆有一女子,因四季常着汉服,擅沏岩茶走红网络,而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岩茶西施”。 看到报道的时候,脑中出现的是幽静古朴的雅居内,女子着素色的广袖汉服,纤纤手指拈一茶壶,扶一茶杯,茶香氤氲而起,朦胧了女子恬淡微笑的面孔……于是古典之意顿生,让人生出几许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念想来。 中华传统文化不同于其他几个文明,她是恬静又刚正的,她以诗意为眉,正气为眼,以德行为血肉,爱国之心为骨架。亭亭起一个大气的中国。 古典美在中国是极富诗意的,而中国的诗意美,最美不过《诗经》,《诗经》自先秦自今,经过几千载的春秋轮转,浩浩荡荡穿行于历史的朝暮之中,一路高歌,歌那曾经河畔少年少女的清澈爱恋,歌那先秦遗留的朴素民风。最爱那一句“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仿若看到春的时日攀上桃花,某人眉端的温柔。《诗经》以她动人清亮的歌,教给我们美好和真诚。 而说到《诗经》就不得不谈楚辞,说到楚辞,任何人都不会忘记的,是屈原。屈原的辉煌不止在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更在于他一身的浩然正气。那正气是少时鸿鹄之志的意气风发,是屡遭小人陷害的不屈不折,是生于污浊乱世的自我清醒,更是国破山河灭后的自沉汨罗的忠心耿耿!滚滚江水中仿佛看到屈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光辉而来,向我们诠释着不屈和忠诚。 而同时代的战国,有人说着诗,有人说着正气,还有人说着一个“德”字。《大学》有语: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德行是一个人的根本,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明代于谦每次进京都不像众人那样带上礼物和特产去讨好那些高官,有人问起时,他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真正是应了他的那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像《易经·寒卦》中的“君子以反修德”,说的就是清白和修养。 而那些诗,那些珍贵的品质,都离不开一颗有归宿的心——我心之归属,是中国。试问,无国何以立家,无家何以立人,无人何以昌明盛世,再现辉煌?爱国思想一直都是古典思想的主流,班固有:国耳忘家,公耳忘私。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让我们懂得:传承和归属。 如今的我们需用诗意丰富内涵,学会与人真诚热爱美好;我们需用正气亮己前路,懂得遇挫不屈立我忠诚;我们需用德行规范行为,讲究在世清白提高修养;我们需用爱国之心面对世界,昭显文化传承心之归属。 我们曾共饮黄河水几千年,我们曾立于世界之巅几千年。那文明,传承她,发展她,让中华传统文化在21世纪甚至更远的未来熠熠生辉,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从现在开始,立于德,安于心,让那诗歌让那正气为我们披上盔甲,我们终要在这世界上,永存。 千秋文化蕴 高2018级8班 陈小妹 指导教师:许定坤
侧身于明院清宫,你是否也感叹其巍峨壮阔?徘徊在江南雨巷,你能否忆起那油纸伞下清幽秀丽的身影?跻身于伦敦铁塔,你又是否会感叹故国的石桥?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犹如一场梦。梦中有哭也有笑,有聚也有散,有血更有志。 当道光帝大笔一挥,笔走龙蛇,写下“天朝大国,地大物博”的豪言时,那字字之力震慑了大洋彼岸的黄发之客。诚然,这股力量驱使他们跋山涉水,雨雪风餐,不惜一切代价来到中国。到了中国,他们看到了江南的垂柳,触到了西北的黄沙,品到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这时中国的文化是强大的,感染了每一个知晓他的生物。 当苏联踢开他孪生兄弟中国时,中国头顶上那片蔚蓝的天霎时失了颜色。没了苏联的技术,中国就自己研发;没了苏联的庇护,中国就自立自强的发展军事。多少个日夜兼程,多少个刻苦训练,终于在那一天有了结果,震惊了世界。这时中国的文化是自强的,是出自于骨子里的倔强。 当《美国排华法案》鹤立于美国国法,美国街头,多少块“华人与狗不得进”的牌子一丝不挂的哗然于世。而曾经亲信于西学中源的观念也都大江东去。剩下的也只是中学西源的可笑,可鄙。这时中国的文化是单只独影,是来自地狱的鬼火。而今,多少人崇洋媚外而放弃国产,支持进口产品。互联网上报道一大群老太太组团去日本买马桶盖;某某中国游客在外国旅游时随地吐痰而被人肉……这之类的事情总是成为饭后茶余的闲谈之作,可又有几人会发自内心的深省? “千秋之青,千秋绿;底蕴延绵,中国魂。”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光阴,其文化底蕴可想而知,讲究道德仁义,识礼仪也早就磨破了几世代中国人的嘴皮。可又有几人做到识大体,讲礼仪。试想一下,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的时间终成了一个“礼仪之邦”的口碑,可却被无知的国人因自己的行为举止而被打碎,这何感何叹啊! 回想那辉煌的历史,那婀娜曼妙的江南,那粗犷豪放的西北,而如今都已朦胧的被罩在玻璃内。那是一层钢化玻璃,竟还被涂上了暗灰色,所以玻璃罩外的人总觉得它灰暗的不像话,可玻璃罩的人却还执着的认为那是景之巅,梦之魂。 打破它,穿击它吧!看看外面的好山好水,看看外面的善男信女。让中国文化不会再次被冰封,让那一层关于不文明的灰暗消失在铁血中。 生命底色 高2018级8班 邓媛 指导教师:许定坤 生命的底色,该是个人灵魂的品性,因为多彩的生命皆是建立在生命底色上的添彩。 有人说,生命的底色该是如墨之黑,能藏万色;有人说,生命的底色当是如雪无暇,心系纯洁;而我认为,生命的底色应是民族的品性。泱泱华夏五千年,自《诗经》开始,从《史记》开始,我们民族的品性便慢慢凝聚,凝聚成一颗透亮的琥珀,不光“忠、义、礼、善”还有正义、刻苦、目标远大。我们,该是一名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民族精神的捍卫者! 光明,曾普照众生,替我们驱逐黑暗,正义曾是我们痛苦中的信仰,这份信仰无数次用它有力的双手将我们从苦难中拉离。回顾历史,一个朝代的开端往往是正义的领袖,而终结,往往是残暴而被正义推翻。即使千古一帝秦始皇也逃不过这民族正义的品性,因为正义早已蕴藏在我们民族文化中,自国始,何国终?屈原,为了他心中的那份光明,那份执着的正义信仰,选择投江而死。陈胜吴广为了那份正义,选择勇敢的站出来,起义推翻暴秦。正义,光明,正是生命中最严肃的底色,一直坚守,容不得置疑的底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到更高的地方,才能更好的享受这个世界的精彩,生命因有远大的目标而富有激情,而绚烂。即使我们只是一粒卑微的尘埃,也应该向往陨石的闪耀。汉高祖未称霸天下之前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朱元璋未建立明朝之前,不也只是一个放牛娃吗?如果不是他们心怀远大,他们会坐上那天下独尊,万人之上的那张龙椅吗?目标不在乎有多远大,即使是你想摘星星,只要你有一颗想实现的心,就一定会成功!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过一番努力,在校的目标也只能在前方成为空想,世界上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行为的努力,无论你的目标有多微小,有多远大。冰心不是有诗云: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有一颗远大的心,一份正义的信仰。心向光明,心向远大,然后,不断为之奋斗!
浅谈文化 高2018级8班 冯腾文 指导教师:许定坤 孔子之三纲五常有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得此十五字者,君子也。然则观之数千年后的当今中国,道德不正之气蔚然成风,道德礼仪志邦是否也会因此而不断沉沦?
台湾作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如是写道:“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中国人的粗鄙与低劣形象仿佛扎根于外人心底,然而我们还不自觉。中国人的丑陋行径甚至于使得在某些知名景点贴出了“NO CHINESE”(中国人不得入内),这跟往日日本张贴出的“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有什么区别!
往往这些骇人听闻的现象身后站着的便是我们中国自己的问题。如同鲁迅先生当年所想的一样,中国人缺少的不是健全的四肢,而是充盈的思想。担忧让人心神费解的是,中国有着别的所有国家不能有的悠久传承。一代又一代,王权更迭,而又薪火相传。上上下下五千年,未曾断绝。五千年岁月沉淀,为什么中国人却视之如草芥?
一国的军队溃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消亡,但一个民族选择忘却历史,传统,与文化才可谓是灭顶之灾。自清朝被轰开国门后,外来的文化以强势的姿态进入中国,中国便陷入了长久的民族自卑之中。所以崇洋媚外这个词也是从那时候才出现的。中国人开始了盲目崇拜,一直到现如今也是如此。国外的便是好的,人家过西方节,我们也跟着狂欢。有问什么不去端午凭吊屈原,不去中秋赏浩荡之明月,不在清明追念至爱之人,不在春节同家人共度春宵?
