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95阅读
  • 0回复

(大赛解析)文化教改: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试题特征(初中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文化教改: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试题特征(初中组


  “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为中国作文界在命题思路上,开启新篇章。其创新形式让人耳目惊艳,内容质量更是直追科举试题,兼之融入世界作文考试元素,因而古朴又时尚,厚重又清新。
  这是谭蘅君老师内涵式“文化教改”理论的重要一环:文化命题+文化应考。文化教学”是手段,促进教师由文凭型向文化型转换。教师有了文化内涵,才能以教材为由头,以文化为原点,营建“文化课堂”。在应试教育选拔机制下,文化型学生需要“文化应考”的“关照”,通过试题的文化内涵竞争,筛选出具有文化精神和文化气质的优秀学生。
  因此,当文化教学、文化课堂、文化校园、文化应考、文化成长、文化中国的“文化教改”路径设计完成后,谭蘅君老师最担心命题人的文化素质与文化命题意识。他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学养低下或文化意识不足,向社会发出浅文化或无文化甚至伪文化信息,这将极大伤害中学生的文化成长和中国教育的文化化进程。
  为此,借助“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的影响力,每届大赛试题必经谭老师亲审。在形式上,谭老师开创了“试题+命制理由”模式,意在唤醒参赛师生文化责任的同时,希望激活各省市中、高考命题人的文化良知与命题道德。当然由此向整个试卷(或全学科试卷)的文化底蕴延伸开去,形成综合的文化命题,以适应学生的“文化应考”,倒逼各学校“文化教学”与“文化课堂”的实施与营建,则对中国整体教育的文化化进程,将产生良性诱导。如此,“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的效应才能得到完全发挥。
  “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试题在内容上,借鉴历届科举试题元素,开创了更多可贵模式:历史+现实,现实+未来,历史+现实+未来,现实+溯源,热点+思辨,焦点+导向,科学文化+想象、文化基因+改造、生活成长+文化内涵等。目的是引导师生关注三大核心:一是生命,二是文化,三是理想——中华复兴。这是以文化为原点,以生命为第一重要,以中华复兴为宏观追求的内涵式命意。这是文化作文的追求,也符合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国家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必将载入中国教育史册,所有参与这个大赛的学校师生,共同抒写着明天的教育记忆。
  下面以近四年来初中组试题,让大家感受文化作文试题形式与内容在作文界的创新与探索,时间跨度为2012年10月——2016年5月。


一、“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初赛试题
  (时间:2012、10——2013、5)


二、初中组
1、(饮食文化)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尖尖的笋儿沾着露花在土里生长,风干的火腿散发出诱人的鲜香,渔网里亮光闪闪像恋人的眼眶,面条在师傅的手中蝴蝶穿花在案板上发出啪脆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刺激了唾液腺的忙碌工作,也让泪腺难以平息。我们在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里,仿佛看到了被我们舍弃的那些微光,那是我们厚重的历史,是我们无法脱离的文化之根。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因地域、宗教、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差异,中华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按照地域划分有著名的八大菜系:川、粤、苏、湘、闽、徽、浙等。某一地域的人们也就适应了其地域饮食文化,偶然去了新的地方就会不太适应,如2013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决赛,组委会将特意为大家准备京菜(或川菜)代表,以供体验。
  你所在地区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样的?他怎样影响了你和你周边的人,用你的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吧。请以“饮食”为话题,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用创新文体。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热点+文化)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不懂的饮食文化就不会享受生活,不懂得饮食文化的人就不会和人交往,不懂得饮食文化的人就不能融入社会……其实,很多人在无意中已经融入到了某种饮食文化中,但并没有发现其独特的魅力。这道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本民族、本地域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代,当时人们用陶器作为炊具和容器,已经制作出了发酵性食品,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到唐宋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就已经非常成熟,到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又是一个高潮,如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华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精、美、情、礼。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懂得中国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2、(民俗文化)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产劳动 、日常生活 、岁时节日 、人生仪礼 、游艺歌舞等,都有民俗文化活跃在你身边。“文化作文”的奠基之作《文化底蕴》认为,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是生活最真的底片,民风是未飘散的诗等。关注民俗,就是关注生活,也是关注文化。在学校我们学习雅语雅思雅行的同时,走进民间,看看俗语俗习俗行,未尝不是一种文化上的补充与对比。
  请以“__身边___”为题,或描述你生活中的民俗,或阐述你对民俗的看法,或记叙故事,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观点,将你生活中的民俗文化与大家分享。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现实+文化)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因此,民俗是将生活与文化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传承民间文化,感受生活与文化的结合,一方面有利于生活化文化素材的收集与运用,更好地理解文化作文与中考应试。
  该题与第一题有重合的地方:饮食也有民俗内容。但民俗文化外延更广,饮食文化也不仅仅是只有民俗部分。两题并现,目的是让初中生更好地关注生活,通过生活表象的描述,表达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理解“文化作文”高层次境界:描述生活文化。
  当然描述生活文化一定要有历史文化的根底,知道每种文化的渊源与流变,才能在生活热点焦点与日常表现中,准确捕捉其特征与内在涵义。


