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阅读进校园,妙笔生花显气场
——油小学子文化作文大赛
为营造校园文化气场,促进教师开展“文化教学”,激励学生开展“文化阅读”,让学生形成个性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思辨,灵化学生的文化思维与文化人格,油溪小学“文化作文,文化校园”现场作文比赛于2016年4月15日成功举行。 在作文比赛现场,学生们个个镇定从容,信心满怀。有的同学文思如涌,奋笔疾耕;有的同学斟字酌句,凝思遐想。不到一小时的时间,空白的作文纸上就点缀成了美丽的答卷。 本次现场文化作文大赛,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为作文大赛的筹办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同时还邀请到学校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作为大赛评委,更得到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们的热情参与,为我校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灵性,养育了学生文化人格,传承了千年文化血脉。
江津区油溪小学校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学生、指导教师登记表
获 奖作品我发现生之道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小学校五年级一班 郭欣怡
在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隐藏着许多令人费解的奥秘,也隐藏着无限生机与神奇。大自然的每种生物都拥有一条自然之道,人们一但违反,便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近段时间,养蜜蜂风靡学校,我经不住“诱惑”,买来两只还未孵化出来的小蜜蜂。听妈妈说,小蜜蜂在温暖的环境中孵化得更快,可是在这大冬天,哪来的暖气?开空调吧,肯定会被妈妈骂;放到被窝里吧,万一被捂死了怎么办?终于,我按捺不住了,决定帮小蜜蜂出生。 说干就干,我先在卵的顶端用剪刀剪了一个小孔,然后沿着小孔小心翼翼地剪一条缝,接着慢慢剥开,可情况不妙,小蜜蜂的翅膀开始振动起来,还不时传来“嗡嗡”的声音,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心想:还是不剥了吧,万一被蜇了怎么办?我才不做“金子弹打鸟——因小失大”的事儿。可是如果不剥了,小蜜蜂还出得来吗?岂不是前功尽弃?我像“沙滩上的行船——进不得,退不得”,左右为难。“胜利是勇敢的儿子”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闪过,我“吃了秤砣——铁了心”,毅然做出决定——继续剥!虽然小蜜蜂“嗡嗡”的声音和翅膀的振动还是使我忐忑不安,但我仍屏住呼吸,双手轻轻地将卵剥开,终于,小蜜蜂顺利出生了! 接着,我继续帮另一只小蜜蜂出生。有了刚才的经验,我就像“媳妇回娘家——熟门熟路”,再加上这只小蜜蜂听话多了,在卵里一动不动地躺着,静静地等待出生。不一会儿,另一只小蜜蜂也顺利出生! 看着这两只鲜活的小生命,我开心地笑了。可另一个问题又萦绕着我——拿什么来喂养呢?这大冬天的,没什么鲜花,它们会不会被饿死?正当我愁眉不展之际,外婆告诉我,蜜蜂是要吃糖的。我赶忙找来冰糖,放到盒子里,又怕蜜蜂口渴,端来一点儿水,可它们一点儿也不领情,就知道乱钻。不一会儿,一只小蜜蜂竟然飞起来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养这两只小蜜蜂,待春天来临,让它们为我酿蜂蜜。可谁曾想,晚饭后,我去看小蜜蜂时,它们早已奄奄一息,没过多久就死亡了。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告诉我:“卵是小蜜蜂温暖的大床,只有呆在卵里,它们才能度过严寒的冬天,你帮它出生,违背了自然生长的规律,小蜜蜂是被冻死的。” 看着命丧黄泉的小蜜蜂,我心里充满了愧疚。万物都有其生之道,我们不能自作聪明,肆意违背。指导教师:廖流鸿
记一次春游活动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小学校五年级一班 陈鹏旭