进度不应只是低头奔走,还应该抬头看路。现在更该做的,是回头抬起我们一度丢弃的,思量前行的尺度与广度才是最应该做的。
然而倍受关注与期待的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当如此。文化自信与文化责任的重担再见。要知道简单与粗暴,背弃与淡忘都是过往,历史与责任,豪迈与隽永才是真中国。
文化自卑到自信 高2018级八班胡莲 指导教师:许定坤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历代诗人精通文学赋诗作词,潇洒自如。源远流长至今的就是文化。
传承文化必将接受就是文化,但冥冥之中文化仿佛逐渐消失,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危机感。
唐朝,宋代,隋朝,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中国文化的发明彰显着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几千年中国文化传入西方,中西丝绸之路开发了一条贯穿中西方文化的外交之路,中日交流和谐,相互学习交谈的文化历史无不体现着曾经的人们开辟了一条多么繁华的外交大道。
但随着历史的突变,列强的入侵中国文化受到残酷的破坏伴随着清王朝的政治腐败无能,中国落入列强的魔爪,文化的坚石逐步被侵蚀圆明园的烧毁象征性的文明就从那一场大火开始烟消云散,难道这不正是在给我们发出中国文化正从自信走向自卑的警告吗?
从前外国名人总是欣赏中国古代的各个伟人,潇洒的笔墨,豪派的诗风,如陶渊明般的平淡而又纯朴;如王维般的恬静而又悠闲;刘禹锡那样的含蓄而又潇洒。那时的中国人为中国的文化感到骄傲,但如今我们又是如何让尊重我们的文化瑰宝的呢?如今又有多少人依然陶醉于散文诗歌,又有多少人宁愿放下手中的利益,多一丝闲情欣赏古诗词,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潜心钻研呢?这正是中国文化从自信走向自卑的象征。我自卑我们没有真正保护好历史的瑰宝;我自卑我们没有传承好优良的传统文化;我自卑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提笔忘字。这正是如见文化的一个转型由雅兴转为利益。
作为一个综合的国家如果没有坚实的文化,如何体现国家的独特,闻名优秀?在科技日益提升的今天,拼的不是国家的才干,而是一个民族的内涵啊.我们更应该让文化继续传承发扬光大,重新点燃文明的艺术之花。然而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逐渐传入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消失了兴趣,从前的纸式阅读转变为现在的电子书不少人正在疑惑本国的文化是否对国家的文化所丧失了自信,答案是不。
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智慧,不仅仅是国家,而是所有中国人,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同时文化的传承靠的不仅仅是国家而是所有中国人。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忘记文化,不要将自己国家的文化瑰宝凋零在自己人的手中,想要守住它那就尊重它,那就理解它,那就学习它。
文化从自信到自卑只是一步之遥,历史所积累的文化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国家的骨髓,倘若没有这个骨髓国家必将走向衰亡。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要将文化步步传承莫让文化走向自卑。
泱泱大国,何以昭德 高2018级8班 胡淼
不知于何时,你悄然而至,不止于何处,你开始了漫长的旅途。五千年的历史征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岁月的沙漏中一点点沉淀。先哲们耀眼瞩目的思想认知,古代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智慧结晶,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共同构成我大中国古老优秀的文化。然而,你是否意识到,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个可怕的灾难—文化的缺失,作为当代有责任的青少年,你是否想过,泱泱文明大国,何以昭德? 那么缺失的是什么?是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时刻上的“到此一游”至今没有绝迹;是空服人员泼面在乘客身上;是攀爬红军雕塑照相,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海星被摸死。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是无良商家的道德被摒弃,在利益面前,捆绑了人们的健康作为代价;是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当道,拼权,拼钱,拼爹,作出一系列荒唐而又不得不令人深思的举动;是把马路上有老人摔倒从举手之劳变成了该不该扶的话题。 无论是中国人种种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还是道德底线的丧失,人情的淡漠,都让这个物质发展迅速的国家陷入了另一种窘境,于是,旧金山出现了“排华运动”,一些外国的旅游景点也贴上了中国人禁止入内的标志,多么令人心寒!由于部分人的不文明,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屈辱。这些祖先们传下来的优秀品质,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已变得陌生。然而,他们却更加崇尚西方的文化,他们西装革履,能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从不抽出一分钟去思考我们的文明。中国也曾经优雅,从容的文化一边的满目疮痍。 即便是如此,我的内心仍充满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肩负起文化传承之重任,拾起遗失的道德文明和文化自信,就能让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开出绚烂的文明之花。
泱泱文明大国,将永远德和四方;堂堂礼仪之邦,必以我为之昭德。
中国的血脉 高2018级8班李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流淌了五千年的血脉,礼仪让我们从野蛮走向文明。然而,曾几何时,不讲礼仪的现象又时常光顾我们的身边。 三、四月份是赏樱花的最好月份,很多中国游客选择这段时间赴日旅游,然而一些日本媒体却曝光了中国人在日赏花的不文明行为:在大阪城公园,大批中国人触摸花枝,将脸靠近樱花拍照,还有一名中国女子摘下樱花戴在头上,却说花是捡的。 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天下平。”所谓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 晋朝人吴猛,仅八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至亲。吴猛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他的家境贫寒,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每当夏天夜间,很多蚊子咬人。他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想了一个办法,每晚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他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惟恐蚊子飞离自己去咬父母。虽然这种行为在当代是不可取的,但他的行为却表现了他对父母的孝心,这是当代许多子女所缺乏的。这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如今人们已有较之为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顺至亲,但却没有了那颗孝的心,孝敬长辈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杨时是北宋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他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四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四十,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与他的同学为求得正确答案,便冒着凛冽的寒风,去老师家请教,适逢老师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敢惊动老师,就静静地在门外等候,当老师醒来时他们脚下的积雪已有一尺多深,身上叶飘满了雪。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传统礼仪是中国流淌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病了,雄鸡倒下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称中国人呢。。传统礼仪于中国如同血脉于人类,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具没有血肉的白骨;没有它,我们将找不到进步的方向。所以传承礼仪文化是每个现代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每个中国人以自己的传统文化而自豪。
文化思辨 高2018级8班 罗春香
跃然纸上,是一个个娟秀正气的方块字,它们别具一格的书写叫我如何不惊叹?未缄口中,吐出一个个字正腔圆的多音节,它们独有特色的发声叫我如何不自豪?敏敏耳朵,钻进一个个旋着音律的精灵,它们舒服的平仄起伏叫我如何不热爱?几千年悠悠转过,时间的齿轮也并没有遗忘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诗词歌赋,也有秦砖汉瓦;有周礼汉制,也有传说典故;有兵马俑的器宇轩昂,也有大运河的波澜壮阔;有孟姜女哭长城的凄婉故事,也还有黄河纤夫的整齐号子;他们经过岁月的沉淀,时间的碾转,成为了我们如今最引以为傲的经典。 然而,这让我们国人自豪的文化并没有被每个人热爱,旧金山不同地区的围墙上“中国人别再来了”的涂鸦,美国国会受理的排华法案。十年禁止华人入美和驱华出境的条款被许多美国甚至其他人赞同。等等这些情况在我心里不免化作一抹抹心酸和心痛,中国人为审美要遭排斥?!可能原因有二。 之一,国人的历史虽有鼎唐盛世。也有清朝腐败。在那闭关锁国的时代,中国切断了外交,鸦片战争的黑暗历史,让他国的人不禁认为中国人就是好欺负,因为中国孱弱民心不足。之二,如今国人涉足世界,时而见于新闻的是中国人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记以及中国人又与某国人产生口角纠纷,这无不表明中国人素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原因表明,文化的传承需要国人的主动意识,而提高文化素养则是前提,在这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次被提出,争气吧,中国人,读书吧,少年们! 重拾文化自信 高2018级8班 罗官 指导教师:许定坤
文化,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一个民族的瑰宝,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文化,同时也是国家精神层面强盛的标志。一个民族要想在国际社会中有地位,综合国力只是其中部分因素,民族是否孕育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有共同的文化信仰,这也是关键。除此之外,对自己的文化应有的自信则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在当今世界,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保持自信是尤为重要。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华夏这片广阔、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共同孕育了属于我们华夏儿女自己的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从记载开始,上至尧、舜等五帝,下至如今,华夏文化已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华夏文化的传承中,一批批华夏儿女也为华夏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孕育出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唐朝、宋朝、元朝的诗词经历步步的演变,“唐诗宋词元曲”正是后人对此文化的评价。 但如今,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文化竞争,泱泱中华的华夏文化却渐渐被那外来文化所占据。传承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已千疮百孔。就如现在的中国,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都还说不利索,就被父母早早的送去英语培训机构学习英语,让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初中、高中,英语考试在学生心中已等同于母语考试,宁可语文考七八十分,英语也不能下一百四十分。语文听写时,提笔忘字那已是常事。对英语单词,听发音都能熟练的拼写出单词。在文化竞争中,国人已不能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崇洋媚外在大部分中国人心中已成为自己的目标。03年时候,韩流席卷中国,国人面对这股外来文化时,早已显得不淡定,“长腿欧巴”等词汇在大多数年轻人心中是追随潮流,没有out的标志。 所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充实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显得格外重要。不久前,不少网友在网上号召人们应发扬中国文化,希望它们能重新走上历史舞台,但也有人批评说思想封建,中国那些文化古老而死板,远不如外国人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先进之处,那后者就是对自己文化极度缺乏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失了自信,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的文化会成为历史,从此消失在世间。所以,同学们,请记住,民族必须要有自信,必须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文化自卑与自信 高2018级8班 唐扬倩