3、(文化憧憬)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想做一个纯享受型的皇帝,明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明朝宫廷用在享受方面的支出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
  如果想干点事业的话,清王朝是一个不错的时代,当时国内外环境都不错,只要“主观努力”,应该有不错的成绩。清王朝寿命296年,十二个皇帝中将近三分之二的都很能干,了解并努力完成了他们的责任;三分之一的也都属中等的才智,没有出现一个草包恶棍型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王朝,包括周王朝、西汉王朝、东汉王朝、唐王朝在内,出现过这么多具有很强能力,而又肯辛勤工作的帝王。
  如果想做公务员,中国历史上有三个黄金时代比较适合。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也就是从春秋时代末期到西汉王朝,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大黄金时代;第二个黄金时代是唐王朝从李世明大帝开始的130年;第三个黄金时代是始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终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这三个黄金时代的共同特点是社会稳定,皇帝比较英明,政府结构比较合理,在这三个时代做官的话,至少不会担心“被黑”。 
  如果想做一个平民百姓,这要看你想做什么样的平民百姓了。如果想做一个文人,唐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写写诗、填填词,倒也十分兴致,但你仅做文人,不做官的话,是没有钱能养活你的;如果想做神仙,明朝不错,明朝的神仙最多,因为明朝很多皇帝都用毕生的精力寻仙练丹。
  每个朝代都有它的特点,网络上曾有这样一个总结:
  1、三皇五帝时期:原始共产主义,人人平等。
  2、夏商周:奴隶社会。
  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英雄有用武之地。
  4、秦:以法治国。
  5、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外交强硬。
  6、三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魏晋:魏晋士大夫过的日子,真让人羡慕呀?
  8、五胡十六国:天下大乱,越乱越好,奴隶也能当皇帝。
  9、南北朝: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0、隋及隋末:我也要上瓦岗寨!
  11、唐初:大唐盛世,中国世界数老大。
  12、中晚唐:藩镇割据,可以投机。
  13、五代十国:军人的天下。
  14、北宋:文人的天下,科技的世界。
  15、南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6、元:我要征服世界!
  17、明:超稳定的社会结构。
  18、清:在领土、人口上都达到了顶峰,皇帝平均水平也高。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引述这样一则材料: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相信你也有喜欢的某个时期,比如剑与酒的唐朝,诗与游的宋朝,文与商的明朝,强硬对外的汉朝,自由辩论的春秋;或者憧憬着未来的某种生活,比如科技时代的随心所欲,和平时代的地球一家等等。请根据以上材料主题,把你愿意生活的时代或某种理想的生活,展示给大家,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历史文化+想象)
  初中正是做梦的年龄,为什么不做一个有文化背景和内涵的梦呢?向着这样的梦境出发,用脚印开拓,用汗水装饰,用双手美化,走出来的,也许已经不再是个人的梦,而是一个时代的梦.对一个民族甚至世界,都会有微小的贡献。
  也许关于梦想的竞赛作文在中国有很多,但如此具有文化引导的梦想,却绝对是独家。
  因为我们希望用无数个文化内涵的梦,编织出一个盛世中国,文化中国乃至文化地球。
  这样的梦想,可上接五千年,下接五万年,内接亚洲文化圈,外接欧美文明乃至星外文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游宇宙。但他们都有一个核心:文化的梦想与追求。
  因此,本命题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与人生追求,包括原汁原味的幻想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造力的诱导。