星期天,爸爸带我和妈妈去河边春游,我带着我的“老鹰”风筝,首次在这风和日丽的春日里放飞。这次放风筝让我受益匪浅。 一到河边我便拿出支架和一些小棍自作主张想组装风筝,可是,我摆弄了半天也没有拼好。爸爸见状,走过来细心地给我讲解,并和我一起拼装。不一会儿,一只“雄鹰”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妈妈对我说,她小时候也放风筝,不过那时做风筝很复杂,而且一点都不能马虎,否则根本飞不上天。何况,妈妈是个女孩子,这种粗活儿不能做,只能让外公帮忙,外公做出的风筝满满的都是爱!妈妈还说,现在的风筝漂亮又精致;简单实用又不容易坏;比以前的好多了,虽然风筝在随着时代而改变,但父爱却永远不会变!就像今天爸爸帮我拼装风筝一样。 风筝飞起来了,爸爸细心地调整着风筝的角度,待风筝飞到半空,爸爸把线交给我,风筝在我手中也越飞越高。我感觉放风筝比我想象当中容易得多,怎么弄它都没有掉下来。我便坐在地上休息了。突然,风筝好像失去了动力,急速下坠。见此情景,我心想:“难道风筝就要毁在我手中了吗?不行!我一定要让风筝重新飞起来。”我心中默默念:“一定要成功。”我学爸爸,把线一提,轻轻抖一抖,然后逆风而跑,风筝化险为夷,猛地一下飞上了天空。我慢慢放线,终于,风筝在天空平稳地飞翔,我也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那风筝好像在高空中对着我笑,那是一种胜利的微笑。我望着我的“雄鹰”,心中有种敬佩之情,敬佩这只风筝顽强的意志,起起落落,它都没有掉下来。这里的风很大,我拉着风筝都快把持不住了,可是它仍然在半空中与劲风搏斗,只为了飞得更高! 风筝想要翱翔天空,需要向上拼搏的动力;人想要最终成功,需要不怕伤痛的勇气!指导教师:罗洪碧
我发现了爬山虎的秘密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小学校五年级二班 彭雨毅
今天的这节课跟往常的一样,是我们的语文课。老师讲了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课文《送你一片绿荫》,老师说,爬山虎有脚!小小的爬山虎怎么可能有脚?植物的脚?像壁虎的脚还是老虎的脚?……一连串神奇的问题从我脑袋里蹦出来,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找到答案,我便吵着要爸爸妈妈带我去农村老家去看看爬山虎。 爸妈欣然应允,于是我们驱车前往。一路上,我边哼着歌,边欣赏着快速从车边消失的美景。有着那绿油油的大树,也有着那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更有着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的山峰,像被山神撕得参差不齐的油画纸一样,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陶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仿佛变成了一朵云,轻悠悠地就飘到了农村老家。 首先印入我的眼帘的,是西院白墙上那绿绿的爬山虎。一阵微风拂过,撩起了妈妈的长发,可爬山虎却是只是微微的晃了晃叶片。这可真的有点神奇,那么纤弱的枝蔓,竟没有被风吹起,甚至连一点儿痛苦的挣扎也没有。这着实让我有些意外。我决定要走上前去,细细地看个究竟。我几个箭步跨了过去,靠近这面绿墙时,爬山虎的叶子送来清新的空气,夹杂着一丝泥土的芳香,让我心旷神怡。 我轻轻地掀开叶片,我寻思着:“爬山虎的脚呢?怎么没看到呢?”我扒开更多的叶片, 仔细地搜索着。 “咦?这白白灰灰的细丝是什么东西?莫非是根?”我扯下两根细丝认真的观察起来,“不对呀!根不是应该长在泥土里?这细丝看起来似乎只攀附在表面呀!”我把脸贴近墙壁,继续寻找答案。 “爸爸快来看!这灰灰的、圆圆的小颗粒是什么?”不等爸爸回答,我又自言自语道:“难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圆圆的,小小的,仿佛是个小吸盘!” 爸爸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这就是你要找的爬山虎的脚!” “这么小的脚,在墙壁上能爬得稳吗?”爸爸指着爬山虎说:“你试试?”我迫不及待地抓住爬山虎的藤蔓,我使足了劲儿,好不容易才把爬山虎的藤蔓拽下来。可尽管如此,爬山虎那白白灰灰的小脚却依然留在了墙上。 爬山虎不过是一种细弱的植物,可它却有着这样的虎劲儿,不屈不挠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它虽是那么的普通和不起眼,但是它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坚毅、踏实的步伐不得不让我折服! 后来,我离开了爬山虎,但爬山虎的精神却让我久久不忘。每当我在遇到困难而难过想放弃的时候,我只要想到爬山虎我就拥有了信心,植物尚且能那么勇敢,我又怎么能放弃呢!爬山虎的信念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像一只老虎坚韧不拔、勇敢凶猛,风雨中也要迎难而上! 回家后,我又拜读了叶圣陶先生写下的《爬山虎的脚》,正如叶老先生所言,爬山虎真的有脚,它的力量更不容小觑。指导老师:罗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