万国来朝,睥睨天下的盛世已是历史。且看今世,历朝历代最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答案是--文化。 大漠上驼铃悠悠,承载着古人的智慧走向远方。几千年前中国发明传入西方,推动西方文化发展,成就了中国当时不可撼动的强大地位。如此,有了西学中源的说法。 风云突变,列强入侵,铁骑践踏。中国势微,落到了挨打的地位,国力之弱,被践踏的不止是国土,还有文化。人们渐渐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劣质的,比不上西方,认为一切都该学习西方,哪怕牺牲掉自己的文明也在所不惜。西学中源成了可笑的中学西源。而中国发明不知不觉成了中国制造,曾经的自信在悄悄改变…… 泱泱华夏,文明古国,千年历史,如今却有着文化自卑,何其讽刺!政治书上白纸黑字印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却不曾想,深远的文化正面临着国人逐渐丧失的信心。 如今,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各大小区的洋名:欧洲花园,东方威尼斯……也会发现如今的学生重英语而轻语文,现在的人们青睐外国品牌,都想移民海外。静默沉思,为什么开发商不用“蝶舞苑”“齐贤居”等富有中国韵味,诗意满满的名字?为什么学生重视英语胜过语文?为什么人们宁愿千里迢迢远漂海外,也不愿留于祖国?这不正是文化自卑?! 自卑即是不自信,侵略过后,对文化的不自信自那时起就一直存在。文化曾遭遇了巨大的浩劫:文化大革命,迫害老师,摧毁文物……因为文化自卑而对文化进行破坏,文化史上有了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多少有价值的文物消弭于世间,如何让人不心痛!人们对文化的自卑更甚,直到如今,我们还在强调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建立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世界是多元化的,免不了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有其所长之处,于是又有人认为我国文化存在千年,应当算是以前的,腐朽的文化,自然比不上别国现代化的文明。殊不知,文明可以与时俱进·,存在越久的文化,集合了更多人的智慧,有更好的可用性。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对其的现代化更是必要。要将文化更好的现代化,文化自信是必不可少的,这时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样的教育必须做好才有效果,否则文化自卑将一直持续,直到我们的文化湮灭,终成历史。 从自信到自卑,只是一夕;从自卑到自信,却是多少年岁。历史沉淀出的文明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对文化的自信是对这结晶的肯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而应该是传承和壮大。
大人之学
高2018级8班 吴雪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题记 千百年来,儒家之学流传不断,儒家经典得以传送。《大学》一书仍以儒家经典的地位世代影响着中国人,得其纲领,不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德即为原点。明意为清明,德为品德,人立足于世的根本即是清明,高尚的品德。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流中,中国文化摈弃糟粕,为中国人的品德镀金,这不是炫耀,而是中国人在与他国人的交往中所拥有的一张闪耀的名片。对女子而言,品德被称赞莫过于“赵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外表与品德皆具。对男子而言,对自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这血红的赤子之心是良好的品德。对老师而言,万世师表便是孔子。对学生而言,程门立雪也不失为一个好榜样,明德亦为明己。亲民即为进程。亲意亲近,民则为身侧之人。这不只指的是古人口中身居庙堂之人,更指的是普普通通的人。已有明德,亲民不过小小峰峦。何谓亲民?何为亲民?进退皆有尺寸,是亲民。有距离则有礼,无距离则有亲。亲近身旁之人,自己与他人惧悦,何乐而不为之?中国人应有礼的地方举止皆透露着君子、淑女之风。,与他们做到有话可聊。亲民是一个过程,漫长而缓慢,若始皇亲民,则 秦可“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亲民即为打通人际关系,升级自身亲民的形象。当然这也是文化传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至善即为目标。当孩童时期牙牙学语时,便会念:“人之初,性本善。”或许人的一生不会洁白无瑕,善良会被掩盖,但善为根,深埋于中国人的骨血之中。善包含于明德,但也超越明德。善指心性光明,这本就是人的本性。贪欲,嫉妒吞噬人们内心的同时,善念用他的光辉修复这疤痕。善只是一个小小的念头,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念头,但这善不仅是善良,更是完善,完善人性的缺点,精益求精,达到最完美的底部。有一个词讲:“至善至美”这是人性。人更是至善只求诸心。 大学之道,大人之学,君子之学这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在明德的原点,沿着亲民之路,走向至善之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样的中国 高2018级8班 杨明航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的走来,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里,有过辉煌也遭受过耻辱,有过“犯我大汉者,其远必诛”的辉煌,也有过“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落魄。不过,这样经得起大起大落的中国,才算是中国。 直到今天,不少其他国家仍对中国抱有偏见,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种族,世人都知道:事,不能以偏概全。我们不能否认,中国的的确确是有许多令人厌恶的行为,可这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人,中国有她不堪的一面,自然也有她美好的一面。 古代的国人认为,中国就是世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唐,都认为中国已经征服世界,其他地区不过偏远蛮荒之地而已,不屑一顾。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与自大。到了清朝,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一度沦为他国的半殖民地,成为各国眼中鄙夷的对象。鸦片战争使这个古老的国家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这时候,近代中国的先进人物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进知识,加以改变发展,失败孕育成功,他们的探索最终找到一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这,也是中国人的虚心与学习。许多外国景点用中文写上了告示“请不要随意涂鸦”“请不要再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这,是中国人。可地铁站上,公交车上,随处可见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帮助老弱病残的事例。这,也是中国人。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还有新闻上时刻报道的“某某城管与小贩起纠纷,城管打人”。这,是中国人。不少火灾中,火警英勇冲入火场,解救了他人,却牺牲了自己。这,也是中国人。 对于其他国家的排华事件,中国人义愤填膺,满腔怒火。钓鱼岛事件中,甚至不少国人砸日系汽车、日企商店。可真到了他国发生灾难。中国还是不计前嫌的施以援手。对于他国的排斥与讽刺。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是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也是中国,这样,才是中国。 观 文 高2018级6班贺锐 指导教师:许定坤 社会是一个不完备的体系,而这个不完备的体系一直在时间的雕琢下日渐完善。自然,在这日趋完美的过程中,国家的文化和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
纵观文化的变迁过程,不难发现中华文化这个多元化的文化体制,经历了多次的蜕变,唐以诗为盛,宋以词为荣,元以曲为繁。文学文化上的变迁总是无规律且短促的,可以从诗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喜,转变到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伤怀感叹,又以曲的词和音律表现的淋漓尽致,总的来说中华文明的顶峰与繁荣在于唐代,而其他时代再无能及唐朝文化灿烂的时期,但其余时期也不乏经典文作,而科举制,八股文的出现则像一条无形的锁链彻底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改变了人们对文化的意识和认知。
于是,科举制的残影依旧存在于当今社会的考试中。
中考,高考无疑是其代表,都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千千万万的学生为了这次应试中鱼跃龙门都各显神通,就这样,在他们其中不乏有“啃书族”,只知书的内容却不解气深意,只知道如何回答试卷上的问题,却不知道怎样运用于实际,其根本原因是这种文化是无生活根据的,没有现实的底蕴,终究只是有其皮囊,无其内在,虽能解百题,得高分,进入名牌大学,却流失了中华文化的真正魅力,而我们终究是适应了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沦为了书的奴隶。
但,事物总不只发现的这一面那么简单。
不妨将目光从其弊端移开,转观目前社会的飞速进步,中国这个世界大国无疑是在世界各国惊异的眼光中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飞速的发展着。而当我们抽丝剥茧,寻其根本原因时,就不难发现是应试制度主导着这一切。这种残酷的传承文化令人们不得不奋力拼搏,极大力量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种旧文化的催化下,各种新的文化开始萌芽,生长。也可以说,没有旧文化的残影,就没有如今各种文化大放异彩的局面。
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错误来得都没有理由,而有些错误是历史发展和人文因素的大势所趋所造成。并不是说许多被消失在历史中的古老文化都是错的,只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迁,他们便被人们所遗忘。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每天都在吸收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文化,快速的节奏令人根本无法静下心来领略文化的魅力。有人说这是社会的必然,也有人说这是文化的遗失,而我却认为中华文化一直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一直在以人们不曾察觉的方法将其特质寓于下一代文化中。
所以无需担心中华文化的消失,你只需用心寻找总会在今天各式各样的文化中寻找到其倩影。
人之本心,人之文化
高2018级5班 洪欣
指导教师:殷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传承、文化的国家,经历时间风霜的洗礼,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文化、建设都一直往上趋势“攀岩”。中国有着这样的猛然成长,无疑不是让每一个华人内心感到自豪。 一个国家从“弱小”走到“强大”都会遇到诸如“排华”现象,从美国西雅图排华骚乱事件、澳大利亚巴克兰排华事件、墨西哥托雷翁城屠杀华裔事件一直到美国旧金山人民在墙上涂鸦的“no more chinese”。最后所有的事情都会尘埃落定,“草草了事”,将“no more chinese”变成“more chinese” 中国在这几十年间做出了种种的改变是每个人都有目共睹的,要说现在我国“弱小”,我举双手不赞成,而为何我们现在“强大”还有着大大小小的排华事件? 我的一位表姐,学业有成,在中国读完大学后到英国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后,又去了德国一家研究所工作,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走到这样的阶段,实属是让我好生钦佩。一次在她和她的同事们聚会时,一位美国小伙就义正言辞地对她说出“你们中国人都是作弊出来的”诸如此类的话。我姐姐对此感到十分气愤,差点跟他吵起来。 他们为何会有这些排华行为产生呢?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近几十年来的带给我们的是:雾霾、掌握重权的贪官、在广场上跳舞扰民的大妈,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又被我们丢到哪里去了呢?在国外做出一系列“低素质”的事情后,却不曾想:这是否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形象? 总结出来有三点,诱导这些事情产生的原因: 1、我们缺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了“面子”而错失了许多的良机,使社会上出现了相互攀比的现象,不会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爱撒谎、不诚实。 2、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有着差异,就如:现在有些人要跳楼自杀,在底下围观,嚷嚷着“你快点调下来啊!”“我们都看着呢!”这些话语,接受不了这些言语的冲击,最后还是终身一跃。其实在楼底的人们有着上去劝说的想法,可是社会上许多烦心杂事,将他们的思想磨平。 3、还残存着一些保守、迂腐思想。中国人民在上下五千年中,家族之中代代相传,或因人口密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像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一样有着非常自由,不受思想的禁锢,这些事实容不得我们去改变。 人们于守株待兔中的猎人总想着奇迹出现,好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太将金钱、权力看重,从而忘记了我们的文化、教育、人之初心,文化并非有着很高的学历、阅历、权力、金钱,而包涵了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一种精神财富。 诸子百家讲古时的文化深化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也对后人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我们能够将排华现象将其改变。将自己的言行习惯举止做到更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你应有的回报,而不是天天都揣摩你自己的小心思“如何让自己更有利”诸如此类。不可大意是荆州。希望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日益上升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上达到新的高度!提高人民总体的行为素质! 文化就如埋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珍品,只要仔细一探就知道其价值可言。 人之本心,人之文化。 思 文