专家点评初中组综合命题意图:

  从最初的饮食到民间民俗,让学生从一日三餐到社会生活,都在关注成长中的文化元素。从民俗到憧憬,让学生从现实升华到梦想,关注未来。三个试题,实现了个人到社会,现实到追求的梯度上升。
  让个人的梦想成就民族的梦想,每个强大的个体合起来,就是一个强大的民族。
  命题在关注文化人格养育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写作和应考。无论采用《舌尖上的中国》素材,还是民俗文化,都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文化的表象体现,并描述它。这些活沷沷的生活原生态,就是应试的高分素材。
  至于试题三的文化未来,让一代人在梦想中成长,用已有的文化积累,垒高未来的文化境界,让一个民族在追求中修正和奋进,与当今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形势,与“文化兴国”的方针十分吻合。
  立足现实,大胆梦想,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二、“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初赛题目
 (时间:2013、10——2014、5)
二、初中组
  1、(语言文化)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汉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注音表意型文字,相比于拼音文字,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我们惊叹于汉字结构的复杂多变,汉字造字的美妙、精巧。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借助方块字,中国人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
  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请以“汉语”为话题,阐释你对汉语文化魅力的感悟与理解。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文化+情感)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但是在计算机时代,我们越来越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在宣纸上的自由书写已被渐渐遗忘,文字最本真的涵义被疏离,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已经埋下了伏笔。这或许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能引起广泛关注的宏大背景。
  我们有责任让当下的中学生在浮躁浅薄的文化氛围中,亲近汉语文化,守住中华文化之根。根据这个话题,学生可以写汉字字形多变的美感和魅力,也可以写汉语铿锵有韵的声律之美,更可以在汉语文学的长河中寻找生命的哲思和文字的魅力。
  也许,当我们亲近一个个汉字的时候,我们的语言自然有了深度与热度,有了激情与文采,有了文化作文的内涵与哲理。

  2、(文化表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引领网络时代的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时大秀太极;
  不忌满世界风言风语,成龙为保护古屋将其献给国外;
  莫言获奖,记者蜂拥,爆吃喝拉撒,重人轻视作品,让人啼笑皆非。
  年轻模特,穿比基尼,戴京剧头饰,弘扬中华文化,让人大跌眼镜。
  如此种种,屡见报端,或文化之福,或文化之祸,雅俗论辩,喋喋不休……殊不知,文化本身就是一剂祛火祛燥的良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实生活,远比文章更贴近文化,但似乎更难感知文化。所以,在香港,在台湾,在北京,有人只看大黄鸭的外形,有人读出了大黄鸭的内涵。
  请以“文化的表里”为话题,请你把对文化经历的一段回忆,或文化现象的一次锋芒毕露的针砭,或天马行空的穿越等,用你擅长的文字表述出来。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现象+思辨)
  有人忧:社会在进步,人类寿命在延长,青年心灵提前硬化。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设置此题,旨在希望这种担忧,是预防式的警告,是奋进式的鞭策,也希望青少年朋友,能超越年轻的迷雾,看透文化的前世今生,也能看懂文化的表里美丑,更能传承民族文化的未来。否则,文化,只会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野草中荒芜,或在“到此一游”中崩塌。
  观察,是认识文化之表;思考,是认识文化之里。看穿文化的里外,也就有了文化透视能力,面对文化混乱,才能有文化定力。
  当文化乱象纷呈之时,你静定慧了么?