高2018级10班 黄睿
指导教师:夏春田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每一粒尘埃上都孕育着一个独特的文明,而文化与文明而言就像是贝壳孕育的珍珠。每一个令人敬重的文明必然拥有令人叹服的独特文化,而面对当今美国街头出现的“no more Chinese”的标志,给我们的是震惊,是愤怒,更是对文化的思考。 美国作为一个从战争中建立起的自由之邦自言象征着平等自由和人权,但其颁布的排华法,无一不是对其文化文明的冲击,对自由女神的冷嘲热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当美国对其不是敬重而是厌恶时,就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国在发展中究竟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文化呢?我们更多的遗忘和退步。中国古代凭借其独具魅力的文化获得了马可波罗的赞叹,获得了外国人的敬佩。但在发展的途中,我们的文化精髓正在逐渐褪去,从外观上看,我们似乎迎合了时代潮流的发展,在不断地向现代文明靠近,可实质上呢?我们对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渐渐忽视与遗忘,让我们从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史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在文化上新兴的国家,这不由的让人觉得可悲,可叹!而对于一个缺失了文化的文明,外国人又怎会敬重呢? 中华文明的文化缺失的部分太多,并仍在不断地缺失着。就像茶道,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古人从茶中,体会到了人生起浮,体会到了世事轮回,感受到了“浮生半日凉“的意境,懂得了人生的先苦后甜回味良久,获得了心灵上的宁静。转观现代,中国人却将它作为饭后棋牌游戏的伴随品,又有多少人去品味茶中的意境与美好呢?但反观日本,引进了中国茶道并不断继承发扬这一传统,形成了日本茶道,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艺术文化。作为其源头的中国,却将其遗忘抛弃,着实令人可惜。毕竟,在中国古代,茶是一种礼节,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上的体悟,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一种艺术与文化的代表和诠释。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仅表现于此,更多的是隐藏在平常的生活中。好比现代中国人大多喜欢过情人节而忘却了中国的七夕节,忘却了隐藏背后的诗情画意和文化浪漫;过国外的圣诞节比过元宵节还隆重,对于国外,这些节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对我们又有何意义呢?但想想我们对于古人写游记这一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传统习惯的继承又恰到好处,以致各大旅游景点,均有我族提名!于是,对于外国,我们展示出的无礼,让他们对我们的形象和文化大打折扣。把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一比,更多的便是讥讽了。这也不由的引起我们对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的取舍发扬这一问题的深思。 想想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华文化,我们有着足够的优秀传统,有着足够的文化深度和文化骄傲,更有着无可匹敌的文化软实力,但对于这些文化的取舍继承,牵动着我们文化文明的走向,我们应深思熟虑。不过,当我们的文化在这样的冲击与碰撞中时,这不正是我们文化不断的获得升华与创造的机遇吗?不正是我们文化的更好走向吗?我相信经过淬炼的中华文化一定会像钻石一样闪耀在世界文明的皇冠之上!
修养自我
高2018级10班 黄文欣 指导教师:夏春田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尝遍百味,踏尽山水,只为求得那片宁静。《大学》中,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宗旨,大概就是对后人自我修养的要求吧。 来是偶然,没有选择,亦不去抱怨,少一些执念,多一点慈悲,就称得上明德;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接受生活,改变自己,不断尝试,是谓亲民;去是必然,峰回路转,千帆过尽,是世间淡雅又不可或缺的一笔,也做到了云深不知处,花落不沾衣,便是至善。 谁的年少不曾鲜衣怒马,一朝看尽长安花。那时,一心想看看世界的多元与广大,怀着一份朦胧的向往,就背上了行囊。从此孤身一人,丈量天涯。做了一个汲汲于奔走的人,跌跌撞撞,再浑浑噩噩,再重新振作。到底年少,摔了跤,碰了壁,看不懂别人的行为,摸不透周遭的规律,只想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将自己隔离,静静地做自己,却又谈何容易。困惑着,不解着,原以为世界不会亏待任何努力的人,原以为自己真的值得世界的温柔相待。当从前能够用眼角余光瞥见的斑斓变成了如今睁大眼睛也看不见的灰白,也许,这都是光阴善意地在将棱角打磨。而终有一天,自己也成了过来人,看着别人当局者迷,自己却多了一份宁静:原来这都是时光在将人轻轻改变啊。然后,将世间的不公当成了礼物,将别人的冷漠认成常客,将自己的侥幸换成踏实。不再执着于那些被时光冲走的,不再执着于那些被别人忽视的,不再执着于那些与常人相悖的,也许只有这样,原本就有限的记忆才能被美好充满,洋溢着喜悦的味道。对于那些不和自己心意的人和事,都多了一些慈悲。对于那些重复着自己曾经困惑的人,也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终于,不经事实的心被时光锻造得温柔,亦锻造的坚强,明白了事理,也就算是明德了。 战国时代,百叫争鸣,孰对孰错,无人知晓,也没有意义。后来各国推崇不同的学说,也不过是根据其国家需要,功利地选择罢了。这个现象一直都有,估计也不会消失。也许是因为将山水看遍,对新奇的实物,都习惯了去尝试。合自己心意的,一生相伴,不合的,就当做萍水过客,亦感激他来过。时光东流,冲刷你我,曾经自己坚持的,并被周围人夸奖着的,慢慢变成了被他们指责的。这不是谁的错,只是日月更替斗转星移,我要做的或许就是和世界一起转动吧。不盲目的弃旧图新,不盲目的跟随着那所谓的“主流”。把世界大义融入自己的思想里,差不多也算得上是亲民了。 存在过,就会留下印记,这是不能阻止的。而印记的深或浅,到头来都抵不过那强大的无法抗拒的时过境迁。老人会告诫:“不冒尖,不争先,肯帮忙,还有用”,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让自己在不经意中留下的痕迹证明自己来过,就好。“一程山水一年华”,千帆过尽,眸子里也多了几分岁月的痕迹。也曾和山川草木谈过心,和虫鱼鸟兽暗合过心境。不再轻易许诺,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用生命等待。不再痴迷那仅有一面之缘的眼角笑意,因为记住有多快,忘记就有多快。那些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话,不慎听到了,就忘了吧,切莫多打听。不懂你的悲喜心情的人,不用多分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然注定是俗世的人,蓬莱世界,又与我何干。这不是无情,相反,处处留情才是无情,“多情自有薄情处”大概就是这样。若到头来,还剩得一身挂念,最终所到之处又怎能称得上是极乐。风景万千,都安然的走过。你在时,于人有益,不在时,不影响别人的呼吸,我想不出更完美的境界了,这就是至善吧。 而我,还只是一个汲汲奔走,来去如风的人。坐看云起,静候花开,都不属于我。 《大学》中只说止于至善,却没说何为至善。而儒家的至善,也不一定适合我。我只愿能沿着我想要的路径走过我想要的一生,走到我的至善。
君子明德
高2018级13班 袁林 指导教师:宋阳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纷繁驻集,最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而“德性”意为人的自然至诚之性,语出《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于学”。为人者,为君子者,德不可不明,亦不可失,故君子为德,君子明德。所谓道法三千,皆可证道。数千年来,羡君子、慕君子者如过江之鲫。而明德者如皓月之于繁星,珍珠之于米粒,少之又少。然明德之法不若四矣,至者甚少。 君子明德不妄动,动必有道。《礼记·缁衣》载;“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一个君子或一个想要成为君子的人说话必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然如今之世,学者众,而精者少。冰山观其一角,以为观其全貌。不分场合,不合礼仪,随意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似才高八斗,挥手泼墨真若天爵倾酒,如雨而落。殊不知,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君子明德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应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利。然世之污秽更有甚者;为明者,不求修生齐家,只求家财万贯,为此摧眉折腰安事权贵;为官者,不求治国富强,只求中饱私囊,集万民之力,满一己之欲。君子若有求,必为国,为义,为民,为众生。 然则两则至者甚少,亦不若“不徒语”“不虚行”。今华夏教育唯教育为重,普教育于万民,开其心智,增其智慧,却轻明德之育。虽有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人,为民,为国皆有涉及,实为教化万民之大道,然行之不力,践之不实,只为一口号,不至诚,又有何用?今,少者不敬家老,老者不尊其位;富者为富不仁,贫者不思进取;文者不辨其意,武者不尚其德。《风筝误·和鹞》中载:“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是故无德,未明德而已。有人言:“壮我华夏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为今后祖国之栋梁,发展之基石,若不知“君子之交淡如水”,若不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若不知“君子义以为上”,若不知“君子之德”。那“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之悲言亦复叹出。 当今之社会,也的确需要这种“明德”之人。当今之世仍不乏君子,也幸好仍有君子,社会乃能安和,人性乃能趋善,正义公正乃能存在。想一言以蔽君子,则光明磊落庶乎近之。 君子明德,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国 文 高一5班 李璨 指导教师:殷悦
所谓国文,亦乃大学之道也。此大学非彼大学者。
此大学者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能为国家之大事尽力而为者,方可算成大学也。
古时满朝百官分文武,大学亦然。武者,从古至今,不计其数,如:隋唐尚武时期秦琼,字书宝,传说千军万马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又曾追随唐高祖李渊为大唐的稳固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三国时期亦是一个英雄倍出的年代。关公,关二爷就是这个时期的,他老人家曾跟随刘备起兵,只为兴复汉室,忠心不二。还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至于中国的武官,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军、空军,还有各种特种部队。我在此希望中国现在的‘武官’能像秦琼那样英勇,那样让人闻风丧胆,像关二爷那样赤胆忠心,就像《战狼》里总指挥说过的那句话一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文官”的使命虽没有武官那么大,但也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当年李渊没有徐茂公在旁边出谋划策,唐朝也不会那么兴盛,刘备要是没有诸葛孔明,也不会气死周瑜,大败曹操。那么现如今中国的文官是否也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了呢?所谓的“文官”应该就是政府,人大代表一类的吧。他们做了什么呢?
各地贪官污吏,收受贿赂有一半以上都是政府的人,环境问题置之不理,这就是他们做的。我觉得柴静就乃大学者也。她一个女人家,花费了十年时间和巨额经费,调查了中国的环境问题,批判了中国的法律缺陷。可该纪录片刚出不久就被封了,为什么?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难道中国就不敢去面对自己的过错,我希望的是“非也”,我希望中国政府能改变现状,让经济环境共同发展。
国者家也,“文官”如母,“武官”如父。母亲发现问题,父亲解决问题。共同构建和谐中国,让中国更美好。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此我也希望中国的习大大就像齐王一样: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此乃战胜于朝廷。
望国人者,皆能成大学者,国亦成大学之国。
我的姓名叫炎黄 高2018级14班 李好 指导老师:董平昭
我是谁?
我是藏原之巅的轻云,我是高原上的黄沙,我是江河中的尘埃,我是火药中的硝石,我是罗盘中的指针,我是代代相传的意志,我是口口相授的文字…… 我是兴盛。
我拥有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我第一个将茶叶与火药带入世界的眼睛。我拥有四大发明,我第一次摆脱竹简的繁重,第一次指出太阳升起的地方,第一次在空中绽放绚丽的颜色,第一次体味印刷的便捷。说起楚辞,必颂离骚,说起唐诗,必称太白,我拥有古代文学的渊源于鼎盛。
我是马乱兵慌。
我是长达四百一十一年的春秋战国;我是载入史册,编著成书的三国;我是南北之间的安史之乱;我是第九百六十年的陈桥兵变;我是合作并进的北伐;我是八年来的抗日救亡战争。我是在历史车轮下碾轧过的,我是城池不断变迁,君主不断更改的,我是不断被打碎分割又拼凑揉捏的国土。
我是屈辱。
我是被割让的台湾;我是离开祖国及十余年的香港澳门;我是洗劫后被纵火烧毁的圆明园;我是被迫开发过的港口;我是散落各地的珠宝珍玉;我是“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我是在南京被杀害的三十万同胞……我是抬不起的头颅,直不起的脊梁,是辛酸的泪水,无可奈何的吼叫与说不出口的憋屈。
我是不屈的灵魂。
我是汨罗江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我是不肯过江东的倔强,我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洒脱,我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绝,我是在联合国大会上拍案而起的肆意欢笑,我是在戈壁滩上升起的蘑菇云,我是在太空中奏响的《东方红》,是在月球上飘起的五星红旗,是惊喜而又兴奋的那一声“北京,China!”。
我是希望。
我市进一步迈向国际的希望,我是使东方雄狮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希望,我是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希望,我是追求,我是进步,我是腾飞,我是自强不息,我是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目标的希望!
我要为自己祝福。祝福眼中的迷茫终有答案,祝福此生经历的苦难终将平静,祝福善良的心愿全部实现,祝福奇迹在太阳升起时发生,祝福有一天站在街角只为看风景,不为等待希望——因为希望不必盼望,已成现实。
我是非洲走出后延续最久的骨肉,我是黄河长江奔腾的血脉,我是见证过历史的眼睛,我是衰败与贫困,亦是繁荣与崛起。
谨记我的姓名叫炎黄。
墙角数枝梅高一5班 李弘扬
指导教师:殷悦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广矣,不可方思。 古今中外,有不少文人雅士。有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的伟大抱负,有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优雅,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伟豪情,有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愁苦,有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广阔胸襟,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有《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励志理想,有李翰祥的‘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美爱情,有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深厚的文化造化。数不胜数。在无数个领域中深论,汇聚成了中国特有的结晶。名字叫中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有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不是很完美的人,生活在一群很完美的优秀的群体中,他将会被唾弃,被无视。然而他生活在一群比他更不完美的人群中时,他将被当作一颗璀璨的明星,多数人一定会选择留在后者,而我却毫不犹豫的否认。 不少成大学的人物的经历告诉我,如果选择后者的人,他将会过的无比幸福,‘无敌国外患’,久而久之,它会褪去以前的生活,渐渐的融入到那个不完美的群体中,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在狭小的世界里,有些事他会很无奈也没有选择,沦落。而如果选择前者,他会在饱受唾弃、挤压的环境中不断去完善自己,没有谁不想去争取幸福,他将会变得比以前更加优秀,即便不是那颗耀眼的明星,卧薪尝胆方能成才。 梅是一种独有的带有非凡气质的具有浓厚象征意义的只在寒冬中才独自开放的花。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雅致傲气,微小质朴中,无处不体现他的坚韧,就算万丈冰尺也无法掩盖他的铮铮傲骨。也象征着中国文学史上独有的艺术风格。虽然它只是个名词,但完全可以将他当作形容词,被贴上标签,深深地烙进骨髓里,溢出滚烫的鲜红的血,不含泪。 古老神秘而又庄严的棱角,婀娜多姿而又浓厚的纹彩,巧夺天工又细致入微的锋刻,这似乎隐喻了一种气息,在无声无烟的战场上横扫千军。就好比一个目不识丁的莽夫,与一位饱读诗书的渊者,站在一起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那就是散发的气息。 侠道武攻,王道墨攻,成大学者非攻。什么是输赢,只不过是自己对认为对的事情的一种认可,只是对自己的心理安慰。在我看来这只是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害怕找不到光明的人,没有真正拥有过什么。而不攻者,拥有属于自己真正的方向,不知不觉中,他一定可以找到属于他的最刺眼的光。 看看世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打开一扇门,二是打开一本书。那拥有一潭渊源的熏陶在书中的文人,也会有一个积淀的过程,就像佳节为什么那么被重视,只是在匆匆离别短暂相遇才会显得如此珍贵。刚踏进家门却又在收拾着临走的行李,这就是生活。 岁月不言,兀自成诗。他就在那不需要浓墨色彩。 走不到农耕的尽头 高2018级14班李红梅
指导教师:董平昭 生命如曲,没有永恒的音调,不是何时高何时低;生命如轮,没有永恒的轨迹,不是何时进何时停。可终究会有人不曾停下,在岁月里辛勤地走着。 ——题记 雨,悄悄地来了,带着夏日缠绵的气息,浅浅地落到洼地里积成一厘米深的池。田野里的庄稼静静地立着,无言仰视乌云密布的天空,如同深邃的老者,被万般洗练,脉络被淘洗得分外明显。
爷爷披着蓑衣归来,满身泥浆,站在门槛上看着被覆盖的种植苗,满心欢喜。午后,雨不停地落着,爷爷躺在凉椅上,一晃一晃地,进入了梦乡,沟壑盘沿的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抵过久不停歇的雨。满地的落花,满地的雨,满满的记忆都是戴着草帽的爷爷越走越远的背影,扛着锄头,渐渐消失在雾里。
爷爷总是说:“做人不能忘了本。”一袋卷烟,一顶草帽,一把锄头,就陪他度过了大半辈子。他从未停下过,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这样轮回了六十多个春夏秋冬。他把耕种当成了习惯,他要把最远古的历史送到未来,他那样说了,也那样做了,坚守着自己的土地,默默地翻种着希翼和岁月。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灵魂在宽广的麦田间抽穗拔节。
坐在田埂边,望着长得茂盛的稻谷,抽着长杆卷烟,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古老的农耕,远来的人类文明,总有一天会从我的手中消逝。”他牵起青悠悠的稻叶,长叹了一口气。五一姑姑回老家来电话说,高温天爷爷也不听劝,还在田间忙碌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看起来真有点心疼。我在这个被现代化生活覆盖的城市里,湿了眼角,他依旧在用生命耕种。
在如今时尚潮流热涌的社会里,当我们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外国快餐店里尽兴的享受西方美食的时候,当我们在外来服装店声声称好的时候,当我们在一起狂欢洋节的时候。只有爷爷,还在那片坚实的土地上不停地滞留下自己的脚印,坚守着国人眼里几乎不再有的乡土本色。云卷云舒,缱绻着岁月的呼唤,年年迈的他不会忘记过去的苦痛,他让喘息的农耕有了最真切的期盼,像我们幼年时得到的呵护一般,温柔而细腻。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冷漠得互不相视。可也别忘了,白花花的大米背后那些少有人了解的苦难,精耕细作是永恒,永无止境是守望。那些一直站立在田间的人,终究会成为你们。那是一粒米的告白,一棵菜的倾吐,一捧泥土的信念。在平凡的耕种者心中,守望的距离没有尽头,在缠绵悱恻的低回处,丰收便是欢悦和依赖的可靠性。我尊重爷爷的选择,他把最初的自信和热爱都给了土地上的农耕,沉淀出生命的底色,寻得了最终的归宿。
亦像是农耕,每一份文化的开始,也是结束,而每一次的传承便是阻碍,人类用双手创造出的生生不息的文明,得到了执着的坚守。在这片千万人踏过的赤黄土地上,轮回的人愈来愈少,被蹂躏的洼地,把它循环着填平,继续着人类的进步。通往未来的路很长,而文化是不可弃置的必备品,生活给了我们权利,但也别忘记选择,黄色皮肤是最真实的写照,黑色眼睛是唏嘘的指引。路上有一片净土,往前便是风雨兼程。
生与死的距离太遥远,就像农耕无隐匿,文化无苦短,就像爷爷永不离弃锄头,走不到耕作的尽头。因为,他的生命里,早已镌刻下最深的印记,最初的信念坚定不移,一直蔓延到土壤最肥沃的心灵深层。
审视与教化高2018级14班李芊芊
指导老师:董平昭
真的要抓文化了。相对于一味发展经济来说,文化的补课与跟进,肯定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几千年来,文化越过两次世界大战的鲜血尸骨,一路高歌繁荣发展,无数不同的文化表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数价值观被调整和重组,无数个人与社会达成新的平衡。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惊醒了资本主义,从此资本主义开始了自我审视与修正,而我们的文化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们是华夏文明孕育数千年的果实,是她脚下脉脉的流水,是她紧握黄土的根系,而当今的文化产业虽能批量生产,产品内容却非常贫瘠,从文化的自信与膨胀,到文化的否定与自残,上下五千年的壮丽历史在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之间不免表现出尴尬——现在是做文化项目,是做文化工程,是做国内大奖做大做强彰显民族文化品牌,哪个政府不投钱,哪个政府就会被认为没有文化品位和胸怀,于是所谓的文化传承变成了社会效益的敷衍。这样。还指望什么有益教化呢?