  3、(文化感知)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汨罗河里流淌着文化;
  有人想,做南山篱下一支幽菊;……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文化,是这般神秘,又这般宽阔;这般惊喜,又这般熟悉。
  是否你对哪处满是性灵的文化里巷,魂牵梦绕?对哪片烙满沧桑的文化山石,潸然泪下?或对哪位旷世奇才的文化生涯,如历在目?……请用文字把你独特的感受抒发出来。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历史文化+溯源)
  不管是语文教学中,还是从民族未来的需要,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后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这也是文化魅力自觉散发的表现。
  究竟文化在哪里?我们其实一直在追究文化的内涵与存在。喝酒的人说我在传承酒文化,不应该有醉驾。打麻将的人说我不是好赌而是宏扬国粹,应该保护……好像满大街都是文化,国民素质已经到了相当高的一个程度。
  其实不然,当你静下心来思考,你会发现文化在生活中,在山川里,在历史的小路上,在文字的草丛间、在行走的一呼一吸、在流云与溪河中……然后,你终于懂得什么是真文化,什么是伪文化。
  然后你懂得执著与守护。

  专家点评初中组综合命题意图

  汉语已经变成哑巴汉语,语文课已经失去朗朗书声,我们自身文化的根基在流失、在损害,我们已经读不懂文言,无法回到民族文化的精神殿堂,现在我们连现代汉语都不熟悉,无法用它随心所欲地表情达意。此题意在唤醒对文化基石的关注。
  第二题要求我们观察文化现象,学会文化透视,练就文化定力。
  第三题要求我们全方位感知文化,能够在文字之外,发现文化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文化的载体其实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会感知不同载体的文化,也许,才是真阅读。
  在试题形式上,两道话题作文,意在放开初中生的思维。一道材料作文,意在与高考接轨,完成初高衔接。





三、:“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初赛题目
 (时间:2014、10——2015、5)


二、初中组
1.(文化消亡)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陈氏祠堂,迄今已有730年历史,在当地拥有显赫地位。陈氏家族奉行耕读传家,历经九世,人丁兴旺,走出无数知名“乡贤”。当代最著名者应属数学家陈景润。
  不过,这个承载着家族悠久历史的祠堂,正四面楚歌,随时面临被拆迁的危险,现在它已是一座被废墟围困的孤楼。“也就一年的时间,记忆中的童年没有了。”年轻村民陈少辉呆立在陈氏祠堂前,说话声音低沉,走路时也尽量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那些摆设在祠堂里的先祖。
  作家梁鸿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的样态已经沦陷,整个村庄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文化样态上,都处于坍塌和被抛弃的状态,已成文化废墟。
  不仅乡间,在城市延续了数百年的许多活文化,也在消逝。
  请以“正在消逝的    为题,或描述你记忆中某一文化遗产的场面与情趣;或阐述你对某一文化遗产日渐消逝的忧思,呼吁对文化的保护;或想象某一文化遗产消逝后的场景,或得到延续的盛况等。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热点+历史+思辨)
  在与国际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能否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能否既汲取对方营养,又能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其实这样追问的基础是:我们能否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西方坚船利舰打开大清的海防,我们便开启了文化的自卑模式。不断的战争失败,我们进档为文化自残模式。直到甲午,直到五四,我们终于大张旗鼓地破坏自己的文化,践踏祖宗的智慧,并把这一切视为一种优秀传统,把破坏者尊为英雄,树为榜样,一代代破坏下去。
  最后,我们革文化的命,迎来无知者无畏的群盲状态。
  文化进入休克模式……
  无论物质文明也罢,非物质文明也罢,作为传统文化精华,都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
  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也应该是包括我们广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命制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文化,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观照社会生活,唤起他们对文化遗产消逝的忧思,思考应该为保护文化做点什么。
  让我们开启文化的拯救模式……