那些深深铭刻在老一辈骨子里,汩汩流淌在世界闻名河流之中的古老而又绮丽的文化,都在不知不觉之中销声匿迹。但我们不可能离开这苍老而有力的根系,我们明白它们需要进入这个冰冷的工业时代。农业时代的节目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内涵,而仅是一个形式,一个深奥的符号,如果它不被赋予新的意义,必将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抛弃。春秋战国时一曲《高山流水》,尽管俞伯牙只愿意弹给世上唯一的知音,却千百年流传,也只因每个人都相信那最懂自己的另一个人存在。文化成为了一辈又一辈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拥有无可替代的幸福和力量。我们应用温情而炽热的爱国情怀,去滋润这文明古国的干枯枝叶,要让每个人从心底接受尘封的文化:要做的建设,不是封建思想的“复辟”,也不一定是生活方式的复兴,而是内心怀着对历史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要开展的是真正有益于培养人们文化自信的活动。文化的天然属性不可改变,也不能强加于别人,它只能是无数个个体的自发接受,那便是这整个社会有益的教化。
我愿意相信,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又在当今取得了骄人的经济成就和执政智慧,才有可能熔冶出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为世界人民所认同所渴望的文化价值体系,让焦虑的人类心灵,乐意随时栖息在我们古老祥和安泰的东方。
分 高2018级1班 廖轩宇 指导教师:夏春田
我曾永远地认为,我们是和谐的一家人,直到我看见那行涂鸦。
No More Chinese,多么讽刺,旧金山不同地区的围墙出现了这些文字,这些排华涂鸦仅仅只是美国人民对中国人的不满吗?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发现并不止排华涂鸦这么简单。原来,不止有“排华涂鸦”,还有“排发法案”的存在。
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而有一些东西,会烙印在你骨子里传承给后代,1884年的排华法案在1943年被废除,却没有将美国社会排华的文化基因彻底抹掉,这成为美国国会的一个“遗憾”。排华文化基因的存在就如同一个诡雷,随时会爆裂掉,危害着在美侨民。
国力衰弱,这就意味着将失去尊严与安全,近百年来,中国受到多少屈辱和痛苦,排华法案的提出,到底意味着什么?排华涂鸦的出现,又代表着什么?有的只是对华偏见的残存;有的只是“这个世界还并不和谐完整”的体现吗?
分,这种文化种族偏见将我们从精神上分划开。在不少国家都可以看出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与厌恶。清末科举试题出现对排华法案的抗议,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上的伤害,可那时我们有的是什么?有的只是侵华战争与数不精的条约,还不完的债。可是现在呢?中国强大了,有发达的经济与强大的科技,可为什么依然会有排华涂鸦之类的事件的出现呢?这终究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认为导致这种分歧与歧视出现的最大的原因不过是自身的文化素质的不足。
直到今天,有多少文化陋习在我们身上展现,对于公平的偏倒,金钱的疯狂,安全的忽视,素质的遗忘……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又有谁看不到这些陋习呢?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些陋闻,才使某些国家产生或加深对我们的偏见。因为,我们所需解决的这些问题,在世界上不容存在,如果存在,对不起,为了这个世界的完整与和谐,我们只能将它分离出去。
分,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连在一起的事物离开。亿年前,大陆漂移,有了现在的世界;人类出现,每个大陆又有了不同的文化,我们因此不同,又因此相同。文化是人类之间精神的纽扣,但如今,这颗纽扣松了,很难扣上,这又该如何是好?对于排华事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省。我相信,只要是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人,都应该为此付出努力与行动,减少并扼杀这些偏见,使这个世界完整起来。
分久必合,总有一天,我们会穿越这些偏见,成为更加亲密的亲人。
在迷雾中行走 高一5班 刘妍如 指导教师:殷悦
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国家都经历着巨变,随着发展的推进,物质的提升,使得现在每一个地方都向着辉煌的大都市靠近。而在这巨大的改变中,唯一沉淀下来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文化。它如同繁星般璀璨,又使人沉沦。 如今,你走在繁华的商业地段,总会看见中西文化的交融。可这仅仅是一个结果,源头要早在明清时期说起。
那时我国对外交流丰富,传入了许多西方的文化,让当时的人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到了清朝,正是这股浓厚的兴趣使得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发现很多西方的文化其根本是建立于中国的文化之上的。王夫之学识渊博,思想深邃,他在言及西学时说:“西洋历家既能测知七曜远近之实,而又窃张子左旋之说以相杂立论。盖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而无通理之可守也。而这最早的推论总是被埋没在了封建的低谷,他的看法并未得到太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与西方文化摩擦出了火花。而清朝人怎会让其他国家的文化在自己的国家广为流传。闭关锁国只是前兆,世界开始了一场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的巨大赌局,然而赌注却注定了一个农业大国与一个工业大国之间的天壤之别,甚至让一个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
难道中国真的比西方弱吗?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西方的强大只会让更多的人变得自卑,人们很好的诠释了这段情感的变化。消极的负面情绪如同一层雾般笼罩了整个大清王朝。人们迫切的想要摆脱那种束缚,莽撞而又无可奈何,最终只会做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人一旦沉迷于自身的软弱之中,就会一味的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是风,抽走了他们的灵魂。我苦笑,风虽大,却避免了一切雾。
为了避免一切,我们都想着如何从根本解决。西学中源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本来是为了加强国人对于文化的自信。可是它也完全诠释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使西学中源说成为一大悲剧,却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我们避免不了一切,也拒绝不了开始。
一个悲剧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重新拾起自信。我们有什么原因,不为几千年的历史而感到骄傲,那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做到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就如同五千多颗繁星;每一段历史,每一颗繁星都很美好,即使它们拥有瑕疵却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现在我们更加了解本国文化,更会因为我们生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少不敌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在远处进行暗杀,那么人在几分钟风就会灭绝。
“人,是在迷雾中行走的。”可这不只是人,一个国家亦是如此,当我们向后望去,判断过去的人们的时候,他们看不见道路上的任何雾。悲剧无法免去,它已成为历史。西学中源说是一个国家必经的过程,我们避免不了一切开始。但现在西学中源说这个时代的产物,却早已销声匿迹,如划破夜空的星系,只留下一串尾迹。
朝后看,人看见道路,看见人们行走,看见他们的错误,但是雾,已不在那里。人,终究认清了满天繁星。 明德惟馨,止于至善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8级20班 杨茗媛
指导教师:毛家正
明德惟馨是人生的坐标原点,止于至善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题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它指人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能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然而,正因“至善”是一个永远也难以完全到达的境界,所以前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满足,要不断地探索追求,才是做人做事的本分。 而在我看来,“止于至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是面对诱惑后仍能追求梦想的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人应该抱着永不止息的心态,努力拼搏,追求心中那遥远的星火,以达人类最高的境界。 致以良知,行以明德,最终止于至善。那么是否真的存在至善?或许很多人都曾经困惑不解,答案当然是没有。因为世上本无完美的东西,更无完美的境界。既然没有,又谈何追求?但我认为,人不应该停下追求完美的脚步。为什么不能停下?很简单,我们达不到不代表我们不出发,至善几乎不可能达到,但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两件东西都很难达到,但是都很美丽,所以才震撼人们心灵。 至善,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人生状态。而生活中的我们,有的勤奋,有的堕落;有的善良,有的可恶;有的诚实,有的狡诈;有的宽容,有的狭隘。