  2.(文化导向)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在的媒体真可谓开放搞活了,娱乐节目,压倒一切。不要说地方台的“中国好声音”、“快乐向前冲”、“我是大明星”、“男生女生向前冲”、“男女生GO”、“活力大冲关”、“智勇大冲关”、“冲关我最棒”、“闯关上梁山”、“全家一起上”等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也不惜占用相当大的资源搞起了“星光大道”、“黄金一百秒”等节目。
  文化搭台的目的,是经济唱戏,赚足眼球,赚足金钱。
  这些节目,很容易给公众这样一个误导:只要把歌唱好,把游戏做好,就能又出名又大把赚钞票。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娱乐文化节目的目的和导向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在比较中进行评说,可以在反思中进行呼吁,可以在期待中进行憧憬,可以在现实中进行描写……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现象+思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与体现。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举办的文化节、经济论坛、祭拜大典及各特色活动,运用最多的一句宣传口号或理念便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在此强大理念的作用下,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沦为经济的附属品,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工具,以一种“模式化”的力量促进各地经济快速增长。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文化就这样作为服务于经济的“手段”,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这是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一种误解,在注重提升软实力的今天,必须扭转这一观念,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囿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旧认识,我们难以摆正文化的位置,无法赋予中国产品高品质的文化附加值,更难以提升在国际竞争上的竞争力。
  命制该题,一是希望大家认识到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变化;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娱乐文化,提升品位,追求崇高;三是希望同学们不要痴迷于此,忘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要脚踏实地,绝不能让自己的灵魂成为了娱乐对象;四是希望影视媒体的节目安排除了发挥好娱乐功能外,更应多策划提升国人文化素养的节目,而不是“低俗文化”满天下。


3.(传统文化)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针对初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
  初中阶段,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等。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纲要》在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里规定: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也就是说,传统文化进入中考高考了。
  看了《纲要》你想到什么?对传统文化你有怎样的认知?有哪些传统文化你喜欢并有过亲密接触?哪些是你的强项,哪些是你的弱项?有怎样的故事?对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考场有什么想法?
  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热点+文化+思辨)
  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终于以官方形式定格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我们喜极而泣的同时,也为迟到的教育正气而叫屈。
  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教材本身较低的文化含量还没有得到纠正,《纲要》作为一种指导性文件,对传统文化的执行还需要行政监督。
  但这已经够了,这一代迎来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甘露琼浆,生命的底座印上了民族文化的胎记。
  篆、隶、草、行、楷在宣纸上飞舞;宫、商、角、徵、羽在琴弦上滴落;唱、念、做、打、舞在音阶里演绎;勾、皴、擦、染、点在水墨上构图;抑、扬、顿、挫在韵律里悠远……
  还有那些历史、民俗、礼仪、诸子等等,让这一代人的想象激情而诗意,厚重而轻盈,遥远而切近。
  这是新中国教育苏化西化折腾60多年来第一次找到自己,这样的转身,悲壮而宏丽。
  所以,需要这一代人,用他们的文字,抒写教育好声音。
  为适应文化的宽度深度,试题采用了话题形式。
  希望借这个话题,打开你们灵魂的大门,把文化的生旦净末丑,都融成你们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让未来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揣着自己的文化身份证,亮给世界。
  身份证背景上绘着的传统文化图腾,叫中华。


  初中组命题解读
  初中正是开花的季节。
  阅读的范围自然应该在历史与现实,文字与生活之间展开。
  扎根历史,所以第三题是传统文化。
  关注现实,所以第二题是时尚文化。
  面对未来,所以第一题是救赎文化。
  有了传统的根基,自然会培养出文化思辨力,懂得审视各种文化现象。所以传统与时尚的试题组合,其实是一种古今思辨的考量。
  有一种文化叫传承,还有一种文化叫废墟。
  当你们不能与废墟对话,就意味着文明在这一代中断。
  所以寻找废墟,寻找即将成为废墟或即将消失的物质与非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悲壮的文化行为。
  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民族长久的集体记忆,寻找是以另一种方式与消失的文化告别,献上我们无奈而懵懂的目光。
  是的,寻找是代你们爷辈祖辈赎罪的痛苦仪式。经历与文化的死别,你们才升腾起捍卫文化的决心。
  开花的青春,本不应该有这样凄凉的灰色。但你们别无选择,先辈们留给你们这样一个现实,你们只有接受并努力拯救。
  值得幸运的是,你们这一代开始了传统文化的洗礼,生命里有了中国文化特征,是百年来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试题形式上,涉及命题、材料、话题三种形式,因为全国中考仍然是以这三种形式为主。
  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他文化营养,在思辨中剪掉生命的旁枝,青春的花朵会开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四、“第12届全国大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初赛试题
(时间:2015、10——2016、5)

二、初中组

  1、(文化积淀)请以“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从个人角度,可以选择童年的记忆、游学的记忆、成长的记忆等;
  从社会的角度,可以选择民族的记忆、城市的记忆、乡村的记忆同、战争的记忆、抗争的记忆、改革的记忆等;
  从宇宙的角度,可以选择自然的记忆、草木的记忆、蝴蝶的记忆、山川的记忆、星球的记忆等;
  从思维的角度,有正向的记忆,也有反向的记忆,有幸福的记忆,也有痛苦的记忆;
  从物语的角度,有书本的记忆、稻米的记忆、时间的记忆、阳光的记忆等;
  从科学的角度,有互联网的记忆、纳米的记忆、飞船的记忆、机器人的记忆等……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热点+文化)

  记忆是一种成长轨迹,有利生命的反刍。群体的集体记忆的积累,就是文化。
  所以,忘记意味着背叛或消失,它是群体或个体良知好坏的判断标尺之一。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然社会,哪怕是一截断墙,一滩芦苇,一羽鸟毛……都记载着生命曾经的过往,都在用一段生命的历程,昭示着某种价值或启迪。
  记忆有选择。对一个民族文化根脉的记忆,也许是最具核心价值的元素。
  记忆有深浅。专注于某种对象的考据式梳理,了解一种对象的存住坏空,也许就是生命本身的升华。
  作为一个民族或群体,要记住该记住的。比如祖宗的智慧、外族的排斥、艰辛的抗战……
  作为个体,要记住生活的赐予。比如感动、教训、成功、领悟……
  这些都是滋养个体或群体最丰富生动的营养。

  2、(文化思辨)阅读下列名言,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低于700字的作文。
  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路 《论语·先进》)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尽心》)
  读书像汽车加油,得知道去哪里,装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车。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马云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成长+思辨)
  这是一个缤纷的时代。
  万千信息接踵而来,瞬间秒瞎我们的视野:我们往往只愿停留在惊艳的时刻,却忘记了如何去做下一步的判断?
  比如读书。不仅“绝圣弃智”的道家和“摩顶放踵”的墨家主张不读书,就连儒家亚圣孟子也是一捆竹简才取两三条看看。子路则直言孔子:“何必读书?”而孔子居然没有回答或者说出反对的话来。
  当然很多人都主张读书。甚至必须读好书,或有节制地读书,否则就变成“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的书虫,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W.哈兹里特)
  但也有人崇尚读书,认为书是良药、面包、益友、阶梯、顾问、奇迹、知识源泉、营养品等等,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评价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以国民读书数量作为标准。
  面对不同思想,怎样判断才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或者说,更显示我们思维能力的成熟?
  多元化已经来临,任何一种选择,也许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那就给出你的答案,然后用一生来证实。
  这是命制的终极目的:知行合一,没有唯一答案。适合你生命与人生追求的选择,才是最好的回答。