勤奋的人总是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勇往直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而堕落的人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善良的人心中总是有一条准绳,他们不忍心伤害任何有生命的载体,即使有时候他们自己也很受伤;而可恶的人却惟恐天下不乱,他们处心积虑挑起事端,以伤害别人为乐;诚实的人并非从不撒谎,但是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偶尔的谎言也是出于善意,一般不会造成恶果;而狡诈的人往往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宽容的人有着平和的心态,他们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也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甚至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别人;而狭隘的人却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 古往今来,无数伟人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终生。李时珍27年从未停止采药,一生都在不断修改完善《本草纲目》;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字字斟酌,最终著成经典文学《红楼梦》;孙中山执着于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 当至善成为人们的追求时,我们就会全力以赴,不去为心中蠢蠢欲动的惰性寻找借口。当今社会,世风浮躁,取得一点成绩就止步不前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作家只出了一本书就洋洋自得,到处签名、演讲,而忘记查找自己的不足;有的歌星一炮而红后,沾沾自喜,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中。他们都忘记了止于至善,最终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所以说,明德惟馨,止于至善。 青年一代,我们应以“明德”为生命的追求,去实现“至善”的真正价值和本质意义 明德以修心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8级20班 蒲煜 指导教师:毛家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便是为了弘德扬善,弃旧图新,最后到达完美的境界,《大学》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一个人倘若意图有所作为,首先便要做到端正心态,修身养性。所谓“明德修心“,其重点毋庸置疑在于“修心”,也就是将成为一个心性光明、志向远大的人作为目标。今日之盛,昨日之俗,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明德修心”便是历史上闪闪发光的一颗明星,指引着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唯有朝着它前行,方可传承中华五千年美德,从而达到“至善”君子的境界。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明德修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如果人们仅仅被眼前花花世界的诱惑蒙蔽了双眼,那所谓“修心”还具有它本身真正的含义吗?而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终究会误入歧途,贻害终生。诸葛亮躬耕数年,静候明主,虽然天下群雄辈出,皇权霸业令人如痴如醉,但他却没有被世事与天下纷争扰乱心智,相反,他卧居茅庐,修身养性,静候着心中的“伯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德修心的过程如同泡煮茶水一般,越是上等的茶叶,几道清水浸过,馨香扑鼻,杯中茶水已是"六宫粉黛无颜色",只剩下碧绿的茶叶在杯中悠然荡漾。但如果泡茶的水混入了太多杂质污秽,那就算杯中泡的是极品茶叶,也会肮脏不堪,臭不可闻! 弘德扬善 涤污除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世世代代传承着祖先的明德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然而,当今社会,仍有许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二零零六年的某一天,南京小伙彭宇好心扶起在公交车站摔倒的徐寿兰老太,却被徐老太及其家人指认为肇事者。彭宇案从此成为帮扶老人却被讹的首例案件,而这对于社会良知来说则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本来弘扬传统美德是值得表扬的事,可这件事却像一盆污水泼在了大家纯净的爱心之上,扭曲了人们的三观。有鉴于此,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需要净心修养,用明明之德这剂良药来洗涤我们内心的污垢。 明德树人 展望未来
对于身负中国未来希望的我们这一代来说,应该怎样去“明德修心”呢?是否穿上一袭华丽的唐装,再深情朗诵一首慷慨的古词就能实现愿望?其实不然。在新的时代,随着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宛如未被雕琢的宝石美玉,需要明德修心这把刻刀来将我们琢成最美的“珍宝”。唯有明德,方可树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明德修心无疑是我们人生中一件不可或缺的大事,但也是一次让我们收获为人处事之道的机会。在未来之路上,我们不仅要把明德作为日常行动的准则,更要贯彻大学的“君子”之道,在利益与道德间正确抉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我们明德以修心,弘扬中华古老文化,做一个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 品性上的“大人”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8级20班 陈泳秋 指导教师:毛家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句位于《大学》开篇的话中,“明德”、“亲民”、“止於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习大大在2014年5月4日参加北京大学座谈会时就引用了2500年的这句 名言。儒家强调的“大学”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高等学府,而是大人之学,是君子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能开始研习“大学”,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这就要求我们遵守君子之德,开启光明大道的修行。习大大在“五四青年节”讲这句话,意在提醒全国所有已经完成成人仪式的青年学生,应该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真正成熟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因子。“明德”意指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于谦一生清白,他在19岁时曾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以诗明志,激励自己。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他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品性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个人若能学会审视自己,能不断地朝着光明前进,那么这样的“修身”过程就是大学之道,是君子之道。
“ 亲民”是指人去恶从善,弃旧从新,通过追求光明,明德扬善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明德”是内心的起点,“ 亲民”是努力的过程,而“至善”则是行为的目标。
“至善”是完美的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并不存在,而完美要做的就是把至善的人性当作一个理想的目标追求。
有了宏伟的目标,有了坚定的理念,那么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就是朝着目标接近了一点点。因为《大学》是终身的学习,那么君子永远都需修行,大道永远都不会停歇。
理想的旗帜,催发了人生的不竭动力,让人们永不松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品性上的“大人”,是品格上的君子,是学业上的才俊,是心理上的成年,是国家真正的栋梁。
平凡,震撼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8级20班 辜俊杰 指导教师:毛家正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着。这些美德让今天的学子颇为感慨。人的一生就像被点燃的蜡烛,它会越来越短,但我们要让它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最灼热的温度,在平凡中展现震撼我们生命的底色。
在我们的身旁,有着一群为我们带来便利的人,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们都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他们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这个城市的移动地图,亦如这个城市的小百科全书。他们就是每个城市里的的士司机。看似平凡的工作却又不平凡。我们的城市离不开的士,它们穿梭在各条街道,形成一道道移动的风景线。正是由于的士司机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城市民众出行时的方便快捷。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真诚勇敢在的士司机身上体现得是那样的完美。是呀,我们不管处于哪一个行业,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大学注重一个“德”字。“德”是青年学生的首要,有了“德”我们便可有所大为。如此,看似平凡的“德”,真的有着震撼心灵的强大效果。我们应该不会忘记那位经历了一百多次试验的女科学家,她把青蒿素的高效提取方法奉献给了世界,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当年的她,始终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认真而又顽强地进行着医学实验。途中,有人选择了放弃,有人选择了逃避,而她却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终于有一天成功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时,她已经两鬓斑白了。她就是屠呦呦。怀揣着信念,忍受着孤独,不抱怨得失,传统中国人的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如此淋漓。面对屠呦呦,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培养良好的品德,不断探索,给自己的生命增添亮色。 看似平凡的品德,也有震撼人心的一面,它无形却又有形。在短暂而美妙的人生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夜成功。我们要脚踏实地,执着前行。良好的品德是我们一生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它为我们照亮远方。 其实从未离开
高2018级19班李雨婷指导教师:董平昭
中国上下五千年,浩浩荡荡,开启历史的阀门,浓浓的文化气息瞬间碾压而至。在偌大的文化之中,无论是谁,都只能慨叹世事无常,时光荏苒,我,只不过是几千年前落入长江的满身棱角的普通石头罢了。 公元前211年,历史的长卷不再平淡无奇,一个名字跃然于后人的眼前----秦始皇嬴政!人生纵横几十年,有人一生红尘滚滚,一晃而过;有人被尘世硝烟埋葬,死后随风而去,无人能忆;然而嬴政却迎风而立,立于马头之上,一统中原,只为中国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而后其焚书坑儒,实数不知之举,使儒家思想流传千年的文化在浩大的声势中,似被惊吓一般,嘶吼着,抱头鼠窜,只期望能够将儒家思想保全在文化的乱流中。我的一角被水冲抹掉一些残渣,看着不重视文化的嬴氏一族,为残暴的行为埋下的祸端,付出了灭族的代价。但儒家思想在其后的三国鼎立的战局中,乃至现今的中国,它仍然在发光发热。其实,文化它从来不曾离开,只是藏在了一个角落,等待别人发现它的价值。 作为一颗长江中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石头,我也曾见证了无数的战马悬蹄,多少金戈铁马,踏破山河;多少浅庸小人,谗言佞语;多少忠君良将,宁死不屈;多少国破家亡,郁郁寡欢。犹自惘然,长叹兮以掩涕兮,又有多少精神文化汇入了长江呢?文天祥不屈敌将,写下千古名唱《过零丁洋》,这不屈的气节,是否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追至江边,不甘心的自刎于乌江,这不服输的气节,是否是中国近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国综合国力,科技水平比不上苏联、美国时,是抄袭还是引进,是否就是中国人民内心文化的思辨呢?我想,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应该都是是吧。 中国人民不服输的气节,在抗日战争中凸显出来。枪林弹雨,日晒雨淋,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保家卫国,才会舍小家而为大家吗?日本人趁中国内战不合,趁虚而入,本是他们棋高一招,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口中的“支那人”居然会奋起反抗,这不屈的气节,不允许践踏! 以前,很多国家说中国抄袭科技,所以轻视中国,但在中国的阅兵仪式上的新型武器,让各国受到了巨大惊吓。99A坦克依旧选用与99式相同的125毫米主炮。但能发射弹种更多,威力更强大,密集度更高。从外观上看,99A炮塔更大,车体更高,外表面也显得“坑坑洼洼”,这是因为它不仅加装了更为坚固的新一代爆炸反应装甲,而且顶部加装了新型复合装甲。此外,99A坦克传动系统得到大幅提高。99A坦克具备手动挡和自动挡操纵系统,让50余吨重的坦克实现了自动换挡,并通过方向盘以任意半径连续转向甚至原地转向。这种技术与过去坦克只能使用操纵杆操作形成鲜明对比,它让驾驶坦克如同开小轿车,对驾驶员的体力要求降低,提高了坦克连续作战的能力和机动性。“它是我国第一台信息化坦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专家、99A坦克总设计师毛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中国正日益前进,而文化的思辨探索,永远不会停止。而今的我们,就是未来文化最好的骑士。 亲民之道 高一5班 茆僖 指导教师:殷悦
《大学》的开篇第一句话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於至善。” 学者南环瑾在《原本大学微言》中这么解释《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就是佛家得自觉,觉他,觉性圆满。”非常贴切地概括了大学之道。佛家强调的“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君子之学,是走向人生的大学问。说则易,习则难。研习“大学之道”,则将开启君子之德的修行。自觉难,觉性圆满更难,觉他更是难上加难。若是一个人做到自身明德,精益求精,止於至善,并推己及人,那么此人必定透悟“大人之学,君子之道”,以及佛家的最高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物已变,可人还是人,物还是物,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所以本人认为,《大学》纲领中亲民最为重要。“亲”,使除污染而自新。“民”,人人。发现自身的天性,推己及人,是亲民。 王明阳在《大学问》中说到:“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及所以明其明德也。” 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明明德是要倡立天地万物一体的本体,再将明德彰显于人,亲民才能彰显出光明德性。所以“亲”通“新”,使他人改变。而“亲”在现代汉语中有“亲近,关怀”的意思,我自认为可以这么理解这句话:天地万物乃为一体,人本性善,而在成长过程中各有所染,则需明明德,明明德必然体现在亲爱民众上,亲民彰显出明德。“亲民”,即亲爱民众。 如此看来,亲民确是走向大人之道的重要一步。那么“亲民”便展现了《道德经》中的“大私”。何为“无私”?《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么解释:“只是顾及集体的利益,没有私心。”曾经我疑惑不解,真的存在没有私心,只为集体贡献的人吗?后来老子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无私为大私。”圣人知道最无私的,则是最大的自私。通过看似交易般的奉献获得鲜花、名利、赞扬以及自身的高境界修行则为大私,而《大学》提倡的“亲民之道”则完全地总结了前人的“大私精神”。宋代文学家苏洵便践行这一精神。苏洵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昼夜不息,立志就读,终大器晚成,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两个儿子同样也是八大家之一,苏洵为他的儿子创造出良好的文学环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洵以其身诠释出“明明德,而后亲民”的抽象道理。 大学之道,是治国之道,也是正心之道。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心正,国强。这未尝不是告诉现在的你我,优良修养可推己及人,亲民可救国。亲民可成西之乌托邦,东之大同,虽这种社会不可能存在将来也无法实现,但它们和大学之道一样,寄托了对人、国家、社会的美好期望,是不断接近天下为公的捷径。想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需要人人遵循亲民之道。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想把这句话告诉国家,也想告诉你,我。
三代人 高2018级1班 秦源 指导教师:夏春田
在通往九寨的旅游大巴上柴郡听着往年的“故事”。与其说是故事还不如说是一个红老头口中所谓的“光辉往事”“哈!小兄弟,就你这寸把点小身板,在我们那个年代可活不下去哩!”红老头顿了一下,半眯着眼嘬了一口旱烟,再把雾悠悠地吐出。“想当年,老汉我率领5个红卫兵,半夜踢开了那个十二铜钉的门,抄了那个土地主的老窝叻,哎哟呵!三方姨太太!该打!活生生给我出了口恶气,毛主席决策就是好,你们年轻人该学学······”柴郡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老头说的话里,但耳里却只有轰鸣的喇叭声含糊地“嗯,嗯,不错······”的回答着。“当年条件不好呀!哪像你这么娇生惯养的,对了你叫啥名?······”红老头越讲越激动,“那时候都是跟跳蚤睡一个铺咧·····”柴郡在烟雾里累得上眼皮耷下眼皮,却被一杆旱烟凶狠地敲醒“喂,后生仔你在听没有?”旱烟还在出雾,但红老头大概是睡着了,但红老头的孙儿也就是柴郡的某个远方小表弟武阳从车尾咚咚咚地跑来,非要柴郡陪他玩,“是妈妈叫我找你玩的。”东子说得理直气壮。柴郡礼貌地推开武阳,佯装着睡觉“哥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也要叫你们睡午觉呢。”“我才不听笨老师的。”武阳骄傲地仰起头“你不陪我,爷我可就要抄你家满门啦!”武阳小嘴一厥,跺着小脚,柴郡没有理会武阳。武洋突然愤怒,尖叫着张牙舞爪地挥舞着小手,脚踩上柴郡的膝盖,顺手扯住了柴郡的头发,另一只手拍打着柴郡的脸,哇哇叫唤着,但不知道骂些什么全车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声尖叫给惊醒,以异样并且愤怒的眼观看向这边,气氛尴尬到了极点。柴郡反手一把摸住了武阳的衣服后领,把他从身上扯了下来像拎小鸡似的提着这个小怪物从车头走到车尾,东子杀猪般哭嚎着,嘴却不软“打死你!打死你!······”柴郡把武阳提到了一个睡死女人面前,“应该是这小混蛋的妈妈,我的某个小姑”柴郡想着。小姑惊醒,一下就看见被拎起来的狼狈得跟小狗一样哭嚎着的宝贝儿子,和一脸不耐烦的柴郡慌张地把儿子抱到身边,倒是满脸愠色地责怪柴郡“小柴你这么凶他干嘛,我们武阳还小,当哥的,让点咋了,全车人都被你吵醒了···”小姑还准备继续说,被柴郡妈狠狠的瞪了一眼,讪讪地低下头,安慰武阳:“哥哥坏,哥哥凶,哥哥是大灰狼,咱们不理他······”武阳用力打开妈妈的手还在哭嚎。“小柴,阿姨给你说哟”后座的杨脂姨拍拍柴郡的肩,一身肥肉挤上前,压低身子,脸凑过来低声说到“阿姨给你说的你可别跟别人说”忽然又直起身疑神疑鬼左右张望一会儿,似乎确认了什么似的再次压低尖嗓子说道“你小姑在跟你姑父闹离婚呢,谁叫你那小姑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生个儿子是脑瘫,还好后期治好了,哎呦你不知道你姑父压根不想要你表弟的抚养权,听说做生意赚了点钱,也不请亲戚吃个饭,啧啧啧,小气了要不得要不得,小柴你以后有出息了可别忘了你杨脂姨,你小时候还抱过你呢!”柴郡赔笑。杨脂姨忽然高声嚷道:“想不到现在小柴就有出息啦!都用上了最高科技的打火机,姨我还没见过,快拿来给姨开开眼界。”柴郡知道这某姨看上了自己别在腰上的风力打火机一边取下来一边和气地笑道:“杨脂姨你喜欢就拿去吧,我又不怎么用它”杨脂姨似乎受宠若惊,但满是肥肉的脸马上又被笑堆满“哪有长辈收小辈礼物这一说呢?小柴你太客气了,这样吧姨把我的打火机跟你换,以后我杨脂姨护着你,还没有女朋吧,年纪轻轻一个帅小伙,回去我给你介绍介绍包你满意。”说着递过某洗浴中新的打火机换走了风力打火机。窗外的油罐车响着喇叭轰鸣而过,时针分针在迷茫中打马而过,柴郡不知道这是在车上坐立不安的第几个钟头,恍惚中柴郡被有点粗糙的手轻轻拍醒。“儿子,到了。”父亲跟往常一样不爱说话,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父亲从皮夹里掏出了一小瓶白酒,“来陪我和两壶,自从听你妈戒烟之后,只有靠偶尔小嘬两口来消遣消遣。”“爸······”“我知道你不开心,但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人来考验你,所以小时候我打你,你妈逼你背老庄,看来都是对的。”父亲脖子一仰,一杯下肚,打了个隔。“来,儿子,说给我听听,你怎么想的?”柴郡顿了顿,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嘬了口酒,“无论是那个老红卫兵,还是我那个目无尊长表弟,再是他的熊家长小姑,又或许是那个爱嚼舌根爱贪小便宜的杨脂姨,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修身养性。”柴郡盯着父亲良久,又笑道:“正是一代人决定了另一代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