  3、(文化想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今科学家列出了2100年前十大生活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大预测分别是:(1)能上网的隐形眼镜,(2)人体器官商店,(3)读心术,(4)灭绝动物复活,(5)延缓衰老,(6)变形,(7)建造星际飞船,(8)战胜癌症,(9)人类与机器人融合,(10)太空电梯。
  科学家们还对这种科技出现的时间和情景进行了描述。如:
  (1)能上网的隐形眼镜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来自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
  你能想象有一天上网只有眨一下眼睛那么简单吗?帕尔维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新式的隐形眼镜上排列着一个LED集合。帕尔维兹表示:“这些LED组合可以在眼前形成各种图像。这种眼镜的大部分材料半透明,人们可以戴着它自由活动。”
  这种眼镜还将识别人的面部特征,并显示所见者的生平,还能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人们就可以看懂镜片上显示的字幕。
  也许准备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们会是这种隐形眼镜的首批顾客,相信它也同样会受到科幻迷们的喜爱。
  (3)读心术
  出现时间:2030年前
  预测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肯德里克·凯伊
  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往中风瘫痪的患者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并将这个芯片同笔记本电脑连接。这些患者最终将学会如何利用意念编辑电子邮件、玩视频游戏和上网。
  凯伊正在编订一本“意念词典”,他已经研发出了一个可以破解脑电波信号的电脑程序。他说:“从一大堆影像中识别出患者看到的特定影像将成为可能,而且仅仅通过检测其大脑的活动,就能够将这一影像还原。”
  日本的本田公司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戴着头盔的员工可通过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活动。
  (10)太空电梯
  出现时间:2100年前
  预测者:“碳设计”公司创始人布拉得雷·爱德华兹
  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向游客开放宇宙的梦想成为现实。
  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他表示:“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根据以上预测,请以“未来的科技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小小说,描述未来科技时代的各种故事,表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或世界各国的科技前沿生活。字数不少于1000字。

  命制理由(内容模式:科技文化+想象)

  我们有责任给每一届参加大赛的同学们一道想像未来的试题。
  这种想像不仅仅是一种人文的浪漫,更应该是基于科学理性的思考。或者,它就是科幻小说的思维,而不是幻想小说。
  这是文化作文的责任:中国历来缺少科幻基因,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通过大赛文化的引导,引进文化元素,植入科学精神,使中华几千年文学的瑰丽,能够有一根科学的经线,约束天马行空的惰性想像,从而使今天与明天离得更近。
  让我们看得见未来,这样的想像更能让我们夯实前进的路。


  初中组命制解读

  与高中组有相似的逻辑,都有文化积累和文化思辨,但最后一题基于初中生的想象力和科学兴趣的培养,将重心引向未来。
  从世界范围来讲,中国是最有资格谈论记忆的民族:唯一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化传承,每一片土地都重叠着先人的汗水、智慧、创造,演绎着不同时段的生旦净末丑,有多少主流的、精英的、民俗的、族群的……思想与故事,需要我们去回忆和延续?
  有了这份厚重而珍贵的文化记忆,才能开启我们的文化思辨,懂得知识与价值观的传承,除了书本之外,还有社会群体的身口意行的多种方式。因此有没有文化,跟文凭无关。
  读文字、读表情、读心意、读山川、读风云、读文物、读城墙……五千年的文明,不仅仅储藏在文字之中,已经渗透在民风民俗和各层群体的生活方式之内。
  但这些仅仅是捕捉到了文化的存在,如何让它们化进血液,成为一种价值坚守和情怀培育,并外化为一种原则和行动,才是完成文化人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我们懂得了责任与追求,要为一个民族开启一段新的文明,基于逻辑与理性的想象,去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积累、思辨、想像,完成了从原点到未来的规划。




——————————————————————————
“文化作文”公众号:whzw99999

一、“文化作文”终极理想
  提倡文化教学,打造文化课堂,
  建设文化校园,传承文化血脉,
  养育文化人格,抒写文化作文,
  尊重文化个性,创建文化中国。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实现跨文化思辨与融合及创造,复兴中华文化,丰富人类文明。


二、“文化作文”十大追求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
  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
  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
  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
  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


三、“文化教学”十大目标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
  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
  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
  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
  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四、文化作文课题研究QQ群号:26639450
  文化作文大赛交流QQ群号:237040266


、第12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初赛,正在全国各地大力展开,欢迎各学校参加,扩大文化育人理念的影响,惠及师生。总决赛定于7月下旬,分别在第一决赛场首都北京,和第二决赛场陪都重庆举行。大赛试题和通知,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查询,也可在文化作文官网“作文大初赛”栏目里面寻找。网址:zw99999.com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